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被杀害儿子永
不再生;被活 埋丈夫永不再
生;悲苦留给
了被恶魔强暴
了的妻子,苍
天啊……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1927年,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 一向天皇密奏 :“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 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以实现。 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 未实现。”
一、日军侵华原因
1.日本
(1)历史原因:“大陆政策” (蓄谋已久) (2)现实原因:经济危机冲击陷入困境,希望通 过战争摆脱困境
2.中国
(1)近、弱、肥 (2)国共对峙十年
3.国际
绥靖之风盛行
列强的态度
• 哈哈,这些家伙不
会阻止的。咱们放 手大干一场吧!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日军侵华罪行
1.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1931年10月,国民党密使赴英谈判。许世 英代表蒋介石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 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 北。” 2.1932年1月,一· 二八事变 3.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立 4.1935年,华北事变
1、就日本方面来说:日本迫于战线太长, 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加上敌后 抗日根 据地的发展和壮大,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 所以不得不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2、就中国方面来说:正面战场连续败退, 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 才能打败侵略者。
抗日战争为什么会 进入相持阶段?
三、抗战的胜利
(2)国内:
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 抗战(根本原因) ② 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3)国际:
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 民的支援(外因) ②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援助。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6课抗日战争语文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6课抗日战争语文

第16课抗日战争【考点要求】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知识要点】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1、20(1)1931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1935华北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3)1937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 1929—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材料2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材料3 “所谓满蒙者,乃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外蒙古是也,”这里“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富,世之无其匹敌。

”——田中奏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为什么要扩大侵华?(1)国共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重创日本,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3)攫取中国的资源,满足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扩大侵略战争。

(4)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蓄谋已久。

3、阅读课本P75“日军的滔天罪行”,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列举日军的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南京大屠杀”。

(2)1941年,日本在河北制造“潘家峪血案”。

(3)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731部队”。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2、数字抗日战争:“一、二、三”“一”——1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2个战场: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共两党分别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三”——抗日战争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一、全民族的抗战1、日本侵华的背景:1)从大陆政策到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历史原因)2)日本要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根本原因)3)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法西斯势力壮大----(现实原因)4)①国际绥靖政策②中国国内局势混乱--国共对峙----(有利条件)2、日本侵华事件--日本逐步蚕食中国领土,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拉开侵华序幕1932年1,一·二八事变1932年3,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7.7,卢沟桥事变3、1937年7.7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4、全民族的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9①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1937年8月,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中共的敌后抗战:①路线: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②作战方式: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战役:组织了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首次胜利)、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武汉会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等多次重大战役。

②结果: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并取得了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灭绝人寰,惨无人道1、南京大屠杀1937.122、潘家峪惨案1941年3、七三一部队三、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中国军队国外战场的抗战①目的:保护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中共 抗战
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 争路线) 活动: 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 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
前 期 抗 战
国民 党抗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活动: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日本新历史教 科书歪曲历史
日本首 相小泉 参拜靖 国神社
日本老兵为军国主义者招魂
假如现在正在进行一场 中日学生交流会,结合 历史,面对现在,展望 未来,你想对日本中学 生说些什么?
三、抗战的胜利(抗战后期)
百团 敌后 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 概况: 北,一百多个团.
继 续 抗 战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 意义: 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 意义: 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 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 砥柱。 目的: 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 国外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
徐州会战
1937年12月——1938年5月,徐州失守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节 节 败 退
南京大屠杀后尸首枕籍 的情形(下图)
无辜的死难者(上图)
官这 在个 杀惨 人无 后人 提道 着的 人日 头本 军
腊像模拟日本用中国活人进行毒气实验场景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16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16课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一)过程1.1931年: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2.1932年: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3.1933年:占领热河——签订《塘沽协定》;4.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5.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二)原因:1.蓄谋已久,既定国策(根本原因)2.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3.国共内战提供了有利时机4.国际绥靖政策(三)日军侵华罪行:1.南京大屠杀2.潘家峪惨案3.细菌战——七三一部队二、全民族的抗战(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共第二次合作1.原因:(1)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2)日本侵略从根本上损害了国民政府利益;(3)中共代表中华民族利益,制定策略、方针,并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努力。

2.经过: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中共领导北平“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5年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八一三事变:国民党抗战态度开始坚决。

1937年8月: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意义:使中国的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三)全民族抗战1.防御阶段(1937.7——1938.10)(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淞沪会战(粉碎速决)太原会战(平型关)徐州会战(台儿庄)武汉会战(相持阶段)②依靠政府、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①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②洛川会议制定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③敌后战场的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2.相持阶段(1938.10——1943)(1)相持阶段的到来①标志:广州、武汉的失守(1938.10)②侵华方针的改变: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对中共采取军事打击;(2)国民党坚持抗战:①枣宜会战②三次长沙会战③远征军入缅作战(3)共产党敌后战场:①百团大战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3.反攻阶段(1944——1945.8)(1)国民党正面战场:①豫湘桂战役——大溃败②远征军在缅甸的胜利(2)中共敌后战场: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部反攻(1944)②中共七大的召开★显著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抗日战争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抗日战争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

其主要特征有5条:1、全国共同抗战。

2、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

3、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日战争
一、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是淞沪、太原、徐州、武汉。

作用是迟滞了日本侵略。

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中国胜利的原因是:
1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坚持全民族抗战;
3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国际上失道寡助;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做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6课抗日战争课件汇总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6课抗日战争课件汇总

正面战场 抗战路线 依靠的武 装力量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 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 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 人的进攻 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 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 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 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 动员和依靠全民族力量的全面抗 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 军等抗日武装 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 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 运动战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 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 斗争的主要史实。 • 2.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 争中的历史地位。
•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 • 1.背景: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 (1)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 (2)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平津 • (3)卢沟桥事变: 相继失守。 • 2.实现:1937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 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实现全民族抗战。
• 【归纳拓展】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 国内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 抗战。国际因素: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和 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日本方面:侵略性的、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必然失败。
•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区别是什么?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抗战存在着两个战场, 即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和以国民党 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 在于:
探究主题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和意义 (1)知识层面: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原因及意义。
探究目的

必修1第16课 抗日战争

必修1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学法指导1. 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战的重要特点。

学习这部分 知识首先要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其次理解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及 成因。

2. 在学习“日军的滔天罪行”这一目时,应紧密联系现实。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为日军侵华罪行辩护,从东史郎事件,到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再到小泉参拜靖国 神社事件,引起了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强烈的反感和谴责。

这些都是现实,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掩盖日军战争罪行的企图,不能不让亚洲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 警惕。

要冷静剖析历史、正视历史,通过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期间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3. 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胜利的原因可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 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抗战胜利伟大的历史意义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 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

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突破1.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① 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②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 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③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五、抗战的胜利
1.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2.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胜利原因
(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