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分析哲学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能获得知识,而 是要了解获得知识的条件和过程,关注探究的逻辑 或方法论,澄清表述知识和概念的语言含义。
3、分析教育哲学认为,在以前的教育理论中, 教育术语和概念是十分混乱并被人误解的;在 教育哲学系统和大纲的标题下所写的许多东西, 助长了标语口号化的体系和盲目的信仰。因此, 对教育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澄清,并注意 正确使用教育术语,应该是教育哲学研究工作 的第一步。同时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应该尽量 使语言符合逻辑、明白易懂。
皮亚杰主要观点:
每于成人的认知结构,因 此,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应该了解儿童认知结构 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成年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并 据此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方法论:临床法
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 观察;新颖而严密的形式语言和数理逻辑的分析工具。
(3)因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 门特殊学科韵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 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的名称就是由此 而来的。
3)具体举措和影响
(1)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 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 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 义者克尔凯郭尔(S.A.K止rkesard)。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和海德格尔 (M.HeideeSer)、法国的萨特(J.Sanre) 。存在主义是 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 美国教育家尼勒(G.Kneller)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 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改造主义教育20 世纪30 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分化出来,到50 年代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

初期有康茨和拉格,布拉梅尔德50 年代发表一系列著作后最后形成。

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主要分为五个方面: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中,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2.要素主义教育1938 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

发起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

60年代代表人物是科南特和里科弗。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空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中小学要强调双基(新三艺),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

3.永恒主义教育20 世纪30 年代形成的一种提倡复古的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

(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

(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4.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式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理论,20 世纪30 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二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

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

(1)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2)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3)教育应该属于教会5.存在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是种把人的存在(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基本论点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存在着,通过他自己的自由选择而决定他的本质。

新托马斯主义

新托马斯主义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PPT制作:龙文伟
主讲:邵维杰
资料收集:潘雪斌、王朝申、赵映卓
四 、 影 响
三 、 主 要 内 容
二 、 产 生 背 景
一 、 简 介
一、简介
(一)介绍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 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 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 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 曾在美国流行。
五、影响
1.积极。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时代,新托 马斯主义教育家在强调宗教教育的同时,也尝试提 出“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口号,并要求重视精 神生活方面的教育,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学校里,特 别是在天主教会的学习里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消极。作为一种提倡宗教教育的教育思潮,新托马 斯主义教育存在着连它自己也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 从而必然陷入难以自拔的窘境。
(二)、新托马斯主义的主张
1.托马斯· 阿奎那的神学是天主教会的“唯 一真正的哲学”,号召“重建托马斯主 义”。
2.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也主张复古,因此, 它有时也被归入永恒主义教育一派。
二、产生背景
1.杜威与赫尔巴特对教育的观点分歧。 2.20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3.新托马斯主义是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 斯· 阿奎那的经院哲学在现代的复活。
The end
Thank you !
(三)、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 程的核心
为了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培养 他们的宗教信仰,学校的一切课程都应 该贯串宗教教育,每一级学校的教学与 学校组织,以及每一部门的教师、教学 大纲和教科书都要受基督教精神的约束。
(四)、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1.人一生下来就要受到家庭、学校和教会 的三种教育,构成一个以宗教教育为核 心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2.父母应该根据他们作为基督教徒的义务 来控制自己子女的教育,不要把自己的 子女送到那些不虔信宗教的学校里去。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中英)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中英)
新托马斯主义主义教育
New Thomism
新托马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background of New Thomism


理论背景 theory 社会 it inherited from Thomism. Thomism came from Thomas Aquinas, he revised Aristotle’ theory, formed a new theory.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religion ,having some secular.
1929年,教皇发布《青年的基督教教育》的通 谕,全面论述了 “教育就应是基督教教育” 的宗教教育观。 60年代以后, 逐步走向衰落 代表人物 马里坦 著作《教育处在十字路口》《托马斯主义教育观》 《人的教育》《人和国家》

