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及答案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商鞅加强戒备,以防止仇家报复,而这正体现出商鞅变法所面临的巨大阻力。
答案:C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已经成为富强之国。
答案:C3.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功能。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 )A.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解析:商鞅被处死后,秦国仍然实行商鞅的变法措施。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确立这一历史潮流。
答案:C4.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
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5.“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剽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解析:秦国本是弱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2单元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程标准]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和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之死:____________下令捕杀了商鞅。
2.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①改革使秦国废除了________,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________。
②改革为秦国的____________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改革对秦国以至____________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表现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____________制度,健全了________________的职能,并开始建设______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____________,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____________。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______与______。
3.未与旧的制度、______、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知识点一商鞅之死1.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辩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主要是因为()A.商鞅不是秦国人B.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C.商鞅有谋反野心D.商鞅的严刑峻法束缚了旧贵族知识点二富国强兵的秦国3.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4.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威武的秦军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5.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移风易俗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重农抑商6.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知识点三变法的历史局限7.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高中历史2.3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成就巨大,但最终个人的结局悲惨,根本原因是( )A.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违反了历史的发展潮流C.推行严刑峻法D.焚烧诗书,禁锢世人思想解析:由于商鞅废除井田、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的垄断特权,因而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
这是商鞅个人结局悲惨的根本原因。
故选A项。
答案:A2.《战国策》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该“人”挑拨惠文王与商鞅的关系,意在反对变法,因此应该代表了没落贵族的利益。
答案:A3.“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剽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解析:秦国本是弱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D4.在变法过程中,商鞅曾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这种做法的重大社会意义是( )A.促使秦国成为七国中的军事强国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C.促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D.为平民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解析:A、B、D三项都是其意义,都从属于C项,C项是其最重大的社会意义。
答案:C5.某班同学对商鞅变法的结局进行讨论,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改革总是要触及旧势力的利益,因而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②改革者需要勇气,更需要牺牲精神③改革都会成功,改革者都要付出代价④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但前进的道路上往往长满荆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商鞅被车裂,主要是因为旧贵族的反扑。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学案3 富国强兵的秦国『基础达标』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答案』 B『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答案』 B『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4.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D『解析』D项是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不是局限性。
5.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能力提升』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目的 …… 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 ,改造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在局部实施的军功
贵族体制。所以 ,他取消的贵族特权 ,只是秦国传统那种凭借 “龙生龙 ,凤生凤 ”的血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 生性世袭特权 ,而代之以军功 “明尊卑爵秩等级 ”的特权体制。 —— 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1)根据材料一 ,概述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商鞅变法损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 ,自食其果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 ①②③④
解析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但并不意味着变法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
以及变法者自食其果 ,选 C 项。 答案 :C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 ,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受时代、阶级的局限 ,必然会出现一定的消极影响 ,主要体现在为了加强中央集 权而采取的 “轻罪重罚 ”和“焚烧诗书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 ,根据材料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时
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秦国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商鞅变法用军功特权取代了血缘贵族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二十等爵制。社会结构 :传统贵 族没落 ,军功地主崛起 ;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 ,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
(3)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改革措施全面 ;改革能分步推进。
2012高中历史 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秦国而言,商鞅变法所起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A.废除旧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国力增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C.使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答案 B解析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为后来的秦统一中国奠定的基础,在当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故正确答案为B。
2.(2010某某省成功中学高二阶段测试)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废井田,开阡陌,动摇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建立起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故选A。
3.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题干主要反映了商鞅变法触犯了人民利益,而题枝中的四项全能反映这一问题。
故选A。
4.(2010年某某内江市高三三模)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A. 商鞅出行戒备森严 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 D.商鞅奢侈浪费答案 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体现了商鞅加强戒备,以防止仇家报复。
而这正体现出商鞅变法所面临的艰难环境和巨大的阻力。
5.(2010年某某省东北师大附中)“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2.3富国强兵的秦国配套习题人教版选修1练习及答案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1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对其变法进行强烈抵抗的是()A.旧贵族B新兴地主广大农民D最高统治者解析:本题从变法的内容考虑,即变法的内容主要体现了哪些人利益,侵犯了哪些人的利益,因为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答案:A2商鞅之死说明()A.商鞅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B商鞅变法不符合时代潮流.社会变革与发展道路曲折复杂D改革者的命运都是悲惨解析:商鞅变法内容上反映了时代的特点,结果上变法卓有成效,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所以商鞅之死所体现的只是社会变革与发展道路曲折复杂。
答案:3之所以说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是因为这次变法()A.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B.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健全了国家机器的职能D.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解析:A、B、三项都只涉及到变法影响的一个方面,D项涵盖了这些内容。
答案:D4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是()A.百年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变法与秦国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解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奠定了强化训练强化训练。
