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生物的变异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2、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3、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特点。

4、识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分类及各类特点。

5、掌握单倍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1、两种变异的区别2、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的比较3、常见的育种方法比较教学难点:常见育种方法比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比较归纳法教学过程:(一)请你快速浏览教材,思考:(学生自学复习)1、生物的变异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2、什么是基因突变?它有哪些特点和类型?3、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应用?4、什么是基因重组?有哪些类型?有何意义和应用?5、染色体结构可发生哪些变异?对生物有什么影响?6、什么是染色体组?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目?7、什么是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各自有何特点?8、在育种中如何获得多倍体和单倍体?(二)组织讨论理解、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有讨论反馈1、两种变异的区别2、什么是基因突变?它们有何特点和类型?概念: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

缺失或改变。

普遍性随机性特点低频性多重少利性自然突变不定向性类型物理诱变人工诱变(诱发特点)化学诱变(插入)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①改变:影响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碱基对②增添:影响大突变点前不影响、影响突变点后的序列③缺失:影响大突变点前不影响、影响突变点后的序列再思考:增添或缺3的倍数个碱基对的影响突变基因能否遗传给后代?体细胞: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经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3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应用?原因: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DNA复制过程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改变遗传信息。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应用:人工诱变、创造、改造动植物、微生物新品种4什么是基因重组?有哪些类型?有何意义和应用?5染色体结构可发生哪些变异?对生物有什么影响?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1、缺失2、重复3、倒位4、易位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概念:类型意义:应用:生物体进行有性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四分体时期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重组3、重组DNA技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十分重要遗传育种6什么是染色体组?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目?7什么是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各有何特点?8在育种中如何获得多倍体和单倍体?概念:判断方法 细胞中,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1、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判断: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基因型中相同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组3、根据染色体数形比推算: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2. 生物变异的类型:a.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b. 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 生物变异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可塑性。

4.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种群的适应性进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生物变异的遗传机制,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具体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生物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

2. 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内涵。

3. 探讨生物变异的遗传机制:介绍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变异的原理。

4. 讲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阐述生物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种群的适应性进化。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些生物变异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利用生物变异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探讨生物变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疫苗研发等。

3. 分析生物变异在生物伦理学中的争议,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与道德问题。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结果交流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布置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

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

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

2024年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八章“遗传与变异”第三节“生物的变异”,主要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与原因,遗传变异与突变的关系,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能正确区分遗传变异与突变。

2. 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认识到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遗传变异与突变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生物变异实例图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变异实例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a. 介绍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b. 讲解遗传变异与突变的区别与联系。

c. 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2. 遗传变异与突变的关系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生物变异的类型,并说明其原因。

b. 解释遗传变异与突变的区别与联系。

c. 举例说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a. 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原因:基因突变主要由基因复制错误、化学物质诱导等引起;染色体变异主要由染色体结构异常、数目异常等引起;基因重组由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等引起。

b. 遗传变异是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化;突变是指在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两者的联系在于,遗传变异可以为突变提供原材料,而突变又可以成为遗传变异的来源。

c. 例子:长颈鹿的长颈是通过变异逐渐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掌握较好,但对遗传变异与突变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变异的种类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2.变异种类和规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特征。

3.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理解生物变异的种类和规律,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2.难点: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特征,探究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PPT课件2.有关生物变异的图片、图表、模型等教具3.教学视频或纪录片片段,展示生物变异的实例和现象。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基因、遗传等。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以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种类和规律,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3.巩固练习: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变异概念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或查阅资料,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优秀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优秀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优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及实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及实例。

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分。

2.变异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3.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生物进化内容,提问: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什么?二、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1.教师通过PPT展示生物变异的定义: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遗传和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或染色体的改变,导致表型发生改变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生物变异,如:同卵双胞胎的表型差异、植物的多倍体等。

三、讲解生物变异的类型1.教师通过PPT展示生物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讲解基因突变:a.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

b.基因突变的实例:镰状细胞性贫血、基因编辑技术等。

c.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3.讲解染色体变异:a.染色体变异的概念: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的现象。

b.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唐氏综合症、染色体缺失等。

c.染色体变异的意义: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表型的显著变化。

四、实例分析1.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如:基因编辑技术、染色体缺失等。

2.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变异类型及其影响。

五、实验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果蝇的染色体变异。

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七、课后作业1.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收集生物变异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的变异》教案通用

