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训练

家庭训练
家庭训练

家庭训练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家长担任主要教育训练人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方式基本上以家庭训练为主。即使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机构训练或者已能随幼儿园或小学就读的孩子,家庭也还要对其继续开展长期的训练,家长们仍要担负起教育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责任。

一、家庭训练的前提

1.学习先行:家庭成员借助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或采取自学的方式,大量了解有关孤独症的知识。不了解孤独症就很难帮上孤独症的忙,经常是帮倒忙,即好心办坏事。

2.了解孩子: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孩子,对照资料全面分析孩子,列出孩子的主要优势、潜在能力及主要困难、主要行为问题,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3.学习理论与技巧:先走捷径,先看有关孤独症教育训练的有关章节,学习关于孤独症教育训练的一般理论及具体的教学技巧,或者直接到机构去观摩学习,以后再读些普儿童教育训练的资料,以便借鉴有益的经验。

4.专业人员的指导:最好与专业人员建立联系,他们可以对家庭训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制定教育方案并具体指导父母对孩子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应根据实际寻找专业资源,但在目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学习比什么都重要。

二、家庭训练的实施

(一)评估与计划的制定

1.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计划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儿童的现有能力和欠缺的能力,使用合适的早期教育方案,找出训练的起点,确定与之相符的教育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成训练计划。

制定训练计划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是确定个别化的课程。除了设计课程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已有的课程方案,如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第三册——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活动和教育》(SchoPler等编著,张庆长编译,杨晓玲审校,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编)等。下面为了家长能对该课程有个具体了解,特摘录此书中的部分内容供家长评估和设计教育方案时参考(表10-1,适合8岁以前的孩子使用)。

(二)组织与实施家庭训练

1.家庭训练应掌握的原则

(1)恰如其分地估计孩子的能力,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宁肯开始订的起点稍低一点。

(2)永远对孩子抱有希望,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差,开始训练的起点有多么低。

(3)学习活动内容要丰富,安排要恰当,一般在精力集中的时候安排认知及语言内容;精细活动则安排在后半段或者插在认知及语言项目的中间,大运动则安排在上午及下午的开

始或者晚上。每天晚上要安排亲子活动。每天安排外出活动,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为孩子增加认识周围世界的机会。

(4)学习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多重复,尤其是精细的动作和粗大动作,要有一定量的要求。

(5)重视生活自理训练的项目,这对他将来自立很重要。

(6)教学内容既要注意实用性,也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7)教育训练必须坚持长久,不能任意中断训练。

2.创设适宜的家庭训练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环境就是家里的生活空间。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环境。如果教学目标是穿衣服,那么房间、浴室就是自然的教学地点;如果教学目标是帮助妈妈完成一件事,那么客厅、阳台、房间或厨房等也应是自然的学习环境。语言训练的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家里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做什么就教孩子说什么,进行有些项目的教学,则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场所。

(1)为孩子安排一个专门学习的小房间,如果没有条件可隔出一块靠墙角的地方或者在客厅的茶几上或者厨房的餐桌上教也可以。

(2)准备好学习的用具:小椅子、小桌子、几个塑料小筐、小夹子无数个(用来卡片或做精细练习用),各类卡片(人物、动物、蔬菜、水果、交通工具……),彩色笔、铅笔、白纸、各种小玩具……

(3)除课表外墙上尽量不贴任何东西,在孩子座位后放置一钟表

(4)孩子学习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应避免大声喧哗,如把电视机声音放得很大。

(5)学习空间里布置一个孩子玩耍的角落,摆放孩子喜欢的小型玩具以备课间休息时用,孩子要背对这些玩具坐,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

(6)训练室以外的其他房屋的墙壁,贴上与孩子当前学习有关的图片或挂上一两幅挂图,以备孩子随时去指认。

(7)有计划地在家中的常用用品、用具上贴上文字(不要太多,一个阶段2、3个)可随

时教孩子认字。

(8)大厅内可放置一辆童车、一个大球和其他大一点的玩具,以便孩子课余时自由玩耍。

(9)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上完课要帮助大人收拾教具,并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10)上下课要有信号。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讯号是坐下来上课或者可以出

去玩、吃点心。生活、教育训练应有规律,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具体的组织方法

上课与下课遵守的总原则是:愉快地开始与愉快地结束;准时、有规律。

1.上课

(1)通常“坐下来”是训练的第一步:①可在日常生活中练“坐下吃东西”、“坐下来等一会”。发出指令“坐下”后,要等孩子真的坐好了才给他东西吃。②选能坐得长久的训练项目(插雪

花片、分拣豆子)进行练习。③能力强的孩子可通过练习画画,练习书法来培养他能“坐下来”的习惯。

(2)用有趣的信号宣布上课:①放一段孩子喜欢的音乐。②拉着手唱着歌走向训练室。

③敲击孩子喜欢的乐器。当孩子来到训练室,坐在椅子上时,教者要告诉他:“上完课还可以听音乐,敲击乐器……”

(3)在教者与孩子的互动活动和愉快的情绪中开始上课:①一起玩儿一件好玩的玩具。

②相互击掌。③相互指一下五官。④给孩子玩一下教具,收回来再上课。

(4)从最容易的项目开始,或从复习旧的内容开始,使孩子一下子就能成功,并得到鼓励。

(5)训练刚开始的时候,不要一下子要求孩子一定要上满一节课(20分钟或30分钟)上了几分钟就可以离开课桌玩一下(如给他一个小玩具)。

(6)对孩子难以完成的内容,不要老去重复,可换成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给他。

(7)切忌催促孩子“快点”,要给他思考的时间,必要时可辅助他完成。

(8)上课的语言要简洁,除了发指令就是奖励的话语,确保教者的话都是有用的。

2.下课

(1)象征性的下课。在训练之初,上几分钟课就宣布“下课”,使孩子不感觉上课是种负担。

(2)在孩子表现最好的时候下课,让孩子能悟出:“好好学习就可以下课”,切忌在他表现好时加长课时。别忘了对孩子说:“你做得好!”

(3)让孩子在最开心的时候下课。可以因为课题完成得好,得到奖励很开心;也可以是教者与孩子在课快结束时的互动而开心。

(4)最忌讳闹着下课,当孩子出现了抗拒情绪时要及时调整,或降低课题的难度或减少课题的数量,然后告诉孩子:“做完XX就下课。”完成任务后立即奖励他,让孩子明白:“哭闹是不能下课的。”

(四)训练内容及方法

1.模仿能力训练。模仿是孤独症儿童学习的重要课程。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模仿技能的发展都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孤独症儿童学习模仿具有特殊的困难,

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教给他们模仿技能,从而把他们迟缓的或怪异的行为方式纳入正常的学习模式中,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发展出我们所需要的行为方式。

模仿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操作物品模仿、动作模仿、声音模仿。训练最好从粗大动作的模仿开始。对于没有语言的孩子,从动作模仿逐渐进入到声音模仿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模仿能力训练的方法及程序:发指令→示范→辅助→鼓励。

方法举例:

目标:通过模仿能够摸三个身体部位

方法:

