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合集下载

农作物施肥技术

农作物施肥技术
,有利于 H2PO4-、SO42-、BO33-、NO3-吸收。
溶液碱性,吸收阳离子多,有利于 K+、Ca2+、Mg2+、Zn2+吸收。
C、溶液与叶面接触时间
时间少,吸收不完全,无风傍晚好, 遇雨重喷,营养液加湿润剂。
D、叶子部位
叶背面有气孔,易吸收;叶正面液体 易存留,注意喷施。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料一合理施肥方式一合理施肥方式时期时期方式含义播前或定植前施用的肥料播时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生长过程中施用的肥料目的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满足作物苗期对养分的要求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要施用原则培肥土供养分易吸收无毒害促生长不过肥料种类有机肥为主失的化肥充分腐熟的有机速效化肥化肥为主腐熟的有机肥施用方法结合深耕撒施集中施条施穴施拌种浸种沾秧根穴施根外追肥条施穴施1撒施
3、作物营养的基本特点
1)数量:作物需16种必需元素是通性;



但作物种类不同,所要求的数量不同: 块根、块茎类作物:如马铃薯、甘蔗需 钾多; 以收获叶子为主的蔬菜、茶、桑需氮多; 豆类作物:能固氮,需氮少,需磷、钾 多; 油菜、甜菜需硼多; 大豆、马铃薯需钙多; 水稻需硅多。
2)比例:各种作物对不同营养的要求有一定

通气影响吸收的原因:根系的有氧呼吸; 养分的形态及转化;二氧化碳含量等。 深翻整地、中耕松土、形成良好结构等都 有利于通气,促进吸收。

3)酸碱反应
♣ 主要影响养分形态及有效性:各种养分在中 性时有效性高
4)土壤水分
各种养分只有溶解在水中方可吸收,土 壤水分太多,造成通气不畅。 ★ 田间持水量的70%-80%有利于吸 收。 ★ 水分影响: 养分溶解; 养分扩散; 土壤通气。

科学施肥的规律有哪些方法

科学施肥的规律有哪些方法

科学施肥的规律有哪些方法科学施肥是指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选用肥料种类、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科学施肥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肥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通过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可以确定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了解土壤的酸碱性、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因素。

这有助于科学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2. 针对不同作物的肥料需求: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科学施肥要根据具体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农作物可分为氮量较大的蔬菜、果树等观赏植物,磷量较多的水果作物,钾量较多的粮食作物等,针对作物的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和比例。

3.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施肥量:科学施肥要根据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来合理调整施肥量。

如土壤中氮素含量高,可以适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而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如果土壤养分缺乏,则需要增加施肥量以满足作物的需求。

4. 配合基肥和追肥:科学施肥要结合基肥和追肥的使用,达到肥料养分的均衡供应。

基肥是在作物生长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作为作物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的基础供应。

追肥是作物生长期间随时添加的肥料,以补充作物生长的营养需要。

5. 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科学施肥需要根据作物的特点和栽培方式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常见的施肥方式有全面施肥、局部施肥、穴施肥、沟施肥和叶面施肥等。

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6. 控制施肥时间:科学施肥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和肥料的特性,合理安排施肥时间。

不同施肥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底肥要在播种前施入土壤中,追肥要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

7. 科学调整肥料比例:科学施肥需要调整肥料中不同养分的比例,以满足作物的需求。

不同作物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科学调整肥料比例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

总之,科学施肥是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条件来合理选择肥料,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磷(P205),钾(K20),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平均量为;磷(P2O5);钾(K2O),平均量为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

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素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充分的营养供应,而合理施肥则是保证植物获得足够营养的重要手段。

植物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而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也需要一定的平衡。

本文将从植物对营养的需求、施肥的原则、合理施肥的作用等方面探讨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之间的关系。

植物对营养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元素,其中氮元素参与植物蛋白质、酶、核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磷元素则是ATP、DNA、RNA等能量转移和遗传物质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钾元素参与渗透调节、激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此外,植物还需要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着催化酶活性、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作用。

合理施肥是保证植物获得足够营养的重要手段。

合理施肥的原则包括施肥量要适宜,施肥时间要合理,施肥方式要科学。

在施肥量方面,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

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土壤污染和环境破坏,不足施肥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施肥时间方面,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确定施肥时机,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在施肥方式方面,要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根系分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以确保养分能够有效被植物吸收利用。

