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论文
学生自主阅读过程论文
![学生自主阅读过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86c10576c66137ee06197a.png)
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过程探析【概要】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阅读教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研究”的研究实验成果之一。
课题批号:ynm11063187;课题负责人田富强。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究阅读过程自主探究模式的实施,符合学生心理,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它打破课堂里学生长久的服从的状态,这种课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从初中生自主学习角度来看,在自主探究阅读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感知预习研读自我感知预习研读是自主学习的要素之一,是学生要参与课堂研讨,研读文本是第一步,预习研读基础有两点,第一是单元讲读的示范作用,在将读课中,教师强调单元教学的知识重点和阅读某些文章的方法,学生将在预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以消化和运用,预习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文体,掌握文学常识,读课文,识生字,解新词,理层次,明中心,品写法,教师可以给学生印发理解文章的延伸拓展材料,文后的课后练习与思考。
只有预习了文本,学生才拥有对文本的发言权。
自主探究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如果不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研读预习文本,在学生尚未熟悉教材,就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各种要求,就要求学生交流讨论,这违反教学规律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预习、阅读各种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积累问题,形成对文本一定的独特的感受,这就为后续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预习文本是以后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这个阶段属于感知阶段,要确保预习有效进行,就一定要保证充分的时间给学生。
2.质疑问题发现难点学生在教学中生疑是常有的现象,学生学会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预习文本到时,必然会对文本产生很多疑点与难点,并有所发现。
它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初步把握。
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交流体会,丰富和加强内心感受的过程。
“灵活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论文
![“灵活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309eed9b89680203d825b6.png)
“灵活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吕淑湘先生说:“学生的学,应当是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
”行家们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指明了教与学的关系。
要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观,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把科学的自主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自己去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成为中高年级阅读、写作奠定基础。
因此,从不同角度去“灵活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了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行为动机是自愿的,行为过程是自由的,行为的结果是独创的。
学生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潜能,应充分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并及时地把积累的词语、名言写在卡片上,养成常动笔墨多读书的习惯,及时全面地把学习到的重要、典型的内容与深刻的感受积累下来,从中也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把习作训练笔端伸向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去吸取其中的思想营养,去感悟、积累与运用词汇,去借鉴语言表达方法,与反映课外阅读活动过程及其心得体会表达其情其感,鼓励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查阅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如教学《日月潭》一课,学生被优美、生动的语言所感触,鼓励学生把课文中最生动、最美丽的词句摘抄下来,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这一快捷、丰富的资源,阅读了许多有关漳州的材料,并动手写作,学生手上有了丰富的材料,动起笔来流畅和谐,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作文了。
这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漳州的情感,为自己是漳州的小公民而感到骄傲。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876782680203d8ce2f2469.png)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将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应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体验,在自主阅读中再次感悟,在自主阅读中深沉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阅读是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在设定《语文标准》目标的时候,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自行发现、构建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自己想阅读,自己会阅读。
一、自主阅读的要义自主阅读,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
按照叶老的观点,自主阅读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
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主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发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自主阅读包含以下三个要义:1、以书为本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
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因此,强调自主阅读,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2、以读为主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主阅读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和问,而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一味地听和答,而应该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论文-阅读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论文-阅读教学论文-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362233c1c708a1294a4431.png)
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论文-阅读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自主阅读的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性强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养。
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应该利用一切方式还原和丰富生活本身,通过读透文本,读懂作者思的想,受到启发,使课堂变得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文字领略生活,增强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语文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二、自主阅读的原则自主阅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自主阅读要将个人感悟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阅读行为的主人,所以,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外,老师都要留出一定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感悟文章的思想,而不能满堂都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把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2)自主阅读要和老师的指导相结合。
虽然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人,但是若没有老师的指导,则很容易出现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没有方向地阅读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如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读懂文章的内涵。
(3)以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核心。
阅读能力就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4)将课堂内外相结合。
