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屈光手术的发展史
屈光手术发展史
屈光手术发展史屈光手术是一种通过手术矫正眼球屈光度的方法,以达到不依赖眼镜或隐形眼镜即可达到清晰视力的效果。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屈光手术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视力矫正方法。
本文将从屈光手术的起源、发展、技术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屈光手术的起源屈光手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德国。
当时,医生们发现,通过手术的方式可以治疗一些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和设备限制,手术的成功率并不高。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改进,屈光手术才真正开始成为一种可行的视力矫正方法。
二、屈光手术的发展1. 切削术1980年代初,美国医生Stephen Trokel和Rangaswamy Srinivasan发明了一种用激光切削角膜的方法,即激光角膜切削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这种方法通过激光在角膜上切削出一个几乎无痛的凹形,使角膜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
LASIK手术的成功率高,恢复快,因此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屈光手术之一。
2. 植入术1990年代初,医生们开始使用人工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OL)来治疗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晶体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屈光度进行选择。
植入术的成功率也逐渐提高,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屈光手术方法之一。
3. 激光表面磨镶术1990年代中期,医生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激光手术方法,即激光表面磨镶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
这种方法通过激光在角膜表面进行切削,使角膜的曲率发生变化。
PRK手术的成功率比LASIK略低,但恢复时间更短,对角膜的损伤也更小。
三、屈光手术的技术1. 激光角膜切削术(LASIK)LASIK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屈光手术方法之一。
激光治疗近视发展史
发展史1990年代最初的几年里,RK手术可谓风光无二,在国内掀起了手术矫正近视眼的第一波高潮,甚至有俄罗斯专家到国内来“走穴”。
但很快,近视眼手术便发生了进化。
更为先进的PRK手术,即“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出现了。
1990年代后期,PR K手术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南京。
比起前辈RK,PRK先进了很多,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效果好,近视眼手术并发症少。
但由于术后需要长期用药,也有些手术者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而不注意复查,结果因此导致眼部出现疾患。
于是,它再度进化。
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和LASEK(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手术横空出世。
由于可以避免和减少一些并发症,且恢复快、无明显不适,所以运用广泛,特别是前者,是目前开展最多、最广泛的手术方法。
在此基础上,它还在进化,更为先进的一代名为ORK手术,其全称是OptimizedRefractiveK eratectomy,即“最优化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它属于个性化切削手术,在治疗后的成像效果上有明显提高,更符合病人个体的要求。
但是在术前术后仍然必须接受规范化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近视手术顾名思义便是近视眼通过手术治疗视力能够恢复正常编辑本段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手术的原理为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前表面,即除去上皮层的前弹力层和浅层基质,使角膜前表面弯曲度减少,曲率半径增加,屈光力减低,焦点向后移至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这好比在自己的角膜上磨制一副近视眼镜片一样。
因术后疼痛、需长期用药及易回退等原因已逐渐被LASIK替代。
编辑本段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手术原理是先采用自动微型角膜板层系统在角膜表面制作一带蒂的板层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应用准分子激光电脑控制多步分区进行角膜基质内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
这种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用193纳米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避免了术后雾状混浊的发生。
屈光手术学PPT课件
分类
(2)眼内屈光手术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 —晶体前接触镜(ICL) —透明晶体摘除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3)其他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PSSO)
各种屈光性手术适用范围(参考)
二、屈光手术的术前评估
– 病史采集及检查前准备 – 视力:远、近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 – 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前房、晶体、玻
4. 缺点:
预测性较差,操作不当有较大回退,并发症 多,个体差异大,矫正范围有限(6D以下),角 膜结构破坏大,遇外伤易破裂,散光矫正效果差。
Mini放射状角膜切开术(MRK)
1. 原理: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2. 手术参数:
切口数目2-8条;放射状、切口长度1.5-2.5mm;切 口深度95%;光学区直径3-3.5mm,矫正度数-4D以下
—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眼科学者Sato从角膜后面 切开治疗近视,手术失败
—二十世纪60年代,Barraquer创立板层角膜屈光 手术,即角膜镜片术和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 视和无晶体眼
历史
—1974年,前苏联学者Fyodrov进行首例放射状角 膜切开术(RK),被认为是现代屈光手术发展 的开端
—二十80年代后期,开展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 切削术(PRK)和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屈光手术学
.
