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6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一、力与运动状态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有外力的作用物体才有速度,要维持物体的运动速度就需要外力。 2.伽利略的观点 (1)理想实验(如图 6-1-1):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左侧 图 6-1-1 某一高度滚下,无论右侧坡度如何,都会上升到几乎 等高 的地方。 (2)结论: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外力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的运动状态改
变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 (2)网球和乒乓球比较,用同样大小的力,乒乓球抽杀的速度比网 球快得多,这是什么原因? 提示: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状态容易改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有实验依据,但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故 A 错误,B 正确。理
想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与建立质点模型的思
维方法一样,故 C 正确。静止的物体可能不受外力,也可能受
外力但合外力为零,故 D 错误。
答案:BC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 如图 6-1-4 所示,一个劈形物体 M 放在固定的粗糙 斜面上,劈形物体上表面水平,在劈形物体的上表 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 m,劈形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 图 6-1-4 始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其轨迹无法确定 D.抛物线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 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 础,把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论证了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实 验 方 案
• 实验设计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 车运动 • 实验设计思路:
那么下图中,汽车做什么运动?
汽车加速
当汽车加速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 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慢速行驶的 运动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
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
人被绊倒后,为什么往前倒?
雨雪天气,很多道路要封闭
雨雪天路滑,需慢速行驶
用手指向下猛击纸条,使纸条抽出,可笔 套依然不动,这是为什么?
设计实验: 1、如何改变阻力? 2、如何让速度相同: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速度变化快慢
1
2 3 推理
推理想象
毛巾
棉布 木板 玻璃
理想平面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小 无阻力
最短 较长 长 最长 无限长
最快 较快 较慢
最慢
不变
长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受 到的阻力越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 小 慢
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如果运动 物体不受力,它的速度 将保持不变。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 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 不受力,它不会向左、右方 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 做匀速运动。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
44
(多选)4、如图所示,在匀速前进的小 车上放一竖直的木块,突然发现木块向左 倾斜,这是因为小车( BC )
A 、向左加速
B 、向右加速
C、 向左减速
D、 向右减速
.
45
5、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用同一辆小车, 分别从相同的高度沿着斜面自由滑行下来,然后让 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路面上继续运动一段距 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则: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使小车在 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开 始运动的__速__度_____相同,
使实验起始条件相同。
.
46
(2)使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路面是为了让小车运动时
受到的__阻__力____不同,而力是改变物体_运__动__状__态__
的原因,使小车运动的距离不相同.
(3)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上前进的距离不相同,说明小
.
20
Hale Waihona Puke 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例题3、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
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B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
2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
24
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 上面静止的棋子还保持原来 的静止状态,于是落在下方。
.
25
用手快速向左弹 动卡片,卡片上 的鸡蛋为什么没 有跟着卡片运动, 而是落入水杯中?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最全笔记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也就是“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2)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①设计实验:取一辆小车,让它三次都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第二次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第三次让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
比较小车每次滑行的距离有什么不同。
②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棉布、木板、毛巾、刻度尺③实验过程:a、让小车从斜面上适当的位置滑下,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b、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面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c、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观察小车在更光滑些的木板表面上花型的距离。
④实验结果:表面状况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滑行的距离毛巾较大小棉布较小较大木板最小最大⑤实验结论:水平面的表面状况反应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的越慢。
⑥对以上实验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本实验可以验证伽利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方法技巧:(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在刚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阻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只改变一个变量,控制其他的因素都不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关键。
(2)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周围的物体表面没有绝对光滑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因此物体受到阻力为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物体受到阻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就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只能根据实验现象作进一步推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意大利物理学家 伽利略
物体的运动 并不需要力来维 持,运动的物体 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因为受到了阻 力。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观察思考
运动要靠 力来维持?
运动不需要 力来维持?
