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问诊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之问诊

中医诊断学之问诊

胃脘嘈杂
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热辣不宁+情 绪抑郁、胸协胀满、嗳腐吞酸
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横逆犯胃
偏嗜食物
异食症
虫积
口淡
脾胃虚弱 寒湿内阻
口苦 口甜
实热证
+心烦失眠 肝火上炎 胆气上泛
心火上炎
+甜而黏腻、脘闷不舒
脾胃湿热
+食少神疲
脾气亏虚
口味
口酸
+口气酸臭 +泛吐酸水
伤食 肝胃郁热
口咸
肾阴不足 肾阳不足
内热加重,蒸津外泻
战汗
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外感热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
疾病发展转折点
亡阴
汗热质黏如油,烦躁口渴、脉细数或疾
阴液大伤,虚热蒸腾、逼迫枯竭之阴液外泻

特殊出汗
绝汗(脱汗)
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
亡阳
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肢冷冷微
阳气亡脱、津随气泻
黄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
风湿热邪交蒸
冷汗 热汗
所处之汗有冷感 所处之汗有热感
湿热泄泻
泻下臭秽、呕吐酸腐、腹胀纳呆
伤食泄泻
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情志抑郁
肝郁乘脾
痛泻药方
大病黄褐如糜而臭
大肠湿热
大便灰白如陶土
阻塞性黄疸
肝胆疏泻失职
痢疾
黏冻、脓血便
肠癌
湿热毒疫
完谷不化
脾肾阳虚 伤食
溏结不调
肝郁 脾虚
时干时稀 先干后稀
便血
近血 远血
大肠湿热、大肠风燥 脾胃气虚、瘀阻胃肠
肛门灼热
大肠湿热 热迫直肠(热结旁流)
风寒表证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辨证论治。

这四种方法各具特色,相互补充,为中医准确诊断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以及舌象等方面来获取病情信息。

首先,观察患者的神,也就是精神状态。

如果患者神志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通常表明正气充足,病情较轻;反之,如果患者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正气虚衰,病情较重。

其次,观察患者的面色也很重要。

面色红润有光泽,多为气血充足;面色苍白,可能是血虚;面色发黄,可能是脾虚或有湿邪;面色发青,多与寒证、痛证、血瘀有关;面色发黑,往往提示肾虚或有水饮内停。

再者,观察患者的形体也能提供诊断线索。

形体肥胖者,多属痰湿体质,易患中风、消渴等病;形体消瘦者,多为阴虚体质,易患肺痨等病。

此外,舌象的观察在中医望诊中占据重要地位。

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

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变化,都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比如,舌红少苔多为阴虚;舌淡胖大,多为阳虚水湿内停;舌苔黄腻,多为湿热内蕴。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声音。

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多为气虚;呼吸急促、声高气粗,多为实热;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弱,多为肺气亏虚。

嗅气味则是通过闻患者身体、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口臭多为胃火炽盛;口气酸臭,多为食积胃肠;排泄物有恶臭,多为湿热或热毒。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等。

问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比如,询问患者的寒热情况,怕冷发热多为外感病;但寒不热,多为虚寒证;但热不寒,又分为壮热、潮热、低热等不同情况,分别提示不同的病证。

中医诊断问诊实验报告(3篇)

中医诊断问诊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方法独特,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其中,问诊作为四诊之一,对于获取患者病情信息、判断病机、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临床问诊场景,训练学生掌握中医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中医诊断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中医问诊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掌握中医问诊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3. 学会根据问诊内容进行初步的辨证分析。

4. 提高中医诊断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材料:准备中医问诊剧本,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内容。

3. 实验步骤:(1)分组:将20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4人,每组设一名组长。

(2)角色扮演:每组抽取一名学生作为患者,其余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医生、记录员和观察员。

(3)问诊:医生根据问诊剧本向患者提问,患者根据自身角色回答问题。

(4)记录:记录员负责记录医生提问和患者回答的内容。

(5)分析:观察员根据记录内容,对医生的问诊技巧、患者回答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6)讨论:各组学生就问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中医问诊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进行问诊。

