浅谈心理史学的应用(一)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行为的科学,强调人类的自我控制、成长与发展,以及对客观世界及个人经验的认识作用。
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瑰宝,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人类智慧的敬畏之情。
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其次,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解析历史文献,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
学习历史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度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人生的成功至关重要。
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对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认识。
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树立强大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最后,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人类历史而存在的,更是为了激发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涉及了人类各个领域的发展,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历史(心得)之谈心理学原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论文之谈心理学原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心理学原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邱赛云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够自觉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才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挥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心理学;学生;创造问题情景;遵循心理学规律;激发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关注。
研究课题成果之突出,研究数量之丰富,极大地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革新必先革心,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必须把历史教学与心理学有机的整合起来。
鉴于此,笔者不惮抛砖引玉,谈谈自己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一孔之见”。
一、遵循心理学原理,探索历史教学规律要大面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和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过程,顺应学生的心理,消除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抓住了这一点,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相信学生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的重点应主要体现在数量最多、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的教育上。
对学生既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使大多数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教师在帮、教过程中,也是改进教学,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生活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当前历史教学改革进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学生潜能,不失时机地创造各种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施展才华机会,已经成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和追求。
为了给学生“发展”的机会,我认为其前提是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宽松民主、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
每次走进教室,我总是面带笑容,始终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信任和尊重学生的心态,采用“鼓励+微笑法”进行教育教学。
心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心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历史是人类经历和发展的记录,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的精神文化也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因此,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于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的简单记录,更要关注人类的思想和信仰,以及情感和心理。
历史研究的思考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是强调对人类的洞察力,并要求交叉文化的精神。
心理学是这个学科的主要内容,是对心理活动和精神变化进行研究和了解,同时为了将文化与人心紧密结合,对历史的探究大有裨益。
心理学在历史研究中所拥有的应用和意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过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加智慧和宽容的未来。
1. 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在历史学的科学体系中,除了对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记录,更要注意人民思想的变化和途径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学将会为研究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立下贡献。
在对过去事件的深入了解过程中,心理学探究的隐含问题是彼时人类的哲学思考、思维方式、点滴心理。
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帮助诠释那种被化圆为方的历史。
在历史事件中,心理偏见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人类思想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领域,心理学可以探讨不同文化团体背后的心理因素,帮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历史面貌。
2. 研究人类文化的语言的潜在心理语言是文化中的核心之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
而心理学对语言的研究不仅包括语音和词汇,还包括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研究分析。
在历史研究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他特定的言谈方式,精神文化更是在互动中形成的。
通过对文化中的语言和沟通方式的深入研究,心理学可以洞悉一些隐藏在文化背后的重要元素。
这些功能位于语言背后,例如表现历史时期的信仰、思想、情绪等,要比单纯分析言辞更多样化。
而在分析史料和文献的过程中,心理学可以研究到文化的驱动力,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开展。
3. 描述人类情感和心理历史是人类经历和经历的也是音乐般多元化的情感体验。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人的积极心态、情感和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
它的理论基础是关注人的优点、品质和优势,而非人的缺点和弱点。
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学习效果,使历史教学更加有意义和富有成效。
首先,积极心理学可以用于历史教学中的自我调节。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一堆学习材料和知识点的堆积,而是关于人类智慧和文化传承的故事。
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积极的途径来引导学生增强积极情感的体验,增强自我的价值感和认知信念,调节自我负面情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能力,达到更好的历史教育效果。
