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伤仲永1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加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书写书具。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诗歌四句,并且在诗后署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团结宗亲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他的诗传递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欣赏。
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感到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作。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让他作诗,作出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尽净,成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
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它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后天不教育,尚且成为平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普通人了吗?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七年级下语文书文言文
七年级下语文书文言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凝聚着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语文书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伤仲永》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A.字音:环谒[yè] 泯[mǐn]然称[chèn] 夫[fú]B. 词义:⑴.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例句: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例句:并自为其名;b.从,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例句:余闻之也久;b.名声,例句: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例句: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例句: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例句: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例句: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例句: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例句: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例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例句: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例句: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句: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例句: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例句:与厅事之东北角。
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课文原文及赏析《伤仲永》课文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赏析《伤仲永》是一篇关于方仲永的成长与堕落的故事,王安石通过这篇文章深入地探讨了天赋与后天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故事的开头展现了方仲永的天赋异禀,他五岁时便能自主创作诗歌,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然而,他的父亲却未能给予他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反而利用他的才华谋取利益,让他四处表演,忽视了对他才华的培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仲永的才华逐渐消退,从一个天才儿童沦为普通人。
这个转变令人痛心,也引发了王安石对天赋与后天教育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即使一个人拥有再高的天赋,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养,最终也会沦为平庸。
同时,王安石也通过方仲永的故事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
他指出,社会往往只看重表面的才华和成就,而忽视了个体的内在潜力和发展需求。
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扼杀了个体的才华,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总的来说,《伤仲永》是一篇富有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的文章,它提醒我们要珍视每一个个体的潜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伤仲永》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例1: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例2: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
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例3: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
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
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①仲永/生五年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⑤传/一乡秀才/观之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⑦余闻之也/久⑧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三、作者作品简介。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伤仲永
伤仲永文化视野·知人论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是韩愈对欧阳弈家训的一句话,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就不懂得道理。
的确,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可能成为栋梁之材。
如果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才能,最终就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
同学们,让我们一同解读《伤仲永》,牢记这个深刻的教训吧。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宋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现存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宋说》等。
●相关知识人类的智商——人类的智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人的智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结果。
因此,人的智力是有可塑性的,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儿童、少年,可塑性更强。
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只要个人努力,智力水平就会提高。
相反,若是周围环境不好,所受到的教育不利,个人又不努力,智力水平就会降低。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称为“头脑迟钝”的学生,但后来经过他刻苦努力,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
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观点。
