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三大去火穴位
人体自带12种“药”,去火、止咳、通便
人体自带12种“药”,去火、止咳、通便其实,我们身体上的穴位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大药箱。
当我们出现咽喉不适、肠胃消化不良、心悸……就可以通过身体的穴位来补身体,缓解不适,安全有用,能让我们尽享健康。
消炎护嗓照海穴咽喉部痒痛,有时还伴有干咳、干呕的症状;慢性咽炎的人,空调吹久了,咽喉肿大、发炎、发烧……这时可以按摩照海穴,护嗓。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用法:每次指尖掐照海穴3~5分钟,每天不限制时间、次数。
按摁住足部的照海穴,并闭着嘴,不要说话。
一会儿,会感觉嘴里有津液,慢慢吞咽下去,这样几次后,可缓解不适。
健胃消食大陵穴脾胃不好的人,遇到喜欢的食物,稍不留神,吃的稍微有点多,就会消化不良。
此时,如果能够来点具有消食化积作用的“药物”,往往可以缓解不适。
位置: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用法:这个穴位对应着脾胃,是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
按揉此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
去心火劳宫穴心火亢盛多见于工作压力较大、烦心事较多、遇事老爱着急的人,这些人大多有情绪烦躁、夜间浑身燥热而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清火药就是劳宫穴。
位置:手握虚拳时中指指尖点到的地方。
用法:清泻心火要用强刺激,可内外劳宫(手心为内劳宫,对应手背处即为外劳宫)同时掐按,并朝第三掌骨桡侧方向用力,使麻胀感蹿至中指尖。
止咳化痰孔最穴我们身体上就有不花钱的止咳糖浆,那就是孔最穴。
位置:孔最穴位于伸臂侧掌,在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上一横指处。
用法:弹拨孔最穴可以缓解久咳,即用拇指深按于穴位,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像弹拨琴弦一样地往返拨动。
通便支沟穴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体味到便秘难受滋味的人越来越多。
多数人的便秘原因,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位置:抬臂,掌心向下,从掌腕背横纹中点处直上量4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在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它的位置。
阴虚火旺按摩哪个穴位最特效阴虚火旺适合吃什么
阴虚火旺按摩哪个穴位最特效阴虚火旺适合吃什么展开全文一、阴虚火旺按摩什么穴位1、揉二马二马穴又名二人上马,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操作时,按揉此穴100~300次。
具有滋阴补肾,顺气散结之功效。
能滋阴潜阳,使肾水上滋于心。
此法为交通心肾,调和阴阳之常法,并能利尿通淋,使水从小便而去。
2、擦涌泉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凹陷中。
操作时,术者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来回推擦此穴100次左右。
具有滋阴退热之功效。
能引火归元,使亢阳得以潜制。
3、运内劳宫内劳宫位于手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
操作时,术者用拇指指腹自小指指根按运,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止,运10~30次,能清心、肾两经虚热。
4、历兑穴这个穴位很痛,用力度稍轻一点,左右两穴各坚持按了60下。
每天早晚左右都做,两穴各点按了60下,一般的两天就好了。
历兑穴是胃经的井穴,历兑穴部位在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具体说就是第二趾外侧沿趾甲的外侧缘和根部的垂直线交叉点处。
按摩这个穴能治疗阴虚火旺。
这个穴善能引口唇的邪热下行,口唇类的炎症和疾患,点按这个穴位会有奇效。
二、火旺阴虚体质的表现1、形体消瘦阴虚者胃火旺,能吃能喝,但代谢快,怎么吃也不胖,形体精悍,肌肉松弛。
2、心烦失眠阴虚者内火攻心,常感觉胸口烦闷,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容易惊棒失眠。
3、肌肤无华缺乏皮肤水分,干燥和最低限度,肤色差,也容易生气,往往生溃疡,舌红,经常便秘。
4、头晕易累体内津液少则养分疏松不畅,且皆为旺火消耗,从而导致体力衰弱、头晕易累等症。
5、手脚发热阴虚者体内火旺,导致“五心烦热”体温正常,但手心、脚心发热,冬天也是如此。
6、其他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去胃火按什么穴位
去胃火按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去胃火按什么穴位*二、喝什么茶能降胃火*三、去胃火的中药有哪些呢去胃火按什么穴位1、去胃火按什么穴位三阴交穴。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足三里穴。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大敦穴。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
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2、胃火大怎么调理随时补充水分。