其次,积极心理学可以用于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学生的前进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来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涵义和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通过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的内涵和背后的秘密,并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探究心态,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后,积极心理学可以用于历史教学中的个性特长凸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策略来发现和挖掘学生独特的能力和潜力,让学生把他们的特点和能力运用到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
在历史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个性特点制作历史作品、参与历史研究,跨学科学习相互联系,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积极情感和学习动机。
总之,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一个长远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在历史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它的特殊和独特的价值。
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将不仅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而且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眼界拓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学科,它强调个体的自我成长与发展,提倡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心理品质。
其次,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历史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历史是一门广泛而
深刻的学科,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厌烦,而积极
心理学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激情引导,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动力和学
习效果。
再次,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历史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学习不仅仅是
对历史知识的填鸭式学习,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
体的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他们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
最后,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历史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
单纯的知识输入过程,更应该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注重学生成长和个人
发展,可以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提高他们的心理素
质和综合能力。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正向特质、正向情感及正向生活的学科。
它强调人的自由意志、积极向上、自我效能感、自尊、希望、乐观、幸福等。
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历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和自我价值感。
首先,历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历史学科研究的是人类发展的历程及其所留下的旧事,历史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及欣赏的人物和事件,他们的经历能够启迪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在讲述这些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每个人物及事件强调其积极向上的一面,通过帮助学生寻找到人物或事件中的正面价值,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探究这些人物或事件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启示,让学生形成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历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欲。
教师在讲述历史时,可以采取开放性的问答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收集、研究,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发现精神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历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以及与学生相近的讲解方式,将课程容易理解、生动,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理解、感知历史。
更多地从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兴趣快速点燃,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历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建立。
历史教育内容大都涉及到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内容,通过历史教育,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并确立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从而为今后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
总之,历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探究欲和创造性,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掌握和自身的发展。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人幸福、优势和活出有意义生活的心理学分支。
它强调人的内在动机,强调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个体差异。
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析。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
历史学科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可能是一门较为枯燥、抽象的科目,容易引起学习的厌倦和消极情绪。
而积极心理学通过培养学生的目标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中的趣味和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积极激励的技巧,例如鼓励、赞扬和奖励,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于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体差异的认识。
历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而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势和差异,鼓励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潜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历史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就。
通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情感。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情感。
通过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价值,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和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
