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作品
诺斯费拉图——恐怖交响曲(Nosferatu-A Symphony Of horror)
影片资料 产地:德国 时间:1921-1922年 片长:84分钟 片质:黑白片 导演:弗里德里奇· 威尔海姆· 茂瑙 (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编剧:汉里克· 伽琳(根据布莱姆· 斯托克 的小说《吸血鬼德拉库拉》DRACULA 改编) 摄像:弗里茨· 阿诺· 瓦格纳、古瑟· 克拉 姆夫 配乐:彼德· 舍曼、汉斯· 波斯伽 主演:马克斯· 舒莱克(奥洛克· 诺斯弗拉 图伯爵)、伽斯塔夫· 冯万金汉(托马 斯· 哈特)、格丽塔· 施罗德(艾伦· 哈特)




“想看恐怖交响乐?情况不只如此,一定超乎你的想象,《诺斯费拉图》 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1922年该影片宣传时打出的警告语,茂瑙的《诺 斯费拉图》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恐怖片。自从影片上映以 后,与之题材相近的片子接踵而来,而茂瑙也被誉为吸血鬼类型片的鼻祖, 他不仅提供了吸血鬼影片的灵感,而且为这一片种确立了标准,与陶德· 布 朗宁导演的《德库拉》(1931)所塑造的吸血鬼形象成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被列为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但是茂瑙并没有像表现 主义电影那时候所主张的那样在室内拍摄,而是将拍摄地选在外景。这也 被认为是极具个人风格的一部电影。 诺斯费拉图的意思是“瘟疫携带者”。为了表现这一内容,船靠岸时,拍 摄了一些老鼠的镜头。这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曾是当地的一大新闻上了当地 报纸的头版,名叫“奇事:30只老鼠成为电影演员”。托马斯· 哈特(伽斯 塔夫· 冯万金汉饰)是一家拍卖行的秘书,他长途跋涉到诺斯弗拉图伯爵 (马克斯· 舒莱克饰)的古堡商议一幢房产的出售事宜。哈特的旅程从一开 始就充满着不祥之兆,他越是接近诺斯费拉图的古堡,就越感到不安。诺 斯弗拉图伯爵长相怪异:手指消瘦细长,头发光光的。诺斯弗拉图看到哈 特夫人艾伦· 哈特(格丽塔· 施罗德饰)的照片时说:“尊夫人的脖子很 美。”随后,诺斯弗拉图带上六副棺木赶奔哈特的家乡。哈特意识到诺斯 弗拉图是吸血鬼后,惊恐不安地踏上归途,但为时以晚。哈特回家后,家 乡已被诺斯弗拉图践踏的满目狼籍。 习惯了血腥的现代电影观众可能不会被这部早期吸血鬼影片吓倒,但仍旧 能感觉到片中来自地狱的阴森。茂瑙运用机位变换、光线鲜明对比、暴光 速度调节等多种拍摄手法,把影片拍得极具震撼力——就如同它的宣传语 说的,这是一部恐怖交响曲。 之所以看到目前DVD上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画面,是后期修复影片,发 行DVD版本时加上去的,原来放映时并没有。连配乐也是后期加上去的。
绘画上的表现主义
• 表现主义文学流露出 一种普遍的抽象化倾 向,作品往往具有浓 郁深厚的象征意蕴。
《即兴二十八号》,康定斯基作, 1912年画,布画油画,111.4×162.1 厘米,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藏。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表现主义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代表作《鬼 魂奏鸣曲》(1907)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源头。 表现主义小说代表:弗兰茨· 卡夫卡(1883——1924)[奥地 利]。代表作:《变形记》 表现主义戏剧代表:尤金· 奥尼尔(1888——1953)[美国], 主要代表作:《毛猿》(1917)、《琼斯室》(1920) 是美国当 代戏剧的奠基者。 表现主义绘画代表:挪威的蒙克代表作《呐喊》,俄国康定 斯基代表作组画《秋》、《冬》、《乐曲》、《即兴曲》、《构 图2号》等。 格罗斯代表作:《夜》,《壕沟战》,《启程》。 表现主义音乐代表:阿诺尔德· 勋伯格(1874—1951年),美 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是二十世纪著名的 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 品有:交响诗《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 交响曲》、歌剧《期望》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 《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文学上的表现主义
•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表现主 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代表作家, 他为表现主义文学树起了不可 动摇的艺术丰碑,被尊为现代 派文学的鼻祖。
卡夫卡
文学上的表现主义
代表作《变形记》
主人公叫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 己变成了一只长有许多细腿的大甲虫。从此厄运降临。丢 失了工作,遭家人厌恶。逐渐地又具有了虫性。格里高尔 不能继续赚钱,家境每况愈下。尽管全家人都勤快工作, 也无法维持生活。大家视格里高尔为累赘,怪物。格里高 尔终于在孤独、寂寞与自惭形秽中悄然死去。家人如释重 负,心情愉悦地来到城外郊游,谈起了新的梦想和美好的 前途。小说通过格里高尔变形成虫而死的悲惨结局,揭示 了西方社会人性异化,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生活在恐惧 与孤独之中的生活本质。《变形记》成为表现主义文学和 卡夫卡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呐喊》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1. 影像:表现主义的导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倾向认为电影的影像应该成 为平面艺术。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往往在一个构图中用相似的形状并列 而形成相当具有表现力的镜头。表现主义电影经常摒弃常规的影像形态,采用倾 斜、颠倒的影像,采用常规电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摄角度,画面的明暗反差一般 会很大。表现主义电影常用人物特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使用特写可以看 作是在“放大”表演,增强戏剧性;而对环境的渲染可以看作是对人物行为和灵 魂的“解释”,力图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诱因。此外,主观镜头也是表现主 义常用的手法,表现主义艺术家轻视局限于客观的写实,强调表现“主观的现 实”。 2. 表演:表现主义的表演一般比较夸张,基本放弃了写实主义的表演方式取而代 之的是展示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 3. 题材和类型: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 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 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 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内容荒诞离奇,有时结构散乱,情节变化 突兀,故事人物类型化,往往鬼魂与活人同时出现(《吸血鬼》等),生与死、 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 常态,关注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透视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 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13级室内设计 扆少航
