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阅读答案附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
受,同“授”。
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字词注释】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的人)。
乎,相当于“于”。
下文“先乎吾”的“乎”同。
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
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师,动词。
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
知,识别。
年,这里指年龄。
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⑩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18)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字词注释】(13)师道:从师的风尚。
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
(15)犹且:尚且,还。
(16)众人:一般人。
(17)下:低于。
(18)于:向。
(19)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益,更加、越发。
《师说》原文及注解
师说韩愈【原文】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18)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21)焉,惑矣(22)。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27)乐师(28)百工(29)之人,不耻相师(30)。
士大夫之族(31),曰师曰弟子云者(32),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3)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4)。
”呜呼!师道之不复(35),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圣人无常师(39)。
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
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
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49)皆通(50)习之,不拘于时(51),学于余。
余嘉(52)其能行古道(53),作《师说》以贻(54)之。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文言文《师说》全文翻译和考点解析
师说韩愈〔唐代〕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作者到国子监上任后,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
作者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正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师说》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参考答案:1.唐韩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二: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郯子(tán) 苌弘(chánɡ)老聃(dān)李蟠(pán)B.句读(dú) 渎职(dú)穷兵黩武(dú) 买椟还珠(dú)C.六艺经传(chuán)传记(zhuàn)传说(chuán) 传宗接代(chuán)D.贻之(yí) 春风骀荡(yí)心旷神怡(yí) 甘之如饴(yí)【答案】 A(B项“句读”应读dòu;C项“六艺经传”应读zhuàn;D 项“春风骀荡”应读dài。
韩愈《师说》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师说》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参考答案:1.唐韩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二: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郯子(tán)苌弘(chánɡ)老聃(dān)李蟠(pán)B.句读(dú)渎职(dú)穷兵黩武(dú)买椟还珠(dú)C.六艺经传(chuán)传记(zhuàn)传说(chuán)传宗接代(chuán)D.贻之(yí)春风骀荡(yí)心旷神怡(yí)甘之如饴(yí)【答案】A(B项“句读”应读dòu;C项“六艺经传”应读zhuàn;D项“春风骀荡”应读dài。
《师说》注释、翻译、阅读题【必修上册】
《师说》韩愈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②【学者】求学的人。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所以,用来……的。
受,同“授”,传授。
④【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⑤【其为惑也】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
⑥【闻】知道,懂得。
⑦【从而师之】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老师。
⑧【吾师道也】我学习的是道。
师,学习。
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庸,表示反问语气。
⑩【无贵无贱】意思是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
⑪【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⑫【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
⑬【出人】超出一般人。
⑭【犹且】尚且,还。
⑮【众人】一般人。
⑯【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味。
益,更加、越发。
⑰【身】自己。
⑱【耻师】以从师学习为耻。
⑲【惑】糊涂。
⑳【童子】未成年的男子。
㉑【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㉒【句读之不知】不明句读。
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此。
㉓【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向老师学习,看的不向老师学习。
前一个“或”指代“句读之不知”,后一个“或”指代“惑之不解”。
不,同“否”。
㉔【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㉕【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
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㉖【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㉗【百工】泛指各种工匠。
㉘【不耻相师】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
㉙【族】类。
㉚【日师日弟子云者】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
云者,如此之类。
㉛【年相若】年龄差不多。
㉜【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第5篇《师说》(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5篇《师说》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子、()弘、师襄、老聃。
()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江苏镇江·三模】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
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用“()”寓意言小旨大,韩愈《师说》中用“()”批评了舍大择小的现象。
2.【2024·陕西榆林·三模】古代圣贤寻访各类大师,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贤人,《师说》中表达圣贤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是“()”,韩愈通过“()”的事例进行佐证。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师说》韩愈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②【学者】求学的人。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所以,用来……的。
受,同“授”,传授。
④【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⑤【其为惑也】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
⑥【闻】知道,懂得。
⑦【从而师之】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老师。
⑧【吾师道也】我学习的是道。
师,学习。
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庸,表示反问语气。
⑩【无贵无贱】意思是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
⑪【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⑫【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
⑬【出人】超出一般人。
⑭【犹且】尚且,还。
⑮【众人】一般人。
⑯【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味。
益,更加、越发。
⑰【身】自己。
⑱【耻师】以从师学习为耻。
⑲【惑】糊涂。
⑳【童子】未成年的男子。
㉑【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㉒【句读之不知】不明句读。
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此。
㉓【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向老师学习,看的不向老师学习。
前一个“或”指代“句读之不知”,后一个“或”指代“惑之不解”。
不,同“否”。
㉔【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㉕【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
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㉖【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㉗【百工】泛指各种工匠。
㉘【不耻相师】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
㉙【族】类。
㉚【日师日弟子云者】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
云者,如此之类。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18)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21)焉,惑矣(22)。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27)乐师(28)百工(29)之人,不耻相师(30)。
士大夫之族(31),曰师曰弟子云者(32),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3)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4)。
”呜呼!师道之不复(35),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圣人无常师(39)。