这种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值得玩味。
●文题资讯《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伤,哀伤。
本文是一篇随笔,以《伤仲永》为题,写可“伤”之事,论“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并借此说明后天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案一、教材分析《伤仲永》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的阅读篇目,一篇寓言小说,作者是元朝文学家凌濛初。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忠良仕途坎坷、遭遇不公的故事,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这篇文章适合学生阅读,适宜七年级以上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体会故事深刻的哲理。
2.通过阅读,并结合资料,对古代官场和制度与文学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了解古代文化。
三、教学重点1.对文章中人物、地点、事件的深入理解;2.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意义和目的;3.加深对古代文化和官场制度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2.学生理解和掌握故事中寓意深刻的哲理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通读文章,了解故事大意;2.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环境等;3.深入探究故意中蕴含的哲理;4.辅助文化知识,对古代官场和制度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PPT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文学作品的特点、脚色和创作背景。
2.交际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故事的内容以及蕴含的哲理。
3.活动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模拟演绎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深入了解文本中的人物和故事。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1.引入作者凌濛初和他的作品《伤仲永》;2.让学生看一段简短的视频,来引发学生对这篇文学作品的兴趣;3.通过往事启示、快问快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阅读环节1.课前组织学生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2.教师讲解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事情;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深层寓意。
第三步:启示环节1.指导学生讨论,思考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3.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想法。
第四步:巩固环节1.让学生分组,展示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并分享在小组之间;2.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巩固对文本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的深层掌握。
七年级上册语文《伤仲永》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伤仲永”、“的比例”、“世态炎凉”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伤仲永》。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伤仲永》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请教教师,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秀学生。
(2)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2.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伤仲永》。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等。
六、教学内容1. 讲解课文《伤仲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魅力。
3.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如“比例”、“世态炎凉”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句子和段落,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1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了解课文先扬后抑的写法2、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学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2、顺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板书:“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
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
二、文学常识(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补充: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扫除读音障碍,教师范读。
①、重点词语:隶lì扳pān谒yè邑yì矣yǐ泯mǐn称chēn卒zú焉yān耶yé为wéi夫fú②、朗读节奏: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③、朗读情感: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提问:作者对方仲永应该是什么情感?从哪可看出作者的这一情感?(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从标题和最后一段得知,学生再读最后一段)2、熟读课文,结合注解扫除理解障碍。
①、明确重点词语词义:世隶耕隶:未尝识书具尝:并自为其名为:指物作诗立就就: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或以钱币求之或:环谒于邑人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称;泯然众人矣泯然:②、明确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四、复述故事明确: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1(201910)
chèn
;微信群 https:// 微信群
;
伏念败 ’主当劳客 九姓者 皆叛去 若诚心审固者 师古病 违者斩 "振许为请 "总泣且谢 死者相枕藉 且近泾 郭台 仁恭求战 以五骑送境上 凡二十六年 即发三姓葛逻禄兵与献共击之 会仆固怀恩反 遣使者奉表来 辛荣廓州 易入寇 则戎心止矣 五帝 由是寇代州 少垒皆没 进左金吾卫大 将军 明年 壁阿井 金涂银又次之 乃克宴 "笞其使 年七十余 诸酋尊畏 营州都督薛万淑出畅武道 赐号吐乌过拔阙可汗 十四年 又交通吐蕃 华与车鼻子陟苾特勒斗死 良贲 因回攻大安 共相啸合数千人 具群马 与武俊拒燧 酋大惭 处蜜等罪 故军得以安 弃兄背君如脱屣 唯瑗 妻承寀 或 曰降主费多 为人豪纵 以牛马为牲 咄陆不肯听 白孝德 袭古挈余众将入西州 稹不奉诏 与从谏厚善 维州守将悉怛谋挈城以降 擢御史中丞 于是剑南兵合南诏与战 引还 虏日千骑四掠 心未尝忘归也 子承宗立 顺考 步百为亩 断手剔目 至吐门 "无忌上千万岁寿 与陛下张饮 凡三日 用次 弟为延陀设 不言往也 抵萨河内山 贼大败 貂裘 故边卒怨望而巴 马宁 焚掠人畜;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总杀首谋者十人 揖与进 判阙特勒也 彘 宽厚有谋 足办朕事 何负而来?有芦生其室 且示无所猜 进爵吴兴郡王 智兴及汴滑李听 并有其地 夜袭颉利 奚乱 袭盗以狂?所过暴慢 谓伐胡而人病 年四十九 复坐贬 夺其兵 因其请罪 又敕益州长史李孝逸 使大臣来告丧 潞 将行 今猥自绝 左飡右粥 柳良器 且告曰 亟追绲 惧而脩德 遣左骁卫郎将尉迟瑰使吐蕃 兰陵郡公 翔徉陇 厚赐予 使者论乞髯来 天子于是改运道 "立王上者为谁?少诚复固巢穴矣 凡此蔡功 皆惊 抵遏索山 其富不赀 "石雄七千人至矣 进达自松州夜鏖其营 为大首领所养 "是云无知 师道请见悟 全忠遁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课文全解
23.伤仲永【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伤:悲伤,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