目的要求
• 了解屈光手术的分类、原理及发展趋势 • 熟悉角膜屈光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了解角膜屈光手术眼用激光的特点 • 了解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术后处理的原则
一、概述
1. 定义 2. 历史 3. 分类
定义
何谓屈光手术?
用于改变眼的屈光状态或病理过 程的各种手术。
历史
—1708年Hermann Boerhaave提出透明晶体摘除术, 直到1894年才有临床报告
屈光手术的历程和展望
屈光手术的历程和展望摘要】屈光不正是人类共同的、最常见和最普遍的眼病,据资料统计,世界平均近视发生率为22%,远视病人数目和近视相近,中国近视发生率为31%,是近视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人们一直以不懈的努力致力于探索屈光不正的矫正和治疗手段,不满足于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的非手术矫正。
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的成熟发展,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屈光手术发展迅速,是目前眼科专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以PRK、LASIK为代表的角膜准分子屈光手术日益成熟,同时由于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拓宽了手术适应症,对近视、远视、散光甚至老花的治疗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屈光手术展望历程1 屈光手术的历史1708年,有人提出摘除透明晶体可以矫正高度近视,1898年,荷兰Lans发现烧灼角膜可以改变屈光力,真正在角膜上手术矫正近视的先驱者是日本的佐藤(sato1939年),他从圆锥角膜患者Descemet膜破裂后角膜变干使近视降低的现象得到启发,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因角膜切开深度不够,故疗效不满意而改为角膜前后两面半切开,但角膜切开后严重损伤了角膜内皮细胞,约3/4的病例因角膜水肿或大泡状角膜病变而失明或行角膜移植术,另一位角膜屈光手术的先行者是哥伦比亚Barraquer,他创立了板层角膜屈光手术,用改变角膜厚度的方法改变了角膜屈光力,主要采用角膜镜片术及角膜磨镶术。
2 屈光手术的里程碑,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前苏联Fyodorow(1973年)偶然发现一位眼外伤患者角膜创口愈合后,原有近视明显降低,创立了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于1979年首次报道RK手术矫正近视及散光,这是现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开端并提出了RK手术原则:只能在角膜前表面切开,角膜中心视区越小,角膜切开深度越深,矫正效果越大,建立了手术计算公式。
准分子屈光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发展方向
准分子屈光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发展方向激光近视手术安全有效,但准分子屈光手术仍有极少数人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准分子屈光手术,患者应该仍然要保持谨慎态度,屈光医师也应严格把握适应证,不能盲目扩大适应证,同时要大力推广先进技术,确保手术质量。
现就准分子目前常见问题综述如下。
圆锥角膜LASIK手术切削深度至角膜浅基质层,目前制作最薄角膜瓣的刀头为90刀,由于其机械因素,其角膜瓣厚度受到负压、刀速等影响可能很难保证每个患者的角膜瓣厚度为90μm,一般常规应该有20~30μm的误差预留,保证基质床有足够厚度,一些专家对手术后角膜基质的预留厚度由250μm底线提升至280μm,300μm甚至更多角膜厚度来防止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生,尽管这样,术后还是有极少数人发生角膜扩张。
近年来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ASIK术后5年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减少18%,后基质减少22%,且在基质修复过程中,新产生的胶原纤维是插在原有切断的纤维之间,并未与切断的纤维末端连接,抗张强度明显减弱[1]。
对于一个正常角膜,角膜前1/3基质有高密度胶原纤维,因此抗张强度高,而后2/3基质抗张强度薄弱,所以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生与角膜原有的生物力学改变有明显关系。
目前,LASIK手术切断前基质,对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应该受到广大屈光医生的重视,加强这方面的基础临床研究。
另外,术前对亚临床圆锥角膜的筛查非常重要,这一部分患者是术后发生角膜扩张的高发人群,术前一定要严格筛查,一些医院为降低成本仍使用陈旧版本的角膜地形图仪,对明显的圆锥诊断尚可,但对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往往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诊断难免有误,使得一些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入选,为手术留下隐患,我们应该引进先进的眼前节分析系统为手术保驾护航,尽量减少术后隐患。
干眼症准分子屈光手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主诉1年后仍然依赖人工泪液来缓解干涩症状,甚至抱怨干涩症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屈光手术发展史
屈光手术发展史
屈光手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眼球形状来矫正视力的手术。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医生们开始使用手术来治疗近视。