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
郯子之徒(4 4),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
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49)皆通(50)习之,不拘于时(51),学于余。
余嘉(52)其能行古道(53),作《师说》以贻(54)之。
(完整版)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 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18)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21)焉,惑矣(22)。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27)乐师(28)百工(29)之人,不耻相师(30)。
士大夫之族(31),曰师曰弟子云者(32),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3)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4)。
”呜呼!师道之不复(35),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6) ,今其智乃(37)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圣人无常师(39) 。
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 、师襄(42) 、老聃(43)。
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
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49)皆通(50)习之,不拘于时(51),学于余。
余嘉(52)其能行古道(53),作《师说》以贻(54) 之。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师说》原文 翻译 注释
师说韩愈〔唐代〕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儒家经典著作、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师说》逐句翻译
师说》逐句翻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有的向老师研究,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研究,大的方面却放弃了,这些小学生研究不到大道理,我感到他们缺乏智慧。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研究,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研究,把他当作老师。
我研究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研究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研究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研究书中的文句,
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研究为耻。
说》送给他。
28.总之,从师研究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传统美德,尊师重道、师恩难忘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总之,从师研究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尊师重道、师恩难忘的优良传统。
师说原文、注解及翻译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பைடு நூலகம்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文言文韩愈《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
现多指有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六艺,指《诗》《礼》《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师说》韩愈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②【学者】。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受,。
④【生而知之】。
之,。
⑤【其为惑也】。
⑥【闻】。
⑦【从而师之】。
⑧【吾师道也】。
师,。
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
⑩【无贵无贱】。
⑪【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⑫【师道】。
⑬【出人】。
⑭【犹且】。
⑮【众人】。
⑯【圣益圣,愚益愚】。
益,。
⑰【身】。
⑱【耻师】。
⑲【惑】。
⑳【童子】。
㉑【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句读,。
㉒【句读之不知】。
㉓【或师焉,或不焉】。
不,。
㉔【小学而大遗】。
㉕【巫医】。
㉖【乐师】。
㉗【百工】。
㉘【不耻相师】。
㉙【族】。
㉚【日师日弟子云者】。
云者,。
㉛【年相若】。
㉜【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
㉝【不齿】。
齿,,㉞【乃】。
㉟【欤】。
㊱【常师】。
㊲【郯子】。
㊳【师襄】。
㊴【老聃】。
㊵【郯子之徒】。
徒,。
㊶【贤】。
㊸【不必】。
㊹【贤】。
㊺【术业】。
㊻【专攻】。
攻,。
㊼【李氏子蟠】。
㊽【古文】。
㊾【六艺经传】。
六艺指。
传,。
㊿【通】。
①【不拘于时】。
时,。
②【嘉】。
③【古道】。
④【贻】。
二、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三、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师说》含答案的副本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师说》含答案(2022秋·福建·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师说》)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B.是故圣益.圣益:利益C.则耻.师焉耻:感到耻辱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文辞休止和停顿处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己地位卑微就觉得羞耻,对方的官职高就对他阿谀奉承。
B.地位低的人向我学习就是奉承我,官职高的人向我学习就是嘲讽我。
C.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D.与地位卑微的人为友就觉得羞耻,与官职高的人为友就近乎谄媚。
11.本段揭露的事实是什么?对此作者持怎样的态度?参考答案:8.A 9.B 10.C 11.①揭露的事实:士大夫之族不重师道的错误观点和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②态度:批判反对【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师说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师说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 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选出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 古之学者必有师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 吾从而师之D. 闻道有先后2. 选出加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3. 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
受,同“授”。
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诗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字词注释】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的人)。
乎,相当于“于”。
下文“先乎吾”的“乎”同。
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
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师,动词。
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
知,识别。
年,这里指年龄。
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⑩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诗文翻译】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所以,用来,, 的、 ,, 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
受,同“授”。
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诗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 (11)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 。
【字词注释】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 的人)。
乎,相当于“于”。
下文“先乎吾”的“乎”同。
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
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师,动词。
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
知,识别。
年,这里指年龄。
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⑩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诗文翻译】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师说》译文及练习
《师说》译文及练习【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常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在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的散文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
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愈热心于教育,他能逆当时的潮流,积极指导后进学习,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特别重视教育和培养年轻作家。
【课文点译】【课文全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有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晚的人,他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阅读答案附翻译
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9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8.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试题答案:
7、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
8、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9、C.(师道:从师的风尚;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