心理历史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历史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历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心理历史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心理历史学致力于探究个体和群体在历史背景下的心理变化,正是这种对于历史的新视角,让心理历史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与心理历史学的结合心理历史学强调个体心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心理历史学,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历史。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述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更要引导学生考虑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变化。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古代中国的礼制,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礼制,分析社会阶层、性别、年龄在礼制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以及对这些群体造成的心理影响。
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习历史,同时也更好地认识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与文化。
二、心理历史学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案例1. 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应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贵族文化和政治思想,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发展和运用对于历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心理历史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的实际应用、对人民的思想影响、对社会阶层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还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探究时间、地点等因素对于儒家思想的影响程度。
2. 人类情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场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变化被深刻地反映了出来。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战争的起因、战争前后的人类情感表现以及对战后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战争对人类情感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危害。
三、结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心理历史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强调历史中个体和群体心理变化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细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同时,结合教学实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中的心理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心理学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心理学的应用一、引言历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心理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心理学的应用,以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心理学应用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
历史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具体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通过历史心理学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心理学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心理学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历史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因素,如人物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心理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事件发生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心理等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心理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应用历史心理学,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优点、幸福感和积极情绪的心理学分支,它强调个体的积极面,通过培养个体的人际关系、情感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历史兴趣、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三个方面来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来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往往注重传授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持久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和文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一些有趣的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组织一些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历史学习也会引发学生各种情绪的体验,如兴奋、挫折、困惑等,学生需要学会适应这些情绪,调节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情绪。
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通过定期的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估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情绪调节的方法来降低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学习的效果。
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情绪,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
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论文

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论文心理史学是一种探究历史人物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则是将心理史学的研究成果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事件、历史时代和历史人物。
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合作研究。
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测试和临床研究来探究人物的心理特征,历史学家则研究历史文献和历史事件来了解人物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通过两个领域的经验交流和共同研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可以更准确地推测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
应用分析的另一种方法是心理史学的社会建构主义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个人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的。