《生物的变异》教案通用

《生物的变异》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1. 变异的概念与分类2.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的遗传规律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掌握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能够分析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实例,并对其进行分类。

3. 了解变异在生物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分类、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具体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狗、猫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之间的差异,引出变异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定义、分类(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及原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可遗传变异,哪些是不可遗传变异。

4. 例题讲解:讲解变异的遗传规律,以具体的遗传图谱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遗传变异。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在自然选择、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 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3. 变异的遗传规律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个可遗传变异的实例,并说明其遗传规律。

(2)简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实例:单眼皮与双眼皮、血型、植物的抗病性等。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等。

(2)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变异概念、分类及原因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育种、生物技术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2. 学会分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了解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变异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和人类遗传疾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变异与遗传疾病的关系,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遗传变异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新课内容:(2)变异的原因:讲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成因及特点;(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变异如何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4)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介绍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分析其与变异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变异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2.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 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结合实例,说明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节奏。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变异在生物育种、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o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

o了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生物变异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

•相关的生物变异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o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强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2.新课讲解o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o详细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讲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介绍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以及基因重组在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异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o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观察和分析生物变异的现象和原理。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意义,以及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内容包括:突变的概念、分类及意义;基因重组的类型及作用;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影响;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实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显著变异特征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变异?变异有哪些类型?变异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1)突变:介绍突变的概念、分类(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及意义。

(2)基因重组:讲解基因重组的类型(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及作用。

(3)染色体变异:介绍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数目的改变、结构的改变)及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组具有变异特征的植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变异的原因。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变异知识点的掌握。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变异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举例说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变异原因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变异原因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一、突变1. 概念2. 分类3. 意义二、基因重组1. 类型2. 作用三、染色体变异1. 类型2. 影响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 新物种的产生3. 适应性进化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变异的原因及分类。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分类与特点,基因突变的概念与类型,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以及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变异现象。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显微镜。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一: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

过程二: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为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规律。

过程三: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生物变异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四: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思考。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生物变异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变异的分类与特点2. 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与表现3. 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4. 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5.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玉米的白化苗(2)果蝇的残翅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对生物变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2.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内因是什么?(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了解生物变异的定义。

3.学习生物变异的类型(1)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

(2)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变异。

4.分析生物变异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对生物进化有什么意义?(2)讲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如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等。

5.课堂实例分析(1)展示几个生物变异的实例,如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基因重组产生的优良个体等。

(2)引导学生分析实例,理解生物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生物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育种等。

7.作业布置(1)熟记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实际操作加深对生物变异的理解。

3.适当调整教学节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2.辅助材料:生物变异实例、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图片等。

3.网络资源:生物变异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内因,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推动了生物进化吗?生:是遗传和变异。

师:非常好。

那么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的变异。

你们对变异有什么初步的认识呢?(2)在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对话:师:请大家翻开教材,阅读关于生物变异的定义,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九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着重讲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并通过实例分析变异在生物适应环境、物种形成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变异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激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显微镜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如“同卵双胞胎的差异”,引发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分类,结合PPT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变异知识的理解。

5. 实践活动:观察显微镜下的染色体变异,让学生亲身感受变异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2. 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因素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机理。

(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

(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如点突变、插入突变等。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如非整倍体、易位等。

(2)如植物在缺光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变黄。

(3)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变化,促进物种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变异的知识。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生物变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2)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品种的花卉、宠物狗或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2、讲授新课(1)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人的高矮胖瘦、头发的直卷、不同颜色的花朵等。

(2)变异的类型①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通过展示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基因重组产生的不同品种的花卉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②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同一个麦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等。

(3)生物变异的原因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生物的变异高中教案

生物的变异高中教案

生物的变异高中教案教学内容: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变异对生物种群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变异及其不同类型;2. 掌握变异的原因;3. 了解变异对生物种群的影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群体的变化。