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回圈,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比较不会口臭。
即使常呆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毫升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
上火时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
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饮食要清淡。
建议大家还是少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这类食物会提供一定的火气,同时,上火时建议不要吃太多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类、坚果、饼干和烧烤类,建议改以蔬菜和清汤等低热量饮食对于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
3、吃什么食物去胃火荸荠。
荸荠是甘寒之物,能清胃热。
荸荠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痢疾、小儿麻痹、便秘等疾病,尤其适合饭后食用。
石斛。
石斛又名万丈须、吊兰、林兰、金钗华等。
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
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
喝什么茶能降胃火菊花茶。
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
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等疾病均有不错的疗效。
竹叶茶。
泡法:取鲜竹叶50~100克,用水煎茶饮用。
功效:竹叶茶滋味清香醇和,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
另外,注意是竹叶茶而不是竹叶青茶,它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属于禾本科植物。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穴位图人体的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是人体上特定位置的一些敏感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缓解疾病症状。
下面是一张常用的人体穴位图,图中标示了一些常用的穴位和它们对应的功能主治。
头部穴位•百会穴(Bai Hui):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后发际正中点,可以提神醒脑、舒缓头痛、眩晕等症状。
•印堂穴(Yin Tang):位于两眉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
面部穴位•迎香穴(Ying Xiang):位于鼻翼两侧的凹陷处,可以缓解鼻塞、鼻窦炎等鼻部问题。
•四白穴(Si Bai):位于面部侧线与头骨上缘的交点,可以缓解面部疼痛、痤疮等问题。
上肢穴位•曲池穴(Qu Chi):位于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可以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等问题。
•内关穴(Nei Guan):位于手腕横纹与掌横纹之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躯干穴位•涌泉穴(Yong Quan):位于足底正中线最后一个趾骨之下的凹陷处,可以帮助入眠、缓解焦虑等。
•气海穴(Qi Hai):位于脐中下方1.5寸,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下肢穴位•足三里穴(Zu San Li):位于小腿前外侧突起边缘,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等。
•太冲穴(Tai Chong):位于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失眠、焦虑等问题。
穴位的功能主治•百会穴: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缓解头痛、头晕等。
•印堂穴:平衡心情、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
•迎香穴:通鼻窦、缓解鼻塞、鼻炎、鼻窦炎等问题。
•四白穴:缓解面部疼痛、口腔溃疡、痤疮等。
•曲池穴: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关节疼痛等。
•内关穴: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涌泉穴:帮助入睡、缓解焦虑、失眠、健脑。
•气海穴:缓解消化不良、腹泻、胃胀等问题。
•足三里穴: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疲劳等。
•太冲穴:缓解失眠、焦虑、月经不调等。
秋天肝火旺怎么办 九招有效降肝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秋天肝火旺怎么办九招有效降肝火
导语:秋季天气干燥,很多人容易上火,上火后身体各项平衡被打乱,各种毛病接踵而来,那么肝火旺怎么调理呢?肝火旺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小编来教
秋季天气干燥,很多人容易上火,上火后身体各项平衡被打乱,各种毛病接踵而来,那么肝火旺怎么调理呢?肝火旺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小编来教大家如何正确调理肝火旺,快来看看吧!
