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幼儿园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幼儿园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在幼儿园教育中,自主性活动被普遍认可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自主性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构建和实施自主性活动课程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一环。
一、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构建1. 确定课程目标在构建自主性活动课程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符合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能够促进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
2. 设计活动内容自主性活动课程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并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经验相关。
可以根据主题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例如探索自然、艺术创作、游戏体验等,以满足幼儿的多元发展需求。
3. 制定活动计划为了保证自主性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具体内容以及所需材料等,以便于教师和幼儿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
二、自主性活动课程的实施1. 提供适当的环境自主性活动的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的环境,包括安全、有序的教室和室外场所,以及各种适合幼儿自主探索和活动的玩具和材料。
2. 引导幼儿虽然自主性活动强调幼儿的主动性,但教师的引导仍然是必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启发性的问题、示范活动方法、参与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注重反思与评估自主性活动中的反思和评估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与幼儿交流以及记录评估数据等方式,了解幼儿的成长情况,并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和活动内容。
三、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效果评价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效果评价对于改进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可以从幼儿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合作能力以及自主性等多个方面进行。
教师可以参考评估工具和方法,例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反思讨论等,以获取客观的评估结果。
总结起来,幼儿园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努力。
自主学习教案设计:引导学生构建自我学习体系
自主学习教案设计:引导学生构建自我学习体系引导学生构建自我学习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化,而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竞争力的必备条件之一。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构建自我的学习体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自主学习的要性自主学习是指有机会、意愿地主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它是教育的重要维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自我管理、领导和社交能力等方面。
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关系到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更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终身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自主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自主学习形式:1.独立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段获得知识,如图书、网络等。
2.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协作、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3.项目式学习:学生通过开拓思路,设计和开发出自己的项目,增强实践能力和能力的认知。
4.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研究和探索,逐渐发展出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自主学习教案设计的原则自主学习教案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便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并培养自我学习习惯。
1.将学生放在学习的核心当中。
教师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太过集中于自己,而应该将学生置于中心,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学生够学到自己该学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
2.鼓励学生尝试错误。
我们不应该将错误当作失败的象征,而应该将其视为变革和改进的有力催化剂。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尝试错误很常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去尝试和探索,且让学生明白“错误”与“失败”并不等同。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教案除了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更要重视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
学生通过实践中的操作性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拥有更为综合的能力。
而教师应该根据实践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实施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课程的叠加、重复、冲突等,使学校课程变得繁重而复杂,直接导致学校课程实施的混乱与低效。
学校课程如何解决有限的学习时空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如何实施才能平衡共同基础标准落实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坚守“儿童立场”,遵循教育规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加以科学规划与统整,重建一个有序、高效的学校课程新体系。
江苏连云港师专一附小自1987年建校以来始终倡导“自主、合作、竞争、快乐”的学风,秉承“品德自主塑造,活动自主开放,知识自主学习,生活自主料理,身心自主保障”的“五自”成长理念,成长文化,成长教育,成长课程不断确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的办学方向。
契合“成长文化”,建构“自主成长课堂”,开发“自主成长课程体系”。
2012年9月,我校又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进行整体的探索与规划,初步构建了基础课程――国家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二度统整”,充分体现学生成长的高度;选修课程一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为补充的课程“选择菜单”充分体现学生成长的宽度;活动课程一一主题教育、体验活动、社会实践等为拓展的课程“序列项目”,充分体现学生成长的深度与自由度。
统整后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课程都是以发展学生、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这在很大程度烙上了“自主成长”的特质,“‘自主成长'课程体系”因此形成,并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选课走班”等表现形式与实施途径,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指导思想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一一让每一个人的生命潜能得到最完美、最充分的发挥。
