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问诊-问现在症状
常见病中医问诊流程
常见病中医问诊流程中医问诊流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医生可以进行综合判断,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常见病中医问诊的流程。
第一步:主诉询问医生首先询问患者的主诉,即患者的症状,通过直接询问或观察患者行为和言辞等方式了解患者所感到的不适和症状,包括疼痛、出血、发热、乏力、呕吐、腹泻等,并对患者所述症状的性质、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第二步:病史询问医生询问患者相关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和个人生活习惯等,以了解患者的体质、易感性和致病因素等,其中包括对患者的生活规律、饮食偏好、精神状态、工作环境等的关注。
第三步: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头面部、眼部、口唇舌体、四肢皮肤、脉象特点等,了解患者的体表表现和内脏状况。
例如,面部是否潮红,舌苔颜色和厚薄等。
第四步:闻诊医生通过对患者的气味、口臭、咳嗽声等进行观察和评估,来了解患者的气味、声音等变化情况。
例如,体味是否有异味。
第五步:问诊医生与患者进行细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病情发展的过程和相关的因素。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主诉以及其他配合检查的问题。
例如,疼痛部位、疼痛程度、起始时间等。
第六步:切诊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掌握患者的脉象特点,以判断患者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
医生会综合考虑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长度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前面询问和观察的结果。
第七步:诊断医生根据以上的步骤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法害诊断。
中医的诊断是一个运用辩证逻辑进行推演的过程,通过辨证分型,确定患者的病因病机,并进一步分析病情的发展趋势。
第八步:治疗方案制定医生依据所得的辨证论治结果,结合中医药学、针灸、推拿和其他中医治疗技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调整饮食、生活方式,选择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并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第九步:随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中医知识:问诊
中医知识:问诊问诊,是医者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问诊的目的在于充分收集其他三诊无法取得的与辨证关系密切的资料。
如疾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或诱因以及治疗的经过、自觉症状,既往健康情况等。
这些常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证据之一,掌握了这些情况有利于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而问诊在疾病的诊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问诊是诊察疾病重要方法,是临床诊察疾病的第一步,它可以弥补其它三种诊察方法之不足。
在疾病的早期或某些情志致病,病人只有自常见症状,如头痛、失眠等,而无明显客观体征,问诊就尤为重要。
它能提示病变的重点,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正确的问诊往往能把医生的思维判断引入正确的轨道有利于对疾病作出迅速准确的诊断。
对复杂的疾病,也可通过门诊为下一步继续诊察提供线索。
一般说来,病人的主观感觉最真切,某些病理信息,目前还不能用仪器测定,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真实的病情,在辨证中,问诊获得的资料所占比重较大,其资料最全面,最广泛。
问诊时要做到恰当准确,简要而无遗漏,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确定主诉:围绕主诉进行询问。
问诊时,应首先明确病人的主诉是什么。
因为主诉反映的多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抓住了主诉,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然后围绕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归纳,初步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疾病诊断,再进一步围绕可能的疾病诊断询问,以便最终得出确定的临床诊断或印象诊断。
问辨结合:边问边辨。
门诊时,不是全部问完之后再综合分析的,而是一边问,一边对病人或陪诊者的回答加以分析辨证,采取类比的方法,与相似证中的各个方面加以对比,缺少哪些情况的证据就再进一步询问那些方面,可以使问诊的目的明确,做到详而不繁,简而不漏,搜集的资料全面准确。
问诊结束时,医生的头脑中就可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诊断或结论。
临床问诊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l)医生要注意力集中,抛去其它杂念,认真询问,不可敷衍了事。
中医诊断:问诊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问诊的主要内容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项目、主诉和病史、现在症状等。
☑一、问一般项目询问和记录一般项目,可以加强医患联系,追访病人,对患者诊治负责。
同时也可做为诊断疾病的参考。
性别不同,则疾病不一。
男子可有遗精、早泄、阳萎等病;妇女可有经、带、胎、产等病。
年龄不同,发病亦多有不同,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等病多见于小儿。
