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发展,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实现经济目标和业务目标,保障资产安全和业务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的一种管理体系。

优秀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绩效,有效管理风险,保障资产安全,增加投资者信任,提升公司价值。

内部控制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公司确保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将资源和人力有效地利用起来。

通过内部控制,公司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止员工的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避免造成损失。

内部控制还可以帮助公司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绩效,实现经济目标和业务目标。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管理风险,从而保障公司的绩效。

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公司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公司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建立审批流程,加强对财务、物资等方面的监控,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和资产损失。

内部控制还可以帮助公司及时了解经营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管理风险,保障公司的绩效。

内部控制有助于保障资产安全,提升公司绩效。

资产是公司的重要财务资源,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公司保护和利用好资产。

公司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监控,避免盗窃和损坏,保障资产的安全。

在管理资产时,内部控制还可以帮助公司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增加利润,提升公司绩效。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保障资产安全,提升公司绩效。

内部控制可以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提升公司的价值。

投资者是公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任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和价值。

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增加他们对公司的信任。

通过内部控制,公司可以提高财务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公司的价值和吸引力。

内部控制可以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提升公司的价值。

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强化监督,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手段,目的是提高效率、避免风险、保障利润。

而企业绩效管理是指在明确目标基础上,通过制定策略、分配资源、实施控制、评估绩效等环节,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内部控制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二者密切相关。

首先,内部控制有助于确立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指标。

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流程和制度,企业能明确制定战略目标,并将其具体化为可量化的绩效指标,从而将管理目标明确化、量化化,为后续的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其次,内部控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和规范的制度建设,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再次,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企业能够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减少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最后,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效果。

内部控制通过规范决策流程、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和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帮助企业做出更加准确、有效的决策,提高绩效管理的效果。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监督和控制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确保绩效目标的顺利实施。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尽快发现并应对外部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降低各类成本,提高绩效。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法1.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各项流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流程和措施,旨在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而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反馈,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关系。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

1. 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由美国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COSO)于1992年制定的一套标准,被全球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和财务报告方面。

COSO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组成的,设计、实施、运行和监控,在提供合理保证下,解决实现企业目标时可能出现的重大错误或非法行为的风险”。

简而言之,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旨在减小风险、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和保护资产的概念。

2. 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评估企业业务活动及组织成员绩效表现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供有关业务表现的有效信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并确定管理者的行为与绩效的联系。

在现代管理中,绩效评价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1.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益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操作风险,并且明确责任和职责,从而促进企业业务流程更加顺畅。

按照COSO的五大要素,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强调明确的职责和流程、适当的传达信息、准确的记录、监督审查制度、风险评价和反应计划,这些因素可以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性,使活动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从而提高企业的业务效率。

2. 增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水平,增强了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并避免了误导投资者的不当行为。

财务报告准确性可以确保企业提供的信息是正确的,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评级。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企业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一直都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对资产、财务和管理流程的规划、组织、执行和监督的总称。

绩效评价是指评估企业业务、财务和管理过程的绩效,并对企业所取得的绩效进行总结和反馈,以便提高企业绩效。

本文将从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综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绩效的前提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企业绩效密切相关。

只有建立并贯彻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资产,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管理正常运转,并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错误、违规和失误的发生。

例如,在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可以严格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避免误报、漏报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避免管理失误或误判而导致业务损失,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之间应建立紧密联系,内控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

一个能够有效保障企业运营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会促进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内部审核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绩效评价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一方面,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不断重视和优化内部控制的实现要求,以绩效评价作为持续改进的基础和标准,并通过绩效评价寻找内部控制不足和风险薄弱点,及时储备和修正内部控制规定中的漏洞问题,确保企业持续运营、稳步增长。

例如,在内部控制中,企业应该制订完备的实施规定,并跟踪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

财务人员应能够及时搜集有关信息并制定相应的财务规划;企业领导层应制订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相关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以便能够在调整企业方向的时候及时作出有效的决策。

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完善也会对绩效评价产生影响。

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为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而企业各项业务的绩效评价的结果,也是对内控制不断完善的监督和反馈。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流程和环境。

而企业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整体运作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绩效,而绩效评价也会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本文将从相关的文献综述方面,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保障资产安全和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内部制度、方法和程序来实现对企业活动的规范、监督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遵循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检查等几个方面。

而企业绩效评价是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资金使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从而形成对企业绩效的全面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的结果将对企业的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帮助企业提升整体经营水平和效益。