肝火旺怎么调理
1、多补水有利肝脏排毒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基本上人体内所有的毒素都要经过肝脏来代谢,然后再排出体外。
不过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如果水分不够,那么体内的毒素就难被稀释,这样会让毒素难以排出体外,这对肝脏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这时我们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首先,多喝水是为了补充干燥的秋季造成的身体水分的流失,避免内脏缺乏水分。
其次,及时补充水分促进了血液循环,加速身体代谢废物的排出,这些代谢废物产生的毒素被排出身体,减轻了对肝脏的损害,起到了清洗身体内部的洗涤作用。
2、舒畅情志,少动肝火
要注意舒畅情志,俗话有说“大动肝火”,多形容勃然大怒的状态。
也就是说肝火旺与外界的刺激有一定的关系。
肝火旺导致易怒,但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暴躁易怒也容易刺激肝郁化火,导致肝火上升。
因此要降肝火,最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舒畅情志,心平气和,也就是要注意调整心情,稳定情绪。
另外,要减少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3、罗汉果茶去火最合适
生活常识分享。
降火按什么穴位
降火按什么穴位去火的穴位1、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大鱼际赤白肉际处。
中医认为,鱼际穴可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陈代谢,还可预防感冒,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咽炎等。
每天不时掐揉此穴3分钟即可。
2、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间,即虎口处。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对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均有疗效。
按摩此穴可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
此穴取穴方便,不时按揉即可。
但需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刺激,孕妇忌按此穴。
3、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此穴有清热之效,于每日阳气最盛之时,即下午1—3点,按揉两侧穴位2分钟即可,重在每日坚持。
若配合谷、外关等穴可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4、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涕、鼻病、牙痛、感冒等。
用拇指指间关节按压此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天2—3次,可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
5、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足趾根部间,赤白肉际处。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谓热症、上火的克星。
如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泛酸等不适时,可多按内庭穴,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6、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足趾间缝隙的上方凹陷处。
由于其属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可缓解肝火旺盛引发的上火症状,如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等。
经常按摩此穴有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之效。
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足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推揉3分钟即可。
预防“上火”的6种方法:1、随时补充水分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
即使常待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cc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
“上火”时也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
如果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胃火太旺怎么办?按摩5个穴位去去火
胃火太旺怎么办?按摩5个穴位去去火胃火旺会引起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有口气、牙痛、便秘等情况。
如何去胃火呢?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
当然了,针灸也是可以的,但是针灸的话,更讲究手法,而且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对穴位的位置并不了解,因此不适合在家自行针灸。
下面就一起来看下,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起到去胃火的作用。
1、内庭穴位置:在脚背第2、3个跖骨结合前方凹陷的地方,具有写尾货、除口臭、止牙痛的效果。
做法:用大拇指的指腹按住内庭穴1分钟,然后轻轻的揉动,感到穴位有酸胀感就可以了。
在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的时候,胃经的经气是最旺盛的,所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按摩,按摩好后,再把脚趾头轻轻的上下扳动,这样可以继续的刺激内庭穴,去胃火的效果会更好。
2、解溪穴位置:在脚背和小腿交接的横纹中央凹陷地方,解溪穴是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去胃火和止牙痛,有一定的作用。
做法:用大拇指的端点有节奏的按压解溪穴大概100下。
然后用双手轻轻的握住脚踝和脚掌,慢慢的转动脚腕100次,才能达到刺激解溪穴的效果。
3、颊车穴位置:在面颊的地方,下颔角前上方大概一个指节的地方,当咀嚼的时候,腰肌会突出来,按凹陷的地方,向内对应的是牙齿,具有通络止痛的效果。
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的缓解胃火大引起的牙痛。
做法:用双手的大拇指,同时刺激脸颊两侧的颊车穴,按摩的力度从轻到重,按摩2分钟,每天3到4次,感到有酸胀感为宜。
4、大迎穴位置:大迎穴的位置是在下颔角的前方。
刺激这个穴位的话,可以抑制胃火、改善胃经的气血循环,能够消除胃火引起的牙痛,对于口歪、面颊肿胀也有效果。
做法:用食指按压大迎穴的时候,要一遍吐气一遍按压,每次大概按压6秒钟,重复进行30次。
5、劳宫穴位置:劳宫穴的位置是在手掌心,在第2、3个掌骨之间,偏于第3个掌骨,握拳后中指的指尖在掌心的地方,这个穴位属于心包经,具有清热泻火的效果。
可以治疗因为内热引起的口臭、口疮等。
如果能够每天按摩劳宫穴的话,会发现自己的口气越来越清新。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增添中】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
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
