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的处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课件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38244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f.png)
血液成分
血栓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3、血流改变
血液粘稠、缓慢、涡流形成
高脂血症
高粘血症
脂质代谢紊乱
血流经静脉瓣后形成涡流
血小板粘集形成血栓的头部
血小板粘集形成珊瑚状的小梁
小梁间纤维素网罗大量的红细胞,形成混合血栓的体部局部血流停滞形成血栓的尾部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血栓形成
*
纤维蛋白原
激活的Gpllb/llla
调节FXa、FXIa
阻止血栓形成
抗凝体系
外源性凝血途径
XIa
IXa
Xa
IIa
VIIIa
V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XIIa
接触性血栓途径
激活
激活
激活
激活
激活
VIIa
组织因子
Alban S.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8;14: 1152-1175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活酶)形成期;2.凝血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凝血过程
凝血活酶形成期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
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Von Willebrand 因子
Gp IIb / IIIa 复合物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的聚集
血栓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3、血流改变
血液粘稠、缓慢、涡流形成
高脂血症
高粘血症
脂质代谢紊乱
血流经静脉瓣后形成涡流
血小板粘集形成血栓的头部
血小板粘集形成珊瑚状的小梁
小梁间纤维素网罗大量的红细胞,形成混合血栓的体部局部血流停滞形成血栓的尾部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血栓形成
*
纤维蛋白原
激活的Gpllb/llla
调节FXa、FXIa
阻止血栓形成
抗凝体系
外源性凝血途径
XIa
IXa
Xa
IIa
VIIIa
V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XIIa
接触性血栓途径
激活
激活
激活
激活
激活
VIIa
组织因子
Alban S.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8;14: 1152-1175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活酶)形成期;2.凝血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
*
凝血过程
凝血活酶形成期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
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Von Willebrand 因子
Gp IIb / IIIa 复合物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的聚集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PPT课件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6e9a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9.png)
中危
评分适中,患者存在一定 程度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 险。
高危
评分较高,患者发生静脉 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较大, 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个性化风险评估策略
针对不同科室的患者 特点,制定相应的风 险评估流程和标准。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 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 施和治疗方案。
结合患者的病史、手 术类型、年龄等因素 ,进行个性化的风险 评估。
03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实施综合治疗策略,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
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
新型药物与治疗方法研发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智能 化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静脉血栓栓塞症 的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新型 药物和治疗方法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预防和治疗。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 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
发病机制
静脉损伤、血液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VTE的三大重要因素。其中,血液 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常由创伤、手术、烧伤、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引起 。
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
拓展应用领域
国际交流与合作