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校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以“自主、多元、开放、和谐”为课程价值指向,力求通过实施“自主成长”课程来实现“全人”的培养。
学校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校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学校要创建自己的特色品牌,就必须构建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
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认知规律相统一,才更具有生命张力。
只有通过课程的开发与整合,让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课堂真正改变,课程才能有效落实。
一、确立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建设目标课程目标必须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统一,没有课程支撑的学校特色培养目标定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木。
(一)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有民族情怀、有世界眼光、能主动发展的阳光学子。
即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又要有放眼世界的宏伟志向;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既能全面发展,又能主动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主动发展,形成个性特长。
我们拟在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和实现德、智、体、美等具体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达到如下个性特长目标:能在校本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1-2门课程,并为该课程的发展做出贡献;参加一个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并完成一个课题或项目研究;至少还要娴熟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娴熟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至少做60个小时的志愿者或社区服务;至少要以合作小组形式探究4—8个“五洲文化名城”课程设计,并能明确分工完成巡回演讲或一幕话剧演出;阅读10本世界名著、4本(数学)科普读物、2本英语原著;积极参与学校开设的德育系列课程,并完成规定学分。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完整心灵成长和完美人格塑造;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德育活动课程化,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成为有民族情怀、有世界眼光、能主动发展的阳光学子。
课程建设具体目标:1.国家课程校本化。
即通过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达到重复的内容有效调整,把零散的内容系统整合,通过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在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国家与地方课程,真正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基础目标的自主实现。
高中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高中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作者:黄锦安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7年第01期【摘要】本文阐述基于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人的培养方式以及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为例,从提高认识、依托人才优势、点面结合以及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论述高中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关键词】高中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29-02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彰显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课堂教学改革趋势也由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为重点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轴心进行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自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发展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唤醒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形成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进而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交往,实现自主发展,成为自我生活的主体和社会参与的主体,为学生主体性的良好生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自主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落实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为顺应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人的培养方式以及对人才的新要求,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在自主教育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多途径多方式提高师生自主教育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常常会出现敷衍了事走过场的情况,导致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或产生负效应。
教育改革常常滞后于其他事项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教育改革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学校老师与学生的权益,所牵涉的还有学生背后规模庞大的社会群体。
学生自主成长实施方案
学生自主成长实施方案学生自主成长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成长,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等方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利和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学生自治组织、开展学生自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自主权利和自主责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和环境。
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类特长培养和兴趣拓展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技能,实现自主发展。
总之,学生自主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主、自信、自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形势下,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目标设定1.明确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
3.培养学生素质: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施方案1.制定课程目标:明确各个学科的课程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2.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3.引入跨学科课程:引入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交叉学习。