思想基础


托马斯· 阿奎那的神学唯心主义理论 承认上帝的存在,并把上帝当做一切存在以及 人的认识和行为基础。 上帝是世界的根源,人的认识能力是上帝赋予 的,认识过程是逐步发现上帝的启示和意志的 过程,认识的界限也是上帝给理性划定的界限。 理性必须服从信仰,科学必须服从宗教。
主要理论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课程和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 教育管理权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 民 1学校是自然和上帝为了培养人而提供的一种机 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虔信上帝,热爱上 帝和服从上帝的人。 2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善于解决问题的优秀公 民

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1 为了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培养他们 的宗教信仰,学校的一切课程都应贯穿宗教教 育。 2 学校必须开设神学课程,对宗教以外的课程, 也必须以宗教原则为灵魂,渗透基督教精神。

西方现代教育流派史论 新马克思主教育思想

西方现代教育流派史论 新马克思主教育思想

YOUR LOGO
杜威认为教育有三个职能
将青年人统合到发展着的经 济和政体所需要的各种职业 的、政治的、家庭的以及其 他成人角色中去 1、统合职能
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存在 着不平等,教育可以给 予每个人公开竞争这些 特权的机会。
2、 平 等 化 职 能
教育职能
3、发展职能
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的一个 重要的工具。
缺点:
新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作用的否定是极片面的。无视科技带来的生产的飞 速发展、物质的繁荣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新马克思的冲突论只是一种抽象人道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注意 的歪曲。
YOUR LOGO
二、社会变革的方向———— “美国式的社会主义”
1、由一个社会党领导 4、平等的、人道主义 的社会主义
揭示了教育作为国家阶级意识统治机器的工作性,揭示了技术、 智商、文凭的虚伪性,并对教育赖以维持阶级意识的途径和实 体——社会关系、组织形式给予了说明,无意对于人民理解资本 主义教育的阶级性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缺点:
新马克思主义把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从属性绝对化、夸大化, 从而否定了教育自身的独立性、积极性,这是违背历史的。
YOUR LOGO
(三) 教育变革的动力
在于冲突 在于意识 在于平等主义人道主义
劳动者与雇佣者 个人需要与组织
阶级意识 政治意识 个人意识
家长 学生 教师
YOUR LOGO
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评价
优点:
新马克思教育思想对资产阶级教育的阶级性质、工具性质进行了 揭露和批判,敢于正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和社会 变革、教育变革举步维艰的现实,对于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人 冷静地、客观地思考现实和未来,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对于我 们深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教育也提供了生动的材料。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哲学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哲学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哲学
索洛蒂·托马斯是19世纪欧洲最成功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哲学的创始人。

托马斯的思想是以自觉的个人为核心,关注个人主体的认识、怀疑和促进社会行为的改变。

他着重强调个人的有道德的自力发展的责任,为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思考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高等教育应该孕育人们的思想,以及学生的能力和道德责任,自由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基于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哲学,高校应该把突出学生的思考精神和创新思想放在首位,树立健康的思想意识。

它要求教育者更多地以人为本,要培养学生认知本质,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生活行为和审美素养的全面开发者。

因此,应该说,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哲学促使高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育的价值维度,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思考和知识积累。

它们应当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重视学生的多方面素养,以期培养个性强大、思想独立、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全方位一流人才。

学校不应仅仅将学习和知识记忆视为主要教育目标,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之新托马斯主义浅论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之新托马斯主义浅论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之新托马斯主义浅论作者:孙小荣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1期【摘要】“二战”后,新托马斯主义在思想界表现极其活跃,其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新托马斯主义作为独立的流派,其教育思想有精华,有糟粕,现就其教育观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教育思想流派;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观文章编号:1673-0380(2013)11-0031-02一、教育思想流派概述教育思想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教育观点和教育理想相同或者相近的教育思想家构成的结合体。

社会物质生产的高度发展为教育想想流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教育思想流派的形成是教育存在的客观现象,是一定社会思潮的反映,它意味着教育思想家们在不断创新教育理论,不断探索教育发展新道路。

新托马斯主义思想流派正是在西方社会反思“二战”给人类造成的深重灾难的大环境下应时而生的。

二、新托马斯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新托马斯主义由是十三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发展而来。

其本质是中世纪宗教哲学的复活。

托马斯·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基督教义结合起来,构成了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即托马斯主义,托马斯主义为天主教的正统思想,支配着各地方学校的教育理论。