然而,这些早期的手术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高风险和不可逆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屈光手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20世纪60年代,医生们开始使用激光来进行眼部手术。
这种方法被称为激光角膜切削术(LASIK),它通过使用激光来切削角膜,从而改变眼球形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而且效果稳定。
然而,LASIK手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手术过程中需要切削角膜,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干眼症和角膜炎。
此外,LASIK 手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角膜薄或角膜曲率过大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生们开始研究新的屈光手术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表面光学切削术(PRK),它与LASIK手术类似,但不需要切削角膜。
相反,医生会使用激光来去除角膜表面的细胞,从而改变眼球形状。
PRK手术的优点是可以避免LASIK手术的一些并发症,但缺点是恢复时间较长。
另一种新的屈光手术方法是角膜环(ICL)植入术。
这种方法是将一个小型的人工晶体植入眼球中,从而改变眼球形状。
ICL手术的优点是可以适用于一些不适合LASIK或PRK手术的患者,如角膜薄
或角膜曲率过大的患者。
缺点是手术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查。
总的来说,屈光手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高风险和不可逆性到现在的安全、有效和适用范围更广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屈光手术将会变得更加安全、有效和普及。
近视激光手术发展简史
近视激光手术发展简史近视激光手术,简单的说,是一种透过激光改变眼角膜的弧度,从而改善视力的手术。
现代的近视激光手术已经历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球已有上千万近视眼患者通过该手术摘掉了眼镜。
而说起近视激光手术的发展史,就不得不说到最早的近视手术,即所谓的钻石刀切开术(RK) :这项手术的应用可追溯到1943年由日本Tutomu Sato医生首创,于1960年经前苏联医学专家Fyodorovv 改良推广。
这项手术所利用的原理是在角膜上面放射状切割八刀,让角膜中央因周边的膨出而相对变成平坦,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但因为对眼球做深度切割(约整个角膜厚度的90%到95%),使角膜的韧度受损,加上术后的疤痕会有夜盲的缺点。
1987年,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储仁远教授从苏联将RK手术引入国内,随后在国内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但由于手术预见性差、极易发生散光、眼睛经不起冲击、医生很难掌握等明显缺陷而很快终止。
RK之后,近视手术发展到全自动角膜层状切割弧度重塑术(ALK):使用电动刨刀先将角膜表层切开一层表皮瓣,将其掀开,再在底下的角膜基质上进行第二次切割,第二次切割的大小取决于所要矫正的度数,然后把表皮瓣盖回去即完成。
最高可矫正3000度近视度数,但因为刨刀的操作显然没有激光精确和安全,所以很快被PRK、LASIK所取代。
真正意义上的近视激光手术,是从PRK开始的。
当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把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光刻蚀技术移植到近视眼治疗上来,于1983年发明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1985年应用于临床。
期间美国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实验,直到1997年9月25日才获美国FDA审查通过。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用手术刀或激光先刮除角膜上皮,再以激光束照射角膜基质,精准地削切角膜,达到改善角膜屈光度的目的,适合近视度数在700度以下的病人,缺点是手术后几天內会有疼痛感,术后可出现角膜浑浊、眩光和屈光回退等并发症。
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层状切除弧度重塑术(LASIK),该手术是在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近视眼手术的简介
近视眼手术的简介近视眼手术的简介近视眼手术一般指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所谓准分子激光,是指受激二聚体所产生的激光。
之所以产生称为准分子,是因为它不是稳定的分子,是在激光混合气体受到外来能量的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反应中曾经形成但转瞬即逝的分子,其寿命仅为几十毫微秒。
近视眼手术的发展史近视眼手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全球上千万近视眼患者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摘掉了眼镜,此项技术经历了PRK、IK、EK、TK 四个发展阶段。
开拓期1983年发明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1985年应用于临床治疗近视,使得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有大幅度的提高,PRK多应用于治疗700度以下中低度近视的病人,缺点是手术后几天内会有疼痛感。
,但由于破坏了角膜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可出现角膜浑浊、眩光和屈光回退等并发症。
普及期首例LASIK(简称IK,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手术于1997在我国成功开展,LASIK手术是在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手术避免了PRK手术后的角膜上皮过度增生和角膜雾状混浊现象,以其适应范围更广、效果更加稳定而受到广大近视患者的青睐。
