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任务书(本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6. 教学管理改革
(1)建立适应完全学分制、大类培养和卓越工程师教育需要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建立学分奖励与课程置换方法,完善能力考核体系,建 设校企合作和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教学管理体系。
项目联系人
网络工程 专业具体负
责人
专业 具体负责人


办公室电话




办公室电话




办公室电话


施珺 0518-85895383 13511566263 赵启升 0518-85895395 13655136016
部门及职务 传真 E-mail
部门及职务 传真 E-mail
部门及职务 传真 E-mail
3.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各专业工程师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修订、 完善现有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学体系,设立标志性课程。
(2) 打造大类核心课程群,建成学科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库,特别是《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 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等,力争核心课程群中有 1~2 门达到申报省级共享资源课程的水平。
(1)试点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 按“基础平台(A:公共基础必修模块,B:学科基础必修模块,C:通识教育选修模块)+专业核心平台(D:专业知识核心必修模块,E:专
业实践核心必修模块)+综合素质拓展平台(F:综合知识选修模块,G:综合技能选修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制定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 以应用开发能力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注册制、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就业取向和兴趣取向自由选择专业、选修课程, 并允许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为引导学生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由专业教师担任个性化导学任务的导师制,并建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混 合住宿的书院制,促进专业交融,扩展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3)根据大类培养计划,整合实验室建设资源;加强实验室的开放,鼓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6—
(4)加强实践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建设工程项目研发平台和工程项目案例库,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集成管理与共享。 (5)组织学生积极争取国家、省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打造梯队式学生科研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
(1)建立一套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师资培养、引进的建设机制和教学团队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并制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上岗 资质、奖惩考核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2)依托重点学科,实现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互促进,建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 重点打造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公共基础等教学团队;
cli@hhit.edu.cn
软件工程系 副教授
0518-85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95386
jzhqjhui@126.com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专业 具体负责人


办公室电话


傅扬烈 0518-85895394 13851277470
部门及职务 传真
计算机应用技 术系 讲师
0518-85895386
E-mail fyltt_111@sina.com
计算机工程 学院 副院长
0518-85895386
sj_lfg@hotmail.com
网络工程系 副教授
0518-85895386 zhaoqisheng@
tom.com
—3—
一、主要建设目标
紧密围绕学校提出的“四海战略”和国家建设现代海洋强国的现实需求,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扎实和富有创新精
神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总体培养目标。
(1) 以核心专业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引领,全面规划和实施计算机类三个现有专业的人才能力提升计划,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
方向,构建专业知识、工程实践和 IT 职业素养相互融合的按计算机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充分反映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使人才培
(3)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 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计算机类工程师相关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制定出符合行业需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 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各类工程师岗位-能力群要求,确定各专业核心技术方向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技能与能力,构建适应工程化实践 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的校内外高端实践环境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践基地,打造综合实力较强的校 企联合培养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建立健全便捷有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适时调整人才知识能力结构。 2. 建设教学团队
目标 队伍。每年积极引进来自专业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派出一定数量教师到信息技术企业挂职锻炼,积极探索社会服务
任务 “常态化”新机制,把本专业类师资团队建成区域信息技术研发、咨询和人才培养的领军队伍,力争形成 1-2 个优秀教学团队、1-2 个创新科研团队。
与成
(3) 依托自主研发的 e—Education 系列云平台,积极开展大类核心课程群的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学习和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教学资源建设
—2—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负责人 办公室电话
李存华
0518-85895381
部门及职务 传真
计算机工程学 院 院长
0518-85895386
软件工程
专业具体负 责人




办公室电话


13961392691 纪兆辉
0518-85895392
13812329563
E-mail 部门及职务
传真 E-mail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611w 软件工程 080613w 网络工程
080901 080902 0809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李存华
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按 1998 年目录 按 2012 年目录
项目负责人 所属院系
江苏省教育厅 制 二 Ο 一二年十一月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任务书(本科)
学校名称
淮海工学院(盖 章) 按专业类建设请填写下列内容
序号① below
342
按专业建设请填写下列内容
专业类名称
计算机类
专业类代码
0809
专业类 所涵专业
核心专业 项目负责人 所属院系
按 1998 年目录
按 2012 年目录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软件工程 3 网络工程
果概 最新经验,建设适应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创新的开放课程体系,打造网络化学习、考试、竞赛、虚拟实验和师生交互环境,形成一项具有鲜明特色
述 的省级优秀教学成果:轻量型区域性高校教育云平台——“凌风 e 云”。
(4)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手段和学习评价手段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项目驱动、案例引导、师生探究式教学法;推广考试改
(3)构建各专业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库,依托“凌风 e 云”教育平台,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以“云服务” 形式提供教学资源服务;建设双语教学资源库,包括在线音频、英汉对照等特色教学资源;建设校级视频公开课和教学示范课。
(4)及时引进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国内外优秀教材,积极编写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教材,加强实践教学 CAI 的研发。 (5)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成功的项目案例,建设能够大力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案例库。 4.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1)全面推进和实施项目驱动、案例引导、师生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团队根据每门课程的应用背景给出项目和案例的初选方案,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2)继续推进主干课程的网络化题库建设和网络化考试工作,实现各种题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阅卷功能;深化考试改革,严格规范考试评 价制度,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推广考试改革实验区的建设经验,实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考核。 (3)积极探索以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成立学科竞赛教练团队和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完善学科竞赛创新学分评定细则,设立 创新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学科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学术论文、科研开发、发明创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及集体。 5.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革实验区的建设经验,深化考试改革,实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考核;积极开展学科竞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平台。
(5)建设基于高端实践环境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按大类整合建设实验实践教学环境,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工程实训提供稳
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 3 年专业类建设,力争建成省属高校一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群,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坚实 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创新思维能力和优秀职业素养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应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及信息安全人才。
养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化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教学前两年完全打通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学生在第三年根据个人发
展方向在大类内专业中任选,通过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提高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发挥学生
个人专长提供灵活的人才成长途径。
主要
(2) 依托省重点学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专业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师资
(2)实施计算机大类人才培养模式 按“三级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六大模块(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大类基础必修课程、学
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框架,制定出符合行业需求的计算机大类人才培养方案;前两学年按大类打通培 养,学习相同的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从第三学年开始,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所选择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宽口径专业分流培 养,从而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1—
填写要求
1.填写本《建设任务书》应以《申报表》为基础,相关内容起止时间为 2012~2015 年; 2.按专业类建设的项目,请按专业类整体填写本表,请勿分专业分别填写本表内容; 3.按专业类建设的项目,“项目负责人”是指专业类建设的总负责人,同时请在表 1 中列出各专业具体负责人; 按专业建设的项目,“项目负责人”是指专业负责人,表 1 中的各专业具体负责人无须再重复填写; 4.目标任务与预期主要成果不应低于《申报表》提出的目标任务,项目进度均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 及经费预算; 5.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可附页,但页码要清楚。请用 A4 纸张正反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1)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共建基于高端实践环境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培养 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2)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的比例,鼓励学生自选实验项目和自设实验项目;强化实验实践 教学管理,研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
(3)组建一个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政府、企业内高级技术人才、系主任、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等人员组成,定
—5—
期开展教学指导工作;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资质证书认证考试,每年派出三名以上教师到信息技术企业挂职锻炼,同时积极聘请 来自专业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二、主要建设措施
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要以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基础建设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根本,按照“理念先进、目标
—4—
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人才优质”的原则,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使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在人才 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