现代的天主教思想家和教育家用托马斯主义思想解决现代的教育和哲学问题,即为新托马斯主义。

代表人物有法国马里坦、吉尔逊,美国西蒙、哈林顿、莱茵、柯林斯,意大利詹皮尼等。

马里坦为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教育在十字路口》。

新托马斯主义与实证主义、存在主义被称为西方哲学的“三驾马车”。

其教育思想体系不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哲学的简单重现,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和创新,使之紧跟时代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新托马斯主义的教育观(一)新托马斯主义的教育思想观点关于教育目的,新托马斯主义者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获得内部的和精神的自由,使人通过知识、理智、善良和爱来获得解放”。

西方教育思潮

西方教育思潮

经济方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 经济迅速发展,人们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学思想日益成为显学, 渗透到了教育实践,改革和教育制度设计当 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人力资本论 等从不同角度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 而带来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哲学方面

德国古典哲学的瓦解,需要新的哲学对现实进行新 的思考 生产,科技大发展的同时,西方社会中也充满了矛 盾与冲突,世界大战的痛苦记忆,冷战的不安全感, 追求高科技力量而导致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漠视,人 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等,所以20世界出现了以唯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主的哲学潮流, 这一潮流导 致出现了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等 等
教学内容和课程
教学内容
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 课程 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 照逻辑体系来编写教材。 课程的核心“要素”
教学方法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处于教育过 程的中心地位。 提倡“努力学习” 学生要刻苦努力,专心致 志。 “天才学习”。 严格纪律和高标准, 注重心智的训练
1935年由德米阿什克维奇最早提出“要素主 义” 这个名词。 1938年美国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 员会”是它形成标志。同年, 巴格莱发表了 《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纲领》首次 全面论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

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国际形势,要素主义 教育在美国逐步走向兴盛。例如贝斯特等人 组织的“基础教育协会”, 1958年的《国防 教育法》等都吸收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许多理 论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影响逐步衰落
经济方面 至1929年年初爆发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危机。 政治方面 20世纪39年代末,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对 美国民主思想造成了挑战和威胁,美国民众 捍卫民主政治思想。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在改造主义教育家看来,当今人们正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时期。教育的职责就是要设计并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富裕的经济、发展的教育、繁荣的科学和艺术。他们还希望通过教育建“世界民主制度”,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和谐的人类秩序。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3.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改造主义教育家高度评价行为科学,认为行为科学应该成为改造教育的重要基础。在他们看来,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行为科学,以行为科学为指导。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基于“社会改造”这个目标,改造主义教育家强调首先应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统一于所谓理想社会这一目标,并把社会问题作为中心。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强调指出,学习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如果有的学生对基本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从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慧的训练出发,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乃至世界学校教育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和策略曾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由于其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三、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是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等。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包含以下要点: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把学校看做自然和上帝为了培养人而提供的一种机构。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虔信上帝、热爱上帝和服从上帝的人。但他们又认为,基督教徒和公民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
3.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认为,为了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宗教信仰,学校的一切课程都应该贯串宗教教育,每一级学校的教学与学校组织,以及每一部门的教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都要受基督教精神的约束。因此,学校中必须开设神学课程,宗教教义以外的学科也必须以宗教原则为灵魂,渗透基督教精神。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它是一种提倡宗教教育的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马里坦。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强调理性要服从宗教信仰,教育应该以宗教为基础,以神性为最高原则。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文明危机”以及宗教与生活之间的分裂,他们强调应该通过宗教教育使人的精神在神性的感召下获得解放。
1.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在斯金纳看来,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结果,因此任何行为也都是能够设计、塑造和改变的。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2.提倡程序教学
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一切有机体的学习过程都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属性。学生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训练可以采用精确的程序设计来完成。因此教师应该按程序进行教学,其基本原则包括:一是积极反应;二是小步子;三是及时强化;四是自定步调。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乃至世界学校教育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和策略曾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由于其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托马斯·莫尔教育思想漫议

托马斯·莫尔教育思想漫议

托马斯·莫尔教育思想漫议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先驱和人文主义思想家,他出身富裕家庭,12岁时就被学识渊博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约翰·摩顿预见将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36岁受封爵士,随着声誉日隆,1529年被任命为地位仅次于英王的大法官。