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经验应用于其他住 院患者群体,如重症患者、手术患者等, 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 合作,共同推动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事业 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使用抗血小 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减少血小 板聚集。
物理预防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PPT课件
![下肢静脉血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e57ec57c1cfad6195fa744.png)
• •
•
四、风险评估
静脉内膜损伤
(创伤/手术/反复静脉穿 刺/ 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 伤等)
静脉血流淤滞
(长期卧床/制动/术中应 用止血带/既往VTE病史 等)
血液高凝状态
(高龄/肥胖/中心静脉置 管/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 孕药、红细胞增多症/等)
四、风险评估
• Caprin量表
• 评估内容: • 一般情况、体质指数、 • VTE病史等危险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规范
内容
• 一、概述 • 二、相关定义 • 三、临床分型 • 四、风险评估 • 五、预防措施 • 六、护理措施 • 七、健康教育
一、概述
• 卧床患者(尤其长期卧床患者)
• 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 • 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 积极预防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风险
(一)基本预防
• 踝泵运动 • 屈伸动作 • 躺/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
• • • 缓缓勾起脚尖,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 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 每次做20-30组,每日3-4次
• 环绕动作: • 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
(一)基本预防
•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 绷腿练习 • 仰卧或坐在床上,绷直双腿 • 保持这种状态10秒,放松休息10秒 • 收缩10次为一组,重复10组,每天3-4次 • 抬腿练习 • 脚背向上勾,伸直下肢并抬高至20cm左右高度 • 维持10秒,缓慢放下并放松10秒 • 收缩10次为一组,重复10组,每天3-4次
静脉足底泵
禁 忌 症
间歇充气加 压装置
(三)药物预防
• • • • 普通肝素(UFH) 低分子量肝素(LMWH):速碧林、克赛 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 Xa因子抑制剂:拜瑞妥
血栓栓塞性疾病基础ppt课件
![血栓栓塞性疾病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4d709550e2524de5187ea6.png)
血细胞 白细胞 (45%) 血小板
3
血浆的组成
1.水: 91-92% 2.溶质: 9%
⑴电解质:主要包括:Na+、Cl-和各种离子
特点:分子量小,重量轻,颗粒数极多, 属于晶体
⑵血浆蛋白:
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特点:分子量大,重量重,颗粒数极少,
属于胶体 白/球=1.5~2.5
⑶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很少
露。
血栓形成;血小板黏附、血 小板激活和血小板聚集,凝 血的激活、凝血酶生成和纤 维蛋白形成。
动脉血栓形成 :组成“头部 的”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 “尾部”主要由红细胞和纤 维蛋白组成 。
10
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
瘀血 ;大多数静脉血栓 是在血流缓慢和血流紊乱 的区域形成。 血栓形成 ;凝血激活, 凝血酶生成、纤维蛋7、主要的抗血栓药物分类
抗凝(血酶)药物 普通肝素(UFH) 低分子肝素(LMWH) 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 磺达肝癸钠 水蛭素 比伐卢定
抗血小板药物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ADP受体拮抗剂:抵克力得、氯吡格雷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欣维宁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14
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因子Ⅱ 凝血酶原(prothrombin)
因子Ⅲ 组织凝血激素(tissue thromboplastin)
因子Ⅳ Ca2+
因子Ⅴ 前加速素(proaccelerin)
因子Ⅶ 前转变素(proconvertin)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功能 形成凝血块
3
血浆的组成
1.水: 91-92% 2.溶质: 9%
⑴电解质:主要包括:Na+、Cl-和各种离子
特点:分子量小,重量轻,颗粒数极多, 属于晶体
⑵血浆蛋白:
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特点:分子量大,重量重,颗粒数极少,
属于胶体 白/球=1.5~2.5
⑶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很少
露。
血栓形成;血小板黏附、血 小板激活和血小板聚集,凝 血的激活、凝血酶生成和纤 维蛋白形成。
动脉血栓形成 :组成“头部 的”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 “尾部”主要由红细胞和纤 维蛋白组成 。
10
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
瘀血 ;大多数静脉血栓 是在血流缓慢和血流紊乱 的区域形成。 血栓形成 ;凝血激活, 凝血酶生成、纤维蛋7、主要的抗血栓药物分类
抗凝(血酶)药物 普通肝素(UFH) 低分子肝素(LMWH) 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 磺达肝癸钠 水蛭素 比伐卢定