答案:B5商鞅变法对秦国最大的历史影响是()A.改变了秦国的社会风尚和习俗B.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解析:四个选项逐个分析可知,答案应为D项。
答案:D综合应用6商鞅变法受到后世批评最大的是()A.轻视教、轻罪重罚B.重农抑商.公开承认了占有奴隶的合法性D.连坐法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其局限性,但对这四个选项相比较,并结合对后世的影响,可得出答案。
答案:A7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即使是群(国王)自上而下进行的也会有阻碍,不能顺利进行,所以③不正确。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2-3富国强兵的秦国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后强化演练.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辩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属于商鞅观点的是(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民贵君轻.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商鞅属于法家思想,强调变法,反对因循守旧。
结合所学知识,各项中强调变法的只有项,强调变通。
项强调稳重,不要轻易变化。
、两项分别是儒家和墨家思想。
答案:.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解析: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答案:.《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没落贵族.立功将士.新兴地主.富裕农民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商鞅威望高、得民心会威胁君权,实质是反对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项最佳。
答案:.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迁都咸阳.按军功授爵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答案:.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①②③.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④解析:当时阶级矛盾是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①②③反映严刑酷法和经济剥削,必然加重对于人民的统治力度,激化阶级矛盾。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2.3《富国强兵的秦国》 含答案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2.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难点:商鞅变法的性质及局限性。
【学习方法】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学生可以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知识导学】A级(一)、商鞅之死原因:(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______的利益,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2)_________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3)直接原因:_________去世。
秦惠文王即位.经过:公元前____年,商鞅被诬谋反,商鞅被迫反抗,兵败被杀。
结果:商鞅虽死,而__________,如“"、“开阡陌”、“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
【思考探究】B级阅读材料:“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 商君列传》回答:司马迁认为商鞅被车裂的原因总结的准确吗,为什么?提示:不正确,因为(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知识导学】A级(二)、商鞅变法评价进步性:(1)对秦国:总体评价:废除旧制度,创建_______________的新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_______和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①政治:打击了__________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_________制度;②、经济:废除旧生产关系,确立________,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国力;③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2)对后世:________________.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浙江地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作业
第二单元第3课一、选择题1.高二(1)班的四位同学为研究“秦国”而在陕西实地考察。
假如他们都穿过时光隧道回到商鞅变法前夕的秦国,他们看到的景象正确的是()①甲: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②乙:农业生产比东方各国发达③丙:公元前385年的某日,在秦国看到了人殉的场景发生④丁:公元前362年,在城墙上看到一张“求贤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秦国的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故乙所看到的场景不符合史实,排除所有含②项的选项。
答案:C2.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下列对此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打击了贵族的特权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解析:废除“世卿世禄制”,主要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励军功则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以及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
答案:B3.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其主要原因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D.“为田开阡陌封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透材料,然后结合商鞅变法中的措施“奖励耕战,轻罪重刑”的影响来选择。
答案:B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解析:题干“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是由于其利益受到损害,A项说法错误;B、C两项的经济措施没有触动贵族的根本利益;D项取消了其特权,所以“多怨望者”。
答案:D5.商鞅变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①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宗室地主的地位不断上升③军队战斗力不断提高④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不可阻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商鞅采取奖励军功的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军功地主大量涌现,成为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宗室地主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有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2.(2013·怀化高二检测)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3.(2013·南通高二检测)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②增加户数,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形成奋发图强的社会风气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②③④5.(2013·东莞高二测试)纵观古今中外的改革,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
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最突出的相同点是()A.都重视农工商业的发展B.都采取了中庸的立场C.都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D.都有一定的民主色彩6.(2013·济宁高二检测)(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人”应代表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7.(2013·肥城高二检测)下列对商鞅变法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C.连坐法的实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8.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有()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③只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就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面临巨大风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9.(2013·福建文综·T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高中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能力提升练习(人教版)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能力提升1.战国时期,变法浪潮席卷各国。
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吴起、李悝变法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A.以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指导思想B.全面彻底地扫荡了旧制度并确立了新的封建制C.通过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D.适合时代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方面的创新解析:与同时代的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秦国通过变法彻底废除了旧制度,并创建了新制度,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答案:B2.★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顺应了历史潮流B.两者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解析: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个人命运,而是应看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A、B、C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虽然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时代背景不同,故具体影响也不同。
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衰落、封建制确立时期。
所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罚,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反映了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反映了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解析:由材料可知,韩非子认为只有让人们不犯小错误,才能保证没有大的罪行。
因此,商鞅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答案:B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
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富国强兵的秦国 同步练习
富国强兵的秦国同步练习例题1秦国成为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 B普遍使用铁家具和牛耕 C重视水利兴修 D秦孝公的雄才大略【解析】战国时期,许多国家普遍使用铁家具和牛耕,重视水利兴修,所以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也不符合题目要求。
而商鞅变法改革了秦国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国力,确保了秦国在诸侯争霸中获胜。
