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改)一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重点突破课)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改)一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重点突破课)

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重点突破课)[考点一基本规律及应用]该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该部分内容与其他知识交汇点较多、试题情景取材常涉及生活实际,考生由于建模能力的欠缺,解题常常找不到突破口而受阻。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同;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反。

2.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2at2。

(3)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v2-v02=2ax。

3.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都是矢量式,使用时要规定正方向。

而直线运动中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考法细研]考法1基本公式的应用[例1](2019·济南调研)出租车载客后,从高速公路入口处驶入高速公路,并从10时10分55秒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s时,速度计显示速度为54 km/h。

求:(1)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2)出租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计显示速度为108 km/h 时,出租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应为多少米?(车启动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为零)[解析](1)由题意可知经过10 s时,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为v1=54 km/h=15 m/s,由速度公式得a=v1t1=1510m/s2=1.5 m/s2由位移公式得x1=12at12=12×1.5×102 m=75 m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是75 m 。

(2)当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为v 2=108 km/h =30 m/s 时, 由v 22=2ax 2得x 2=v 222a =3022×1.5m =300 m设这时出租车从开始运动已经经历的时间为t 2,根据速度公式得t 2=v 2a =301.5 s =20 s这时出租车时间表应显示10时11分15秒。

2011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必修1)

2011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必修1)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考纲知识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匀加速直线运动2.分类:2. 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两个基本公式:位移公式:S v t at=+0212 速度公式:at v v t +=02、两个推论:匀变速度运动的判别式:21aT s s s n n =-=∆-速度与位移关系式:as v v 2202=-3、两个特性202tt υυυ+=)(212202t s υυυ+=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 t V V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at V = , 221at s =, as V22= , t V s 2=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 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5、两组比例式: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按照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分有1s 末、2s 末、3s 末……即时速度之比为:nv v v v n ::3:2:1::::321 =前1s 、前2s 、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2222321::3:2:1::::nx x x x n =第1s 、第2s 、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2(::5:3:1::::-=n x x x x n ⅢⅡⅠ(2)按照连续相等的位移分有1X 末、2X 末、3X 末……速度之比为:nn ::3:2:1::::321 =υυυυ前1m 、前2m 、前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nt t t n ::3:2:1::::321 =υ第1m 、第2m 、第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12(:1::::321----=n n t t t t n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推论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推论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体系建构及重难突破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其推论应用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1、直线;2、a 为恒量) 1.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t=V o+at (Vt Vo a t -=,Vt Vot a-=) (2)位移公式:S=V ot+12at 2(3)速度位移公式:Vt 2-V o 2=2aS (222Vt Vo a x -=,222Vt Vo x a-=)2.推论公式:(1)平均速度公式:2x Vo Vt V t +==(2)中间时刻速度:22t Vo VtV V +==(3)中间位置速度:2x V = (4)相等的时间间隔,相邻的位移差:2x aT =,2()m n x x m n aT -=-3.特殊规律:V o=0,则221,,22Vt at x at Vt ax === (1) 把时间等分:123:::X X X ……=1:4:9…… :::I II III X X X ……=1:3:5:…… 123:::V V V ……=1:2:3:……(2) 把位移等分: 123:::t t t ……=1……:::I II III t t t ……=1::……123:::V V V ……=1……重点突破一:基本公式的应用及技巧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3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7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2.做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物体从A 点到B 点经过的时间t ,物体在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a v 和b v ,物体通过AB 中点的瞬时速度为1v ,物体在2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v ,则( )A. 若做匀加速运动,则1v >2vB. 若做匀减速运动,则1v >2vC. 不论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则1v >2vD. 不论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则2v >1v3.在民航和火车站可以看到用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

