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明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学案
《熟悉的物品》教案
《熟悉的物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和熟悉常见的日常物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将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熟悉常见的日常物品,如文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2. 学习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学习分类和归纳,将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4. 学习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
2. 采用分类法,让学生将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3. 采用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日常物品,如文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2. 准备一个教室环境,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和展示。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展示一些常见的日常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
3.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将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5.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和描述,评估学生对日常物品的认知和熟悉程度。
2. 通过分类和归纳活动,评估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带回家一些日常物品,与家长一起进行观察和分类活动。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去商店或超市观察和分类商品。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评估是否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九、教学建议:1. 对于观察和描述活动,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如观察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 对于分类和归纳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分类。
介绍一种事物教案
介绍一种事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或描述,并能够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信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对该事物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一种事物,例如手机,并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描述手机的特点、功能和用途。
同时,还将引导学生探讨手机的使用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手机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可采用提问或展示实物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手机的兴趣。
2. 描述特点:教师可让学生从外观、性能、品牌等方面描述手机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3. 分析功能:教师可让学生列举手机的主要功能,如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功能的使用场景和优缺点。
4. 探讨影响: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手机的使用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方便沟通、扩大社交圈子等,并让学生思考手机使用过度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 展望未来:教师可引导学生预测未来手机的发展趋势,如更轻更薄、更多功能等,并让学生思考未来手机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6. 总结评价:教师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手机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从不同方面描述手机的特点、功能和用途。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手机的使用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让学生思考未来手机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手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手机的特点和功能。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不同品牌、型号的手机为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手机的特点和功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手机的使用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及未来手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并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物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物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物品,能自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围绕这种物品把它介绍清楚、具体。
知识与技能:1.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并恰当地使用学过的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和修改习作的水平。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全面了解自己熟悉的某一物品的相关情况,然后介绍给大家,最后用习作的形式记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熟悉的物品,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习作重点难点: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能够说出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感受。
本班学习者分析:本班有52名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他们善于观察,善于积累,能够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 二课时课前准备:每个人准备自己喜欢的物品,并通过各种途径对物品的了解。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游戏激趣“猜物品名称”。
各种物品猜迷。
2、在推荐物品中体验生活。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二、指导观察,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一)出示提示:(1)蔬菜、水果,从形状、颜色、味道、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保鲜方法做准备。
玩具、文具、电器,可从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价格,使用过程应注意问题做准备。
(2)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3)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哪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二)学生认真思考后,实行小组推销。
在小组中推销商品,针对推销物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5、班级推销。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物品。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介绍一种事物》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准确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 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来介绍事物。
- 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组织文章内容。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书写规范,字数达到要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范例引导、小组讨论、个人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 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为介绍事物提供丰富的素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 教会学生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清晰、准确地介绍事物。
-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文章内容,使文章条理清晰。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使介绍既准确又生动有趣。
- 帮助学生在介绍事物时避免内容的单调和枯燥,体现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事物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2. 准备一些实物,如植物、小工艺品等,供学生观察。
3. 学生提前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展示精美的事物图片、播放有趣的事物介绍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范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优秀习作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在观察事物、运用说明方法、组织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优点,让学生从范例中学习写作技巧。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写作思路和经验,共同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观察事物、收集资料、撰写习作,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案 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经历;强调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能够提高写作质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1.3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学生们最熟悉的事物和经历是什么?分享例子:老师或学生举例说明写自己熟悉的东西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和经历,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第二章:观察和描述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自己熟悉的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发现其中的细节和特点;教授描述技巧,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练习写作: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熟悉事物的短文。
