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物质管制及异常处理程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參考文件:
SS-00259部件和材料中環境管理物質管理規定.
4.職責:
4.1環保小組:收集環保法規及客戶環保要求,根據產品特性提出須重點管制部件或部位,主導產品從原材料到部品到制品之各段環境管理物質之管制方式及異常時之分析&處理.
4.2工程:建立管制標準及異常時之分析&處理,產品規格書或材料說明書(含藍圖)中明文規定禁用
5.5 防止禁用物質之污染及混入:檢驗、標識與隔離
5.5.1 供應商對產出品必須分LOT號進行測試。供應商無檢測能力時可委托第三方獨立的、在為國家級或二級以上或客戶認可實驗室測試.
5.5.2 實施環境管理物質管制的原物料、制品、半成品、成品等需單獨存放、標示和隔離,避免與其它物料混用。
5.5.3若檢測結果為含有禁用物質,則記錄內容,必須包含種類﹑數量﹑使用方法及地點,並
6.6.進料環境異常之緊急處置:
6.6.1IQC開出品質異常聯絡書知會采購,要求供應商采取緊急處理措施,供應商清查來源物料的LOT範圍並加以標示並隔離于一獨立密閉空間隔離,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對策.記錄于“環境品質異常處理單”.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10.相關文件:
10.1 供應商選擇和管理程序 CQ-P-S026
10.2 環境管理物質不合格品(料)管理程序CQ-P-S034
10.3標識和可追溯性程序CQ-P-S029
10.4環境物質采購管理程序CQ-P-S027
10.5環保部品進料管製程序CQ-P-S028
11.相關記錄:
11.1 環境品質異常處理單 CQ-R-S012
5.4.3 供應商實行嚴格的LOT管制,確保有效之追溯性。
5.4.4 若不符合環境管理物質判定規格時,應做緊急處置並知會 採購與品保,立即追溯異常之嫌疑LOT及相關記錄,對產品物料等隔離,以確保不良被妥善處置,若異常原因未徹底改善前,不得繼續生產,當異常解決有困難時,需知會本廠相關人員尋求協助解決。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6.6.2 廠內立即成立專案小組,主要由工程,環保小組,資材,品保,制造等組成,清查供
應商交貨庫存品全數退回供應商,同時在原有的檢驗頻率上重新驗證產出品環境
物質成分,確認其是否滿足要求.
6.6.3 產品經檢驗合格後貼上合格標簽或蓋合格章辦理入庫,若不符合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判定
7.3製造單位必須保證每次在切換機種前需對機臺、設備實施徹底的清洗,並對切換前物料,半成品和完成品實施具體的管制和標示、並予以隔離于獨立密閉之空間,防止混料,同時需對切換後完成品取樣送測,待確認合格後方可繼續生產,並保留此測試記錄,提供隨時查閱.
7.4生產管理需實行嚴格的LOT管制,LOT管理要能確保有效之追溯性,包含從完成品追溯至零件、日期、班別、作業者、庫存品、原物料、供應商及相關測試報告記錄等需求。
供環境管理物質測定結果調查表,以確認其是否符合管制標準.
5.1.2 樣品評估:采購依據工程規格和標準安排供應商制樣,樣品需全數經過工程評估,包含所
有的評估項目(含環保要求)均通過後,並有評估報告,方可納入合格廠商名冊中。
5.2供應商管理:參見“供應商選擇和管理程序”規定.
5.3供應商之進料與倉庫管理:
5.3.1每批進料需確保環境管理物質成分含量管制在規格內,其LOT號或入庫批號/單號必須
與測試報告對應,並且保留此記錄,可隨時調閱。
5.3.2物料需有明確的區分標示隔離處置,按先進先出管制發料。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CD-R-S002第一版/REV.2制訂部門: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1.目的:
確保產品環境管理物質含量符合國際/區域/國家標準,避免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2.管制範圍:
半成品、部件、附件、產品所使用的附屬材料、操作說明書、服務部件、包裝材料
的教育訓練,明確要求知識訓練.
6.2進料管控標準:環境管理物質含量的判定:依SS-00259中測定標準。
6.3環保品承認管理管控:供應商資格承認按照廠商與管理選擇程序進行管控。
6.4檢驗與測試:進料檢驗與測試執行“環保部品進料管制程序”
6.5進料異常處理與溝通:參考”環境溝通管理辦法”.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12.3環境管理禁用物質異常(事故)處理流程: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填寫“含有禁用物質記錄表”.
5.8供應商出貨管制:
5.8.1核對物料環境管理物質成分之測試報告結果,經確認合格後方可辦理入庫和出貨作業。
5.8.2出貨需隨附我公司所要求的全部檢驗與測試報告及相關驗證資料,包裝標示要清楚,能確
保識別管制含義,否則依進料不合格處理。
6.廠內進料管制:
6.1人員訓練計劃:環保小組/實驗室應不定期安排相關專業技術課程進行訓練。作業者須接受必要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5.4供應商生產管制:
5.4.1 供應商使用回收料前需先經過驗證(含環境管理物質成分測定)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並記錄于每月提供之“管理變更確認書”.
