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全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全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全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全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副校长刘灿全面解读本科人才培养

A 2006年以来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成果回顾

记者:“十一五”时期,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艰辛实践,学校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我校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跨越,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学校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灿:让每一位学生受到最好的大学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学校本科教学一直坚持的目标,学校党政、各学院、广大教师、教务战线上行政工作人员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十一五”以来,围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这一主题,我们着重推进了三大本科教育改革。

一是实施通识教育改革。借鉴国内外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学校对传统的专业教育进行大胆改革,按“授蒙养正,博雅信达,经世济民,大德天下”这一彰显财经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将“求知、做事与做人相统一”作为通识教育的直接目标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先学科基础教育、后专业教育的教学安排秩序;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建成了7个模块200余门课程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并重点建设了一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学生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方面不断创新,设立“通识教育学院”,实施“1+3”学生管理模式。学校通识教育成功实现了两个转化:第一,将宽广的知识与无处不在的财经人文气息内化为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诚实守信的财经道德。第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形成的素质外化为诚实守信做人、开拓创新做事的形态,实现了求知、做事和做人的有机统一。

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以“理论与实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三结合的建设思路,学校构建了具有财经特色立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系等三大体系打造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平台,实现了实践活动学分的互通互认。学校从2003年规定的4%逐步提高到了2006年规定的经管类各专业不低于20%。2009年,将原有整齐划一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模式,改为专业经典文献研读、本科生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实践教学的总学分由14学分增至16学分;在教务处下设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建立了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和综合创新实验平台两个专业实验平台,改造、新建实验室16间,形成了适应学校实际,反映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适应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经管专业人才要求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2008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类);与人保成都分公司、四川省统计局、都江堰旅游局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签订固定合作协议,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固定实习基地,开设多门实务课程和创业课程;每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取多个省部级奖励。2009年学校“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了给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充分的条件,我校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全面构建个性化、模块化、阶梯式、多通道的学业修读体系,初步建立起集主修制、副修制、第二学位培养制、双学位制、校际合作培养制、校企合作培养制和国际合作培养制等为一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近来来,学校在原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双语教学实验班”的基础上新开设“工商管理双语教学实验班”、“国际商务双语教学实验班”、“数学-金融学双学位班”、”法学-英语双学位班”、5个“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经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等特殊人才培养班,2009年,2008级转专业学生人数达362人,占该年级学生 8.6%,极大丰富了各类人才培养途径。2011年7月第一届光华班学生毕业,毕业生中出国人数比例近40%,主要去向世界各地名校。“经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参考美国顶级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出充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必修课,使用全英文教学,目前已有350名学生进入学习。

记者:“十一五”期间,学校在本科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灿:以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本科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新增设投资学、新闻学、社会工作、审计学、商务英语等5个专业;获批金融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等17个省级特色专业。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目前已建设货币金融学等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统计学等53门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导论等99门校级精品课程,初步建立起以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的课程建设

体系。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方面,2007年—2010年获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色专业、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课程、教学名师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累计88项,获得教育部拨款累计644万元;获批各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达61项。在教学改革成果方面,承担并完成包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财经院校通识教育改革”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多个,2010年“经济管理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获批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一等奖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批立项省级教改项目39项,校级29项。

记者:近年来学校掀起了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的热潮,使人倍感振奋,这是我校本科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是这样吗?

刘灿:是的。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时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真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核心环节,承载着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认真审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教学范式的深彻转变,必然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突破的瓶颈。针对传统教学范式存在的问题与偏颇,我校近年来推行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我校2009年更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作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2010年,学校党政明确指出要下大力气、花大工夫,用3-5年的时间,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范式的深彻转变,并制定《西南财经大学关于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的具体工作方案。

近年来,学校启动实施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举办系列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观摩,实施64门试点课程改革,开设40余门“新生研讨课”,开发“课程中心”,设置多样化的教学资助项目,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十二五”我们还会继续将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进行到底。

B 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

记者:学校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紧接着实施的新一轮教学改革?我校目前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刘灿: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一所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一所大学都要思考和解决的根本问题。如何进一步转换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有效履行经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也是我校亟需攻克的重大发展难题。

与此同时,新的形势使中国高等财经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使命。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经济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不断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经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的紧迫课题。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的改革方向。根据“高校分层分类科学定位”的指导思想,国家“211”重点建设财经大学应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上的优势,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以发挥在高等财经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正如赵德武校长所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历史的经验、现今的竞争态势、未来发展的紧迫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进一步鼓足信心和勇气,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不动摇,坚持人才强校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国际化发展不动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新机遇,主动应对新挑战,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聚发展之力,全面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

记者: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校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来保证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实效性?

