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晓》赏析
【经典诗句】孟浩然 春晓 古诗诗意赏析

【经典诗句】孟浩然 ? 春晓古诗诗意、赏析春晓①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③啼鸟④。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⑤???唐?孟浩然解释①春晓:春天的凌晨。
晓:天微微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晓:天亮。
③闻:听闻,听到。
④啼鸟:小鸟的啼叫声。
⑤知多少:晓得有多少?(疑难句)解读翻译春天睡觉特殊香,人不知鬼不觉就天亮了。
醒来后只听到到处都是鸟儿的欢叫声。
回忆起昨夜里刮风下雨的声音,也不知道屋外的花儿落了多少?赏析这首诗刻画了诗人在春天的早晨一觉睡醒之后,所听到的和所想到的事情,抒发了诗人酷爱春天、爱护春天大好时间的美妙感情。
诗歌第一句点明了时间是春天的早晨,第二句“处处闻啼鸟”写的是诗人被鸟儿的啼声所唤醒,表现了春天活力勃勃的景象。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想起昨夜刮风和下雨时的声音,从而联想到花儿被风吹雨打后凋落的气象、表示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景象。
全诗清爽天然,韵味遥远,值得回味。
功课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联想一下诗中的情景,把它用丹青表白出来吧!趣味浏览孟浩然的真性格孟浩然四十四时进京测验,与一批诗人在一起聚首、作诗。
当时的丞相张九龄跟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友人。
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余高官宣传他的才干,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举。
到了商定的时光,孟浩然和一些朋友饮酒谈诗,很是融洽。
有人提示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他怕不行吧?”他不愉快地说:“我已经喝了酒了,身心快活,哪管其他事件!”一个仕进的大好机遇失掉了,而他事后也绝不懊悔,切实让人感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春晓古诗词 春晓古诗

春晓古诗词春晓古诗古诗《春晓》年代:唐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品赏析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春晓古诗词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
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
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
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
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
孟浩然《春晓》赏析

孟浩然《春晓》赏析孟浩然《春晓》赏析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浩然《春晓》赏析相关内容。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释:晓:早晨,天亮。
闻:听见。
啼鸟:鸟鸣。
翻译: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
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赏析: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
扩展成就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
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
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王孟诗派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
励志古诗词《春晓》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春晓》原文及赏析
《春晓》原文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赏析
《春晓》是一首感悟春天的古诗词,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这首诗以“春晓”为主题,充分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心中对于春天所隐含的力量的认识。
诗中第一句“春眠不觉晓”,表达了此时此刻正春意盎然,但大地依然安睡,没有风景也没有动静,宁静如此。
第二句“处处
闻啼鸟”,则是春晓到来后,窗外满园郁郁葱葱,鸟儿亦纷纷
在枝头歌唱,把大地装点得格外美丽。
诗人用三句极简的诗句,就完美地刻画了对春天的全貌。
春天象征着复苏,新生,以及希望。
诗人在诗中传递的是,一切的复苏始于春晓,即使前方的路艰难,我们依旧要勇敢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赢得胜利。
古人云:“人生短短几十年,要想不被潮流所淹没,只有努力奋斗,勇敢去追求梦想。
”
总而言之,《春晓》是一首寓意颇深的古诗词。
诗中淡然的气
息,使人不禁感叹春晓时节,岁月如梭,我们也要在漫漫人生路上一如既往,勇敢地前行。
春晓的古诗赏析

春晓的古诗赏析
春晓的古诗赏析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旱晨。
参考翻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春晓》带拼音及解析

《春晓》带拼音及解析
以下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带有拼音及解析:
chūn xiǎo春晓táng dài:mèng hào rán唐代:孟浩然chūn mián bùjuéxi ǎo ,春眠不觉晓,chùchùwén tíniǎo 。
处处闻啼鸟。
yèlái fēng yǔshēng ,夜来风雨声,huāluòzhīduōshǎo 。
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春爱春,通过听觉形象,描绘出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后两句通过联想,由风雨声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而凋谢的景象,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和留恋,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春晓古诗如何赏析