提升期LASEK(简称E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是针对不能通过LASIK手术进行矫治的较薄角膜、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的一种全新新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手术后对于超高度数的患者可以解决像差、眩光问题,安全性也提高了。
LASEK是解决高度和超高度近视、角膜厚度不足患者有效的屈光手术方法,术后屈光度波动极少、屈光回退最少。
高安全期TK手术是LASIK技术的最新进展,是根据患者眼球的各项屈光数而“量身定做”设计出来的最佳方案。
它不但考虑患者的远视、近视度数,更重要的是根据每一个患者具体的角膜地形情况、像差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使得手术后视力有可能达到或接近人正常视力的极限。
安全稳定期ICL植入式隐形眼镜是一种高精度手术,欧美已有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了。
屈光手术史
屈光手术史1. 引言屈光手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眼球的形状来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光手术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视力矫正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屈光手术的历史发展、不同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的效果和风险。
2. 屈光不正的定义和类型2.1 屈光不正的定义屈光不正是指眼睛无法正确聚焦光线,导致视力模糊或不清晰。
屈光不正主要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三种类型。
2.2 近视近视是指眼睛聚焦光线时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前。
近视患者看近处物体清晰,而远处物体模糊。
2.3 远视远视是指眼睛聚焦光线时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后。
远视患者看远处物体清晰,而近处物体模糊。
2.4 散光散光是指眼睛的角膜或晶状体不规则,使得光线在不同的方向上聚焦在不同的点上。
散光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近视或远视。
3. 屈光手术的历史发展3.1 早期的屈光手术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埃及人就开始使用兽膜作为角膜的替代物进行角膜手术。
而在近代,医生们尝试使用手术来矫正近视和散光,但效果并不理想。
3.2 激光手术的崛起 20世纪70年代,激光技术的发展为屈光手术打开了新的局面。
最早的激光手术方法是激光角膜成形术(PRK),通过激光切割角膜组织来改变角膜曲率,从而矫正近视和散光。
3.3 准分子激光原理的应用准分子激光原理的应用使得近视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视手术中常用的准分子激光原理包括LASIK(拉-氏手术)和LASEK(拉-式表面上皮切除术)。
3.4 飞秒激光的使用近年来,飞秒激光被引入到屈光手术中,为手术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飞秒激光技术可以在切割角膜组织时形成更精细的切割层面,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4. 屈光手术的常见方法4.1 LASIK LASIK是最常见的屈光手术方法之一。
该手术通过制作一个角膜瓣,削薄角膜并利用激光改变角膜形态来矫正视力问题。
LASIK手术具有恢复快、痛苦少的优点,但存在术后干眼、感染等风险。
4.2 PRK PRK是激光手术的早期方法之一。
屈光手术(全套340页PPT课件)
• 2003年,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 • 2009年,全飞秒激光技术,因其局限性仍为
全面开展。
非激光的角膜屈光手术
• 1978年,Reynolds角膜基质环 (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ICR)。
• 1983年,美国Trokel等用193nm(ArF气体产生) 的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的实验研究。
• 1985年,德国Seiler等对盲眼进行散光矫正。 • 1987年,美国,McDonald等第一次用准分子激
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用于近视眼的治疗并取得 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1999年,瑞士和美国开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 化角膜切削临床研究。
• 我国2002年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2004年 热潮,以后逐渐冷却。
• 角膜镜片术(keratophakia) • 角膜磨镶术(keratomileusis)
矫正散光的手术
• 1869年Snellen,1890年Lans等开展角 膜前表面松弛性角膜切开术矫正散光 (astigmatic keratotomy,AK)。
• Worst设计了虹膜夹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
• Fyodorov(1986年)介绍了一种用于有 晶体眼的单片式硅胶人工晶体。
• STAAR公司,眼内植入性接触镜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
• 1987年,Medennium研发了硅胶的后房 型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体。
• 1894年Botes开展角膜楔形切除术 (wedge resection)。
近视矫正发展史