抗血小板药物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ADP受体拮抗剂:抵克力得、氯吡格雷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欣维宁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14
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因子Ⅱ 凝血酶原(prothrombin)
因子Ⅲ 组织凝血激素(tissue thromboplastin)
因子Ⅳ Ca2+
因子Ⅴ 前加速素(proaccelerin)
因子Ⅶ 前转变素(proconvertin)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功能 形成凝血块
下肢静脉血栓PPT课件
![下肢静脉血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b69a134693daef5ef73df9.png)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检查和诊断
临床医生根据DVT的临床表现均可作出初步诊 断,但要确诊该病和了解病变范围和程度 还需要 依靠下列检查方法。
1静脉造影:在诊断下肢急性DVT准确性最高,但却是一种
创伤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会导致血栓形成 或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2血管彩色多普勒: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了解深静脉血
❖ 开始时可予3mg,每天2次。2天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 (PT),或凝血酶原活性来确定维持量。
❖ 一般应使PT保持在25—30秒左右,凝血酶原活性应 为正常值的25—40%。
❖ 对于急性下肢DVT,口服抗凝药应维持3—6个月, 以防止复发。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华法令用药过量的处理
❖ 用药过量可发生出血副反应,常见的有:牙 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子宫出血、便血、 伤口及溃疡处出血。
影响。低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能发挥出色的抗凝活性。 ❖ 半衰期较长,为UFH的2—4倍。 ❖ 皮下注射,可根据体重调节剂量,安全性高,即使
在门诊也安全。 ❖ 出血危险性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低分子肝素的用法
❖ 每10公斤体重予0.1ml腹壁皮下注射。 ❖ 持续用药7—10天。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栓形成的范围和程度,又可以测定深静脉系统血流速度的变 化。目前是深静脉血栓主要的检查方法。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治疗
❖ 抗凝治疗 ❖ 溶栓治疗 ❖ 手术疗 ❖ 介入放射治疗精选ppt课件最新
8
抗凝治疗
❖ 普通肝素(UFH): ❖ 低分子肝素(LMWH) ❖ 华法令(Warfrin)
精选ppt课件最新
精选ppt课件最新
血栓的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血栓的预防与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1b89e8bb68a98270fefacf.png)
诊断
• 3.5. 如果没有对疑心首次下肢DVT的病人进展危险分层,推荐进展以 下初始检查之一:〔Ⅰ〕近端CUS,或〔Ⅱ〕全下肢US,而非〔Ⅰ〕 不检查〔1B〕,〔Ⅱ〕静脉造影〔1B〕,或D-二聚体检查 〔2B〕。 推荐对于近端CUS阴性的病人进展中或高敏D-二聚体、全 下肢US或1周内重复CUS等检查,而非不进一步检查〔1B〕或静脉造 影〔2B〕。对于近端CUS阴性的病人,建议D-二聚体检查,而非常 规动态CUS检查〔2B〕或全下肢US检查〔2C〕。推荐对于单次近端 CUS阴性和D-二聚体阳性的病人进一步在1周内复查近端CUS或全下 肢US,而非不进一步检查〔1B〕。推荐对于以下病人:〔Ⅰ〕系列 近端CUS阴性,〔Ⅱ〕初始近端CUS阴性及D-二聚体阴性,或〔Ⅲ〕 全下肢US阴性,不进展进一步检查,而非行静脉造影〔1B〕。如果 近端US阳性,推荐治疗DVT,而非确诊性静脉造影〔1B〕。如果全 下肢US发现孤立性远端DVT,建议动态检查排除近端延展,而非治 疗〔2C〕。
• 如果近端静脉CUS阳性,推荐治疗DVT,并且不进一步检查,而非行确诊性 静脉造影〔对于在股总静脉或腘静脉发现新的非压缩节段为1B,对于与同一 静脉节段的先前检查结果相比,加压时静脉直径增加≥ 4-mm为2B〕。
• 4.2. 对于疑心复发下肢DVT,US检查结果异常但无诊断性〔例如:剩余静脉 直径增加< 4但是≥ 2 mm〕的病人,推荐进一步检查静脉造影〔可行时〕 〔1B〕:系列近端CUS〔2B〕或检查中或高敏D-二聚体及系列近端CUS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第九版抗栓治疗及 血栓预防指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 新进展
詹德平 重症医学科
VTE形成的病因与诱因
• Virchow 于1856 年提出了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三 因素假说:静脉血流淤滞、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
静脉血栓栓塞治疗 ppt课件
![静脉血栓栓塞治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420d2d31b765ce050814a2.png)
无其他危险因素
推荐的预防措施:
无特殊预防治疗 活动
PPT课件
19
中危患者
患者群: 内科:卧床/病重 外科: 大型普外手术、 泌尿及妇科手术
证据证明: LDH ~ LMWH 可供选择的抗凝方法: LDH
LMWH 治疗开始:越快越好 治疗时间:出院 (而不是“可以活动”)
PPT课件
20
高危患者
患者群:接受大型骨科手术的患者 (THR, TKA, HFS)
证据证明:
静脉造影:戊糖戊聚糖钠 (fondaparinux) > LMWH > OVKA
临床: LMWH ~ OVKA
可供选择的抗凝药物:LMWH
fondaparinux
OVKA (INR 2-3) 治疗开始:术后 (若HFS延迟进行,术前即开始预防)
43
左肺动 脉干内 的血栓 向舌叶 延伸
CTA:
PPT课件
44
螺旋CT或电子束CT造影
能发现段以上肺血管内栓子.是肺栓塞确诊 手段之一.