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
为了防止打针吃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了自己及家人、朋友们养生保健的需要,我多年来很注意收集一些有关穴位方面的知识。
前一段时间,我将所收集的一些常用穴位的有关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整理出来,对一些初学保健按摩的人,或常做艾熏、艾灸的人,使用起来都很方便的。
今天献给大家,一是,想让懂行的老师、同学们给予斧正、指导〔不想误导大家及我周围的人群〕;二是,也想让大家做一个参考,能够补充一些更好的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资料。
常见病例与穴位功能穴位名称如何找穴位备注脾胃、消化功能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
足三里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少微外侧,可摸到凸块。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足三里--肌肉比拟大,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
中脘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
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
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好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剩余感,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还可按摩天枢、足三里。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
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大肠俞。
大肠俞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泻心火常按四穴位
泻心火常按四穴位
作者:鲍剑宇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06期
春天人很容易上火,其症状是牙龈肿痛、长痘痘、大便干结等,用中医方法按摩穴位,可以有效泻火。
少府穴
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荥穴主身热,可以为身体滋阴降火,所以它清心泻火的功能特别强,对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手轻轻握拳,小指按着的地方就是少府穴。
按摩少府穴的方法很简单,用大拇指在少府穴上点揉5次即可。
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掌心,弯曲手指虚握拳时,中指指尖处即是此穴。
劳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心火妄动的人往往表现出五心烦热、难以入眠。
按摩时,可以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时间自由掌握。
当情绪激动、手心冒汗时,不妨按按劳宫平复心情,长期坚持还能强壮心脏。
大陵穴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一个穴位,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大陵穴是输送心包经元气的重要通道,有很强的清心泻火的功效。
用拇指沿顺时针方向揉按大陵穴,一直揉按到从手腕到肘部都有温和感即可。
神门穴
神门穴是心经的一个穴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有补益心气、镇静安神、清心泻火的作用。
用大拇指指端偏峰对神门穴进行有节奏的点压按摩,力度先轻后重,以穴位处有略微酸、麻、胀的感觉为佳。
连续点按神门穴4~5分钟,再轻柔神门穴3~5分钟。
心火旺盛的人可以经常点按神门穴,即可起到很好的疏通心气、泻火清热的目的,有助于缓解心火旺盛引起的心烦、惊悸、健忘、失眠等症。
脚底的十大保健穴位 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底的十大保健穴位涌泉穴滋阴降火经常按摩脚底可以养生保健,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老脚先老”。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
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
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
脚部保健则是养生延缓衰老的好方法。
想要按摩脚底,首先要知道脚底的穴位都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脚底十大保健穴位及按摩方法。
1、涌泉穴:滋阴降火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
《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2、丰隆穴:祛湿化痰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
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3、大敦穴:清醒头脑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
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
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
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
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
指压大敦有速效性。
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穴位降火(图文全)
穴位按摩去火(最全图文)春夏之交易上火,而上火通常都是先上喉咙。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说,“咽”是关卡,“喉”是空腔。
一定先是关卡失守,然后敌人就长驱直入了。
曲黎敏说,人体的“火”原本是人体的“正气”,一般藏在丹田,以养脾胃。
春末比较炎热,“热消乏人的阳气,阳气到体表低于炎热,内部就成了寒湿的格局。
”现在的姑娘们都爱穿露脐装,腰部受寒很严重,会损伤阳气,也会导致上火。
天气一热,人们就爱喝冷饮,可是贪寒凉会让寒气占据了脾胃,火被逼出来攻寒,便成了“上火”。
喝凉茶去火也不可取,会越喝越寒,越喝越虚。
曲黎敏认为现在人们都是虚火上飘,不能盲目灭火,如果滥吃去火药的话,会把身体搞垮。
曲黎敏主张上火之人应该“食温热破寒”,多吃一些温补的东西,将“寒邪”驱赶出去,让本来驻守丹田的正气回到原位,这样才是治本的好方法,此所谓“改邪归正”。
女性要先护好腰,没事把两手搓热了,捂在腰眼上,非常有益。
此外,曲黎敏认为,情绪的压抑与紧张也是“上火”的一大主因,易上火的人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放松的心态。
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
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
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
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
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
