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风景园林史 (9)

合集下载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与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异同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与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异同

摘要: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与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都是在各自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进步,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又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异同Abstract:China natural landscape gardens and British natural scenery gardens bo th have it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ts history, literatur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they have certain smilarities, also have their differences, author analyse simplely for their differences based on his understandings by himse lf.Key words:Chinese Natural Garden and English Landerscape Garden目录1中国自然式山水园和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相似之处 (4)1.1造园要素的选择 (4)1.2寓情于景,融入情感于园林艺术 (4)1.3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4)1.4 诗情画意 (5)2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不同之处 (5)2.1 开放空间和隐私空间 (5)2.2 曲径通幽与豁然开朗 (5)2.3 “重义轻利”与“义利结合” (6)2.4 “大动干戈”与稍加修饰 (6)参考文献 (7)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异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历来推崇“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山水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秉承“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设计理念进行着景观设计。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绪论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初期5、辽金夏园林时期6、园林的成熟后期7、明清私家园林8、西方古代造园9、中古时期造园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14、日本造园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 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诸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夏、殷、周、秦、汉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杜俏声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310012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

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

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

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1、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

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

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

“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

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西方园林简介

西方园林简介

2010-8-12
17
2010-8-12
18
(3)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
它已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里那种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成了 突出的艺术中心。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 雕像,最壮观的台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 靠在它的两侧。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园林 大了,没有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一方面,它反映着绝对 君权的政治理想,构园也要分清主从,像众星拱月一般。
2010-8-12
11
台地园的两个特色
• 1,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每与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然后顺 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淌或流水梯, 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 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
意大利园林的典范:“百泉 宫”埃斯特别墅
• 2、作为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极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 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 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 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凡尔塞宫花园 是欧洲最宏伟、 最辉煌、最美丽 的皇家园林,它 是17世纪专制王 权的象征,也是 法国式古典主义 园林艺术最杰出 的典范。
纽约中央公园
• 号称纽约“后花园”的中央 公园,不只是纽约市民的休 闲地,更是世界各地旅游者 喜爱的旅游胜地。1850年 新闻记者威廉· 布莱恩特在 《纽约邮报》上进行公园建 设运动之后,1856年 Frederick Law Olmsted和 Calbert Vaux两位风景园林 设计师建成了此公园。中央 公园坐落在摩天大楼耸立的 曼哈顿正中,占地843英亩 (约5000多亩),是个纽 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也是纽 约第一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 计准则建立的公园。

中西方园林赏析ppt课件

中西方园林赏析ppt课件
第六章 园林景观欣赏
1
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西名园对比欣赏
2
第三节 中西名园对比欣赏
✓中国名园 ✓西方名园 ✓中西方名园对比鉴赏
3
一、中 国 名 园





颐和园





园 拙政园
避暑山庄
4
留园
(一)颐和园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亭台、长廊、殿
3940几何图案式人工美自然山水式意境美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思想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41几何图案式人工美自然山水式意境美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思想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代表园林
37
最经典的皇家园林:
法国凡尔赛宫
38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造景是规则式园林,整个园 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 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39
视频欣赏:法国凡尔赛宫
40
三、中西方名园对比鉴赏
几何图案式
人工美 自然山水式
意境美
西方哲学思想体系 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5
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几乎占了承德市区 的一半,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了将近一倍。 耗时 87年建成,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特色: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 林面积的4/5.
整个避暑山庄可分为宫廷区和苑区
宫廷区是皇帝理政的要地,包括“正宫”、 “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 四组建筑。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理念的不同
中式园林注重自然,强调自然元素的采用,尊重山川、水流、石头等原有的地形地貌,注重素雅、静谧、疏朗的感觉,强调“人在自然中”的感受。

而西式园林强调对景观的组织和安排,更注重人工修饰的效果,常常会采用几何图形、雕塑等技法,突出人文主题,强调“自然服务于人”的理念。

二、造园手法的不同
中式园林注重隐逸、深邃的感觉,常采用“透景进深”的构思方式,通过建筑、结构
等手法营造出秀美、诗意的境界。

西式园林则注重规则、对称的感觉,强调整体美感和直观性,因此常使用几何图形、
剪形等手法来布置景境。

三、运用的元素不同
中式园林运用的元素主要有山石、水、植物等,其主要功能是增强景观的自然感、古
朴感、清幽感等。

西式园林则注重雕塑、建筑等人工造型元素的应用,常常会用到楼阁、亭台、雕塑、
喷泉等,通过对园林构件的处理打造出一个规则美感的场景。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布置和美化的艺术,它是一种结合了景观美学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随着不同文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设计风格、材料选用、建筑布局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来自于地域的不同,更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本文将从地域文化、审美观念和历史传统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两者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