同一疾病,因年龄不同而有虚实差异。
一般来说,青壮年气血充足,患病多实证;老年人气血衰,患病多虚证。
问职业可帮助了解某些病的病因,如水中作业,易中湿邪,还可了解某些职业病,如铅中毒、矽毒等。
问其婚否?女子已婚可了解有无妊娠、妊娠病及生产史,男子已婚可有男性机能衰退与过亢等病。
问籍贯、住址可以了解地方病。
以上这些都是诊断及治疗上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问主诉和病史(一)主诉主诉是患者就诊时陈述其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的时间。
主诉通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准确的主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大致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
并为调查、认识、分析、处理疾病提供重要线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主诉包括不同时间出现的几个症状时,则应按其症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一般主诉所包含的症状只能是一个或两三个,不能过多。
记录主诉时,文字要准确、简洁明了,不能繁锁、笼统、含糊其词;不能使用正式病名做为主诉;不能记录疾病演变过程。
(二)现病史现病史包括:疾病(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之初到就诊时病情演变与诊察治疗的全部过程,以及就诊时的全部自觉症状。
起病情况:要询问起病的环境与时间,自觉有否明显的起病原因或诱因,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起病的轻重缓急,疾病初起的症状及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程度等。
病情演变过程:要按时间顺序询问从起病到就诊时病情发展变化的主要情况,症状的性质、部位、程度有无明显变化,其变化有无规律性,影响变化的原因或诱因是否存在,病情演变有无规律性,其总的趋势如何?诊察治疗过程:要询问起病之初到就诊前的整个过程中所作过的诊断与治疗情况。
中医诊断学之问诊
胃脘嘈杂
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热辣不宁+情 绪抑郁、胸协胀满、嗳腐吞酸
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横逆犯胃
偏嗜食物
异食症
虫积
口淡
脾胃虚弱 寒湿内阻
口苦 口甜
实热证
+心烦失眠 肝火上炎 胆气上泛
心火上炎
+甜而黏腻、脘闷不舒
脾胃湿热
+食少神疲
脾气亏虚
口味
口酸
+口气酸臭 +泛吐酸水
伤食 肝胃郁热
口咸
肾阴不足 肾阳不足
内热加重,蒸津外泻
战汗
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外感热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
疾病发展转折点
亡阴
汗热质黏如油,烦躁口渴、脉细数或疾
阴液大伤,虚热蒸腾、逼迫枯竭之阴液外泻
汗
特殊出汗
绝汗(脱汗)
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
亡阳
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肢冷冷微
阳气亡脱、津随气泻
黄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
风湿热邪交蒸
冷汗 热汗
所处之汗有冷感 所处之汗有热感
湿热泄泻
泻下臭秽、呕吐酸腐、腹胀纳呆
伤食泄泻
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情志抑郁
肝郁乘脾
痛泻药方
大病黄褐如糜而臭
大肠湿热
大便灰白如陶土
阻塞性黄疸
肝胆疏泻失职
痢疾
黏冻、脓血便
肠癌
湿热毒疫
完谷不化
脾肾阳虚 伤食
溏结不调
肝郁 脾虚
时干时稀 先干后稀
便血
近血 远血
大肠湿热、大肠风燥 脾胃气虚、瘀阻胃肠
肛门灼热
大肠湿热 热迫直肠(热结旁流)
风寒表证
中医四诊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步骤
中医四诊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步骤中医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是中医传统的重要诊断手段。
下面分别介绍四种诊断方法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苔、舌质、眼神、皮肤等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以下是望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1.观察神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神情、眼神、姿态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
2.观察面色:观察患者的面色,包括面色苍白、潮红、黄染等,可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气血情况。
3.观察舌苔:观察患者的舌苔,包括舌苔的厚薄、颜色、质地等,可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
4.观察舌质:观察患者的舌质,包括舌头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可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和气血情况。
5.观察眼神:观察患者的眼神,包括眼神的明亮、浑浊、散乱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
6.观察皮肤:观察患者的皮肤,包括皮肤的色泽、质地、皮疹等,可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气血情况。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嗅患者的气味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以下是闻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1.听声音:听患者的声音,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