4.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四、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对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3.组织实施:组织相关部门和教师,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4.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保障措施1.加大投入:增加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强化宣传:加强对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加强协作: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总结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相信可以有效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上 , 显校 本特 色 , 出促进 学 生 自主 发展 的特 点 。我 们 设计 的 彰 突
体 魄 , 能全 面 发 展 , 能 主 动 挖 掘 自 己的 潜 能 , 现 主 动 发 展 , 既 又 实
程
体 系
国家课程
教师 :课程整 合
学 生:会学 乐学 课 程:针对性
教师:实施 能力
话剧 演 出 : 阅读 l 0本 世 界 名 著 、 4本 ( 学 ) 普 读 物 、 数 科 2本 英 语 原 著 : 极 参 与学 校 开 设 的德 育 系 列 课 程 , 积 并完 成规 定学 分 。
我 们 立 足 于 打 造 以“自主 教 育 ” 特 色 的 品 牌 学 校 , 立 基 为 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 学 生 发 展 的 自主 教育 课 程 体 系 , 在基 于政 策 、 循 规 律 的基 础 遵
自主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框 架 图如 下 。
国家课 程 地方 课程 学校 课程
培 养 有 民 族 情 怀 、 世 界眼 光 、 有 能主 动 发 展 的 阳 光 学 子 。 即
心 灵 成 长 和 完 美 人 格 塑 造 ; 设 自主 、 作 、 究 的课 程 文 化 , 建 合 探 通
过 国 家 课 程 校 本 化 、 本 课 程 特 色 化 、 育 活 动 课 程 化 , 每 个 校 德 让
学 生 在 原 有 基 础 上 都 能 成 为 有 民族 情 怀 、 世 界眼 光 、 主 动 发 有 能 展的阳光学子 。 课 程 建 设 具 体 目标 :
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小学生的成长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海城小学积极探索并建构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生长教育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素质教育、体德教育和德育。
首先是素质教育,海城小学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是体德教育,海城小学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和审美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和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体魄和审美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德育活动和示范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多年的发展,海城小学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
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术、体育和艺术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们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学习能力,还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海城小学的教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1. 介绍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和作用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建构和实施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 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在建构课程体系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确保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其次,课程体系应具有先进性,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第三,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各个学科之间要有良好的衔接和协调。
3. 确定核心学科和基础课程一个优质的课程体系应该包含核心学科和基础课程。
核心学科是指那些在学生发展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而基础课程则是为核心学科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学科,如音乐、体育、美术等。
4. 强化跨学科融合在建构课程体系时,应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跨学科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在几何学中引入艺术图形的绘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
5.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引入电子课本、在线学习平台等教育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和远程视频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6. 强调实践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实施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7.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一个优质的课程体系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学校应该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和思考。
8. 提供个性化课程选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应该提供个性化的课程选择。
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管理心得体会
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管理心得体会翻看着这几天的学习记录,脑海里回想着6天来在XXXX大学的课程建设学习,聆听着9位专家和校长关于中小学课程建设的介绍和阐述,仍旧记忆犹新,收益颇丰。
第一天上午是由XXXX大学教育学院院长XXX教授所讲解的《学校课程建设的区域推进》,X教授的讲解幽默风趣很有特点。
他指出每天要更新自我,懂学生所需,明白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从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础。
学校课程建设的区域推进需要行政的介入,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施,顺利的惊醒。
在课程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和自由与规范的关系,因为教育没有革命只有改进,充分论证理想的实现,不要脱离现实,只有阐明立场,加强论证才能逐渐改善课程框架,完善学校的课程建设。
下午是由韩XX博士讲的《国内外课程整合的几本范式研究》,韩教授概括了课程整合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让我清晰地认识了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渗透了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国内外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与此同时韩教授还列举了国内外的很多课程整合的范例,生动的表达了各国课程整合的差异,最后还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的课程目标。
让我明白了,课程整合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课程整合还是打造学校课程特色的有效方式。
在这六天的培训学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XXXXX小学方露校长所讲的《基于学校文化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方X校长指出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上要有标准、有节奏,有标准指的是有检查反馈机制和延时追踪机制;有节奏分为三个阶段,调研稳定期、主题研究期和总结展示期。