近视矫正发展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近视矫正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光学矫正,到手术治疗,再到隐形眼镜、激光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每一个进步都为近视患者带来了福音。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视矫正的五个方面,带您领略近视矫正的发展史。
1.光学矫正光学矫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凸透镜来矫正近视。
1792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提出了双凸透镜的概念,进一步提高了视力矫正的效果。
进入20世纪,随着眼镜行业的快速发展,光学矫正逐渐普及,成为近视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矫正方式。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近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39年,匈牙利医生伊什特万·约瑟夫发明了角膜屈光手术,通过切除中央角膜来改变角膜曲率,从而矫正近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角膜屈光手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广受患者欢迎。
除了角膜屈光手术,晶体置换手术也是一种常见的近视矫正手术。
这种手术通过置换天然晶体来改变眼睛的对焦方式,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然而,晶体置换手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因此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
3.隐形眼镜隐形眼镜的出现给近视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传统玻璃隐形眼镜自195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视力矫正方式。
然而,玻璃隐形眼镜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透氧性差、易碎等。
因此,高分子聚合物隐形眼镜应运而生。
这类隐形眼镜具有透氧性好、不易碎等优点,同时也具有更好的配适性。
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隐形眼镜开始崭露头角。
生物隐形眼镜利用人体自身细胞或组织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为近视患者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视力矫正方式。
4.激光手术激光手术是近年来近视矫正领域的重大突破。
自1980年代准分子激光手术问世以来,激光手术已经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
波长选择、冷激光和全飞秒激光等技术的应用,使激光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屈光性手术种类的近况与进展综述
屈光性手术种类的近况与进展综述【摘要】屈光问题的处理,传统方式多用镜片纠正,随着认识的提高与科技的进步,屈光性手术日渐完善,本文重点概述介绍屈光性手术的不同种类,以期达到共同了解、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屈光手术;进展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691004-7484(2013)-07-4141-01 屈光性手术是当前眼科界发展最快的前沿领域之一,手术对象可是角膜、晶状体或巩膜。
术式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自动板层角膜成型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表面镜片术(EP)等;晶状体屈光性手术有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巩膜屈光性手术有后巩膜加固术等。
1角膜屈光性手术角膜屈光性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手术,由于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临床应用显示出在屈光不正等方面效果较满意。
1.1从RK到Mini-RK的发展从前苏联眼科医生Fyodorov第一例成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成功之后,RK的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具体的原理如下:通过眼角膜的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口将位于角膜中心部位的光学区变平,曲率的直径变大,屈光率减小。
该方法比较适合于20到40岁左右的患者,-1.50到-8.00D的近视患者更为合适。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预测性还不是非常的准确,可能会使患者的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眩光,角膜瘢痕等症状。
1.2PRK适应症的扩大Marshal提出的PRK,在进几年的屈光手术中应用较多。
该手术方式是指通过激光来切削掉角膜光学区的上皮和前基质层,从而调整角膜前表面曲率,实现最终的减小角膜屈光力的目标。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比较的实用,其应用范围较广,例如不同性质的近视、近视散光等都可以运用该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其运用范围比较的广,但是其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如果手术对象是超过-10D 的高度近视患者,手术效果就不会太理想了。
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趋势
症, 故在兴奋之余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探寻 , 是 否还有一种更为安全 、 更为有效 的方法来替代 R K手
术 呢?