2.嗅气味:嗅患者的气味,包括口臭、体臭等,可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气血情况。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以下是问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1.询问病史:询问患者患病的时间、原因、既往病史等。
2.询问症状: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伴随症状、疼痛部位等。
3.询问体征: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体征变化等。
4.询问家族史: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包括遗传病、传染病等。
5.询问个人史:询问患者的个人史,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
四、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肌肤等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以下是切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1.触摸脉搏:触摸患者的脉搏,包括脉象的强弱、快慢、滑涩等,可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和气血情况。
2.触摸肌肤:触摸患者的肌肤,包括肌肤的温度、湿度等,可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和气血情况。
中医诊断学--问诊
热——发热
体温高:正气抗邪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体温不高: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
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体温在39度以上 ———阳热内盛,正邪相争 潮热:按时发热或热甚,如潮汐之有时。 微热:病人自觉发热, 热度较低,体温不超过38度 ———正气不足
(四)
问寒热的注意事项
寒热的轻重; 出现的时间; 持续时间的长短; 兼症情况。
42
2、胸痛
属心的病变—— 胸痹 真心痛
属肺的病变—— 支饮 肺热 肺痈 肺痨
43
3、胁痛
与肝胆病变有关: ----肝郁气滞 肝胆湿热 肝胆火盛 悬
饮
44
4、脘腹疼痛
部位划分 —— 大腹 小腹 少腹 胃脘
临床病证 —— 虚证:气、血、阴、阳虚 实证:寒邪、热邪、食积、 气滞、 瘀血、虫积等
寒
虚 热
实
47
四、问头身胸胁脘腹
(一)
头晕:自觉旋转,重者感受自身或
肝火上炎 肝阳上亢 痰湿内阻 瘀血阻络 (二) 胸闷: 胸中有痞塞满闷之感,亦称 胸痞 —— 心血不足 心血瘀阻 痰湿阻肺
48
景物旋转 ——
(三) 心悸: 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惊动不安,不 能自主的症状. 区别--惊悸:由惊而致心悸易惊,恐惧不安者 怔忡: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 常见病证 —— 营血亏虚 阴虚火旺 心阳虚 心气虚 水气凌心 心血瘀阻 (四) 胁胀:胁一侧或两侧胀满不舒 常见病证 —— 肝气郁结 肝胆湿热
30
2
3
表证辨汗:
局部辨汗
表证有汗 - 外感风邪 表证无汗 - 外感寒邪
头汗:汗出仅见头部 ——虚阳上越、湿热、热邪 半身汗:汗出仅见身之上、下、左、右一侧 ——邪气阻络 心胸汗:心胸部汗出过多 ——心肾不交、心脾两虚 手足心汗:汗出仅见手足心 ——阴经郁热 阳明热盛 中焦湿热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病及病案等内容。
本部分考试内容主要为诊法和辨证。
第一单元问诊“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细目一问诊的内容要点一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况、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要点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两个症状,即是主症。
通过主诉常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是了解、分析和认识疾病的重要线索。
要点三现病史现病史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
1.发病情况主要包括发病的时间,是突然发作,还是缓慢发生;发病的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做何处理等。
一般凡起病急、时间短者,多属实证;凡患病已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属虚证,或为虚实夹杂证。
2.病变过程按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询问。
某一阶段出现哪些症状,症状的性质、程度;何时病情好转或加重;何时出现新的病情,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
通过询问病变过程,可以了解疾病邪正斗争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
3.诊治经过询问曾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做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经过哪些治疗,治疗的效果及反应如何等。
4.现在症状现在症状是指病人就诊时感到的病痛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
通过问现在症状可了解到唯有病人自我能感觉到的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
要点四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史,主要包括病人的既往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1.既往健康状况病人平素健康状况,可能与其现患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故对分析判断现发疾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素体健壮,现患疾病多为实证;素体虚弱,现患疾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素体阴虚,易感温燥之邪,多为热证;素体阳虚,易感寒湿之邪,多为寒证,或寒湿病证。