这也就是说要有团队精神,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挖掘每一个阶段教师成长的生长点,以具体内容和形式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从而推动其持续增长。
教师的成长有入职成长期、骨干稳定期和成熟高原期,从教师基本规范的形成到目标推动下的自主发展,以及到最后的“导师制”唤醒职业的成就感,层层深入,有条不紊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也就形成了XXX小学特有的课程建设体制。
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一、理念建构海城小学生长教育的理念建构以“自由、快乐、有望”为核心,即通过扩大学生选择的范围和自主性,以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未来的希望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以德育为核心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打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人才。
二、组织体系海城小学生长教育的组织体系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包括主题班会、集体备课、素质展示等多种教育活动。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学生会、绿色小警察、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组织,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来。
三、实践活动海城小学生长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德育教育、学科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等多个方面。
其中,德育教育以“一日值日、一周义务”为基础,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社交习惯和思维习惯。
学科教育方面,学校以“专题探究、开放性探究、问题探究”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知识与实践的转化。
艺术教育方面,学校增设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个性化选择。
体育教育方面,学校以体育锻炼为基础,以运动会、足球比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体育课余生活。
科技创新方面,学校开展了数学竞赛、机器人大赛、电子竞技等活动,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四、评价机制海城小学生长教育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综合评价。
除了学科成绩外,学生在德育、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表现也会被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以便于明确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总体而言,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教育,旨在打造具有传统文化履历的现代人才。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以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基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作者:任光升来源:《中国教师》2012年第18期课程建设是学校创建特色品牌的关键。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对“基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已初具成效。
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一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策略。
一、确立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建设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必须与课程建设目标相一致。
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校课程目标体系建设的前提,而学校课程目标的设定又是对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真正推动和支撑。
针对我校的特点,我校制定了如下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目标:1. 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能主动发展的阳光学子。
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又要有放眼世界的宏伟志向;既要有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又能主动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主动发展,形成个性特长。
2. 课程建设目标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塑造;建设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课程文化,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现,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成为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能主动发展的阳光学子。
具体有三:(1)国家课程校本化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将重复的内容有效调整,把零散的内容系统梳理,以“学思导纲”为载体,通过对“学思导纲”的完美设计,在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国家与地方课程,真正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基础目标的自主实现。
(2)学校课程特色化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现状开设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校课程;同时,通过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德育活动课程化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努力将学校特色德育活动课程化,形成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发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赋予德育活动以生命张力。
自主教育理念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自主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其落地就是要依托课程,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校园活动课程化,让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关键词:自主;课程;构建自主教育理念下的课程体系构建钱俊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钢都小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自主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其落地就是要依托课程,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校园活动课程化,让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多年来,我校始终围绕“自主教育”理念,深入诠释课程要义,开发校本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管理,努力构建“适合”的课程体系,营建快乐校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学生系统化学习知识体系国家课程普适化迫切需要我们构建适合本土、适合学生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读书课,让学生浸润书香依托我校欧阳工作室团队,创建读书课新模式。
创建绘本共读赏析课,利用绘本材料,借助课堂,在师生有效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创建推荐导读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教材相关、相连、相似的多篇文章,加大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创建读书交流汇报课,通过读书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包括总结、概括、运用语言以及再创造能力。
——习作课,让学生有感而发建立课程开发研究中心组。