2.3 教学活动:示范观察:老师展示如何观察和描述一个熟悉的事物;学生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一个熟悉的事物,并记录下来;描述练习:学生练习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描述写一篇短文。
第三章:情感和态度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写作中的情感和态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情感和态度对写作的影响;教授表达情感和态度的技巧;练习写作: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3.3 教学活动:情感讨论:学生讨论自己在观察和描述中的情感和态度;示范写作:老师展示如何在写作中表达情感和态度;写作练习: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分享和反馈: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并互相给予反馈。
第四章:组织和结构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组织和结构写作,使文章更加清晰和有逻辑。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目的和受众;教授组织和结构写作的技巧;练习写作:学生尝试写一篇有组织和结构的关于自己熟悉事物的文章。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作文教案之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帮助学生表达对生活中熟悉事物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教授如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写作。
3.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自己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2. 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作文中,使其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写作技巧。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
3. 讨论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写作。
3. 实践指导:教师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并进行体验。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创作灵感。
5. 作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作文中。
6. 学生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行作文创作。
7. 作文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8. 总结与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为下次写作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文质量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方面的进步。
3. 评估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生活素材生动地融入作文中。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案例:用于分析和示范如何运用生活素材进行写作。
2. 观察任务清单: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3. 作文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量化评价。
部编版《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
部编版《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2.运用本单元研究的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介绍一种事物。
3.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用途、习性、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作出介绍。
4.写完后要认真修改,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1.灵活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2.能运用一些生动描写,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学会写说明文,将阅读中学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策略】1.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力求凸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2.学生回忆说明方法,确定说明对象及其特点,选择素材,拟写提纲。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写作课。
1.游戏激趣。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说我猜”。
(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你说我猜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人,背对屏幕猜物品,其余同学按屏幕上出现的物品用语言给队友提示。
一分钟内猜出物品最多的小组获胜。
但是队友的提示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直接说出物品的名称,二是不能做手势或口型,只能用语言描述。
(2)游戏开始:课件出示各种事物。
每组选出的代表背对屏幕,根据小组同学的提示,猜物品名称。
(3)宣布游戏结果。
请获胜组谈谈获胜的经验,请失利组说说失利的缘故原由。
(4)教师小结:猜不出来的主要原因是队友没有把事物的特点描述清楚。
2.导入写作课。
我们身边的事物千千万万,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呢?今天这节习作课,就让我们去观察一个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它介绍给大家。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如何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2. 如何突出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特点3. 如何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4. 如何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5. 如何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作文质量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熟悉的事物,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 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如何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3. 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和讨论,互相借鉴和学习。
5.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作文。
2. 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突出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特点,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并组织好文章结构。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否充实、具体、有趣。
2. 评价学生的作文结构是否合理、条理清晰。
3. 评价学生的作文表达方式是否恰当、修辞手法是否得当。
4. 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
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交流和讨论,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自己的熟悉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 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案例:收集一些关于写自己熟悉事物的优秀作文,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写作工具:提供一些写作工具和资源,如词汇表、修辞手法指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
作文教案 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作文的重要性,认识到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1.2 教学内容:作文的概念与作用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意义写作的基本步骤与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文的概念与作用,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意义。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激发写作兴趣。
第二章:观察与思考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发现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挖掘事物的深层含义。
2.2 教学内容:观察方法与技巧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自己最熟悉的事物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方法与技巧,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发现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第三章:积累与整理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丰富写作内容。
培养学生整理思路的能力,使文章条理清晰。