春晓古诗如何赏析鉴赏一首诗歌,能让我们对这首诗歌充分的理解。
那么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赏析《春晓》这首古诗吧。
春晓古诗如何赏析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释义】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赏析】《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优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
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
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
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
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关于春天的概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多)步(走)于庭,被发缓形(意喻不受束缚),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
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阳春:春天的美称。
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
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
蠢:古时"春""蠢"同音同意,春来虫动,形声兼会。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
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
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篇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四十岁时曾赴京城长安考进士,结果没考上,便回到家乡襄阳,隐居在鹿门山。
他的性格孤傲,终身为做官,以作诗自得其乐。
孟浩然漫游过东南各地,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在当时很有名气,连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都很推崇他的山水田园诗。
【注释】(1)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点评】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篇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篇3《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古诗翻译]春晓古诗的意思翻译
![[春晓古诗翻译]春晓古诗的意思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a91fc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7.png)
[春晓古诗翻译]春晓古诗的意思翻译(1) [春晓古诗的意思翻译]春晓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春晓》原文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注释1、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2、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3、夜来:昨夜。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翻译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春晓》赏析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以清淡秀丽的诗句,着意描绘自己熟悉的田园和山水,自然明快,给唐代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李白、杜甫等人对他毫不吝惜美誉之辞,李白称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赞其“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
孟浩然的山水诗往往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
如“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彭蠡湖中望庐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等等。
但他更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不过是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各种感觉写得细腻入微,诗意盎然。
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以五言擅长的孟浩然的这首《春晓》,正是这样的一首诗。
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用任何奇绝的手法,只是淡淡地说来、静静地描述,从全诗的字句无须注释就可见诗句是何等的平易与质朴,却最能体现孟浩然诗“其淡如水,其味弥长”的艺术特色,也最为历代人们津津乐道而至今盛传天下。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喜爱它、赞美它,从初读似乎的平淡无奇,越读越觉得诗中别有天地,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诗人描写的是春天。
春天万物萌生,百花齐放,是人们最喜爱的季节。
描写春天的诗不计其数,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山青花欲燃”(唐·杜甫《绝句二首》),“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等等。
《春晓》古诗赏析

释义: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 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 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 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 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 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 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山水田园 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 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 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 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 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 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 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 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 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 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 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 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 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 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刚亮
的时候。
花落知多少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 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赏析: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 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 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春晓》原文及译文

《春晓》原文及译文《春晓》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晓》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晓》原文及译文篇1《春晓》原文:孟浩然〔唐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春晓》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
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
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
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孟浩然是唐代文学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为出色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作以情趣婉约而脱俗,与自然融为一体。
其中,他的《春晓》被视为小学生必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为大家讲解和赏析孟浩然的《春晓》。
《春晓》原文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清晨为主题,通过描述春日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象。
春天的清晨,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温暖的空气中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而人们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还在沉睡中,却已能够听到到处响起的鸟儿鸣唱声。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美好。
接着,诗的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通过对夜晚风雨声和花落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天的表达。
夜晚的风雨声和花朵的凋落,表明春天已经来临,轻柔的春风和雨水带走了冬天的寒冷,万物复苏。
花的凋落也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对比之下,更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歌情感鲜明且意境深远,表达了孟浩然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感悟。
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诗作更富有感染力。
其中,“春眠”与“晓”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春天的醒目和活力。
同时,“闻啼鸟”与“夜来风雨声”构成明显反差,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以感官的方式向我们传达出春天的到来。
孟浩然的《春晓》适合小学生学习,无论是从诗歌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对于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习这首诗,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加对自然的感悟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孟浩然的《春晓》,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培养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和赏析这首诗,小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对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简短而具有深意的古诗,其浓郁的春意和巧妙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小学生必学的经典之作。
唐·孟浩然《春晓》原文及赏析