2011年,组建习作课程开发小组,由辽宁省特级教师欧阳海燕工作室全面负责习作课研发实施工作。
构建习作课程板块。
学校把每个年级的习作课程分为四个板块:阅读教材学写作、阅读绘本学写作、阅读童诗学写作、阅读童书学写作。
在习作教学进程中,加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体验和科学实验等内容,促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以读促写,在关注阅读力的同时,更关注写作力。
让习作教学跳出应试作文的圈子,让学生写出更多有灵性的文字。
基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引用以及某篇学术文章自主教育,也被称为自我教育,是学生自己对其学习步骤、技能及态度进行有计划性的调整与决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自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的学习习惯等优良的性格品质。
针对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来看,有效的构建应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有必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平衡,强大的课程安排,以满足学生不同特性,不同面向的需要。
这样学生就可以尽量把自己潜力发挥出来,发现自己的特长,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其次,实施自主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校园老师和家庭成员积极配合,同时激励学生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研究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此外,自主教育课程实施还需要多样性的学习场所和一个有创意的环境,这将帮助学生结识更多优秀的同学,扩展到学习者的学术及实践思维范围,激发学习热情。
最后,实施自主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通过实施这种课程体系,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实践所学,搭建自己的能力框架和学习方法,更为充分地实现个性发展。
建议学生也可以在课程构建和实施使用科技和虚拟化技术,比如在线学习,以拓宽个人知识面,提升能力水平。
总之,学生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自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行动空间。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构建和实施,学生可以发展大地性格与能力,全面发展,实现心灵深处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
中学青年教师自主成长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讨论稿)
XXXX中学青年教师自主成长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讨论稿)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他们的发展状况悠关学校发展的大局。
青年教师自主成长学院作为青年教师的学习组织,持续关注教育需要和教师需求,设置相关课程为教师成长助力。
一、指导思想在“做生命的自我实现者”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依据教师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提供给青年教师想选择、有选择、会选择的多种学习内容有机结合的高质量课程,搭建多种平台,唤醒和发展青年教师的内动力,激发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引导青年教师发现自我、唤醒自我、规划自我和成长自我。
二、工作目标组织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流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熟悉学校办学理念,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知晓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断提升育人本领,逐渐走向成熟型、全能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课程架构本课程配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实施,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三类,采用订单式、自助式和分类打卡式学习内容有机结合的开展形式,最大程度的满足青年教师共性和个性的成长需求。
(一)必修课程。
包括师德修养、学评教一致性教学改进、高效课堂、教育教学艺术、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培训课程,为订单式课程。
青年教师自主成长学院根据学校发展,在充分调研青年教师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学校层面的协调安排,制定必修课程五年分布架构,青年教师按实际参加情况记录学分。
(二)选修课程。
实行青年教师自主申报制,(如读书分享交流会、本学期我最满意/成功/幸福/失败的一件事分享会、年会合唱团、个人书画展等)发起者需向青年教师自主成长学院提交详细的实施方案,学院审核通过后向全校发布通知和公示,青年教师自主报名参加,根据实际参加情况记录学分,组织和发起者视反馈情况核发奖励学分。
(三)选择性必修课程。
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海城小学生长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一、教育理念的塑造海城小学以“快乐成长,健康向上”为办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品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这一理念的形成源于对小学生成长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社会的需求的理解,通过教师团队的共同研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海城小学特色的教育理念。
二、课程体系的建构海城小学注重构建符合小学生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将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推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入STEAM课程,开设美术、音乐、体育、科技等特色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育实践的探索海城小学以“生活即教育”为宗旨,倡导将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治管理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通过设计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家校合作的加强海城小学重视家庭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通过组织家长会、家庭访问、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强家庭对学生教育的支持,形成家校共育的局面。
学校还倡导家长参与学校活动,通过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课等活动,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五、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海城小学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倡导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成长教育的要求。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设计,开展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共同成长的氛围。
海城小学积极构建健全的小学生成长教育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具有海城小学特色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自主发展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音乐综合课程“音乐与雅韵”:开发出动感节奏、 音乐大师两大拓展内容。动感节奏,即教师带领学生 玩音乐,让音乐更贴近生活,自然表达,提升学生的 编创能力;而音乐大师则是通过师生共同搜集国内外 著名的音乐家,使学生了解其生平,懂得欣赏大师的 作品,体会其音乐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6
主题活动课程和文化浸润课程为选修课。主题活 动课程包括专题活动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专题活动 课程主要以“节日主题”和“上小‘八字’月主题” 作为课程内容,开展主题活动;文化浸润课程则包含 了学校文化、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课程。 这两类课程均突出了让学生进行社会体验和社会参 与,使学生感知、了解家乡,并主动为社会尽自己所 能,奉献爱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褚宏启,张咏梅,田一. 我国学生的核心素