刘灿: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理清本科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发展现状,查找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近几年在本科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建设等均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也给我校全面实施新一轮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合理定位,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通过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在全校各学院(中心)广泛开展教育大讨论,集思广益,深入研究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规律,认真审视学校的办学历史与现实,自觉寻求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达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搞综合性,不做大而全;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广泛共识。二是引进国内外专家团队,系统规划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实现高水平特色财经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在2009年立项建设了本科教育战略发展规划项目,由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程星教授率领的教育管理国外专家团队结合美国大学先进管理经验与方法,将在美国高校通行的先进管理咨询规划应用于我校。国外专家团队从战略规划的范式出发,对我校的学校发展定位、教学与科研改革方向与措施、本科教育改革路径及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资源配置、配套管理等进行了全面初步规划。三是开展西南财经大学“大学生就业与能力培养”调研和专业发展能力调研。从2006年起,我校教务处与麦可思公司密切配合,通过对我校所有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问卷调查,连续四年完成了对我校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毕业生的毕业半年后的就业和能力数据收集,形成了我校毕业生就业与能力培养分析报告。学校还对全校不同年级8000多名本科学生及800名教师围绕专业认知和期望包括毕业去向和就业意向、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建议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调研,形成我校专业能力发展报告。

记者: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是怎样整体设计的呢?

刘灿:学校将坚持以“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为战略主题,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主线,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着力重点,贯彻落实“创新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种人才培养途径,推进五大培养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持续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充分的条件,着力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与经济建设的骨干和领导者。创新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种人才培养途径指的是推进厚基础通识教育、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探索联合培养。推进五大培养机制改革指的是转变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改革、学生选拔评价制度改革、学生学业修读方式改革、就业-培养动态调控机制改革。

C “十二五”期间的任务与主要工作

记者:“着力打造大金融学科群”是学校“十二五”重要任务之一,本科人才培养中将如何落实这一任务呢?

刘灿: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金融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具体来说,一要启动实施金融学学术型创新人才、金融复合型人才和金融国际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端金融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二要搭建大金融共同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大金融学科基础教育+金融学专业基础教育+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统筹和配置金融学科群课程资源,打通金融学科群共同基础课程教育平台;建立通用标准,实现金融学科群相关课程的标准化建设;三要建设金融学科群实践教学平台。在学校现有的金融课程教学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工商管理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四川省金融智能重点实验室等的基础上成立“金融学科群实验教学中心”,构建金融学科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四要建设大金融学科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借助学校金融学科群发展委员会及大金融学科人才培养分委员会的工作机制,整合金融学科群各学科专业的师资、课程、实验室、实习基地,形成校内外资源共享、资源有效配备、开放性资源共建的新机制。

记者:在刚才的访谈中,您提到“‘十二五’我们会继续将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进行到底”,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我校下一阶段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范式转变的工作思路?

刘灿:课程教学范式转变工作开展两年来,在教学氛围营造、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质量提升上我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一要继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在继续推进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seminar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讨实施大班教学改革,同时以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提升教学观摩活动的品质;二要继续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按照《西南财经大学选修课建设计划(2011-2013)》继续加强新生研讨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建设,严把开课门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探索建设“顶石课程”,为学生的全程学习体验创设条件;三要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打造课程“实力”。引导和支持各学院把教学范式改革推进到更深层次,“植入先进理念,建立通用标准”,着重以教学思想、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为抓手,进一步明确课程边界,提高课程实力,促进第一批、第二批转变课程教学范式试点课程形成物化成果;四要加强“课程中心”建设和应用推广。发挥“课程中心”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上的优势,探索基于课程中心的师生交流互动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记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校有什么样的具体举措?

刘灿: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理论创新人才、学科发展未来的领军人物、经济、金融机构中的高级经济学家、国际化高端经济与管理应用人才。按照人才的规格层次,我校将实施三类分类培养计划,着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是学术型创新人才,主要培养经济、金融学及相关理论创新人才、高校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学科发展未来领军人物和经济、金融机构的首席或高级经济学家等高层次研究人才;二是复合型高端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经济金融机构总部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分支机构负责人等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三是国际化创新人才,主要培养包括在世界经济、金融组织和外资(总部或区域总部在外或驻华)企业从事经济预测分析、战略规划、综合事务管理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围绕三类人才的培养,学校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科研一体化、开放型教学资源建设、国际交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学生选拔和学业考核创新、导师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机制体制,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成长环境。

记者: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十二五”期间我校将从哪些方面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工作?