但是,使莫尔跻身史册流芳百世的,却是他写于1516年的一本叫《乌托邦》书。

莫尔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的弊病已初露端倪,他高瞻远瞩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敏感地体察到资产阶级和无产者之间的对立,从而提出构建一种废除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并构想了在这种社会中所实行的教育制度。

《乌托邦》,全称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题目表明是关于国家制度的书籍,但莫尔在书中不惜笔墨地描绘了在乌托邦岛国里,教育受到极大重视,实施的教育制度也焕然一新。

例如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公共普及教育,提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等,这些思想有着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闪耀着“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是向垄断受教育权利的封建社会和初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挑战的宣言书。

托马斯·莫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实行公共的、平等的、普遍的教育莫尔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居民,绝不能再像旧社会的人们那样粗野无知,“愚昧顽钝”,而应是“有文化、有教养的”具有高尚精神的人。

乌托邦人,终日只做两件事,一是生产劳动,二是学习和科学研究。

国家实行公共的、平等的、普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终身的,大部分公民,“无论男女,总是把体力劳动后的剩余时间一辈子花在学习上”。

莫尔主张,“凡是儿童都要学习”;成人也非常“勤勉好学”,“对于智力的探讨,他们从不知疲倦”;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乌托邦实行的是公共教育和义务制度,国家还举办各种公共讲演会,让成年男女工余之暇能够接受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教育。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新的教育理论大多以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对教育的作用、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乃至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新探讨,形成各成体系的教育理论流派。

战后几十年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理论,依其基本主张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主要的类别。

一、新传统派教育理论3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出现了新传统派教育思潮。

它以反对现代派教育为出发点,直接抨击现代派教育理论、坚决要求恢复传统教育原则的新传统派教育理论,它们包括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永恒主义( Perennialism )、新托马斯主义等派别。

1、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是新传统派教育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派别。

它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与其它一些理论流派不同,它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学问题上的表述,也不仅仅是阐述教育的一般的、思辨性的基本原理,它完全立足于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探讨现存教育、教学制度之弊病,阐明教育、教学的理想实施原则、内容与方法,它批评、指责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支柱的现代派教育措施中的种种缺点,而重新论证已为近代传统教育所证实的诸种教育原理,并使其与当代需要相适合。

要素主义的核心人物、美国教育家巴格莱(William Chandler Bagley 1874-1946),19世纪末做过公立学校和师范学校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1917年后,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

本世纪20、30年代他出版过《教育过程》、《教学概论》等书。

在这些著作中,表述了重视传授系统知识和重视发展智力的基本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几项基本要求: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教育过程的核心应是吸收预先规定的教材,必须重新考虑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建立;开展天才教育;重申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

托马斯启蒙教育

托马斯启蒙教育

托马斯启蒙教育托马斯启蒙教育是一种以启蒙思想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育理念源自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理性,提倡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托马斯启蒙教育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托马斯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学生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造。

而托马斯启蒙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独立的人生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托马斯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外,托马斯启蒙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种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因此,托马斯启蒙教育强调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结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托马斯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托马斯启蒙教育通过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未来公民。

总之,托马斯启蒙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理念。

在当代社会,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借鉴托马斯启蒙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产 生: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法国、西班牙

兴 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理论依据:新托马斯主义哲学

批评对象: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理论

目 的:建立一套宗教教育哲学理论
代表人物
• 雅克·马利坦(Jacques Maritain,1882~1973)
• 法国哲学家
• 主要著作:《十字路口的教育》(1943)
理性服从信仰 学校课程应该贯穿宗教教育 教学与组织均要受基督教精神的约束 所有学校必须开设神学课程 道德和宗教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教会是教育的主导者和所有者

教育属于教会

教会具有上帝专赐的权利

教会具有“超自然”的权力

宗教教育的体系:家庭、学校、教会

教会监护教民的学习和课程
(四)教育过程是人的内在精神活动的过程

教育是自我教育和自我解放的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儿童的天性与精神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儿童天性的基本气质

