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通用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通用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 篇1寒食城东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翻译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释一道:一条。
穿:穿过。
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凡:总共,一共。
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
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
又说指春分之日。
清明:节气名。
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上巳:节日名。
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
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个早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当时王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或洛阳(今属河南)。
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
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寒食》原文及译文
《寒食》原文及译文《寒食》原文及译文《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寒食》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食》原文: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里到处花在飞舞,皇宫的御苑里春风也吹拂着柳絮。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1: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译文2: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3:春天京城到处飞舞着扬花,寒食节东风吹得柳枝轻斜。
傍晚宫中传递出点燃的蜡烛,淡淡的烟气散入了显贵人家。
[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
”(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
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寒食》通过对长安迷人景色的描写,突出了皇室的气派,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歌咏。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近臣,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寒食(孟云卿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唐代: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标签思乡、寒食节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这一天禁火冷食。
子推:寒食节前一天所作的枣糕名为子推。
赏析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
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
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
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
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
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
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
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
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
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
韩翃《寒食》 (带拼音、注释、译文)
韩翃《寒食》 (带拼音、注释、译文)《寒hán食shí》作zuò者zhě:韩hán翃hóng春chūn城chéng无wú处chù不bù飞fēi花huā, 寒hán食shí东dōng风fēng御yù柳liǔ斜xié。
日rì暮mù汉hàn宫gōng传chuán蜡là烛zhú, 轻qīng烟yān散sàn入rù五wǔ侯hóu家jiā。
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体裁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诗集》。
注释: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指唐宫。
五侯:宦官。
译文:寒食节的时候,长安城到处飞舞着凋零的花瓣,东风吹拂着宫苑内的柳树,树枝摇曳不停。
傍晚时候,从宫内传出皇帝赏赐的蜡烛,袅袅轻烟即刻飘散在宦官权贵的家里。
唐代韩翃《寒食》全诗译文及鉴赏
唐代韩翃《寒食》全诗译文及鉴赏有唐代韩翃所创作的《寒食》这首诗,作者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寒食》的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译文及注释《寒食》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寒食》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作品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词句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白话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作品鉴赏: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1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
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
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
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注释寒食: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
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二天)。
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
参差(cēncī):不整齐。
柴荆:柴门。
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
茅茨:茅屋的屋顶。
这里指屋檐。
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
杜甫诗《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媪(ǎo):年老的妇人。
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
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
转眄(miàn)移时:转眼斜视多时。
眄,斜视。
哦(é):低声吟咏。
鉴赏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
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
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
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
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
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
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
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
“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
韩翃《寒食》赏析《寒食》译文及赏析答案
韩翃《寒食》赏析《寒食》译文及赏析答案《寒食》是由韩翃所创作的,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寒食》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寒食》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寒食翻译及赏析
寒食翻译及赏析寒食翻译及赏析寒食翻译及赏析1古诗原文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翻译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解释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这一天禁火冷食。
子推:寒食节前一天所作的枣糕名为子推。
创作背景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诗文赏析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
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
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
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
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
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
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
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
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云卿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云卿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云卿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云卿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明朝(zhāo):明天。
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
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
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
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
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
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赏析“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
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经花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生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
作者是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还暗含少食、无食的意味,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可悲了。
诗中常常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
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色,便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
注释赏析《寒食[唐]韩翃》诗词意思解释
注释赏析《寒食[唐]韩翃》诗词意思解释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此指唐代皇宫。
五侯:用汉代五人一起封侯典。
泛指贵族之家。
京城里万紫千红的鲜花到处开放,皇家水池边的百年御柳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
只见一队队人马从宫里走出来,原来他们正把皇帝赐予的象征新火的蜡烛分送到各个贵戚大臣家里。
绝句的长处在截取生活场景的“横断面”,通过典型意象或场景来表达中心意思。
本诗即抓住“赐新火”这一寒食节特定的景象,极具代表性。
前两句写景为这一特定场面作了极好的背景烘托。
可谓裁剪有法。
禁体不事雕琢语,富贵闲雅自见。
《批点唐诗正声》。
2024年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唐诗笺注》对此作有评述:“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寒食》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寒食》赏析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孟云卿早年曾科场失意,流落于荆州一带,过着贫苦落魄的生活。
无亲朋好友可投而又为失败之情所困扰,这样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大概都是对身心的双重折磨。
久而久之,挣扎于重压之下的人或许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寒食》一即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
原文鉴赏
寒食节在当春二月。
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
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
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
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
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
这种特殊的节日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
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
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
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难堪的辛酸。
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
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
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