(2)学生在问诊过程中,语言表达清晰,沟通技巧较好。

(3)部分学生在辨证分析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2. 分析:(1)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中医问诊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需加强学习和实践。

(2)在问诊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提问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

(3)在辨证分析方面,学生需要加强对中医理论的学习,提高对病情的判断能力。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中医问诊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提高了中医诊断能力。

2. 学生在问诊过程中,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得到锻炼,为今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问诊法特点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问诊法特点
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通过问诊准确地辨别病人的证 候和病因。同时,医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引导病人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
02
问诊法基本概念及原理
问诊法定义与目的
01
02
问诊法是中医学四诊之一,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 、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 的方法。
加强中医症状描述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医生对症状描述的准确性和 一致性。
诊断结果难以量化
加强中医诊断技术的科学研究,探索中医诊断结果的量化方法和标准 。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为中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
THANKS
问诊技巧与注意事项
问诊时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避 免使用患者不理解的医学术语。
对于患者的陈述,要认真倾听,仔细分 析,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
要善于引导患者,让患者能够准确、全 面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在问诊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03
问诊法特点分析
全面性
01
涵盖内容丰富
适应各种情况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问诊内容和方 式。
结合其他诊法
问诊过程中可结合望诊、闻诊、切诊等其他 诊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04
问诊法在中医诊断中应用
常见病证问诊要点
感冒
询问发热恶寒情况、出汗状况、头痛身 痛及咳嗽等症状。
失眠
询问睡眠时间、质量、伴随症状及心理 状况等。
胃痛
了解疼痛性质、时间、伴随症状及饮食 情况等。
问诊涉及患者全身症状、病史 、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02
反映整体状况
通过问诊可了解患者的整体健 康状况和疾病发展趋势。

中医诊断学问诊

中医诊断学问诊
虚证—久病缓泻,脾虚、脾肾阳虚
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痛减, 伴有形寒肢冷、腰膝痠痛
“五更泄” (脾肾阳虚,寒 湿内积)
2.便质异常
• (1)完谷不化—脾肾阳虚 • (2)溏结不调—肝郁乘脾、脾虚
下痢脓血—痢疾 • (3)便血 鲜红—近血(痔疮、肛裂)
黑便—远血(消化道出血)
3.排便感异常
• (1)肛门灼热—大肠湿热 • (2)里急后重—痢疾 • (3)排便不爽—大肠湿热、肝郁乘脾 • (4)滑泻失禁—脾肾阳虚 • (5)肛门气坠—脾虚气陷、大肠湿热
成人—肾气不足、膀胱虚衰
九、问经带
• 妇女生理特点:经、带、胎、产
(一)问月经
• 1.经期异常
• 月经先期:血热、气虚 • 月经后期:血虚、寒凝 • 月经先后不定期:肝气郁结、脾肾虚损
• 2.经量异常
• (1)月经过多:热盛、脾肾气虚、血瘀、崩漏 • (2)月经过少: 精血亏少
气血两虚 寒凝血瘀 • (3)闭经:血瘀、肝气郁结、脾肾亏虚
• 3.经色、经质异常
色淡红质稀:气血亏虚 色深红质稠:血热 色紫暗夹血块:寒凝血瘀
• 4.痛经:
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气血亏虚
(二)问带下
• 白带: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 黄带:湿热下注 • 赤白带:肝郁化热
十、问男子
阳痿、遗精、早泄
问小儿
• (一)问出生前后情况 • (二)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史、遗传病史 • (三)问发病原因
实 火邪 阳热盛-心神被扰 痰热
(二)嗜睡
心肾阳虚---精神疲惫,似睡非睡,畏
嗜睡
寒肢冷,脉微细
痰湿困脾---困倦嗜睡,伴胸闷、苔腻
脾气虚弱---饭后嗜睡,食少纳呆
六、问饮食与口味

中医诊断学——问诊(三)

中医诊断学——问诊(三)