(1)与孩子对面坐下,做任何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活动。

(2)一旦孩子看着你,马上说:“某某,摸鼻子。”同时用食指摸自己的鼻子。

(3)如果孩子没有反应,那么你在摸自己鼻子的同时,用另外一只手拿着孩子的食指摸他的鼻子,并立刻给予鼓励他(例如:微笑、表扬、给一个可以吃或玩的东西)。

(4)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他在没有辅助下能够始终如一地作出反应。

注意:①每一次,在你摸自己的鼻子,说:“某某,摸鼻子’的时候,确保孩子看着你。

②无论什么时候,他做出正确反应都要给予奖励。③在孩子对你的指令反应90%以上都正确后,按照下面的顺序:头发、嘴、眼睛、耳朵,一次摸一个身体部位。

2.粗大动作训练。学龄前是儿童粗大动作发展得最快的阶段,粗大动作训练的难度并不很大,只要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着意训练就可以收到效果。未经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一般从粗大运动6<训练开始,然后再慢慢地展开全面的训练。

粗大动作训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俯卧、独坐、爬行,站立(双脚/单脚)、行走(自如摆臂)、上下楼梯、跨(跨障碍)、踢(球/沙包)、跑、跳(双脚跳/单脚跳/跳绳/跳过障碍)、蹬(小自行车/滑板)。

上肢的训练内容:手臂的屈伸、投掷、推(球/沙包)、拉等。

粗大动作训练的主要方法:①示范。②手把手地辅助。③强化训练,保证质和量。

举例如下:

目标:独自做前滚翻

方法:

(1)先让孩子好好看几次示范,然后教他前滚翻的方法。

(2)让孩子把手平放在地板上,把他的头压低,以便让他用颈背翻滚。帮他抬起腿翻过去,逐渐地减少帮助。

(3)让孩子摆成前滚翻的姿势后,告诉他用双脚使劲蹬地板。滚翻得比较好或很好时都要表扬他。

(4)用凳子或枕头把垫子摞起来,让孩子趴在上面,头及肩从垫子的一端吊挂下。一边帮他翻滚,一边说:“翻过去,翻过去。”做得好就表扬他。

粗大动作训练不一定要买很多感觉统合的教具。很多项目无需特别的教具,如跨障碍训练,摆个小盒子、小箱子即可。

3.精细动作训练。精细动作涉及手和手指的活动。它是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画画、书写以及职业技能的基础。双手动作发展迟于躯体动作发展,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加以随意控制。不能使儿童过早地或过长时间地进行小肌肉动作训练。

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抓握(大把抓豆/握紧拳头)、对指捏(捡豆/夹葡萄干)、协调(双手的动作:穿珠、插雪花片……)、技巧(折纸、粘贴、使剪刀、用笔画画、写字)。

精细动作训练的主要方法:①示范。②任务分解(把复杂的动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骤,一步一步的教(比如折纸)。③手把手辅助。另外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举例如下:

目标:用剪刀随便剪东西

方法:

(1)教孩子正确地用手指拿剪刀。先用手握住孩子的手,教他用剪刀。开始时,先剪断细长的纸条(横剪),孩子剪得好就表扬他。

(2)用剪刀剪纸边,每次剪一剪子,剪成装饰用的穗子。

(3)如果孩子使不好剪子,可以让他用夹子把水果糖或软糖(再小一点的葡萄干)一类食品从一个容器夹到另一个容器里,反复操作。

(4)孩子刚开始剪的时候,你拿着纸让他剪。再渐渐地让他自己拿着纸剪。

4.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内容非常多,但各项技能又很具体,家长们若把每一次任务按照发展顺序分解成一个一个小步骤就容易把技能教授给孩子。具体可参照第九章。

5.认知训练。对于没有口语的孤独症儿童来说也可以全面开展。语言不是进行所有认知任务的先决条件,但语言理解将会促进像配对、分类、排序等这些操作技能。

认知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当广泛。总体看包括教孩子认识事物和人,了解自身,认识数,理解语言,手势和象征性符号等,不同智力水平的孤独症孩子有不同的教育适应,最终的差异还是相当大的。

认知训练的方法:一般把认识某种事物的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视觉刺激和名称联系起来。比如认识红蓝两种颜色。出示红色时,就说:“这是红的”;出示蓝色时说:“这是蓝色的。”然后,就把这些有色的东西(可以是积木/卡片)放在孩子的面前,好让他们看见。

第二阶段:指认(即认识相应名称的物品)。对孩子说:“给我红的”;然后说:“给我蓝的。”

第三阶段:命名(即记忆相应物品的名称)。给孩子看一件红色的物品,问他:“这是什么色?”他应该回答红色。

这几个阶段就是看和听、指出和说出,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不都是在同一教学时段完成。但是上一阶段是完成下一阶段目标的基础。

举例如下:

目标:指认长短物品

方法:

(1)从家庭用品中收集一些长的和短的东西,如筷子、喝饮料用的吸管、尺子和袜子等。

(2)把一支长的和一支短的铅笔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指出长的一支,说对了,就奖励他。

(3)让孩子模仿画长线和短线。你一边说长的、短的,一边让孩子模仿着画长线、短线。

(4)教给孩子哪些是长的东西,哪些是短的东西。告诉孩子室内的某些东西是长的还是短的,然后问孩子:“这是长的吗?”“这是短的吗?”让孩子指认。

(5)找些长度不同的铅笔、筷子、木棍、火柴棍和牙签等做,游戏。用一只手分别握住长的或短的物品放在背后,让孩子猜短的在哪儿,用同样方法再猜长的在哪儿,也可以挡住长的一部分,让他猜哪个长。猜对了,就给与奖励。

6.语言训练。由于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程度不一样,所选的训练目标也不尽相同。语言训练的目标包括:①开始发音。②单词的表达。③短语。④社会性反应。⑤活动和事件的描述。⑥问问题。⑦社会性对话。⑧主动表达、发表意见等等。

对于完全没有口语的孤独症孩子来说,要学习语言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模仿能力。

②记忆能力。③理解能力。④有表达需要的动机。⑤开始对面部表情、声音及唇部活动感兴趣。这部分孩子的语言教学可以采用手势语与言语联合使用的方式。

语言训练应把日常生活的场景作为主要的教学环境。做到随时随地、就地取材、反复练习,生活中学,生活中用,只是一些基础技能要在课堂上教授。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家长们在选择每一个特殊的语言目标时,都应是为了适应孩子某种特别的交往需要。例如,首先交给他那些他将要使用的单词句,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首先选择的单词句都不一样。这个孩子可能是“饼干”和“葡萄干”;另一个孩子可能是“出去”。每一个教学技巧要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兴趣。例如,一些孩子喜欢唱歌,就用唱歌的形式把语言内容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喜欢身体运动,那就在活动中去教他说话;有的孩子喜欢图片,那图片就是最好的语言训练材料。

语言训练的主要方法:①示范。②塑造。③强化。

举例如下:

目标:说“没有了”

方法:

(1)当孩子吃完饭后,对孩子说:“没有了”,并鼓励孩子跟着你反复说。如果孩子说了,就赞同地说:“对!牛奶已经没有了!”