刘灿:“十二五”,我校将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四大项目:一是专业综合改革。选择部分基础强、前期改革基础好、专业特色较为明显的专业点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学校其他专业提供改革示范,为实施“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改革试点项目提供支撑;

二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计划”,整合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好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系”三大体系,打造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平台;加强创新实践课程教学,设立大学生专门研究项目,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一批共享公用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三是实施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计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充分利用已有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中心”平台,实施“开放性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包括引进和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通识教育课和跨学科专业自由选修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四是全面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在“教师教学训练和评估中心”的基础上,成立适合我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完善学校教师教学训练和教学能力发展体系,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

记者: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围绕“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战略主题,探索形成现代高等财经教育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我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呢?

刘灿: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按低年级实施通识基础教育与大类基础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模式,构筑各个专业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培养环节上:改进课堂教学,强化实验实践、科研训练、创业创新等多种培养环节,把知识传递、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范式上:确立“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造”的梯度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建立以研促教、研教互动的良性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上:依托教育部、学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提高师资的整体实力;以课程组为载体以团队建设为核心,构建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理念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机制,建设一流教学科研团队。

坚持内涵式发展

:“坚持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实验中学建校以来,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历任校长的精心引领下,全校上下始终坚持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深化改革、大胆探索,扎实工作,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现将我校的基本做法汇报如下。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敬岗爱业的教师群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验中学的发展壮大和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工作的凝聚力。领导就是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学校领导的根本职责。学校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人品第一、正直诚信、敬岗爱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以身作则;要做工作的思想者,而不是传声筒。为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学校每周五召开校委会,集中研究决定学校发展的重大事情和总结上周工作、打算下周事宜。各处室、级部负责人汇报上周工作和本周打算,分管校长总结一周工作,校长做总结性发言。通过交流,大家能互相学习、借鉴、反思,更好地完成各自分工的任务。通过集思广益,制定每周工作安排及工作目标,真正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同时,我们特别强调树立团队意识,全校“一盘棋”的思想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各级部、处室负责人,能够及时贯彻校委会的精神,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说,我校的各处室、级部负责人,是各项工作的中流砥柱,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处处感染着老师们,全校教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重视级部建设,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进取氛围。成功的级部管理是我校管理的一大特点或者说一大优势。我们充分放权给级部,使级部主任真正成为级部的组织者、领导者。各级部主任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创造性地开展部工作。从学生的分班到教师的安排,从学生的学习到教师的工作,全盘负责,一包到底。各级部通过班主任例会、级部教师会、集体备课、班级教导会、推门听课等形式把级部管理抓得井然有序。如今,我校形成了各级部之间互相学习、竞争进取、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校整体 工作的发展。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我们首先进一步完善了《班级工作考评细则》,以制度引领、规范班级管理,通过开展“讲卫生、守纪律、勤学习、爱公物、保安全”的流动红旗赛,充分调动班主任及各班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其次是通过“班主任沙龙”,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多年来,学校每年组织四次以上班主任沙龙,一次一个主题,例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何与学生交流沟通”等。沙龙活动为班主任展示自我、交流研讨、反思进步搭建了良好平台,促进了班主任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各级部根据学校的总体布署,结合本级部的实际情况,每周五第六节准时召开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汇报上周班级管理情况,部分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的经验,级部主任布置级部工作,大家一起研讨班级管理等问题。通过例会,交流经验、统一认识、研讨方法,集思广益地开展工作,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四是开好班级教导会,形成教育合力。每学期各班至少召开2次正规的班级教导会和随时的班级教师碰头会。班级教导会主要是分析学生的思想、学情、发展潜力,特别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是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班主任随时了解任课教师情况,准确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变化,各任课教师紧紧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共同管理、共同提高。 4、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学校积极开展了以“爱”为核心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和“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的师德教育,提出了“为学生服务,让家长满意”的口号。当班级第一个学生到校之前,班主任已经到校;班级最后一名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班主任才离校。在我校,老师们比得是工作、比得是工作业绩。守得住清贫,精神富有的实验中学老师,依然自觉地在家里备课、批改作业,依然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批改,依然打电话询问学生在家庭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等文件精神,落实《重庆科技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有关要求,现就全面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巩固中心地位,坚持内涵式发展 (一)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走进教学、走进教室、贴近学生。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每三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大会。学校党委全委会或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教学工作不少于4次。要建立健全领导听课制度、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助教制度等教学制度。要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通过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办法、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办法等制度,引导教师将教学作为首要职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 (二)坚持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在保持本科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适度放缓新