直接征象:肺动脉的低密度充盈缺损(敏感 性53~89%,特异性78~100%)
间接征象:肺野碶形密度最高影,条带状高 密度区或盘状肺不张等
PPT课件
PPT课件
25
静脉血栓栓塞治疗
应用LMWH治疗的急性DVT患者,不推荐常规监测抗Xa 因子水平(证据级别:1A)
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静脉UFH优于LMWH(证据级别: 2C)
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静脉溶栓(证据级别:1A) 对于大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在抗凝基础上常规使用
腔静脉滤器(证据级别:1A)
在提示诊断或除外其他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价 值
推荐的预防措施:
无特殊预防治疗 活动
PPT课件
19
中危患者
患者群: 内科:卧床/病重 外科: 大型普外手术、 泌尿及妇科手术
证据证明: LDH ~ LMWH 可供选择的抗凝方法: LDH
LMWH 治疗开始:越快越好 治疗时间:出院 (而不是“可以活动”)
PPT课件
20
高危患者
患者群:接受大型骨科手术的患者 (THR, TKA, HFS)
证据证明:
静脉造影:戊糖戊聚糖钠 (fondaparinux) > LMWH > OVKA
临床: LMWH ~ OVKA
可供选择的抗凝药物:LMWH
fondaparinux
OVKA (INR 2-3) 治疗开始:术后 (若HFS延迟进行,术前即开始预防)
43
左肺动 脉干内 的血栓 向舌叶 延伸
CTA:
PPT课件
44
螺旋CT或电子束CT造影
能发现段以上肺血管内栓子.是肺栓塞确诊 手段之一.
直接征象:肺动脉的低密度充盈缺损(敏感 性53~89%,特异性78~100%)
间接征象:肺野碶形密度最高影,条带状高 密度区或盘状肺不张等
PPT课件
PPT课件
25
静脉血栓栓塞治疗
应用LMWH治疗的急性DVT患者,不推荐常规监测抗Xa 因子水平(证据级别:1A)
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静脉UFH优于LMWH(证据级别: 2C)
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静脉溶栓(证据级别:1A) 对于大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在抗凝基础上常规使用
腔静脉滤器(证据级别:1A)
在提示诊断或除外其他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价 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ppt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4455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5.png)
并发症与危害
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肺栓塞、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猝死。
危害
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浅静脉 扩张等症状,影响行走和活动。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及时 诊断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
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疗水平,包括 诊断准确率、溶栓治疗成功率等。
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
加强科研合作
鼓励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科研项目,推 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推广新技术
积极推广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新技术,如超声诊断技术、介入治疗技术等,提高诊疗效 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该疾病的发病 率逐年上升,因此加强对其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汇报范围
本次PPT课件将围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 绍。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临床医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其他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物理治疗
通过气压治疗、电疗等方法,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多进行运 动锻炼,改善血液循环。
效果评估
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辅助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但需要长期坚持。
05 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康复护理与注 意事项
2023年版《中国急性血栓性疾病抗栓治疗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中国急性血栓性疾病抗栓治疗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00dd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1.png)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和皮肤颜色 改变等,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静脉血栓
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皮肤发红和温度升高, 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
心源性血栓
与心脏疾病相关,如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栓塞,表 现为突发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方法
血液学检查
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指标有助于判断凝血状态及血栓形成风 险。
危险因素多样
急性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多种因素,防控形势 严峻。
诊疗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在急性血栓性疾病的诊 疗水平上存在差异,亟待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抗栓治疗重要性