心理史学家在考察人物心态时,也需要分析社会文化背景对人物心态的影响。
例如,某一历史人物可能出于社会压力而作出某个决策,而不是基于个人的真实意愿和情感。
应用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
心理史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史料和心理学理论,推断历史人物的情感、动机和性格。
通过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 研究人员也可以了解人物真实的行为和决策,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例如,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可以通过分析某一国家领导人的性格和个人经历,推断出该领导人对某个政策的态度和未来可能的行为,从而帮助政治家或谈判代表更好地与该领导人交流和沟通。
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也有助于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心理史学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对人类文明、社会文化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审视人性的现状、文化的未来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例如,在研究某一个历史时代的文化背景时,心理史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了解对当时人们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而可以针对当今社会的心理问题进行更具指导性的治疗。
当然,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例如,在分析历史人物时,心理史学家太过关注人物的个人行为和思想,可能忽略了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积极心态、行为和情感的学科,其理念和方法可以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过去社会的理解和认知的重要课程,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心态。
本文将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浅析。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对古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较为枯燥和无趣。
教师可以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自我成长的愿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案例或故事,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积极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心态。
历史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
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激励和正面肯定,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以鼓励的话语,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一些目标和梦想,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动力来源。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积极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和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主张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和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可以更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项目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课中的应用

谈历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我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初高中生自己离家出走、自杀、吸毒、犯罪的事件屡有发生,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还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
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所以我便尝试着在我所带的历史学科中,利用历史学科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一些成效,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我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历史教师普遍不受重视,既要容忍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又要受激烈的竞争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因此,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而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影响的深刻性,长远性和多重性。
只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当今的社会里,历史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要性格开朗、乐观;要有毅力、敢于面对生活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性情稳定,不任性、不浮躁,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不要把家里的情绪带到学校。
二、利用历史英雄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磨砺教育,增强学生的意志和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是青年一代普遍特征,由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便会自卑,灰心丧气,甚至走向极端。
可见,利用历史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和承受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的、必要的。
在对这一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如利用勾践“卧薪尝胆”事例,指出越被吴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夫人到吴国为夫差当马夫,忍受各种屈辱。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人和社会的正向心理特征、积极情感和优秀能力的学科,其
核心观点是要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人类行为和心理,发掘人类潜能并推动个体的健康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认知的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
学生自主选择历史学习的主题和研究的对象,让他们参与到历史学科的探究过程中,促进
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感体验活动,如历史人物的
模拟扮演、历史场景的再现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
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和人性的复杂性。
积极心理学注重发现个体的优点和潜能。
历史教学是一个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
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个人优势和特长,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态度去评价历
史人物的贡献和历史事件的影响,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
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
题和解决历史难题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强调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和人际关系,加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采取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