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A.甲车刹车后第 3 个 2 s 内的位移为 12 m B.甲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3 m/s2 C.甲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 21 m/s D.甲车可能与乙车相撞
答案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24页
解析:假设 8 s 内汽车一直匀减速运动,根据 x4-x1=3a0T2,代入数据解得 a0=-6294 m/s2, 根据 x1=vT+12a0T2,代入数据解得 v=20.875 m/s,则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t=0-a0v,代入数据 解得 t≈7.3 s<8 s,可知汽车在 8 s 前速度减为零.设汽车加速度为 a,根据 x1=v0T+12aT2,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t0=0-av0,采用逆向思维,第 4 个 2 秒内的位移为 x4=12×(- a)·-av0-6 s2=1.5 m,联立解得 a=-3 m/s2,v0=21 m/s(另一解不符合题意,舍去),选项 B、C 正确.根据 x3-x1=2aT2,甲车刹车后第 3 个 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x3=x1+2aT2,代入 数据解得 x3=12 m,选项 A 正确.汽车刹车到停止的距离 x0=0-2av20,代入数据解得 x0=73.5 m<75 m,所以甲车不会撞上乙车,选项 D 错误.故选 ABC.
第17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方法三 根据 v=gt, v =v0+2 v=xt =vt 2
v4= v 35=19.6-2×7.01.0×4 10-2 m/s=1.56 m/s g=vt44=10..5166 m/s2=9.75 m/s2. 答案:见解析
第18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19页
重难考点 全线突破
D.80 m/s2
解析:无人机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 x=120 m 的位移,第一段所 用的时间 t1=2 s,第二段所用的时间 t2=1 s,则第一段有:x=v0t1+12at21,连续两段有: 2x=v0(t1+t2)+12a(t1+t2)2,解得 a=40 m/s2,故选项 B 正确.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课时跟踪检测(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立足主干学问,注意基础性和综合性1.(2024·武汉高三调研)以8 m/s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石子,该石子两次经过小树顶端的时间间隔为0.8 s ,则小树高约为( )A .0.8 mB .1.6 mC .2.4 mD .3.2 m解析:选C 石子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v 22g =3.2 m ,由题意可知,石子从最高点运动到小树顶端的时间为t 1=t 2=0.4 s ,则最高点到小树顶端的距离为h 1=12gt 12=0.8 m ,则小树高约为h =H -h 1=2.4 m ,故C 正确。

2.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米,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他发觉第6节车厢经过他时用了4 s ,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如图所示,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 .2 m/s 2B .1 m/s 2C .0.5 m/s 2D .0.2 m/s 2解析:选C 将动车的运动等效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动车第7节车厢经过旅客的时间为t ,动车第7节车厢通过旅客过程,有12at 2=25 m ,第6、7节车厢通过旅客过程,有12a (t +4 s)2=2×25 m,解得a ≈0.5 m/s 2,C 正确。

3.(2024·湖北高考)2024年,我国运动员陈芋汐获得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

某轮竞赛中,陈芋汐在跳台上倒立静止,然后下落,前5 m 完成技术动作,随后5 m 完成姿态调整。

假设整个下落过程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 2,则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 )A .0.2 sB .0.4 sC .1.0 sD .1.4 s解析:选B 陈芋汐下落的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 2Hg=2×1010s≈1.4 s,下落前5 m 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1=2hg=2×510s =1 s ,则陈芋汐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t 2=t -t 1=0.4 s 。

