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应用回归分析开课实验室数学实验室学院理学院年级09专业班信息2班学生姓名zhouhoufei 学号开课时间2011 至2012 学年第1 学期2.15 一家保险公司十分关心其总公司营业部加班的程度,决定认真调查一下现状。

经过10周时间,收集了每周加班工作时间的数据和签发新保单数目,x 为每周签发的新保单数目,y 为每周加班工作时间(小时)。

(1)画散点图;(2)x 与y 之间是否大致呈线性关系? (3)用最小二乘估计求出回归方程;(4)求回归标准误差ˆσ; (5)给出0ˆβ、1ˆβ的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 (6)计算x 与y 的决定系数;(7)对回归方程做方差分析;(8)做回归系数1ˆβ显著性检验; (9)做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0)对回归方程做残差图并作相应的分析;(11)该公司预计下一周签发新保单01000x =张,需要的加班时间是多少? (12)给出0y 的置信水平为95%的精确预测区间和近视预测区间。

(13)给出0()E y 置信水平为95%的区间估计。

(1)将数据输入到SPSS 中,画出散点图如下:(2)由下表可知x与y的相关系数高达0.949,大于0.8,所以x与y之间线性相关性显著。

相关性y xPearson 相关性y 1.000 .949x .949 1.000Sig. (单侧)y . .000x .000 .N y 10 10x 10 10由上表可知0β、1β的参数估计值0ˆβ、1ˆβ分别为0.118和0.004,所以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0.1180.004x y ∧=+(4)由SPSS 得到如下模型汇总表:模型汇总模型RR 方调整 R 方标准 估计的误差1.949a.900.888.4800a. 预测变量: (常量), x 。

由模型汇总表可知回归标准误差σ∧=0.4800(5)由以下系数表可知0ˆβ、1ˆβ的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分别为: (-0.701,0.937)和(0.003,0.005)。

应用回归分析你课程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你课程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回归分析的定义、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理解回归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能够解释和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回归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回归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回归分析的定义和原理1.1 回归分析的定义1.2 回归分析的原理1.3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2.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评估2.3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评估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4.回归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回归分析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回归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的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应用回归分析》2.参考书:《统计学导论》、《回归分析与应用》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回归分析的案例数据集4.实验设备:计算机、统计软件(如SPSS、R)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教学设计 (2)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教学设计 (2)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应用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并能够正确解读和应用回归分析结果。

二、教学内容1.回归分析概述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方法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4.变量选择和模型诊断5.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6.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报告撰写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幻灯片展示等方式,讲解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验法:学生通过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实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模拟实验练习,增强应用能力。

3.实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实践,加深对回归分析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1.回归分析概述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第二周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2.模型选择方法第三周1.模型诊断方法2.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第四周1.变量选择方法2.数据可视化和报告撰写五、教学评价方法1.考试:对学生掌握的回归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测试。

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相关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听课和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

六、参考教材1.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西瓜书2.统计学习方法,李航3.多重比较与多元分析方法,李成时七、教学要求1.学生要求具备基本的统计学和数学知识,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2.老师要求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并有良好的教学经验。

3.教学设施要求具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基本设备,学生需要自备笔记本电脑。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1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1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1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日期:20 14 年月日班级 13应用统计姓名刘金兴学号 2013154020 实验利用spss软件对销售收入y和广告费用x进行回归分析名称问题背景描述:为了调查某广告对销售收入的影响,某商店记录了5个月的销售收入y(万元)和广告费用x(万元),数据见表2.6:表2.6:月份 1 2 3 4 5x 1 2 3 4 5y 10 10 20 20 40实验目的:学会初步使用spss软件和利用spss软件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

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由散点图我们看到,随着广告费用x(万元)的增加,销售收入y(万元)也随之增加,而且5个样本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因此,用直线回归模型去描述它们是合适的。

故可以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实验所用软件及版本:IBM SPSS 19.0主要内容(要点):(1) 画散点图。

(2) X与y之间是否大致呈线性关系,(3) 用最小二乘估计求出回归方程。

,(4) 求回归标准误差。

ˆˆˆ(5) 给出与的置信度为,,,的区间估计。

,,01(6) 计算,与,的决定系数。

(7) 对回归方程作方差分析。

,(8) 作回归系数1的显著性检验。

(9) 作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0) 对回归方程作残差图并作相应的分析。

(11) 求当广告费用为,.,万元时,销售收入将达到多少,并给出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1)散点图如图所示:(2)由散点图可得,x与y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