(2)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把玩具藏起来,过一会儿对孩子说:“没有了”。鼓励孩子反复说:“没有了。”

(3)有人从屋子或家中外出时,对孩子说:“出去了”,让孩子重复说。孩子如果跟着重复说,就称赞他。等他能重复后,有谁出去时就问他:“爸爸哪儿去啦?”“某某哪儿去了?”鼓励孩子说:“出去了!”

(4)孩子能主动地说出“没有了”,就鼓励他把“没有”与其他词语连接起来。示范给孩子:“小明,牛奶(爸爸、球等)没有了!”然后再问:“什么没有了?”

(5)把物品藏起,对孩子说:“没有了。”然后当孩子说“还要”时,你再把物品拿出来给他。

(6)在玩“藏猫儿”游戏时,用简单的隐藏方法表示“没有了”。让孩子说:“没有了!”“在这儿!”你用手遮住眼睛说:“小明没有了!”放开手之后让孩子说:“小明在这儿!”

7.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小年龄儿童来说,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主要从培养社会性游戏技能、社会性互相交往技能人手。社会性游戏技能训练包括:与人和物的接触;操作物品的技巧;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等候、排队、轮候);参与假扮游戏;接电话;独立完成任务。社会性互相交往技能的训练应包括:与人接触的正确方式(对视、呼叫反应、接受别人的亲近);社交沟通的能力(表达需求、愿望、遵从指令、请求帮助、征求意见、表示意见、交换信息);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表达感谢、亲热、反对、自我控制、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

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患者严重缺陷的领域。虽然孤独症儿童可以记住社会性的问候,也可以学会在游戏中轮候等,但是他们不能本能地理解社会意识,不易从社会性相互交往中获得快乐,要掌握较高水平的社会交往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日本学者荫山英顺曾指出:“问题的核心在于,孤独症儿童对于他人感情的理解是需要长期培养教育的,这是一个极其困难而又关键的课题。这种对他人感情的理解,首先是在与治疗者、父母等有着非常深切交流的成人中逐渐培养,然后在与周围社会的成人的交流中提高的,最后是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发展的。这种顺序是由孤独症儿童在与人交往的机会多少和深度来决定的。因此,这种对人关系范围的拓宽,在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是他们毕生都应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即时孤独症儿童对人关系范围的拓宽有了相当的进展,周围的人们仍要努力地帮助他们,以求得更大的进步。”

举例如下:

目标:等待按顺序参加游戏或比赛

方法:

(1)到公园或广场去,让孩子看看那里的孩子们按顺序排队等待着玩滑梯的情形。

(2)3个孩子一起玩儿滚球和接球游戏。

(3)进餐时,不要先将饭菜盛在每个人的盘子里或碗里,而要他们轮流取自己爱吃的饭菜。让孩子等到轮到他时,自己去领取。

(4)奖励孩子按顺序玩或办其他事情。

(5)让孩子玩跳房子、跳皮筋儿、玩纸牌等游戏。在与全家人一起玩时,也要口头指示他与其他人一样按顺序进行。有时也可创设环境让孩子第一个轮到。

&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注意力。注意力短暂、易分散,是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中最突出的问题。注意力的形成和发展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也与后天的教育有关。因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注意。

(1)培养儿童关注周围世界的行为习惯:要想改变儿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行为习惯,教者就必须有一个强烈的教育意识。善于引导儿童去听、去看、去触摸周围的世界,而绝不能对他的行为“熟视无睹”。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你无论给他什么东西,首先要叫孩子看一看,摸一摸。你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起床、穿衣、洗脸、吃饭),要一边帮助孩子,一边要求孩子注意正在进行的活动,而不能让孩子像个小木头人一样任凭你伺候他。在外出的各种活动中,你要带着巨大的热情去诱导孩子,帮助孩子观察周围的人、物、发生的事情。他不懂,你可以讲给他听,并拉着他的手去指、去触摸。也可以带上他学习过的卡片,在大背景下去配对,去辨别他已经初步了解的事物,慢慢养成孩子关注周围世界的行为习惯。

(2)利用无意注意去发展有意注意:孤独症儿童的无意注意(没有自觉目的的注意)好于有意注意(有自觉目的的注意)。比如,他会长时间地专注于某项活动(如看旋转的物体)或玩他自己的游戏,或者特别钟情一件依恋物,但却很难让他有意识地去注意人或某件物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儿童喜欢的物品(包括食品),用条件交换的方式(如果服从,就可以得到喜爱的物品)去引导儿童注意学习目标。在他注意力集中的瞬间发出指令,使他马上注意学习目标(人、物、活动)。做出正确反应之后,立即给与奖励。上课开始,用他喜欢的物品去调整情绪。下课后,又把那些物品作正强化物奖励给他。对于理解力较好的孩子,则可以采取事先许诺的方式,告诉他,做好了事可以得到什么,去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3)充分利用桌面活动。所有桌面的活动(如穿珠、插片、涂色、辨glj、配对、分类)都具有训练注意力的功能,只是要充分利用它们。在训练中,教者要手疾眼快,看到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东张西望、懒洋洋地做),要马上调整。除了言语辅助,说“看着’’外,更大量的是需要用身体“辅助”,用手扶正他的头,或敲一下他的手背,还可以用手指敲一下桌子、指一下学习材料来提醒他。

(4)设计训练注意力的活动、游戏与注意力训练有关的活动有:追踪移动的物体——气球、泡泡、滚动的球;寻找被藏起或被掩盖住的物品;投球、套圈、打保龄球;走迷宫等。

9.改善儿童感知觉异常:感觉的“偏好”和感觉的“厌恶”是孤独症儿童感知觉发展方面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帮助他们。

(1)运动训练课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异常,感知觉的发展有赖于儿童动作(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充分协调发展。除大动作中的爬、走、跑、跳、投掷,及精细动作中的手腕、手指活动的多样性,扩大了儿童的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的感知范围,使儿童获得了多方位的丰富刺激。在动作训练过程中,教者要有很强的意识去引导孩子注意看人、看物、看各种学习材料,引导孩子注意听指令并作出正确反应,逐渐地使他由被动地感知刺激物到主动自觉地去注意刺激物。多项动作协同配合的动作训练非常重要。比如,拍球、双脚踩直线走、跳绳、骑三轮车、游泳、滑旱冰等项活动。

(2)设计专门的课程,改善感知觉的发展不足,为视觉注意变换太慢(长时间地凝视无关刺激物)的儿童设计近距离、远距离地扫视熟悉物品,并一一取来放人指定地点的课;为视觉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设计找物品,把物品藏起来或掩盖起来、玩镶嵌盒的配对,玩拼板活动等课程。

听觉训练的课程可有两个部分:听觉辨别(理解声音的意义)训练及听觉记忆训练。听觉辨别训练的课程有:声音(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及物体(动物及交通工具)的配对。听觉记忆训练的课程有:感知和差异(数量的差异、轻重的差异)的声音(击掌和敲木桌面),让孩子听后模仿;重复数字(由少个到多个)、短语(这是针对语言能力较好的孩子)。

改善触觉异常的课程可选择多种质材的刺激物(如羽毛、海棉、刷子、水、沙子)来接触孩子的手、脚和腿以及他的身体其他部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以此增加孩子对触觉的敏感性。