高三物理一轮 第一章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 第一章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这几个推论光靠死记是不行的,要能够从基 本公式推导出来,否则,就不能灵活地加以 应用.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在_重__力__作用下,从_静__止__ 开始下落. (2)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 度g的_匀__变__速__直__线___运动.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多少时间.
解析: (1)设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初速度为 v0.由于质点停止运动前的最后 1 s 内位移为 2 m,则 x2=12at22,所以 a=2tx222=2×12 2 m/s2=4 m/s2. 质点在第 1 s 内位移为 6 m,x1=v0t1-12at21, 所以 v0=2x12+t1at21=2×62+×41×12 m/s=8 m/s.
(3)基本规律:速度公式 v=__g_t_. 位移公式 h=___12_g_t_2 _.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特点:加速度为 g,上升阶段做匀__减__速__直__线__运 动,下降阶段做_自__由__落__体___运动. (2)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v=__v__0-__g_t___.
位移公式:h=__v_0_t-__12_g_t_2 _. v20
(2)双向可逆类的运动 例如:一个小球沿光滑斜面以一定初速度 v0 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就会以原加速度匀加 速下滑,整个过程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不变, 所以该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求解时 可对全过程列方程,但必须注意在不同阶段 v、 x、a 等矢量的正负号.
二、对推论 Δx=aT2 的拓展 1.公式的适用条件 (1)匀变速直线运动. (2)Δx 为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 T 内的位移 差. 2.进一步的推论:xm-xn=(m-n)aT2 要注意此式的适用条件及 m、n、T 的含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运动学公式中符号的规定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若v0=0,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2.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1、2两点,1、2两点之间有一定距离,木块通过1、2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求:(1)木块经过1、2两点的平均速度大小;(2)木块前端P在1、2两点之间运动所需时间t.【解析】(1)由平均速度公式v=x t 得木块经过点1的平均速度大小v1=Lt1,木块经过点2的平均速度大小v2=Lt2.(2)解法1:利用位移公式设在出发点时木块P端距点1的距离为x1,距点2的距离为x2,P端从出发点到1、2两点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由位移公式x =12at 2得x 1=12at ′21,x 1+L =12a (t 1+t ′1)2,x 2=12at ′22,x 2+L =12a (t 2+t ′2)2,又因为t =t ′2-t ′1,解得t =L a ⎝ ⎛⎭⎪⎫1t 2-1t 1+t 1-t 22.解法2:利用平均速度公式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P 端到达点1后再经过t 12时间的速度为v 1=Lt 1,测P端经过点1时的速度大小v 1=v 1-a ·t 12,同理,P 端经过点2时的速度大小v 2=v 2-a ·t 22,又因为v 2=v 1+at .解得t =L a ⎝ ⎛⎭⎪⎫1t 2-1t 1+t 1-t 22.【答案】 (1)L t 1 L t 2 (2)L a ⎝ ⎛⎭⎪⎫1t 2-1t 1+t 1-t 22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方法如下1.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A.s t 2B.3s t 2C.4st2D.9s t2解析:设质点的初速度为v 1,末速度为v 2,根据题意知v 2=3v 1,根据v =v 0+at ,可得3v 1=v 1+at ,解得v 1=at2,代入s =v 1t +12at2可得a =st2,故选项A 正确.2.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速度变化Δv 产生位移x ,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Δv 产生位移为( B )A .x -Δv2aB .x +Δv2aC .x -Δv22aD .x +Δv22a解析:物体做匀加速运动,速度变化Δv 时,经历的时间为Δva,设第二个Δv 产生位移为x ′,则x ′-x =at 2,解得x ′=x +Δv2a,选项B 正确.3.(多选)一质量为m 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初2 s 内的位移是最后2 s 内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在最初1 s 内的位移为2.5 m ,由此可求得( CD )A .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 2B .滑块的初速度为5 m/sC .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D .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13 5.运动的总时间为3 s时,在前2 s 内和后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正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可以看成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因滑块在最初2 s 内的位移是最后2 s 内位移的两倍,故运动的总时间为t =3 s ,选项C 正确;滑块最初1 s 内的位移与总位移之比为x 1x =59,滑块最初1 s 内的位移为2.5 m ,故x =4.5 m ,选项D 正确;根据x =12at 2可得a =1m/s 2,选项A 错误;根据v =at 可得,滑块的初速度为3 m/s ,选项B 错误.