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是课内阅读,而课外阅读主要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5)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容是否多样,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见解。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探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主动阅读。
要想高中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讲读有关作者的写作大背景、生平事迹、才华和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趣小故事,能吸引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好奇心。
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思考问题上已经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思维尚未固定,抽象思维占据优势,逐渐向理论型抽象思维靠近。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81fde3c281e53a5902ffca.png)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小学语文教学所包括的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整体系统来看,读是其中最首要的一环。
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方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学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的循环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知识层次、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局限, 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很难把握,但也绝不能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
语文教学有两大中心任务:一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是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是体现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的例文。
教师的任务是通过例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知识点,掌握读懂类似文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使他记住这篇文章的字词段及其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该是学生自主性的启动者,学生思维领域的开拓者。
这时教师的“导”就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孩子灵活的思维方式、宽阔的思维领域、多维的思维取向是靠经常训练而自觉形成的。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具备“主导”能力呢?。
学生自主阅读策略论文
![学生自主阅读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2da00be87101f69e319571.png)
浅谈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何组织学生阅读,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单一的接受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将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的角色。
根据以上的观点,很显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将成为新一轮语文教改的主攻方向。
本文想根据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自主阅读方法策略一、唤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许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面对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或兴趣索然,或望文生畏,缺乏阅读探究的热情和冲动。
究其原因,除了有些教材内容本身吸引力不大外,主要还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或教师一讲到底,或以少数几个学生重点“表演”为主,大多数学生在单一而机械的模式中,养成了思维的惰性。
听、记、练成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全部,也成了他们的负担。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上做文章。
要唤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价值,让学生的思维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活跃起来,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
在教学《二泉映月》这篇散文时,先创设情景导入: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贫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
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弦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
一曲《二泉映月》完毕,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你从音乐里里听出了什么?此时的学生便有了如此感受: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仿佛感受到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学生既欣赏了曲子,深深陶醉于凄美音乐中,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产生了进一步阅读的心理期待。
紧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和揣摩阿炳的心路历程。
培养中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论文
![培养中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1331c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6.png)
培养中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论文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工具性很大程度上表现在阅读能力上。
阅读能力的好坏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其他各种技能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自主阅读意识。
1.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在《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其参与意识,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思维才能处于积极的状态,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让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已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主动性。
所以,教师要在建立平等、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切要从兴趣出发,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驱动力。
有了这些内在驱动力,学生就会逐渐对阅读有热情、有信心,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4.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学习语言风格,借鉴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觉悟性,善于思考问题。
“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至关重要。
谈自主阅读教学[论文]
![谈自主阅读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3a4e6f783e0912a2162a1a.png)
谈自主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小学生进入高年级时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自主阅读意识,提高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范本。
如何运用好一篇篇“例子”,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一、课前自主尝试,自读自悟课前自主尝试,指在课内新授前专门安排预习环节,这是学生自主尝试解读课文意义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这与直线编排方式的学科有很大不同。
正因为语文学习有十分广阔的迁移基础,可以无师自通,故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篇新课文的字词句学生都学过,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场景,很多也是学生熟悉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迁移旧知识、旧经验去理解新课文。
所以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自己去尝试理解。
如教《田忌赛马》时,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就让学生研究选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
经过一阵议论,同学们提出不少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请有的学生操作课件以展示赛马的情境,在黑板列表表示两场赛马的结果;请有的学生出来扮演角色对话,以理解人物胜败时的神态;最后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同样的马而两次比赛结果不同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由于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因此他们自主参与的热情很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习能力。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以前掌握的阅读方法有机会迁移运用,又可以为下步“以教导学”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讲在点子上,导在疑难处。