(3)有意识地进行感觉“适应”训练,对于孤独症儿童感到“厌恶”的听觉、视觉及触觉刺激,如果采取一种连续强刺激的方法,可能对改善感觉异常有帮助。比如,孩子怕人声喧闹的环境,就经常带他去那种环境;孩子怕洗淋浴,就经常试着给他洗淋浴;孩子不喜欢人的触抚,就经常去抚摸他的身体各部分。各种刺激的连续作用可使孩子这种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从而逐渐适应各种刺激。

10.行为干预:孤独症儿童有很多问题行为,有些问题行为是孤独症儿童所特有的,

比如人际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及特异的兴趣与行为,问题行为则并非孤独症儿童所特有。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很多,发育迟缓、孤独症病患、教育处理不当、身体不适及环境,都是我们在分析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时应注意考虑的因素。

(1)主要原则:处理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帮助、鼓励孩子增加为人接受的恰当行为;二是帮助孩子减少为人不接受的行为。当教者能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帮助孩子学会他所缺乏的技能与行为(比如,社交沟通能力及多种娱乐的技能)之时,就是问题行为减少之日。面对孩子诸多的问题行为,除了要一个一个地处理之外,还应该做到“四不”、“四要”:

◎不要只是惩罚问题行为,而是要多鼓励良好行为。

◎不要只是埋怨,而是要应用ABC模式认真分析、找出引起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处理的策略。

◎不要只是阻止,而是要善于利用和转移。

不要只说:“不许这样做!”而是要说:“我来帮你这样做。”

(2)方法在家庭训练中还可以科学地应用下列方法。

1)消退。对于以“获得” (物品、注意)和“逃避/防止”(做事、去某个环境)为目的的种

种问题行为(比如发脾气等),采取“消退法”是首选。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要故意不理睬,而且要能坚持住原则并能持之以恒,同时对孩子好的表现要大力表扬。经过一个阶段,孩子的问题行为可以逐渐减少。

2)惩罚。有些问题行为必须立即消除,比如咬人、严重破坏东西、严重自伤等,这时

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就显得很有必要。咬人和严重毁坏东西的行为发生后,除了严厉谴责:“这样不对”之外,要立即把孩子送去隔离。对于严重自伤的行为要采取限制身体的措施,可立刻抱住他的身体等。

3)转移。对于一些具有“自我娱乐/自我满足”或“释放/舒缓”功能的自我刺激行为(如摇手、念念有词等,还有一些固执、重复行为),要找一个替代行为让他学习,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意义的事物上,同时,要注意为其建立有效的社会行为,多教他做互动活动和游戏。比如帮成人做事,一块儿玩拼图游戏或球类游戏。

4)阻断。即把行为的刺激源切断。比如,处理孩子摔东西、撕东西的行为;首先通过改变环境来减少不良行为,如把贵重的、易碎的东西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把能撕的东西(如报纸、书籍)收藏起来。

引导儿童对生活中实用的、正常的活动感兴趣,是解决孤独症儿童破坏行为、自我刺激行为的最佳办法。

5)系统脱敏。指孤独症患者在安逸而放松的心境下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提高恐惧的有关刺激强度,使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完全消失。比如,处理孤独症儿童惧怕到人多的餐馆就餐的行为,就可以为他安排这样一个程序:

对害怕剃头、害怕洗淋浴、害怕单独进房间等一类的问题行为,都可以设计出一个逐渐脱敏的程序帮助儿童,使他们不再害怕。

(五)贴心提示

除了以上我们列出的几大领域的训练内容之外,家长们在教育训练孩子的时候,还要特别留心下列问题。

1.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孤独症孩子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特殊教育,一份高度结构化的个别教育计划对孩子的康复非常有帮助;他们需要语言训练、运动训练、行为训练;他们可能还需要食物疗法等,但在我们周密考虑这些帮助孩子的具体措施时,有没有想到过在精神上给孩子什么帮助呢?

事实上,对于深受疾患困扰的孤独症儿童来说,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来自周围人们对他们精神上的巨大关怀,不管这个儿童的现状和将来如何,精神上的快乐是首要的。快乐的源泉来自哪儿?首先是来父母和周围人们的大量给予,然后来自儿童自己的创造。那么,我们怎样做才算是给了孩子巨大的精神关怀,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呢?

(1)理解孩子的疾患,不当面对孩子随意发脾气(因为他们是那样的无助和无辜),面对孤独症儿童的种种不可思议、令人难堪、令人心碎的行为,我们有一百个理由发脾气,但是,这于事无补,只能给孩子精神上带来更多的创伤。如果实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就避开孩子,躲到一边儿去痛快地哭一场,或者找你的亲人或朋友尽情地诉说一番。

(2)尊重孩子的自我世界,加入进去,再带他出来(因为他们对周围世界是那样的困惑,自己找不到一条通往现实的路)。当你看见孩子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原地转圈,或者反复地把某些东西排成一排,或者在那里眯缝着眼睛把手放在眼前不停地扭动时,你不要呵斥他:“别

做了!”而是应该轻轻地走近他,如果他不强烈地反对的话,你慢慢地加入到他的活动中,再慢慢地把他带人一个新的游戏中。

(3)充分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教学设计要非常人性化,要给予他们必要的种种辅助(因为疾患造成了他们种种能力的缺失)。结构化的环境、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教学程序,会对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儿童很有帮助。对于一个各种能力严重缺失的孩子,埋怨他笨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一开始的学习怎么辅助都不为过。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各种技能,逐渐地把他们引入到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中去,是我们必须努力去做的工作。

2.充分表达对孩子的爱。我们对孤独症儿童的爱不只是要爱在心里,更要以特别具体的方式充分表达。你用亲切的话语、微笑的面孔、充满慈爱的眼神和温柔的抚触去传达你对孩子深切的爱。你要不断地对他说:“孩子,妈妈爱你!”当孩子为某事感到紧张、害怕,你要搂紧他(如果他不反对),并对他说:“别害怕,有妈妈在!”让孩子从你的行为中去感受你是多么地爱他,去学习怎么表达他的爱,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当有一天你终于得到回报时,你和孩子都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

3.欣赏孩子。用心夸奖孩子欣赏一个欢蹦乱跳、聪颖伶俐的孩子容易,但欣赏一个孤独症孩子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我们看得太多的是他的缺陷。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去欣赏他们,用心去夸赞他们,而不是无休止地埋怨他们。也许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缺陷,但是他们也一定有很多可爱之处,这需要我们调整心态,转换角度,用心去发现。为赞扬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要不吝惜溢美之词,用真心去夸赞他:“你真棒!”“你做对了!”让孩子在你欣赏的眼光里、在你大声赞扬的话语里获得快乐、培养出自信。我们还应真诚地去期待孩子的未来,在你的真诚的期待中,孩子的潜力也会一点儿一点儿地被开发出来。

