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逐瘀汤皮肤病运用举隅

刘新峰

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卫生院江苏南通226371

摘要分析总结血府逐瘀汤治疗斑秃,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科病案,可以看出血府逐瘀汤在

皮肤科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皮肤科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青任的《医林改错》,是王青任诸方中应用较广泛的一首名方。该方有枳壳、川穹、桃仁、红花、柴胡、生地、当归、甘草、牛膝、桔梗、赤芍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内科疾病,笔者将之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兹报如下:

斑秃

张某,女,42岁,个体。2006年11月初诊。主诉:头发成片脱落一年未生。患者一年前工作紧张劳累后头发成片脱落,范围不断增大,曾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排除梅毒,扁平苔藓等假性斑秃,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内服金施尔康治疗一月余;无明显效果,故寻求中医治疗。刻下:头部有六块蚕豆至核桃大脱发斑,边缘头发松动,情绪抑郁,胸闷喜叹息,食纳尚可,大便较干,舌暗,苔薄,脉涩。证属气滞血瘀,治当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0g,炒枳壳10g,佛手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5g,熟地15g,牛膝10g,桔梗10g,桑葚20g,制首乌30g,甘草6g。20天后,斑秃处有少许毳毛生出。患者欣喜,继用本方加减治疗一月余。半年后患者又因其它疾病来诊,斑秃处头发已全部长出。

按:斑秃中医属“油风”,多因血虚风燥,发失所养,或因肝肾不足。此患者斑秃一年未愈,情绪抑郁,胸闷叹息,舌暗脉涩,乃气滞血瘀之象,该方行气活血,切中病机,故而得效。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大量研究提示与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遗传,应激有关,表现为良性,非瘢痕性秃发,有很多患者半年内能自愈,也有些超过一年仍未愈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学习生活压力。从药理学研究结果来看;该方能改善微循环,抗缺氧,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轻变态反应炎性强度,及增强免疫功能,[1]可能是它治疗斑秃的药理学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刘艳.血府逐瘀汤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7):569.

慢性荨麻疹

崔某,男,56岁,退休。2010年12月就诊。主诉:躯干,四肢反复出现风团样皮疹伴痒3年余。3年来患者躯干四肢反复出现风团样皮疹,时发时消,瘙痒明显。大都傍晚发作,以腰、腹、手腕、脚踝等受压部位多见。伴有头昏胸闷,食纳可,二便调。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长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舌淡紫边有瘀斑,脉细涩。专科检查:腰、腹、腕关节附近见成片暗红色风团,红班及抓痕、血痂。此乃风邪久恋,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治当活血化瘀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5g,生黄芪10g,当归10g,川芎10g,炒赤芍15g,柴胡6g,炒枳壳10g,甘草10g,牛膝15g,桔梗10,白鲜皮15g,白蒺藜15g,全蝎3g。服3剂后,风团数减

少,瘙痒明显改善。守法继续治疗半个月,风团基本不再发。

按:荨麻疹中医称“瘾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病因病理多属风寒,风热,此例患者风团以压迫部位多见,头昏胸闷,且有舌淡紫边有瘀斑,脉细涩。辩证当属气滞血瘀,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配祛风止痒,疗效显著,此法拓广了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思路。西医认为荨麻疹原因复杂,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发病机制除了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外,还有IgE及其受体的自身FceRI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Th1/Th2细胞亚群失衡及炎症递质白三烯所导致的后续炎症反应的参与。[2]吴伊旋,沈惠风,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136。从药理学角度看,汤中生地,赤芍,当归,柴胡,甘草,桃仁,红花均有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作用,这为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了药理基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王某,男,78岁,退休。主诉:左胸背部刺痛2月余。患者两月前左胸背部出现成簇丘疱疹,疼痛,在南通某三甲医院诊为“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口服,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半月,皮疹消退。但刺痛不减,影响睡眠。用国际标准视觉模拟量表(V AS)进行评分,为8分。服对乙酰氨基酚片1.5g每日,治疗10天,效果不大。故寻求中医诊治,就诊时左胸背部刺痛,口干,乏力,食欲不佳,大便2-3日一行,舌暗,苔薄黄,脉沉弦。专科检查:左胸背部见暗红色色素沉着斑,不能触摸,触摸后有明显刺痛。责之毒热未清,气血凝滞,经络阻隔。治当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兼清毒热。方用:柴胡8g,炒枳壳10g,炒赤芍15g,炒白芍15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5g,当归10g,川芎6g,制乳香6g,制没药6g,伸筋草15g,鬼见羽15g,炙甘草6g,全蝎3g。服5剂后,疼痛减轻,已能入睡。继用本方治疗半个月,疼痛基本不作。

按: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后遗神经痛高达24%,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本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疼痛可导致患者失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的并发抑郁症。中医多把病因归为“湿毒未清,淤血阻滞”。本例患者湿热内蕴,日久气滞血瘀,经络阻隔,不通则痛,故用血府逐瘀汤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收到良好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方有镇痛,镇静,改善血流变及微循环的作用[3],为此提供了药理学基础。孙晓波,徐慧波主编。现代方剂药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859-862

体会: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之名方,为治气滞血瘀而设,笔者运用本方,恰当配伍治疗上述诸病,再次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尽管病症各异,但其血瘀的病机相同。凡诸脏腑中有气血凝滞皆能流通,使之各有所归。笔者体会到只要临床辨证准确,确有淤血在内,灵活加减应用,收效甚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