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DOC

合集下载

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

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

目次○、总则................................................................................................................................. 1一、电镀镍检验标准............................................................................................................. 11.1 试样要求.................................................................................................................. 11.2 外观.......................................................................................................................... 11.3 镀层厚度.................................................................................................................. 21.4 结合强度.................................................................................................................. 21.5 耐蚀性...................................................................................................................... 2二、电镀锌检验标准............................................................................................................. 32.1 试样要求.................................................................................................................. 32.2 外观.......................................................................................................................... 32.3 镀层厚度.................................................................................................................. 42.4 结合强度.................................................................................................................. 42.5 耐蚀性...................................................................................................................... 42.6 白色钝化膜的存在性试验...................................................................................... 4三、装饰镀铬检验标准......................................................................................................... 53.1试样要求................................................................................................................... 53.2 外观.......................................................................................................................... 53.3 镀层厚度.................................................................................................................. 53.4 结合强度.................................................................................................................. 63.5 耐蚀性...................................................................................................................... 6四、喷漆检验标准................................................................................................................. 74.1 试片要求.................................................................................................................. 74.2 颜色.......................................................................................................................... 74.3 光泽.......................................................................................................................... 74.4 外观.......................................................................................................................... 74.5 漆层厚度.................................................................................................................. 84.6 附着力...................................................................................................................... 84.7 抗冲击性.................................................................................................................. 84.8 耐溶剂(无水乙醇)性.......................................................................................... 8五、粉末喷涂检验标准......................................................................................................... 95.1 试片要求.................................................................................................................. 95.2 颜色.......................................................................................................................... 95.3 光泽.......................................................................................................................... 95.4 外观.......................................................................................................................... 95.5 涂层厚度.................................................................................................................. 95.6 附着力.................................................................................................................. 105.7 抗冲击性.............................................................................................................. 105.8 耐溶剂(无水乙醇)性...................................................................................... 10六、铝合金化学氧化检验标准......................................................................................... 116.1 试片要求.............................................................................................................. 116.2 外观...................................................................................................................... 116.3 耐蚀性.................................................................................................................. 11七、铝合金喷砂光亮阳极化检验标准............................................................................. 127.1 试片要求.............................................................................................................. 127.2 外观...................................................................................................................... 127.3 氧化膜厚度.......................................................................................................... 127.4 耐蚀性.................................................................................................................. 127.5 封闭质量.............................................................................................................. 12八、喷砂及拉丝检验标准................................................................................................. 138.1 拉丝件.................................................................................................................. 138.2 喷砂件.................................................................................................................. 13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总则0.1 零部件表面处理前应去除毛刺、飞边、划痕、氧化层等缺陷,锐边棱角倒钝。

金属表面喷涂检验规范(涂装规范细则)

金属表面喷涂检验规范(涂装规范细则)

1.0目的规定了金属零部件喷涂标准的朮语﹑技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其最终目的在于满足最终客户对视觉﹑触觉的要求2.0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喷粉生产质量检验。

3.0定义3.1 A级表面: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和全部需丝印的表面;3.2 B级表面:不明显的外部表面和开启门后能看见的内部表面;3.3 C级表面:不易察看的内部和外部表面;3.4 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3.5 针孔:涂层表面上可看见类似针刺成的微小孔;3.6 桔皮:喷涂涂料产生的凸凹,象桔皮一样的斑点;3.7 异物:空气中灰尘,喷涂机污物等杂物;3.8 凹痕:喷涂前基材上的伤痕使涂装后该处出现凹陷;3.9 浅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但看不见底层表面;3.10 深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且伤及底层表面;3.11 厚边:喷涂时在产品边缘或内折弯角处的涂料堆积现象,包括因局部保护不良而产生的毛边;3.12 流挂:喷涂时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3.13 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等现象,常见于内折弯角处/孔的边缘截面,基材切口边缘截面等部位;3.14 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上涂层,或涂层完全脱离基材的现象;3.15 缩孔:涂层干燥后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图形小坑现象;3.16 开裂:涂层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开裂变化,通常由于涂层老化而引起的;3.17 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

4.0 输入4.1 金属零(组)件的粉末喷涂技朮规范4.2 金属零(组)件的喷漆技术规范5.0 输出喷涂检验日报表6.0 工作程序6.1 主要检验工具6.1.1 色差仪。