第三章 问诊(2)
第三节
问现在症
(四)寒热往来
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
主病:主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少阳病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二、问汗
问汗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汗出异常的情况。汗为阳气蒸化津液 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 正常汗出具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 异常汗出,可判断病邪性质及机体阴阳盛衰。
第三节
(三)但热不寒
问现在症
概念:指病人只感发热,不觉寒冷。 主病:主里热证。 但热不寒的类别及意义 类型 壮热 特点 高热(39℃)持续不退 意义 里实热证
阳明潮热 日晡热甚,热势较高
潮热 湿温潮热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阳明腑实证
湿温病
阴虚潮热 午后及夜间低热 轻微发热 微热 或仅自觉发热
阴虚证 气虚、阴虚证, 或小儿夏季热等
第三节
问现在症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指询问头身胸腹部位除疼痛以外的其他不适或异常感觉的 有无及特点。 主要包括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嘈杂、腹胀、 身重、麻木、乏力等症状。 这里只简述头晕、心悸两个症状。
第三节
(一)头晕
问现在症
自觉头脑有晕眩之感。 虚 证 气血亏虚:兼面白,神疲脉弱; 肾精亏虚:兼耳鸣,腰酸遗精; 肝阳上亢:兼腰膝酸软,头重脚轻。
实 证
痰湿内阻:头晕且重,伴胸闷呕恶; 肝火上炎:兼烦躁易怒,面红目赤; 瘀血阻络:头部刺痛,或有外伤史。
第三节
问现在症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二)心悸 是指患者经常自觉心跳不安 。 虚证:心之阴阳气血亏虚所致。 实证:痰瘀阻痹心脉,或因阳虚致水凌心肺所致。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五、问耳目
中医诊断-问诊概述
斗争情况、病机演变情况及疾病发展趋势等。
•
战汗后病情的变化,如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是邪去正复之佳象;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
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之危候。
三、现病史Present illness history
•
3、诊治经过——曾作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
主要询问病人患病后至此次就诊前,何时、
何地曾进行的诊断及治疗的全部经过。对初诊患
五、个人生活史Individual Life History
• 个人生活史是指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方 面的有关情况。因为社会因素、生活习惯、 劳动条件等,对某些疾病的发生、病理变化, 可能都有一定的关系。个人生活史包括:
• 生活经历——出生地、居住地、经历地。有 助于排除某些地方病或传染病的诊断。
者,应详细询问此前曾作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
作过何种诊断,经过哪些治疗,治疗的效果及反
应如何等。了解既往诊治情况,对当前的诊断与 治疗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三、现病史Present illness history
• 4、现在症状——包括的内容较多,重点学习的 内容。
• 张景岳的《十问歌》,即“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 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 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 天花麻疹全占验。”
• 恶寒发热是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多见 于外感表证。其机理为外邪侵袭肌表,卫阳失 温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恶寒与发热并见 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但无论是否发热,恶 寒为必有之症,故中医有“有一分恶寒,便有 一分表证”之说。
• 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则恶寒症状又有轻 重之别,可分为三类: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中医护理诊断是指通过中医的观察、问诊、望诊和切诊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护理的过程。
中医护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外部表现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在望诊时,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例如,如果患者的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舌苔白腻,可能说明患者体虚,气血不足等。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声音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在闻诊时,医生可以听取患者的咳嗽声、呼吸声、心音等,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例如,如果患者的咳嗽声沉重、呼吸声急促,可能说明患者有肺热、肺炎等。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感受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中医认为,患者的症状和感受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在问诊时,医生可以询问患者的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例如,如果患者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可能说明患者有气血不足、阴虚等。