(3)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下表:a系数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t Sig. 1 (常量) -1.000 6.351 -.157 .885x 7.000 1.915 .904 3.656 .035 a. 因变量: yy,,1,7x由表可得,用最小二乘估计求出的回归方程为:ˆ (4)求回归标准误差 : 模型汇总标准估计的误模型 R R 方调整 R 方差a1 .904 .817 .756 6.05530a. 预测变量: (常量), x。

(完整版)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3

(完整版)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应用回归分析第 3 次实验实验日期2012.10.11 指导教师王振羽班级基地班学号1007402072 姓名张艺璇成绩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Excel的常用计算功能和统计功能.2、学习运用网络查询统计数据3、了解JMP软件.二、实验内容(一). 用Excel计算x¯1. 用一个Excel函数计算例2.1中的∑x i; 用一个Excel函数计算例2.1中的样本均值x¯; 用一个Excel函数计算例2.1中的样本方差(除n–1的) s2, 并用它计算样本标准差s.2. 用函数PEARSON计算例2.1中的x与y的相关系数;3. 用函数DEVSQ计算例2.1中的∑(x i–x¯)2 ;4. 用函数SUMPRODUCT计算例2.1中的∑x i y i ;(二). 利用宏制作一个按钮, 其功能为转置数据.(三). 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询p.64例题3.1的数据。

说明你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哪个表(如y列是表9_16的第1列)。

能看出书上数据中哪两列是错误的吗?(四). 某种合金的抗拉强度y1(kg)和延伸率y2(%)与钢中碳含量x有一定的关系。

Excel 表中有92炉钢样的记录。

利用JMP软件,分别用y2对x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拟合检验和方程显著性检验。

附JMP步骤: (日期改到2003年6月30日前)1. 新建JMP数据表文件2. 将Excel中的数据复制到JMP数据表文件中3. 双击每列上面的列名称“Column 1”等,将其改为x,y1, y2等。

4. 点击菜单Avalyze/Fit Model5. 点击[Y] 按钮将变量y2作为因变量,点击[Add] 按钮将变量x作为自变量,最后点击[OK] 按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包括运行结果及其数据分析、解释等)(一). 用Excel计算x¯1. 输入数据,用sum函数计算得到∑x i=49.20 ; 用Average函数计算得到样本均值x¯=3.28; 用var函数计算得到样本方差(除n– 1的) s2=2.484571, 并用它计算样本标准差得到s=1.576252.2. 用函数PEARSON计算例2.1中的x与y的相关系数r= 0.961259;3. 用函数DEVSQ计算例2.1中的∑(x i–x¯)2 =34.784;4. 用函数SUMPRODUCT计算例2.1中的∑x i y i =1472.01;(二). 利用宏制作一个按钮, 其功能为转置数据.选择工具→宏(M)→录制新宏(R),设置快捷键为Ctrl+z,开始录制后,选定区域,复制,选择性粘贴中勾选转置后粘贴,停止录制。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指导书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指导书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指导书倪伟才编二00四年十一月《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指导书一、实验教学简介《应用回归分析》是统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核心课程。

该课程教学是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为预备知识,同时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系统介绍回归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结合社会、经济、医学等领域的实际例子,把回归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紧密结合。

实验教学是该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实验课程的案例中的数据处理主要运用我国已较流行的SPSS统计软件来实现,再结合SAS与Excel。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介绍SPSS使用中的一些小技巧。

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回归系数的检验、回归方程的检验、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回归系数的检验、回归方程的检验、预测;异方差的检验(多种检验方法);加权最小二乘估计;自相关性的诊断及差分法;逐步回归法;多重共线性的诊断;岭回归;多项式回归;曲线回归等。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而且能够熟练地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掌握SPSS使用中的一些小技巧。

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注重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

三、实验教学数据的存放本实验指导书涉及到的数据均以SPSS格式或Excel格式给出,并放在班级的服务器上,学生完全可以共享。

为了保持实验指导书的完整性,所有的数据也附在每一个实验的题目后面。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回归系数和回归方程的检验、预测(验证性实验2课时)实验题目:一家保险公司十分关心其总公司营业部加班的程度,决定认真调查一下现状。