运动和力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提出问题:
突然开动时,乘客的 脚已随车开始运动,而身 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静止 的状态,因此身体会向后 仰。
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
投篮
扔铅球
踢足球
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
衣物和灰尘共同静止,衣物受到拍打 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变为 运动;灰尘没有受到拍打,由于惯性, 运动状态不改变,仍保持原来静止的 状态,就会与衣物分离而脱落。
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 汽车将( )
C
A. 立即停下来
B. 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改变运动方向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 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后惯 性消失 C. 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就被 克服了 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阻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 猜想假设:
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物体运动的距离越短;受 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布、玻璃、毛 巾、刻度尺等。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设计实验:
将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 粗糙程度,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速度变化的快慢,并比较小 车在不同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初中物理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
>>探究
§8.1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同一小车 •条件控制: 同一斜面
同一高度 •自变量:不同表面材料
初速度V0相同
不同阻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毛巾
S1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1
毛巾
大
2
棉布
较小
3
桌面
最小
推理想象 光滑表面 为零
S1 短 S2 较长 S3 最长
•研究对象 •成立条件 •定律结论
§8.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说明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分析,与逻
辑推理得出的,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8.1牛顿第一定律
演示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我们称之为惯性。
惯性定律
§8.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的利与害
装紧铁锤;
•跳远助跑;
•骑自行车蹬几下 后可以让它滑行;
§8.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的利用与危害
系安全带;
•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 很厚的泡沫塑料。
§8.1牛顿第一定律
动手动脑学物理 P19
2.如右下图,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 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回原位置。你能解释这是 为什么吗?
?
§8.1牛顿第一定律
光滑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1
毛巾
大
S1 短
2
棉布
4.1 牛顿第一定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理想实验及物理学史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推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注意:理想实验在实际情况下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
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外推。
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4.在伽利略和笛卡儿工作的基础上,牛顿提出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题型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物理学史]例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1所示,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填写序号即可).(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答案(1)②③①④(2)B变式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题型二[牛顿第一定律]例题: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答案 B变式1. (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它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所受的合外力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答案AD题型三[惯性]例题: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 C变式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原来的1 6C.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 A课后练习1.(多选)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伽利略不畏权威,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科学地推理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伽利略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AD2.(多选)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胡克认为只有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B.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ABD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答案 D4.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列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车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小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B5.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题分析本节内容由“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三部分内容组成。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
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是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
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与生活联系紧密,人们有时可以利用惯性,有时应注意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惯性现象的认识,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教学设计1.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惯性演示仪、多媒体、实物投影等。
2.教学过程教师简介古人对这样的问题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物体持续 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伽 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 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止下来,是 因为受到摩擦阻力。
2013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班别:初二 ( )班学号:姓名:。
一、知识点梳理: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二、重难点解析: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用到实验研究的方法是法。
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读:(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状态。
(2)理解:①“一切”表明牛顿第一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
②“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③“或”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做。
(3)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对惯性概念的解读:(1)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的特性,我们就把这个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
(2)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幽默吧
由于惯性 爸爸:儿子,今天物理试卷发下来了吗? 儿子:发下来了. 爸爸:打多少分? 儿子:83分. 爸爸:奇怪,怎么总是打80多分呢,和 以前没有什么变化。 儿子:你当然不知道,这是由于动的原因
伽利略理想试验 理想试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物体运动 不需要力 来维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为止
力不是维持物体 速度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 速度的原因
五.作业:
课堂作业:教材48页第(2)、(5)题; 课外作业:优化作业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状态,物 体所受合力为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是等效的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现象: a.汽车突然开动 b.汽车急刹车 c.铁锤敲钉
2.火车在平面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 的车厢内有一小朋友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 原处的原因是(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 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向前的推力, 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 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 的距离不明显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和 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
亚里士多德: 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 否定亚氏观点,指出物体运动 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理想试验
笛卡儿: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 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 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 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 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力和 运动的三大定律
人教版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2. 详细内容:(1)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3)掌握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掌握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绳子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讲解:(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3)讲解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3. 演示实验:进行实验演示,如小车滑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4.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牛顿第一定律;2. 板书内容:定义和表述,意义和应用,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3)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它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
2. 答案:(1)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举例;(3)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

重大物理发现年表
笛卡尔的补充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在水平面上,若没有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
伽利略
(1564-1642)
A
B 笛卡尔 (1596-1650)
如果点击没此有处其添他加原标题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
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 以对字体、字号等进行修改。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 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等进行修改。
伽利略针和单摆 实际实验
伽利略对接斜面 理想实验
猜想
• 如果没有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 的物体会怎样呢?
