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
通过探索,解决 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 观点,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三个具体事例中的“?”是什么?由此发 现的“!”是什么?
随堂演练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司( 空 )( 见 )惯 无独( 有)( 偶) 见( 微 )知( 著 ) ( 锲 )而不( 舍)
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呢? 最平常的小事
请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司空见惯
词语积累(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
不足为奇 见怪不惊 不乏先例 层出不穷 熟视无睹 屡见不鲜
这三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问题 追根溯源,找到真理
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
新课导入
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以长篇小说 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被选入小学教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次。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
字词学习
真理 诞生 事例 疑问
yù qiè
纬度 领域 锲而不舍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 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 题的实质。
学习就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 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 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 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整体感知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设计复习导入品读感悟画出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33张PPT)
课外书屋
jié
顾 颉 刚 : 《怀疑与学问》
2
0
2
4 年
下课!
六
年
级 语
同学们再见!
文
下
册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2月25日
2
0
2
4 年
下课!
六
年
级 语
同学们再见!
文
下
册
2024 课件
公开课(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
2
0课
2 4
一、导入新课
年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的一些事物
年
六年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
级
语文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 下册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 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 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 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2
年六4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
年 级
语文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
下 册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
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2
0
真理诞生 2
4 年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册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 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 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问题?
也可编辑修改
2 0
2.这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2 3.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PPT共33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你的阅读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你的阅读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课件
1
提出观点 4
2
3
6 7
总结观点
5
论证观点
提出观点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找到能够解释 本文主要观点的句子。
1
2
第2自然段中的“?”和“!”分别指 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
!
发现
找到
生动形象
问题
真理
论证观点
默读第3—5自然段,根据事例填写学习单。
人物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发明或发现
波义耳 魏格纳
!找到真理
事例二、事例三
默读第4、5自然段,按照学习事例一的 学习方法学习事例二、事例三,小组合作完 成下页的表格。
人物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实践探究从 “?”变 “!”
发现真理 “!”
事
紫罗兰花瓣遇盐
例 波义耳 酸变红
一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 么?别的植物中会 进行了许多 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实验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 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进行了反复 的观察实验
睡眠中眼珠 转动,脑电 波变化较大, 人最易做梦
这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共同之处?
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找到真理
请你找出课文在介绍三个事例时采用 的过渡句,并说说这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承上 启下
3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 4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20世纪初的一天…… 5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15 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读了这一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ppt
“?”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 问,发现了真理。
“把‘?’拉直变成‘!’”表示的意 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形象、直观、易懂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 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 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 你还能举出几个吗?
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 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课堂小结 是啊,这个“?”和“!”凝结了科学
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波义 耳,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 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 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解读
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 事例?找出文中列举事例的段落,用 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第一个事例是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 花瓣遇盐酸会变色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制 成了石蕊试纸。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通过蚯蚓的分布 情况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 有关。
朗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罗兰花瓣遇盐 反复试验 发明了石蕊
事例1 酸会变红
和研究 试纸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2
南美洲东海岸 的凸出部分与 非洲西海岸的 凹陷部分互相 吻合
搜集证据,提出了“大 研究推论 陆漂移学说”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睡觉时眼珠为 事例3 什么会转动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把‘?’拉直变成‘!’”表示的意 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形象、直观、易懂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 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 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 你还能举出几个吗?