经过10周时间,收集了每周加班工作时间的数据及签发的新保单数目,x为每周签发的新保单数目,y为每周加班工作时间(小时),数据如下:1:画散点图;3: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方程;4:求回归标准误;5:求回归系数的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6:计算x与y的决定系数;7:对回归方程做方差分析;8:做回归系数β1的显著性检验;9:做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0:该公司预测下一周签发新保单x0=1000,需要的加班时间是多少?11:分别给出置信水平为95%的均值与个体预测区间;12:请在散点图的基础上画出回归线,均值的预测区间图,个体的预测区间图。

应用回归分析R语言版课程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R语言版课程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R语言版课程设计导言随着数据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

而回归分析在数据分析中应用广泛,尤其在统计数据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回归分析R语言版课程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帮助学习者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理解回归分析的原理,并能够熟练的运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工具;•熟悉R语言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数据类型;•学会基本的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通过实践,掌握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习者的数据变态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在数据分析领域的竞争力。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部分:回归分析基础1.1回归分析基础概念•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残差分析•外推和插值1.2回归分析基本方法•渐进法•最小二乘法•列方程法1.3R语言基础•R语言基本操作•数据类型•基本逻辑控制和循环结构•R语言中的数据结构•数据的读取和存储第二部分:简单回归分析2.1简单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直线的求解与解释•简单回归分析的推断(t检验、F检验)•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检验2.2简单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相关方程的假定•离散度检验•异常值检验2.3R语言的简单回归分析•数据的导入与整理•R语言中的简单回归分析•回归直线的图示第三部分:多元回归分析3.1多元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多变量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系数的估计3.2多元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假定•异常值处理•异方差性检验3.3R语言的多元回归分析•数据的导入与整理•R语言中的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系数的图示第四部分:应用案例分析4.1案例1:在线广告投放策略分析•数据的整理和导入•简单回归模型的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模型优化4.2案例2:销售预测分析•数据的整理和导入•简单回归模型的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模型优化结语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应用回归分析R语言版课程设计 (2)

应用回归分析R语言版课程设计 (2)

应用回归分析R语言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回归分析及其在R语言中的应用。

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用于探究变量间的关系。

本课程将介绍简单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及其在R语言中的实现。

二、课程内容1.简单线性回归简单线性回归是一种只包含一组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

本节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模型系数的识别方法•残差及其分布•回归模型的验证方法2.多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是包含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

本节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及其优点•模型系数的识别方法•模型的解释性•模型拟合的统计推断3.应用实例本节课程将基于真实数据,使用R语言实现简单线性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掌握使用R语言实现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3.能够对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远程网络教学(视频课程);2.实践操作(R语言编程);3.讨论交流(习题课)。

五、作业与评价1.作业本课程将分配以下作业:•练习题&习题课(6次 30%):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习题;•课程作业(1篇 40%):根据教师指导和自己的理解,使用R语言实现回归模型(简单线性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期末项目(1篇 30%):独立完成一个回归模型及其结果分析报告。

2.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日常考勤;•基础知识测试;•习题课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项目完成情况。

六、参考资料1.《应用回归分析》(第二版)。

莫斯卡PP、吉皮尔CJ、万琪(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6月.2. 《R语言实战》. 邓俊辉、沈嘉琳、张文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回归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通过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评估。

实验原理: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变量的已知值来预测因变量的未知值。

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

实验步骤:1.收集数据:选择适当的数据集,确保数据集具有一定的样本量和代表性,以保证回归模型的可靠性。

2.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缺失值的处理、异常值的检测与处理等。

3.建立回归模型: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进行建立,一般包括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等。

4.模型拟合:利用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回归方程,并通过统计指标如R方、均方差等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

5.模型评估:对回归模型进行评估,包括检验模型参数的显著性、假设检验等。

6.结果分析:根据模型的评估结果,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建立了回归方程Y=a+b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2.R方为0.8,说明回归模型能够解释80%的因变量变异;3.p值为0.05,表示a和b的估计值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不等于0的;4.均方差为10,表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为10。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自变量X对因变量Y具有显著影响,且为正相关关系;2.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异,预测效果较好;3.但由于数据集的限制,模型的预测精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实验总结:本实验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估。

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可用于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因果关系、预测因变量的变化趋势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回归分析仅能描述变量间的相关性,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因此在应用时需注意控制其他可能的变量。