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创造共同生活的环境和气氛
(五)教师的首要职能是使学生自由和自主
• 教师的任务是解放而不是压制 • 教学是使智慧释放而不是加重负担 • 教学是利用所学知识支配理性和使心灵自由 • 教师培养学生如何思考、表达和利用成就和发现 • 教师职责在于使学生获得自由和自主
第五节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Educational Neo Thomism)是一种以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 宗教神学理论为思想基础的教育思潮。它脱胎于 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试图恢复中世纪经院哲学 核心理念的“新经院哲学”(Neo Scholasticism) 思潮。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新托马斯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较为深远的宗教哲学派别,在西方那些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颇为流行。

由于曾经被作为教会的官方哲学而大力宣扬,新托马斯主义借助于教会的政治和经济势力,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

新托马斯主义是历史上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托马斯主义经院哲学在现代的复活。

1879年8月,教皇利奥十三世发表《永恒之父》教皇通谕号召“重建托马斯主义”,并把它封为天主教的“唯一真正哲学”。

“在教会史上,通过发表通谕的形式来挽救衰落中的经院哲学,复活托马斯主义,这还是第一次,”也正是因为天主教会前所未有的支持,托马斯主义逐渐复活,并演变为“新托马斯主义”。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人的内在和精神的自由。

“人是什么”是任何教育哲学不可避免的开场白。

新托马斯主义者关于教育目的的思考也是基于基督教人性论而展开的。

马里坦在《十字路口的教育》一书中,对新托马斯主义的人性观做了明确的回答。

“我们在回答‘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必须借助希腊、犹太或者基督教三方面的观点来解释它。

由希腊的角度来看,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其至高的尊严来自于其智性;由犹太的角度则认为,人是以一个自由的个体与神打交道,他的正直是由于他心甘情愿地遵从神的旨意。

若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则人是充满罪恶和伤痕而来到这个世界,但其可以得到召唤,去领受神圣恩典的自由生活,其最大的圆满是建立在心中有爱。

”可见,托马斯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他不仅作为物质的存在而存在,而且通过知识和爱,实现精神上的超存在。

在马里坦看来,人的自然性与精神性并不是处在同样的价值水平上,精神性具有超越于自然性的优越性,“灵魂代表人的精神所在,比任何物质界的实体更有价值”,“人性的根源就是精神”,在人性的永恒与变化问题上,托马斯主义者与永恒主义者不谋而合。

马里坦认为,人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他的本性,他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权利和期望,以及他的命运并不改变”。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当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革命的手段。

这一思想认为,教育不仅应当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革命精神,使他们成为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强调教育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不是中立的,而是受到社会阶级关系和权力结构的影响。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主张教育应当服务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提高阶级觉悟,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应当使学生具备分析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不被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束缚,从而能够认清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实践。

教育不应当仅仅传授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力量。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倡导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应当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劳动觉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工具。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强调教育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教育不应当仅仅追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当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情感、体育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使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变革思想强调教育应当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革命的手段,服务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有助于指导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推动社会更加公平、和谐和进步的发展。

第十一讲 新传统派教育思想

第十一讲 新传统派教育思想

(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巴格莱:1874年3月15日生于美国底特律 市。先后获密执安农学院(即今日密执安 大学)农学理学士学位、心理学和教育学 硕士学位、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等。 著有《教育过程》1905、《教育与新人》 (1934)等等。

1、教育应当传递民族文化

人一方面是物质的有机体遗传的产物, 另一方面又是社会遗传即民族文化的产 物。 “包括所有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所有 共同坚持的标准与观念,所有共同传统、 本土文化、艺术和宗教,所有共同普遍 理解的思想内涵等” 。
二、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Perennialism)

又称古典主义或实在主义教育理论。产生 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赫钦斯和艾德勒、 法国阿兰、英国利文斯通是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的功能
社会功能:促进文明的变化 政治功能:统一人的思想 内在功能:理智训练

(二)教育的作用
1、传授知识:知识即真理,人类知识是一 个和谐的系统。知识(knowledge)与信息 (information)、资料(data)、事实(fact) 不同。信息、资料、事实没有经过系统化 处理,只是知识的源泉,不是知识的本身, 只有经过理智的系统化处理才能成为知识。 2、发展智力:培养明智的自制力,使学生 按理性生活 ,“普通教育旨在培养有理智 的公民”。
第十一讲 新传统派教育思想
2010年12月30日