专业增设速度,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内涵建设上。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行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政策和重庆市“特色学校、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突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服务“两业两域”。 (三)资源配臵向教学倾斜。将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臵、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教学经费预算制,学校和二级学院(部)每年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优先保证教学经费需求,确保日常教学投入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逐年稳定增长。 二、坚持特色办学,着力打造本科品牌 (四)优化专业结构。以教育部和重庆市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臵自主权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完善学校的本科专业设臵机制。修订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进行专业设臵、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在校生结构,2013年起停招专科,集中力量和资源抓好本科建设。加大对新专业、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未来三年新增本科专业6个左右,使本科专业数达到45个。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关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相关文件的学习总结

关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相关文件的学习总结根据学校的号召,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三份文件,通过阅读、学习,我认识到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对本科院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是对一所院校综合实力的评估,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评估,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评估,是国家行政部门对一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的国家级、权威性的评估。由此可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我对此次工作报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学习关于学校本科评估的内容,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目的在于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推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做好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改革的理念,有利于拓展学校教学改革的思路,有利于完善教学改革的措施,有利于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核心的整体性评估。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7个一级指标和1个特色项目。一级指标下设19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选取44个影响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作为观测点。19个二级指标中有11个重要指标,它们是: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

(发展战略)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最全版

(发展战略)学校内涵发展 实施方案

质量立校、特色强校 深化实施“十个壹”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羊山镇小学内涵发展实施方案 当前学校工作,面临的不仅是外在的、硬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内涵发展。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才可能成为名校、强校。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发展实施方案。 壹、规范学校管理,为内涵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壹是加强管理的制度化 进壹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客观公正评价教职员工绩效,实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人员经费的分配。 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制订绩效考核、教育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程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形成学校管理制度化。 二是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协商讨论,最后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由学校下发。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 二、提升教育质量,为内涵发展夯实基础

(壹)、抓好俩支队伍建设 要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教育的人是关键。为此,我们要继续抓好俩支队伍建设。 壹方面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我们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有壹支具有强烈质量意识、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为此,我们要求行政人员要争当学者型、创新型、实干型、勤政型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新局面。壹是行政要加强学习,每年至少读1本理论书籍,且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团队精神,工作中不推诿、不拖拉、顾大局、互理解、共支持。三是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壹线,且将此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及时掌握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实效。 另壹方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是质量之本。壹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将继续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建设壹支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主动发展、自主学习、长于研究、业务精良、善于交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壹是立足校本培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 二是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机会,开放课堂,积极探索且推行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课堂开放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让每位老师不仅开放自己的课堂接受观摩和学习,也有机会进入他人课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 多种经营不断上水平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多经局领导班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全体班子成员分别进场(厂)入户,进行分析调查研究,营造科学发展环境,为全局多种经营产业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1、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情况 近几年来,绥棱局审时度势,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思路,2000——2002年期间,确定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 山上山下协调发展’’的战略,在加强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工产业的同时,2003年初,把发展庭院经济,壮大私营经济,实现产业化经营列为重点工作,2005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几年来的发展,使绥棱局多种经营产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现已初具产业规模,多种经营产值达22235万元,比2000年增加11965万元,利润达3550万元。较2000年增加2825万元。在种植业上,绥棱局现有耕地15.5万亩,已全部施行承包经营,粮豆总产达15万吨,全年投入农业生产资金2400万元,职工收入800万;在食用菌产业上,全局生产食用菌200万袋,生产投入资金200万元,职工收入100万元;在畜牧生产上,不断优化区城布局,突出发展特色养殖。目前,全局生猪饲