6.1.2 涂层测厚仪。

6.1.3 本公司标准样板。

6.1.4 透明杂物判定表。

6.1.5 切刀及透明胶带(采用3M公司生产的 Scotch 250# 胶带)。

6.1.6 100%工业酒精。

6.1.7 白色棉质软布(或脱脂棉)和端面直径为6.3mm,长40mm的圆柱形木棒。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1.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主要是通过目测和简单的测量,检验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外观特征,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对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分检验,以确定材料中各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规范: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指标。

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规范: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能特点,包括电导率、热导率、磁导率等。

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

5.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相含量等。

6.金属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规范:非破坏性检测是指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各种缺陷的检测。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性检测等。

7.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和防护检验规范: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防护,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

通过检验材料的表面处理质量和防护性能,以确保金属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以上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见的检验规范,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使用要求可能会有不同的检验要求和规范。

在具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和标准,以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表面处理的国标

表面处理的国标

表面处理 --- 除锈程度ISO8501-1:1988锈蚀等级 (Rust Grades)A:钢表面完全被粘附的氧化皮覆盖,极少量或无可见锈B:钢表面被氧化皮和锈覆盖C:钢表面完全被锈覆盖,极少量或无可见点蚀D:钢表面完全被锈覆盖,可见点蚀除锈程度Sa : 喷砂除锈Sa1/Sa2/Sa2.5/Sa3(SSPC SP7/SP6/SP10/SP5)St :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St2 / St3Fl : 火焰清洁AFl/BFl/CFl/DFlISO8501-2 --- 已有涂层表面的表面处理等级P Sa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彻底的喷砂处理P Sa2/P Sa2.5/P Sa3P St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手工和动力工具处理P St2/P St3P Ma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机械打磨处理P Ma下列国家标准,涉及了防腐蚀的各种要求:GB8923涂装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相对国际标准 ISO 8501-1:1988)GB6060.5表面粗糙度比较样板抛(喷)丸、喷砂加工表面(相对国际标准.ISO8503-2 :1995)GB6484铸钢丸GB6485铸钢砂GB/T13312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HG/T 3656钢结构桥梁漆JB/Z350高压无气喷涂典型工艺GB1764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5210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 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相对国际标准ISO 7253:1984)GB/T 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相对国际标准ISO 11341:1994)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76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T15957-1995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石油行业标准SYJ0004-1999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设计规范SY4058-93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和保温层现场补伤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007-1998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T0063-99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SY/T0087-95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与防护调查方法标准SY/T0407-1997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47-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4091-1995滩海石油工程防腐蚀技术规范SYJ30-87埋地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基本术语Q/CNPC37-2002非腐蚀性天然气输送管内壁覆盖层推荐做法一、涂装标准的类别涂装标准从类别上划分可分为:1、公司标准如:国际油漆公司高压水喷射表面处理标准、海洋石油工程公司涂装施工程序等2、行业标准如:石油天然气工业标准3、国家标准如:GB, BS, DIN, ASTM, Norsok Standard, SSPC4、地区标准如:欧洲标准 ( CEN)5、国际标准如:ISO二、涉及了防腐蚀的各种要求:GB8923涂装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相对国际标准 ISO 8501-1:1988)GB6060.5表面粗糙度比较样板抛(喷)丸、喷砂加工表面(相对国际标准.ISO8503-2 :1995)GB6484铸钢丸GB6485铸钢砂GB/T13312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HG/T 3656钢结构桥梁漆JB/Z350高压无气喷涂典型工艺GB1764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5210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 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相对国际标准ISO 7253:1984)GB/T 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相对国际标准ISO 11341:1994)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76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T15957-1995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三、附着力测试标准ISO 2409:1972色漆和清漆-划格法测试ISO 4624:1978色漆和清漆-附着力拉开法测试ASTM D 3359-87胶带纸附着力标准测试法ASTM D 5162-01标准操作规程-金属底材上不传导型保护用涂料的不连续性(漏涂)测试NACE RP 0188-99标准测试规程-保护用涂料的不连续性(漏涂)测试法无机富锌漆的MEK测试ASTM D 4752-87无机硅酸富锌漆的耐MEK溶剂擦拭标准测试法四、国际上常用的相关标准有:1、新钢材表面锈蚀等级 --- ISO 8501-1:1988 / SSPC Vis2、已有涂层表面的锈蚀等级 --- ISO4628 / ASTM D6103、底材表面可溶性盐的检测 --- ISO8502-64、表面处理等级 --- ISO8501:1988 / SSPC SP / DIN 559285、表面粗糙度 --- ISO8503 / ASTM D 4417 / RUGOTEST No.36、喷砂磨料标准 --- ISO11124/ 11125/ 11126/ 111277、底材表面灰尘 --- ISO8502-38、干膜厚度的测量 --- SSPC PA2 / DIN 55929 / ISO28089、附着力 --- ISO4624 / SIS184171 / ASTM D3359 / ISO240910、无机富锌底漆固化程度 --- ASTM D475211、针孔检测 --- DIN 5567012、已有涂层的评估 --- ISO4628 / ASTM D714表面处理相关标准除锈程度ISO8501-1/ISO8501-2/SSPC SP底材表面清洁程度ISO8502-1~9表面粗糙度ISO8503/ASTM D4417/RUGOTEST No.3喷砂磨料标准ISO11124/ISO11125/ISO11126/ISO11127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表面处理的国标