3.2 教学内容:积累素材的方法与技巧整理思路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与思路整理,为写作打下基础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积累素材的方法与技巧,整理思路的方法与技巧。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与思路整理。
第四章:表达与创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
4.2 教学内容:表达观点的方法与技巧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与创造,完成写作过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表达观点的方法与技巧,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技巧。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与创造。
第五章:修改与完善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培养学生完善文章的能力,使文章更加优秀。
5.2 教学内容:修改文章的方法与技巧完善文章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与完善,提高写作水平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改文章的方法与技巧,完善文章的方法与技巧。
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设计
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设计教案名称:介绍一种事物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介绍一种事物。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准确、清晰地介绍一种事物。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种事物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请简单地描述一下。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准确、清晰地描述这种事物。
步骤二:讲解描述要素(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描述要素的重要性:准确、清晰地描述事物,需要关注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等要素。
2.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使用形容词描述事物的外观特征,并提供一些例子供学生参考。
步骤三:合作介绍事物(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事物进行介绍。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准备介绍,先确定要介绍的事物,然后收集事物的相关信息和图片。
3.学生利用所收集的材料,按照描述要素准备介绍稿,并进行分工合作。
4.学生可以使用PPT或其他形式,展示介绍的内容。
5.学生之间互相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修改。
步骤四:展示与交流(15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准备的介绍内容。
2.教师和学生互动,提问并讨论每个小组的介绍内容。
例如:“你们使用了哪些形容词来描述这种事物?”“怎样才能更准确、清晰地描述这种事物呢?”3.学生之间进行对比,吸取他人的优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五:扩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的事物图片,请学生选择一种事物进行介绍。
2.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和创意介绍所选择的事物。
3.学生可以加入对事物的评价、感受等个人观点。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进行回顾与复习。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选取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用清晰的条理、具体的描述、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这种事物的特点、用途、价值等方面。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但是,学生在表达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具体性,不能准确地描绘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指导他们如何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选取一种事物,通过观察、了解,用清晰的条理、具体的描述、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語言来介绍这种事物的特点、用途、价值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观察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选取一种事物,用清晰的条理、具体的描述、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語言来介绍这种事物的特点、用途、价值等方面。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观察、思考,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讲解如何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物。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观察、表达的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分析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观察一种事物,了解其特点、用途、价值等方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一种事物,激发学生观察、表达的兴趣。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作文教案之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题目解析: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理解“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意义。
2. 作文技巧讲解:教授如何选材、构思、表达,并以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3. 学生实践:让学生动手写一篇关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作文。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作文题目:详细讲解作文要求,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3. 教授作文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选材、构思、表达的方法。
4. 学生写作实践: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动手写作。
5. 课堂总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2. 作文质量:评价学生的作文在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质量。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收集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作文题目解析、作文技巧讲解等内容。
2. 作文范文:提供一些关于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范文,供学生参考。
3. 写作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丰富作文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2. 个人思考: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准备写作。
3. 写作指导: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将自己的熟悉事物写得有特色和有意义。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作文题目要求和作文技巧。
2. 示范法:教师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模仿写作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写作,教师点评和指导。
作文教案 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和灵感1.2 教学内容介绍写作的重要性和写作的素材来源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分析写作的步骤和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的重要性和素材来源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第二章:寻找熟悉的素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素材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寻找素材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分析素材的特点和价值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寻找素材的方法和技巧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最熟悉的素材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素材寻找和分析的练习第三章:写作步骤与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写作的思路和结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写作的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写作思路分析优秀作文的结构和特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的步骤和技巧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写作思路和结构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第四章:修改与润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修改和润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修改和润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4.2 教学内容介绍修改和润色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分析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分析优秀作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改和润色的方法和技巧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修改和润色的技巧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和润色练习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写作的乐趣和收获激发学生继续写作的动力5.2 教学内容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写作的乐趣和收获提出写作的拓展要求和建议5.3 教学方法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写作的乐趣和收获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拓展练习讲授法: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提出写作的拓展要求和建第六章:实例分析——优秀作文解析6.1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安排学习优秀作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提升学生对作文的鉴赏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6.2 教学内容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详细解析分析作文的主题提炼、材料组织、观点阐述等方面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安排问答法:引导学生讨论作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实践法:让学生模仿优秀作文进行写作练习第七章:小组讨论——互评与反馈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他人评价中吸取经验和改进写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7.