5.4.2 供應商必須確保其製程、方法不會導致任何不符合既定的環保管制標准。同時需對切換後產出品取樣送測,待確認合格後方可繼續生產,並保留此測試記錄.
物質,進行設備, 治具之驗證, 確保無環境管理物質污染.
4.3製造:執行環保作業指導書,實施LOT登錄及異常時之分析&處理.
4.4品保:實施進料&製程檢驗,記錄並保存檢測部品之生產LOT No及檢測日期及對供應商進行有效
管理,協助產品各項環境管理物質出現環保異常時之分析&處理
4.5采購:選擇和評估供應商, 協助產品各項環境管理物質出現環保異常時之分析&處理
8.儲存:
8.1所有的容器在使用前都必須被處理從而避免含有環境管理物質的存在。
8.2環境管理物質成分含量過高之產品和合格的產品必須清楚標示,隔離存放並及時處理.
9.出貨&市場段管制:
9.2出貨查核按照環境部品檢驗與測試程序進行。
9.4出貨後發現不合格依附圖“市場環境管理禁用物質異常(事故)處理”流程辦理。
11.2 環境品質異常處理單追蹤表 CQ-R-S022
11.3 含有禁用物質記錄表 CM-R-S017
11.4管理變更確認書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4.6實驗室:進行各項需求測試,提供測試報告;對測試設備進行定時維修及校正測試方法及測試儀
器之評估,不良品發生之分析及預防措施之建議
4.7倉庫:環保品庫存區域擺放,儲位、標示、防止混料,獨立密閉空間.出入庫記錄.
5.作業內容:
5.1對材料供應商環保管制:
5.1.1采購材料(零件)時,應確保環境管理物質符合管制標準,需於采購單上注明,要求供應商提
規定,需追溯其批號範圍,然後貼上拒收單並在其上注明原因或用其它獨立隔離密閉區
域將其隔離,防止誤用。
7.廠內在製品的管制:
7.1 工程單位於量產前需提供具體的作業要求並教導作業者防止污染的方法,作業者需接受過相
關的環境知識訓練方可獨立上崗作業.
7.2 製程中所使用的設備,治具無污染,並且定期點檢和保養,並保留記錄.
12.附圖:管製流程圖
12.1進料異常(事故)處理流程: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12.2制程異常(事故)處理流程: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SS-00259部件和材料中環境管理物質管理規定.
4.職責:
4.1環保小組:收集環保法規及客戶環保要求,根據產品特性提出須重點管制部件或部位,主導產品從原材料到部品到制品之各段環境管理物質之管制方式及異常時之分析&處理.
4.2工程:建立管制標準及異常時之分析&處理,產品規格書或材料說明書(含藍圖)中明文規定禁用
5.5 防止禁用物質之污染及混入:檢驗、標識與隔離
5.5.1 供應商對產出品必須分LOT號進行測試。供應商無檢測能力時可委托第三方獨立的、在為國家級或二級以上或客戶認可實驗室測試.
5.5.2 實施環境管理物質管制的原物料、制品、半成品、成品等需單獨存放、標示和隔離,避免與其它物料混用。
5.5.3若檢測結果為含有禁用物質,則記錄內容,必須包含種類﹑數量﹑使用方法及地點,並
6.6.進料環境異常之緊急處置:
6.6.1IQC開出品質異常聯絡書知會采購,要求供應商采取緊急處理措施,供應商清查來源物料的LOT範圍並加以標示並隔離于一獨立密閉空間隔離,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對策.記錄于“環境品質異常處理單”.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10.相關文件:
10.1 供應商選擇和管理程序 CQ-P-S026
10.2 環境管理物質不合格品(料)管理程序CQ-P-S034
10.3標識和可追溯性程序CQ-P-S029
10.4環境物質采購管理程序CQ-P-S027
10.5環保部品進料管製程序CQ-P-S028
11.相關記錄:
11.1 環境品質異常處理單 CQ-R-S012
5.4.3 供應商實行嚴格的LOT管制,確保有效之追溯性。
5.4.4 若不符合環境管理物質判定規格時,應做緊急處置並知會 採購與品保,立即追溯異常之嫌疑LOT及相關記錄,對產品物料等隔離,以確保不良被妥善處置,若異常原因未徹底改善前,不得繼續生產,當異常解決有困難時,需知會本廠相關人員尋求協助解決。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6.6.2 廠內立即成立專案小組,主要由工程,環保小組,資材,品保,制造等組成,清查供
應商交貨庫存品全數退回供應商,同時在原有的檢驗頻率上重新驗證產出品環境
物質成分,確認其是否滿足要求.
6.6.3 產品經檢驗合格後貼上合格標簽或蓋合格章辦理入庫,若不符合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判定
7.3製造單位必須保證每次在切換機種前需對機臺、設備實施徹底的清洗,並對切換前物料,半成品和完成品實施具體的管制和標示、並予以隔離于獨立密閉之空間,防止混料,同時需對切換後完成品取樣送測,待確認合格後方可繼續生產,並保留此測試記錄,提供隨時查閱.