表面处理的国标

表面处理 --- 除锈程度ISO8501-1:1988锈蚀等级 (Rust Grades)A:钢表面完全被粘附的氧化皮覆盖,极少量或无可见锈B:钢表面被氧化皮和锈覆盖C:钢表面完全被锈覆盖,极少量或无可见点蚀D:钢表面完全被锈覆盖,可见点蚀除锈程度Sa : 喷砂除锈Sa1/Sa2/Sa2.5/Sa3(SSPC SP7/SP6/SP10/SP5)St :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St2 / St3Fl : 火焰清洁AFl/BFl/CFl/DFlISO8501-2 --- 已有涂层表面的表面处理等级P Sa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彻底的喷砂处理P Sa2/P Sa2.5/P Sa3P St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手工和动力工具处理P St2/P St3P Ma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机械打磨处理P Ma下列国家标准,涉及了防腐蚀的各种要求:GB8923涂装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相对国际标准 ISO 8501-1:1988)GB6060.5表面粗糙度比较样板抛(喷)丸、喷砂加工表面(相对国际标准.ISO8503-2 :1995)GB6484铸钢丸GB6485铸钢砂GB/T13312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HG/T 3656钢结构桥梁漆JB/Z350高压无气喷涂典型工艺GB1764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5210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 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相对国际标准ISO 7253:1984)GB/T 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相对国际标准ISO 11341:1994)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76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T15957-1995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石油行业标准SYJ0004-1999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设计规范SY4058-93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和保温层现场补伤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007-1998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T0063-99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SY/T0087-95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与防护调查方法标准SY/T0407-1997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47-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4091-1995滩海石油工程防腐蚀技术规范SYJ30-87埋地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基本术语Q/CNPC37-2002非腐蚀性天然气输送管内壁覆盖层推荐做法一、涂装标准的类别涂装标准从类别上划分可分为:1、公司标准如:国际油漆公司高压水喷射表面处理标准、海洋石油工程公司涂装施工程序等2、行业标准如:石油天然气工业标准3、国家标准如:GB, BS, DIN, ASTM, Norsok Standard, SSPC4、地区标准如:欧洲标准 ( CEN)5、国际标准如:ISO二、涉及了防腐蚀的各种要求:GB8923涂装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相对国际标准 ISO 8501-1:1988)GB6060.5表面粗糙度比较样板抛(喷)丸、喷砂加工表面(相对国际标准.ISO8503-2 :1995)GB6484铸钢丸GB6485铸钢砂GB/T13312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HG/T 3656钢结构桥梁漆JB/Z350高压无气喷涂典型工艺GB1764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5210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 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相对国际标准ISO 7253:1984)GB/T 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相对国际标准ISO 11341:1994)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76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T15957-1995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三、附着力测试标准ISO 2409:1972色漆和清漆-划格法测试ISO 4624:1978色漆和清漆-附着力拉开法测试ASTM D 3359-87胶带纸附着力标准测试法ASTM D 5162-01标准操作规程-金属底材上不传导型保护用涂料的不连续性(漏涂)测试NACE RP 0188-99标准测试规程-保护用涂料的不连续性(漏涂)测试法无机富锌漆的MEK测试ASTM D 4752-87无机硅酸富锌漆的耐MEK溶剂擦拭标准测试法四、国际上常用的相关标准有:1、新钢材表面锈蚀等级 --- ISO 8501-1:1988 / SSPC Vis2、已有涂层表面的锈蚀等级 --- ISO4628 / ASTM D6103、底材表面可溶性盐的检测 --- ISO8502-64、表面处理等级 --- ISO8501:1988 / SSPC SP / DIN 559285、表面粗糙度 --- ISO8503 / ASTM D 4417 / RUGOTEST No.36、喷砂磨料标准 --- ISO11124/ 11125/ 11126/ 111277、底材表面灰尘 --- ISO8502-38、干膜厚度的测量 --- SSPC PA2 / DIN 55929 / ISO28089、附着力 --- ISO4624 / SIS184171 / ASTM D3359 / ISO240910、无机富锌底漆固化程度 --- ASTM D475211、针孔检测 --- DIN 5567012、已有涂层的评估 --- ISO4628 / ASTM D714表面处理相关标准除锈程度ISO8501-1/ISO8501-2/SSPC SP底材表面清洁程度ISO8502-1~9表面粗糙度ISO8503/ASTM D4417/RUGOTEST No.3喷砂磨料标准ISO11124/ISO11125/ISO11126/ISO11127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DOC)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DOC)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品质部门对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一般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凹痕: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9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0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1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2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3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5工艺代号0000作者第 1 页共19 页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金属零件类检验规范