二、课中自主交流,质疑解惑学生自主学习是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并非全部工作都可“独立”完成,有时需要与他人交流、切磋,也需要他人的帮助,学生自读后,让他们在小组或全班内交流自学所得,并提出疑难问题,从而使学习活动更深入,参与面更广泛,让学生敢问、会问,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探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法论文
![探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19af8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0.png)
探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法论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
”所以,在引导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呢?为什么有人喜欢读书,把读书看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而有一些人却不愿意读书,把读书当做苦差事呢?学生有没有读书的动力和兴趣,实质上是学生自身的心灵有没有被激活。
而恰好阅读活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激活和释放。
在读书中,可以发现自我,从而经过努力超越自我,获得智慧的启迪,进而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过中学生在课外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于连读书的兴趣都没有。
当然中学生不喜欢读书,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只要学生自己喜欢读书,那么他自己就会想方设法的挤出时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去读书,从而使自己在读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前人的经验。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1 回归教材,动态教学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教材,以自身的内在联系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对课堂文本阅读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有的人不用教材而是以课外阅读或文学常识的训练作代替,无视了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开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不可否认,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虽然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对阅读教学冲击无疑也是巨大的。
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如果学生没有充分阅读课文,而是让学生欣赏电视剧版的《红楼梦》,然后教师就直接引导学生讨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可以想象学生怎么能够说的出来。
这就无视了电视剧与文本本身在表现内容和手段上不同。
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而全方位代替文本阅读。
题目是课文的一扇窗户,只要我们通过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什么才是阅读的重点,这就会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去主动阅读课文。
举一个例子,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课文中的“祝福”具体是指什么?它与课文自身的情节,主题有什么联系?所以教师在介绍课文背景的时候,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论文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83864b69eae009581bec9e.png)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把教材当“圣旨”,因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在老师限定的框框和课文学习的提示、课后练习制订的思维中去接受文本,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为了使新课标的理念得到落实,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素质教育的实效能够有效地推进,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抓住阅读教学进行探讨,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读书,使学生摆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僵化的、不变的角色地位,从而形成语感和语感能力,不断增加词汇量,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读书,起具体做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阅读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二是在课外阅读中创设阅读环境,培养阅读习惯。
(一)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探索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
因此,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预习学习指标是非常必要的:(1)每课中每个生字拼读后书写,再找出该字的形近字组词,达到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的目的;(2)读课题,抓题眼,设想课文写什么,随后围绕课题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再读课文,读中悟意,试着把不明白的词语勾划出来先自己解决,确实弄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学习中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养成自觉课前预习的习惯。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授课,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学习“三步法”掌握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其方法是:第一步,默读课文画词句;第二步,根据重点词句感悟内容;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所谓第一步中采用的“默读”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学生能静下心来动脑筋,反复琢磨。
第二步中勾划出重点词,是抓住理解课文中心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课时,放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五彩缤纷”、“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强化自主阅读 注重个性体验论文
![强化自主阅读 注重个性体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ddf813b7360b4c2e3f6431.png)
强化自主阅读注重个性体验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选择个性化交流方式,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广阔天地。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阅读;自主;教师主导;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74-00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
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论文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2183dcf78a6529657d53b7.png)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论文概要: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为已读书;天天读书;随性读书。
”这看似简单却又含义深刻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构建三化分享平台,我们可引领和激发孩子们爱上读书、自主读书、坚持读书、深入读书,可以使他们在阅读的远航中扬起风帆,激流勇进,不仅能欣赏到沿途的一道道亮丽风景,还能在欣赏的途中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动机是产生学习需要的原动力,只有很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会有动力。
兴趣则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具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就会积极、主动、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
为了使学生有兴趣阅读课外书,我创设了课前三分钟分享平台,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上台分享阅读所得。
从简单、难度小、容易操作的内容入手,范围比较广,可讲笑话、小故事、新闻、品评文中人物、讲科普、讲名人、猜歇后语和谜语、背诵古诗词等都可以。
形式突显个性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显身手,如个人、小组等形式都可以,自由组合,自主选材,轮流上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
虽然只有短短三分钟,却展示了孩子们各自的本领,彰显他们的个性,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和胆量,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不甘落后、不想丢面子,欲在同学们面前显显才华的内心需求驱使下,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去找书读,乐于读。
有读科普书的,有读成语故事书的,有读名著的,有读幽默故事书等,不管读什么书,把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调动起来就是好的开端,变被动为主动,孩子们自觉读书在班上蔚然成风。