考点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问题.2.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特性对称性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的时间相等 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形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1)“分段法”就是把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2)“整体法”就是把整个过程看成是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考向1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多选)如图所示,在一个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a、b、c,离桌面高度之比为h1h2h3=32 1.若先后顺次释放a、b、c,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之比是321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321C.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三个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解析】由v2=2gh,得v=2gh,故v1v2v3=321,选项A正确;由t=2hg得三者运动的时间之比t1t2t3=321,选项B错误;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Δt1=(3-2)2h3g,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Δt2=(2-1)·2h3g,选项C正确;三个小球的加速度与重力及质量无关,都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D 错误.【答案】 AC考向2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图所示是一种较精确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方法:将下端装有弹射装置的真空玻璃直管竖直放置,玻璃管足够长,小球竖直向上被弹出,在O 点与弹簧分离,然后返回,在O 点正上方选取一点P ,利用仪器精确测得O 、P 间的距离为H ,从O 点出发至返回O 点的时间间隔为T 1,小球两次经过P 点的时间间隔为T 2.求:(1)重力加速度大小g ;(2)若O 点距玻璃管底部的距离为L 0,求玻璃管最小长度. 【解析】 (1)小球从O 点上升到最高点有h 1=12g ⎝ ⎛⎭⎪⎫T 122小球从P 点上升到最高点有h 2=12g ⎝ ⎛⎭⎪⎫T 222依据题意有h 1-h 2=H 联立解得g =8HT 21-T 22(2)玻璃管最小长度L =L 0+h 1解得L =L 0+T 21HT 21-T 22【答案】 (1)8H T 21-T 22 (2)L 0+T 21HT 21-T 22考向3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综合应用(多选)自高为H 的塔顶自由落下A 物体的同时B 物体自塔底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且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v 0>gH ,两物体相遇时,B 正在下降途中 B .若v 0=gH ,两物体在地面相遇C .若gH2<v 0<gH ,两物体相遇时B 物体正在空中下落D .若v 0=gH2,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问题探究】 (1)A 、B 两物体相遇的可能位置中,最高、最低点在什么位置?(2)A 、B 两物体相遇时满足什么关系?【分析】 (1)B 物体速度减为零时,A 、B 恰好相遇是两物体相遇的最高临界点;A 、B 恰好落地时相遇是两物体相遇的最低临界点.(2)A 、B 两物体相遇时,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位移大小之和等于H .【解析】 设经过时间t 两物体相遇,则x A =12gt 2,x B =v 0t -12gt 2,且x A +x B =H ,可得t =Hv 0,此时B 的速度为v B =v 0-gt ,若v B >0,即v 0>gH ,则B 在上升,选项A 、B 错误;若v B =-v 0,即v 0=gH2,两物体在地面相遇,C 、D 正确.【答案】 CD 抛体运动规律总结次,速度减小到碰前的79,重力加速度g 取9.8 m/s 2,试求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解析:小球第一次下落经历的时间为:t =2hg=1 s落地前的速度的大小v =gt =9.8 m/s 第一次碰地弹起的速度的大小v 1=79v上升到落回地面的时间t 1=2v 1g =2×79 s第二次碰地弹起的速度的大小v 2=⎝ ⎛⎭⎪⎫792v上升到落回地面的时间t 2=2v 2g =2×⎝ ⎛⎭⎪⎫792 s第n 次碰地弹起的速度的大小v n =⎝ ⎛⎭⎪⎫79nv上升到落回地面的时间t n =2v ng =2×⎝ ⎛⎭⎪⎫79n s小球从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经历的时间为:t =1+2×79+2×⎝ ⎛⎭⎪⎫792+…+2×⎝ ⎛⎭⎪⎫79n s =1 s +7×⎣⎢⎡⎦⎥⎤1-⎝ ⎛⎭⎪⎫79n s≈8 s答案:8 s考点3 单体多过程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基本思路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可按下列步骤解题:(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 (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3)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 (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 2.