金属零件类检验规范

金属零件类检验规范1. 引言金属零件在许多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制造业、汽车行业、航空航天等。

为了保证金属零件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档旨在提供金属零件类检验的规范和流程,确保零件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检验准备在开始金属零件的检验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如千分尺、卡尺、金属磨光机等。

•根据零件图纸和要求,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和要求。

•清理和准备检验场所,确保无尘和干净。

3. 检验流程3.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金属零件检验的第一步,主要是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检查。

具体步骤包括:1.用肉眼检查零件外观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如划痕、凹陷等。

2.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微小的瑕疵,如气泡、裂纹等。

3.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2 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金属零件检验的核心内容,准确的尺寸是保证零件质量的关键。

具体步骤包括:1.使用千分尺、卡尺等测量工具测量零件的关键尺寸,如长度、直径等。

2.将测量结果与零件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比对,判断零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对于复杂的零件,可以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精确的尺寸测量。

3.3 材质检验材质检验是判断金属零件材质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步骤。

具体步骤包括:1.使用金属成分分析仪测量零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2.对于特殊要求的零件,可以进行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验证其材质的性能。

3.4 其他检验除了上述的外观、尺寸和材质检验外,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还可以进行以下检验:1.表面处理检验:检查零件的表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如镀层、喷漆等。

2.磁粉检验:对于需要进行磁粉探伤的零件,进行磁粉检验,发现和评估零件中的裂纹和缺陷。

3.超声波检验:对于需要进行超声波探伤的零件,进行超声波检验,检测零件内部的缺陷和瑕疵。

4. 检验记录和报告在完成金属零件的检验后,需要做好检验记录和报告,以备将来参考和追溯。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 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的要求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的要求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品质部门对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一般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凹痕: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9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0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1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2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3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廊坊多元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检验标准(表面处理)编制:校对:审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目录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磷化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4)表面电镀(金属)检验标准 (5)发黑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7)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8)高频淬火检验标准 (11)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5.5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五金产品检验规范

五金产品检验规范
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麻点:喷涂件表面上有附着的细小颗粒.
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阴影:喷涂件表面出现的颜色比周围暗的区域.
露底:喷涂件出现局部的油漆过薄而露出底材颜色的现象.
判定标准
试验后五金件表面不允许生锈,锐边上的锈迹和任何能够擦掉的淡黄色膜可以忽略不计.
九.记录
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相关的检验记录并按要求归档保存;
检验出现异常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5
R角过大
参照工程图纸及限度样品
6
裁切不齐
参照限度样品
7
尺寸偏差
参照工程图纸
8
变形
分型面平面度<或按零件确认样板
9
色差
△E<或参照限度样品
10
倒圆角不够
不允许
注:注点缺陷包括异色点、杂质、亮斑等呈现点状形态的缺陷.
喷涂外观检验标准缺陷类别:MI
表3喷涂外观检验标准
序号
缺陷名称
检验规格
允收数
A面
B面
C面
一.目的
为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确保满足顾客和生产需要.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1.总则:本规范仅适用于公司产品的磷化、镀铜的表面处理。