就连平时最怕讀书的小甘同学也找来歇后语、成语故事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都能主动读书,积极探索,坦然上台分享读书所得,一个小小的个性化分享平台,竟能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读书,真是不一般的收获!一、课内分享,特色化小学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说: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上去。
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492310ff00bed5b9f31d99.png)
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摘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教给学生质疑释疑的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自主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质疑释疑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43-01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指导自主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主动地寻找读物,并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进行大量的自主阅读实践,当然,得有阅读书籍。
所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培养阅读兴趣。
①有趣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
课堂教学如果能使学生们充分谈论阅读感受,或者引导他们逐渐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让他们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思想提升、感情共鸣的作用,他们就会踊跃去阅读。
②用榜样示范,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要想办法让他们做榜样,鼓励其他同学效仿。
多创造如演讲、朗诵、讲故事、办黑板报、交流读书体会之类的活动,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2、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籍。
类型要广泛,文学、科学、天文等,只要学生适宜。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创设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1、营造友爱互助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课堂中群体的心理状态,具有认知和情感的特征。
在旧的课堂教学中,森严的等级观念,专制的教学作风,师生之间缺乏友爱互助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也必然会紧张而僵持。
而在友爱互助的气氛之中,情知交融,彼此和善相处,充满着友好,合作和良性竟争。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浓厚的民主意识,良好的民主作风,平等待人,去组织课堂教学。
2、寻求愉快合作的学习活动。
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管理,使“教”和“学”变成了真正的双边活动。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完全打开了心扉,可以无拘无束地探讨、议论。
这样学习也就变成了身心愉悦的活动。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教学论文【共4页】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教学论文【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2accbed12f60ddccdb38a095.png)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推进了小学语课堂的发展,由传统的“束缚”到如今的“开放”,阅读教学在变革中逐步走向成熟。
本立足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与本的亲近中含英咀华,在与作者心灵的碰撞中发现自我。
小学语自主阅读亲近本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学得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做”的过程,任何缺乏了自主体验的课堂无论如何精彩,都只不过是矫揉造作的秀场。
只有在本间最朴实的行走,最简单的捡拾,才能让学生从中体验真实,发现自我,真正唤醒语课堂的生命力。
一、潜心会,在字词推敲中激发自主阅读兴趣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
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有些教师打课改的旗号,将多媒体、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毫无遗漏的应用于阅读课堂,以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
然而,经历后才会发现,这样的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高耗低效,不能从本角度出发的课堂又怎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教师必须用心审视新课改的本质,从本出发,潜心会,在反复的字词推敲品味中刺激学生的感官,真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阅读教学中,教师由辨析词语,积淀语感出发,让学生感受真语的性情。
师:请同学朗读第一段,注意中的关键词换成括号中的词好不好?多媒体出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
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学生经过思考,生1:我认为“悬”指太阳与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表示太阳已经接触到海平面。
两者比较,用“悬”更生动,表明太阳置于天与海之间,无所依托,却无比静美。
生2:我来比较“下沉”与“下落”,“下沉”是慢慢的靠近,具有势不可挡的力量;而“下落”不仅速度快,而且漫无目的,在这里形容夕阳西下是不准确的……师:同学们体验太精妙了,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边读边想象词语蕴含的意象,就会发现落日风景就在眼前,我们大家不妨一起来一次三亚之旅,好不好?“好!”学生响亮的回答。
浅谈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五篇)
![浅谈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d0c1e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2.png)
浅谈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浅谈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家园配合逐步培养起来的,这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在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提供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主动学习,乐于用“百种语言”表达,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新《纲要》把幼儿早期阅读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这充分显示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提倡和重视。
7岁以前的幼儿应当掌握的是基本阅读能力,即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
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能为他们升小学后接受正规的读写教育做好准备,而且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呢?一、创设支持性的自主阅读环境,为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提供足够丰富的自主阅读材料,对大班幼儿显得很重要。
教师应重视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
活动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钢琴、消毒柜、毛巾架、作品栏、玩具柜等)、自然角的植物、动物,都可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物品材料上,字与图、字与实物一一对应,睡床、床上用品、幼儿用的书本等也贴上幼儿的名字、墙面上及阅读区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让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辨认。
老师还可引导幼儿共同商量设置班级的区角标识,引导幼儿给区角取名称,如语言区“我是小小主持人”、音乐区“小音符之歌”、表演区“酷酷大舞台”、美术区“小手真灵巧”等,将设计好的图文并茂的区角标识悬挂在活动室内。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激发了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敏感性和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
小学语文自主化阅读开展论文
![小学语文自主化阅读开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045ee2f8c75fbfc77db221.png)
小学语文自主化阅读的开展摘要: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行为,我们要把发展学生个性作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在倡导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实施自主化阅读教学。
本文简单分析何为自主化阅读,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式学习教学方法一、自主化阅读自主化阅读,指对所阅读文本以及文本所涉及的自然、社会、人生等具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会.能形成富有创意的思想、认识的阅读。
对于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有:(一)、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
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
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二)、体验性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
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
(三)、阅读结果的自主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式阅读习惯我们知道自主式阅读,其基本理念是:学生凭需要、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丽非被动、被迫、外部干预地阅读,阅读过程应该是放松惬意的,而非紧张有负担的。