养总量达30000头,千头以上猪场7处,百头以上猪场40处,貉饲养总量1000只,獭兔饲养总量达10000只,禽饲养总量17.2万只;在加工业上,绥棱局相继组建白马石食品有限公司,福瑞德超微粉碎中心、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等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经营形式,形成产业链,带动职工群众就业增收;在旅游产业上,一是招商引资300万元,于2001年建成了绥棱林业局白马石山庄,可接待游客近百人,是集餐饮、娱乐、住宿、体闲度假、举行会议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二是投资250万元于2002年7月28日正式建设了绥棱林业局森林旅游,诺敏河浪漫漂流项目,开通了75公里森林旅游水火车,铁路、公路并行直达景区。修建了一次可供200人就餐的漂流水上餐厅、蒙古屋、风情屋及一些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三是经省政府支持,协同绥棱县有部门,修整了张家湾白马石抗联遗址,建设了遗址纪念碑,陈雷同志新笔撰书提词为“白马石遗址纪念碑文”它将成为绥棱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亮点。四是初步打造了绥棱局五一石塘沟、跃进跃秀峰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上景区景点年平均接待游客达10000人以上,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利润近10万元。 2、已建和拟建产业园区和加工园区情况 一是拟建草柳柳编加工园区,以鑫泽公司为龙头,依靠草柳编厂制作出工艺品,开发利用树皮、树枝、柳条、青苔、松塔、塔头草等丰富的林区资源,拉动职工就业增收。 二是食用菌加工园区,以东股流林场食用菌基地为龙头,开发市场,进行食用菌加工,现通过招商引资,现加工企业与绥棱局已达成

创新举措求突破,提升内涵促发展

创新举措求突破,提升内涵促发展 ----仓库路学校内涵发展工作纪实 仓库路学校坚持“全面发展与张杨个性兼修、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并重”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以“特色化发展、精品化办学、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幸福教育工程,在打造幸福校园的过程中,关注细节,重视过程,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课题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省少先队工作示范校、省科普教育示范校、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省地震科普示范校、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教学标准化学校、市学生喜欢的学校等30多项荣誉称号。 一、重师德,夯实内涵发展之基 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学校发展中永恒不变的课题。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教职工队伍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学校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幸福教育工程”的实施,我们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不断丰富师德建设的形式和载体,大力推进和加强师德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突出责任意识,建设优秀队伍 为了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我校将安全管理责任及责任追究纳入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和师德责任书,要求教师在提升个人师德素养的同时要认真履行“一