• 伽利略认为将永远运动下去
理想实验
• 方法:可靠实验+逻辑推理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 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 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 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爱因斯坦 (1879-1955)
伽利略 (1564-1642)
质疑 • 运动物体,真的需要拉力的作用吗? •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作用了吗?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作 用
减小摩擦力?
伽利略 (1564-1642)
猜想 • 如果没有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
的物体会怎样呢? • 伽利略认为将永远运动下去
惯性
•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为止。
力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 揭示了: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 将自然界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物理概
念——力,指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 原因
涉及到对立的双方
安全带: 撞车时可阻止身体前冲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学习难点: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学习内容:一、历史的回顾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两千多年前,人们的观测方法、手段有限,主要凭“直觉”+“观察”得出这样一个错误结论.这在当时也没有更先进的观测手段去否定这样一个错误结论,在以后的两千年内,动力学一直没有多大的发展,总认为有力作用,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2.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永恒地运动下去,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惯性: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②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③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④理想实验虽不能直接被实验所验证,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观念.3.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是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当物体原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字是“保持”.(3)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注意: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学习时,许多同学对惯性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有惯性,一旦速度改变了就没有惯性,或把惯性看成一种力,认为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是因为受到惯性力;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等等.其实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是否受力没有关系,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自我检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在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具有惯性D.一切物体,不论运动状态怎样,均具有惯性2.下面结论可由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是 ( ACD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B.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当物体只受平衡力作用时 ( D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D.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一重2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5m/s的速度直线前进,这个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应为 ( C )A.10NB.20NC.0ND.5N5.当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不发生倾倒.这两种不同现象说明 ( A )A.两者都有惯性B.两者都没有惯性C.前者有惯性,后者无惯性D.前者无惯性,后者有惯性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B.处于任何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有惯性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越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越重,物体的惯性越大7.一人在车厢内与车一起向前匀速运动,若他竖直跳起,则落地点是 ( C )A.在原起跳点后B.在原起跳点前C.在原起跳点处D.无法确定8.关于惯性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两个物体质量相同,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上面两物体惯性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9.下面几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10.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

3、惯性现象的解释
甲图:原来木块是静止的,当小车突然受到拉力时,木块 底部由于受到摩擦力跟随小车一起运动,木块上部由于惯 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木块会向后倾倒。
乙图:原来木块是运动的,当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小车和木块 底部由于受摩擦停止运动,但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 动状态,所以小木块会向前倾倒。
利 的用用流惯惯程性性知解识解释释相相关关现现象象 实例
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车厢里的 人身体会后仰,解释该现象
确定研究对象
站在车厢里的人
明确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人原来是静止的
外力作用在物体(或某一部
汽车突然开动时,人的
分)上,使其运动状态改变
脚及下半身会随车一起
向前运动
另一1个、物行体驶(中或的物体汽的车另突一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汽车
联系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牛顿第一定
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遵循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二、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 力作用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惯性的理解
汽车突然加速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起动时,人的脚底由于摩 擦而随之静止,人人会后仰。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 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 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 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 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 倒。
物体具有惯性
1、惯性的利用
套紧锤头
助跑跳远
投球 洗衣机脱水
铁锹送物
甩掉手上的水
抖落衣服上的灰尘
喷泉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阻力大小
小车滑动距离
毛巾
(最大)
(最短)
棉布
(较大)
(较短)
木板
(较小)
(较长)
光滑水平面
(阻力为0)
(无限远)
师:好了,各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并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分析,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引导学生概括):现在我们来根据几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大致意思的同学进行鼓励)
二、新课教学
[演示2]:在桌面上放一个小球,用力推它,小球滚动,手离开小球后,小球还滚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球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仍可以移动。”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结论是两千年后的科学家伽利略提出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矛盾,那么,这里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应用什么办法呢?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小红旗、木板、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演示1]:教师在桌面上用手推动粉笔盒,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去推力,粉笔盒立即静止。
分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同学推桌子),从表面现象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粉笔盒上,才能让粉笔盒运动,如果没有力的作用,它就要停下来”即:粉笔盒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于是,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多年的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实验:
问:(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用力推物体,物体运动; 不用力,则物体不运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 要力来维持。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 上,物体才能运动。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 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其运动 会是匀速的,而且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的原因?