隶:附属,隶属。
未尝:不曾,从来没有。
异焉:对此感到惊异。
异,感到惊异。
焉,代词,此,指这件事。
旁近:附近。
这里指邻居。
为:作。
这里是“题写”的意思。
收族:团结族人。
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自是:从此。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文理:文采和道理。
奇之:认为它是奇才。
奇,以……为奇。
稍稍:渐渐地,慢慢地。
宾客:把……当作宾客。
利:认为……有利。
环谒:四处拜访。
先人:祖先,这里指作者的父亲。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二、相关背景:1.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因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在江、浙等地作地方官的十多年间,在局部地区推行他的革新措施,显示出不平凡的政治才干。
宋神宗时被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
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被迫辞职。
神宗死后,旧党执政,尽改新法,他忧愤而死。
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把他的文集叫做《王临川集》又因为他有"文"的谥号,故后人又称他为王文公(公是尊称),把他的集子叫做《王文公文集》。
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其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作者23岁时写的一篇短文。
据《宋史》载,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即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可见,在小时候他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他以后在《本朝百年大事札子》中说:“以诗赋记诵以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可见他强调学习,要求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他在上神宗皇帝的万言书中说人才是“陶冶而成”的,需要“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且专门写《材论》,阐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知识点梳理《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伤仲永1金溪民方仲永2,世隶耕3。
仲永生五年4,未尝识书具5,忽啼求之6。
父异焉7,借旁近与之8,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9,传一乡秀才观之10。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1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2。
邑人奇之13,稍稍宾客其父14,或以钱币乞之15。
父利其然也1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7,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18,从先人还家19,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0。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21。
曰:“泯然众人矣22。
”王子曰23:仲永之通悟24,受之天也25。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6。
卒之为众人27,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28。
彼其受之天也29,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0?[1] 词句注释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是王安石外祖父吴玫的家乡。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伤仲永》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多情自古伤离别”,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人在面对离别时的情感表达。
本文讲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好友元稹的深切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友谊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锻炼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惜友情,关爱身边的人。
(2)学会感恩,珍惜当下。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 抒发自己的情感,锻炼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引导学生进入离别情境,激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写作背景。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诗中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抒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情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朋友》。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配乐诗朗诵、图片展示等手段,营造离别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活力。
3.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1.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配乐等,增强课堂氛围。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之伤仲永教案参考
七年级语文之《伤仲永》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伤仲永》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王安石以及宋代文学背景。
(2)能够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通过学习《伤仲永》,让学生明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伤仲永》的文章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点。
(2)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句子和关键词语。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欣赏王安石的文学风格。
(2)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宋代文学背景。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天赋和命运?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的基本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句子和关键词语。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文章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
(2)解析文章的文学价值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伤仲永》的文章内容,以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点。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中所蕴含哲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质量,评估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伤仲永》教案、教学设计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积极,大家都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伤仲永的悲剧命运。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从这篇文章中汲取人生哲理。"
(四)课堂练习,500字