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020年整理人体三大去火穴位.doc
导读:入秋后,天气干燥,人们易上火,易引起肺热、胃热等症状。
专家指出,人体自带三大去火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起到去火除秋燥的作用,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三个去火穴位及按摩手法。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燥(图)太冲穴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
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上向下推揉3分钟即可。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燥(图)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
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燥(图)合谷穴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
合谷穴取穴:左手四指并拢,虎口撑开,然后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在拇指中间有一条指横纹,把指横纹放在左手的虎口处,这时大拇指往前弯曲,指尖所指的穴位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
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另:上部可拿合谷穴(拇指拿)其余四肢你固定放在患者第5掌骨外缘小鱼际处,以拇指用力拿之(拿法均要5--15分钟)同时陪打走马穴:(穴在肘窝少海穴后三寸处,即二、三、四、五指并宽)医者用手指尖合拢用二、三、四指头扣打穴位24下,此即行经走气。
穴位中的三个老太:太冲、太白、太溪穴
穴位中的三个老太:太冲、太白、太溪穴穴位中的三个老太:太冲、太白、太溪穴社区的老太太们都热心帮大家解决困难,而人体里也有几个“老太太”,这便是太冲穴、太白穴和太溪穴。
这三个穴位对于维护人体脏腑的气血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管发脾气的“老太太”———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跟的中间,常揉太冲穴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有疏泄作用。
所以肝火大、爱发脾气的女生最适合常点这个穴位,每次点按五至十分钟。
脾气大的人有时是因为肝火太旺,情绪很难控制,肝火很大的人按这个穴位上会觉得很疼,所以要多去点按。
太冲穴补脾健胃的“老太太”———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太白穴(太白穴(俞土穴):"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
此穴为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太白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所以要经常揉太白穴。
)补肾的“老太太”———太溪穴在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这个穴位上有动脉可见,溪乃水流之处,有动脉则水之形见,所以这个穴就被称作太溪。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肾有藏精主生殖的功能,每次点按与温灸各五至十分钟有滋肾阴、补肾气、温肾阳之功效,相当于吃了几颗六味地黄丸。
太溪穴。
去心火的穴位有哪些
去心火的穴位有哪些
心火是中医上说称的一种疾病现象,心火旺盛的人会出现心跳较快的症状,而且很容易出现心慌的感觉,这会给生活造成一定的麻烦,因此,怎么样去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中医对于心火是有一定的解答的,而且中医中把握去火的穴位对于心火具有很强的压制作用,能够缓解心火旺盛的症状,下面就来看看去心火的穴位有哪些的介绍吧。
预防和祛除心火,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不管是不是在夏季,首先想到利用大陵、劳宫、外关、行间这几个穴位解决。
心火偏重的人、容易上火的人,平日里要多按摩这几个穴位,不要拘泥于时间和形式。
大陵是心包经的原穴和输穴,有很强的清心泻火功效;行间属于足厥阴肝经,能够祛肝经之火,所以有清热泻火的
功效;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祛除了三焦之火,人的焦虑、烦躁、紧张等便会随之消失,身体就感到通畅了。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劳宫,它属于手厥阴心包经。
中医将心脏外表包裹的一层薄膜看成一个脏器,称为心包。
心包保护着心,有“代心受邪”的作用,心经上的实邪和火热,都交给心包经去疏泄。
劳宫是心包经上的大穴,所以泻心火必选劳宫。
心火旺盛的人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般的人都会被心火所左右,出现一些异常的状况,心火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需要治疗的,因为心火是一种身体内部的疾病,需要不断的进行控制治疗才能康复,而以上介绍的去心火的穴位是值得大家来学习的。
人体的五个退烧穴位
人体有5个退烧穴位之马矢奏春创作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奋斗, 机体免疫力较强的暗示,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置.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 人体内环境失衡, 脏腑功能紊乱, 特别是小孩, 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易呈现惊厥, 需要紧急处置.这里介绍几个经常使用的退烧穴位, 合理使用, 往往有奇效.
年夜椎穴:年夜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 总督一身之阳, 是解表退热的经常使用穴.在年夜椎穴, 以三棱针点刺放血, 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年夜椎穴推拿, 配合推脊柱, 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年夜椎穴直推到尾骨, 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 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 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 横纹尽处, 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 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年夜肠经, 既能疏风解表, 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 能降体温.也可推拿这3个穴, 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民间疗法之一, 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 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年夜面积处, 自上而下, 先轻后重, 刮至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上述方法仅适合于应急, 要想完全退热, 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 所以病人应该首先去医院.