实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实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实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2. 学会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并解释分析结果;3. 掌握评估回归模型有效性的方法,了解其应用范围。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2. 培养运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的技能;3.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回归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尤其是回归分析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数学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但对回归分析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介绍回归分析的定义、类型及应用场景,重点讲解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回归分析概述”2. 模型建立:学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变量选择、数据整理等步骤。

教材章节:第三章“一元线性回归”3. 回归分析软件应用:教授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如Excel、R语言等)进行回归分析,并解读分析结果。

教材章节:第四章“回归分析软件应用”4. 模型评估:讨论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和预测能力等评估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回归模型的评估”5. 实际案例: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模型建立和结果分析。

教材章节:第六章“回归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6. 总结与拓展: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巩固应用回归分析的理论知识,掌握其思想精髓;(2)运用回归分析研究方法,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熟练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二、设计名称:研究货运总量y(万吨)与工业总产值x1(亿元)、农业总产值x2(亿元)、居民非商品支出x3(亿元)的关系三、设计要求(1)正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正确分析数据,尝试选择不同的模型拟合数据(3)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要翻阅课本去努力解决问题(4)要有耐心,对于模型的显著性和回归系数都要进行检验(5)认真并独立完成四、设计过程(1)思考课程设计的目的,寻找来源真实的数据(2)上网搜集并整理数据资料(3)根据数据确定研究对象(4)应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信息(5)选择通过各种检验的线性模型(6)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五、设计细则(1)搜集数据阶段,数据不能过于繁杂,也不能太少;(2)做课程设计前,认真看书和笔记,及平时的实验报告,掌握丰富的理论;(3)有耐心,不紧不慢;要细心,一丝不苟;(4)写报告书时,语言简洁易懂又不失完整,尤其操作过程要正确完整,要清楚明了。

分析结果要正确与实际问题背景相符。

六、说明(1)书写报告时,有些特殊的数学符号需要利用Mathtype(公式编辑器)这款小软件进行编辑;(2)有些spss输出表格不整齐,需要导出在Excel中,然后在复制到word文档里;(3)认真仔细的完成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XXX 学号00000000 班级09统计课程名称应用回归分析课程性质统计学设计时间2011年11月1 日——2011 年11 月15 日设计名称研究货运总量y(万吨)与工业总产值x1(亿元)、农业总产值x2(亿元)、居民非商品支出x3(亿元)的关系设计要求(1)正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正确分析数据,尝试选择不同的模型拟合数(3)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要翻阅课本去努力解决问题(4)要有耐心,对模型的显著性和回归系数要进行检验(5)认真并独立完成设计思路与设计过程思路:(1)建立一个回归方程后,要检验方程显著性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2)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过程:(1)思考课程设计的目的,寻找来源真实的数据(2)上网搜集并整理数据资料(3)根据数据确定研究对象(4)应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信息(5)选择通过各种检验的线性模型(6)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划与进度(1)11月1日-11月3日,思考准备研究课题。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教学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教学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旨在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主流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回归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二、教学内容2.1 回归分析基础1.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2.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3.多元回归分析及其应用2.2 假设检验与模型诊断1.参数估计与检验2.模型拟合度检验3.异常值诊断4.共线性诊断2.3 应用实践1.回归分析在生产和营销中的应用2.使用回归分析处理实际业务问题3.使用R或SPSS对实际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模拟、案例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应用实践,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媒介本门课程使用多种教学媒介,包括PPT、黑板、教材、案例、SPSS 和R等主流统计软件。

其中PPT和黑板为主要的教学媒介,案例和教材为辅助,SPSS和R为学生进行实践的工具。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案例分析报告、期末论文和实验成绩等。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旨在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论文主要考查学生对回归分析原理和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实验成绩是反映学生对回归分析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实施计划本课程总共授课16周,每周2次课,每次2个小时。

具体实施计划如下:周次内容周次内容1-2 回归分析基础3-4 假设检验与模型诊断5-6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及应用7-8 多元回归分析及应用9-10 回归分析在生产和营销中的应用11-12 使用回归分析处理实际业务问题13-15 使用R或SPSS对实际数据进行回归分析16 期末评价和总结,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上为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回归分析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SAS版)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SAS版)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分数二○一一年十二月关于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一元回归分析【摘要】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全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发展也带动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人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拉动国的商品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本文选择通过一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挖掘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明确关系。