中医诊断学——问诊(三)1.下列哪项不是脾胃虚弱泄泻的特点A.大便时溏时秘B.水谷不化C.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多D.面黄肢倦E.舌淡红苔薄白2.大便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酸腐臭秽者,多因A.大肠湿热B.寒湿内盛C.伤食积滞D.脾胃虚弱E.肝胃不和1、 [答案解析] A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胃虚弱,运化、腐熟乏力,可致水谷不化(B对);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失养,则可见面黄肢倦(D对)、舌淡红苔薄白(E 对);脾虚,运化失职,则可致水湿内生,稍进油腻则助湿而致便溏、大便次数多(C对)。

大便时溏时秘是由肝郁或脾虚所致(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2、 [答案解析] C大便夹有不消化的食物,即完谷不化,是由脾胃运化、腐熟失职所致,多见于脾肾阳虚或伤食;大便酸腐臭秽,则是由食积而腐所致,故此为伤食积滞(C对)。

大肠湿热,气机不畅,传导不利,多致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A错)。

寒湿内盛,脾阳受困,则腹痛便溏(B错)。

脾胃虚弱,运化、腐熟无权,可见水谷不化;脾虚湿盛,可见稍进油腻而大便次数增多(D错)。

肝胃不和是指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胃不主受纳,多见吞酸嘈杂,不思饮食(E错)。

细目九问二便要点一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 便次异常1. 便秘指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便。

便秘可因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导致肠道燥化太过,肠失濡润,或推运无力,传导迟缓,气机阻滞所致。

2. 泄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的症状。

泄泻可因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寄生于肠道,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脾肾阳气亏虚等,导致脾失健运所致。

(二) 便质异常除便秘便燥、泄泻便稀外,常见的便质异常有:1. 完谷不化即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的症状。

多见于脾虚、肾虚或食滯胃肠的泄泻。

2. 溏结不调即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

中医诊断学-史上最全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学-史上最全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学-史上最全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审查内外、辩证求因、四诊合参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的概念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部⾆诊专著《敖⽒伤寒⾦镜录》、第⼀部脉诊专著《脉经》问诊1、问诊的⼀般内容A.⼀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婚否等。

B.⽣活史(习惯):⽣活经历、饮⾷嗜好、劳逸起居等。

C.家族史:传染病、遗传病。

D.既往史:既往健康情况和曾患过的主要疾病。

如素体肝阳上亢者,易中风;患有癫狂病者,常因精神刺激⽽复发。

(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

)E.起病《⼗问歌》(明 · 张景岳)⼀问寒热⼆问汗,三问头⾝四问便。

五问饮⾷六问胸,七聋⼋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语告⼉科,天花⿇疹全占验。

: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发⽣、发展及治疗的全过程(病变过程、诊治过程、现在症状)。

2、现在症状(9):寒热、汗、疼痛、头⾝脘腹、⽿⽬、饮⾷⼝味、睡眠、⼆便、妇⼥。

问寒热①恶寒:病⼈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近⽕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②发热:病⼈体温升⾼或体温正常,全⾝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③但寒不热:病⼈但感畏寒⽽⽆发热。

特点:病⼈常⾃觉怕冷,但加⾐近⽕可缓。

④但热不寒:病⼈但感发热⽽⽆怕冷感觉。

见于⾥热证。

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注:午后夜间发热,亦可见瘀⾎积久郁化热问汗:阳⽓蒸化津液,从⽞府出于体表者。

表证辨汗:风寒表实、风寒表虚、外感热邪⾥证有汗——阳⽓虚,阴虚,⾥实热,亡阴、亡阳;⾥证⽆汗——阳虚或津⾎亏虚。

【七版】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问疼痛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问头⾝(1)头部: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脑为髓海;肾主⾻⽣髓,髓聚⽽为脑。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是望、闻、问、切,它们是获取病人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舌苔、舌质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因和病理状态,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这种诊断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断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二、闻诊闻诊主要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倾听病人的声音、嗅闻病人的气息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闻诊中,医生需要关注病人的气息、咳嗽声、痰声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通过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和气息的通畅程度,医生可以判断出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础环节,医生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从而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在问诊中,医生需要展现出耐心和关怀,鼓励病人充分陈述自己的病情,同时引导病人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临床信息,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四、切诊切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切诊中,医生需要触摸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肌肤来判断是否有水肿、炎症等情况。