目录
・艺术流派思想 ・文学上的表现主义 ・绘画上的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艺术流派思想
•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 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 的情感,而忽视对描 写对象形式的摹写, 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 实的扭曲化和抽象化, 而这个做法尤其用来 表达恐惧的情感—— 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 很少见。
《多莱多风景》
艺术流派思想
• 表现主义从来不是Biblioteka Baidu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 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 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 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 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 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 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 质。它在诗歌、小说和戏剧领域都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 作家和作品。其诗歌的主题多为厌恶都市的喧嚣,或暴 露大城市的混乱、堕落和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情绪 或是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它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 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
文学上的表现主义
• 表现主义文学在语言风格上,常常表现出一种 冷漠旁观和平淡冷静的客观态度,用电报式的 简洁、冷漠的语言进行叙述描写,很少抒情议 论 • 表现主义文学作品中还常常随心所欲地使用新 奇的语言,奇特的倒装、定冠词的省略、词语 的重复、扭曲句子结构等方式,形成了一种过 于紧张而急促的节奏,藉此表现人物内心激烈 狂热、喧嚣不安和非理性的情感情绪。
作品分析
《呐喊》或译称《尖叫》,是挪威 画家爱德华· 蒙克1893年的作品。这幅 画是表现主义绘画著名的作品。 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 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 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 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 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 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 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 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 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 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 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 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这个学派时间虽然不长,却广泛地影响到电影、 戏剧、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领域,很多精力 充沛、感情丰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都 曾喜爱并尝试过表现主义,它再一次把人们对 真实的探索引入人的内部,进而通过个人去发 现社会的现实。
谢谢!
文学上的表现主义
在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创 作中,其代表作首推《变 形记》(1912)。其他著名 的作品有: 《判决》 (1912 )、《致科学院 的报告》、(1917) 《中国 长城的建造(19181919) 》 、《饥饿艺术 家》 (1922)、 《地洞》 (1922)。
绘画上的表现主义
在绘画上,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 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 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 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 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 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 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 和强烈。在北欧各国的传统艺术中早就存在着表现 主义的因素:在早期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中世纪 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中的鲍茨、勃鲁盖尔等画家 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变形夸张的形象、荒诞的画面 艺术效果,这些都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