唐·孟浩然《春晓》原文及赏析唐·孟浩然《春晓》原文及赏析《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孟浩然《春晓》原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处】唐·孟浩然《春晓》【意思】春夜熟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后,听见处处都有鸟叫。
晓:天亮。
啼鸟:鸟叫。
【鉴赏】诗人在春日里畅然而眠,若不是听到了窗外的声声鸟鸣,根本无法觉察到天已破晓。
诗句描写以听觉为主,加之内心的揣测,春日清晨的明丽与生机跃然纸上。
首句中的一个“眠”字本就显出了几分慵懒,更何况诗人有意无意地完全关闭了感官中最为重要的视觉,而且自始至终,他的双眼似乎从未睁开过。
此时此刻,帘幕仍闭,锦衾尚温,却能闻得窗外鸟声轻啼。
可以想见,诗人该是何等闲适与惬意。
读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睡醒后听到群鸟争鸣欢叫的情景。
[例]抓好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北京的鸟儿还是会重新增多起来的。
人们多么希望有朝一日醒来,又能重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境。
(黎先耀《寻鸟启事》)二、前一句用以形容春困难耐或酣睡不醒。
[例]这边几个托腮凝神,那边几个已伏案而睡,正是“春眠不觉晓”呵。
(吕金铃《请推开这扇窗》)【全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鉴赏诗】孟浩然有些写景抒情的小诗,风格闲淡清远,含蓄爽丽,耐人玩味。
他的五绝《春晓》就流传极广,也最为脍炙人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春眠不觉晓”是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冬季的生活,对春天的到来,一时还不大适应,所以多为春气所困,酣眠而忘晓。
这是人们几乎都有的但未能以诗的语言道及的经历和感受,一经诗人道出,即能心领神会,感到异常亲切自然。
这是一层意思。
再者,由于夜间风雨,诗人担心春花被摧残、打落,或者为这场“随风潜入夜” 的“好雨” 的降临而欣喜,一直未能安枕,直到雨止天晴才朦胧入睡,所以酣眠而不知晓。
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最新4篇)

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最新4篇)赏析篇一《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
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
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
春天,有迷人的。
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
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
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
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
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
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晓的古诗赏析篇二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原文翻译」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春晓》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不知,表示推想。
【翻译】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赏析】《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
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
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
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
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
孟浩然的《春晓》古诗(优秀9篇)

孟浩然的《春晓》古诗(优秀9篇)【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处】唐·孟浩然《春晓》【意思】春夜熟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后,听见处处都有鸟叫。
晓:天亮。
啼鸟:鸟叫。
【鉴赏】诗人在春日里畅然而眠,若不是听到了窗外的声声鸟鸣,根本无法觉察到天已破晓。
诗句描写以听觉为主,加之内心的揣测,春日清晨的明丽与生机跃然纸上。
首句中的一个“眠”字本就显出了几分慵懒,更何况诗人有意无意地完全关闭了感官中最为重要的视觉,而且自始至终,他的双眼似乎从未睁开过。
此时此刻,帘幕仍闭,锦衾尚温,却能闻得窗外鸟声轻啼。
可以想见,诗人该是何等闲适与惬意。
读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睡醒后听到群鸟争鸣欢叫的情景。
[例]抓好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北京的鸟儿还是会重新增多起来的。
人们多么希望有朝一日醒来,又能重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境。
(黎先耀《寻鸟启事》)二、前一句用以形容春困难耐或酣睡不醒。
[例]这边几个托腮凝神,那边几个已伏案而睡,正是“春眠不觉晓”呵。
(吕金铃《请推开这扇窗》)【全诗】《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鉴赏诗】孟浩然有些写景抒情的小诗,风格闲淡清远,含蓄爽丽,耐人玩味。
他的五绝《春晓》就流传极广,也最为脍炙人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春眠不觉晓”是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冬季的生活,对春天的到来,一时还不大适应,所以多为春气所困,酣眠而忘晓。
这是人们几乎都有的但未能以诗的语言道及的经历和感受,一经诗人道出,即能心领神会,感到异常亲切自然。
这是一层意思。
再者,由于夜间风雨,诗人担心春花被摧残、打落,或者为这场“随风潜入夜”的“好雨”的降临而欣喜,一直未能安枕,直到雨止天晴才朦胧入睡,所以酣眠而不知晓。
从中可以见出诗人的雅兴和清致。
有的注本将“不觉晓”解释成“不知不觉天已破晓”,则兴味萧然矣。
“处处闻啼鸟”。
“啼鸟”是承首句的“春”字而来,并紧扣了“春晓”的题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春晓》赏析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
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
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四十岁时曾赴京城长安考进士,结果没考上,便回到家乡襄阳,隐居在鹿门山。
他的性格孤傲,终身为做官,以作诗自得其乐。
孟浩然漫游过东南各地,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在当时很有名气,连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都很推崇他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