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20201109181435)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 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科 学探究精神。
如何落实:
1、展示表格,分析力和运动发展的历史过程,让学生知道一 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并非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是人类不断探索,付出艰苦努 力形成的,并明白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和科学家为此所付出的 努力和心血。
六、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提问:抛出的 球(水平方向 不受力)为何 能与车一同匀 速前进? 再问:力和运动到底是什么关系,物体的运动是否 需要力来维持?古人是如何研究?
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然过 渡,引入古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 理论依据:好奇心是探究开始的。
一、回顾历史(学生阅读、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 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 如何落实:
如何落实:在教学设计中体 现。
1、学会推理,掌握理想斜面实验的探究精髓。 2、深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意义,并通过实例巩固、理解。 视频与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强化对惯性的认识,总结质 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
理论依据: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 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 象的产物。教学中尽量多创设情景,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注重师生 间的协商、对话、交流。
模拟实验探究法、实例分析法、逐层分析引导法、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法。
阅读、猜想与假设,论证、分析归纳、学生抢答、搜寻、体验等。
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 而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是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一定的 力量(包括教师)和必要的学习资料 , 建构体系,学会学习。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不同条件: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
木板、小车、棉布、毛巾、斜面 实验器材: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实验方法:
毛巾 棉布 木板
实验记录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毛巾 棉布 木板
大 小 更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s /m
0.1
0.1 05.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 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说明: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任何情况下都具 有(。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
(3)物体的惯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3、惯性的应用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 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 动,脚被绊停止,而身体 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 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所以人向前摔倒。
汽车突然刹车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阻力而随之静止,人 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 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1)“一切”指对任何物体都适用。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4)“或”指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汽车突然启动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启动时,人的脚底由于受力而 随之运动,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本来静止状 态,所以当汽车启动或加速时,人会向后仰。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2)实验结论: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实验意义: 伽利略采用“科学猜想-设计思路-推断结论”这 一思维过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近代力学的 建立奠定了基础。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假设法、 极限法等也是这种方法的迁移。
20
2.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则这个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有以下三种 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6
2.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理想实验:小球沿斜面由静止滚下,再滚 上另一斜面,如不计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 高度 处,放低 后一斜面,仍达到 同一 高度,但要滚得更远。若放平 后一斜面,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 论是: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7
3.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 力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或 静止 状态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牛顿 第一定律又叫 惯性 定律。
16
17
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1)实验程序:
①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
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 滚到另一斜面上。
图4-1-2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18
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此斜面上 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 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 动下去。
8
(3)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 们的质量 ,质量只有 大小,没有方向 ,是标量。 符号是m,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千克 , 符号为 kg。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4、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 物体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紧地 套在锤柄上,这是为什么呢?
Hale Waihona Puke 撞击时,锤柄突然停止运动,一起向下运动的锤头
由于惯性,仍然向下运动,
这样锤头就紧紧地套在锤柄
上了。
锤柄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4.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 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 )A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实验2
如图,用手指 向下猛击纸条, 使纸条抽出,可 笔套依然不动, 这是为什么?
这说明: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实验3
如图,在杯子 中盛满水,突然 急速拉动杯子, 会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呢?
液体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实验4
如图,让洞对 着点燃的蜡烛, 用两手一拍,你 看到了什么?这 又说明了什么?
看到:远处点燃的蜡烛被吹灭
气体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注意: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物体是否 受力、是否运动等外部因素无关。 与物体的状态也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牛顿第一定律_课件1
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1. 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2.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3. 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
01
实验一:木块的 运动
实验二:小车的运动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
历史的回顾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 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 士多德提出:
力是物体运 动的原因!
必须有力作用在 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 动, 没有力的作用, 物 体就要停下来.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为止.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自己 的研究,进一步得出下述结论:
知识的深化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定性解释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是错误的!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推论如下:
添加标题
如图所示,两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 球沿一个斜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 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 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
添加标题
等高
01
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 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 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但 要通过更长的距离.