【教学目标】:新传统派教育理论 【教学重点】:新传统派教育思想产生 的背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教学难点】:要素主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新传统教育思想的共同主张和基本概念: 巴格莱 ,赫钦斯 ,马里坦

主要内容:
一、要素主义教育思想(Essentialism) 二、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Perennialism) 三、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New Thomas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七编
20世纪后半期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七编 20世纪后半期
西方教育思想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巨大 变革以及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不仅猛烈冲击了学校教育,而且也对学校教育 提出了新的需求。曾经在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教育界占主导地位的“进步 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新教育”思想开始失势。尤其是1957 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引起了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教育界的激烈争论, 迫使学校教育更加认真考虑与应对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 的压力。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纷纷涌现,人们从不同 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教育思想呈现出 多样化的局面。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七编 20世纪后半期
西方教育思想史
‐ 在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分析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被认为是教育哲学研究方 法的一次革命。该思想旨在对教育的概念、命题和问题进行“清思”,消除 由于概念含糊不清而引起的无休止的争论。这一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是在教 育理论上,而不是在教育实践中。
‐ 20世纪60年代后,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的以法国教育家朗格朗为代表人物 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终身学习,重视教育的整体性,提倡学习化社会。这 一教育思想不仅对当今世界教育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有助于21世纪教 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制定。
‐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 依据,强调教育应该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人,提倡人本 化的课程和方法以及自由的心理气氛。这一教育思想的产生主要针对现代社 会的挑战以及当今学校教育对学生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忽视,无疑为西方教育 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十六章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一节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新托马斯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影响较大的派别。由于它曾被罗马教皇宣布为官方哲 学,因而得以借助教会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在欧美国家中流行。
‐ 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它们以现代 心理学为依据研究教育问题,试图进一步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其中影响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是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新 行为主义教育思想在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探讨学习理论以及教学方法和 技术问题,推行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这无疑推动了教育理论科学化和教学手 段现代化的发展。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探讨教育过程和学 科结构,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提倡“发现法”和儿童早期学习,确实适应了 现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成为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 运动的指导思想,而且对欧洲国家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课程改革也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七编 20世纪后半期
西方教育思想史
‐ 在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被称为“新传统主义”教育思想的还有新托马斯主义 教育思想和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提倡宗教教育 为特征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真正的基督徒,主张教育属于教会,提倡宗教训 练。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提倡“复古”为特征的教育思想,强调“共同 的人性”和“永恒学科”,主张加强理智训练和品格培养。
‐ 自20世纪3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在50年代至60年代中 期已成为一种对美国中小学教育产生最大影响的教育思潮。作为“进步教育” 思想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对立面,它主张加强智力训练和提高学业标准, 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开 始失去其统治地位。
西方教育思想史
•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托马斯·阿奎那宗教神学 理论为思想基础的教育思潮。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欧 美国家中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哲学家和教育思 想家马里坦是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提倡基督教教育,强调“教育属于教会”,重视道德上的 再教育和宗教信仰的复兴,培养“真正的基督徒”。新托 马斯主义教育思想曾在欧美国家中得到较广泛的传播,但 难以自圆其说的内在矛盾又使它逐渐衰落下去。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七编 20世纪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重视品格教育和主 张个人的自由选择。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教育思想曾对西方国家的青年产生过较大 的影响。
‐ 与此同时,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代表人物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强调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主张使各方面的教育相互 联系成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教育思想不仅在苏联教育界而且 在国际教育界均享有盛誉。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三十六章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本章 内容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西方教育思想史
01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02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03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 04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析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十六章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更多的教育家重视教学论问题的研究,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 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其中,以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为代表提出的“一般发展”教育思 想,强调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整个身心 的发展)。以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为代表提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强 调以个性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为依据,促使教学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优 效果。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为代表提出的“掌握学习”教育思想,强调教学应面向全体 学生和采取适当的方法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水平。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为代表提出的“有意义言语学习”教育思想,强调学习分类、“同化”、新旧知识的联 系,以及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