速度相同时,大货车质量大,惯性大,不容易停 下来,造成的破坏大。
例: (1)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越来越慢是因为具有惯性(✗) (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倒是惯性现象(✓) (3)子弹从枪口射出后继续飞行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 (4)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是利用了锤柄的惯 性( )✗ (5)开车时人系安全带是利用了惯性( ✗ ) (6)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 ) (7)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 (8)公交车突然开动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倾倒(✓ )
例: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同时消失 ,那么它将 ( B)
A.立即停下来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逐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1、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 相等。
2、水平面粗糙程度不同:让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不同。 3、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运动距离越长。
木板表面
光滑表面
4、表面光滑时,小车不受摩擦力,保持本来的运动 状态一直运动下去(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例: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先后落下两 个炮弹,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两 个炮弹在空中的排列位置应该是( B )
例: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属于正确的(D)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上图所示的斜面比较光滑,因此小球总会到达几乎相 同的高度才会停止,当小球在最后的平面上时,无论 怎样都不可能到达相同高度,因此小球会一直运动下 去。 小球在右侧并没有受到推力却一直运动下去,这个结 论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矛盾的。
实验探究:阻力大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影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固有的一种属性。 由于惯性的存在,静止的物体保持着其静止状态;运
动的物体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巩固练习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倒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第七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F
对静止的木箱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推 力,木箱沿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 木箱停了下来。
用铁锤敲击 钉子,钉子向下 运动陷入木板。 停止敲击,钉子 就不再下陷。
一、历史回顾: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必须有力作用在 物体上,才能使 物体保持运动状 态。
为了防止紧急刹 车时,司机由于惯性 被撞伤,司机和前排 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3.惯性的利用或防止
斧头松了,用手柄的 下端撞击树墩,斧头在惯 性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 斧头就被套紧了。
③平时拍打身上的尘土、抖落伞上 的雨滴,也都是利用物体的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3.通过大量的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知道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将惯性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验当中,强化STS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利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生产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分析论证法。
教学用具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鸡蛋、光滑的硬纸片、装有水的玻璃杯、化纤桌布、小车、木块、锤子等。
教学过程一、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入(PPT)(1)给静止的木箱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停了下来;(2)用铁锤敲击钉子,钉子向下运动陷入木板。
停止敲击,钉子就不再下陷;(3)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是会停下来的;(4)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虽然继续运动,但是最后它也将停下来。
师: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发生运动.不受力的作用,就停止运动。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不受力的作用就不会动。
)师:你们能否再举一些事例说明你们的观点?(学生举例)早在20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针对类似情况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
他认为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伽利略却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他通过理想实验说明了: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课件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如课本P126图7—3。
配文: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当小球从左侧斜面的一定高度滚下时,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下落点几乎等高的地方。
假如右侧斜面变成水平放置,小球将为了达到那个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而一直滚动下去。
师:伽利略是在分析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科学推理,不是凭空想像。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学说。
当时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的结论是“物体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2.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我们认为一个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即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
在实际情况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设想让滑块从相同的斜面顶端滑下,以相同的速度开始运动,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状况。
实验步骤:1.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如图(a)。
2.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如图(b)。
3.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玻璃的平面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如图(c)。
4.比较滑块在毛巾、棉布、玻璃板平面上的运动距离,并将比较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最后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生:分析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师:如果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滑块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摩擦阻力为零,滑块就会一直运动下去。