学习效果。
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例提及教师这个职业,人们往往单纯的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知识,教师的职责就是把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仅仅如此吗?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真正的内涵并非在于传道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
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
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则是尤为重要的。
现代教育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心理学是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研究学生如何学得与习得历史知识、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历史学习的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直观教具的运用等,都与之有着直接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传统的历史教学把掌握历史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历史教学过程看作是历史知识的累积过程,其评价标准是历史知识掌握的数量及准确性。
教师一味地满堂灌,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则很有必要。
兴趣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所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多方面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师进行教育的关键。
“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兴趣中心论”,也提及到:“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
好奇、灵活并具备洞察力的思维以及创造性是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主要指标。
历史课程是叙述过去的事情,缺乏现成的直观材料,因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历史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尤其是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各方面的能力,如:审美情趣、语言素养、绘画制作和组织才能等。
历史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做到近似地还原历史、展现历史、走进历史。
谈心理学在历史课中的点滴运用论文

摘要:历史课是培养学生“精神”的一门课,即培养学生“成功者的人格特质”的一门课。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深厚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价值观、人文观。
我是一名初中历史课教师,面临学生多、班额大、任务重,有时难以有效管理等问题。
加上平时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所以在业余时间自学了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有意无意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创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提升了自己,又善待了学生,倍感欣慰。
下面就自己的点滴想法与同行互相参考,请多多指教。
1963年,有一个叫罗森塔尔的美国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目的是想证明“偏见”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是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
实验在学生中展开,8个月后,经常被老师关注的学生,会表现出信任、理解、感兴趣等,而不被老师关注的学生则表现出相对或相反的情绪。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其实是影响孩子学习成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个结果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我深知此效应的威力,因此在学生上初一的第一节历史课上,我都会告诉学生:“在我眼里只有性别之分,即男孩和女孩,而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的说法。
在我眼里,你们永远是唯一的,是平等的,是优秀的。
”面对几百名学生,困囿于客观现实,我尽量让自己做到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能够寻求认同的对象,认知自我,相信自我,改善自我,做一个快乐向上的孩子。
我想这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其次,在上课中面对学生过多,历史又是门副科的现象,往往出现纪律难管等令人头疼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但凡学生有需要管教的时候,就一定会产生不愉快,一不愉快,情绪难免失控,一失控,我就有可能说出不该说的话,或做出不该做的事。
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应合理应用心理学上讲的某些方法。
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与学生的'正面冲突,深呼吸几次,从心里告诉自己,他们是孩子,是正在长大的青春期的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是健康的。
要正视自己和学生的情绪,认知它,承认它,找出一个合理的方法宣泄它,等到心平气和的时候,再找他做有效的沟通。
历史心理学:历史心理学研究和应用

历史心理学:历史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心理过程、心理变化和心理体验的学科。
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环境的研究,历史心理学试图了解人类个体和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心理状态以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其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类行为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了解人类历史时期的心理现象。
其中,文献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档案的研究,历史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人们在过去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式。
此外,口述历史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亲历者的访谈,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他们的体验、情感和态度。
心理学实验和统计分析也被用于研究历史时期的心理现象,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历史心理学家可以发现心理规律和趋势。
二、历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首先,历史心理学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揭示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体验和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其次,历史心理学对于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历史时期的心理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个体和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同时,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于教育、咨询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
三、历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历史心理学在我们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类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历史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人性。