岗双责”。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校园开放日活动,进行教师师德问卷调查;利用家长委员会促进会议,对学校的全面工作及师德建设情况进行讨论交流,开展意见征求。学校将对调查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及时反馈给教师们。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了的促进作用。 突出服务意识,开展幸福教育 学校通过学校例会、教研组会等形式,开展“幸福学校”建设活动、“说说身边的幸福教育故事”、“找找身边的幸福教育镜头”等教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教师畅谈自己教育经历中曾经触动心灵留有感动的幸福教育故事,用“以生为本”的思想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以此来统一教师们对幸福教育的认识,提取幸福教育的基因,强化幸福教育的体验。开展了三个“深度思考”活动。管理干部深度思考如何打造教师喜欢的“幸福团队”。班主任要深度思考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幸福班级”。任课教师要深度思考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幸福课堂”。为学生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让学校成为和谐发展的育人乐园。 突出奉献意识,树立榜样风采 学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榜样引领”活动,让学校师德楷模现身说法,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开展了师德讨论会,由学校确定讨论主题,力求做到各抒己见、深入人心;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不断提升教师奉献意识。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教职工受益匪浅,调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李和章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北京理工大学李和章 问题提出: 当前,经过十多年的规模快速发展,中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类型高校,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需要探索各自的实践经验。 那么,作为研究型大学应当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如何发挥作用? 一、本科教育的定位和着眼点 研究型大学理应承担起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培养目标:各行各业的高端领军人才;亟需加强四个方面素质和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理论基础、持久的研究学习能力、卓越的领导力和团队精神 生源(教育对象)特点分析:生源质量高,各省前2000名考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优秀的认知能力、高智商。但缺乏高端领军人才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何经过大学四年培养更为卓越?学生背景多样化:来自全国各地,地区发展差异之大、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文化背景差异大。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考上大学之后学习目标迷茫,习惯于老师和家长包办,应试教育、被动受教育。大学教育如何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自主选择? 重要抓手:实践创新教育,通过实践创新教育,使大学生: 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勇于担当,善于合作;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成才路径;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二、实践创新教育的探索 1.层层递进的实践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1)以验证性、演示性为主的基础性实验教学环节和不计学分的开放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奠定实践研究基础。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选修课,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制作、安装调试实验作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所有理工科的学生都必须选修4-8学分此类课程。 (3)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军训和社会实践构成的实习体系 (4)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全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全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副校长刘灿全面解读本科人才培养 A 2006年以来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成果回顾 记者:“十一五”时期,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艰辛实践,学校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我校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跨越,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学校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灿:让每一位学生受到最好的大学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学校本科教学一直坚持的目标,学校党政、各学院、广大教师、教务战线上行政工作人员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十一五”以来,围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这一主题,我们着重推进了三大本科教育改革。 一是实施通识教育改革。借鉴国内外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学校对传统的专业教育进行大胆改革,按“授蒙养正,博雅信达,经世济民,大德天下”这一彰显财经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将“求知、做事与做人相统一”作为通识教育的直接目标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先学科基础教育、后专业教育的教学安排秩序;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建成了7个模块200余门课程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并重点建设了一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学生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方面不断创新,设立“通识教育学院”,实施“1+3”学生管理模式。学校通识教育成功实现了两个转化:第一,将宽广的知识与无处不在的财经人文气息内化为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诚实守信的财经道德。第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形成的素质外化为诚实守信做人、开拓创新做事的形态,实现了求知、做事和做人的有机统一。 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以“理论与实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三结合的建设思路,学校构建了具有财经特色立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系等三大体系打造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平台,实现了实践活动学分的互通互认。学校从2003年规定的4%逐步提高到了2006年规定的经管类各专业不低于20%。2009年,将原有整齐划一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模式,改为专业经典文献研读、本科生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实践教学的总学分由14学分增至16学分;在教务处下设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建立了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和综合创新实验平台两个专业实验平台,改造、新建实验室16间,形成了适应学校实际,反映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适应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经管专业人才要求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2008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类);与人保成都分公司、四川省统计局、都江堰旅游局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签订固定合作协议,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固定实习基地,开设多门实务课程和创业课程;每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取多个省部级奖励。2009年学校“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了给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充分的条件,我校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全面构建个性化、模块化、阶梯式、多通道的学业修读体系,初步建立起集主修制、副修制、第二学位培养制、双学位制、校际合作培养制、校企合作培养制和国际合作培养制等为一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近来来,学校在原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双语教学实验班”的基础上新开设“工商管理双语教学实验班”、“国际商务双语教学实验班”、“数学-金融学双学位班”、”法学-英语双学位班”、5个“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经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等特殊人才培养班,2009年,2008级转专业学生人数达362人,占该年级学生 8.6%,极大丰富了各类人才培养途径。2011年7月第一届光华班学生毕业,毕业生中出国人数比例近40%,主要去向世界各地名校。“经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参考美国顶级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出充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必修课,使用全英文教学,目前已有350名学生进入学习。 记者:“十一五”期间,学校在本科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灿:以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本科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新增设投资学、新闻学、社会工作、审计学、商务英语等5个专业;获批金融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等17个省级特色专业。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目前已建设货币金融学等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统计学等53门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导论等99门校级精品课程,初步建立起以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的课程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科教兴县”理念

---------------------------------------------------------------范文最新推荐------------------------------------------------------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科教兴县”理念 近年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科教兴县”理念,把科普工作作为促进成果转化、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工作紧抓在手,积极整合资源,着力改革创新,科技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2019年荣获“首届全国农村科普知识网络竞赛”组织活动一等奖,××县农函大分校获中国科协农函大表彰。下阶段,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基地、拓展腹地的重要物流集散地、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创建省科普先进县为契机,积极实施大科普战略,创新科普工作思路举措,强化“四地”建设科技支撑。 一、在服务发展上显身手。科技引领发展。××科普工作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四地”建设中,找准工作着力点、结合点,主动作为显身手。一方面强化项目带动。深化“村会协作”,积极争取、大力实施“科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依托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协会,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动科技兴农、科技扶农。积极研究国务院支持海西、原中央苏区县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围绕重点产业,策划生成一批项目,充分利用“6.18”、院士专家项目对接、县校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平台,在品种引进、技术运用、工艺创新、产品提升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加强决策咨询。 1 / 3

聚焦内涵发展 提升教育质量

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在全区自上而下重视教育、教育内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今年我校又取得了优异成绩,再次蝉联全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这已是连续20多年获此殊荣。是什么原因续写着实小的辉煌?是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市区教研部门的鼎力帮助,更是实小人走内涵发展的结果。下面,我以“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为题,从“教师自主发展、聚焦课堂改革、学生个性成长”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作一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搭建平台,激扬教师生命活力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根,我校以塑造“境界高远、专业精良、个性鲜明的反思型教师”为教师发展目标,通过精神引领、梯队建设、科研重塑三条途径,努力激扬教师生命活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突出班子成员的标杆作用。我校提出“一二三四五六”六项指标。“一个中心”,即为每一名师生的卓越发展创建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两项原则”,即尊重原则、服务原则;“三个在前”,即奉献在前、学习在前、思考在前;“四种意识”,即大局意识、协作意识、自主意识、效率意