合理施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理施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适量施用磷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和花芽分化,增加作物的开花和结果数量,提高果实的品质。

适宜供应钾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性,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合理施肥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

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

适宜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可以减少养分损失和土壤污染,保护环境资源。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植物营养与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合理的施肥原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将从植物营养和施肥原则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植物营养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养分,主要有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包括氮、磷、钾、硫、镁、钙,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锌、铜、硼、氯、镉、镍等。

不同植物对养分需求量不同,但都必须保证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因缺乏其中一种元素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1.1、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元素。

氮元素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的生长;磷元素参与能量代谢、糖类合成等,调节植物的花果发育;钾元素则促进养分吸收、调节生理代谢等,对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

1.2、硫、镁、钙等宏量元素也同样重要。

硫元素参与蛋白质合成,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镁元素参与叶绿素合成,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钙元素对细胞壁合成、抗逆性有重要作用,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

1.3、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很小,但对植物生长发育也不可或缺。

铁、锰、锌、铜等元素参与植物体内酶系活性、养分吸收等,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

二、施肥原则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植物养分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施肥可以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施肥原则:2.1、了解土壤状况:在施肥前需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质地等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施肥计划。

2.2、根据作物需求施肥: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不同,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量施肥,避免浪费和养分过量。

2.3、科学施用各种养分:按照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比例,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避免出现单一养分过量而导致其他养分的缺乏。

2.4、配合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富含有机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无机肥含有大量的宏量元素,可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两者结合施用效果更佳。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引言:农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施肥原则、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以及施肥管理等方面,探讨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施肥原则1.1 营养平衡原则施肥应根据不同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保持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避免因长期单一施肥而引发的营养失衡问题。

1.2 土壤环境适宜原则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质地、酸碱度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肥品种和施肥方式,避免因施肥不慎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

1.3 时期适应原则施肥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育期和需求特点,科学安排施肥时间,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要,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施肥时间2.1 基肥期基肥期是指农田开垦、整地、肥料施用的初期。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一般在播前或移栽前进行施肥,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2.2 追肥期追肥期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适时进行补充肥料的施用。

一般可以在作物萌发后的生育期及生长旺盛期进行追肥,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壮实。

三、施肥量3.1 营养需求量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时期和产量目标,合理确定作物对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需求量。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避免养分过量或缺乏。

3.2 施肥比例施肥应根据农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比例进行科学配置。

通常认为,大部分作物对氮的需求较高,磷和钾的需求相对较低,但具体比例还需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四、施肥方法4.1 施用方式施肥方法主要包括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

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适合不同的施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施肥。

4.2 施肥方式施肥方式有点施、沟施、穴施、条施等多种形式。

需要根据作物的品种、布局和土壤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确保肥料能够充分接触作物根系,提高利用率。

农作物营养解决方案

农作物营养解决方案

农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农作物的营养解决方案是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有效的农作物营养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土壤养分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阐述农作物营养解决方案。

一、土壤养分管理1.土壤检测:首先,农作物的养分需求是不同的,了解土壤中养分含量是有必要的。

通过土壤检测可以明确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针对不同养分含量制定相应的施肥措施。

2.施肥技术:在施肥过程中,应该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可以采用有机肥、化肥或配制肥料来调整土壤养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固氮固磷技术:为了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农业微生物技术来固氮固磷。

通过添加适量的生物肥料或利用固氮细菌,改善土壤氮磷含量,提高农作物的吸收利用效率。

4.有机肥料利用:有机肥料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施肥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有机肥料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降低农作物对化肥的依赖性。

二、植物生长调节1.营养补充:在农作物生长阶段,如果出现生长缓慢或者生长不良的情况,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或者根部施肥来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提高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利用率。

2.生长调控剂:生长调控剂是一种用于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合物,包括生长激素、生长抑制剂等。

通过适当使用生长调控剂,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光合效率和抗逆能力,增加产量和品质。

3.水分管理:水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浇水可以保持土壤湿润,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制定科学的浇水方案,避免干旱和水涝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三、病虫害防控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防控方法,可以利用昆虫、细菌、真菌等天敌来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

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

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正确的植物营养管理和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并减少环境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本文将介绍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施肥技术。