人类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是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对历史时期的心理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历史。
其次,历史心理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
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心理现象,我们可以反思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揭示人类共同的心理规律和趋势。
最后,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当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启示。
通过对历史时期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为解决当前的心理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历史研究中的心理学应用历史研究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研究和分析。
然而,人类的行为很多时候是由心理因素驱动的。
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揭示背后的心理动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局限性。
第一部分:克服历史中的偏见历史记录往往存在偏见,有时是因为历史记录者的失误,有时是因为他们有普遍的偏见或置身其中的个人偏见。
这会导致历史记录的失真,因此,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可以纠正这些偏见。
一个例子是历史事件的事实和背景。
很多时候,历史事件有时会根据了解该事件的人的特定需求或立场而呈现。
例如,描绘美国独立战争时就可能让历史学家特别强调美利坚合众国的空袭。
然而,通过心理学的方法,例如社会认同理论、互惠交换理论等,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更好地理解和纠正这些偏见。
第二部分:心理学的理论解释人物的行为心理学还可以通过解释个人行为的能力来揭示历史事件中隐藏的真相。
了解个人行为的动机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历史的状态,例如他们的行为有时会受到个人心态、生活经验和人们的社交状态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行为学和社会情境理论解释纳粹德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如何促成了行为对犹太人的迫害。
心理学方法的另一种应用方式是了解作为历史人物的人们,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其他个性特征或缺陷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历史事件中的行为。
例如,我们可以从盖世太保首领海因里希的性格和动机中推断出他为什么会奉献给奥托·冯·俾斯麦未能追求的事业。
第三部分:局限性心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不是没有局限性。
最明显的是,心理学理论所采用的假设可能是有争议的或不准确的。
例如,在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时,会涉及到测量他们的个人情感和态度。
然而,当我们仅依据史料了解一个人时,我们只能推断出他们的思考过程和情感反应。
但是,在我们推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科学方法来验证这一推测,而这往往是困难且通常是不可能的,因为外界的因素意味着我们永远不会了解到这些人的内心世界。
心理历史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觹

心理历史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觹作者:曾昭武黄莉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4期所谓心理历史学是现代西方史学的一个流派或分支学科,是由历史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跨学科的学术研究。
它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美国的心理史学和法国的心态史学。
心理史学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生活。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最先把精神分析学运用到历史人物研究中,并取得成功,成为心理史学的创始人。
1910年弗洛伊德发表的论文《列奥那多·达·芬奇一个童年的回忆》被认为是心理史学诞生的标志。
1958年美国历史学家出版的《青年路德:对精神分析与历史学的研究》一书,标志着心理史学的真正形成。
心理史学在奥地利诞生,在美国得到长足进展,法国受此影响产生了心态史学。
心态史学的概念比较模糊,它主要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群众所共有的观念和意识,这是一些在民间世代相传的东西,是人类精神文化乃至历史中较为稳定的东西。
法国历史学家勒华·拉杜里的著作《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是心态史学的一部代表作。
一、当代中国心理历史学的发展状况在我国,心理历史学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初始阶段后,自80年代以来,逐步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许多学者从心理学和历史学交叉的角度,撰写了一批颇具学术价值的论著,掀起了心理历史学研究的高潮,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研究个别问题开始,尝试对某些历史问题进行社会心理的解释。
如莫世雄发表的《护国运动时期商人心理研究》(《历史研究》1986年4期)、马敏发表的《中国近代商人心理结构初探》(《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5期),这两篇探讨近代商人心理的文章,没有更多地借助于国内外的心理学理论,但却是从严谨的历史材料出发,实实在在地研究历史上的心理问题。
又如齐卫平的《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江淮论坛》1994年第3期)。
浅谈心理史学的应用(一)

浅谈心理史学的应用(一)摘要:心理史学是心理学与历史学交叉渗透所形成的跨学科研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手段去考察和理解人类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行为是有效的。本文试从宗教、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来把握集体心理,进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心理原因,以此为例,浅谈心理史学的应用。但是,心理史学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善,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因此,在史学研究中必须科学运用。关键词:心理史学;群体心理研究;美国独立战争心理史学是心理学与历史学交叉渗透所形成的跨学科研究。应该承认,人们的心理对历史的发展必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手段去考察和理解人类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行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深入、更加实际,也为历史研究开辟新的视角,提供新的思路。当然,心理史学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善,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在此,试对心理史学的应用略作探索。一般认为,心理历史学始于精神分析学说对历史学的渗透,而且这一渗透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者弗洛伊德首开其端的,以《列昂纳多.达.芬奇及其对童年的一个记忆》为其标志。精神分析学说在心理史学中一直占有主流地位,尽管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各派非精神分析心理学也逐渐进入心理史学的领域。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进入历史研究并非偶然,两者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最显而易见的是,心理学和历史学都是以人的行为、思想、动机等为研究对象的;此外,无论是历史学还是心理学其立论根据必须来源于可信的资料与证据,只是历史学家收集史料,精神分析学家探究患者的经历与深层心理因素;两者在认识论上也有相通之处,心理学家需要追溯研究对象的历史,历史学家的研究也离不开对研究对象心理的分析(将有关心理学的内容纳入历史研究绝对不是弗洛伊德的首创,在心理史学作为一个流派被确定之前,历史研究对相关心理学内容的引入必定早已开始)。总之,心理史学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是可行的。