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标准预防

一、基本原则

1.认定所有液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4.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液体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能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体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五、患者安置

1.安置患者时应考虑是否可能造成感染源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如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病房。

2.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认患者安置方案。

(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

(2)影响感染传染的危险因素。

(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是否有单人病房可用。

(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

六、仪器(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和环境成为感染源传播的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七、织物

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以最小抖动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被服及布单织品,以避免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具体要求参见《织物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八、安全注射

在使用注射针、代替注射针的套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注射标准的原则。

九、呼吸防护

导管插管和脊椎或硬膜下隙注射时,如脊髓x线摄影、腰椎穿刺、脊柱或硬脑膜麻醉,应戴外科口罩。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来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区病毒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季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2.医务人员接诊具有呼吸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遵循飞沫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和做手卫生;医务人员具有呼吸道感染征象时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特别是易感患者,若无法避免时应戴口罩。

3.医疗机构应从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开始,如预检分诊处、候诊区域、门诊、内科医生办公室,执行以下措施。

(1)在门诊和住院部的入口和重要位置,如电梯、自助餐厅等,张贴标语,教育患者与其他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使用后的卫生纸应丢进垃圾桶;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做手卫生。

(2)应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箱,如脚踏式垃圾桶,以便丢弃使用后的卫生纸。

(3)进行手卫生宣教,提供位置便利的乙醇揉搓剂,并随时注意是否已经使用完毕并予定期更换。洗手位置应提供所需的消耗用品,如洗手液、干手纸。

(4)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或流行季节,为有咳嗽、鼻塞、鼻涕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包括陪伴)提供口罩;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与候诊区域的其他人员保持至少1m的空间距离。

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一、正确处理被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

1.制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仪器及设施的包装、远送及处理的策略和流程。

2.高度和中度危险性仪器及设施使用后应先清洗,再高水平消毒和灭菌。

3.清洗消毒人员应根据污染的程度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二、正确处理被感染性体液污染的环境

1.根据患者接触和污染的程度制订常规性或针对性清洁策略和流程。

2.清洁和消毒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尤其是患者周围的区域,如床栏杆、床头柜,以及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卫生间内或周围的物体表面)应较其他区域进行更频繁的清洁和消毒。

3.儿童医疗或候诊区域清洗和消毒策略及流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易于清洗和消毒的玩具。

(2)不应提供共用的绒毛玩具。

(3)大型固定玩具,如攀爬装备,清洁或消毒每周不少于1次,污染时随时清洁或消毒。

(4)若玩具可能接触嘴,在消毒后应用水冲洗或使用清洗机清洗。

(5)当玩具需要清洗和消毒时应立即进行,否则应储存在有标示的容器中,并与其他干净的玩具分开。

(6)制订预防污染及清洁消毒的策略和流程,其中应包括重复使用的电子设备,尤其是供患者使用的设备、器材和经常进出病房的移动式设备。

安全注射

1.WHO(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的定义: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2.使用注射针、套管针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下列要求。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

(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品。

(4)单剂量注射用药品不得分数次使用。

(5)多剂量包装药品每次使用时注射针(套管)和注射针筒必须无菌。

(6)保存时应按照厂家建议保存,疑有污染时应立即丢弃。

(7)不得多位患者共用袋装或瓶装的静脉输液。

(8)避免滥用注射。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