上世 纪 9 代 , o年 准分 子激 光 矫 治 近 视 技 术 诞 生
2 目前 角膜屈 光手 术的研 究热点
或 是隐形 眼镜 )似 乎没有 更好 的解 决办 法 。为解决 屈 , 光 不正 问题 , 虽然人 们 已进 行 了多种不懈 的努 力 , 针 如 灸、 眼液 、 耳贴 、 等 , 结果并 不令人 满意 。 磁疗 但 在上 世纪 4 0年代 , 日本 的佐 滕教授 已尝 试从 角 膜 内表面与外 表面联 合作 放 射状 切 开 治疗 近视 , 然 初 虽 见 成效 , 随之而来 的大泡 性角膜 炎 、 膜 内皮 失代偿 但 角 等并 发症使得 该手 术 不 得不 终 止应 用 。然 而 , 们探 人
度 在改变角 膜屈光 状 态 中 占有重 要地 位 , 而 奠 定 了 从 现 代放射状 角膜切 开术 的基 础 , 在 实 践 中取 得 了成 并 功 。随着各 国学者 的竞相 努力 以及 检测设 备 和手术 器 械 的不断完善 ,K 手术 迅 速 风靡 全 球 , 在 眼屈 光 发 R 这 展 史上具 有 划 时 代 的 意义 。在 大 量 临床 工 作 的基 础
l ea e ti D K 、 下 层 间感 染 、 别 是 瓣 与 基 a lr r is L ) 瓣 m l k at, 特
质床不 能 良好 愈合 , 留下 了潜 在 的危 险 。已有 不少 关 于 L SK术 后几 年在钝性 眼 外伤 的情 况下瓣 被掀开 的 AI 报道 。角膜瓣 的制 作似乎成 了 L S AI K的双刃 剑 。怎样 才能更好 地解 决这 些 问题 ? 同时人 们对 手术效 果也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光手术 不但要 明显 提高裸 眼视力 , 屈 还 要保证 良好 的视 觉 质 量 !人 们 对 于术 后 眩 光 、 比 对 敏感度 下降 以及像 差增加 等关 系到视觉 质量 的问题也 更 加关 注 。这一切 就决定 了 目前 角膜 屈光手术 的研究 热点 和今后 的发展 方 向。 2 1 检 测设备 和手 术设备 的进一 步完 善 . 俗话说 : 工 欲善其 事必先 利其 器 。无论 是保 障手术 安全还 是提高 手术 质量 , 首先 要有 良好 的检 测设 备 和 手 术设 备作 后 盾 。为了更好 地检 查视 觉 质量 , 人们 不 断研 发 和 完善 波前像 差仪 、 比敏 感度仪 、 对 眩光 仪等 。就波前 像差仪 而言 , 目前 临床 上普 遍 采用 主 观 和客 观 两 种像 差仪 来 测 量波前 像差 。主 观像 差 仪 : 点 的清 晰 度依 据 患者 像
准分子激光手术
正常眼情况下...