解题关键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2019·湖北黄冈模拟)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出发,沿直线轨道先以恒定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v后,再匀速前进一段时间,最后以恒定加速度a 2匀减速前进,直到停止,全程长为L .(1)求全程所用时间;(2)速度v 为何值时,全程所用时间最短?【解析】 火车先加速后匀速最后匀减速前进,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各段时间.火车先加速到v 再减速到零跑完全程时,所用时间最短.(1)火车加速过程:v =a 1t 1 加速位移满足:2a 1x 1=v 2减速过程:v =a 2t 2 减速位移满足:2a 2x 2=v 2 匀速过程:L -x 1-x 2=vt 3 全程所用时间t =t 1+t 2+t 3联立解得t =L v +v 2a 1+v2a 2(2)火车先加速到v 再减速到零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即L =x 1+x 2联立解得v =2a 1a 2a 1+a 2L【答案】 (1)L v +v 2a 1+v2a 2(2)2a 1a 2a 1+a 2L多过程组合问题的处理技巧(1)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2)用图象分析运动学问题能很好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且直观、形象,这是图象法的优势,一些物理量的关系能通过图象很明显地反映出来.5.如图所示为一种叫“控子”的游戏:让小滑块从A 点由静止释放,游戏者通过控制BC 段上的可控区域的长度,让滑块到达C 点时速度刚好为零,滑块自由落入洞D 中即为成功.已知轨道AB 、BC 可视为斜面,AB 长25 cm ,BC 长1 m ,CD 高20 cm ,滑块在AB 段加速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a 1=2 m/s 2,在BC 段非可控区域加速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a 2=1 m/s 2,在可控区域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3=3 m/s 2,滑块在B 点前后、可控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g 取10 m/s 2.当游戏成功时,求:(1)可控区域的长度L ;(2)滑块从A 到洞D 所经历的时间t .解析:(1)设滑块在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B ,则由运动学规律知v 2B =2a 1x AB 且v B =a 1t 1 解得t 1=0.5 s ,v B =1 m/s 设滑块在E 点进入可控区域,从B 到E ,由运动学规律知v 2E -v 2B =2a 2(x BC -L ) v E -v B =a 2t 2从E 到C ,由运动学规律知v 2E =2a 3L v E =a 3t 3联立解得t 2=t 3=0.5 s ,L =0.375 m.(2)滑块从C 到D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h CD =12gt 24 解得t 4=0.2 s所以滑块从A到洞D所经历的时间t=t1+t2+t3+t4=1.7 s.答案:(1)0.375 m (2)1.7 s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2。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 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 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后 2 s 和 6 s 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 x1=v0t- at2=20×2 m 2 1 - ×5×22 m=30 m,x2 =v0t 2 1 2 1 刹 - at 刹 =20×4 m- 2 2
×5×42 m=40 m,x1∶x2=3∶4,C 选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
对三个基本公式的理解
3. 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 2 m/s,经过一段时
t 间 t 后速度变为 6 m/s,则 时刻的速度为 2 t A.由于 t 未知,无法确定 时刻的速度 2 t B.虽然加速度 a 及时间 t 未知,无法确定 时刻的 2 速度 C.5 m/s D.4 m/s ( ).
解析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法二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 过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xAC 3xAC 现有 xBC∶xBA= ∶ =1∶3 4 4 通过 xAB 的时间为 t,故通过 xBC 的时间 tBC=t.
法三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 v+v0 v0+0 v0 内的平均速度. v AC= = = 又 v2=2axAC ① 0 2 2 2 v2 =2axBC B 1 xBC= xAC 4 v0 解①②③得:vB= . 2 可以看出 vB 正好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 因此 B 点是中 间时刻的位置.因此有 tBC=t. ② ③
【典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 达斜面最高点 C 时速度恰为零,如图 1-2-1 3 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 处的 B 4 图1-2-1 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 基本公式法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 a 1 则:xAC=v0(t+tBC)- a(t+tBC)2 ① 2 1 xAB=v0t- at2 ② 2 3 xAB= xAC ③ 4 联立①②③解得 tBC=t.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1-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1-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课件