一、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植物营养指的是植物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主要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完成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植物营养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类型和比例的营养元素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会导致作物生长迟缓,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因此,科学合理的植物营养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产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施肥技术1. 基础施肥基础施肥是在作物种植前或生长初期,在整个生育期内提供作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基础施肥可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作物需要进行施肥量的确定。

通常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的结合施肥方式,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则可迅速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2. 追肥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缺乏或不平衡的阶段进行补充施肥。

根据作物不同生长的阶段和需要的营养元素,选择合适的追肥方案。

追肥的方式包括叶面喷施、滴灌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有机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肥料调制和施肥技术改进针对特定作物和土壤的要求,肥料调制和施肥技术改进可以更好地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并减少施肥成本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调配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肥料,可以提供更为均衡的营养供给,使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施肥技术改进方面,如科学选址施肥、准确掌握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等,都能够提高施肥的效果。

三、施肥技术的注意事项1. 合理施肥量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营养需求来确定。

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施肥不足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科学地确定施肥量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

植物农学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植物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科学,而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植物营养指的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肥料管理则是指如何通过施肥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合理的植物营养与肥料管理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植物营养和肥料管理两个方面对植物农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植物营养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摄取和利用的过程。

植物通常需要13种营养元素,其中有9种营养元素被称为必需元素,植物无法生长和发育。

(此处可以进行必需元素的介绍,描述每种元素的作用、摄取方式和缺乏症状。

)此外,植物还需要4种微量元素,尽管它们的需求量较少,但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此处可以介绍4种微量元素的作用和摄取方式。

)理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对于合理施肥和肥料管理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而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质量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合理管理土壤和提供适宜的肥料对于植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肥料管理肥料管理是指通过施肥措施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肥料是供给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一种辅助措施,可以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施用。

(此处可以介绍不同类型的肥料,如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肥料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分析和需求评估:在施肥之前,进行土壤分析并评估植物的营养需求非常重要。

根据土壤分析结果来确定缺失的元素,并进行合适的肥料补充。

2. 施肥方法和时机:合适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减少二氧化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和方法。

3. 肥料的选择和配比:根据土壤分析和植物种类,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配比。

不同植物对于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肥料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4. 施肥量的控制:肥料过量使用不仅会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养素是作物生长的基础。

作物缺素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某种或多种元素含量不足而引起的生理障碍。

正确诊断作物缺素并实施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一、作物营养缺素诊断1. 观察作物表现作物叶片的形态、颜色、大小、质地等特征可以反映作物的营养状况。

例如,氮缺乏时,作物叶片会变黄,叶缘呈红色,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现象;磷缺乏时,作物叶片会变暗,呈紫色,叶片较小;钾缺乏时,作物叶片边缘会出现黄化现象,甚至出现焦枯。

2. 土壤分析通过土壤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从而判断作物缺素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土壤分析指标有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3. 化学分析通过对作物组织的化学分析,可以准确测定作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进一步判断作物缺素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二、科学施肥原则1. 综合施肥根据土壤分析和作物缺素诊断结果,综合考虑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配比各种营养元素,进行综合施肥。

例如,对于氮、磷、钾的施肥比例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调整。

2. 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尽管其需求量很小,但缺少微量元素也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受限。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等。

3. 施肥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常用的施肥方式有基肥施用、追肥施用和叶面喷施等。

基肥施用是指在作物生长初期将肥料施入土壤中,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追肥施用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补充施肥;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提供给作物营养。

4. 合理施肥量施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种植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植物营养与施肥