通过切诊,医生可以获取到病人的生理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通过四诊的综合运用,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中医诊断学-问诊

中医诊断学-问诊

问诊1. 脏腑精气衰竭则A•胖而能食B•胖而食少C•形瘦食多D•形瘦食少E•肉消着骨答案:E2. 胁痛腰酸、五心烦热者多为A•肝火犯肺证B•肝火炽盛证C•肝胃不和证D•肝郁脾虚证E•肝肾阴虚证答案:E3. 形盛气虚则A•胖而能食B•胖而食少C•形瘦食多D•形瘦食少E•肉消着骨答案:B4. 脱汗的表现是A. 热汗不止B•睡时汗出C•冷汗淋漓D旧间汗多E•战栗汗出答案:C5. 胁肋灼痛、咳嗽阵作者多为A•肝火犯肺证B•肝火炽盛证C•肝胃不和证D•肝郁脾虚证E•肝肾阴虚证答案:A6. 战汗的表现是A. 热汗不止B•睡时汗出C•冷汗淋漓D•日间汗多E•战栗汗出答案:E7. 带下色黄质稠,气味臭秽,此属A•脾肾阳虚B•寒湿下注C•脾肾气虚D•湿热下注E•寒凝血瘀答案:D8. 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此属A•脾肾阳虚B•寒湿下注C•脾肾气虚D•湿热下注E•寒凝血瘀答案:D9. 口渴咽干,夜间尤甚,颧红盗汗,舌红少津,此属A•燥邪伤津B•里热炽盛C. 阴虚证D. 消渴病E. 营分证答案:C10. 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此属A•燥邪伤津B•里热炽盛C. 阴虚证D. 消渴病E. 营分证答案:A11. 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是因A. 心阳不足B. 痰饮停肺C•热邪壅肺D•寒邪客肺E.肺气虚答案:E12. 胸闷,咳喘痰多,是因A. 心阳不足B. 痰饮停肺C•热邪壅肺D•寒邪客肺E.肺气虚答案:B13. 下列何项不属询问带下的内容A. 量的多少B•天数C. 颜色D•质的稀稠E•气味答案:B14. 下列哪项可见尿后余沥A. 肾精不足B•肾阴亏虚C.瘀血内阻D•肾阳不足E•肾气虚弱答案:E15. 临床不会导致月经先期的是A. 气虚不摄B•肝郁血热C•营血亏损D•阴虚火旺E•阳盛血热答案:C16. 下列何症属肝郁脾虚所致A. 泻下黄糜B. 便夹脓血C. 溏结不调D•肛门灼热E•里急后重答案:C17. 引起泄泻的原因,应除外A•外感寒湿B. 食积内停C•湿热蕴肠D•命门火衰E•阴虚失濡答案:E18. 大便完谷不化,黄褐如糜而臭,多属A•寒湿泄泻B•大肠湿热C•肾虚泄泻D•脾虚泄泻E•伤食泄泻答案:E19. 下列排便异常哪项属脾肾阳虚所致A. 排便不爽B. 溏结不调C•里急后重D. 脓血便E•完谷不化答案:E20. 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多为A. 瘀血内阻B•湿热内蕴C. 阴虚内热D. 外感暑热E•阳气虚衰答案:A21.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渴不多饮A. 消渴病B. 湿热证C. 瘀血证D. 温病营分证E. 痰饮内停答案:A22. 厌食的原因,应除外A•暴食伤胃B•胃强脾弱C•湿热中阻D•妊娠恶阻E•肝胆湿热答案:B23. 失眠的原因不包括A•阴虚火旺B. 心胆气虚C•食积胃脘D•痰热内扰E•痰湿内盛答案:E24. 饥不欲食多由于A•胃强脾弱B•胃阴不足C•胃火炽盛D•胃气将绝E•脾胃湿热答案:B25. 引起目昏、雀盲、歧视的原因,多为A•肝肾亏虚B•痰湿上蒙C. 风热上壅D. 气血不足E•肝火上炎答案:A26. 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者为A•目昏B. 目眩C•目痒D•目痛E•歧视答案:E27. 经常日间汗出,活动尤甚者,称为A•盗汗B•自汗C•战汗D•绝汗E•脱汗答案:B28. 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涕者,多属A•脾虚湿注B•湿热下注C•肝经郁热D•冲任亏虚E•肝肾阴虚答案:A29. 发热重恶寒轻多见于A•风寒表证B•伤风表证C•风热表证D•里实热证E•气虚发热答案:C30. 小便余沥不尽多属A•膀胱湿热B•肾不纳气C•肾气不固D. 肾精不足E. 小肠实热答案:C31. 以下项目中不属淋证的特征者,为A. 尿痛B. 尿频C. 尿多D•尿有砂石E•尿急答案:C32. 胃火炽盛可表现为A•食欲不振B•消谷善饥C. 嗜食异物D•饥不欲食E•恶闻食味答案:B33. 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A•脾胃湿热B•胃阴不足C. 胃火亢盛D•胃强脾弱E•湿邪困脾答案:D34. 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称为A•目昏B. 目痒C. 目眩D•雀目E•内障答案:C35. 引起雀目的原因为A. 肾精不足B. 心血不足C•脾虚D•肝虚E•肝经风热答案:D36. 两侧头痛属于A. 厥阴经B. 太阳经C. 阳明经D. 少阳经E. 太阴经答案:D37. 头晕而重,痰多苔腻者病机是A•肝阳上亢B. 气血亏虚C•痰湿内阻D•肾虚精亏E. 瘀血阻络答案:C38. 下列哪项不是病人突发耳鸣、声大如雷的成因A•肝胆火扰B•痰火郁结C•风邪上袭D. 药毒损伤耳窍E•肝血不足答案:E39. 太阳经头痛的特征是A•前额连眉棱骨痛B•两侧太阳穴处痛C. 后头部连项痛D•头痛连齿E•头痛晕沉答案:C40. 邪犯阳明经所致之头痛部位为A. 太阳穴附近B. 前额部C. 后头部D. 巅顶部E•头痛连齿答案:B41. 脾阳虚所致的腹痛特点是A. 隐隐作痛B. 疼痛游走不定C. 绞痛D•掣痛E•重痛答案:A42. 下列哪项属于病理性汗出A. 衣被过厚B•剧烈活动C. 进食辛辣D. 气候炎热E•睡眠之时答案:E43. 某病人,两年来经常汗出,以头面部为多,运动后汗出更甚,并伴有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之症,且动辄感冒。