答案:(1)8 s (2)大小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即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
速度,

.
3和.一某半段的位平移方中根点,的即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平方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1)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x1∶x2∶x3…= 12∶22∶32 … . (2)1 T末、2T末、3T末……速度之比v1∶v2∶v3…= 1∶2∶3 … .
(3) 第 一 个 T 内 、 第 二 个 T 内 、 第 三 个 T 内 …… 的 位 移 之 比 为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 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应用v 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 解决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 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
1-1 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头4 s内经过的位 移为24 m,在第二个4 s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求这个物 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图1-2-2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①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 从C→A所用时间t 相等,同理t =t .
②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
分别为AB=2.40 cm,BC=7.30 cm,CD=12.20 cm,DE=17.10 cm.由此可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① v=v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② x=v0t+at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③ v2-=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④。

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 n-x n-1=⑤ aT2。

可以推广到x m-x n=(m-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⑥1∶2∶3∶… 。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⑦1∶22∶32∶… 。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⑧1∶3∶5∶… 。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⑨1∶(-1)∶(-)∶…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⑩ gt 。

(2)位移公式:h=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 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v0-gt 。

(2)位移公式:h= v0t-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1.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4)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5)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2.(多选)(2019贵州师大附中月考)K111次列车正以180 km/h的速度行驶,前方为终点站贵阳站,司机开始制动减速,列车制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5 m/s2,则( )A.4 s时列车的速度为60 m/sB.4 s时列车的速度为40 m/sC.24 s内列车的位移x=480 mD.24 s内列车的位移x=500 m2.答案BD3.(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讲义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讲义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讲义教师: 嬴本德 学生: 学校:【考点梳理1】【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 的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①运动轨迹是 (曲线/直线); ②v -t 图像是 ; ③加速度 (保持不变/均匀变化)。

(3)分类:⎩⎨⎧→→→→v a v a 与速度随时间均匀匀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随时间均匀匀加速直线运动【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重、难点) 1、速度公式: 讨论2、位移公式: 讨论3、消时公式: 讨论①当00=v 时,②当0=v 时, (刹车问题)4、平均速度: 推论:x2v Ox2v O vOt【考点三】t v -图像的含义(重、难点)①图线在纵轴(速度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运动的 ; ②图线与横轴(时间轴)的交点处物体的 发生改变; ③两条图线的交点处 相同; ④图线的折点处表示 发生改变; ⑤可以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减速运动;⑥图线倾斜向上,加速度为 ;图线倾斜向下,加速度为 ;⑦图线每一点斜率的大小表示该点加速度的 ,斜率的正负表示该点加速度的 ;⑧图线跟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 ;(面积在时间轴上方时,位移为 ;面积在时间轴下方时,位移为 )⑨图像只能描述物体做 运动的情况,对 运动不适用; ⑩图线≠运动轨迹;(易错点)⑪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物体做 运动,v -t 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物体做 运动;⑫加速度是否变化看有无折点:有折点→斜率变化→加速度变化⑬速度是否变化看图线有无与时间轴有交点:有交点→速度方向发生变化→速度变化【考点四】几种常见的v -t 图像(重、难点)【考点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掌握好这些推论,可以使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若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分别为1x ,2x ,3x ,……,1-n x ,n x ,则212aT x x x =-=∆,223aT x x =-,234aT x x =-,……,21aT x x n n =--(逐差法,实验题)该公式还可以推广:2、中间时刻的 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 速度,即Tx x v BCAB B 2+=(实验题) 3、①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②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4、如果初速度为零,则①在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221::9:4:1:::n x x x n ⋅⋅⋅=⋅⋅⋅ 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2(::5:3:1::::321-⋅⋅⋅=⋅⋅⋅n x x x x n ③连续相等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为:)1(::)34(:)23(:)12(:1::::321--⋅⋅⋅---=⋅⋅⋅n n t t t t n④通过前x 、前2x 、前3x ……前nx 的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 ⑤通过前x 、前2x 、前3x ……前nx 的时间之比为:n t t t t n ::3:2:1::::321⋅⋅⋅=⋅⋅⋅ •••••••1x 2x 3x 4x 5x 6x O A B CDEF•••tt0v v 2tv •••0v v2xv【考点六】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 方法 公式适用题型基本公式法at v v +=02021at t v x += ax v v222=-三个基本公式几乎可以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问题,但有时候直接运用比较繁琐。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位移大小为 7.5 m 时,物体的位置可能在出发点的上方,也 可能在出发点的下方. (2)在计算时先规定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各矢量方向.
[解析] (1)物体在出发点上方时,由 x=v0t+12at2 得:7.5=10t +12×(-5)t2,解得 t=1 s 或 t=3 s,由 v=v0+at 得,v=5 m/s 或 -5 m/s.
[双基夯实] 1.判断正误.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 (2)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 位移中点的速度.( ) (4)物体从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 (5)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量 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
(3)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Ⅱ∶xⅢ∶…∶xN=__1_∶__3_∶__5_∶__…__∶__(_2_n_-__1_) ___.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 t3∶…∶tn=__1_∶__( __2_-__1_)∶__(___3_-___2_)_∶__…__∶__(__n_-___n__-__1_) _______.
[衡中调研] 题型 1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典例 5] 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 5 滴正欲滴下 时,第 1 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 3 滴与第 2 滴分别位于高 1 m 的窗 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为其简意图.(取 g=10 m/s2)问:
“一画,二选,三注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重点理解]
1.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 论等规律解题. (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 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 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问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大的。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5)物体由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是向下的。