《种植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植物营养与施肥

•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队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的
速率最快的时期。此时是施肥的最佳时期。 • 一般是作物生长旺盛时期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殖并进时期。 • 如: • 小麦拔节到抽穗期→拔节肥 • 玉米大喇叭口到抽穗初期→大喇叭口肥 • 棉花盛花到花铃期→花铃肥
(三)作物吸收养分的比例与肥料的配合施用
–维持一定产量水平,需要恢复肥力。
–肥力的恢复根本方法是施肥。
2. 指导作用
需要施肥 —通过施肥补偿养分亏损。
低度归还元素(N、P、K)要多施;中度归还的元素 (CA、Mg、S、Si)和高度归还的元素(Fe、Mn、Al) 要少施或不施。
(二)最小养分律(李比希)
1.最小养分律的含义
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 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 增减而增减。环境中最缺少的 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2)土壤中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养分:土壤
迁移
吸收
根表
根内
截获 质流 扩散
主动 被动
★一般有三个途径:即截获、扩散和质流。 1.截获 接触交换
数量:约占(0.2—10%)
2.质流 —长距离养分迁移方式
迁移的离子:氮(硝态氮)、钙、镁以质流为主
3.扩散 —短距离养分迁移方式
迁移的离子:磷、钾、氮(0.1-15㎜)
施用的意义。 • 5.学会肥料混合的计算方法。 • 6.懂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植物营养与施肥
一、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作物的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 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作物营养具有阶段性及连续性。
(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点
• 一般作物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都很低,随着生 育进程的推移则逐渐增加,到成熟又趋于减少直到停止吸 收

农业知识科普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农业知识科普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农业知识科普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施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合理施肥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环境以及保护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业知识科普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合理施肥的方法。

一、施肥的重要性1. 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施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科学施肥可以确保作物充分吸收营养,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 维护农田环境过度或不合理的施肥会导致养分积累、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破坏农田环境。

科学施肥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3. 减少农业污染过量的化肥使用会造成养分流失,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科学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降低水体污染的风险,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合理施肥的方法1. 肥料选择合适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在选择肥料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特点进行选择。

要注意肥料的氮、磷、钾含量,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配比,选择适合作物需求的肥料。

2. 确定施肥时机合理的施肥时机可以使肥料充分被作物吸收利用,提高施肥效果。

一般来说,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施肥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播种前进行基肥施用,在生长季节进行追肥施用。

3. 控制施肥量过量的施肥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科学测定和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

4. 优化施肥技术合理使用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养分损失。

例如,利用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肥力,采用滴灌技术进行施肥,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

三、农业知识科普的重要作用农业知识科普对于推广合理施肥的重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科普活动,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可以了解合理施肥的知识,学习合理施肥的方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田环境。

农业知识科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开展讲座、培训班、撰写科普文章等。

政府、农业机构和农民组织等都可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善环境,促进提高。
产投比。最大的经济效益。
施肥总量 养分种类 与比例 施肥方法 施肥时期
分配比例
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
• 不同作物对养分所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
– 禾谷类作物对氮的需要量较大,磷、钾次之; – 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 – 而蔬菜类作物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
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秸秆腐熟剂、磷细菌肥 固氮菌肥,


有机肥料:人畜粪尿 厩肥 绿肥 杂肥 商品有机肥
(三)几种作物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技术
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有发芽出苗、越冬、返青、拔 节、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出苗至返青为苗 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拔节至抽穗为旺盛生长期, 营养和生殖并进,生长速度快;开花至成熟期为 生育后期。
➢作物的高产、稳产,需要多种养分的均衡供 应,氮肥与磷、钾肥的有效配合对提高氮肥 利用率和增产作用均很显著。氮肥与有机肥 配合施用,可取长补短,缓急相济,互相促 进,既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关键时期对氮素 的需要,同时有机肥还具有改土培肥的作用, 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2.磷肥的种类
•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 钙)、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钢 渣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骨粉)
任何作物都大。
• 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作 物要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二)肥料相关知识
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 重产量,轻质量; 施用方法陈旧落后。
化肥的特点
化肥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而成的肥料,包 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
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NH4+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 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 化作用而脱氮。尿素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 作用下,转化为碳酸氢铵。