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 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课堂小结 是啊,这个“?”和“!”凝结了科学
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波义 耳,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 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 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解读
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 事例?找出文中列举事例的段落,用 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第一个事例是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 花瓣遇盐酸会变色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制 成了石蕊试纸。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通过蚯蚓的分布 情况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 有关。
朗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罗兰花瓣遇盐 反复试验 发明了石蕊
事例1 酸会变红
和研究 试纸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2
南美洲东海岸 的凸出部分与 非洲西海岸的 凹陷部分互相 吻合
搜集证据,提出了“大 研究推论 陆漂移学说”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睡觉时眼珠为 事例3 什么会转动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优秀课件)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 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 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诞生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旋涡 无独有偶 花圃 石蕊 见微知著 敏锐 百思不得其解 锲而不舍 洗澡 逆时针 打破砂锅问到底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 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发现问题 反复研究 得出结论
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如果……就…… 只有……才能……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 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 同点?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 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 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优秀课件)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 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 善于思考 • 勤奋刻苦 • 锲而不舍 • 乐于奉献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 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 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 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返回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 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点?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 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 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 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完美版
课前预习
1
叶永烈 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科普
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主要作 品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 旗下的中国人》等。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 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2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交流学习情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 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 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 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 的根底。课文中用一句口头禅形 象地写出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司空见惯——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整体感知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Hale Waihona Puke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个事例呢? 一是谢皮罗教授从_洗__澡__水__的__漩__涡_,联想到地球的自转,并作
1
叶永烈 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科普
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主要作 品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 旗下的中国人》等。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 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2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交流学习情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 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 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 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 的根底。课文中用一句口头禅形 象地写出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司空见惯——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整体感知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Hale Waihona Puke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ppt课件 完美版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个事例呢? 一是谢皮罗教授从_洗__澡__水__的__漩__涡_,联想到地球的自转,并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17张PPT)
品读课文
这样的事例:指文中波义耳、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找到真理”的事例。
类似的事例:居里夫人发现镭、阿基 米德发现浮力等。
品读课文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微:小,指事情微小的迹象。 著:明显,指事情的发展。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 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品读课文
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我们知 道“见微知著”中的“微”“著”分别 指什么?
品读课文
找出课文在介绍三个事例时采用的过渡词 句,说说这些词语还有哪些作用?
“无独有偶”
承上启下
“更有趣的是”
突出了三个事例的相似性,使三个事例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说明作者紧扣课文的观点选择事例, 能够更好地证明观点,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品读课文
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 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 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第6自然段中“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 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证明观点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转动总结观点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问勇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追求就会发现原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视频欣赏:《爱看星星的张衡》
初读课文
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一说:课文 是围绕哪个观点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
几件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PPT教学课件
许多试验
什么关系? 反复观察 百思不得其解 和分析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推断出凡睡者 眼珠转动时都 表示在做梦
2020/12/10
6
结合三件事例理解下面的句子: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 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之后
2020/12/10
1
自学提示:
1.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这里的 “?”“!” 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 好处?
2.三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把 “?”拉直变成“!”的?
2020/12/10
2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 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 地球的自转有关。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 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ɡēnɡ)说过的,科学的灵 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 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 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 (qiè)而不舍精神的人。
2020/12/10
4
质疑:
洗澡水的旋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 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 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 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 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 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 试纸。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 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下课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习惯 盐酸 石蕊
花圃 蚯蚓 阶段
贫贱 溅落 或者 域 区域
魔鬼 魏 魏国
老叟 搜 搜查
惯
源
偶
著
②
①
④
即使
也
只要
就
溅上盐酸的紫 罗兰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 严谨、认真
B
BC
A
见微知著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B
波义耳 阿瑟林斯基
魏格纳
观察研究或实验 结论
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
指
。
②这句只话有表敏达锐的地意发思现是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
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 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 有可能发现真理。
①能这从句平话常告的诉现我象们中发发现现真问理题的,前并提不条断件探是索 。
②示用例加:点只的要关我联们词善造于句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 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6.本文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作者的观点,请仿照课文的 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 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等。
示例: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如战 国时期的苏秦。他年轻时,在秦国求官不成。回家后, 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于是,他下定决心,努 力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儿。于是 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 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 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最终,他成了一个出名的 政治家。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 电现象,“上天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 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1.开始时,富兰克林推断雷暴是放电现象,对他的这种推断人们的态 度是冷嘲热讽。 2.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先选择一个乌云密布、电 闪雷鸣的天气,然后放飞风筝线上带有铜钥匙的风筝,最后用手指 靠近铜钥匙时有蓝色的火花,证实了雷暴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 小朋友们再见——
B.魏格纳从世界地图和米歇尔逊的发现中推导出“大陆漂移学说”
。
七、课内阅读我最棒。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
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 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 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 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 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了(1《)“海无陆独的有起偶源”》在一文书中,起在到地质( 学D 界)产作生用了。重大影响。
A.点明中心
B.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
D.承上启下
(2)魏格纳教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用“ ”画出来。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3)概魏括格本纳段从的蚯主蚓要的内分容布。情况得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 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结论。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
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
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
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
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
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
(3)作者用来证明观点的三石个蕊具试体纸事例是:波义耳发现紫罗 兰遇盐酸欧会洲变大色陆,制与成美了洲大陆本来;是魏连格在纳一从起蚯的蚓的分布,
推论做出梦
;
美国睡眠研究专家推断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是人最容
易
的阶段。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最后把“?”拉直变发成现“问!题”,,并找不到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
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 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 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 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 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 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填序号 ) ①追( 根 )求( 源 ) ②无独( 有 )( 偶 ) ③见( 微 )知( 著 ) ④锲而( 不 )( 舍 ) 1.学习要有 ④ 的精神,这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2.从一些日常的小事入手,仔细观察,③ ,就能从中感悟到一些道 理。 3.② ,民警着手调查取证的同时,又接到一起汽车窗玻璃被砸、车 内财物被盗案件的报警。
(2)惯:A.纵.容,放B 纵 B.习以为.常的,积A 久成性的
3.课文回顾。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A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B.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C.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 空产生的。
(2)本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真理 创立 侧量 论文
B.定理 实验 事列 见解
C.学说 疑问 善于 解答
D.定律 灵感 领或 机遇
三、选词填空。 机会 时机 机遇 良机
1.科学领域里这种“偶然的( 机遇 )”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 2.今年有许多单位直接到大学里招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真是天 赐( 良机 )啊! 3.一个偶然的( 机会 ),我在集市上遇到了退休的王老师。 4.猎豹瞅准有利( 时机 ),朝羚羊猛扑上去。
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说明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
。
六、选择。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B )
A.真理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C.用心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前提。
D.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C
2.下列不能直接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波义耳制成石蕊试纸。
课后练
1.下面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花圃. (pú) .
B.丘蚓. (yǐn)
食盐 地域
飞溅 阶段
C.花. 蕊(xīn)
搜集
实验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著:A.著作 B.显出 C.写作 D.显著、明显 见微.知著. (D D ) 著. 书( C ) 名著. ( A ) 卓著( )
五、句子练习。
1.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
实验。
(1)这句话写了波义耳做的两件事是
,
。
把紫罗兰插入烧瓶里 和助手们做实验
(2)请你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做两件事的经过。
示例:我回到家把书包放在书桌上,然后奔进厨房,拿起馒头就吃了
起来。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富兰克林在儿子的 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 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系上 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 房子里攥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 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 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画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 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 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
1.从阿瑟林斯基的研究中,我知道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是( B )
A.睡眠中眼珠开始转动的时候 B.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
C.脑电波开始变化的时候
D.快要进入沉睡状态的时候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阿瑟林斯基有着怎样的特点?
善于发现问题,并执着地研究问题。
3.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有怎样的意义?
他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八、课外阅读我能行。
天火之谜 雷暴,在西方被称为“天火之谜”,许多人认为它是“上天的怒火”。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 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 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 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了 青霉素。
举例论证
B
B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 名 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有勤奋努 力,才会取得 成 功。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位 杰出 的演说家。 可 是,丘 吉 尔 第 一 次 在 议会上演讲时,却因忘记了 演讲词, 栽过跟头。 但 他 毫 不 气 馁,潜 心 研 究演讲技巧,努力锻炼 自己的口头表 达能力。 功夫 不 负 有 心 人,丘 吉 尔 终于成 为 著 名 的 演 说 家 和 卓 越 的 政 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