4.做孩子的玩伴,给孩子带来快乐。孤独症儿童不会玩,不会与同龄人做游戏。这是他们的社会认知缺陷的突出表现,也是他们不快乐的一个原因。冲破这种障碍的有效办法就是,父母首先来充当孩子玩耍、游戏的伙伴。你要会玩儿时的各种简单游戏:趴下来让孩子当马骑;让孩子坐在你腿上“骑大马”;你要会给孩子举“高高”……你还要引导孩子玩更有意义的各种游戏:追逐、藏猫猫、比赛……游戏和好的玩伴是孩子情绪最好的稳定剂。在你的帮助下,孩子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游戏的技能及规则。更重要的是互动游戏是学习人际交往的最好媒介。

如果我们既注意了以各种具体的方式去帮助孤独症儿童,又注意了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巨大的关怀,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是幸福的、快乐的。

我们知道家长在孤独症儿童的早期教育中作为主要的教育者是一件既重要又不容易的事,因为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家庭康复工作的一些环节还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支持。比如家长的系统培训问题,家庭训练的指导教师问题,家长的一系列读物问题,家庭的心理咨询问题,还有经济支持等问题。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十一五”残疾人社区康复规划的逐渐的实施,以上问题会随着工作的进展进一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而得以逐一解决。我们在盼着这

一天的到来的同时,家长们当前别无选择地还要克服困难,勇敢地承担起教育孩子改变孤独症命运的重担。

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他们,一直被认为是在育儿路上“缺席“的角色; 他们刚强,有担当,却鲜有人探问,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事…… 他们,也可以是爱晒娃的萌爸; 也会有温暖耐心的一面; 也会因孩子的一点小进步乐开花; 他们也懂得,陪伴才是给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今天,小编与你分享5位萌爸们的育儿暖心小故事,小感悟! 那些稀疏平常的一幕幕,被他们娓娓道来,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感动的,即是日常的。 那个爱晒娃的爸爸,孩子的一点一滴,他都不愿错过 “下班以后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只想回家带TA玩”。 南京凤凰中心小宝爸爸 小宝是我们的第二个孩子,他最早开口说话是“爸爸”这个词。 他平时除了吃饭、睡觉、要妈妈,其他时间都喜欢找我玩,我们一起玩得最多的游戏是他骑三轮车,我骑滑板车,只要我一下班他就盯着我玩。

小宝刚开始说话不行(只会叫爸爸妈妈),以前我教他说,他根本就不开口学,我们不能正常地沟通。4月中旬来这里上课,现在会说不少词语了,但还有发音不准的问题。 一个月前的某一天,小宝听着《不老的爸爸》这首歌,突然开始跟着唱了,我和孩子妈妈都很激动。 说实话,从前那些让我感动和自豪的事情都是“奢侈品”,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现在才慢慢好转,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多吧! 当了爸爸以后,对我来说,最大的改变是知道更疼爱孩子了,下班后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只想回家带小宝玩,收获的快乐也最多。 我认为养育孩子,陪伴最重要,爸爸哪怕再忙也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不要错过孩子每天成长的过程,相处的多了,美好的回忆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那些令他感动的,即是日常的 “孩子把最长的那根薯条给我吃” 东莞南城中心浩浩爸爸 跟浩浩在一起,最令我开心难忘的有两件事。 在一个月前,浩浩和我一起洗澡。从前,他洗澡总要妈妈抱着,让妈妈帮他洗,非常依赖妈妈。那次,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由我跟浩浩一起洗澡,一开始他极力反抗,不愿意洗澡。

感统训练教案

感觉统和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简案 (一) [教学名称]大滑板上的倒溜滑梯 [适用范围]前庭不足\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在圆形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滑行. [注意事项]头部向下滑行时,儿童易害怕,可以在滑下后到达位置处用软垫保护他的安全. 不强迫做,要尽量增加兴趣. [训练时间]每次约30分钟,每周进行. [延伸活动]在下滑的地方放一些小球, 在滑行中让儿童抓球.......对儿童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的训练很有帮助. (二) [教学名称]圆形滑车游戏 [适用范围]前庭重力不足\本体感不足 [训练方法]俯卧在圆形滑车上。,用双手力量往前或往后划行,或左右旋转.俯卧在圆形滑车上,用双脚用力蹬墙...... [训练时间]每次约10---15分钟 [延伸活动]急旋转,让儿童坐在滑车上.......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一) (一)前庭平衡 *重度异常 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吊缆游戏15分钟 3、大陀螺游戏 5分钟 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 *轻中度异常 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 2、吊缆游戏10分钟 3、大陀螺游戏5分钟 4、踩踏石游戏10分钟 5、大陀螺游戏 5-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游戏 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 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 *重度失常 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 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 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次 *轻中度失常 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 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 3、 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 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 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 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 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 5、慢拍球游戏 (三)触觉防御 *重度失常 1、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吊缆游戏15分钟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欧美,日本等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国家,问题儿童日益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 )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目录

(2)听觉识别不足 (3)前庭平衡失常 (二)触觉是大脑对外界反应的基础 (三)本体感就是学习能力 (四)自闭症 感觉统合不足的危害 平衡感是人类行动的基础 触觉是神经体系的营养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 本体感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 语言发展迟缓大多由于感统不足 如何有效对治感统不足、学习困难的孩子? 感觉统合不足的对策 课程简介及其作用 展开 编辑本段感统训练 什么是感统训练?能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分几个方面来回答: 1、儿童成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2、感觉统合的概念 3、感觉统合失常的表现 4、感觉统合失常的生理基础 5、感觉统合不足的危害 6、感觉统合不足的对策 编辑本段感统训练-现象及原因 嘉文乐园感统训练师认为,下列现象是一般儿童发展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不是病症,这是人类小家庭制度及活动空间少的后遗症,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感觉统合可以提供您解决及预防方法。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 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容易跌倒或撞墙 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聋儿几种家庭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聋儿几种家庭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听觉语言训练是一项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一定要注意与正常生活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进行。家庭活动中的语言教育任务,主要由家长来承担。如在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及家务劳动时,反复练习相关的语言,强化生活环境语言。在不同的场合,“逢做必说”的方法,促使聋儿去认识事物,理解语言,进而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听力及语言训练游戏 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家庭是儿童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家庭日常生活中有熟悉的实物与环境可供训练,家里有现成的锅、碗、勺、盆等器具,学习这些器具时让孩子站在这些器具前,指给孩子说:这是锅、这是碗……通过实物及熟悉的环境,孩子很容易理解。家中发生的事有规律的也有随机的,但都是最自然最接近生活的。以下为你介绍几种家庭游戏,你可以从中延伸出诸多的游戏: 听力练习 游戏名称:好听的儿歌 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寻找听声音的乐趣;帮助孩子适应助听器游戏准备:儿歌 游戏过程:确认助听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选择一首儿歌或歌曲唱给孩子听,重复儿歌是可以的,但重复的次数不宜太多。第二次再唱儿歌,并和孩子一起随着音乐摇晃,或许你的孩子能和你附和几句。