(√)(7)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为负值。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突破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规律1.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根本思路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3.多过程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衔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典例] (2017·孝感三中一模)如下列图,水平地面O点的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 m的平板车开始以a=6.0 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平板车上外表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0.45 m。

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2)假设至少有2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如此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审题指导]第一步:抓关键点关键点获取信息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平板车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在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内,小车的左端恰好运动到O 点第二步:找突破口(1)小球下落的时间t 0可由h =12gt 02求得。

2021届山东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山东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概念: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反。

3.基本规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关系式1.两个导出式2.三个重要推论(1)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 n-x 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可以推广到x m-x n=(m-n)aT2。

(2)中间时刻速度v t2=v=v0+v2,即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3)位移中点的速度v x2=v20+v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常用推论(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 n =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t3∶…∶t n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4)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等于9.8 m/s2。

(×)(5)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

(×)(6)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速度变化的方向都是向下的。

(√) 2.(人教版必修1P43T3改编)某航母甲板上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 ,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答案] B3.(人教版必修1P 40T 3改编)以18 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3 s 内前进36 m ,则汽车在5 s 内的位移为( )A .50 mB .45 mC .40.5 mD .40 m C [根据x =v 0t +12at 2得36=18×3+12a ×32,即a =-4 m/s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复习运动学习题第一章(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3分)1.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2.(2013·郑州模拟)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2C.前3 s内的位移是6 mD.3 s末的速度是4 m/s3.(2013·苏州模拟)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12v v 2+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t 0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 0时刻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t 0时刻之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D.在t 0时刻之后,甲物体在乙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5.(2013·黄山模拟)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2.45 m/s 2B.-2.45 m/s 2C.4.90 m/s 2D.-4.90 m/s 26.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s 内导弹匀速上升B.1~2 s 内导弹静止不动C.3s 末导弹回到出发点D.5s 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7.一个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B 为AC 的中点,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恒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恒为a 2,已知物体经过A 、B 、C 三点的速度为v A 、v B 、v C ,有v A <v C ,且v B =A Cv v 2,则加速度a 1和a 2的大小为( ) A.a 1<a 2 B.a 1=a 2C.a 1>a 2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8.(2013·青岛模拟)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t=4s 时,甲、乙两物体相遇C.在相遇前,t=4s 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D.在相遇前,甲、乙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20m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9.(5分)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