教学重点:1. 变异的概念及其类型;2. 变异的原因;3. 变异对生物种群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变异与进化的关系;2. 掌握变异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材料;3. 生物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异?为什么生物会发生变异?二、讲解变异的概念及类型(15分钟)1. 解释变异的定义;2. 分类介绍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3. 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类型的变异。

三、讲解变异的原因(15分钟)1. 介绍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导致变异的原因;2. 解释变异对生物种群的重要性;3.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原因对变异的影响。

四、探讨变异对生物种群的影响(15分钟)1. 分组讨论变异对生物种群的影响;2. 总结各种变异对生物种群的意义;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变异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五、实验展示(15分钟)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变异现象,加深对变异的认识。

六、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变异对生物种群的重要性,并提出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延伸:学生可进一步探讨变异在不同生物种群中的具体应用,或者自主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课后作业: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变异的文章,并附上相关实例作为支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生物的变异一. 教学内容:复习生物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的变异化引起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变二. 学习重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人工诱变的应用,多倍体育种及单倍体育种。

三. 学习过程:(一)基因突变:1. 概念:由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实例:镰刀型贫血症。

2. 结果:形成等位基因。

3. 时期:在DNA复制时——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分裂的间期。

4.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5. 特点:(1)普遍性:各种生物体均可能发生。

(2)随机性:生物体的各个细胞随时可能发生。

发生在体细胞不可遗传给后代,发生在生殖细胞可能遗传给后代。

发生时期越早,对生物个体性状影响越大。

(3)突变率低:(4)多害少利:利、害不是绝对的,依据环境的变化而定。

(5)不定向:变为何种等位基因不确定,并且突变是可逆的。

6. 突变分类:自然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人工诱变:人为诱发产生的,提高突变率,提供更多的变异性状以便选择。

方法:物理——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太空技术——特殊环境条件(二)基因重组:1. 时期:减数分裂: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受精作用:不同的精子和不同的卵细胞结合。

2. 意义: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生物个体性状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为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3. 基因工程:不同生物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

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工程DNA复制(间期)有性生殖(减Ⅰ、受精作用)细胞外人为处理等位基因互变非等位基因重组(同种生物)不同生物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三)染色体变异:1.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概念: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类型:缺失、重复、易位、倒位(3)特点:①一般可以进行显微镜检测,染色体发生变异时,往往出现联会现象异常,形成“环”。

②形成不平衡配子:减数分裂后同时产生正常配子和异常配子。

③绝大多数变异对生物不利,有的甚至死亡。

2.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以染色体条数为单位的增加或缺失而引起的变异:先天愚型:47,+21,患者细胞中有三条21号染色体。

性腺发育不良:45,XO,患者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2)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倍增或倍减而引起的变异:①二倍体:经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人等绝大多数动物、过半数的植物。

②多倍体:经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

香蕉3n,马铃薯4n,小麦6n。

③单倍体:经配子发育的生物体。

花粉发育的植物体、蜜蜂中的雄蜂。

3. 多倍体育种:植株特点:植株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

(1)八倍体小麦:(2)三倍体西瓜:比较:无子蕃茄不经传粉受精生长素处理缩短生长周期二倍体果实无子西瓜经花粉刺激秋水仙素处理不发育的种子三倍体果实4. 单倍体育种:植株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1)育种优点:迅速获得纯系品种,缩短育种年限。

(2)育种过程:四. 疑难点拨:1. 理解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其优点是提高了基因突变率,这是与自然突变相比较的结果,实践中突变率仍然较低,因多数有害,甚至致死,必须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大量繁殖后代,才能选育出有价值的品种,因此有成本较高,处理时间较长的缺点。

2. 有关基因重组发生的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生物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会发生交叉互换的现象,就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重新组合;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会随机进入一个细胞,也会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所携带的非等位基因随之重组。

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是随机结合的。

例如同是AaBb产生的配子,若ab与AB结合会表现出一种性状,若ab与Ab结合则会表现出另一种性状。

3. 异种生物的基因重组途径:基因工程,主要利用DNA重组技术,通过对不同生物的DNA拼接,完成基因重组。

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在对融合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完成基因重组。

4. 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若已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是否是三倍体?进行判断的关键是,此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还是配子发育来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该生物是三倍体;若是由配子发育来的,则该生物是单倍体。