如果你不喜欢唱歌,那就用生动的口吻边拍手边讲歌词,或是边唱歌边拍手。 游戏名称:水中活动 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寻找听声音的乐趣;帮助孩子逐步喜欢戴助听器。 游戏准备:浴缸及可丢在水中的玩具或洗菜用的装水容器及小蕃茄,葡萄小的水果 方法:要父母先示范给小孩看:拿一样东西叫爸爸握在手中把手放在同测耳朵旁,妈妈要爸爸注意听,并不要注视妈妈,当妈妈发出一个音,(ex;Y),爸爸要立刻表情丰富的表示“听到了”并马上将手中的东西丢在水中:如此可做2-3次,然后换小孩做。要注意孩子的眼神及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听到声音同时的变化。 说话练习 游戏名称:有趣的电动汽车 游戏目的:鼓励家长一天内尽量多的和孩子交谈;让孩子初步体验嗓子的声音。 游戏准备:带有声音的电动玩具汽车(卡车、飞机)。 游戏方法:和孩子一起玩电动汽车或飞机等,当孩子移动玩具时,你可以发出类似电动玩具的声音:比如:当孩子玩汽车时,你可以说:“滴滴,汽车开啦!”,说话时尽量靠近助听器。 如果孩子还有其他类似的玩具,你也可以用上述方法与孩子一起

家庭感统训练游戏

家庭感统训练游戏 爷爷/爸爸带宝宝做的游戏: 前庭觉 1、前翻滚(5分钟,前庭)床上、软垫上 2、宝宝飞(5~10分钟,前庭):搂着宝宝胸部,让宝宝向前/向后“飞”,使其沉浸在一种舒适飞翔的感觉中。 3、忽上忽下(5~10分钟,感受空间变化)水平抱着宝宝上下移动、倒提轻晃2次。非常害怕就暂停。 4、左转右转(5分钟,平衡感)抱着宝宝左转2圈右转2圈,速度要慢。暂停,待他看你后再继续。 5、袋鼠跳(5分钟,前庭、重心)站袋内跳 6、钻山洞(10分钟,肢体灵活、手眼协调)蹲/爬着钻过桌子/长凳/,反复钻不碰头 7、打滑梯(10分钟,预防眼酸、看书跳字丢字)宝宝坐滑板上在30°的斜坡上滑下去或趴着头朝下滑,反复 8、拉马车(10分钟,平衡力、空间判断力、预防紧张焦虑)家长用绳拖大竹篮转圈/直线,宝宝坐/蹲竹篮里 9、模仿秀(10分钟,防止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带着宝宝一起在地毯上学动物爬并抬头、学动物叫。 10、跷跷板(10分钟,手脚协调)20次暂停,看你后继续 11、踢皮球(10分钟,手眼协调)站/躺着抬脚踢球 12、运乒乓球(10分钟,手部控制和平衡力)两盒子里装2

色乒乓球各10个,宝宝用汤勺舀着球来回运送 13、灌篮高手(10分钟,手眼协调)圆桶、沙袋、皮球,站在1.5~3米远,投篮进桶 本体觉 14、螃蟹先生(5分钟,前庭和中枢神经的协调)头顶毽子学螃蟹样半蹲着横着走。 15、抓东西(10分钟,手眼协调)玩具商栓绳吊到孩子够得着的高度,让孩子跳起来去抓。 16、捉手指(10分钟,反应控制力)大纸箱两端挖洞,家长和小孩把手伸进去传递物品玩具,宝宝猜出形状名称后给他17、捉迷藏(10分钟,空间判断)毛巾遮住宝宝眼睛后寻声音去抓你,家长先示范一遍,不远离、注意无尖锐物碰撞18、走数字(10分钟,操作能力)大数字软垫,家长发口令,报数字走上哪个数字软垫,先示范一遍,反复练习 19、丢沙包(10分钟,协调)沙包丢进桶内,逐渐拉远距离 20、青蛙跳(10分钟,重心及平衡),在平地上10~20厘米的平行线之间来回双手举过头顶蹲着跳,先示范一遍 21、蹦羊角球(5分钟,肢体灵活平衡)家长带动一起蹦 22、当画笔(10分钟,运动企划能力)大画布平铺地上,和宝宝一起手沾安全颜料,任意涂、抓、抹 23、拳击手(10分钟,手眼协调)一起击打沙袋锻炼身体 24、看不见(10分钟,控制及平衡力)抱大玩具挡住视线,

什么是感统训练

什么是感统训练?能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分几个方面来回答: 1、儿童成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2、感觉统合的概念 3、感觉统合失常的表现 4、感觉统合失常的生理基础 5、感觉统合不足的危害 6、感觉统合不足的对策 编辑本段感统训练-现象及原因 聪明树感统训练师认为,下列现象是一般儿童发展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不是病症,这是人类小家庭制度及活动空间少的后遗症,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感觉统合可以提供您解决及预防方法。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 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容易跌倒或撞墙 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固执,脾气暴躁 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 粘人、爱哭、性情孤僻慢 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静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 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 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提出感觉统合失常学,认为是小家庭结构造成婴幼儿感觉学习不足。 爱尔丝认为最主要原因有: 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聪明树感统训练专家得出如下结论: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要求太多,加上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僵化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由于感觉统合不足引发的学习、生活、活动障碍的问题愈来愈多。 编辑本段感统训练- 感统失调会造成学习障碍吗?感统训练针对那些儿童? 学习能力是身体器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观、(中耳),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成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观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有人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的矫治是不正确的,其实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由于感觉器官本身是在不断成长中,感觉统合不健全是正常的,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0—12岁,所以感觉统合的游戏对成长中的孩子可以帮助他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今后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大的作用。 人类学习重要的并非知识,知识只是工具,掌握如何吸收、消化、运用知识的学习能力才是关键。如果孩子孩子学习困难,不要埋怨指责,面对问题,理解原因,让孩子认真地做自己,只有最喜欢最自信的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有了足够的热情,才有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 编辑本段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 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 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3-7 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在这五年期间,孩子已发展出成熟的“感觉—动作”,能与许多不同的人谈话,相交往。至于较高智力的机能将在 7 岁以后发展,如果“感觉—动作”机能发展良好,较高智力的机能才能有好的发展。孩子的第三到第七年是感觉统合的重要时期,造物者将这个时期定做是最能接受感觉、最能组织感觉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力使他极有活力,他也学着去做很多很多事。他的适当反应越来越复杂,每一项适当反应都扩展了感觉统合能力。去观察一个孩子跑、跳、单脚跳、转来转去、扭斗、攀爬以及摇荡,他做这些是因为好玩,而这些动作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们会形成进一步的感觉统合。请注意在平衡方面、眼—手协调,以及计划一连串动作的各方面改进;注意孩子如何尝试有危险的事,以便学习明了“感觉—动作”能力的限度;注意他如何与重力相抗衡,最后与这种强有力的力量妥协。运动场普遍受孩子的欢迎,因为秋千、滑梯、旋转游乐装置、跷跷板、游乐隧道,以及沙袋,能满足神经系统发展的需要。 使用器具: 在三到七岁之间,孩子学习着使用刀、叉、铲、桶、针、线、剪刀、蜡笔、铅笔、纸、鞋、带、拉链、钮扣以及其他一切家庭用具。每种工具的使用技巧,都需要用到孩子在更早年的活动中贮存于大脑的一切感觉信息。如果要让大脑知道如何穿一条裤子,在一片面包上涂奶