2.采用标准:
GB/T 6807-2007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DE009-05-15-04A 《磷化作业指导书》
DE009-05-15-03 《接头螺纹表面电刷铜作业指导书》
3.验收准则:
3.1磷化的验收准则:
1)磷化后工件(不酸洗的工件除外)的颜色应为:灰黑色、均匀致密、不挂灰。

2)磷化后的工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均为允许缺陷:
①轻微的水迹、钝化痕迹、擦白及挂灰现象;
②由于局部热处理、焊接以及表面加工状态的不同而造成颜色和结晶不均匀;
③在焊缝处无磷化膜。

3)磷化后的工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均为不允许缺陷:
①疏松的磷化膜层;
②有锈蚀或绿斑;
③局部无磷化膜(焊缝处除外);
④表面严重挂灰。

3.2镀铜的验收准则
1)目测镀铜面呈纯铜金属光泽,光亮无污,色泽均匀,螺纹表面镀层不得有针孔、麻点、脱落、发黑等缺陷。

2)抽检镀后螺纹紧密距,采取首末件检验。

4. 质量记录
检验过程做好各种质量记录,如跟单上的质量状态标识、过程首检记录、返工单、废品单、不合格品反馈处理单等。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为镀层厚度;
5.4.2.2用以上方法测量厚度时,当出现对镀层厚度有争议时,可采用GB/T 4955-1997中规定的方法
测量,但表面积小于100mm2的工件需用GB/T 9799-97中(见10.1.2.1和10.1.2.2)方法。
品不及时浸油封闭,已活化的元素和空气继续反应,有时会出现变色现象。
5.3环保性要求:产品发黑后要求:无毒,无异味,环保。
(发黑剂不得含有硒化物,亚销酸盐,铬等有毒化合物)
5.4性能测试:
5.4.1附着力和耐蚀性:
硫酸铜点滴法:每升溶液(去离子水)含硫酸铜30g、20℃、浸32秒,如有发红(触铜斑点,锈
苏州********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制订单位:质量部
版 本: A/0 总页数:4 页
制订日期:2014年 2 月 27 日
发行日期:2014年 2 月 27 日
核准
审 核
制订
制订部门
制订日期
发黑处理
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
页次
质量部
1、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表面发黑处理产品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5.2.7白斑:材料电镀前表面锈蚀深及底材时,电镀后因光线折射,产生白色斑纹。
5.2.8水纹:烘干作业不完全或水质不干净造成。
5.2.9过度酸洗:浸于酸液中的时间过长,造成金属表面过度腐蚀。
5.2.10脱层(翘皮):镀层附着力不佳,有剥落的现象。
5.3外观检验允收标准
现象
检验标准
缺陷度
污渍
不允许

异色
5.2.4氧化膜不牢,判定为不良:
由于发黑前产品除油清洗不彻底、发黑处理时间过长,发黑层过厚,形成了发黑浮层,附着力差,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廊坊多元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检验标准(表面处理)编制:校对:审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目录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磷化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5)表面电镀(金属)检验标准 (6)发黑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9)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10)高频淬火检验标准 (15)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5.5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规范标准

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规范标准

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规艾默生网络能源修订信息表目录目录 (3)前言 (5)一、铝合金化学氧化技术规 (6)1目的 (6)2 适用围 (6)3 关键词 (6)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6)5 规容 (6)5.1 术语 (6)5.2 工艺鉴定要求 (7)5.2.1 总则 (7)5.2.2 设计要求 (7)5.2.3 鉴定程序 (7)5.2.4 试验及试片要求 (7)5.2.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8)5.2.6 鉴定状态的保持 (8)5.3 产品质量检验要求 (8)5.3.1 外观 (8)5.3.2 耐蚀性 (8)二、铝合金喷砂光亮阳极化技术规 (9)1目的 (9)2 适用围 (9)3 关键词 (9)4 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9)5 规容 (10)5.1 术语 (10)5.2 工艺鉴定要求 (10)5.2.1 总则 (10)5.2.2 设计要求 (10)5.2.3 鉴定程序 (10)5.2.4 试验及试片要求 (10)5.2.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11)5.2.6 鉴定状态的保持 (11)5.3 产品质量检验要求 (11)5.4 备注 (12)6 附录1 (12)三、喷砂及拉丝技术规 (12)1目的 (12)2 适用围 (13)3 关键词 (13)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13)5 规容 (13)5.1 术语 (13)5.2工艺鉴定要求 (13)5.2.1 总则 (13)5.2.2 设计要求 (14)5.2.3 鉴定程序纪律 (14)5.2.4 试验及试片要求 (14)5.2.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15)5.2.6 鉴定状态的保持 (15)5.3 产品质量检验要求 (15)5.3.1 拉丝件 (15)5.3.2 喷砂件: (15)前言本规由艾默生网络能源研发部发布实施,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及相关活动。

