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八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②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③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①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②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③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能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具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你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吗?生:儒家思想。
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生:春秋战国时期。
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1、“百家争鸣”的含义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百家争鸣”的含义。
你们觉得什么叫“百家争鸣”?生:······师: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生平
墨子(公元前 468—公元前 376 年)名翟, 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
《墨子》
思想主张: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爱”
“非攻”,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等观点,反对奢侈,提倡
培养小组合作
节俭。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
能力
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 思考百家争
学”。
儒家代表人物
鸣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 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 著作:《孟子》 孟子 亚圣 与孔子合称“孔孟”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出“民为贵,君 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 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 树。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 313—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著作:《荀子》 荀况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 系社会秩序。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 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 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 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 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要老
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三、百家争鸣
出示《百家争鸣》的视频
思考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流派,理解各家学说的基本理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室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主要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家学说的异同,并尝试用摩登视角解读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安置学生自行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PPT,以辅助教学。
3. 准备教室讨论和辩论的题目,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邀请几位学生代表在教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整体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社会影响等。
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历史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2. 介绍百家争鸣: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观点,同时简要介绍其他流派。
可以通过展示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和互相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哪种思想最适合当今社会?”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 教室辩论: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辩论。
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辩论。
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5. 总结与评判: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判。
教师简要回顾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观点,同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进行评判,必定他们的积极思考和表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思想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附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课文相关内容的文字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感知理解一、老子1.老子生平。
请同学们从课本的描述中,概括老子生平的基本内容。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
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思想。
(1)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关于老子思想的描述找出来。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讲解:老子的思想,主要通过<道德经》反映出来。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无为。
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子的这种思想会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不会。
因为诸侯争霸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如果在当时主张清静无为,那就会被别国吞并。
因此,老子的思想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3)老子哲学对中国文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答案:①核心思想:仁,有爱心、有同情心。②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观看图片和阅读表格内容(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
答案: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答案:①为何“争鸣”: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②如何“争鸣”: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③局面: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3.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答案: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儒家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教法
学法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孔子和儒家学说;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
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2.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阅读课文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重点: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和主张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这一时期的学术领域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让我们走进第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主张无为而治。
代表作:《道德经》。
2.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解释: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大家知道什么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一天,有匹骏马无故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
人们都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安慰,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那匹马竟带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众人都恭喜他们,老人却说:"这怎么不会是灾祸呢?”家里有了许多好马,儿子爱骑,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折断了大腿。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教案_0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情感,深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板块,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板块之间是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
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对社会发展方向关注和担忧,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
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百家争鸣》第一课时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
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内容主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变革,社会相对宽松,形成追逐功利、实力竞争的思潮,引发教育和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老子、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等有识之士顺应时代需求,竞相思考社会发展与人生意义,催生百家争鸣,对中华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老子、孔子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和影响,知道“百家争鸣”中的墨、儒、道、法等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的思想。
3、知道绘画等艺术作品既能反映创作者的思想认识,又可折射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的证史价值;初步感受从时代特征视角解释百家思想及争鸣现象的思想方法;进一步认识图表对于整理历史信息的意义。
2、感受诸子百家的顺应时代需求的社会责任感,感叹其思想成就,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重点难点】重点:老子、孔子等有识之士的主要思想及影响难点:从时代特征视角解释百家思想及争鸣现象【教学过程】环节1:从孔子诞辰(公元前551年9月28日,2569周年)谈起,学生计算孔子到2018年多少岁了,为什么后人要纪念孔子等,导入。
设计意图:由现实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环节2:“前面我们学过。
那么,孔子所在春秋时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过渡,引导学生回顾春秋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社会形成追逐功利、实力竞争的思潮。
以地图等,介绍孔子生平:鲁国,春秋时期,没落贵族后代,做过小吏,思考社会没落的根源、治理的方法,后收徒兴办私学,以自己的思想培养人才。
中年,在鲁国从政,不久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以图改变社会,但处处碰壁,晚年回老家又著书立说,以流传百世。
问:孔子为什么能自己办学校?设计意图:复习前知,融会贯通,铺垫孔子思想形成的时代空间背景,探究思想的根源,体会社会责任感。
环节3:“孔子是如何办教育的?有哪些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过渡,引导学生从所给的教育思想内容中,按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习态度等整理出来。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 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 掌握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难点: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教学准备】