油,或在地上打一个洞,虽然成人把这些动作视之为理所当然,但是身体各种感觉的统合是达到这些目的所绝对必要的。 到了这段时期的末期,我们可以看到,女孩子们玩跳房子、呼拉圈、跳绳,以及两人玩的翻线游戏,这些花样繁复的游戏,使她们的动作技巧更加熟练。男孩子通常比较喜欢玩比力气及追、动方面的活动。 言语发育 3~5 岁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明显的心理特征。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会说话的婴儿用他们的哭声、笑声、喃喃发音来表达他们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了解。婴幼儿是用尽全身力量去努力沟通的。随着感觉器官(视、听、发音器官等)的发育和逐渐成熟,以及前期字、词等的积累,3~5岁幼儿语言发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前期的呀呀学语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向复杂句法结构发展。 3~5 岁口头语言迅速发展,7 岁时口头语言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在与成人交往时能较流畅自如地运用言语,并出现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同时,连贯性言语取代了情境性言语,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必要准备。 到孩子八岁时,触觉系统几乎已经成熟。他几乎可以很准确的说出人家摸到他什么地方,重力和移动感觉也已成熟。可以单脚独立,自己平衡自己,也可以走窄木。大部分由肌肉和关节而来的感觉都统合的相当好,计划一连串动作的能力也很不错,不过这种能力在未来数年还会

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法

1、摇啊摆 适用对象:手脚不灵活、经常跌倒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中枢神经及大脑运动神经功能,丰富亲子互动。 指导重点: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两腿,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双手,上下屈伸、闭合,左右摇动。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及左手,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幼儿身体协调帮助很大。 大人用双手扶抱儿童,让他屈着身体左右摇晃,并将他抱紧一些。动作不宜太快,缓慢、正确、渐进式的进行,以免让幼儿感到不适。 延伸活动:可协助幼儿左右翻身,或向前翻跟斗。 2、骑马游戏 适用对象:身体操控不良、视觉焦距不协调、空间判断经常出错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使前庭信息正确不扭曲,以提升学习效率。 指导重点:大人装成马,让幼儿牵着四肢爬行。大人学马一样趴在地上,幼儿用双手抓住大人的后颈,双脚夹住大人的腰部,大人开始慢慢的爬行;幼儿也可模仿大人的动作,两人并行爬行,大人可引导幼儿抬高头部学马嘶叫;幼儿也可模仿骑师坐在大人的背

上,大人学马将四肢往上蹬高,幼儿则抓住大人的颈部,以适应摇晃。做这些游戏时,必须注意别让幼儿摔下来造成意外。 3、弹跳 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平衡能力不佳、双侧协调差、身体僵化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平衡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盘腿坐着,让幼儿坐在腿上,左右摇晃。或是准备一个旧沙发或旧床垫,大人举起幼儿后,将他轻轻丢入沙发中,让他的身体在软垫上自由弹动。一开始时,幼儿可能会害怕,先别举太高,尽量放低,等他习惯时再逐渐升高,但仍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弹到沙发外面,以免受伤。 4、拍打气球 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容易跌倒、平衡感不佳、容易情绪化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 指导重点:以绳子垂吊数个气球,高度约离儿童伸手可及20公分处。让儿童由地上跃起,用手来拍打气球,由于儿童必须仰头,手眼协调下才能完成这项游戏,因此有助于头部活动及前庭觉的成熟。 延伸活动:和儿童一起拍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仰首跳跃时需配合儿童的身高。也可让儿童手拿拍子,边跳边拍气球,以强化手眼协调能力。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附: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几个例子去教: 项目一: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①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② 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 握双手拍腿 摇头点头 转身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跳 抱臂拍肚子 踏步伸手 敲椅子插腰 拍头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于强化。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 项目二:摹仿口形的运动: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 张嘴伸舌头 噘嘴磕牙齿 吹的动作笑 吻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项目三:相配、区别物体 A.相配(一双、一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主义力集中。 ② 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放在桌子上面。 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同时叫他相配,“把一样的 东西放在一起”。 ④ 提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了第一个物品的旁边--较近),给以强化。 B.相配(两双、两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两件东西要从形状上不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的距离孩子一样远。 拿另外的一件东西(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给孩子,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 如果他摆得不对,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 说∶“不对”并且重复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地提示让他正确摆放。 ⑤ 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以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强化。 在孩子学会了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以后,再练习随意地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相配(两对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家庭自助小感统训练活动(四岁以上儿童)

家庭自助小感统训练活动 旨在参与,寓教于乐,加强亲子关系,促进全面发展。以下项目多数是针对幼儿园大班年龄设计的,但游戏与玩法可以借鉴,然后自我创新。 42.做5次前滚翻;(4-5)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C.根据年龄与实际能力增加数量与难度,如在前滚翻时翻过一定高度的障碍(较软的物品) 帮助给予:1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43.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46.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47.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A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1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儿童感统失调症状及家庭训练方法九十二种78747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什么就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 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她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与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感不良 表现就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瞧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 (3)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与留的作业等。 (4)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与拍球,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其统合能力不足导致其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就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与性格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表达不畅,心理成熟晚,情感脆弱,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不会与别人交往,人际关系差等等。 感觉统合训练的功能 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前,首先由专家测查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与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订一对一的训练方案,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与脑力强化训练。使儿童能充分感知各种刺激,在大脑中进行感觉的统合,促进全方面的发展,提高注意力、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等。通过感觉统合的训练,孩子会有以下方面的进步: 1、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善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2、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身体协调性得到了提高。 4、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5、帮助孩子抑制与调节感觉信息,促进身体各个感觉区域的成熟,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 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能综合培养孩子各方面技能,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塑造优秀品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孩子就是个有机体,只有大脑及身体感官的组合互动,才能形成学习能力。 感觉统合的功能 (一)前庭感觉就是人类学习的枢纽 前庭感觉系统与大脑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前庭系统机能正常时,人的一生中.对重力(地心引力)会有持续性的信息输入.这些感觉信息会与其它感觉信息以不断重叠的方式输入大脑,所以这些重力感的讯息.由于相当持久与稳定,在它输入神经系统后,便会成为眼睛及其它身体感觉在判断讯息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头部转动或弯曲时.前庭感觉接受器的碳酸钙晶体,会离开原来位置,改变前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