本文转自:。
穴位降火(图文全)
穴位推拿去火(最齐图文)之阳早格格创做秋夏之贸易上火,而上火常常皆是先上喉咙.北京中医药大教副熏陶直黎敏道,“吐”是关卡,“喉”是空腔.一定先是关卡得守,而后仇人便少驱直进了.直黎敏道,人体的“火”本本是人体的“浩气”,普遍躲正在丹田,以养脾胃.秋终比较炎热,“热消累人的阳气,阳气到体表矮于炎热,里里便成了热干的格局.”当前的女人们皆爱脱露脐拆,腰部受热很宽沉,会益伤阳气,也会引导上火.天气一热,人们便爱喝热饮,但是贪热凉会让热气吞噬了脾胃,火被逼出去攻热,便成了“上火”.喝凉茶去火也不可与,会越喝越热,越喝越真.直黎敏认为当前人们皆是真火上飘,不克不迭盲目灭火,如果滥吃去火药的话,会把身体搞垮.直黎敏主弛上火之人该当“食温热破热”,多吃一些温补的物品,将“热邪”驱赶进去,让本本驻守丹田的浩气回到本位,那样才是治本的佳要领,此所谓“改邪归正”.女性要先护佳腰,出事把二脚搓热了,捂正在腰眼上,非常有益.别的,直黎敏认为,情绪的压抑与紧弛也是“上火”的一大主果,易上火的人应教会安排情绪,脆持搁紧的心态.火可分真火战真火,真火指阳热卑衰真热证.以肝胆、胃肠真火为多睹.症睹下热,头痛,目赤,渴喜热饮,慢躁,背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黑苔黄搞大概起芒刺,脉数真,甚大概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与苦热造火、浑热解毒、泻真败火的准则战要领.真火多果内伤劳益所致,如暂病粗气耗益、劳伤过分,可引导净腑仄衡、健壮而死内热、内热从而化真火.根据病机分歧,普遍将真火进一步分为阳真火旺战睦真火旺二种病状.阳真火旺皆多表示为齐身潮热、夜早匪汗、形骸消肥、心燥吐搞、五心烦热、躁动担心、舌黑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死津养血、滋阳降火为准则.气真火旺者表示齐身炎热、午前为甚、畏热怕风、喜热怕热、身倦无力、气短懒止、自汗不已、尿浑便溏、脉大无力、舌浓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苦温除热为准则.心火:分真真二种,真火表示为矮热、匪汗、心烦、心搞等;真火表示为反复心腔溃疡、心搞、小便短赤、心烦易喜等.肺火:主要表示为搞咳无痰、痰中戴血、吐痛音哑、潮热匪汗等.胃火:分真真二种,真火表示为沉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背胀、舌黑、少苔;真火表示为上背不适、心搞心苦、大便搞硬.肝火:表示为头痛、里黑目赤、心搞吐痛、胁肋痛痛、尿黄便秘、以至吐血.肾火:主要表示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收脱齿摇、睡眠担心、五心烦热、形骸消肥、腰腿酸痛等.去胃火的穴位是内庭.它正在人的三足趾战二足趾相对接的接叉处,按压时偏偏背二足趾目标.普遍皆市很刺痛,大概者再沿着二足趾的韧戴中间往上一面会找到陷谷穴,一并按去胃火效验更佳,普遍按几分钟便会缓解痛感. 去心火的穴位是心经上的少府战少海,少府正在人的脚掌才华线战小脚指以及知名指漏洞延少线的接叉处,少海正在肘枢纽内缘突后下端,也正在知名指漏洞延少线上.按压5分钟便佳了.去肝火的穴位是肝经的太冲战止间.正在大足趾战二足趾的接叉处是止间,往上蔓延到韧戴接叉深处便是太冲.由太冲背止间目标掐压3到5分钟,坐刻睹效. 去肺火的穴位是鱼际穴大概者尺泽,鱼际便是咱们的大拇指侧的大鱼际中,揭近大拇指骨,尺泽正在肺经的肘枢纽处,内侧肘横纹处.推拿三个穴位帮您去燥降火穴位介绍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不妨道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您有心臭、便秘、吐喉肿痛、牙痛、背胀、吐酸火等不适时,不妨多按内庭穴.内庭穴是正在第二足趾战第三足趾之间的漏洞接叉处,每天早早用大拇指面揉100次即可.少府脚少阳心经穴.正在脚掌里,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脚少阳心经的荥穴.荥(火)穴.正在脚掌里,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布有去自尺神经的第四指掌侧总神经战指掌侧动、静脉.主治胸痛、心悸、小指拘挛,掌中热,皮肢瘙痒,小便不利,遗尿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大概艾条灸3-5分钟少海【服从】:理气通络,益心安神.【主治病症】:1.粗神神经系统徐病:神经衰强,粗神团结症,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炎;2.呼吸系统徐病:肺结核,胸膜炎;3.疏通系统徐病:降枕,前臂麻木及肘枢纽周围硬构造徐患,下肢痿痹;4.其余:心绞痛,淋凑趣炎,疔疮.【刺灸法】: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背前臂搁集.灸法:艾炷灸大概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太冲穴太冲穴位于大足趾战第二个足趾之间的漏洞进与1.5厘米的凸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阳肝经,果此对付肝火旺衰戴去的上火症状效验非常佳.