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作文互评和反馈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讨论如何根据他人评价改进自己的写作问答法:引导学生讨论作文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方式实践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评反馈讲授法:总结评价和反馈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第八章:家庭作业与练习8.1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学习的写作技巧和修改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我修改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练习习惯8.2 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和润色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积累写作素材8.3 教学方法实践法: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练习问答法:课堂上询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问题讲授法:讲解作业要求和修改润色的要点第九章:课堂展示与点评9.1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从他人评价中吸取经验和改进写作的能力学生进行作文的课堂展示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教师点评分析作文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9.3 教学方法实践法: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和互相评价问答法:教师提问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讲授法:总结评价标准和改进写作的方法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收获激发学生继续写作的动力和信心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写作练习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教师提出进一步的写作建议和期望10.3 教学方法问答法:引导学生反思和讨论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收获实践法:学生进行写作总结和反思讲授法:总结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提出进一步的写作建议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的“寻找熟悉的素材”环节:重点关注学生如何找到自己最熟悉的素材,并思考素材的特点和价值。
作文教案 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的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2. 教授如何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写作素材和灵感。
3. 讲解如何运用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熟悉事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忆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简要介绍。
2. 讲解:教授如何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写作素材和灵感。
3. 示范:以教师自己为例,展示如何写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5. 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练习的作品质量。
2. 学生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
2. 学生写作练习纸。
3. 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可选)。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熟悉的事物与其他人熟悉的事物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的作品。
2. 介绍一些著名的作家如何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经验。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 邀请作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写作经验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写作相关的展览或活动,拓宽视野。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3. 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九、教学计划1. 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
2. 制定教学时间表和教学资源安排。
3. 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和反馈方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写作水平来设定。
《习作_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
《习作_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撰写一篇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导学内容:1. 什么是习作?习作是指根据一定的题目、要求或范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
在习作中,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2. 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要点(1)明确主题:确定介绍的事物是什么,例如一种食物、一种动物、一种交通工具等。
(2)结构清晰:引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引言概括主题,主体展开细节描述,结尾总结全文。
(3)详略得当:要点突出,细节生动,言之有物,不啰嗦。
(4)语言生动: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形象,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3. 例文解析以下是一篇关于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范文,同砚们可以参考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标题:《我的宠物狗》引言: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宠物狗,它的名字叫小白。
小白是一只金毛猎犬,它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主体:小白的毛色金灿灿的,看起来非常漂亮。
它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蓝宝石,时刻闪烁着聪明的光芒。
小白非常聪明,能听懂我的指令,无意候还会主动帮我拣东西。
它每天早晨都会陪我去晨跑,晚上则守在我床边陪我入睡。
小白对我非常忠诚,无论我开心还是痛心,它都会陪在我身边。
结尾:小白是我最好的朋友,它给了我很多快乐和陪伴。
我希望小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我们会永遥在一起。
4. 教室练习请同砚们根据以下题目,撰写一篇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题目:《我喜欢的一本书》要求:请描述你喜欢的一本书,包括书名、作者、内容简介等,并表达你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5. 课后作业同砚们请完成教室练习的写作,并在下节课上交。
同时,请阅读更多关于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范文,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导学反馈:1. 你觉得本节课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吗?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2. 你对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有什么新的认识或体会?3. 你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信心吗?你觉得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作文教案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将自己的熟悉的事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选择最熟悉的事物进行写作。
2. 教授写作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描写、情感表达等。
3. 赏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自己的熟悉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是什么。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熟悉的事物,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教授写作技巧,如如何观察、描写、表达情感等。
4.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自己的熟悉的事物写下来。
5. 赏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自己的熟悉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熟悉的事物写下来,表达清晰、生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如观察、描写、表达情感等。
3. 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写作练习。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