智障康复 https://www.360docs.net/doc/277749910.html, 2008-10-28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亲爱的家长: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智障康复部全体同仁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造成其心理、智力、适应行为发展的各方面障碍。但是孩子是发展中的儿童,只是发展速度,质量不如正常儿童,但是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奇迹是会出现的。 让我共同努力,用真诚和信任,为孩子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使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天又一天。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感统训练方案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方案 儿童姓名:性别:男出生:2004年 6 月 儿童情况概述就读学校:德阳市特殊学校 家庭状况:父母收入稳定,有一个亲生哥哥 听力状况:听力障碍儿童,先天无耳廓,有一定的残余听力 语言输入情况:普通话、爸爸妈妈为主要输入者 出生状况:顺产 优势口语发展相对较好,能明白听从老师的指令; 注意力较为集中,对感统训练游戏十分感兴趣。 问题肢体协调性较差,运动能力较弱,平衡感较差 总体目标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平衡感、本体觉,改善肢体不协调的运动 状况,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情操 具体目标1、能在平衡木、平衡台上做一系列运动,并坚持3分钟以上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在一些训练中做主动运动 3、能在舞蹈训练时改善肢体的协调性、柔韧性 儿童或家长联系方式父亲138******** 母亲 感统训练教案(一) 儿童姓名:黄言训练主题:平衡感训练训练时间:2014、6、12 本次训练主目标能完成独脚凳、平衡木、平衡台上的指定训练 能与老师很好的配合参与 本次训练的辅目标能刺激一定的触觉 训练内容: 1、项目名称:准备运动器械:无 技术要领:自主完成肢体各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活动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2、项目名称:行走平衡木器械:平衡木 技术要领:儿童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双手平举于身体两侧慢慢走过平衡木 导、馈训练人员引导儿童做相关动作,并提醒儿童挺胸直背 安、卫无 3、项目名称:定点投篮器械:篮球、球架 技术要领:儿童定点在离篮架一定距离处定点投篮 4、项目名称:变速转圈器械:触觉盘 技术要领:要求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改变速度的同时进行转圈 安、卫老师要牵出儿童的手,以防意外摔倒;保持地面平坦无异物

0-6岁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0-6岁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儿童语言康复过程中要涉及诸如注意力的语前康复,以及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的训练,还有包括精细动作在内的操作性练习。系统学习过语言与言语治疗的教师可以将训练方法熟练的运用到儿童语言康复中,但作为儿童的第一康复师—家长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不懂方法不会训练的情况出现,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儿童的语言康复进程。下面我将重点阐述一下河北省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的儿童在家庭中的语言康复应该如何做。 一.行为意识的练习 行为意识是为了锻炼儿童的注意力及配合能力。注意力是前语言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注意力的提升对儿童获取信息有着很大的帮助。注意力语言障碍儿童共通的弱项,除了在个训室40分钟的练习,家长在平时也应该注意这一项目的练习。从儿童睁眼起床时注意力的练习其实就已经开始了,这时家长应该做到的是利用自己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对他说:“宝贝,起床啦”。若孩子没有反应,家长应轻轻将其头转向自己并说:“啊,你看到我啦”,或者家长主动移动到孩子面前,使孩子能够看到自己,重复后加以强化。家庭康复中注意力的练习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详细可参与本周的家长课堂。 二.模仿能力的练习 模仿能力锻炼了儿童的视觉听觉的理解能力,并且随着模仿长度的增加记忆力也随之增长。在家庭练习过程中,模仿也是无处不在的。起床后我们需要整理床铺,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动作来叠被子。如果孩子的能力不足,家长可以将被子对折好然后辅助孩子抓住被子的一角将其对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模仿能力同时还锻炼的孩子的粗大动作及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感知认知的练习 感知认知能够锻炼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视觉辨别的能力,这也是初次接触语言康复的家长比较关心的一项。感知觉以及认知的练习同样也充斥的我们的生活,认识生活用品,感受物品的性状等等,而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段给孩子练习这一项目。譬如吃水果时进行水果的认识,让孩子拿到所要求的水果并作为奖励。能力较高的孩子还可以要求他们进行水果配对的练习。若没有水果这一练习也可以进行下去,吃饭时使用到的餐具,同样能做到这一点。家长也可以自己想一想除了物品识别配对,感知觉的练习以及抽象词的练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家庭训练

家庭训练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家长担任主要教育训练人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方式基本上以家庭训练为主。即使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机构训练或者已能随幼儿园或小学就读的孩子,家庭也还要对其继续开展长期的训练,家长们仍要担负起教育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责任。 一、家庭训练的前提 1.学习先行:家庭成员借助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或采取自学的方式,大量了解有关孤独症的知识。不了解孤独症就很难帮上孤独症的忙,经常是帮倒忙,即好心办坏事。 2.了解孩子: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孩子,对照资料全面分析孩子,列出孩子的主要优势、潜在能力及主要困难、主要行为问题,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3.学习理论与技巧:先走捷径,先看有关孤独症教育训练的有关章节,学习关于孤独症教育训练的一般理论及具体的教学技巧,或者直接到机构去观摩学习,以后再读些普儿童教育训练的资料,以便借鉴有益的经验。 4.专业人员的指导:最好与专业人员建立联系,他们可以对家庭训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制定教育方案并具体指导父母对孩子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应根据实际寻找专业资源,但在目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学习比什么都重要。 二、家庭训练的实施 (一)评估与计划的制定 1.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计划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儿童的现有能力和欠缺的能力,使用合适的早期教育方案,找出训练的起点,确定与之相符的教育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成训练计划。 制定训练计划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是确定个别化的课程。除了设计课程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已有的课程方案,如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第三册——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活动和教育》(SchoPler等编著,张庆长编译,杨晓玲审校,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编)等。下面为了家长能对该课程有个具体了解,特摘录此书中的部分内容供家长评估和设计教育方案时参考(表10-1,适合8岁以前的孩子使用)。 (二)组织与实施家庭训练 1.家庭训练应掌握的原则 (1)恰如其分地估计孩子的能力,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宁肯开始订的起点稍低一点。 (2)永远对孩子抱有希望,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差,开始训练的起点有多么低。 (3)学习活动内容要丰富,安排要恰当,一般在精力集中的时候安排认知及语言内容;精细活动则安排在后半段或者插在认知及语言项目的中间,大运动则安排在上午及下午的开

家庭感统训练的几个方法

孩子在八岁以前,神经的的可塑性最高,家长如能把握时机,在此期间发掘孩子脑功能的优势及薄弱所在,可及早诱导其发挥长处,改进短处。以下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触觉方面 1、多xx孩子: 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赖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形成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 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及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手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地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耍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触摸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处理时要谨慎。一般这种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地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度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从事上述活动。只是要适度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要重视孩子运动,孩子玩弄或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座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精细动作方面 1、在婴幼期间要提供孩子丰富的触觉刺激。 2、给孩子适度独立的机会。 3、在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泥巴和粘土、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事的机会。 视觉方面 1、丰富幼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 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宫、玩拼图等。 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对听知觉过虑能力差的孩子,消极的作法是,在孩子学习的场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积极的作法是,在背景音乐的环境中训练他们注意倾听,并辨别主题声音。 3、对听觉记忆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数列"或"朗诵文章"的游戏,让他们学习将所将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在脑中,然后再将这些知觉印象,有条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最新家庭康复指导.pdf

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大多因脑溢血、脑血栓形 成等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脑中风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这些患者需要及时送 到专业的康复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 不治之症,除了采用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作业治 疗、推拿、药物治疗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外,还可进 行适当的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 复的程度。功能锻炼可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按摩与被动运动。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可对其 瘫痪肢体进行按摩,神经肌肉电治疗,预防肌肉萎缩,对大 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 僵硬。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 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 宜过分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

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 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 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 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 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 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锻炼的同时可配 合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其次除树立信心外,还要有耐心 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 锻炼,大多数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4、重视心理疏导。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 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 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 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5、注意早期康复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 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 能严重障碍。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 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