一、问题提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又反作用于商品消费,不断促进着国商品消费的发展,拉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我们将尝试通过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挖掘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二、数据分析:数据样本与数据来源全国各地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均选自“国家统计局网”中2000—2005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

全国各地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2000-2005)现运用SAS软件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设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y,消费支出为x:源程序:data yy;input y x;cards;13249.8 1046418645.03 13773.4117652.95 13244.2016682.8 12631.016293.77 12253.7415637.8 12200.414867.49 11040.3414769.94 11809.8714546.4 10636.113882.62 11123.8413627.7 10694.812883.46 9336.112638.55 9653.2612463.92 10284.612380.43 9636.2712321.31 8794.4112318.57 8621.8211718.01 8868.1911467.2 8802.410481.9 7332.310415.19 8099.6310312.91 7867.539431.18 8617.119337.56 7191.969265.90 6996.90;proc print;run;proc gplot;plot y*x;symbol c=black v=star i=none;run;proc corr pearson;var y x;run;proc reg;model y=x/p r dw;output out=out r=residual; run;print cli;print clm;plot y*x/conf95;run;proc gplot data=out;plot residual*x;symbol c=black v=star i=none; run;data out1;set out;z=abs(residual);lag1residual=lag1(residual);t=_n_;run;proc print data=out1 ;run;proc corr data=out1;var x z;run;proc gplot data=out1;plot residual*lag1residual=1; plot residual*t=2;symbol1c=black v=star i=none; symbol2c=black v=star i=none; run;三、输出结果以及相关分析:1.录入数据:2.散点图:有相关图我们可以发现,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一元线性关系。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1.docx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1.docx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应用回归分析实验学期2010 年至2011 年第二学期所在学院理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指导教师目录1.前言 (3)2.问题简述 (3)3.多元线性回归 (4)4.违背基本假设情况 (7)4.1 多元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7)4.2 自相关性问题及其处理 (8)5.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12)5.1 所有子集回归 (12)5.1.1 最优R a2法 (12)5.1.2 最优C p法 (12)5.2 逐步回归 (13)5.2.1 前进法 (13)5.2.2 后退法 (14)5.2.3 逐步回归法 (17)6.多重共线性的情形及其处理 (18)6.1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 (18)6.1.1 方差扩大因子法 (18)6.1.2 特征根判定法 (19)6.2消除多重共线性 (19)6.3 主成分回归 (23)7.岭回归 (24)8.含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 (28)8.1自变量中含有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的应用 (28)8.2 Logistic回归模型 (34)8.3 Probit回归模型 (35)9. 总结 (36)1.前言本文以“汽车耗油量消耗因素”的数据为载体,在SPSS软件环境下,验证及梳理了《应用回归分析》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验原理。

本文主要利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估计、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诊断及消除、岭回归分析、定性变量回归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相互促进讨论,达到加深学生对《应用回归分析》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效果。

2.问题简述为研究决定汽车的汽油消耗的因素,收集了30种型号的汽车数据。

其中包括每辆汽车的汽油消耗量(Y),以英里/加仑为单位,以及另外11个反映物理、机械特征的变量,如下表中数据的来源是1975年的Motor Trend杂志,变量的定义在表1中给出。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钢铁生产的分析摘要: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和重要支撑产业。

本文根据我国钢材产量为研究对象,选取可能影响钢材产量的粗钢产量、发电量、房屋建筑面积、总能源消耗、铁路运输量、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和汽车生产量七个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求回归系数再对方程进行异方差、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诊断,用迭代法消除了自变量之间的自相关。

对于多重共线性问题,先是用逐步回归和剔除变量的方法,最终转变为用岭回归剔除粗钢产量和发电量两个变量解决多重共线性,建立最终的岭回归方程:43000007388.0000002198.0731553041.2ˆx x y ++-= 765000837960.0000009249.0000010632.0x x x +++以其探究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几个变量在影响钢材生产方面孰轻孰重,达到学习与生活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 异方差 自相关 多重共线性 逐步回归 岭回归一、引言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有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钢铁工业的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2年实现钢产量 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记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

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铁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再内的1000多个钢材品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其在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扩大城乡劳动力就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回归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应用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它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经济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回归分析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主要对随机现象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推断。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利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获得回归分析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应用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和发展前沿。