中医诊断问诊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问诊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问诊试题及答案1. 病人身体虚弱,容易疲劳,手脚发凉,喜欢喝热水,大便溏泄,腰膝酸软,舌苔白腻,脉虚弱无力。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阳虚证2. 病人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气虚证3. 病人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舌红苔少,脉细数。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心火旺证4. 病人口干舌燥,咽干喉痛,便秘黄腻,舌红苔黄,脉滑数。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胃热证5. 病人面黄目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黄燥,小便颜色深黄,舌黄苔腻,脉细弱。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湿热证6. 病人体温升高,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咳痰,舌红苔黄,脉浮数。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风寒袭表证7. 病人体温升高,口干咽痛,咳嗽少痰,便秘尿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热毒壅肺证8. 病人脘腹胀满,嗳气呕吐,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苔黄厚,脉弦滑。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肝气郁结证9. 病人脘腹胀痛,喜欢按摩,口黏口苦,大便黏滞,小便短少,舌苔黄厚,脉涩。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湿热蕴结证10. 病人胸闷咳嗽,痰黄黏稠,呼吸气促,舌红苔黄,脉滑数。

请问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中医证候?答案:痰热壅肺证以上是中医诊断问诊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描述仅供参考,并不能确诊疾病,如果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中医诊断学闻诊问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问诊