在西方国家,由于气候多变,常年潮湿,风景园林通常以花园为主,强调对花卉植物的种植和修剪,注重绿化造景。

而在中国,由于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样,中式园林则以山水景观为主导,注重枯山水的造型和布置,体现了山水共生的文化意蕴。

中西方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影响了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

在西方国家,基督教文化对园林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圣经中的故事和圣经中的花卉都被广泛地用于园林的设计中。

而在中国,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使得中国传统园林更注重与自然的融合,主张“山是水的根本,水是山的灵魂”的理念。

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反映在中西方风景园林的设计中。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审美观念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美的追求强调个性和特色,强调实用主义,更加注重规划和结构搭配,追求整体和谐统一的感觉。

而在中国,审美观念更注重隐匿的、含蓄的美感,强调意境和潜意识的美感体验。

这种审美观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布局。

不同的审美观念也引导着不同的材料选择和植物运用。

在西方国家,风景园林的材料多选择大理石、石头和混凝土等硬质材料,重视对结构的处理和颜色的运用,注重在空间中营造质感和层次感。

而在中国,传统园林则更注重运用竹木石和水泥等自然材料,注重凸显材料的天然与原始特性。

三、历史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历史传统对风景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近代景观理论看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从近代景观理论看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管理论坛1中西方园林历史的比较在谈论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园林的概念:园林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1.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从园林的发展历史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处于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内自然发展。

尽管在这期间,平民艺术得不到发展,园林艺术仍然是贵族、官僚阶层的专利,但在这样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中,中国园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理论,这一理论一直是中国历代园林建造巨匠所遵循的铁一样的法则。

这个法则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虽有人做,宛若天开”[1]。

1.2西方园林的历史和特点。

与此相比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则和中国园林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交替发展的状态。

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园林设计的有力证明。

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18世纪欧洲著名的启蒙运动拉开序幕。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

到了18世纪中叶,钱伯斯将中国园林的特有风格引入英国,其中他特别推崇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小品。

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

他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2]。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1. 引言1.1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概念中西方风景园林的概念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设计理念和观念。

西方风景园林强调自然主义,注重营造自然景观,追求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

在西方园林中,常见的设计手法包括细致的景观规划、浪漫的植物组合以及注重视觉效果和氛围感的设计。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概念也受到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园林被视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传统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布局的对称性,强调意境的营造,注重意境与历史文化的融合。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概念在设计理念、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使得中西方园林在风格和形式上呈现出独特的特色,各有千秋。

1.2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重要性中西方风景园林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西方风景园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园林的设计、建造和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各种文化传统,体现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色和魅力。

中西方风景园林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风景园林也扮演着重要的旅游景点角色,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美学价值、文化传承的功能,还在于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

加强中西方风景园林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正文2.1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差异1.审美观念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对美学的理解和追求有所差异。

西方风景园林注重几何形状、对称美和线条美,追求简洁、规则和整齐的设计;而中方风景园林则更注重“意境美”,强调与自然、心灵的沟通,追求弹性、灵活和变化的设计。

2.空间利用差异:西方风景园林注重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功能的明确化,划分明确的区域用途,追求空间的利用效率和便捷性;而中方风景园林则更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延展性,在设计中注重隐藏和变化,强调探索和惊喜。