光从较近的物体过 来穿过角膜
聚焦在 视网膜 上
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Βιβλιοθήκη 近视- 近视的眼睛使
光
线
聚
焦
于
视
网
膜
...眼睛较长
前
准分子手术历史
1983年动物眼实验 1985年盲人眼实验 1988年运用于临床 1996年第一例LASIK手术 1999年7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 2001年EK手术在全球推开 2003年LASIK走入镜面设计阶段
处理系统,极其准确 地将角膜表面掀起。 在角膜基质层上施以 激光扫描。 角膜帽盖回复位。
角膜组织学分层
上皮层 前弹力层 基质层 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
LASIK手术优点
不触动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 一般术后12-24小时即可恢复正常视力。 术后无痛感。 无角膜混浊(HAZE)。 适合各种度数的近视,特别是对中高、
治疗前近视度数近年来一直稳定且眼球前后径 不再变长,则治疗后也就不会重新出现近视。
据国外远期研究报告,PRK四年后平均回退度 数仅为50度,且以后不会再回退。LASIK的回 退更少,更适合高度数近视。
LASEK
是保留角膜上皮的PRK手术,为PRK的改 良手术。
适用于轻中度数的近视、远视、散光。 角膜较薄的屈光不正,小睑裂、深眼窝。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 术后长期效果非常理想。
LASIK 治疗近视
LASIK 治疗近视
indicates Animation running
LASIK 治疗近视
LASIK 治疗近视
LASIK 治疗近视
LASIK 治疗近视
LASIK 治疗近视
LASIK 治疗近视
现代科学技术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发展
多发伤伤情严 重 , 常危及生命 , 常见 的危急重症 , 是 病人
创伤后前 1 h在临床上称为” 黄金 1 I这个 阶段现场急救 、 }l l, 途 中转运 ,急诊救治 的情况直接决 定了创伤病人的救治结果 。 而开始 1m n又是决定性时间, 0i 被称 为” 白金 1mi” , 0 n l 因此” 引 10 急救组织 、 2” 设备 、 药品要随时处于戒备状 态 , 接到呼救 电 话后 , 值班人员在 1 3 i — m n内以最快 的速度赶往事故现场 。 迅 速安全地使伤员脱离危 险环境 , 并根据不 同伤情 进行相应处
医学信 息 2 0 年 1 09 月第 2 卷第 1 Mei l n r a o .a 0 9 V 12 . o 2 期 d a If m t n J 2 0 . o 2 N . c o i n . 1
痛, 防止继续损伤神经血管 。
2- . 3四肢开放性骨折 对开放性 骨折 的外露断 端不要复位 , 5 在创 口处 均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包扎 , 再用夹板 固定 。 2. . 4四肢离端肢体 如果完全离 断 , 5 可将 断面用无菌敷料 包 扎, 再放人袋 中送 回医院 , 未完全离 断者 , 用敷料包扎再 用夹 板临时固定。 25 .5可 疑特殊部位 骨折 的处 理 对 可疑脊 柱骨 折骨盆 骨折 .