防止血栓形成
01
抗栓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有效
防止血栓形成,降低急性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替格瑞洛
一种新型的环戊三唑嘧啶类化合物,通过抑 制ADP受体,阻断血小板的活化。
抗凝药物
01
普通肝素
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抑 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 发挥抗凝作用。
02
03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具有较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 较低的抗凝血酶活性,对血小板 的影响较小。
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 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发挥 抗凝作用。
对于抗栓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等。
对于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加强患者教育和随访管理,提高患者对抗栓治疗的依从 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出血风险防控和管理策略
风险评估
静脉血栓
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皮肤发红和温度升高, 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
心源性血栓
与心脏疾病相关,如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栓塞,表 现为突发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方法
血液学检查
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指标有助于判断凝血状态及血栓形成风 险。
危险因素多样
急性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多种因素,防控形势 严峻。
诊疗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在急性血栓性疾病的诊 疗水平上存在差异,亟待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抗栓治疗重要性
防止血栓形成
01
抗栓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有效
防止血栓形成,降低急性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替格瑞洛
一种新型的环戊三唑嘧啶类化合物,通过抑 制ADP受体,阻断血小板的活化。
抗凝药物
01
普通肝素
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抑 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 发挥抗凝作用。
02
03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具有较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 较低的抗凝血酶活性,对血小板 的影响较小。
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 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发挥 抗凝作用。
对于抗栓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等。
对于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加强患者教育和随访管理,提高患者对抗栓治疗的依从 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出血风险防控和管理策略
风险评估
静脉血栓栓塞症ppt课件
![静脉血栓栓塞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04b60bd0d233d4b04e6916.png)
踝关节周围压力高于近端压力,形成梯度压力,进一步促 进血流速度。
临床验证有效的压力模式:脚踝18mmHg、小腿14mmHg,膝 部8mmHg,大腿中部10mmHg,大腿上部8mmHg。
这种压力模式确保血流速度提高138%,并能预防静脉肿胀, 增加小腿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瓣膜功能,减少静脉瘀 滞调节一些凝血因子的水平。
高压(30-40mmHg),用于静脉炎的治疗
GCS的应用
n尺寸:选择适宜尺寸的外。
n核实开始使用:推荐至少在术前两小时开始穿上, 然后持续经过术中、术后,知道患者完全能行走
n在使用GCS期间,皮肤护理是重要的工作。
GCS的应用
♦确定适合的号型: (弹力袜分为小号S、中号M、大号 L、加大号XL)
状DVT风险71%,在使用间 歇压力装置联合压力梯度 带足的病人中没有发现近 端DVT
患者群体151位中风患者 诊断测试方法:压力超声 对照组:Kendall T.ED 抗血栓压力带 治疗组:Kendall T.ED 腿长形抗血栓压力带
Kendall SCD 大腿长压力系统
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15.9%。近端DVT发生率4.3% 治疗组:DVT发生率4.7%。近端DVT发生率2.3%
大腿
39-55
11.5-61 49.5-66 56-71
66-81
GCS的穿着方法
n一手伸进袜筒,捏住袜跟的部位,另一手把袜筒翻至袜跟; n把绝大部分袜筒反过来、展顺,以便脚能轻松地伸进袜头; n两手拇指与拇指在袜内侧,四指抓住袜身,把脚伸进袜内, 两手拇指向外掌紧袜子,四指与拇指协调把袜子拉向踝部;并 把袜跟置于正确的位置,保证脚尖露出,以便血运情况。 n把袜子腿部循序往回翻并向上拉,穿好后,将袜子贴身佛平; n经常检查患者使用情况,观察下肢血运,防袜跟卷在一个部 位,做成局部压力突然增大而影响血液循环。
临床验证有效的压力模式:脚踝18mmHg、小腿14mmHg,膝 部8mmHg,大腿中部10mmHg,大腿上部8mmHg。
这种压力模式确保血流速度提高138%,并能预防静脉肿胀, 增加小腿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瓣膜功能,减少静脉瘀 滞调节一些凝血因子的水平。
高压(30-40mmHg),用于静脉炎的治疗
GCS的应用
n尺寸:选择适宜尺寸的外。
n核实开始使用:推荐至少在术前两小时开始穿上, 然后持续经过术中、术后,知道患者完全能行走
n在使用GCS期间,皮肤护理是重要的工作。
GCS的应用
♦确定适合的号型: (弹力袜分为小号S、中号M、大号 L、加大号XL)
状DVT风险71%,在使用间 歇压力装置联合压力梯度 带足的病人中没有发现近 端DVT
患者群体151位中风患者 诊断测试方法:压力超声 对照组:Kendall T.ED 抗血栓压力带 治疗组:Kendall T.ED 腿长形抗血栓压力带
Kendall SCD 大腿长压力系统
