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西汉的兴盛》word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3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3第13课西汉时期的对外沟通【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头直接沟通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史上的地位、熟悉“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育和提高观看概括力量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同学回忆张骞出访西域的有关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展现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同学了解和把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同学争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沟通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熟悉国家、地区间的沟通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熟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沟通;难点甘英出访大秦及其意义。
【教学预备】老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3、东汉疆域图;同学: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旧知,构建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学: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张骞出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沟通,同时也为这种沟通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拓一条通道)2、请同学朗读一遍“读读”的内容,使同学明白张骞出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拓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沟通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理解张骞通西域开拓道路的作用。
)3、组织学是阅读导言,引出丝绸之路。
二、详细学习相关学问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告知同学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同学整体感知。
(同学:仔细看课件,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体感知地图中的路线,大致了解图中的地名)2、演示课件,向同学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学问。
(同学找出来并回答)3、组织同学阅读教材主、辅栏,进一步明确学问点,并了解相关史料。
(同学阅读教材72、73页的内容,包括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了“丝绸之路”以及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的兴盛》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对于历史变迁有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朝代更替的基本概念,但对于西汉的具体情况,如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的成就、汉武帝的改革等,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对于复杂的历史概念和深层次的历史分析,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西汉的兴盛》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西汉时期历史事件的短文,要求涵盖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的繁荣等内容,字数在500字左右。通过此项作业,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设计一道关于西汉政治制度的选择题或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正确回答问题。此举旨在检验学生对政治制度的理解和运用能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历史人物的认知以及历史现象的分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西汉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尤其是西汉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以下是对学情的具体分析: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需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转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5.情境体验,情感共鸣: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西汉时期的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朝的兴盛》教案、教学设计
5.情感教育,树立价值观:结合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感悟到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6.创设实践活动,巩固知识:设计课后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报、制作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汉朝的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过程:
(1)教师简要介绍汉朝的建立过程,重点讲解汉高祖刘邦的贡献。
(2)分析文景之治的背景和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原因。
(3)详细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和成就,如推行察举制、设立太学、开发西南夷、抗击匈奴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汉朝兴盛知识的掌握。
2.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朝兴盛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汉朝兴盛的原因和影响。
(2)强调汉朝时期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如敬业、忠诚、勇敢、智慧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历史素养。
2.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汉朝时期的基本知识,如重要人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川教版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价值。
3.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丝绸之路”导入新课。
2.通过“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
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相关史料图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教学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授课类型新课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导入)两汉时期,中国以高度文明和繁荣富强闻名于世,中华文明向外传播。
同时,中国也要吸取外来文化充实自己。
那么,中国与世界是通过哪条商业通道来实现的呢?(学生回答“丝绸之路”),(老师肯定)对,在两汉时期,中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实现的,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两汉时期中国与世界有哪些交流?“丝绸之路”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课题)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老师导课)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
(板书第一标题)一、丝绸之路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老师讲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由于在这条商路上,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2.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其实“丝绸之路”就是张骞开辟的。
(请同学齐读“后人对张骞的评价”)“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西汉的兴盛教案 川教版
《西汉的兴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收复边疆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2)思考“推恩令”巧妙在那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史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史实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培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巩固下来。
(2)“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1.文景之治的内容。
2.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教学难点】1.“大一统”的含义。
2. 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汉武帝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楚汉战争的图片,教师讲述: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刘邦终于把项羽置于死地。
那么,刘邦建立了什么朝代呢?他的后继者们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巩固刘邦建立的朝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刘邦称帝汉朝立文景之治汉朝兴武帝一统汉朝盛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师:强大的秦朝仅仅持续了十几年就被一个新的朝代所取代---汉朝。
汉朝是怎样建立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板块一:刘邦称帝汉朝立1.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师:汉朝,也就是西汉,你们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是什么呢?生: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017年川教版《西汉的兴盛》教案
历史教案《西汉的兴盛》学校:云阳县养鹿初级中学参赛人:佘娇娇《西汉的兴盛》【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汉朝建立者,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掌握“文景之治”的史实。
2.记住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并理解其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3.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
【重点难点】一、重点: 1.“文景之治“的史实。
2.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二、难点: 1.“大一统”的含义。
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
【教具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这几张图片。
第一幅图片两位美女身穿的衣服称为——汉服;第二幅图片一些外国人正在书写我们中国字,又称为——汉字;第三幅是一个著名的节目《汉语桥》,大家有没有看过,是一些外国人来说中国话,中国话又称——汉语。
为什么会以“汉”来命名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中国历史上有个汉朝,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课。
课件[西汉的兴盛]板书[西汉的兴盛]师:请问汉朝是谁建立的?时间?都城在哪里?生:(看书后回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课件出示[西汉的建立]板书[西汉的建立]师:同学们看书74-75页,请问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如何?生:国家贫困,百姓过的不好。
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刘邦采纳了陆贾的建议实行了什么政策?具体措施有?生:休养生息的政策,动员士兵回家生产,安置流民,释放奴婢,按收货物的1/15征收田租。
师[过渡]:只靠刘邦在位短短8年的时间,就能解决战争带给百姓的伤害吗?生:不能。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西汉的兴盛》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西汉的兴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西汉的兴盛》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西汉初期,我国历史的发展和汉武帝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把历史人物、事件混淆,对历史发展的脉络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顺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掌握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脉络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西汉时期的历史景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则关于西汉时期的历史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总结西汉兴盛的原因。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重点讲解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5.课堂互动: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川教版】西汉的兴盛 教学PPT课件1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卫青
D.霍去病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汉书·主父偃传》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 封子弟,不行黜陟[chù zhì],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 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 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历史课件】初一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汉的兴盛课件
面对汉初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在听取大臣的建议后。
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恢复经济。
启奏陛下:天下初定, 百废待兴,因轻摇薄 赋,予民休整。
准奏!