具体几点建议如下:(一)、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教师积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发言。
老师在精彩的细节处,给予点拨,给学生以启迪的作用,这样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开动脑筋全面地理解课文。
(二)、在班级建立图书角以自愿为原则鼓励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优秀读物放在班级的图书角,这样大家可以充分地利用图书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并多组织学生畅谈读书体会,珍视体悟的个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图书角展示优秀的读后感,这样不仅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家的阅读习惯,而且也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同学的写作水平,从而使阅读和写作成为班级里能的风尚。
小学中年级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中年级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9b2347312b3169a451a460.png)
小学中年级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单位:中牟县官渡镇中心小学姓名:吴会利科目:小学语文【内容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着重从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等这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广泛的关注,有不少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我们课题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内容更新及方法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以下认识。
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培养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关键,还给学生时间是过程,展示成果是必然。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
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自主阅读的美好为题作文
![自主阅读的美好为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de4d6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d.png)
自主阅读的美好为题作文英文回答:The joy of independent reading is truly a wonderful experience. When I pick up a book and immerse myself in its pages, I feel a sense of freedom and escape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everyday life. The ability to choose my own reading material allows me to explore different genres and topics that truly interest me. Whether it's a thrilling mystery, a heartwarming romance, or an insightful non-fiction book, I have the freedom to choose what I want to read.Furthermore, independent reading allows me to set my own pace and schedule. I can curl up with a good book for hours on end, or I can steal a few moments throughout the day to indulge in a few pages. There's no pressure to rush through a book or meet any deadlines, which makes the experience all the more enjoyable.The act of independent reading also fosters a sense of self-relia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a teacher or professor, I am able to form my own opin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ext. This independence encourages me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themes and messages within the book, and to draw my own conclusions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others.In addition, independent reading allows me to cultivate a love for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I can savor the beauty of well-crafted sentences, and I can appreciate theartistry of storytelling. This love for reading extends beyond the pages of a book and enriches my life in countless ways.Overall, the freedom, flexibility, and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that comes with independent reading make it a truly beautiful experience.中文回答:自主阅读的美好体验真是让人难忘。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自主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ae950402020740be1e9b97.png)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自主阅读学习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
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
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一、自主阅读,探究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
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
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
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1、课内外想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跟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次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
如学习,《葡萄沟》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葡萄沟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绍文字,有的把葡萄沟的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
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
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
2、书本与生活相联系。
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如十六大会议、申奥活动、足球比赛;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除了注重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工具性外,还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等方面下工夫,帮学生构建大语文观。
自主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脊梁,是构建大语文观的灵魂。
关键词:自主阅读;氛围;目标;情境;策略;空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68-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除了注重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工具性外,还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等方面下工夫,帮学生构建大语文观。
笔者亲身经历了两轮初中语文的课程实验,强烈地意识到自主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脊梁,是构建大语文观的灵魂。
以下是笔者在一线课程实验中的点滴感悟,愿与同仁交流。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开放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只有在尊重他们生命的课堂上,他们才能自由地、自主地思索、想象、发问、辩论,真正地体现自由地研读感悟,自主地研读感悟,自信地研读感悟。
我在执教散曲《天净沙·秋思》时,主动走出了演讲者的角色,微笑着和学生商量:“这首曲,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学?”有学生提议:“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喜欢读的读,喜欢说的说,喜欢画的画。
”我采纳了他的建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自求、自得。
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了研究性阅读活动,几分钟后,便各显身手,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表达了研读的结果:善于说的学生发表了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见解、体会和看法;善于读的学生以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对《天净沙·秋思》作了精彩的诠释;善于画的学生用图画的创造性构思再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
当学生以不同方式展现他们真切而自在的感悟时,我不得不赞叹他们的生命是多么烂漫可爱!