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

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

(2)打A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m/s2。

10.(10分)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 ,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2013·徐州模拟)(17分)汽车前方120m有一自行车正以6 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 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12.(能力挑战题)(20分)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

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 到达离地面40 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向地面过程的总时间。

答案解析1.【解析】选A。

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速度很小,火箭得到高速气体的反冲力,加速度可以较大,A正确,B、D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故C错误。

2.【解析】选A、B。

由平均速度公式知,第3 s内的平均速度3x3vt1==m/s= 3 m/s,A正确;设加速度为a,则物体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分别为v2=2a,v3=3a,由公式v t2-v02=2ax,即(3a)2-(2a)2=2a×3,解得a=1.2 m/s2,B正确;前3 s内的位移x3=12at2=12×1.2×32 m=5.4 m,C错误;3 s末的速度v3=3a=3×1.2 m/s=3.6 m/s,D错误。

【变式备选】如图所示,平直路面上有A、B两块挡板,相距6m,一物块以8 m/s的初速度从紧靠A板处出发,在A、B两板间做往复匀减速运动,物块每次与A、B板碰撞后以原速被反弹回去,现要求物块最终停在距B板2m处,已知物块和A挡板只碰撞了一次,则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A.1.2 m/s2B.1.6 m/s2C.2 m/s2D.2.4 m/s2【解析】选B、C。

物块虽然做的是往复运动,但完全可以等效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认为物块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根据题意可得:v0=at,x=12at2;因物块和A挡板只碰撞了一次,物块通过的位移为16m 或20 m,把数据代入上面两式,可算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应为2m/s2或1.6 m/s2。

3.【解析】选A。

速度—时间图像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题图可知,两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A正确,B错误;两物体在0~t0时间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故物体均沿正方向前进,位移不断增大,C 错误;由题图可知Ⅰ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12v v 2+,Ⅱ物体的平均速度小于12v v2+,故D 错误。

4.【解析】选B 、C 。

t 0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A 选项错误;在v -t 图像中斜率代表加速度,故选项B 正确;v-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在t 0时刻之前,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且二者面积差越来越大,选项C 正确;在t 0时刻之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当甲超过乙之后,二者距离又越来越大,故选项D 错误。

5.【解析】选D 。

设第一个0.5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t 1=0.25s 时的速度为v 1;第一个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t 2=0.75s 时速度为v 2。

由题意得:v 1-v 2= 2.45m/s,故a=2121v v 2.45t t 0.750.25--=--m/s 2=-4.90 m/s 2,D 正确。

6.【解析】选D 。

在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0~1s 内导弹匀加速上升,1~2 s 内导弹匀速上升,第3s 时导弹速度为0,即上升到最高点,故A 、B 、C 错误;v-t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在0~3s 内,x 1=12×(1+3)×30m=60 m,在3~5 s 内,x 2=-12×2×60m=-60 m,所以x=x 1+x 2=0,即5s 末导弹又回到出发点,D 正确。

7.【解析】选A 。

解法一:由于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v AB <v BC ,则t AB >t BC ,由A CB v v v 2+=得:v B -v A =v C -v B 即a 1t AB =a 2t BC ,由于t AB >t BC ,故a 1<a 2,A 选项正确。

解法二:作出v -t 图像如图所示,B 为AC 的中点且A CB v v v 2+=,只能是a 1<a 2。

8.【解析】选C 、D 。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只是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且t=4s 时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此时,在相遇前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以后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小)。

设t=4s 时的速度为v,由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知,甲、乙两物体在t=4s 时的距离为20m 。

【总结提升】求解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1)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间的关系。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

(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

利用这些临界条件常能简化解题过程。

(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像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9.【解析】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打A 纸带时,加速度32221222x x x (36.030.0)10a m /s 0.6 m /s T T 0.1∆⨯---====。

又小车运动的加速度:522x x a 3T -=, 则4、5两点间隔为x 5=x 2+3aT 2=36.0×10-3m+3×0.6×0.12m =54×10-3m所以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是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