作物营养缺素与科学施肥ppt课件

作物营养缺素与科学施肥ppt课件
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 作物对氮素需要量大,大多数土壤不能满 足作物需要,如不施用氮肥,一般作物均 可能出现缺氮症状,以下条件更易发生:
• 轻质沙土和有机质贫乏的土壤。 • 土壤理化性质不良,排水不畅,土温低,
有机质分解缓慢的土壤。 • 施用大量新鲜有机肥,如绿肥及新鲜秸秆
容易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夺取土壤有效 氮而引起暂时性缺氮。氮过剩一般为施用 氮肥过量或对前作肥料残留量估计不足等。
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色淡绿或呈黄色,叶小而薄,叶脉由黄绿 色变为深紫色。茎秆变硬,富含纤维,并呈深黄色。果小,富含木质。
• 桃树
土壤缺氮会使全株叶片变浅绿色至黄色。起初成熟的叶或近乎成熟 的叶从浓绿色变为黄绿色,黄的程度逐渐加深,叶柄和叶脉则变红。此 时,新梢的生长受到阻碍,叶面积减少,枝条和叶片相对变硬。缺氮严 重时,大的叶脉之间的叶肉出现红色或红褐色斑点。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确定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的3条标准
• 如果缺乏这种元素,作物就不能完成从种 子到形成种子全过程,也成为生命周期。
• 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就会出现专一的缺 素症状,只有补给这个元素后症状才能减 轻或消失,如果补给了其它的营养元素的 则不能消除症状,换句话说,必需营养元 素之间是不可代替的。
• 叶片呈灰绿色或黄色,窄小,新叶出得慢, 叶片数少,严重时下部老叶呈黄色,干枯 死亡。茎秆矮短细小,多木质,分蘖分枝 少。根受抑制较细小而短。花、果实发育 迟缓,子粒不饱满,严重时落果,不正常 地早衰早熟,种子小,千粒重轻,产量低。
5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正确施肥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正确施肥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正确施肥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适当的肥料供给。

正确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本文将介绍农业知识科普中关于如何正确施肥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了解作物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因此在施肥之前,了解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作物通常需要氮、磷、钾这三种主要营养元素,也需要一些微量元素。

了解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肥料种类和使用方法。

二、土壤测试在施肥之前,进行土壤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从而更好地判断肥料的使用方式。

土壤测试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也可以使用简便的土壤测试工具进行初步判断。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三、合理选择肥料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测试结果,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

肥料主要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

有机肥主要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无机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

四、科学施肥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肥的时间、方法和量。

一般来说,春季是农作物生长迅猛的时期,这个时候适合施加氮肥,以促进植物的茂盛生长;夏季适合施加磷肥和钾肥,以帮助作物增强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秋季适合施加农家肥和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养分。

施肥的方法可以根据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包括根施、叶施、基肥等多种方式。

五、精确施肥精确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条件,按照适量、适时、适方法施加肥料。

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也避免施肥不足影响作物生长。

可以通过使用肥料计量器等工具进行精确施肥,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确施肥。

六、注意肥料与农药的配合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同时使用肥料和农药来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

在使用肥料和农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配合使用。

一般来说,不同的肥料和农药之间有一定的配方和使用规定,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肥料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肥料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土壤污染防治
监测土壤质量,控制污染源,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节水灌溉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
水质保护
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保障农业用水的安全与 质量。
雨水收集与利用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对淡水资源的压力。
肥料植物营养与科 学施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ntents
目录
• 植物营养基础 • 肥料种类与特性 • 科学施肥原理 • 施肥技术与实践 • 可持续施肥与管理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CATALOGUE
植物营养基础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碳、氢、氧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利用太阳能将其转化为葡萄糖,这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养分吸收与利用
通过测定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施肥效 果,为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案提供依据。
05
CATALOGUE
可持续施肥与管理
土壤健康与保护
土壤肥力维持
通过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 ,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侵蚀控制
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侵蚀对土壤健康 的影响。
磷肥
磷肥主要促进植物根系和花芽 的发育,提高植物抗逆性。
常见的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 二氢钾等,其中过磷酸钙含有 一定的硫酸钙,不易溶于水, 不易流失。
施用磷肥时应深施并覆土,以 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防止 土壤酸化。
钾肥
钾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和叶脉的发育,提高植物抗 病虫害能力。
常见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等,其中氯化钾含 钾量较高,但易溶于水,易流失。

科学施肥与土壤营养平衡调控

科学施肥与土壤营养平衡调控

科学施肥与土壤营养平衡调控在农业生产以及土壤健康维护的领域中,科学施肥与土壤营养平衡调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不仅仅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更与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一、科学施肥的重要性科学施肥是一种基于土壤肥力状况、作物需求以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施肥方式。

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存在盲目性,比如过量施肥。

过量施肥会带来诸多危害。

一方面,过量的肥料并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利用,特别是氮肥。

过多的氮肥在土壤中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其中一部分会以氨气的形式挥发到大气中,这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气体,会影响空气质量。