单倍体是一个比较名词概念,不是数量概念,单倍体生物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从某烟草的陈种子中榨出一种油,再用这种油处理该烟草的新鲜种子,处理后新种子长出的幼苗突变率与陈种子长出的幼苗突变率一样。

这个事实说明()A. 陈种子长出的突变幼苗属于自然突变B. 处理种子长出的突变幼苗属于诱发突变C. 细胞代谢的产物是诱变因子之一D. 烟草容易发生基因突变2. 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众多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基因突变为c造成的()A. 幼苗的体细胞B. 早期叶芽的体细胞C. 花芽分化时的细胞D. 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3. 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密码表: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A、CCC、CCU苏氨酸ACU、ACC、ACA 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 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B. 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C. 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一CO—NH一”的结构D. 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4. 对一个动物个体来说,几乎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功能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合成不同的()A. 转运RNAB. 信使RNAC. 组蛋白D. 核糖体5. 下图所示为自然界遗传信息在三种生物大分子间的流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4途径常见,其他从未被认识到B. 2、4、9途径常见,其他几乎从未被认识到C. 2、3途径常见,1、3很少见D. 1、2、4途径常见,3、7、5少见,其他未被认识到6. 下图进行有性生殖的同一种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⑤时期B. 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③无直接关系C. 图②所示分裂方式,其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③D. 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有图①~图⑤所示细胞的器官是睾丸而不可能是肝脏7. 基因为Aa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配子的基因型比例是()A. 3:1B. 1:2:1C. 1:4:1D. 1:6:18. 玉米间作与单作相比,可以明显提高产量。

易染病抗倒伏玉米甲(aaBB)与抗病易倒伏玉米乙(AAbb)间作,甲株所结玉米胚、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① AaBb ② aaBB ③ AAbb ④ AaaBBb ⑤ aaaBBB ⑥AAAbbbA. ①④B. ③⑥C. ①②④⑤D. ②③⑤⑥9. 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A. 全部正常B. 一半正常C. 全部有病D. 不能确定10. 运用不同生物学原理,可培育出各种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B.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C.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 培育无子番茄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11. 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 aabb × ABB. AaBb × AbC. Aabb × aBD. AABB ×ab12.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

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 1/16B. 1/9C. 1/8D. 1/413. 上海医学院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以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白蛋白提高了30多倍,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那么“转基因动物”是指()A. 提供基因的动物B. 基因组中录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C. 基因组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D. 能表达基因遗传信息的动物14. 萝卜的体细胞内有9对染色体,白菜的体细胞中也有9对染色体,现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培育出能自行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应有多少个染色体()A. 9B. 18C. 36D. 7215.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体杂交,于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A. 3/8B. 5/8C. 3/8或5/8D. 1/16或9/1616.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叶(y)为显性。

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

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统计?()A. F1植株和F1植株B. F2植株和F2植株C. F1植株和F2植株D. F2植株和F1植株17.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A. 甲:AaBb 乙:AAaBbbB. 甲:AaaaBBbb 乙:AaBBC. 甲:AAaaBbbb 乙:AaaBBbD. 甲:AaaBbb 乙:AaaaBbbb18. 突变型的面包霉能按下图合成氨基酸A和B,正常的面包霉只能合成氨基酸B,而氨基酸A是面包霉的必需氨基酸。

如果要从各种面包霉中筛选出能合成氨基酸A的面包霉,所用的培养基应不含()A. 氨基酸AB. 氨基酸BC. 酶①D. 酶④19. 将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应为()A. 1/8B. 1/16C. 1/32D. 1/6420. 在下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物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① 23A+X ② 22A+X ③ 2lA+Y ④ 22A+YA. ①和③B. ②和③C. ①和④D. ②和④21. 对某生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分析得知,该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发生交换,若该生物形成m个卵细胞里含交换染色体的卵细胞有n个,从理论上计算,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的初级卵母细胞应占()A.%100)]/(2[⨯+nmn B. %100)/2(⨯mnC.%100)/(⨯mn D. %100)]/([⨯+nmn22. 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A. 单倍体B. 三倍体C. 四倍体D. 杂交种23. I A、I B、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BO血型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