四、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在切诊时,医生可以触摸患者的脉搏,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例如,如果患者的脉搏细弱、脉象沉迟,可能说明患者有气血不足、阳虚等。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这四种方法是中医诊断和护理的基础,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护理。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观察、询问、听取和触摸患者,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因此,护士应该熟练掌握这四种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询问、听取和触摸技巧,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7-中诊-问诊
⑵耳聋
①新病暴聋—属实; ②耳聋渐现—属虚。
第三节
五、问耳目
1、问耳
问现在症状
①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属实证,肝胆火旺。
⑴耳鸣
②渐觉耳鸣,声小如蝉鸣—属虚证,肝肾阴虚。
⑵耳聋
①新病暴聋—属实; ②耳聋渐现—属虚。
第三节
五、问耳目
2、问目 ⑴目痛
问现在症状
①痛剧—属实,肝火上炎; ②痛微—属虚,阴虚火旺。 ①实证—风火上扰清阳,或痰湿上蒙清窍; ②虚证—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或肝肾不足。
①胁胀抑郁易怒,善太息—肝气郁结; ②胁胀痛,目黄口苦,舌苔黄腻—肝胆湿熱。
5、脘痞—属脾胃病变,多因气机阻滞。
6、腹胀—胃肠气机不畅。
①喜按—虚;拒按—实。 ②腹胀如鼓,皮色青黄,青筋暴露—臌胀。
第三节
四、问头身胸腹
问现在症状
7、身重—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内停。
8、麻木—多因气血亏虚、肝风内动,或湿痰瘀血阻络。
⑶胁痛—肝胆病变。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等。
第三节
三、问疼痛
1、疼痛部位
问现在症状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⑷脘痛—脘即胃脘,上腹部剑突下,是胃所在的部位。
①食后痛剧—实证; ②食后痛缓—虚证; ③冷痛,得温则减—寒证; ④灼痛,喜凉恶热—热证。
第三节
三、问疼痛
1、疼痛部位
心下
问现在症状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虚里
⑸腹痛
胁肋 胸腹部位 划分图 胃脘 大腹
少腹 小腹
第三节
三、问疼痛
1、疼痛部位
问现在症状
⑸腹痛
①腹痛则泻,泻后痛减—肝郁脾虚; ②腹痛下痢脓血—大肠湿热; ③少腹绞痛,有砂石、血尿—血淋; ④右下腹绞痛、反跳痛—肠痈。
中医诊断的四种方法
中医诊断的四种方法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搜集病人的各种信息,如症状、体征、舌脉等,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得出病因、病机、病位和辨证论治的方法。
中医诊断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下面将对其分别进行阐述。
1.望诊望诊是指医生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包括面色、形态、舌质、舌苔、目脉等,进而推断出患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
其中,面色反映了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舌象反映了脏腑状况,目脉则反映了人体气血运行状况。
2.闻诊闻诊是指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和气息来判断病情。
医生可以通过听患者的咳嗽声、呼吸声、腹部胃肠鸣音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位,比如肺病患者的咳嗽声和呼吸声会有所不同,肝病患者的鸣音也与正常人不同。
3.问诊问诊是指医生与患者对话,询问病情、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获得病人的全面了解。
医生通过问诊得知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同时也了解病人的体质和心理状态,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切诊切诊是指医生通过触诊和按摩等手法来观察患者的脉搏,以获得病人的身体状态和病因。
中医切诊分为察脉和按腧经脉进行,其中察脉是通过感觉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气血的运行状况,按照经脉则是通过按摩经脉来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判断患者的病因和病机。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综合能力医生需要结合四种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不仅需要医生的经验和能力,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四种方法外,中医诊断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针灸诊断、排毒诊断等。