养及其培育[J]. 中小学管理,2015(9). [3] 窦桂梅,胡兰.“1 + X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J]. 人民教育,2015(13). [4] 和学新. 关于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思
考[J]. 吉林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版),2001(4).
美术综合课程“美术与幻彩”:拓展了上艺水色、 美术大师两个内容。重点围绕用水彩形式进行创作开 展研究,学生学会了用水彩的方法去描绘生活中的景 物;在了解美术大师生平和作品欣赏中,体会大师著 名作品的精妙之处,学习大师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 神,提升了美术素养。
如何构建自我成长的体系
如何构建自我成长的体系自我成长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不仅仅是指我们的个人职业发展,还可以覆盖我们的个人生活、健康、思维和精神等多个方面。
经常有人问我,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自我成长体系?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维度和需求,但我认为参考下面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帮助不同的人开始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自我成长体系。
1. 明确自己的目标自我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你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你想要达到的职业目标,也可以是你想要更加全面、健康、幸福的生活。
无论你设定的目标是什么,它都应该是具有可行性、可量化、可定义的,有时候也需要有时间维度考量。
例如,“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或者“想要健康地生活到90岁”就是可以量化和定义的目标,你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达成这些目标。
目标的明确性能够帮助你更加清晰地知道你要做什么,以及你要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2.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
你需要制定一份你要达成目标的详细计划,这份计划应该包含你想要靠什么途径达成目标、你要做什么、如何去做、预期结果等方面。
通过制定计划,你可以清楚地知道你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随时检验自己的进度和效果。
同时,计划也需要具有灵活性,时时刻刻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的变化。
3. 持续学习持续学习是构建自我成长体系的核心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不断的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认知水平。
当你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时,它们会不断地推动你迈向自己的目标,让你更接近成功的边缘。
同时,持续学习也能够帮助你发现你的局限,帮助你发现自己未曾察觉的潜能。
4. 反思和提高自我成长的另一方面是反思和提高。
反思能够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让你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提高自己,你将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向,帮助你更加自信地处理不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5. 寻找合适的支持自我成长不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在你的追求过程中,你需要寻找合适的支持帮助你行稳致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实施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课程的叠加、重复、冲突等,使学校课程变得繁重而复杂,直接导致学校课程实施的混乱与低效。
学校课程如何解决有限的学习时空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如何实施才能平衡共同基础标准落实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坚守“儿童立场”,遵循教育规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加以科学规划与统整,重建一个有序、高效的学校课程新体系。
江苏连云港师专一附小自1987年建校以来始终倡导“自主、合作、竞争、快乐”的学风,秉承“品德自主塑造,活动自主开放,知识自主学习,生活自主料理,身心自主保障”的“五自”成长理念,成长文化,成长教育,成长课程……不断确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的办学方向。
契合“成长文化”,建构“自主成长课堂”,开发“自主成长课程体系”。
2012年9月,我校又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进行整体的探索与规划,初步构建了基础课程――国家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二度统整”,充分体现学生成长的高度;选修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为补充的课程“选择菜单”,充分体现学生成长的宽度;活动课程――主题教育、体验活动、社会实践等为拓展的课程“序列项目”,充分体现学生成长的深度与自由度。
统整后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课程都是以发展学生、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这在很大程度烙上了“自主成长”的特质,“‘自主成长’课程体系”因此形成,并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选课走班”等表现形式与实施途径,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指导思想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生命潜能得到最完美、最充分的发挥。
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校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以“自主、多元、开放、和谐”为课程价值指向,力求通过实施“自主成长”课程来实现“全人”的培养。
从封闭走向开放,“自主成长课程”覆盖“儿童全部生活”,并推动儿童的社会生活、学科活动、个体需求的全面融合,从教室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课程资源全开放,以及课程形态全开放。
三、课程架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课程是学校课程决策的根本方向。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是以“全生命”教育为理念支撑,以培养“全人”(即培养“宽和问学”全面发展的一附小人)为目标来整体建构整个课程体系。
具体划分为“三大课程”(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统整规划为“五大学习领域”(人文与社会、数学与信息、科学与技术、艺术与生活、体育与健康),目标指向“五大素养”(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强健体魄、艺术修养和国际视野)的形成。
与时俱进,立足学生的发展,开设了100余门课程,让学生在“宽和问学”的良好氛围中,成为一个自我建构,自我实现的人,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自主成长”课程统整规划的“五大学习领域”,每一个领域涵盖了若干门课程。
如下表所示:“三大课程”“五大领域”间的相互补充和融合,既有保证学生基础学习的必修课程,又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选修课程,还将活动课以阶段学习的形式贯穿课程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融合,保证了课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即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包括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设计。
“自主成长”课程中的“基础课程”校本化设计是学校基于国家课程,用统整、深化、扩展的思想进行“二度开发”,通过拓展、调整和重组等策略,因材制宜、因校制宜、因师制宜进行开发,目的就是为了使课程更符合地域文化、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提升教师课程意识,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实践“自主成长”课程的过程中,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主要是基于学科教学的二度开发,旨在丰富学科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途径。