中西方园林风格的探讨

中西方园林风格的探讨

到夏 商时期 ,园林基本 上还 处于 圈地 时期 ,直到秦 始 皇营造 阿房宫 和汉 代 的上林苑依 然 如此 ,而且 园 林 的使用 功能 中还 始终含 有一条 供天 子和诸 侯狩 猎 之用 。直 到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开 创 了 中 国园 林 “ 虽 由人 作 ,宛 自天 开 ” 的 做 法 。唐 代 是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繁荣 的顶峰 ,园林 艺术 在此 时也进 入 了一个新 的 阶段 ,其 标 志 在 于 唐 代 诗 人 王 维 的辋 川 别 墅 的 修 建 。王维 的诗 画 向有 “ 中有 画 ,画 中有 诗 ” 著 诗 称 。到北 宋 ,抽 象 自然和 象征 自然在 园林建 筑 中 日 益 明显 ,成为 中 国 园林 的主要 特 色 。从 宋 至 清 , 是 中 国园林艺 术 的成熟期 ,其 间名 园举不 胜举 。如
较 中 西 方 传 统 园 林 的 基 础 上 ,从 各 个 角 度剖 析其 异 同 ,力 图对 传 统 造 园艺 术 的继 承 和 发 展 有 所 帮 助 。
关 键 词 :中 西 方 园林 ; 化 ;风格 文
中图 分 类 号 :S 6 8 8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0 7 2 1 0 — 1 00 5 8 9 1 ( 0 2) 2 0 9 -4
1 中 西 方 古 典 园 林 概 述
古希 腊 于西元前 5世 纪逐渐 学仿 波斯 的造 园艺 术 ,后来 发展 成为 柱廊 园 。随后希 腊 的园林 为古罗 马所继 承 ,继 承 了 以建 筑 为 主体 的 规 则 式 轴 线 布
中国素有 世界 园林之母 之 称 。最 初形 成可 追溯
园林 的起 源来 自人 类 对 天 国 仙 境 的 向往 与 企 盼 ,而 其发 展则来 源 于人天 性 中所 固有 的对美 的追 求 与探 索 。园林 是人类 在改 造 和利用 自然 以营造 理 想 生活 环境 过程 中所应 用 的美学认 识 和思维 的集 中 体 现 。关于 美 的思 辩 ,在 漫 长 的 文化 发 展 过 程 中 , 东西方 的园林 因不 同的历 史背 景 、不 同的文 化传 统 而形成迥异 的风 格。园林作为 文化 的体现 ,在 东方 , 以中 国古典 园林 为代 表 ;在 西方 ,则 以法 国古 典 主

论述中西方古典园林并剖析对比差异

论述中西方古典园林并剖析对比差异

论述中西方园林并加以剖析对比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内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前言: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邢台,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古典园林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们对眼前的世界总不大满足,因而有所向往,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这地方最完美的,就生化成为宗教里的天堂。

中西方园林

中西方园林

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对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本文的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渊源和独有的特色,用了很多笔墨在此处,意在让现代人从文中感受历史园林的韵味。

手法上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表现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的不同之处,突出中国园林独有的魅力和不可取代的地位。

关键词: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自然精神境界西方园林艺术1 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2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2. 1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造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朱森源(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7)摘要:园林艺术是人们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产物,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文思想的不同,造就了对自然、园林的不同态度。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精神内涵及园林设计要素等,总结出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1.1中国古典园林中国造园艺术历经五千年发展,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是思想与技艺结合的直接表现。

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差异较大,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南方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不尽相同。

皇家园林因占据统治地位,掌握最大限度的资源,园林建造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彰显皇家风范,南方私家园林主要是文人士大夫的私宅,规模较小、秀丽精致、颇具情趣。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成期,狩猎活动属于日常生活范畴,生产技艺水平得到提升,贵族开始兴建宫苑用作狩猎场所。

至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社会环境趋于稳定,文化经济繁荣发展,此时园林建设将造园、文学、绘画相结合,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到了明清时期,造园手法趋于成熟,手工技艺愈发精湛,皇家园林规模更加宏大,私家园林全面文人化,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1.2西方古典园林18世纪之前,西方园林被统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以法国园林的规则式和英国园林的自然风景式为代表,造园手法大多体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排斥自然的塑造,力求体现园林的理性与严谨,人工美在造园过程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西方古典园林生成于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时期,此时园林营造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国家之间由于制度、文化等的差异,园林艺术略有不同。

总的来说,贵族园林私有制的局面被打破,公共园林开始出现。

西方古典园林转折时期受古罗马文明影响,宗教迅速发展,园林也就自然与宗教产生了密切联系,在造园手法中也体现出宗教意识。

论述中西方古典园林并剖析对比差异

论述中西方古典园林并剖析对比差异

论述中西方园林并加以剖析对比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内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前言: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邢台,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古典园林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们对眼前的世界总不大满足,因而有所向往,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这地方最完美的,就生化成为宗教里的天堂。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基于风景园林的历史根源不同,下面就中国风景园林和英国风景园林做一对比,来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

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

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

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

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

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

钱伯斯(W。

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

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

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

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

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

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着《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西方园林式

西方园林式

古埃及:宅园,墓园,圣苑。

特征:规则式的园林,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以及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大量种植树木,树木和水体成为园林中重要因素。

反映出埃及人在自然环境中力求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思想。

古巴比伦:猎苑,圣苑,宫苑。

特征:受自然条件及宗教思想影响,分别出现了圣苑,树木呈对称行列种植。

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以及工程技术的保证,拱券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流行的建筑样式,出现了以空中花园为代表的宫苑,其特点最主要即是采取屋顶花园的形式。