2. 写作技巧指导资料。
3. 学生作文作品集。
4. 教学PPT。
5. 课堂讨论氛围。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熟悉的事物,互相启发灵感。
2. 让学生进行观察练习,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3. 开展写作工作坊,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练习。
4. 组织作文互评活动,让学生相互反馈、学习、改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培养写作兴趣。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自己的熟悉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表达出真情实感。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授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展示如何将自己的熟悉的事物写下来。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实际操作提高写作能力。
4. 互动法:开展小组讨论、作文互评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介绍一种事物》 导学案
《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仔细观察一种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将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3、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使文章条理清晰。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使文章有条理。
2、难点如何准确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并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方面,获取直接的感受和认识。
2、查阅资料法: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料,丰富对事物的了解。
3、比较法:将所介绍的事物与其他类似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
四、知识链接1、说明方法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介绍。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依次进行介绍。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进行介绍。
五、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大到宇宙星辰,小到一粒沙子,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介绍一种事物,让别人更好地了解它。
(二)观察与思考1、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物品等。
2、仔细观察它的外形、颜色、大小、质地等方面的特点。
3、思考它的功能、用途、生活习性等。
(三)收集资料1、如果对所观察的事物了解不够深入,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如何生动准确的说明事物教学设计
如何生动准确的说明事物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深入分析重点词句段,解析如何生动准确的说明事物。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借助《蟋蟀的住宅》这一课的重点词句段分析,解析掌握生动准确的说明事物的要素。
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心观察、运用修辞手法和副词两次,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小练笔示例小卷2.学具:语文课本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借助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来引出重点问题“如何生动准确的说明事物”,也就是本课的知识点。
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
”那么,如何生动准确的说明事物呢?一起来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吧~2.借助《蟋蟀的住宅》这一课,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段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如何生动准确的说明事物《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在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富有吸引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同时,蟋蟀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分析重点词句段引出知识点A、4段: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他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
,。
分析:作者交待了自己为了研究蟋蟀,专门搜索它们的巢穴,这说明作者是带着一定目的的进行观察的。
B、7段观察挖掘过程: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
分析:作者通过仔细耐心的观察,观察到蟋蟀的建造工具柔弱以及蟋蟀是如何挖掘巢穴的。
结论:通过以上句段分析得出第一个要素:A. 细致观察再观察事物前,应该明白自己要观察的对象和要得到的结果,并做好周密的计划。
这样在管擦汗的过程中才能分清主次,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相关事物上,从而获得信息、深刻的印象,这样描述起来才更贴切。
如何说明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设计
如何说明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设计课标解读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硕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按照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前后和详略,层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以上是课标接近本课题的表述,咱们以为作文教学应该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至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如陈望道、叶圣陶,以为应该并重。
梁启超则以为,在所有作文能力培育的环节当中,整理思想、组织构造文章、培育思维能力是核心。
要写好说明事物的说明文,应该以细致的观察为基础,抓住事物的特征。
教材分析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交给学生写好简单的说明文,说明一种熟悉的事物,这个事物是学生熟悉的东西应该有东西可写。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清楚有层次的介绍熟悉的事物。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简单的说明文,有了必然的说明文知识积累,各科的知识也有必然的积累,这为他们学习写作说明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说明文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写作的文体,往往不知该从何入手,他们还不会多角度的观察事物,不知道如何抓住实物的特点,说明方式的运用也不够熟练。
说明物品类的说明文是相对简单的一类,从这个入手教会学生写作说明文的方式可以为以后写作其他说明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的介绍某种物品。
2.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运用多种说明方式按必然顺序有层次的说明事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按必然顺序有层次的适当的运用多种说明方式加以说明。
教学难点: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
一、导语:同窗们:咱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身旁的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一支笔、一间教室、一个水杯、咱们离不开的文具盒……这些咱们熟悉的事物中究竟有多少咱们还没发现的特点、功用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找一个你最熟悉,或最感兴趣的事物,向大家介绍你的发现吧。
二、学生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1.抓住物品的特点准确的介绍某种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说明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的介绍某种物品。
2.学会恰当的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按一定顺序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一、细观察、抓特点。
1.方法指导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
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
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
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
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
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
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
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
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
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思考:
(1)你认识到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2)为什么我们读了这段文字很快就明白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
(3)我们如何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2.方法总结:
3.牛刀小试
我们来选择你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仔细观察,从不同角度抓住特点用一段文字介绍给大家。
二、清结构、按顺序。
1.方法指导:
读下面写水的文字与上文比较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
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
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
所以湖水蓝中透绿。
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
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思考:
(1)这两段文字哪段好?为什么?
