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理论假设
与玩和休息一样,人们在体力和脑力劳动中的耗费是也 是自然的,一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劳动。
外部控制和惩罚威胁并不是促使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的唯一方法,在为认同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员工可 以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在合适的条件下,一班人不仅学会了接受责任,而且还 学会了寻求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 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法.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年)享有“科学管理之父”之 称。
1)著名的“生铁搬运实验”; 2)铁锹实验; 3)工时研究试验; 4)金属切削试验。
泰勒认为了科学管理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
第一,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给 定各种决策分行模型。
第二,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为此 建立诸如量、本、利等模型以讨论行为的结果及变化。
第三,依靠正规数学模型。 第四,依靠计算机运算,以便得出定量的结论。
管理科学的贡献:
泰勒的主要贡献: 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任务管理 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 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 常事务授权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 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 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 题等。
2.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
二、管理的历史与管理思想
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
第一阶段为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为古典的管理思想,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 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其代表 人物有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法约尔(Henri Fayol)、韦伯(Max Weber)等。 第三阶段为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 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年代中叶,又 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人物包括梅奥(Elton E. Mayo)、 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等。 第四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 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 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 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争荣的局面,被形象地 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
管 理 学 原 理
复习大纲
一、管理概念与管理职能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 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 标的过程。 (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 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可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部分。 (3)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 确地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展开的,环境及提供了 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指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 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追踪决策——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 或方式的重新调整,是由于组织对环境特点的认识发生 了变化而引起的。 (5)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经验决策——决策者根据其个人或群体的阅历、知识、 智慧、洞察力和直觉等人的素质作出的决策。 科学决策——以科学预测、科学思考和科学计算分析为依 据作出的决策。
(2)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按预先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 准来解决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 非程序性决策——解决不经常重复出现的、非例行 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一般是有关重大战略问 题的决策。 (3)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决策者是单个人,决策效率高。 群体决策——决策者可以是几个人,一群人甚至 扩大到整个组织的所有成员,决策的质量较高。
2. 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和
作用.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展开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
法,也是管理工作区别于一般作业活动的重 要标志.
计划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界定目标、筹划资源、工作安排等);计划指导着一个 组织系统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行动的指南 组织是指将组织内各种资源按照配比及程序要求有序地 进行安置;(另一含义是指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为了 实现一定的目标组成一个团体或实体)。组织资源有序 化 领导是指挥、协调、激励下属(追随者)以促进组织目标 的实现 控制是指根据既定目标不断跟踪和修正所采取的行为, 使之朝着既定目标方向运作并实现预想成果或业绩
1、科学技术的引入和运用。 2、决策理论构造。“管理就是决策”。 3、管理信息系统。
2. 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 企业文化理论; (2) 权变管理理论; (3)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1) 企业文化理论
广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形成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 和。
1.劳动分工 3. 纪律严明 5. 统一领导 7. 报酬 9. 等级链 11.公平 13.首创精神
2. 权责对等 4.统一指挥 6.服从整体 8. 集权 10.秩序 12.人员稳定 14. 团队精神
3.马克斯·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 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来管理。要使得行政组织发 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 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凭主观意志来 领导。 1、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权责制度化。 2、组织形成等级系统、至上而下层级控制。 3、根据技术资格和能力选拔员工,并通过检查或培训 与经验进行评价 4、所有的管理活动和决策都以书面的形式展开,并留 下记录。 5、管理者与组织所有权相分离。 6、管理者要遵守规则与程序,以便保证行为的可靠性 和可预测性;规则对事不对人。
古典管理理论的缺点
(1)首先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 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 (2)古典管理理论仅仅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客观 存在,这个客观存在没有一定的抽象性,就事论事,尽 管也对这种客观存在进行了一些概括,并提出了一些规 律和原则,但是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来认识。 (3)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放在管理客观存在的内 部。 (4)管理理论既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企业内部,而对 企业发展环境考虑的就非常少。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管理的三大性质
(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 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 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社会属 性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 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 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在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 律基础上形成 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 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这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 管理的实践。
管理的艺术性即管理的实践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互相排 斥,而是相互 补充。
4.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管理 2)人本管理 3)权责对等 4)统一指挥
5.管理人员的角色
享利、明茨伯格()在对管理者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对其活
动进行记录基础上,将管理者分为三种类型十种角色:
第一类:信息型角色是指保持和开发信息网络所展开的活 动; 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 第二类:人际型角色主要是与同他人的关系及人际技能; 领袖、领导者、联络者。 第三类:决策型角色一般与管理者必须进行选择和采取行 动的事件有关;
企业家、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必需的那 些能力,一般是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和方 法。 (2)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 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即与人打交道的交际本领。有 了这种交际技能,对外九有利于争取到对方的合作,而对 内则可以了解、协调下属,调动其积极性。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能在混乱而复杂的环境中, 洞察事物、辨清各种要素、抓住问题实质,形成正确的 概念,从而可以做出解决的办法。
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 形成,并为本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 值观念、经营哲学、精神支柱、伦理道德、典礼 仪式及智力因素和文娱生活的总和。
(2) 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管理是环境的函数,管理行为应随环境
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企业所初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差异,不存在唯一的,
或者适合任何情况的计划、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同时,
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不存在一个适应所有情况的管
理模式。
三、决策与计划
(一)管理决策 1.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指组织或者个人为了达成一定的 目的而提出若干方案,并对其进行选择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 (1)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根本性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 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战术决策——执行性决策,调整的是在既定方向和内容 下的活动方式,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
重要结论: 1)以前的管理把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 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 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调动人的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 心理方面去努力。 2)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 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团体外,职工中还存在着非正式 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所有者成 员的行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霍桑实验表明了企业管理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新领域即 人际关系的整合。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 程度。
人力资源的观点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 求、归属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道格拉斯.麦克雷格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假设 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 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 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 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 一般人都喜欢别人来指导,避免承担责任,胸无大志。
(二)行为科学管理
行为科学管理主要研究人除了经济需求之外的友谊、情 感、人际交往、责任、成就感等心理和精神需求对工作 效率的影响。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的“霍桑实验”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率领哈佛大学研究组到美国 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持续六年的研究(1927-1933),比较著名的实验有: 1)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 3)访谈计划; 4)对车床布线室观察。
在解决组织问题的过程中,多数人都具有发挥高度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的能力。
在现代的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的智力潜力只得了部分 开发与利用。
(三) 当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
1. 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20世纪50年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 管理理论和实践,出现了所谓“管理丛林”阶段。 (1)经验或案例学派 (2)人际关系学派 (3)群体行为学派 (4)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6)决策理论学派 (7)系统管理学 (8)数理学派 (9)权变管理学派 (10)管理角色学派 (11)经营管理学派,亦称管理过程学派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4)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等);
法约尔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