【答案】A例题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A秦国民众的大力支持 B秦孝公的大力扶植 C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D顺序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能力。
商鞅变法在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归根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认真的分析与判断。
要从当时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考虑,变法成功其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它几项仅仅是一些条件。
【答案】D基础题1.“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变法的哪些内容?①废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A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军功授爵位和田宅 D “燔诗书而明法令”3.商鞅变法之所以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是由于①变法触动旧贵族的利益和特权②秦孝公死去,变法失去政治支持③变法自身有一些局限性④变法也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4.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其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B变法顺序了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必然趋势 C变法没有遭到旧贵族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5.商鞅变法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主要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1.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均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C都壮大了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促使了社会形态的变革7.下列各项,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本质特征的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公田转化为私田 D商业繁荣,经济发达8.推动秦国封建化的核心措施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C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D燔诗书而明法令9.在商鞅变法中,禁止弃农经商的规定是为了A保证战争的兵源 B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10.《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B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C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的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
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答案:B5.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
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将篡权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可知秦朝并未出现武将篡权的现象,故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派名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因而减轻了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故C 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因而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训练·速提升
一、选择题1.(2018·临沂高二检测)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2.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 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 D.商鞅奢侈浪费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影响深远 B.体恤百姓C.改革彻底 D.法令严酷4.“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使秦国(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封建制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5.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
的改革是成功的。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
6.《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
A.变法深入贯彻
B.变法违背民意
C.变法阻力重重
D.变法最终失败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
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D.焚烧诗书
8.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国诸侯也前来道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争霸战争
9.(2018·青岛模拟)“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该历史事件记载于( )
A.《诗经·国风·秦风》 《春秋·鲁桓公十八年》
B.《诗经·国风·秦风》 《战国策·秦策》
C.《战国策·秦策》 《史记·秦始皇本纪》
D.《战国策·秦策》 《史记·商君列传》
二、非选择题
10.(2018·宿迁模拟)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创新
精神,对旧制度进行深刻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商鞅的治国策略及目的。
对此你如何评价?(2)据材料二,概括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的依据。
(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11.(2018·无锡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350年秦建都咸阳,筑冀阙。
在阙上公布法令。
商鞅又实行第二次变法,使秦国更进一步的地主政权化。
(一)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
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六国表》和《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
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二)开辟阡陌封疆(田间分疆界的土堆),承认各人新辟土地
的所有权,按各人所占土地面积定赋税。
……
(三)划一斗、桶(斛),权、衡,丈、尺。
全国货物交易,有
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材料二 秦国地广人稀,邻近国三晋土狭民众,商鞅知道“民所欲者田宅也”,悬赏招徕邻国农民到秦国种地,给田宅,免兵役,使专力
耕织。
秦民服兵役,轮番出战,常有余力。
秦国足食足兵,有战必胜。
——以上材料均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概括材料一中所涉及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题干要求从图中获得历史信息,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不符合史实。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触动了贵族
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忌恨,为了安全起见,商鞅出行时重兵保护,体现了商鞅变法的艰难和商鞅变法的决心与勇气。
3.【解析】选A。
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改革,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潮流,他本人虽下场凄惨,但他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影响深远。
4.【解析】选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除井田,民得买卖”和所学史实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以法律形式保护,有利于封建制经济的发展。
所以本题选C。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
从材料可知,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个人处境,而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看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A、B、C都是正确的。
虽然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由于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影响不同。
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度衰落、封建制度确立时期。
所以,D符合题意。
【规律方法】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一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二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三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6.【解析】选A。
根据所学,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在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下,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分析材料,商鞅出逃后,受困于自己制定的制度,后被逮捕处死。
本题选A。
7.【解析】选C。
“薄恩礼,好生分”大意是:对恩礼淡漠,性格乖戾。
分析商鞅变法中的各项措施,应该与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紧密相关。
这一制度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他各家都得举报,否则要受同样的惩罚,以此强化统治。
8.【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雄霸诸侯,因此周天子送礼,诸侯道贺。
9.【解析】选D。
材料中所述内容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大约在战国时期,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史记》为汉武帝
时期司马迁所作,因此会记录该事件,《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诗歌总集,属于文学作品,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第(1)题由材料中“民本,法也”,可以看出商鞅治国崇尚法律,目的要从商鞅的阶级出身方面
考虑,评价要考虑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2)题对变法持
否定态度,首先考虑变法触动哪些阶层的利益,然后从变法的客观进步作用上全面评价。
答案:(1)策略:崇尚法令和刑法,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
目的: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
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2)依据:破坏了奴隶制;贫富差距拉大;弱肉强食。
认识: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新经济,实现了富国强兵。
11.【解析】第(1)题,内容可从所给的材料分析,其作用可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来分析归纳。
第(2)题所说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指
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案:(1)推行县制,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
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了农业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统一。
(2)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
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