教材:《历史》教材相关章节
课件: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其他:笔记、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7分钟)
介绍百家争鸣的概念和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学派之间的观点和争论。
二、概述百家争鸣(10分钟)
1. 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影响。
三、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5分钟)
1. 儒家:孔子、孟子,主张“仁义礼智信”;
2. 道家:老子、庄子,主张“道法自然”;
3.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
4. 名家:荀子、韩非子,主张“名实分明”;
5. 阴阳家:申子,主张“阴阳五行”;
6. 法家:商鞅、李斯,主张“以法治国”。
四、讨论与总结(8分钟)
让学生讨论不同学派的主张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做出自己的总结。
【教学反馈】
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目,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扩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辩论或角色扮演,深化对百家争鸣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
起于春秋
盛于战国
板书设计
儒家:孔子(思想家、教育家)仁、 爱人、为政以德;创办私学、 因材施教、谦虚好学
道家:老子(思想家)《道德经》
兵家:孙武(军事家)《孙子兵法》
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仁政、春秋无义战
道家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教法设计 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依据教材内容对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和著作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以
课后反思
学
军事上,长期战乱,奴隶社会逐渐瓦解
过
政治上,变法运动兴起,封建制度初步建立起来
程 对各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以下问题: 1.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有哪些主要话题?为什么会以它们为主要话题? 主要是关于战争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社会现实的需要。 2. 诸子百家中哪一观点最符合时代潮流? 法家。有封建制度确立,统一趋势的历史潮流所决定的。
坝陵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总课时:
教学内容
第 8 课百家争鸣局面
课型
新授课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老子和孔子,了解控制的政治思想主张及教育成就,了解百家争
鸣中所涌现出的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思想主张,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
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儒家和道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古代学者的思想智慧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代表人物。
2. 儒家和道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1. 百家争鸣的影响。
2. 理解各个学派之间的思想差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庙及衍圣公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孔子的了解。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孔子为何受到尊敬,顺势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背景介绍a. 播放纪录片《世界档案》中关于百家争鸣的片段。
b. 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c. 过渡到思想领域的活跃,引出儒家、道家等主要学派。
2. 主要学派介绍a. 儒家学说i. 播放关于孔子的纪录片片段。
ii. 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b. 道家学说i. 播放关于老子的纪录片片段。
ii. 引导学生总结老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c. 其他学派i.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百家争鸣的影响a. 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所学,谈谈自己对儒家和道家的认识。
2. 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了解了百家争鸣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卓越贡献,体会到古代学者的智慧对后世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教案
《百家争鸣》教材分析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同学们,下面是一个字的古汉语解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①婴儿;②孩子;③儿子或女儿;④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
)⑤泛指人;⑥特称孔子;这个字呢?就是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用到第四种“对人的尊称”,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为“子”,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1)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发明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
这引起了经济、政治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带来了社会秩序失衡、战争频繁等许多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学生牢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教师引入“百家争鸣”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授课时刻年月日星期设计人: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安排共 1 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白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要紧思想;初步明白得“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阻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明白得和应用,把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摸索、探究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一辈子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教学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课型新授课(ˇ )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出示孔府、孔庙、孔林的有关图片,设计问题摸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孔府、孔庙、孔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把孔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你能否阐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在学生回答出孔子的教育成就和思想成就后进一步引发其摸索,从古至今的大教育家、思想家的共同点。
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一、阅读课本,解决问题:1、春秋时期的2、战国七雄有哪七位?3、商鞅变法的时刻、国家、措施、结果、阻碍?4、都江堰的国家,人物、地位、意义?二、问题摸索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绝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方法?他们最期望的是什么?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进展有什么阻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措施中,你认为哪项最重要?并说明理由。
可在讲述商鞅变法内容时进行。
加深对商鞅变法的明白得(旨在培养学生摸索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课堂小结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魏仕英封建经济进展、新兴地主掌权,兼并战争取胜的需要,各国厉行变法,力度也较春秋时期更大,在废旧立新方面的举措更激进。
通过变法和兴修水利等措施,使得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出现剧烈进步的态势,为全国统一打下基础。
(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重点明白得。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易中天上面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他为什么给予这些思想家这样的评价?这些思想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老子 1.图片展示:老子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著作中?3.教师补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图片展示:孔子像2.孔子的政治思想一是主张以礼治国,即是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二是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并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统治者则应体贴民意,爱惜民力,这样社会才能和谐;三是要求实行德政,反对苛政,主张爱护百姓,并以德来教化天下,人民才能心悦诚服。
3.孔子的教育成就:一是主张“有教无类”,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实现了教育体制的创新,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二是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等。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眉山市东坡区象耳初中杨润◆教学设计思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各派在对立中相互辩驳与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特别是儒家思想,为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制定愚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思想史的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都非常大,因此,主要的思想观点及各派代表人物的活动还是要以分析讲解为主,对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可以通过材料及教材让学生归纳掌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老子、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孔子的教育成就。
2、掌握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如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对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通过让学生看书,归纳掌握。
(三)素养提升1.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3.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把握孔子其人及其儒家学说和教育思想。
2、把握什么是百家争鸣,分析其历史背景,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对各派思想主张的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二)素材准备孔子等思想家的画像图片,涉及思想家的材料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出示“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学习先秦诸子,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概念阐述、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法、探究法、讨论发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生充分阅读教材,《论语》部分章节,诸子百家的资料;设计好活动的环节和时间控制的预案。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1.必做题:《顶尖课课练》第18课
2.选做题:收集有关诸子百家德哲理名言、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二、孔子
三、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