猎苑以森林为主题,以自然风格取胜造园。

古希腊:早期的宫庭园,宅园——柱廊园,公共园林,以及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

特征:园林的布局形式也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

出现了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认为,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是美感产生的源泉。

并且出现了最早的行道树。

古罗马:庄园,宫苑,公共园林。

特征:规模之宏大、形式之豪华。

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均耸立着主体建筑,建筑的轴线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树木均按照人的意图有序地布置,显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

大规模的山庄园林,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重视植物造型作用。

古波斯:伊甸园模式特征:1.十字形水系布局。

2.有规则地种树,在周围种植遮荫树林。

3.栽培大量香花。

4.筑高围墙,四角有晾望守卫塔。

5.用地毯代替花园。

古印度:石建宙宇和石窟寺。

特征:由于文化、地理、气候、人文等,随建筑集社会生活文化宗教性于一身,把宗教意义与象征意义融为一体,着重表现天与地、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梵我同一,强调这种无形的力量远胜于单纯的形式美法则,植物也带着神性。

其园林围绕建筑,水也融入宗教并具有思想性,马哈代瓦神庙“水池”、“水井”、“台阶”构成特有的“水池”、“阶台式水井”。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方园林差异中西方园林差异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得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 而西方那么因历史开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中、西方园林在不同得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 , 不管就是形式还就是风格差异十分鲜明。

历史渊源: : 中国得园林, , 在发源之初就就是将一定得天然地域加以范围, , 放养动物, , 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 , 这就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得囿朴素得天然景象与野生得动植物, , 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

可见, , 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欣赏娱乐得草莽自然气息。

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那么式布置, , 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得需要。

如法国得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块长方形得平地, ,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 , 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得畦里, , 在此根底上, , 种上灌木或绿篱, , 形成朴素简单得花园, , 即就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得胚胎。

美学思想: : 人工美与自然美。

西方园林所表达得就是人工美, , 布局多采用规那么形式以与建筑协调, , 以恢宏得气势, , 开阔得得视线, , 严谨均衡得构图, , 丰富得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 , 表达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得气势, , 并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

中国园林那么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 , 就是以非规那么式园林为根本特征, , 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 , 涵蕴讲情画意得写意山水园林。