2.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熏陶的同时,思维能力得以加强,数学修养得以提高。

3.引导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视实际应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复合型实用人才。

三、教学学时分配《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理论学时包括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回归分析概述(4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回归分析的发展史;2.了解回归分析的研究内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回归分析的研究内容、建模过程及应用难点:回归分析的研究内容及建模过程(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变量间的统计关系第二节回归方程与回归名称的由来1. 回归方程2. 回归名称第三节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一般模型1. 回归分析主要内容2. 回归模型第四节建立实际问题回归模型的过程1. 建模步骤2. 模型应用第五节回归分析应用与发展评述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2、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和最大二乘估计及其性质;3、掌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4、理解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5、理解残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理解回归模型的主要应用、预测和控制等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线性回归模型的建模思想;回归方程的有关检验、预测和控制的理论与应用。

难点:最小二乘估计及其性质(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 背景知识2. 回归模型的数学形式第二节参数的估计1.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2. 最大似然估计第三节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1. 线性性2. 无偏性第四节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1. t检验2. F检验3.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4. 三种检验的关系5. 样本决定系数第五节残差分析1. 残差概念和残差图2. 残差的性质第六节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第七节预测与控制1. 单值预测2. 区间预测3. 控制问题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8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及其基本假设;2、理解并熟练掌握回归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及其性质;3、理解回归方程的显著性的F检验及回归系数的t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应用回归分析学号:姓名:班级: 12金统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加深理解本课程的研究方法、思想精髓,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SPSS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

2. 通过学习达到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建模过程,熟悉一元线性回归建模步骤;掌握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优化和模型预测的方法。

3. 掌握诊断序列自相关性(或异方差性)的方法,并能给出消除自相关性(或异方差性)的方法。

4. 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走势作出预测;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经济问题。

二、设计名称:检验1949年-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要求1.数据来源要真实,必须注明数据的出处。

2.尽量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说明算法或过程。

3.必须利用到应用回归分析的统计知识。

4.独立完成,不得有相同或相近的课程设计。

四、设计过程1.思考研究课题,准备搜集数据。

2.确立课题,利用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方法搜集数据。

3.利用机房实验室等学校给予的便利措施开始分析处理数据。

4.根据试验结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5.对实验设计报告书进行完善,并最终定稿。

五、设计细则1.利用的统计学软件主要为SPSS,因为其方便快捷,功能也很强大,界面美观。

2.对Word文档进行编辑的时候,有些特殊的数学符号需要利用Mathtype这款小软件进行编辑。

3.数据来自较权威机构,增加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叙述简洁明了。

六、说明1.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13;2.所选取数据可能不会涉及到所学的各种分析方法,本课程设计最后会对此情况作出解释。

3.本课程设计中,取显著性水平为 =0.05,对于分析中需要用到的数据做加粗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名称:检验1949年-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

日期:2014年6月1日(1)画散点图(2)x 与y 之间是否大致呈线性关系 (3)用最小二乘估计求出回归方程(4)求回归标准误差σˆ (5)给出0ˆβ与1ˆβ的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 (6)计算x 与y 的决定系数 (7) 对回归方程作方差分析 (8)作回归系数0β,1β显著性分析 (9)做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0)用线性回归的plots 功能绘制标准残差的直方图和正态概率图,检验误差项的正态性假设。

设计目的与要求:1.加深理解本课程的研究方法、思想精髓,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SPSS 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

2.通过学习达到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建模过程,熟悉一元线性回归建模步骤;掌握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优化和模型预测的方法。

3. 掌握诊断序列相关性(或异方差性)的方法,并能给出消除自相关性(或异方差性)的方法。

设计环境或器材、原理与说明:设计环境器材:统计实验室、SPSS 软件、EXCEL 软件等 原理与说明: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设随机变量y 与一般变量x 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01x ββε++0β称为回归常数,β称为回归系数。

ε是随机误差,我们常假定2()0var()E εεσ=⎧⎨=⎩ 2、F 检验对随机变量y 是否有明显的影响。

为此提出原假设01H 0β=:构造F 检验统计量如下/1/(2)SSR F SSE n =-在正态假设下,当原假设01H 0β=:成立时,F 服从自由度为(1,n-2)的F 分布。

3、t 检验t 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因此,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等价于检验假设111:0:0o H H ββ=≠如果接受原假设o H ,则x 不显著;如果拒绝原假设o H ,则x 是显著的。