促 进 和影 响作 一概 述 。
关键 词 : 代 科 学技 术 ; 现 准分 子 激 光 屈 光 手 术 ; 展 发
准分子 激光屈光手术作为现代 医学 的重要组成成 分 , 在 治疗 近视 、 远视及散 光方 面起 着重要作 用 , 是近几 十年来在
1准 分 子 激 光 屈 光 手 术 概 述
成凹透镜形状 , 然后将 其缝合镶 回角膜 以达 到治疗近 视的 目
近视手术发展史
LASEK
• 针对角膜比较薄的又对激光手术意愿强烈 的近视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法
• 全称: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 Lasek手术是意大利Rovigo医院眼科中心
Massino lamellion MD于1997年在屈光手 术临床过程中发明的一种针对高度数,角 膜相对较薄的一种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 为高度数行手术的患者争取了角膜厚度
秒激光
• 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持续时 间非常短,只有几个飞秒,1飞秒也就是1秒的千 万亿分之一,它比利用电子学方法所获得的最短 脉冲要短几千倍,有效的治疗近视,是人类目前 在实验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短脉冲
• 飞秒激光手术的原理有两个,一个是光传 输原理,一个是光爆破原理
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治疗优势
术后注意事项
• 1. 术后一个月内不要用力揉眼。 • 2. 术后初期,外出时最好戴上墨镜。 • 3. 术后2周内洗澡、洗头、洗脸时不应将脏水溅入眼
内。 • 4.饮食方面不食辛辣食物。 • 5.术后2周内尽量少看电视,电脑,书报。 • 6.点眼药水时,洗净双手,防止感染 • 7.复查时间: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 ②术后反应轻:LASIK完整保留了角膜表层的“屏障”组织,故术 后无疼痛,不住院不包眼,仅有短暂的怕光,流泪和眼内异物感。
• ③视力恢复快:术后即刻便能用眼,几小时后恢复正常视力。
• ④效果稳定好:可一劳永逸地矫治屈光不正,通俗讲即一次性治 疗,永久性效果。
• ⑤快捷而方便:术前检查约2小时,术前准备约10余分钟,手术在 表面麻醉下进行仅需几分钟,其中激光治疗过程仅需几秒钟至几 十秒钟,术后当1天即可正常活动,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 1. 眼部活动性炎症及病变,眼周化脓性病灶; • 2.已确诊的圆锥角膜 ; • 3.严重干眼症,伴有系统性干燥综合征 ; • 4.曾发生过眼底出血,网脱者; • 5.常夜间行车的驾驶员; • 6.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 ; • 7.具有瘢痕体质,糖尿病,胶原病等疾病的病人; • 8.对视力要求极高,又对手术思想顾虑极大者; • 9有精神疾病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分子屈光手术的发展史
1949年,国外眼科专家开始开展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研究。
第一阶段:PRK
1983年,准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动物眼角膜组织,1988年PRK进入人眼临床运用,91年获得批准推广,实现了人类告别近视的梦想,准分子激光手术正式踏入舞台。
PRK是在去除角膜上皮层后对角膜前弹力层进行激光切削。
因为破坏了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导致术后疼痛、怕光、视力恢复较慢,有相当部分的回退和雾浊比例。
目前只有PRK的改良术式(LASEK和EPI-LASIK)有少量应用,只能矫正轻、中度近视。
第二阶段:LASIK
1991年,LASIK在美国成功完成临床验证,1995年通过美国FDA获准,从此掀起了激光治疗近视的热潮,跟随着激光设备的发展使准分子激光手术进入成熟期。
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通过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在角膜基质层上进行激光切削。
因为激光只作用在基质层上,术后无疼痛、恢复快,并且视力稳定。
可以同步治疗远视、散光。
第三阶段:个性化LASIK
(波前引导\Q值调整)2005年,准分子激光设备商推出的个性化切削系统得到了临床眼科医生的认可,实现对像差的个性化切削,达到高视觉质量。
个体化LASIK是对常规LASIK的激光束进行了优化,用于矫正低阶和高阶像差,对于高度数、高散光等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比常规LASIK更好。
第四阶段:SBK
06年SBK进入临床运用,08年香港世界眼科大会上确定为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新标准,准分子激光矫正术进入完美时代。
SBK(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准分子激光是一种在前弹力层下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
由于基质的前三分之一是角膜最坚固的区域,相比于常规LASIK手术的制瓣方式,SBK更好的保护了角膜的完整性,提高视觉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干眼症的比率,激光切削部位更靠近眼表,更安全。
临床上SBK分为MoriaOneUse-PlusSBK和Femto-SBK。
前者是通过预装刀片的一次性刀头(OneUse-Plus)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后者俗称飞秒激光,通过激光刀制作超薄角膜瓣。
前者比后者具有:更薄的、可预测的、平坦的角膜瓣,更快的视觉恢复,更光滑的基质层,更好的患者舒适度,更低的成本等优点。
后者则在角膜移植等多种手术中有着更广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