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师:如果静止的物体在没有收到其他物体的作用的时候,会发生运动;还是保持静止状态? 。
生: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的时候,保持静止状态。
师:同学们的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完善,那么你们所发现的规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你们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应怎样表述更准确、全面?生: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师: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力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纠正了人们对力与运动的错误认识。
3.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状态的总要保持静止,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总要按当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也就是说:“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不能通过做实验直接得出这一规律。
为此,伽利略设计了理想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总结,最后由牛顿等科学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种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可见,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就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它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有力则运动,无力则静止;力大运动得快,力小运动得慢”的长期占领人们思想的错误观念,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飞跃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不受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状态,通常我们看到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是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力作用的结果。
二、惯性1.惯性实验请同学们猜猜看以下的实验现象:(1)如图1所示,拨动左边的金属片,它能将右边的硬纸片弹走,硬纸片上的砝码是跟着飞出去?还是落在正下方的棒上?图1(2)如图2,小车上竖着放一木块,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是向前倒,还是向后倒运动着的小车突然停下来,小车上的木块是向前倒,还是向后倒?图2学生讨论:如图1,拨动左边的金属片,它能将右边的硬纸片弹走硬纸片上的砝码不会跟着飞出去,而是落在正下方的棒上,这是因为硬纸片是光滑的,砝码在水平方面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砝码在水平方向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落在正下方的棒上。
学生讨论:如图2,小车上竖直放着一木块,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是向后倒,运动着的小车突然停下来,小车上的木块是向前倒。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所以静止小车突然运动,木块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向后倒,而运动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倒。
师:以上两个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当物体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原来运动的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师: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师: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哪些地方利用惯性?哪些地方预防止惯性,请举例说明。
生:斧子用木头时,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斧头由于其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斧头就被套紧了。
生: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员由于惯性而被撞伤,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生:体育课跳远时,为了跳得更远,需要助跑,跑得越快,跳得越远,这也是利用惯性。
生:体育课跳高、跳木马时,也要助跑,利用惯性,越过横竿和木马。
生:乘公共汽车时,乘客必须抓住一个固定物,以防车突然启动或突然紧急刹车向后或向前倾倒而受伤。
这是预防惯性。
生:我骑自行车快到目的地时,就不用力踩了,利用惯性让车滑到目的地。
生:百米赛跑时,到达终点不能突然停止;否则由于惯性会向前摔倒,而是要再向前跑几步。
生:体育课上推铅球、打篮球中的传球等都是利用惯性。
生:平时我们拍打身上的灰尘,抖落雨伞上的雨滴也都是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师:同学们很积极发言,举了这么多利用和预防惯性的例子,课后请大家再认真观察、查资料、了解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哪些地方利用和预防惯性。
师:对于以上的惯性现象;你能加以解释吗?2.惯性现象的解释三步法:(1)明确研究对象,它原来处在怎样的运动状态;(2)观察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个部分)受到外力的作用后突然改变了运动状态,并指明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3)分析研究对象由于惯性怎样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出现题目给出的现象。
学生解释:(1)锤子的柄松了,为什么只要用手柄的下端撞击坚硬的物体或地面,锤头就可以紧紧套在柄上?(2)烧锅炉的工人师傅,用铲子加煤时,只将铲子送到锅炉口,煤能飞进炉膛吗?(3)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光滑的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生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怎样?为什么?3.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正确理解惯性,要注意以下四点:(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具有惯性,也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是质量。
物质惯性大小与其质量大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小。
例如,用同样大小的力,抛出体积相同的铅球和皮球,虽然皮球获得较大的速度,而铅球获得的速度小。
即皮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小;而铅球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则说明铅球的惯性大。
物理学中就用质量这一物理量来量度物体惯性的大小,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和联系: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4)惯性和力的实质不同。
惯性和力是两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外界因素无关,把惯性说成“惯力”,或者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克服物体的惯性”等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四、小结1、根据板书知识梳理2、强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2)牛顿第一定律:经验事实+推理;3、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也就是说,物体具有惯性。
4、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是质量。
5、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和联系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课本习题P130 1、2、3 和课时训练板书设计第七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