【陆贾,写《新语》一书,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力 求给百姓一个安静环境的主张。】 ——汉初施政重要依据
1、减免赋税。景帝规定按收获物的1/30征收田租。 2、减轻刑罚。文帝废除了一些摧残身体的酷刑。 3、减少开支,提倡节俭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出现人给家足、 3、结果:国家富裕的繁荣景象。
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刘彻(前156 年—前87年),汉朝的第 7位皇帝, 4岁时被册立为 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 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 年(公元前140年—公元 前87年)。
前156年~前87年 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16岁继位的他面临了怎样什么困境?他又是如何治 理这个庞大帝国的?
汉武帝何为要“大一统”? 他所追求的“大一统”又是 什么?
“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 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 “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 一统”、文化“大一统”、军事“大一统”。
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想的不统一, 不利于中央集权。
选哪家好呢?
道家
儒家
汉武帝 墨家 法家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 董仲舒传》 上天是万物的主宰, 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万物要一统于上天, 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儒家提倡“君权独尊” 尊儒术
“ 大 一 统 ”
西汉的兴盛PPT课件4 川教版优秀课件
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
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
汉墓壁画纺车,现收藏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返回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诸侯王问题的解决
在楚汉战争后期,为了战胜 项羽,刘邦封韩信、彭越、英布 等大将为 “异姓王”。西汉建立 后,刘邦陆续将“异姓王”铲除。
——《汉书·诸侯王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
董仲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西汉步兵复原想象图
汉武帝牢牢地控制着军权,他大力扩建军队,任用 有才干的将领。西汉军队的实力得到空前提高。
胡汉交战画像石
汉武帝运筹帷幄,指挥军队征战四方,巩固了边防。大 败匈奴以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 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的地区。
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 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
返回
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像
汉景帝刘启像
西汉时期大铁铧和装有犁壁的铁铧,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早期陶牛,现收藏于汉阳陵博物馆
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 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
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 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
汉代开采井盐画像石
诸侯王问题的解决汉景帝 Nhomakorabea晁错
汉景帝时期,曾根据大臣晁错的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消
弱王国势力,但出现了诸王反叛的“七王之乱”,问题没有得 到根本解决。
诸侯王问题的解决
汉武帝即位以后,根据臣下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 “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 国。这样层层分封使王国的力量被分散削弱,加上其 他一些措施,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016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汉的兴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建国时间: 公元前202年 建国者: 汉高祖 刘邦 都城: 长安
刘邦,沛县人,世代务农,任亭长。善于网罗人 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
称帝后,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的局面。
西汉的建立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陆贾,写《新语》一书,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 力求给百姓一个安静环境的主张】
汉初施政重要依据
“文景之治”
汉文帝
文景之治的内容:
1、轻徭薄赋。首先,十五税一 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 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2、减轻刑罚。文帝废除连做 法和肉刑,景帝减轻笞刑。
3、提倡节俭。
秦始皇 兵马俑
汉文帝 陵墓
比较秦始皇和汉 文帝对自己陵墓 的要求,你能得 到什么启示?
“文景之治”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时间
过程
战果
公元前127年
(漠南战役)
公元前121年
(河西战役)
匈奴南进汉派 卫青出击
汉收复河套地区
汉派霍去病北击匈奴 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年
(漠北战役)
匈奴南进汉以卫青 霍去病出击
匈奴大败北徙漠北
卫青
卫青,人称汉朝第一将。祖籍河东平阳, 出身微贱,曾为汉武帝大姊平阳公主家奴。 其姐卫子夫被封为皇后之后,卫青做了侍中。 在汉武帝实施的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屡次奉命 出征,均大获全胜,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 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全面胜利。汉武帝封卫青为 大将军,将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