如果把脚搁正在太冲穴上,稍用力便会感觉非常痛,证明肝火比较旺衰,那更要多推拿那个穴位.简直的搞法:正在推拿太冲穴前,先用热火泡足约10分钟,而后用大拇指从下进与推揉3分钟即可.止间此穴的主治徐病为:宿醉不适、眼部徐病、腿抽筋、夜尿症、肝净徐病、背气上顺、肋间神经痛、月通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阳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月通过多,关经,痛经,黑戴,阳中痛,遗尿,淋徐,疝气,胸胁谦痛,呃顺,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得眠,心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心喎等肝经风热所致病证. ②月经不调、痛经、崩漏戴下等妇科病证. ③遗尿、癃关等泌尿系病证. ④疝气. ⑤胸胁胀痛.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圆赤黑肉际处.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照海穴强肾降火的妙穴[导语]照海穴照海最早睹于《针灸甲乙经》,此穴正在偶经八脉中属阳蹻,与足少阳肾经接会,为八脉接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浑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浑热.面揉那一个穴位既不妨调理阳跷脉又不妨调理肾经,可谓一举二得的妙法.时常按压该穴位,可缓解胸闷、嗓子搞痛、声音嘶哑、缓性吐炎等症状,对付肩周炎、得眠有辅帮效率.合谷穴合谷穴最佳找了,便是咱们寻常道的虎心.合谷穴属脚阳明大肠经,中医道“肺与大肠相内中”,如果您有牙痛、耳鸣、眼睛黑肿、鼻出血、头痛、吐喉肿痛、便秘、收热、心搞,大概者脸上的青秋痘一个接一个对接天往中冒,便不妨按合谷穴去消消火.那个穴位推拿起去也比较便当,果此不牢固的次数,有空的时间按一按便不妨了.保守疗法去火灵验果拔罐搁血缓慢灭火一名德国教死眼泪鼻涕一大把.课后,熏陶花10分钟给他走了一下罐,下午鼻涕眼泪便止住了.“震”住那名教死的熏陶,便是华夏中医科教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孟宏.她道,拔火罐,对付上火、风热皆非常灵验,可惜很多年少人不了解,上火时只了解治吃浑火药.孟宏道,上火时可正在背部走罐,屡屡只消花5~10分钟.拔罐也不妨正在家搞,只消罐挨罐,沿着后背的膀胱经战督脉从上而下拔便不妨了.不过,她指示,正在家搞时一定要注意别烫伤,也不主弛拔起泡,可则泡破了易熏染.对付于上火宽沉,嗓子搞痛的患者,孟宏还会给搁面血,迩去便有一名患者嗓子上火哑得道不出话去了,拔罐、搁血之后,当天下午嗓子便能出声女了.孟宏道,走完罐后,正在大椎、肺俞、耳尖等穴位上搁面血,降火效验是坐竿睹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入秋后,天气干燥,人们易上火,易引起肺热、胃热等症状。
专家指出,人体自带三大去火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起到去火除秋燥的作用,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三个去火穴位及按摩手法。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燥(图)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
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上向下推揉3分钟即可。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燥(图)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
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
燥(图)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
合谷穴取穴:左手四指并拢,虎口撑开,然后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在拇指中间有一条指横纹,把指横纹放在左手的虎口处,这时大拇指往前弯曲,指尖所指的穴位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
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另:
上部可拿合谷穴(拇指拿)其余四肢你固定放在患者第5掌骨外缘小鱼际处,以拇指用力拿之(拿法均要5--15分钟)同时陪打走马穴:(穴在肘窝少海穴后三寸处,即二、三、四、五指并宽)医者用手指尖合拢用二、三、四指头扣打穴位24下,此即行经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