另一方面,过量的肥料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的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例如,在一些湖泊和河流周边的农田,如果施肥过量,会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的疯长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使得水中的其他生物无法正常生存,严重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

而科学施肥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如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就可以制定出精准的施肥方案。

例如,对于一块种植小麦的土壤,如果检测出土壤中钾元素含量较低,而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钾元素需求较高,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钾肥。

这种精准施肥的方式能够确保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且合适的养分供应,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还能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土壤营养平衡的内涵土壤营养平衡是指土壤中各种养分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且合理的比例关系。

土壤中的养分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大量元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等)。

这些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比例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中的各种养分之间存在着协同和拮抗的关系。

协同关系是指某些养分之间相互促进吸收和利用。

农作物生长期的科学管理

农作物生长期的科学管理

农作物生长期的科学管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是农民们常年辛勤劳作的结果。

科学管理是确保农作物顺利生长并丰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生长期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技巧。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合理的土壤管理至关重要。

1. 土壤优化: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等情况,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腐熟堆肥等,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2. 土壤保护:采用覆盖技术,如秸秆、半干玉米秸秆、膜覆盖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避免土壤侵蚀。

此外,遵守轮作制度,适时休闲绿肥,可以保护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平衡。

二、灌溉管理水分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灌溉管理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作物生长。

1. 灌溉方式: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灌溉方式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精细化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2. 灌溉时机: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在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进行有效的灌溉,避免干旱或过度灌溉。

通过掌握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等情况,合理制定灌溉计划。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1. 预防为主:加强病虫害的预测与监测工作,合理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并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促进作物间的良好通风,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2. 生物防治: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和寄生菌防治害虫和病害、利用益生菌和有益微生物促进植物健康等,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四、科学施肥适量施肥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和高产丰收的关键措施。

1. 准确施肥:根据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进行准确定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施肥。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结合,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2. 良好管理: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同肥料的混施,防止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定期监测作物的叶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施肥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一)作物营养与肥料根据作物对其需要量多少和它们在作物干物质中所占比率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超微量元素和生理元素等四大类型。

(1)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直到目前所知,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即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等十种元素,因作物需要量多,且各自在作物干物质中占到百分之几十到千分之几,故称之为大量营养元素;锰(Mm)、硼(B)、铜(Cu)、锌(Zn)、钼(Mo)、氯(Cl)等六种元素,作物需要量较少,且各自在作物干物质中仅占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故称之为微量营养元素;而碘(I)、镭(Ra)、铀(U)等,在作物体内含量比微量元素还少,称之为超微量元素;还有水稻基叶与子实表面富含的硅(Si),对增强作物抗性有一定意义,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故称之为生理元素。

人们常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这是因为:其一,作物需要量多,而一般土壤中含的、能为作物利用的数量相对较少;其二,作物以根茬形式归还给土壤的相对数量以它们为最少(不足其吸收总量的10%);其三,这三种元素在供需之间又很不协调,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常受它们所左右,需经常用施肥的形式补充给土壤以供作物吸收利用。

(2)作物重要的营养时期:作物除种子营养阶段和后期根部停止吸收养分的阶段外,其它生育阶段都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由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称为作物营养期。

其中有两个时期极为重要,一是营养临界期;二是营养最大效率期。

在这两个时期,如能及时满足作物的养分需要,就能显著提高产量。

①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绝对数量需要虽不多,但要求很迫切,不可缺少,一旦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就明显受到抑制,产量随之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所造成的损失,即使以后再补施该种养分,也很难弥补上,这个时期称为作物营养临界期。

从多数作物来看,磷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作物苗期,如水稻、小麦在3叶期,油菜在3—5叶期。

因为苗期是幼苗从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的时期,这时种子贮藏的磷将近用完,急需从土壤中获得,而此时幼苗的根系很不发达,吸收能力较差,加上一般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不高,所以作物苗期对磷的需要非常迫切,故容易出现缺磷现象。

氮素营养也是如此,一般在苗期,只是比磷的临界期稍后一些,一般是在作物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期。

但不同作物有不同,如冬小麦、玉米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水稻在三叶期和幼穗分化期。

由于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大,可再利用,故作物没有明显的钾营养临界期。

②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大,速度快,增产作用最显著的时期,叫做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这个时期常出现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如水稻孕穗期)。