阳明潮热
湿温潮热
阴虚潮热
热势较高, 常于日 晡之时(即申时, 为下午3~5时)明 显
身热不扬(肌 肤初扪不觉热, 扪之稍久即感 灼手), 午后 尤甚
午后或入夜低热, 自觉其热自骨内向 外蒸发
阳明腑实证, 因 邪热入里, 与胃 肠糟粕互结
湿遏热伏, 热 在湿中, 难以 透达
阴液亏虚, 阴不制阳, 虚热内生
情资料
起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 聚精会神 态度和蔼, 激发信心 语言通俗, 慎用术语 重点全面, 系统全面 必要提示, 避免暗示
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
况、职业、发病节气、出生地、常住

地、单位等
诊 主诉: 包括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的 现病史: 包括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情况
肺或痰浊痹阻心脉 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一般, 难于忍受—瘀
血、气滞、结石、虫积、寒邪等阻闭 或凝滞气机
三、问疼痛 (一)问疼痛的性质
掣痛(引痛、彻痛)—疼痛而有抽掣牵引感 —筋脉失养而拘急或经脉阻滞不通
痠痛—疼痛伴有痠楚不适感—风湿侵袭, 气血 运行不畅或肾虚、气血不足, 组织失养
隐痛—痛势较缓, 尚可忍耐, 绵绵不休 虚证
喘: 呼吸困难,气息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分为实喘和虚喘。
哮: 呼吸喘促而喉间有哮鸣音,声高断续,常时 发时止,缠绵难愈。内有痰饮宿疾,复感外邪 而引动伏痰而发。
短气: 呼吸急促,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气 虽急而不伴痰鸣,似喘而不抬肩。虚证: 肺气 不足或元气大伤;实证: 痰饮、气滞、瘀血阻 于胸腹。
头晕耳鸣,兼腰酸遗精,健忘——肾精亏虚
四、问头身胸腹 (二)胸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阳明腑实证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湿温病 阴虚潮热—夜间潮热--阴虚火旺
①日晡潮热
特点: 热势较高,日晡时更甚(下午3-5时), 兼腹满硬痛,便秘。
机制:邪热入里与燥热内结。
意义:胃肠燥热内结证(阳明腑实证)
② 湿温潮热
特点:身热不扬,午后热盛 机制: 外感湿热,湿遏热伏,郁蒸于内——身热不扬 外感湿热,午后阳衰,阴长遏甚——午后热盛
1 发病情况:原因、诱因、症状、体征等。 2 病变过程:按先后顺序问症状的程度与变化、
主症出现、加重、发展的间。
3 诊治经过:做过哪些诊断和哪些治疗,效果
怎样?
4 现在症状:本章之重点,另述
四、既往史
是病人平素健康状况和曾患过的主要疾 病,可作为诊断现有疾病的参考。 1.平素健康状况:
素体健壮;素体阴虚;素体阳虚;易感寒湿等。
(四) 问寒热的注意事项
寒热的轻重; 出现的时间; 持续时间的长短; 兼症情况。
(五)问寒热的内容
1、恶寒发热☆
概念 病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表证 内容 根据恶寒发热的程度及伴有症状不同,
常见三种表证:
表寒证——外感寒邪,恶寒重发热轻 表热证——外感热邪,恶寒轻发热重 表虚证——外感风邪,发热轻而恶风
在生活经历方面,劳动性质(体力或脑力)、经济 状况等对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如心情愉快,则气血调和,多为健康无病。 经历曲折,心情苦闷则多患肝郁气滞等病。
在饮食方面,偏食方面,偏食五味,常致脏气的偏 盛偏衰。 喜热恶凉者,多属阴气偏盛; 喜凉恶热者,多属阳气偏盛。
生活艰苦,劳倦太过,则多见劳伤病证。 生活富裕或好逸恶劳,脾不健运,多生痰湿。
二、问诊的方法
⑴ 选择安静的环境 ⑵ 医生态度严肃、和蔼 ⑶ 问诊语言通俗易懂 ⑷ 医生有目的询问,避免诱导 ⑸ 重视、围绕主诉 ⑹ 危重患者扼要询问,抢救为先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 一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婚否 现住址 民族 籍贯 工作单位 临床意义 1、便于书写病历及与病人联系 2、便于掌握与疾病有关的资料
问诊
概述
1 概念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问诊在四诊中的意义 熟悉问诊的方法 掌握一般问诊的内容和意义 掌握问现在症状临床表现与机理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获取病情资料:如疾病的发生变化 治疗经过是分析病情、辨证论治的可靠依据。 为早期诊断和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 便于了解病人思想动态、及时解说开导。