针灸诊断是指医生通过针灸技术来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反馈,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排毒诊断是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大便、小便、汗液等排泄物,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代谢情况。
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中医诊断,医生可以从根本上把握疾病的本质,准确地判断病因、病机和病位,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对各种慢病的问诊内容
中医对各种慢病的问诊内容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下面,我将以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为例,介绍中医对这些慢病的问诊内容。
一、高血压的问诊内容1. 症状询问:请问您是否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耳鸣等症状?2. 体征询问:请问您是否有面色潮红、眼底出血、颈部动脉搏动、下肢水肿等体征表现?3. 发病情况:请问您的高血压是何时开始的?是否有明显诱因或加重因素?4. 病史了解:请问您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5. 生活习惯:请问您是否有吸烟、饮酒、饮食偏好等不良生活习惯?二、糖尿病的问诊内容1. 症状询问:请问您是否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乏力等糖尿病常见症状?2. 血糖控制:请问您最近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如何?是否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有特殊调控?3. 并发症:请问您是否有视力模糊、手脚麻木、尿频尿急等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4. 病史了解:请问您是否有家族糖尿病史?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如高血压、心脏病等?5. 用药情况:请问您目前是否在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三、冠心病的问诊内容1. 症状询问:请问您是否有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冠心病典型症状?2. 发病情况:请问您的胸痛是否与劳累、情绪激动、进食等有关?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等?3. 过敏史了解:请问您是否对某些药物或食物有过敏反应?4. 病史了解:请问您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或合并症?5. 运动情况:请问您平时是否有进行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通过以上的问诊内容,中医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病因、病史等重要信息,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中医还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一步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病征,以辅助诊断和辨证施治。
中医对各种慢病的问诊内容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问现在症状,是指询问患者就诊时的全部症状。
症状是疾病的反映,是临床辨证的主要根据。
通过问诊掌握患者的现在症状,可以了解疾病目前的主要矛盾,并围绕主要矛盾进行辨证,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对疾病作出确切的判断。
因此,问现在症状是问诊中重要的一环。
为求问得全面准确,无遗漏,一般是以张景岳“十问歌”为顺序。
《十问歌》即是:“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一)问寒热
问寒热是询问患者有无冷与热的感觉。
寒,即怕冷的感觉;热,即发热。
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或者体温正常,但全身或局部有热的感觉,都称为发热。
寒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两个方面。
因此,通过问患者寒热感觉可以辨别病变的寒热性质和阴阳盛衰等情况。
寒与热是临床常见症状,问诊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寒与热的感觉,二者是单独存在还是同时并见,还要注意询问寒热症状的轻重程度、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兼症等。
临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以下4种情况:
1.但寒不热
在通常的情况下,患者只有怕冷的感觉而无发热者,即为但寒不热。
可见于外感病初起尚未发热之时,或者寒邪直中脏腑经络,以及内伤虚证等。
根据患者怕冷感觉的不同特点,临床又分别称为恶风、恶寒、寒战、畏寒等。
恶风:是患者遇风则有怕风战抖的感觉,避风则缓。
多为外感风邪所致。
风邪在表,卫分受损,则失其温分肉司开阖的作用,故遇风有冷感而避之可缓。
此外,恶风还可见于素体肺卫气虚肌表不固者。
恶寒:是患者时时觉冷,虽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多为外感病初起,卫气不能外达,肌表失其温煦而恶寒。
此时虽加及衣火,仍不能使肌体的阳气宣达于表,故得温而寒冷感无明显缓解。
可见于多种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性多属于实。
寒战:患者恶寒的同时伴有战栗者,称为寒战,是恶寒之甚。
其病机、病性与恶寒同。
应注意,外感病中恶风、恶寒、寒战症状独立存在的时间很短,很快就会出现发热症状,成为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
亦有少数病例存在时间较长,一般亦必然会出现发热。
这些对于掌握疾病的进程有一定帮助。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页脚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