由于作物生长量大,需肥量多,及时施肥,不仅肥料利用率高,而且作物生长好,肥料效力也就大。

但是,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是连续进行的,前一阶段的营养状况,必将影响下一阶段的作物生长和施肥效果。

因此,基肥务必施足,为作物各个生育期持续提供养分。

同时,也要施用种肥和适时追肥,以满足作物营养关键时期的养分需要。

2、肥料的作用和性质:施于土壤或作物地上部分,能够培肥土壤,改善作物生育和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的和无机的物质都叫做肥料,所以肥料的作用是培肥土壤和营养作物。

(1)肥料种类:目前常用的各种肥料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料。

如人畜粪尿、绿肥、秸秆、堆肥、厩肥、饼肥、杂肥等,这是一种完全肥料,它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和丰富的有机质。

不仅能供应作物多种必需的养分,而且能改良土壤,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第二类是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化肥)。

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

它能直接供给作物某些营养元素,达到改善作物营养的目的。

第三类是微生物肥料。

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和抗生菌肥料等。

它们主要是依靠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提供或改善作物的生长和营养条件。

另外,还有石灰、石膏等物质,虽可直接供应作物的钙、硫等养分,但主要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从而间接地改善作物营养条件,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2)化学肥料①化学肥料的种类:凡是用化学方法合成和分解的或开采矿石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称为化学肥料,又叫无机肥料,常称化肥。

按其所含主要养分,可分为如下种类:A、氮肥:如碳酸氢铵、氢氧化铵(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尿素。

B、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骨粉。

C、钾肥:如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窑灰钾。

D、复合肥: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氮磷钾肥。

E、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硫酸锰、硫酸锌、钼酸铵、稀土。

②化学肥料的特点:化肥较比其它肥料具备这样一些特点:一是肥效快,大部份化学肥料是水溶性或弱酸溶性的,易被作物吸收利用,肥效快,施后3—5天即可见效,利用率较高,能及时供应作物的养分,但肥效不足。

二是肥份单纯,除复合肥料外,一般只含“三要素”中的一种养分,有利于做到因土施肥,达到经济用肥的目的,不足之点是养分供应不平衡。

三是养分含量高,一般有效养分含量在15%以上。

如硫铵含氮20—21%,一斤抵得上30—40斤人粪尿的含氮量,运输及使用都较方便。

四是容易潮解。

化肥大多数吸湿性强,容易潮解或结成硬块,引起养分损失或施用不方便。

五是一般不含有机质,不能直接改良土壤,长期单独使用,就会引起土壤结构破坏,板结土壤。

六是具有化学和生理两种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肥料溶于水中以后的反应。

如过磷酸钙的溶液呈酸性,碳酸氢铵为碱性,尿素为中性。

生理反应是指肥料经作物选择性吸收后土壤溶液产生的反应。

肥料不同,其生理酸碱性也不同。

生理酸性肥料是指作物吸收肥料中阳离子的数量和速率大于阴离子,从根胶体交换出较多的氢离子增加土壤溶液酸性的肥料。

如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等。

生理碱性肥料是指作物吸收肥料中阴离子的数量和速率大于阳离子,从根胶体交换出的HCO3〄与阳离子形成重碳酸盐,水解后产生氢氧根(OH〄)离子,增加土壤溶液碱性的肥料。

如硝酸钠、硝酸钙等。

生理中性肥料是指作物吸收肥料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量和速率相近或相等,土壤溶液反应不发生变化的肥料。

如硝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等。

③化肥的作用和性质:肥料种类不同,其作用和性质均不一样。

Ⅰ氮肥氮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又是叶绿素和各种酶的重要组成部份,缺乏氮,叶绿素和酶均不能形成,则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生物的新陈代谢也要停止,生命就无法维持,故氮是生命过程的物质基础。

此外,许多维生素、核酸、磷脂、生物碱、糖酐类生长素、抗生素等重要化合物中,都含有氮素,所以说氮是生命的源泉。

作物长出第一片真叶就开始吸氮。

氮素供应充足时,作物叶色正常,植株繁茂;氮素供应过多,则叶色暗绿,植株徒长;氮素供应不足时,植株纤弱,叶片小,叶绿素少,叶呈黄色,甚至干枯。

作物直接吸收的氮素主要为铵态氮、硝态氮。

此外,亚硝酸态氮以及某些可溶性的含氮有机物,如氨基酸、酰胺等也可以吸收。

按照含氮的形态,氮肥分为三种类型:即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a、铵态氮肥:凡含有氨或铵离子(NH4+)形态的氮肥均属铵态氮肥。