本规由结构造型设计中心部门遵照执行。

本规拟制部门:结构造型设计中心;本规拟制人:士杰;本规批准人:运清;一、铝合金化学氧化技术规1目的本规规定了铝合金化学氧化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标准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标准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5.5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不合格时可用加严检验。

5.6.2 检验方法:使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刃口宽要求0.05mm,刃口达到0.1mm时必须重新磨刃口),沿能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导向器,刃口在相对涂面35-45度角,均速划线。

钣金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检验标准名称: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图号:. 003拟制:***审核:***标准化:***IQC会签:***批准:***目次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总则零部件表面处理前应去除毛刺、飞边、划痕、氧化层等缺陷,锐边棱角倒钝。

表面应作相应的除油、除锈、磷化、烘干等处理。

喷漆件全部做底漆(防锈漆)。

涂覆层正面(指机柜、机箱、前门板等正面)在运转装配过程原则上不允许有损伤。

其它部位在运转装配过程中引起的损伤,允许补漆。

外观缺陷允许的具体程度参照执行。

来料检验的抽样方法和程序按IQC部门的相关规范执行。

一、电镀镍检验标准试样要求挂镀工艺材料: 20 冷轧钢尺寸: 80×125×1 ~ 4 (mm)表面粗糙度: Ra ≤ 1 m表面处理:镀铜+光亮镍。

滚镀工艺材料: 20 冷轧钢尺寸:依工艺设备特点选择适当形状和大小的试样,要求其至少有一平面面积大于 30 ×30 (mm)表面粗糙度: Ra ≤ 1 m表面处理:镀铜+光亮镍。

外观所有零件都应按 GB 5926-86 进行外观检查。

镍镀层应是光亮或带有柔和浅黄色的银白色。

镀层结晶应均匀、细致、光滑、连续。

在零件的非主视表面,允许有以下缺陷:1)小而少的夹具印(夹具印小于 1×1 mm2);2)镀层局部呈雾状(雾状面积小于10×10 mm2)。

不允许:1)镀层有斑点、黑点、烧焦、粗糙、针孔、麻点、分层、起泡、起皮、脱落:2)树枝状、海绵状和条纹状镀层;3)局部无镀层(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的孔内部分除外);4)以及节中未包含的其它缺陷。

镀层厚度按 GB 5930-86 进行检测。

厚度检查在零件上进行;每批零件供应方都需检测。

对钢铁零件表面:凡能被直径为 20 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其局部总厚度必须达到 30 μm 以上,其中铜镀层为 20-25μm,镍镀层为 10-15μm ;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或开口宽度的部分不规定厚度。

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

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

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一、样品采集与处理1.样品的代表性:从不同批次或供应商采集的样品应能代表整个批次的质量水平。

2.样品存放:样品应储存于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防止受潮、变质等。

3.样品处理:针对不同金属原材料,可进行表面处理、热处理等,以模拟实际应用条件。

二、外观检验1.表面缺陷:检查样品表面是否存在划痕、氧化、麻点等缺陷。

2.形状尺寸:测量样品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检查是否符合指定要求。

3.包装要求:检查样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运输和储存的相关标准。

三、化学成分检验1.采样方法:根据不同金属原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元素分析:使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比较实测值与标准值是否符合要求。

3.杂质检验:检查金属原材料中是否存在非金属杂质,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四、机械性能检验1.抗拉强度:通过拉伸试验,测定样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指标。

2.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量样品的硬度,比较实测值与标准要求是否符合。

3.冲击韧性:进行冲击试验,评估样品的抗冲击性能,判断其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