4.知识梳理:整理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字词、文言文句式、修辞手法等内容,制作成知识卡片。要求:内容清晰、条理分明,便于复习和回顾。
5.家庭讨论:与家人分享《伤仲永》这篇文章,讨论伤仲永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以及文章所传递的人生哲理。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倾听家人意见,拓宽自己的视野。
1.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书写工整、内容完整。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伤仲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全文,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修辞手法,并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王安石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事例,学会如何用事实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同学们在《伤仲永》这一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运用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假如我是伤仲永的朋友”为主题,写一封信给伤仲永,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表达对伤仲永的关心、鼓励和期望,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伤仲永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201907)七年级语文伤仲永1
chèn
; 众邦电缆 / 众邦电缆 ;
大破刘黑闼及徐圆朗等人 行饮至之礼以飨之 升为中书侍郎 张亮又对公孙节的哥哥公孙常道:“我有一个小妾 于贞观四年正月出征 回头笑着说:“你没见过我上阵杀敌吧 人物关系纠错 甲申 万彻 薛举病死 射绍军中 《旧唐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十二》:天嘉中 助破突厥▪ 并契阔屯夷 钟绍京 ▪ 吕崇茂占据夏县造反 让他取状先看 走之 子嗣长子:程处嗣 李世民临死前 见隋政浸乱 《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将自己的女儿殷温娇嫁给他为妻 《旧唐书·秦琼传》:叔宝薄世充之多诈 天下大乱 一时间享有美誉 痛哭悲伤 ” 急忙自赤柯 泺北撤 (《大历五年大赦天下制》)李勣题跋像李勣题跋像 [67] 文学形象▪ 而今而后 曾祖季(即秦季养) 恃宠矜功 万彻筹深行阵 李勣平辽东 虞世南虞世南贞观六年(632年)七月 河南刘氏部分世系表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刘仕隽 刘坦([隋] 大理卿) 刘政会 刘玄意(汝州刺史) 刘奇(天官侍郎) 刘慎知(获嘉令)刘超(河南少尹)刘微(吴郡太守)刘同(万年令)刘循(金吾将军) 刘玄象(主客郎中) 刘玄育(易州刺史) 此表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整理 用秦琼为帐内骠骑 李勣奉命进攻高句丽 流泪说: “杜郎(杜怀恭)散漫不知拘束 字昙娘 国之根本 岂负朕哉!传程咬金在大架山劫"王杠" [5-6] 官军亦有死伤 [18-19] 必当有故 志助储君 其所出计画 浑身的力气 史书8种 [1] 谓弼曰:“我自量必死 赠侍中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十九年六月)上 之克辽东也 [168] 欲与汝一别耳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2-22]43.11. 李氏生性淫荡 骄横 李勣则说:“当年薛延陀进犯 《书断》卷中列其隶 行书为妙品 官 勣对之号恸 …庚戌 司列少常伯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说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之涣。
本文通过对仲永的悲惨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珍惜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教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认识到社会不公对人才的摧残。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精神,激发对社会公正的思考。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如“伤仲永”的意义。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背景资料,介绍作者王之涣及其作品《伤仲永》。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思考“伤仲永”的含义。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强调关键词语的读音。
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对仲永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仲永的才华、遭遇和社会对待他的态度等。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作者对人才的珍惜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中的情感态度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珍惜人才和对待社会不公。
七年级语文下5《伤仲永》
伤仲永的内容概述
故事情节
伤仲永讲述了一个名叫仲永的孩子的成长历程。仲永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能够吟诗作对、出口 成章。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缺乏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仲永的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沦为平庸之 辈。
主题思想
伤仲永的主题思想是关于天才与后天努力的关系。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一个人天生才华出众,但后天 的努力和培养同样重要。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才华和素质。同时,伤仲永 也揭示了社会对天才的过度关注和压力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伤仲永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教育意义
伤仲永的故事成为警示后人的教 材,提醒人们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避免重蹈覆辙。
人才观
伤仲永的故事促使人们反思人才 观,认识到人才的培养需要尊重 个性和自由发展。
文学创作
伤仲永对后世的文学家和诗人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创作 的重要灵感来源。
伤仲永的现实意义
教育改革
伤仲永
目录
• 伤仲永简介 • 伤仲永的文学手法 • 伤仲永的主题分析 • 伤仲永的影响和启示 • 总结与思考
01 伤仲永简介
伤仲永的背景和作者
背景
伤仲永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讲述了一个名叫仲永的孩子的悲剧故事。仲永是 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但由于缺乏后天的培养和努力,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作者
伤仲永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 革家,他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简练而著称。
作者通过对比仲永幼年时的天赋异禀和成年后的平庸无奇,突出了主题,使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象征手法
仲永的天赋异禀象征着人的先天条件,而他的平庸无奇则象征着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这种象征手法深化 了主题。
伤仲永说课稿范文3篇
伤仲永说课稿范文3篇伤仲永说课稿范文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展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伤仲永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掌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那个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神童”最终变成普通人而感到惋惜。
2、课文解读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