识;落实“五力”,即学习力、思考力、合作力、执行力、创新力;深化“六个一”,即每天至少与一名教师谈心交流、每天至少发现一个工作亮点、每天至少听评一节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组教研、每周至少提出一条工作建议、每周至少创新开展一次工作。为了更好地体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理念,学校提出“人人都是主人、个个参与决策”的口号,通过每周一次的民主问卷,每月一次的“我向学校进一言”,及时汇总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类问题,并做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营造出干群一心、同心同德发展学校的和谐氛围。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人文关怀、严谨务实、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激活教师成长愿望。我校通过“一二三四五”工程建设,努力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一”,即一个梯队,是指建立完善“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教师教师发展梯队。 “二”,即尊重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 “三”,是指“三级教研文化”建设。其一,成立课改骨干研究团队。通过每周定时、定点、定主题的深度研讨,及时解决课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我们的一项创新工作是开设骨干教师讲坛,将每一位骨干教师推向前台的做法,提升了他们的科研素养,展示他们的个性风采。其二,建立有效备

坚持内涵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质 新安中学朱思平 在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新安中学教师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牢牢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想方设法挖掘潜力,通过科学管理,提升学校品质,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高考再创佳绩,为我区高中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2015-2016年度我校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规律的反映和外在表现。狠抓教学常规不懈怠,意味着学校工作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从而有效克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随意性。为此学校做了以下工作: 1、高效备课,共同研讨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克服教师自主备课的局限性,学校于2015年秋学期推行在教师自主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同一年级的同科教师共同研讨,集思广益,转识成智,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其他教师专业发展。为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学校出台了《新安中学集体备课制度》、《新安中学集体备课活动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集体备课期间,值日领导亲自指导并参与其中,实行签到签退,严格考勤,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2、强化管理,促进教改 为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改理念,强化课堂管理,以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学生学习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适当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教学方式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克服“满堂灌”问题,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三是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转变,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三复习课教学着力打造“精讲、精练和精评”的“三精”高效课堂,实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华丽转身,为新高考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积累教学经验。 3、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高考是国家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高考成绩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科学训练学生思维,学校在毕业班建立了课堂作业、周训练与阶段性考试三级训练体系。学校要求所有的训练都要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训练需要,让他们在训练中都能够进行力所能及的思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阶段性考试要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和反馈功能。教师要根据训练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复习进度、深浅

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非物质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

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非物质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非物质因素,并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专业结构、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学习环境建设、改进教师评价制度等方面,就如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一、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非物质因素 1.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一是对本科教育在大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形成高度共识。目前不少高校工作的重点是在学科建设和科研上,教师的兴奋点也在争取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上。同时有部分观点认为本科教育应加强,但形势不像科研、申报博硕点等严峻,属于软任务,也不具有挑战性,可以慢慢来。造成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对本科教育在大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未形成高度的认识。须知,本科教育既是高大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而且高层次人才也需要良好的本科教育作为铺垫,没有优秀的本科生就没有优秀的研究生,就更不会有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学科建设更无从谈起。 二是现行本科培养模式创新不够。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照搬了苏联的国家主义教育模式:奉行极端的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唯理工科教育、唯智育至上,细化专业、学科,实行精英教育,为此实行应试教育,组织满堂灌教学和死记硬背的考试,教育的单向传承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模式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要求我们转变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质量观,而且要求我们加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中国的大学普遍认为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就是传播已有的知识,尽管在口头上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事实上,很多高校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这样做。这个错误的理念对中国本科教育的影响是致命的。与这种教育理念相对应的,就是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复现,过分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忽视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

学校内涵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南京三校内涵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目录 第一部分提升发展背景分析 1、学校概况 2、提升发展优势 3、提升发展困难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 2、办学理念 第三部分学校提升发展思路 1、学校提升发展战略 2、提升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四部分学校提升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2)培养目标 2、具体目标 (1)管理创新目标——优化学校管理系统 (2)队伍建设目标——促进干部教师整体发展 (3)德育工作目标——构建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4)教学管理目标——探索学习策略,培育教育品牌 (5)体卫艺工作目标——激发兴趣,培养艺术特长 (6)科技环保目标——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7)校园文化目标——凸显校园文化特色 第五部分提升发展规划的分阶段目标及措施(见附表) 第六部分学校提升发展的保障系统 附表:南京三校提升发展规划的分阶段目标及措施