二、明确自主研读的具体目标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明确,他们投入学习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可见,只有当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活动有
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地唤醒,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探究,使语文素质获得多方面的、充分地、自由地发展。
在实际操作时,教师既可以直接提出研读目标,也可以提出几个研读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读目标。
我在执教《看云识天气》时,在复习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这几种大自然的语言中,你对哪一种特别感兴趣,请坐在一块儿学习。
”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了自由组合,并分别把自己的小组命名为“卷云研究所”、“积云研究所”、“华研究所”、“晕研究所”、“虹研究所”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读目标:”这一篇文章,你们想研究什么呢?”经过学生的讨论,确定了以下几个研读目标:1、读好文章中的几段;2、品味精彩段落写得好的地方;3、懂得这篇文章中的知识。
然后教师就要求学生围绕以上三个研读目标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学有方向,学生便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研读中,用自己心灵去拥抱语文,尽情地展现了他们生命的原生态!三、创设富有磁力的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内驱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把学生想解决某个问题的愿望转移到研读课文内容上来。
我在执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假说:假如鲁提辖现在还活着,到人才市场找工作,他得写自荐书,你能帮英雄写一份自荐书吗?我们手头能够人人利用的资料就
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咱们好好研究一下课文,完成这个任务行吗?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向学生呈现了与当前研读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使研读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因此,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对课文的研读探索。
当学生研读那极富美的感召力的课文时,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和理智逐步实现了交融和同构,进而以课文为媒介彼此发生了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对答。
四、点拨合作探究的操作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给教师的建议》)对学生来说,每篇课文都是一种开放性的召唤式结构,都是一种吁求,学生对课文的研读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
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发现,实现对课文开放性的动态建构的过程。
显然,学生的自主研读要取得实效,必然得运用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否则,学生的自主研读活动就会陷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却并非有效的状况。
因此,在研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研读主题点拨其研读策略。
五、给予选择内容的自由空间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它意味着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
的潜能,努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体现自主性。
研究性阅读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研读中。
我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教时),首先创设了“船中兄弟相遇”的情境,再引导学生确立了研读目标:体悟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对学生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肯定知道要想深入地体会菲利普夫妇势利冷酷,就得认真地学习课文兄弟巧遇几段!学生就反复地、有滋有味地品读,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菲利普夫妇性格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于是,学生便投入了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然后积极参与了交流反馈,尽情地释放了自己的生命活力!在教师的开放引导下,学生真正揣摩到了语言在表达思想内涵上所体现的情感之真、精神之善和形象之美。
六、安排挥洒个性的读写训练
语文阅读活动论研究表明,学生能动地参与阅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个体生命的投入活动。
由此可见,当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研读活动中时,他们各自特殊的心理活动、独特的情感意志、感受理解都将在课文上打上鲜明个性的印痕。
学生在课文中感悟到的是他自己才能感悟到的东西,他通过课文的“对话”是富有个性化的,以其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着对课文的把握和建构;他对课文的理解和解释,是自我灵魂的写照,是主体生命意义的一种投射和昭示。
显然,在学生呈现研读结果时,教师安排创造性的读写
训练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挥洒。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学生才能调动起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投入课文构筑的情感世界,将自我融入课文之中,进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课文的真义,将心灵升华到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体验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
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主编.语文教学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4]赵福祺,李菀编著.语文(初中卷)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苏)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