五、热处理性能检验1.退火性能:通过热处理试验,观察样品经退火后的晶粒结构、硬度等变化情况。

2.强化效果:对样品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评估样品的强化效果和耐腐蚀性能。

六、非破坏性检验1.金相检验:对样品进行金相分析,观察和评估样品的组织结构、晶粒尺寸等微观结构特征。

2.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探测仪对样品进行无损检测,评估样品的内部结构和缺陷情况。

3.磁粉检测:对样品进行磁粉检测,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裂纹、孔洞等表面和内部缺陷。

七、可燃性和腐蚀性检验1.可燃性测试:对样品进行可燃性测试,评估其燃烧性能和火灾危险性。

2.腐蚀性测试:将样品置于不同腐蚀介质中,观察其耐蚀性能和腐蚀程度。

总结:以上是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的一般内容,金属原材料的检验规范旨在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品质部门对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一般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凹痕: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9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0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1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2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3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2.14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层中形成不同色的斑点。

2.15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2.16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2.17 氢脆:由于浸蚀、除油或电镀等过程中金属吸收氢原子和有应力存在下而引起的脆性。

2.18 针孔:表面处理上可看见类似针剌成的微小孔。

2.19孔隙率:单位面积上针孔的个数。

2.20 起泡:在电镀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2.21 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导致的流痕,或镀层厚度不均造成零件表面的异常区域。

2.22桔皮:喷涂表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2.23 粉化:氧化膜表面疏松引起的粉沫状物。

2.24露底: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3职责与权限3.1 SQA/TQC工程师根据此规范监督供应商的金属表面处理制程控制、外观检验和性能检验。

3.2 IQC和机加中心质检员根据此规范进行成品检验。

4 检验方案4.1 一致性和外观:全检项,或由IQC工程师根据实际来料品质状况依据《检验方案调整工作规范》对具体物料检验方案实施调整;4.2 性能:抽检项。

IQC或机加中心质检员每批零件核查供应商检验报告,每季度对每种表面处理至少检验一次。

当外观检验发现存在有可能影响性能的缺陷时,需及时检验该批零件或制作试样进行性能检验。

5检验项目及方法5.1试片制作要求5.1.1 若测试面积足够,可以实际零件做试样。

5.1.2 当表面处理后的工件大小、形状或材料不适用于试验时,或者当表面处理零件数量太少或价格昂贵而不适合于进行破坏性试验时,可通过制作标准试片进行性能检验,试片的要求如下:材料:材料牌号与被测零件相同;尺寸:80×125×0.5~ 4 (mm)或与目标物料相似的样件:5.1.3 表面粗糙度:Ra ≤1.6µm;5.1.4 表面处理:与被测零件同批次进行相同的表面处理工艺。

5.1.5 试样必须在表面处理24小时以后三天以内进行试验。

5.2外观检验5.2.1 外观检验条件视力:校正视力1.0以上。

目视距离:检查物距眼睛40cm~60cm。

目视角度:45度~90度(检查时产品应转动)。

目视时间:A级面约15秒/面,B、C面约10秒/面。

灯光:大于500 LX的照明度或正常迈瑞公司车间照明度。

5.2.2 喷砂拉丝5.2.2.1 喷砂和拉丝的目数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喷砂按120目的标准,拉丝按220目的标准;5.2.2.2 拉丝方向按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与零件长边方向一致;5.2.2.3 拉丝后整个表面纹路均匀;5.2.2.4 喷砂后零件表面不得有明显变形,形位公差符合图纸要求。

5.2.3 塑层漆层5.2.3.1喷塑喷漆的颜色符合图纸要求,以目视检验为主,不得有明显色差;比对标准色板或签样,以一致或极接近为合格;对目视有异议时用色差仪检测,判定标准按MRSZS05N01-311 《产品颜色及色板管理工作规范》。

5.2.3.2电泳漆层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为黑色。

5.2.4 电镀锌5.2.4.1 镀层结晶均匀、细致;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为彩虹色;5.2.4.2 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5 电镀镍5.2.5.1 镀层结晶均匀、细致;普通镍镀层呈稍带淡黄色的银白色,光亮镍镀层是光亮的银白色;5.2.5.2 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无镀层,但需防锈处理。

5.2.6 化学镀镍5.2.6.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呈稍带浅黄色的银白色或钢灰色;5.2.6.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