从心理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看到心理史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引起的争议、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容易走入理论模式去硬套历史的误区。埃里克森说:我们必须接受“半是传说半是历史”的历史,他的意思就是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要探究历史人物的心理必须了解其童年和青春期的遭遇,这些往往是史料中鲜有记载或没有记载的,这种情况下,精神分析家应该根据自己所受的训练去采纳一些传说作为历史证据,哪怕是无真实根据的也无关紧要,只要不与已知的事实相矛盾,并与心理学理论相符合就可以了。不加批判地承认现代证据在历史上的有效性,并将其作为历史证据的替代物,这样对待历史研究,显然是不严肃的。大量的心理史学较好的作品基本上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完成,而非历史学家,且存在着将理论套事实之嫌,对历史资料考证不详,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加于其中,按著者自己的方式来重构历史,结果造成心理史学无真实性可言,这与历史追寻的真实性相悖。这种缺陷的造成,很大原因在于,把人看作“生物的人”超过了“社会的人”,用生理原因解释所有的社会活动。它往往把人生物化,只重视人的自然特征心理的生理基础,却忽视了人的社会特性心理的社会基础,片面夸大遗传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却忽视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组织发展对人类行为改变的作用。从心理史学的诞生来看,它本身就是精神分析学家用历史证明其理论的产物,而且因而出现上述缺陷就不足为奇,但将心理史学作为一门进行历史研究的史学方法的话,这种缺陷可能是致命的。应用心理史学作历史研究,必须依据不同的历史情境考察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历史人物心理的影响。集体心理心理状态是一定群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相对于个人传记式的心理史学研究,集体心理的分析可能更稳定、更有代表性、更可信,能更好地避免套用理论的弊端。特别是战争、动乱、饥荒、瘟疫等历史事件,集体心理较之个人心理对历史研究更有帮助。大卫.斯坦纳德提出“从理论上说,个人德感知性质乃是独一无二的,但事实上,同一文化和社会群体中则经常存在着对象感知上广泛的相似性,它与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间存在着的巨大的对象感知差异性同时并存”,“虽然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也不会留心)一个13世纪的公民,一个中世纪的阿日本武士,或一个17世纪教友派信徒的会如何独特地解释米勒-莱尔错觉,但是我们能够知道并应该注意过去不同社会中盛行的一般感知和认知假定的巨大差异”。在此,试着从宗教、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来把握集体心理,进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心理原因。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涉及到诸多层面,这里,试图将目光集中到一个特殊的群体——新英格兰地区即独立战争爆发地的英国移民,从这一移民群体的身上来发现、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心理原因。首先,宗教,特别是17、18世纪时期的宗教,对当时的公共活动和私人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出生、成人、结婚、死亡、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无不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最早到达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也就是被后世尊称为“移民始祖”的群体,最初的移民动机便是宗教信仰问题。他们是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由于在英国主张清洗国教内部的天主教残余影响而受到王室的压制,惨遭迫害,不少清教徒被国王囚禁,当时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声称,如果清教徒不顺从,就把他们统统赶出国外。“移民始祖”是为了逃避宗主国宗教迫害,实践自身宗教理想而来到北美的。所以说,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从一开始心理上便与宗主国有着一定的离心倾向。而且,这一群体特殊的移民背景和宗教信仰决定了他们总是雄心勃勃,怀有强烈的使命感或救世意识,这点可以从移民领袖温斯罗普在向他的清教徒旅伴们宣讲教义时的预言得到体现,“我们将如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因此,我们如果在已经着手的事业中欺蒙我主,使主收回目前赐予我们的庇佑,我们就将成为世人笑柄,天下丑闻”。肩负神圣使命感来开拓新大陆的新英格兰人在殖民地追求独立的重要时刻,也必将责无旁贷,视之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宗教情感为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的独立意识打下基础。既然在这里提到了温斯罗普,那么顺便说一下对历史上领袖的理解。埃里克森认为领袖和被领导者是十分近似的,领袖创造性地利用客观世界、社会制度、语言文化区解决自己的问题,就会引起成千上万要求外部世界满足自己需要的人们的共鸣,他与众多的追随者在本质上别无二致。显然,埃里克森对领袖的解释很难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样板,但在此处,对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领袖来说,这一解释是合理的。其次,环境因素也影响到新英格兰移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等。先来看气候条件,位于北部地区的新英格兰气温较低,冬季漫长而寒冷,“波士顿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3度,最冷达到零下29度,而南部1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上”,2北美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南部比较炎热,弗吉尼亚夏天白天气温在32度左右,最热时可达40度,因为此时各种疾病流行,许多人死于夏季。因此,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反而使得新英格兰地区较少受到热带疾病的袭扰,各种致命疾病不易流行,人的寿命较长,因而人口的增长稳定而有序。到达北美后新英格兰居民比较顺利地移植了他们在宗主国时的家庭模式,人口稳步增长,建构起正常的社会关系,并进入良性循环。家庭是社会结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埃里克森在群体研究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来说,他认为家庭及其对儿童的抚养形式是将社会价值和社会要求传递给下一代的主要手段。新英格兰从移民社会向本地人社会的转变比较短暂。这一转变可谓意义重大,因为第一代移民总会和英国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对故土的思念、对宗主国的留恋使他们或多或少有一种漂泊感,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情感上很难把北美当作他们真正的家园,所以他们对英国有一种归属感,并且仍然会致力于保卫英帝国的利益,使得移民社会仍带有浓重的宗主国特点。但在北美出生的第二、第三代人不同,他们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更何况他们没有祖辈的英国背景和故土情结,与宗主国在情感上和血缘上都日益疏远,他们把北美当作自己真正的家园,关心的是本地利益而非英国的,应该说他们的心理已经是美国化的,而非英国式的,产生独立的愿望是必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史学的应用(一)
摘要:心理史学是心理学与历史学交叉渗透所形成的跨学科研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手段去考察和理解人类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行为是有效的。本文试从宗教、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来把握集体心理,进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心理原因,以此为例,浅谈心理史学的应用。但是,心理史学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善,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因此,在史学研究中必须科学运用。
关键词:心理史学;群体心理研究;美国独立战争
心理史学是心理学与历史学交叉渗透所形成的跨学科研究。应该承认,人们的心理对历史的发展必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手段去考察和理解人类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行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深入、更加实际,也为历史研究开辟新的视角,提供新的思路。当然,心理史学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善,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在此,试对心理史学的应用略作探索。