7.4生產管理需實行嚴格的LOT管制,LOT管理要能確保有效之追溯性,包含從完成品追溯至零件、日期、班別、作業者、庫存品、原物料、供應商及相關測試報告記錄等需求。
供環境管理物質測定結果調查表,以確認其是否符合管制標準.
5.1.2 樣品評估:采購依據工程規格和標準安排供應商制樣,樣品需全數經過工程評估,包含所
有的評估項目(含環保要求)均通過後,並有評估報告,方可納入合格廠商名冊中。
5.2供應商管理:參見“供應商選擇和管理程序”規定.
5.3供應商之進料與倉庫管理:
5.3.1每批進料需確保環境管理物質成分含量管制在規格內,其LOT號或入庫批號/單號必須
與測試報告對應,並且保留此記錄,可隨時調閱。
5.3.2物料需有明確的區分標示隔離處置,按先進先出管制發料。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CD-R-S002第一版/REV.2制訂部門: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1.目的:
確保產品環境管理物質含量符合國際/區域/國家標準,避免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2.管制範圍:
半成品、部件、附件、產品所使用的附屬材料、操作說明書、服務部件、包裝材料
的教育訓練,明確要求知識訓練.
6.2進料管控標準:環境管理物質含量的判定:依SS-00259中測定標準。
6.3環保品承認管理管控:供應商資格承認按照廠商與管理選擇程序進行管控。
6.4檢驗與測試:進料檢驗與測試執行“環保部品進料管制程序”
6.5進料異常處理與溝通:參考”環境溝通管理辦法”.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12.3環境管理禁用物質異常(事故)處理流程: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填寫“含有禁用物質記錄表”.
5.8供應商出貨管制:
5.8.1核對物料環境管理物質成分之測試報告結果,經確認合格後方可辦理入庫和出貨作業。
5.8.2出貨需隨附我公司所要求的全部檢驗與測試報告及相關驗證資料,包裝標示要清楚,能確
保識別管制含義,否則依進料不合格處理。
6.廠內進料管制:
6.1人員訓練計劃:環保小組/實驗室應不定期安排相關專業技術課程進行訓練。作業者須接受必要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5.4供應商生產管制:
5.4.1 供應商使用回收料前需先經過驗證(含環境管理物質成分測定)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並記錄于每月提供之“管理變更確認書”.
5.4.2 供應商必須確保其製程、方法不會導致任何不符合既定的環保管制標准。同時需對切換後產出品取樣送測,待確認合格後方可繼續生產,並保留此測試記錄.
物質,進行設備, 治具之驗證, 確保無環境管理物質污染.
4.3製造:執行環保作業指導書,實施LOT登錄及異常時之分析&處理.
4.4品保:實施進料&製程檢驗,記錄並保存檢測部品之生產LOT No及檢測日期及對供應商進行有效
管理,協助產品各項環境管理物質出現環保異常時之分析&處理
4.5采購:選擇和評估供應商, 協助產品各項環境管理物質出現環保異常時之分析&處理
8.儲存:
8.1所有的容器在使用前都必須被處理從而避免含有環境管理物質的存在。
8.2環境管理物質成分含量過高之產品和合格的產品必須清楚標示,隔離存放並及時處理.
9.出貨&市場段管制:
9.2出貨查核按照環境部品檢驗與測試程序進行。
9.4出貨後發現不合格依附圖“市場環境管理禁用物質異常(事故)處理”流程辦理。
11.2 環境品質異常處理單追蹤表 CQ-R-S022
11.3 含有禁用物質記錄表 CM-R-S017
11.4管理變更確認書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4.6實驗室:進行各項需求測試,提供測試報告;對測試設備進行定時維修及校正測試方法及測試儀
器之評估,不良品發生之分析及預防措施之建議
4.7倉庫:環保品庫存區域擺放,儲位、標示、防止混料,獨立密閉空間.出入庫記錄.
5.作業內容:
5.1對材料供應商環保管制:
5.1.1采購材料(零件)時,應確保環境管理物質符合管制標準,需於采購單上注明,要求供應商提
規定,需追溯其批號範圍,然後貼上拒收單並在其上注明原因或用其它獨立隔離密閉區
域將其隔離,防止誤用。
7.廠內在製品的管制:
7.1 工程單位於量產前需提供具體的作業要求並教導作業者防止污染的方法,作業者需接受過相
關的環境知識訓練方可獨立上崗作業.
7.2 製程中所使用的設備,治具無污染,並且定期點檢和保養,並保留記錄.
12.附圖:管製流程圖
12.1進料異常(事故)處理流程: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
標題
環境管理物質管制及異常處理程序
編號
CQ-P-S035
制訂部門
品保部
版次
第一版/REV.1
制訂日期
2002年11月3日
12.2制程異常(事故)處理流程:
CD-R-S003第一版/REV.0 制定部門: 品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