第一部分提升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南京三校是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等规模的小学。学校始建于1960年,至今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五十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的与研究与实验“先进实验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教育学会,辽宁省课改先进单位,省级家长学校,省级语言文字先进单位,沈阳市特色学校市级综合治理先进示范校,市级德育工作特色研究实验校,沈阳市教育学会先进学术团体,沈阳市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沈阳市德育实验基地,连续三年被评为和平区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和平区先进单位和平区教育系统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平区德育实验校,和平区校园新闻先进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4888平方米,建筑面积4792平方米,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近700名学生。学校建有微机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所有教师均配备三机一幕,建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视系统。先进的教育设施,使学生享受着优质的教育,健康成长的快乐。 学校同时拥有一个朝气蓬勃、积极进取,锐意进取的领导群体,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在76名教师中,大学本科、专科占到96%,并有多位教师获得研究所学历。小学的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3名、小学高级教师(讲师)70多名,50多位教师获得省、市区优秀课,60多位教师发表文章及出版专着。教师们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艺,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06年,王铁校长走进南京三校,学校进一步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大胆的进行着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学校围绕着“自主教育,主动发展,激发潜能,形成能力”的办学理念,实践着“学习策略”“德育策略”“管理策略”,并努力实现着“有修养、有智慧”的育人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我校将发展的特色目标定位于:服务语学生未来的学校:课堂充满灵性的学校;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校;体验到学习愉悦的学校,进而全面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学校现已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二)提升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学校在“积极暗示,有效引领”的八字方针引领下,形成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我们把自主教育的德育策略、学习策略、管理策略(简称为“三大策略)定位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学校的德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中,全方面实施自主教育,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不断得以彰显,逐渐发展成为有修养、有智慧的人。学校发展呈现了以下优势: (1)自主教育初具形态 在“积极暗示,有效引领”的管理思路下,通过营造自主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课堂上,自主、合作、竞争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下,自主管理、引领成长。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艺术节、运动会、科技活动等,张扬个性,激活潜能;与此同时我校又根据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反思活动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教育活动,拓宽了自主教育渠道。目前,“自主教育我能行”的理念深入人心。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绽放师生激情,激越生命活力”的自主教育现场会,代表和平区迎接了市教研室的调研,10年接待了青海代团教师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活动。11年我校又深入推进自主教育,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沈阳市特色学校,期间沈阳电视台教育频道、辽沈晚报、晨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来校采访报道。我校自主教育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普遍赞誉。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取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8395480.html,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取向 作者:任保平赵通 来源:《人民周刊》2019年第15期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高水平状态,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理论上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逻辑机理,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取向,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有效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之后,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状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主要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的高级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要积极推进新动能的培育: 使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培厚科技创新土壤,提高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增加源头供给。加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目标导向式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在强化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过程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原生动力。顺应智能化的新趋势,瞄准智能制造方向,聚焦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加快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坚持市场导向组织开展研究与创新。完善科技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支持原创性重大科技创新。 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动能。一方面培育新产业的新动能。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每次新旧动能转换都是基于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新应用。科学技术发明会产生新产品,造就新商业模式,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形成发展的新动能。目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的发展,新产业革命呈现技术更迭、产业融合、业态多元、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等新特征。新产业革命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产业新动能的培育中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在高质量发展中激活传统产业旧动能。新兴产业不是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传统产业作支撑,新兴产业不可能发展起来。因此,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需要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通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从而激活传统产业的动能。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等都在发生急剧深刻的变化。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多样性等均对世界各国大学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提高我国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就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多次发文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 一、党的十八大对教育领域的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近日在京落下帷幕。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教育地位。十八大的报告表述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 第二,教育优先。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

XX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XX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教育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XX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全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2.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坚持“夯实基础、提升内涵、强化应用、打造特色”的本科教学思路,实现“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的人才培养目标。 4.坚持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校长为全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学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 5.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听课每人每月不少于1次;教务处长、副处长每人每月听课2次,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院长、教学副院长、行政副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每月听课不少于2课时。 6.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两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院系每学期召开三次全院系的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7.保证并不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建设和改革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建设,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