一般认为,心理历史学始于精神分析学说对历史学的渗透,而且这一渗透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者弗洛伊德首开其端的,以《列昂纳多.达.芬奇及其对童年的一个记忆》为其标志。精神分析学说在心理史学中一直占有主流地位,尽管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各派非精神分析心理学也逐渐进入心理史学的领域。
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进入历史研究并非偶然,两者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最显而易见的是,心理学和历史学都是以人的行为、思想、动机等为研究对象的;此外,无论是历史学还是心理学其立论根据必须来源于可信的资料与证据,只是历史学家收集史料,精神分析学家探究患者的经历与深层心理因素;两者在认识论上也有相通之处,心理学家需要追溯研究对象的历史,历史学家的研究也离不开对研究对象心理的分析(将有关心理学的内容纳入历史研究绝对不是弗洛伊德的首创,在心理史学作为一个流派被确定之前,历史研究对相关心理学内容的引入必定早已开始)。总之,心理史学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是可行的。
从心理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看到心理史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引起的争议、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容易走入理论模式去硬套历史的误区。埃里克森说:我们必须接受“半是传说半是历史”的历史,他的意思就是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要探究历史人物的心理必须了解其童年和青春期的遭遇,这些往往是史料中鲜有记载或没有记载的,这种情况下,精神分析家应该根据自己所受的训练去采纳一些传说作为历史证据,哪怕是无真实根据的也无关紧要,只要不与已知的事实相矛盾,并与心理学理论相符合就可以了。不加批判地承认现代证据在历史上的有效性,并将其作为历史证据的替代物,这样对待历史研究,显然是不严肃的。大量的心理史学较好的作品基本上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完成,而非历史学家,且存在着将理论套事实之嫌,对历史资料考证不详,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加于其中,按著者自己的方式来重构历史,结果造成心理史学无真实性可言,这与历史追寻的真实性相悖。这种缺陷的造成,很大原因在于,把人看作“生物的人”超过了“社会的人”,用生理原因解释所有的社会活动。它往往把人生物化,只重视人的自然特征心理的生理基础,却忽视了人的社会特性心理的社会基础,片面夸大遗传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却忽视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组织发展对人类行为改变的作用。从心理史学的诞生来看,它本身就是精神分析学家用历史证明其理论的产物,而且因而出现上述缺陷就不足为奇,但将心理史学作为一门进行历史研究的史学方法的话,这种缺陷可能是致命的。应用心理史学作历史研究,必须依据不同的历史情境考察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历史人物心理的影响。集体心理心理状态是一定群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相对于个人传记式的心理史学研究,集体心理的分析可能更稳定、更有代表性、更可信,能更好地避免套用理论的弊端。特别是战争、动乱、饥荒、瘟疫等历史事件,集体心理较之个人心理对历史研究更有帮助。大卫.斯坦纳德提出“从理论上说,个人德感知性质乃是独一无二的,但事实上,同一文化和社会群体中则经常存在着对象感
知上广泛的相似性,它与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间存在着的巨大的对象感知差异性同时并存”,“虽然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也不会留心)一个13世纪的公民,一个中世纪的阿日本武士,或一个17世纪教友派信徒的会如何独特地解释米勒-莱尔错觉,但是我们能够知道并应该注意过去不同社会中盛行的一般感知和认知假定的巨大差异”。在此,试着从宗教、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来把握集体心理,进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心理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涉及到诸多层面,这里,试图将目光集中到一个特殊的群体——新英格兰地区即独立战争爆发地的英国移民,从这一移民群体的身上来发现、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心理原因。
首先,宗教,特别是17、18世纪时期的宗教,对当时的公共活动和私人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出生、成人、结婚、死亡、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无不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最早到达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也就是被后世尊称为“移民始祖”的群体,最初的移民动机便是宗教信仰问题。他们是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由于在英国主张清洗国教内部的天主教残余影响而受到王室的压制,惨遭迫害,不少清教徒被国王囚禁,当时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声称,如果清教徒不顺从,就把他们统统赶出国外。“移民始祖”是为了逃避宗主国宗教迫害,实践自身宗教理想而来到北美的。所以说,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从一开始心理上便与宗主国有着一定的离心倾向。而且,这一群体特殊的移民背景和宗教信仰决定了他们总是雄心勃勃,怀有强烈的使命感或救世意识,这点可以从移民领袖温斯罗普在向他的清教徒旅伴们宣讲教义时的预言得到体现,“我们将如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因此,我们如果在已经着手的事业中欺蒙我主,使主收回目前赐予我们的庇佑,我们就将成为世人笑柄,天下丑闻”。肩负神圣使命感来开拓新大陆的新英格兰人在殖民地追求独立的重要时刻,也必将责无旁贷,视之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宗教情感为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的独立意识打下基础。既然在这里提到了温斯罗普,那么顺便说一下对历史上领袖的理解。埃里克森认为领袖和被领导者是十分近似的,领袖创造性地利用客观世界、社会制度、语言文化区解决自己的问题,就会引起成千上万要求外部世界满足自己需要的人们的共鸣,他与众多的追随者在本质上别无二致。显然,埃里克森对领袖的解释很难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样板,但在此处,对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领袖来说,这一解释是合理的。
其次,环境因素也影响到新英格兰移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等。先来看气候条件,位于北部地区的新英格兰气温较低,冬季漫长而寒冷,“波士顿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3度,最冷达到零下29度,而南部1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上”,2北美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南部比较炎热,弗吉尼亚夏天白天气温在32度左右,最热时可达40度,因为此时各种疾病流行,许多人死于夏季。因此,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反而使得新英格兰地区较少受到热带疾病的袭扰,各种致命疾病不易流行,人的寿命较长,因而人口的增长稳定而有序。到达北美后新英格兰居民比较顺利地移植了他们在宗主国时的家庭模式,人口稳步增长,建构起正常的社会关系,并进入良性循环。家庭是社会结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埃里克森在群体研究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来说,他认为家庭及其对儿童的抚养形式是将社会价值和社会要求传递给下一代的主要手段。新英格兰从移民社会向本地人社会的转变比较短暂。这一转变可谓意义重大,因为第一代移民总会和英国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对故土的思念、对宗主国的留恋使他们或多或少有一种漂泊感,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情感上很难把北美当作他们真正的家园,所以他们对英国有一种归属感,并且仍然会致力于保卫英帝国的利益,使得移民社会仍带有浓重的宗主国特点。但在北美出生的第二、第三代人不同,他们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更何况他们没有祖辈的英国背景和故土情结,与宗主国在情感上和血缘上都日益疏远,他们把北美当作自己真正的家园,关心的是本地利益而非英国的,应该说他们的心理已经是美国化的,而非英国式的,产生独立的愿望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