畏寒:自觉寒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 能缓解者 -阳气虚衰,失其温煦
热——发热 体温高:正气抗邪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体温不高: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
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体温在39度以上 ———阳热内盛,正邪相争
潮热:按时发热或热甚,如潮汐之有时。
微热:病人自觉发热, 热度较低,体温不超过38度 ———正气不足
只觉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者, 见于里热证
根据热势的不同,可分三种
壮热:即高热——阳热内盛,正气不衰
见于里实热证
微热:即低热,根据临床表现、年龄的不同
有三种微热——阴虚微热 气虚微热 小儿夏季热 (或气郁、血瘀、血虚)
潮热: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盛,如潮汐之有时
潮 热☆
根据发热的时间、发热的特点及伴有 症 状不同,有三种潮热:
起居失常亦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六、婚育史
女性患者应记录经带胎产情况。
月经史:初潮、行经期/周期、绝经年龄; 如为生育期妇女记录末次月经时间
如:
6
12———05.5.28(或48岁)
30 婚姻史:何时结婚?配偶情况; 生育史:孕、胎、产及子女健康情况。
七、过敏手术史
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情况; 曾经接受过的手术情况。
二、 主诉
是病人就诊时感到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 持续时间。
特点:
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是医生认识分析疾病的重要线索 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突出四要素:部位、性质、程度、时间
如:
恶寒发热头痛三天,伴咳嗽痰黄一天 反复胃脘隐痛一年,加重伴呕血、黑便两天
三、 现病史
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 的发生、发展及诊治经过。
2、但寒不热
病人只觉寒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 见于里寒证。
根据病势的缓急和病程的长久,可见两种:
新病但寒不热——寒邪直中(实) 久病但寒不热——阳气虚衰(虚)
3、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的症状, 见于半表半里证
根据有无规律,可见两种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少阳证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
4、但热不寒☆
2.既往患病情况:
如素体肝阳上亢者,易患中风病。 如患有癫狂病者,常因受到精神刺激而复发。
问明既往史,对诊断当前病证很有帮助。
五. 个人生活史
1.生活经历 出生地,居住地,经历地;地方病、传染病。 2.精神情志 性急易怒者,常致肝阳上亢。 3.饮食嗜好 烟酒、肥甘、辛辣、生冷,烟酒记录每
日量及持续时间,如吸烟20支/日,共20年。 4.生活起居 5.婚姻生育 早婚多育易致肾精亏损。 6.生长发育 小儿分娩 喂养 发育 早产儿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一)寒热的产生 ——阴阳偏盛偏衰
(二)临床意义 辨病邪性质 辨阴阳盛衰
(三)寒热的概念:
寒——怕冷
恶寒:自觉寒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 不能缓解者 -外邪束表,卫阳被遏
意义:湿温病
③ 阴虚潮热
特点: “骨蒸发热”:久热不退,气血不荣,
形体消瘦,热似骨髓蒸发而出者。
机制:阴虚,阴不制阳,阳亢而热。
意义:阴虚证
二、问 汗
(一)汗产生机理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
(二)注意事项 汗之有无 汗出时间 汗出部位 汗量多少 伴有症状
八、家族史
家族病史是病人直系亲属和与病人密切 接触人的健康状况。
曾患何种疾病?可帮助诊断某些传染病 和遗传性疾病。
如: 肺痨、肝病、癫狂病等;
贫血、蚕豆病、肿瘤、糖尿病等。
第三节 问现在症状
问现在症 是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不适以及
与疾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询问。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十问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