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15.9%。近端DVT发生率4.3% 治疗组:DVT发生率4.7%。近端DVT发生率2.3%
大腿
39-55
11.5-61 49.5-66 56-71
66-81
GCS的穿着方法
n一手伸进袜筒,捏住袜跟的部位,另一手把袜筒翻至袜跟; n把绝大部分袜筒反过来、展顺,以便脚能轻松地伸进袜头; n两手拇指与拇指在袜内侧,四指抓住袜身,把脚伸进袜内, 两手拇指向外掌紧袜子,四指与拇指协调把袜子拉向踝部;并 把袜跟置于正确的位置,保证脚尖露出,以便血运情况。 n把袜子腿部循序往回翻并向上拉,穿好后,将袜子贴身佛平; n经常检查患者使用情况,观察下肢血运,防袜跟卷在一个部 位,做成局部压力突然增大而影响血液循环。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护理指南PPT课件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护理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168a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d.png)
局部处理
可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禁止按摩患肢,防止 血栓脱落。
其他并发症处理
感染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易并发感染,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
出血
抗凝、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等出血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患者下肢进行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
梯度压力袜
建议患者穿着梯度压力袜,通过提供由下至上的逐渐减小的压力, 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药物预防措施
抗凝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使用抗凝 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
,降低血液凝固性。
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 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减少血小 板聚集。
建立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搭建信息交流 平台,促进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形成 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挑战与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不足
目前,许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缺乏足够 的风险意识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与管理的不足
尽管有相关的风险评估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同时 ,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患者,缺乏个性化的管理策略。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 手术、创伤、肿瘤、长期卧床等 均可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浅静脉 扩张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 表现;而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则 是肺血栓栓塞症的常见症状。
可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禁止按摩患肢,防止 血栓脱落。
其他并发症处理
感染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易并发感染,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
出血
抗凝、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等出血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患者下肢进行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
梯度压力袜
建议患者穿着梯度压力袜,通过提供由下至上的逐渐减小的压力, 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药物预防措施
抗凝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使用抗凝 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
,降低血液凝固性。
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 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减少血小 板聚集。
建立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搭建信息交流 平台,促进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形成 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挑战与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不足
目前,许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缺乏足够 的风险意识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与管理的不足
尽管有相关的风险评估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同时 ,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患者,缺乏个性化的管理策略。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 手术、创伤、肿瘤、长期卧床等 均可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浅静脉 扩张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 表现;而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则 是肺血栓栓塞症的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