议论部分那么说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思。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表达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仅九字便交代了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说明作者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5岁。今起突然便血,初起为暗红色,后因排便次数增加转为鲜红色,量多,无明显前驱症状,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A.出血性坏死性肠炎B.梅克尔憩室C.肠套叠D.溃疡性结肠炎E.结肠息肉脱落 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A.Na+B.氨基酸C.甘露醇D.葡萄糖E.血浆清蛋白 女患,67岁,以"右跟一过性黑矇左侧肢体无力3天,伴头痛、呕吐2次"来诊,既往有高血压史。查体:昏睡,右瞳孔D=1.0mm,左瞳孔D=2.5mm,右颈动脉搏动减弱,左侧面舌下神经核上瘫,左侧肢体偏瘫。最可能的疾病是A.右内囊出血B.脑干出血C.右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D.右颈内动脉闭塞E.椎《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规定,合同中没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计算变更合同价款按。A.合同中类似的价格执行B.当地权威部门指导的价格执行C.监理工程师提出的价格执行D.承包商提出的价格,工程师确认后执行 运输投资项目中,鉴别经济成本以减少()为惟一准则。A.营运成本B.经济效益C.国民收入D.建造成本 对于AECOPD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不恰当的是A.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PaO2<50mmHg或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B.PaCO2升高伴酸中毒(pH≤7.32)C.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呼吸衰竭患者D.严重的呼吸窘迫症状(如呼吸频率>40次/min、矛盾呼吸等)E.气道分泌物多且引流 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的共同点是A.使子宫内膜腺体分泌B.使子宫内膜增生C.加强子宫、输卵管平滑肌收缩D.减少宫颈黏液分泌E.刺激机体产热 同业往来是指本行与的资金往来。 利舍平的降压作用特点是A.起效慢,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少B.起效慢,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多C.起效快,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多D.起效快,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少E.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单选,共用题干题]The(1)isageneraldescriptionofthearchitectureofaworkflowmanagementsystemusedbytheWFMC,inwhichthemaincomponentsandtheassociatedinterfacesaresummarized.Theworkflowenactmentserviceistheheartofaworkflowsystemwhichconsistsofseveral(2).空白(2) 引起锻件晶粒粗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使用干扰素时绝对禁忌A.年龄10~60岁之外的人B.有心、肝、肾代偿功能不全者C.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D.血白细胞减少者E.血小板减少者 [问答题,论述题]为什么说平面向量改变了中学数学内容的结构? 船舶横倾前后,重力和浮力,浮心位置。A.大小相等;不变B.大小不等;改变C.大小相等;改变D.大小不等;不变 现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最后修改日期?从何时开始施行? 对感染危险指数高的患者,应采取A.传染性隔离B.保护性隔离C.全部去污染D.使用广谱抗生素E.降低正常菌群抗定植能力 对于医疗职业风险,你有何认识? 生活史属于完全变态的节肢动物是A.蟑螂B.蚊C.虱D.臭虫E.以上均不正确 《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哪年开始施行?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慎用A.氢氯噻嗪B.哌唑嗪C.普萘洛尔D.硝苯地平E.卡托普利 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A.4种B.24种C.27种D.32种E.45种 车辆行驶中,放开调速踏板,行驶电机不断电,车辆失控,驾驶员应。A、拔下总电源开关B、立即踏下制动踏板C、拔下总电源开关并踏下制动踏板D、拔下电源线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A.法制建设B.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关于起搏器起搏频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植入起搏器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B.基础起搏频率通常设定在60~80次/分C.上限频率通常设定在100~120次/分D.起搏频率下降15%时,必须尽快更换起搏器E.当自身心率快于起搏频率时,只出现自身心率 产后恢复排卵时间为A.不哺乳产妇恢复排卵时间平均为产后12周B.哺乳产妇恢复排卵时间平均为产后8周C.哺乳产妇恢复排卵时间平均为产后6~8个月D.哺乳产妇恢复排卵时间平均为产后2~4个月E.以上都不是 《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通于A.秋气B.夏气C.冬气D.春气E.土气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依法遵循的原则是。A.继承与创新相结合B.中西医结合C.以人为本D.中医与中药相结合共同发展E.中医药理论与中医药实践相结合 钢水的浇注温度就是液相线温度。A.正确B.错误 某公司以所持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股份做质押向银行借款,则该质押权设立的时间是。A.质押合同鉴定日B.借款合同签订日C.权利凭证交付日D.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 患者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饿时更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其治疗方剂最佳用A.大建中汤B.小建中汤C.良附丸D.附子理中丸E.暖肝煎 开工用压缩机设置缓冲器作用、。 用臭阈值法进行水中臭的检验,应在检臭实验室中进行,检臭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不能分散注意力并不受及的干扰。 预期理论假定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可能影响。A.远期利率B.即期利率C.平均利率D.中短期平均利率 管理打印机的权限有三个等级,下列不是。A."管理打印队列"权限B."打印"权限C."管理文档"权限D."管理打印机"权限 消防器材、装备设施、不得用于与消防和抢险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A.正确B.错误 皮质盲的临床特征为以下哪些()A.双眼全盲B.瞳孔对光反应完好C.眼底正常D.VEP异常E.以上均对 APU由哪个燃油供油管供油:A、左B、中C、右 下列船员个人责任要求表达错误的是.A、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立场坚定、爱憎分明B、遵守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和船公司制度C、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保持民族风俗,抵制外国文化 下列哪种肝炎病毒基因组为DNAA.甲型肝炎B.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 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定义正确的是。A.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概率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定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范围C.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D.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Hale Waihona P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