在一元线性回归中,回归系数显著性的t 检验与回归方程显著性的F 检验是等价的。

4、拟合优度拟合优度用于检验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样本决定系数2/r SSR SST =,样本决定系数2R 的取值在[0,1]区间内,2R 越接近1,表明回归拟合的效果越好;2R 越接近0,表明回归拟合的效果越差。

与F 检验相比,2R 可以更清楚直观地反映回归拟合的效果,但是并不能作为严格的显著性检验。

5、通过画散点图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出样本变量间是否有线性关系 6、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可以对参数0β,1β进行估计7、关于残差图: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回归模型满足所给出的基本假定,所有残差是在ε=0附近随机变化,并在变化幅度不大的一条子带内。

若e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为异方差。

6、消除异方差:一元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用自变量的幂函数的倒数形式作为权数对原模型进行加权:1m wixi设计过程(步骤)或程序代码:1.确定模型(1)散点图:图形---旧对话框---散点/点状(2)回归方程:分析---回归---线性2. 模型检验:(1)相关系数:分析---相关---双变量3. 残差检验:(1)散点图:图形---旧对话框---散点/点状4. 模型预测:(1)模型预测:分析—回归—线性—保存—预测—为标准化分析—回归—线性—统计量—保存—预测区间—均值5. 消除异方差:分析—回归—权重估计—因变量,自变量,将自变量输入权重变量,确定。

设计结果与分析:一,确定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统计关系的最简单的回归模型。

拿到一组数据,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通常先做出其散点图,直观地判断一下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选择合适的理论回归模型。

(1)我们以农业产值为横轴,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纵轴,做出散点图。

图形如下。

(2)通过散点图我们看出样本数据点(,)i i x y 大致分别落在一条直线附近。

这说明变量x 与y 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进而,我们可以选择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此例。

(3)我们以农业产值为自变量i x ,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因变量i y ,做线性回系数a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的 95.0% 置信区间 B 标准 误差试用版下限 上限 1(常量) -107.902 24.426-4.417 .000 -157.196 -58.607 农业1.967.023.99783.857.0001.9202.015a. 因变量: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 y 967.1902.107+-=(4)模型汇总b由模型汇总表可得回归标准误差:116.30261^=σ0ˆβ的95%置信区间为 [-157.196,-58.607] 1ˆβ的95%置信区间为 [1.920,2.015] (6)由模型汇总表得x 与y 的决定系数: 994.02=r 二,检验模型:当我们得到一个实际问题的经验回归方程01y xββ∧∧∧=+后,还不能马上就用它去做分析和预测,因为01y xββ∧∧∧=+是否真正描述了变量y 与x 之间的统计规律性,还需运用统计方法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由方差分析表可得F=7031.956,P 值=.000a所以回归方程显著由回归系数表可得:0β的t 值为-4.417, Sig ≈0,所以0β显著; 1β的t 值为83.857, Sig ≈0,所以1β显著。

由相关系数表可得 x 与y 的相关系数为0.997,呈高度相关至此,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了回归系数的t检验,回归方程的F检验,相关系数的t检验。

三,残差检验:一个线性回归方程通过了t检验或F检验,只是表明变量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或者说线性回归方程是有效的,但不能保证数据拟合的很好。

只有当与模型中的残差项有关的假定满足时,我们才能放心的运用回归模型。

因此,再利用回归方程作分析和预测之前,应该做残差检验。

(10)我们以农业产值为横轴,以残差为纵轴,做出散点图。

图形如下残差图表明y的观测值的方差并不相同,而是随着x的增加而减少后有不规则变动,即存在异方差。

(11)消除异方差。

对数似然值b幂-2.000 -323.046-1.500 -307.850-1.000 -293.960-249.363a),所以权数为211m wi xi xi ==从输出结果来看, 还原后的加权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为x y 700.1616.17+-=该模型通过了F 检验和T 检验,同时也消除了异方差性。

结论:1952年-2012年第一产业产出和总产出之间呈线性相关的关系。

设计体会与建议:课程设计本身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温习,通过深入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为透彻,而且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相当方便。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学会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但设计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软件操作还不是很熟练,所以以后要加强练习。

最后,说明一下。

我选的数据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处理起来较为简单。

最后出现了异方差,通过一元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最终消除了异方差并模型通过了检验。

设计成绩:教师签名: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