02
牛顿第一 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 律的内容; 2、知道什么是惯性
过程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3、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 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 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的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应 自然规律的
结论2: 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归纳: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二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研究对象: 一切物体 定律成立条件: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结论为: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推力后就会停下
,说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能运动。
1.亚里士多德提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的 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
2
(伽利略)
探究实验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问题: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
的同一高度滑下?
条件控制: 同一斜面、相同高度
保证了小车在 三种不同的水 平表面上速度 相同
惯性:物体的特性.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 性。 惯性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课堂练习:
1、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 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C ) 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2、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将落 在何处?
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 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2024/9/29
巩固练习
1、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 度到达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候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 动,小车的速度是 4m/s 。
2、实验:让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下滑,进入水平面,水平面的
表面先为毛巾,再为棉布,最后改为木板,可以视察到水平面越光滑,
巩固练习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倒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直线继续运动 B、本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C、本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保持静止 D、本来静止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将停止运动
A、根据假设,你准备怎样设计实验 B、需要记录哪些信息,是否要设计记录表格 C、需要控制哪些影响因素。
2024/9/29
D、准备器材: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布、毛巾、 小车刻度尺等
E、设计实验: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 的粗糙 程 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 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
2024/9/29
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 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 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 方向偏,将永远沿本来的方向 做匀速运动。
你怎样用实验去验证呢?
2024/9/29
实验探究: 阻力大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影
响,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视频1:斜面小车实验
控制变量法!
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s /m
大
小 更小
小车速度减 小的情况
快 慢 更慢
小
长
慢
二 牛顿第一定律
300年前,伽利略曾得出: 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 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飞机投弹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பைடு நூலகம்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 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 因素无关。
3.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 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 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当汽车从加速时,乘客的脚随车开始 加速,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慢速行驶的运动状态), 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 为什么会向前倒?
讨论: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 飞机应当飞到目标上空再投弹, 还是提前一段距离?为什么?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 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 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 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 倒。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物 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 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 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定律分析 1.“一切”说明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表示一直不变。 4.“或”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 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教育方面: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2、地位与作用:(1)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2)作用:前面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2、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闭发动机后列车会停下来的视频,引入新课时放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些汽车刚启动时、荡秋千等视频及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 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等直观的感受。
教学方法:
依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在整节课中设计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整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与老师双主体的教学模式。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实验教学、学生讨论的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尤其在“理想实验” 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新课。
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在地面上滚动的玻璃球最终会停止?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下面我来讲一个历史故事。
2、推进新课
(1)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通过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古人对这样问题的认识,仔细思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结论。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
【学生活动】学生列举生活中运动的实际现象。
通过学生列举的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这种争议的必然性,为下面的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分析实验中要注意观察什么?实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说明:三次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观察:1、毛巾、棉布、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的运动的距离。
思考:1、毛巾、棉布、玻璃表面粗糙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小车沿毛巾(或棉布或玻璃)表面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静止,这是为什么?分析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
3、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如果表面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速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5、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力),小车将怎样运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且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设计的表格中,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分析:毛巾表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摩擦力)最大,运动距离最短;玻璃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
力(摩擦力)最小,运动距离最长。
即摩擦力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结论:如果水平面是完全光滑的,小车没有受到阻力,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大家都知道牛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
他将我们在刚才实验中所得到的结论总结概括形成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师:我请几个同学来找一下这个定律重的关键词分析一下。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时候:强调了"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瞬时对应的关系。
物体在什么时候不受外力,这个物体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一瞬时的运动状态不变总:是指" 一直" 的意思。
保持:是指"不变"。
或: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惯性探究实验。
1、把笔帽竖直放在纸条上,迅速抽出纸条,观察现象。
2、把一摞象棋子放在桌面上,用刻度尺迅速打击中间的一枚棋子,观察现象。
3、把手中橡皮竖直抛向空中,看能否落在自己的手中。
教师:从这几个小时严重我们可以达到什么结论呢?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得出惯性概念: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教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不受外力时所遵循的运动规律,是有条件的,受外力时才遵守;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关,任何时候都存在。
(5)生活中的惯性通过课本、例子列举生活中的惯性例子。
即只有物体在不切外在因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