如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碳酸氢铵(NH4HCO3)、氨水(NH4OH)等。

它们的共同特性为速效氮肥,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利用;铵离子(NH4+)能被土壤粘土矿物和胶体代换吸收,不易流失;铵离子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变成硝态氮(NO3-N),也能为作物吸收利用,肥效不降低,但硝态氮不被土壤吸收,而容易造成氮素流失;还有它们遇碱性物质则分解,形成氨气而挥发,使氮素遭受损失。

但是,它们也有各自的不同特性。

如碳酸氢铵:为白色结晶,略带氨臭,含氮量在17%左右,为化学碱性、生理中性肥料,不板结土壤,但吸湿性大,不稳定,容易分解挥发,并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加剧。

硫酸铵:一般为白色结晶,含有杂质时,呈灰白、黄棕、浅绿等色。

含氮是20—21%,属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不易吸湿结块,但长期大量地单独施用,因活性氢离子的增多或钙胶体的减少,引起土壤变酸或板结。

氯化铵: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含氮量24—25%,属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吸湿性较大,易潮解。

由于Cl〄对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氮素损失较小。

但是,Cl〄与Ca+易生成CaCl2,容易使干旱地区或排水不良的土壤板结。

另外,由于Cl〄促使碳水化合物水解,影响作物体中淀粉和糖分的形成,或者增加烟草辣味和影响其燃烧性能,故不适用烟草、马铃茹、甘茹、甘蔗、甜菜、茶叶、柑桔、葡萄等多种作物施用。

b、硝态氮肥:凡含有硝酸根离子(NO3〄)形态的氮肥均属硝态氮肥。

如硝酸铵(NH4NO3)、硝酸钙[(Ca(NO3)2)]、硝酸钠(NaNO3)等。

它们的共同特性是易溶于水,硝酸根离子能被作物根系直接吸收获得氮素养分,有较强的吸湿性和助燃性;硝酸根离子不被土壤胶体吸收,随水分的移动而移动,容易流失;在土壤缺氧的环境下,会产生反硝化作用,硝态氮转化成氨或游离态氮,造成氮素损失。

其中常用的有硝酸铵。

硝酸铵:它含有硝态与铵态两种形态的氮肥。

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含氮量33—35%,铵态氮和硝态氮各占一半,均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不留任何残质,且为块,给施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c、酰胺态氮肥:凡含有酰胺基(—C‖—NH2)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叫做酰胺态氮肥。

如尿素和石灰氮等。

作物不能直接吸收酰胺基,只有在土壤中转化成铵离子或硝酸根离子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少量尿素分子。

如尿素:纯尿素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略带黄色的细结晶颗粒;含氮量达45—46%;易溶于水,呈分子状态,属化学中性、生理中性肥料,不使土壤酸化或碱化;供肥平稳,劲较长;但要经过土壤内尿细菌分泌的尿酶作用,转化成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作用;由于其含有酰胺基,且要经过尿酶转化,故属有机化肥。

其主要缺点是含有一定量的缩二脲的有毒物质,故不能作种肥。

Ⅱ磷肥磷是核酸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细胞分裂,有机物的合成、转化、运输和呼吸作用都有密切关系。

没有磷、核蛋白不能形成,细胞形成受到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就要停滞。

磷能提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磷脂以及维生素等合成;能提高作物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病性,促进幼根生长,促进开花结实,提早成熟和增进果实品质,增加耐储性。

缺磷,作物代谢过程受到抑制,醣代谢受到破坏,花青素大量形成,叶、茎常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植株呈直立状,新根少、植株矮小、叶片卷曲、色泽暗绿,缺乏光泽,成熟延迟。

作物主要吸收正磷酸态磷(PO4〄〄〄),但也吸收偏磷酸态磷(PO3〄)与焦磷酸盐以及某些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如甘油磷酸脂、糖磷酸酯、蔗糖磷酸脂、植素、核酸、磷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