5.2.7 电镀硬铬5.2.7.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呈略带浅蓝的银白色到亮灰色;5.2.7.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8 电镀装饰铬5.2.8.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呈镜面般光亮的银白色;5.2.8.2允许表面缺陷: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9 电镀金5.2.9.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硬金(合金)镀层为略带微红或微棕色的浅黄色;纯金镀层应是有光泽的金黄色;5.2.9.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10 电镀银5.2.10.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呈银白色;5.2.10.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11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5.2.11.1膜层均匀、完整;膜层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为本色。

5.2.11.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

5.2.12 铝合金化学氧化5.2.12.1膜层均匀、完整;膜层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化学氧化为无色透明。

5.2.12.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

5.2.13 钢铁发蓝(发黑)5.2.13.1膜层均匀、完整,碳钢、低合金钢为黑色;合金钢按其化学成分和含量的不同可呈蓝色、紫色至褐色;铸铁、硅钢为带黄色至棕红色的黑色;铸钢呈暗褐色;5.2.13.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热处理、焊接或表面加工状态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和光泽。

氮化或渗碳处理的表面灰白、浅红或采虹色。

5.2.14 不锈钢钝化5.2.14.1不锈钢钝化后表面应为接近金属本色、银白、灰白或钢灰色;5.2.14.2允许表面缺陷:因材质问题,在同一零件上色泽可稍有不同,可有轻微的水流痕迹;在焊接温度影响区内可有氧化色彩。

5.2.15 不锈钢电抛光5.2.15.1电抛光表面应光亮、平滑、均匀;5.2.15.2允许表面缺陷:零件凹下部位由于抛光不到的发暗。

5.2.16 其余表面缺陷要求见下表:5.3性能检验5.3.1电镀锌5.3.1.1镀层厚度5.3.1.1.1 X-RAY光谱仪或库仑仪测量,基体是磁性钢的试样还可采用磁性测厚仪测量,在测量面上,至少测量不同位置三点;5.3.1.1.2 镀层厚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按7~10μm,在不影响镀层性能及零件尺寸精度的前提下,局部镀层厚度可为7~15μm;能被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镀层厚度需达到上述要求,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不到的区域镀层厚度不做要求。

5.3.1.2结合力百格法:用百格刀(或介刀)在表面划1mm×1mm格子100个,以足够的压力一次刻线即穿过镀层切割到金属基体。

把胶纸贴在格子上,用手指抚压10个来回,使胶纸充分贴紧,再以45°方向向上快速拉起,无镀层脱落。

5.3.1.3耐蚀性中性盐雾试验测试周期和质量要求见下表。

电镀类型测试周期(H) 质量要求彩锌72 达到GB6461 标准保护评级R P 8级以上黑锌96 达到GB6461 标准保护评级R P 8级以上蓝锌36 达到GB6461 标准保护评级R P 8级以上白锌24 达到GB6461 标准保护评级R P 8级以上5.3.1.4氢脆性(非必检项)5.3.1.4.1 当图纸有要求时可进行氢脆性测试。

5.3.1.4.2 测试方法和接收标准按HB 5067。

5.3.2电镀镍5.3.2.1镀层厚度5.3.2.1.1 X-RAY光谱仪或库仑仪或磁性测厚仪测量,在测量面上,至少测量不同位置三点;5.3.2.1.2 镀层厚度按图纸,图纸未指明时为12~15μm(包括铜底):钢铁基材镀层:铜6~7 μm,镍6~8 μm,半光镍+光亮镍;铜合金基材镀层:镍12~15μm,半光镍+光亮镍;能被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镀层厚度需达到上述要求,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不到的区域镀层厚度不做要求。

5.3.2.2结合力以下方法任选一种:5.3.2.2.1 划痕法:采用硬质划刀或钢针,在镀层表面划两根相距2mm的平行线或1mm2的正方形格子,划线时应当以足够的压力一次切割到基体金属,检查镀层是否从基体金属上脱落;5.3.2.2.2 弯曲法:将试样用钳子夹紧,反复弯曲180度(向两面各弯曲90度)直至断裂,或将试样沿一直径等于试样板材厚度的轴反复弯曲180度直至断裂,此时镀层与基体不得分离;5.3.2.2.3 锉刀法:将试样锯开一个断面,夹在台钳上,用粗齿锉刀,由基体材料向镀层方向以大约45°的夹角进行锉削,锉后观察锉口处,镀层与基体不得分离;5.3.2.3耐蚀性中性盐雾试验测试周期和质量要求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