以虽有人作, , 宛自天开得艺术原那么吸引着大家得眼球, , 既不求轴线对称, , 已没有什么规那么可循, ,只如同一幅水墨画, , 山环水抱, , 曲折蜿蜒。

庭廊: : 中国园林中, , 亭与廊都就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与气韵得小品, , 它们既有一定得实用价值, , 又作为点缀, , 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得通道, , 包括回廊与游廊, , 根本功能为遮阳、防雨与供人小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 唐 洛 阳 平 面 图
隋唐洛阳平面图
皇城 宫城
隋唐洛阳三市
103坊3市
唐长安与洛阳的规划影响到日本和高丽,日本的平 安京(京都)、平城京(奈良)的规划均模仿唐长安。
日本平安京
日本平城京
第三节 皇家园林
• 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 • 主要有三种类别: • 大内御苑 • 行宫御苑 • 离宫御苑
中国园林史
主讲:唐学山教授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589-960年)
第一节 总说
•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历史上有“盛唐”之说,这时的农业
经济很发达,与东西方几十个国家有贸易往 来,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高宗朝疆域
吐蕃
靺鞨
新 罗
世界古代十大城市
地位
城市
一 隋大兴(唐长安)
二 北魏洛阳
大内御苑
• 大明宫: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始建,至龙 朔三年(公元663年)新宫 建成;位于长安禁 苑东南之龙首原高 地上,居高临下, 府瞰全城。
含元殿复原图
含元殿,以龙首山为殿基,至今高出十米余,殿十一间, 前有75m长龙尾道,左有栖风阁,右有翔鸾阁,以曲尺形 廊相连,均立于高台之上。
大明宫麟德殿模型
• 从以上记述来看,西苑大体沿袭汉朝以来的“一池三山” 的宫苑模式,按人工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 来进行规划设计的,并以山水为园的主要脉络,特别是 龙鳞渠为全园的一条主要水系,贯通十六个苑中之园, 使每个庭院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并跨飞桥,建逍遥亭, 丰富了园景。绿化布置不仅注意品种,而且隐映园林建 筑,隐露结合,是非常注意造园的意境,形成了环境优 美的园林建筑。每个庭院虽是供妃嫔居住,但与皇帝禁 宫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以后的唐代宫苑带来较大的影响。 它的建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 盛期的到来。
第二节 长安、洛阳
• 1 唐都 长安
设计人:宇文恺,在考察了邺城、洛阳之后,于
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动工,在汉长安东南建造大 兴城(隋文帝杨坚曾在北周时被封为大兴公);先筑城墙, 后开干道,再筑里坊,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三月初成。 城规模9721×8651.7m,周围36公里,城墙内8300 公顷(84.1km2),城墙厚12m。人口多达1百多万,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西苑十六院
• 关于西苑十六院,《大业杂记》中记有延光院、明彩院、 合香院、承华院、凝辉院、丽景院、飞英院、流芳院、 耀仪院、结骑院、百福院、资善院、长春院、永乐院、 清暑院、明德院,每院开东、西、南三门,门开临龙鳞 渠,渠宽二十步,上跨飞桥,过桥百步即杨柳修竹,四 面郁茂,名花异草,隐映轩陛(台阶)。另有逍遥亭,结 构之丽,冠于古今。十六院相互仿效,每院置一屯,每 院置四品夫人一人,有宫人管理,养猪、牛、羊等,穿 池养鱼,为园种蔬菜瓜果等无所不有。另外筑游观数十、 或泛轻舟画舸,习采菱之歌,或升飞桥阁道,奏游春之 曲。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效果
玄武门 大明宫玄武门想象复原图
其他大内御苑
• 洛阳宫 • 禁苑(三苑)包括禁苑、西内苑和东内苑 • 兴庆宫 见教材130-137页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 西苑—-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大型皇家园林
• 隋之西苑即隋炀帝所修的显仁宫,又称会通苑,据《隋 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 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 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 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 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 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 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华清宫
• 唐朝所建著名园林之一是 华清宫,至今保存比较完 整。它位于陕西临潼县, 离西安东约王十公里的骊 山之麓,以骊山脚下涌出 的温泉得天独厚,和以杨 贵妃赐华清池的艳事而闻 名于世。
华清池“莲花汤”
• 华清宫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 林的艺术特色,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是因地制宜的造 园佳例。这里青松翠柏遍岩满谷,风光十分秀丽。绿荫 丛中,隐现着亭、台、轩、榭、楼、阁,高低错落有致, 浑然一体。登上望京楼,还可远眺近览,远望山形,犹 如骊马,故名“骊山”。造园家利用骊山起伏多变的地 形布置园林建筑,大殿小阁鳞次栉比,楼台亭谢相连, 奇树异花点缀其间,风光十分秀丽。尤其当夕阳西下, 落日的余辉犹如给青秀山岭抹上一片金色,更加神奇绚 丽。所谓“骊山晚照”,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1 唐 长安城
利用南北中轴线控制城市,东西对称,方整规则,皇城居首,东 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人口百万。最宽的几条大街是:

宫城前横街
宽 220 m(东西向);
丹凤门大街Βιβλιοθήκη 宽 180 m(南北向);
朱雀门大街
宽 150 m(南北向);
皇城前大街
宽 120 m(东西向);
其余:东西向:
75、59、55、45、44、
三 明清北京

元大都
五 隋唐洛阳

明南京
七 汉长安(内城)

巴格达

罗马

拜占庭
面积 84.1K2 约73K2 60.2K2 50K2 45.2K2 43K2 35K2 30.44K2 13.68K2 11.99K2
建造年代(公元) 583年 493年
1421-155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02年 800年 300年 447年
• 华清宫苑中的华清温泉,发现于三千年前的西周。从周幽王在此 修建骊宫起,成为秦、汉、唐代帝王游乐沐浴的离宫别苑,其中 尤以盛唐时修建的华清宫建筑群规模最大。当年唐太宗利用温泉 水建温泉宫,至唐玄宗时改为华清宫,并利用泉水建成华清池。 水面有分有聚,以聚为主,则给人以池水漫漫,清澈开朗,深邃
40m不等;
南北向: 68、
63、47m不等。
太极宫复原鸟瞰图
有东、西市,西市为国际市场;皇城在北,再北是宫 城,城外有西内苑,大明宫等。含元殿到曲江池(位于 城东南角)有专用“夹道”相通。
夹道
安仁坊
晋昌坊
西市
东市
曲江池
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
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
2 东都 洛阳
• 规划设计人是隋杨素、宇文恺、封德彝和牛弘, 北为邙山,南有龙门;宫城偏踞于城西北角,主轴 线偏移;四面城墙长短不一,东墙 7312 m ,西墙 67776m,南墙7290m,北墙6183m;西墙无门,其余各 向均设三门。103个坊,一般规模为450×450m; 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南市最大,占据二坊,内有 120行,3000多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