目前我校已经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八个学科进行了二度开发,创生出20门课程。
如下表所示:二度开发形成的“自主成长”课程,目标更为明确,内容更为丰富,指向更加明确,更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些课程不仅没有抛弃原有的课程,相反使原有的课程更加丰富厚重,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发展了学生。
这些课程还分长期必修和短期必修进行实施,一至六年级均开设了长期必修,只安排在某一个年级或者几个年级的属于短期必修。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及兴趣爱好,设计可供学生选择的满足个性需求的课程。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程从内容上看与国家课程内容并不冲突、矛盾、重复,而是统整规划后的一种创新、补充与延展,从教育价值看,更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形成特长。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程,其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课程表,都有属于自己而不同于别人的发展路径和成长目标。
目前学校已经开发了60余门选修课程,并按“五大领域”分层设置,每门课程充分体现年龄段、认知梯度、多元化等特点。
如下表所示:选修课程综合考虑多元化、综合化、层次性等因素,挖掘教师的课程创新能力,进行自主开发、有效整合、引进外援等,并按照不同的学习维度,不同的年段学习标准进行分类分级,制定出一份涵盖六个年级选修课程菜单,学生可以通过“选课走班”的形式,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成长的课程。
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指对学生参加的校内外主题活动、课外实践体验活动、综合性活动的课程化设计,其目的是使学校的各类活动具有清晰的目的和指向,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活动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对活动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和架构,让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真正地从单个的、随意的“活动”走向系统的、完整的“课程”。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中的活动课程,是我校基于年段特点、时间节点、场地变化、主题活动、重大节日开发的“课程群”,如春游体验、主题活动等进行课程化的重新建构,从而使这些活动具有更为清晰的教育目标指向,更为有序的活动序列。
主要体现在“学校公共课程”与“年级公共课程”两个方面,通过开设大讲堂、主题教育活动、体验活动等形式完成课程实施。
每一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教育目的,对于一个整体发展的人来说,任何一项活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的影响,有些可能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
四、实施办法课程是随“具体的儿童”而来的,它将“具体的儿童”引入由学校建构的课程体系中。
所以,只有充分关注“具体的儿童”的课程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课程,课程的实施必须满足“具体的儿童”的发展需求。
1.建构儿童自主成长课程体系,推动课程结构变革对于当下课程种类繁多、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的现状,我校对“三级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彻底打破学科本位思想,站在“具体的儿童”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与建构“自主成长”课程,通过对“三大课程、五大领域、五大素养”课程内容的重新组合、优化,初步构建了“自主成长课程”课程结构体系,目前已经确立并开发出100余门课程可供学生选择。
如入学课程、十岁课程、毕业课程等一些学校公共课程已经实现了校本化、特色化、常态化实施。
2.建设儿童学习专用课程教室,革新课程实施环境“让教室成为孩子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场域”,秉承这样的理念,我们全力以赴打造适合儿童学习的各种学科专用教室,并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学科教室”的各种设备与功能,并将教室大致划分为教学互动区、个体学习区、教师活动区、学习资源区、学习展示区等,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的规整与统一。
“学生坐班,教师走班”的传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转变为“教师坐班,学生走班”,更多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与自由,凸显了教室文化的丰富与多元。
3.建立儿童自主开发课程机制,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参与者,更多时候也是创造者。
“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建立教师课程开发机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重要的个体――学生。
尤其是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设计和选修课程的开发上,更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给学生创造课程的时空。
现阶段的课程统整主要是在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以及教师的合作中研究、实践。
而课程统整的最终目标让学生自己去统整。
4.建模儿童选课走班课程范式,推进课程科学实施“选课走班”是一条不断解放儿童,放飞心灵,提升生命质量的最佳路径。
为祛除由功利性哲学的“控制”所滋生的异化和病态现象,我们确立了以“自主成长”为核心的课程研究与构建工作,力求通过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探索与构建“选课走班”的课程范式。
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了“顶层设计、阶段实施、有序推进”的策略。
基于这样的考虑,目前学校还保留“行政班”,“选课走班”是在“行政班”与“学科教室”高度融合的情况下统筹部署,围绕“不同学习项目走班、兴趣倾向走班、分层教学走班”等方式,有序开展。
五、成效与影响通过“全生命”教育来实现“全人”的培养。
“自主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践行了“全生命”教育发展的理念,实现了对“全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成长”课程自从实施以来,有力推动了我校课程改革的步伐以及促进了人的成长。
首先,“自主成长”课堂教学范式实现了“四个打破”,即课程界限、班级界限、传统课堂界限、板块界限的打破;其次,“自主成长”课程构建,让教师一直行走在课堂(课程)改革的前沿。
第三,“自主成长”课程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发展的个性需要。
此外,我校相继制定并出台了《“自主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龙河校区选课走班实施方案》《“选课走班”课程范式的探索与实践》等方案,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2013年被评为市“学生社团先进集体”。
2014年,我校对“选课走班”又进行了深入的校本探索与实践,成功承办连云港市小学教学工作现场会,对于进一步推动课程结构变革,建立统整实施课程策略,加强选课走班、学科教室、课程基地、全课程、数字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与实施,追寻释放师生潜能的教育,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江苏教育报》等媒体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给课改一个有效的行走方式――选课走班》中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及特色建设等进行了宣传与报道。
六、几点建议课程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只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还需要一种学校课程的文化实施与精神相遇。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
一是课程设计要适情开拓。
学校的课程设计要“适情”,这里的“情”,指学情、情景、情境……即一方面要根据不同需要而设计,如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创造课程资源,让学生可以获得兴趣的激发和发展境界的提高。
二是课程实施要适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