温馨提示:可以从内容方面想一想哪段文字使人更清晰的了解“水”这种物质。
(2)第一段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
间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2.牛刀小试:
从以下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选择最适当的的顺序进行说明。
a.我们的教室
b.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c.文具盒的变迁
三、炼语言、用方法。
1.方法指导:读下面的文字,想想这两段文字分别都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筷子
先请你猜个谜语:“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
”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筷子。
筷子的结构简单、原始。
它就是由两根小棍组成的,通常是用木、竹、塑料、象牙等材料做成。
筷子的长度一般是25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执的上端呈方形。
圆形的下端直径通常在2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
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
吃饭时,人们常用右手执筷,将两支筷子团在一起,通过手指控制两支筷子的聚合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内。
筷子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
微波炉
微波炉颜色是白的,它的外形和14吋的电视机差不多,只不过“屏幕”可以打开,里面有一个透明的圆形转盘,它是用来放食物的。
“屏幕”右边有两个扭转开关,也跟旧式电视机的调频开关差不多。
微波炉的外形并不出众,可功能却妙不可言。
它可以用来热冷的食物,还可以烧菜、烤肉、熏鱼、蒸蛋……总之,微波炉是一位烧、烤、蒸、焖、炖、熏、煨及解冻的全能的好厨师。
微波炉的操作也十分方便。
只要把生食或冷食放进去。
再按比例调好火的大小,加热的时间,再关上门,一切就就绪了。
瞧,微波炉的好处这么多,难怪爸爸妈妈常说:“以前没有这台微波炉,又忙又累,烧出来的菜还是不合口味;现在有了这台微波炉,又方便又简单,烧出来的菜也真是可口美味。
”
四、欣赏优秀习作,整合所学方法。
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从以下角度思考这篇文章的好处。
a.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b.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c.有哪些值得欣赏的语言?值得借鉴的说明方法?
我家的自来水表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几乎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我家也不例外。
随之,测量水方的自来水表也在我家“安家落户”了。
我家的水表身披暗绿色外套,头戴黄铜“鸭舌帽”,全身呈圆柱形,直径是八厘米,体积比一个成年人的拳头略大。
它那圆溜溜的肚皮上刻着一个表示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箭头和制造厂家的名称。
一眼看去,挺像一个矮墩墩的滑稽小丑。
别看它那样子不起眼,可用途真不少。
只要打开塑料盖,就可以看见有机玻璃制成的刻度盘和八个指针。
如果打开水龙头,自来水一向外流,刻度盘中间那个红色的小三角就飞快地旋转起来。
同时,各个指针也在以不同的速度向前移动。
看一看各个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准确地知道用水量了。
它时刻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
水表为什么能准确显示用水量呢?让我们看一看它的内部构造吧。
拧下表盘上的两个螺丝钉,掀开刻度盘,就可以发现水表主要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
上部是一个烟盒大小的齿轮盒,里面密密麻麻地安装着大小三十四个齿轮。
它们好像一堆蘑菇,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按照一定顺序,互相啮合成一个整体。
下部是一个叶轮盒,盒上有四个很小的圆孔,上面两个是出水口,下面两个是进水口。
顺着小孔往里看,可以看见一个薄塑料片制成的“工”字形叶轮,叶轮的中轴伸入上部齿轮盒,与最下面的一个齿轮连接在一起。
打开水龙头,水流顺着管道流入水表,从进水口涌入叶轮盒,推动叶轮转动,然后又从出水口流入水表另一侧的水管。
叶轮转动,通过中轴带动齿轮盒中最下面的齿轮,又从小到大,依次推动各个齿轮,经过各齿轮逐层减速,使计量大小不同的指针向相应刻度转动。
所以,只要看一看各个指针所指的数字,就可以知道用水量了。
水龙头开得越大,水流越急,叶轮就转得越快,刻度盘上的指针也就走得快,反之,水龙头开得越小,叶轮转动慢,刻度盘上的指针也就走的慢了。
别看我家的水表外观粗糙,可它的内部结构却很精细,最大的齿轮只有一厘米的直径。
它虽然没有一般工艺品那种华丽的外表,却有一般工艺品不能媲美的功用:它像哨兵一样,日日夜夜坚守岗位,随时提醒我们家人节约用水。
五、写作实践:
运用所学的方法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学习用品如笔、书包、课本等。
六、讲评修改
1.集体评改
温馨提示
(1)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2)顺序是否合理,说明方法运用的多少,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