三、企业内部控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1.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规范业务流程,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在企业绩效评价中,高效的内部控制将对企业绩效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 降低经营风险优秀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样的企业在绩效评价中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3.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会提升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评价的信心,使绩效评价更为客观和真实。

4. 促进员工积极性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员工的职责意识和执行力,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权变理论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权变理论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基于权变理论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权变理论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一、引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企业绩效是企业运营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因此,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权变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供有益的管理参考。

二、理论基础权变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詹姆斯·马奎尔提出的管理学理论。

该理论强调组织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时,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需求,会进行权变行为。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就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权变行为,具体指企业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等手段,以减少内部和外部风险,并提高管理效能和决策的准确性。

三、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风险控制能力内部控制的核心之一是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内部控制机制,企业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使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因此,优秀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2. 决策效率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通过规章制度以及信息沟通的畅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减少决策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这样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

3. 资源配置效果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提高企业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力。

通过内部控制的规范和管理,可以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这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资源的滥用等问题。

4. 员工积极性和动机内部控制对于员工的激励和考核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责,并构建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动机。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备受关注。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防范风险,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企业绩效包括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创造价值能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表现。

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中,也有大量论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国内某研究中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在国外,也有很多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证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

2.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影响因素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的经营中,企业规模、管理层的素质、经营风险等因素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一些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拥有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使得其在经营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风险和机遇,从而获得更好的绩效表现。

管理层的素质和决策水平也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产生影响,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便得出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中,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拥有更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通常在经营活动中能够更为稳健和高效地运作,从而获得更好的绩效表现。

我们在经营管理中应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以期获得更好的绩效成果。

企业财务绩效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

企业财务绩效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

企业财务绩效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企业财务绩效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的合规运营、防范风险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企业财务绩效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制定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规范的会计核算流程、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等,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样一来,企业管理层能够基于准确的财务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

其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等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

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企业可以降低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可以减少因人为失误导致的损失。

降低风险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更加稳定,财务绩效也更有保障。

再者,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通过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劳动,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采购环节,通过建立规范的采购流程和供应商评估机制,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失效,将会对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内部控制失效可能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

当内部监督机制薄弱,权力制衡缺失时,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漏洞进行财务造假,虚报利润、隐瞒债务等,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保护企业财产安全,而绩效评价则是判断企业经营绩效好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特点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整套制度及管理措施,包括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控机制等。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二、绩效评价的定义和特点绩效评价是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估和衡量的过程,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实际绩效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

良好的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经营绩效。

三、企业内部控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1. 提高经营效率: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2. 降低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各种风险,从而降低经营风险,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利益。

3.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来源和市场竞争力。

4. 优化资源配置: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四、绩效评价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1. 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2. 评估控制效果:绩效评价可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果,提供改进的依据和方向,从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3.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设定绩效目标和奖惩机制,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落实和执行。

4. 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绩效评价可以促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加强合作与协调,提高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分析引言新的发展环境下,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成为了企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支撑,企业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自身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

从实践的角度,企业方面应该安排专人负责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确保相关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以此来实现自身的长远稳定发展。

一、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内部控制是一种整体性控制,借助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实现对企业发展中人员、财务、资产以及工作过程的管控,在保护企业资产,改善经营管理的同时,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环境。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完善的内部环境,其包含了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以及企业文化等,想要确保内部控制的顺利展开,企业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是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主要是针对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以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

三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对自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明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四是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有效收集,推动信息的快速传递,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五是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的主要作用,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给出客观的内控评价,帮助企业确定好内部控制中的不足,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改进[1]。

绩效管理是企业面向各部门和员工,实施的绩效考核相关的工作,需要先确定管理目标,然后找出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衡量的标准,推动相关目标的顺利实现。

绩效管理的过程经常被看作是一个循环,分为四个不同的环节,分别是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反馈。

依照管理主题,可以将绩效管理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激励型绩效管理,强调激发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第二种是管控型绩效管理,强调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优化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优化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优化“企业绩效”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绩效管理。

很多人认为只要企业的销售业绩不错,就是一家好企业。

但是,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

企业的绩效评价不仅仅是看企业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也不是看企业的市场份额或者品牌知名度,更需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和效果。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保护企业资产、防止损失的管理方式和措施。

内部控制还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的操纵和贿赂,保持企业运转的透明和公正性。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第一,内部控制对减少企业费用的影响。

内部控制不仅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资产和规范企业的运作,还可以通过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来减少企业的费用开支。

比如,通过制定和执行采购流程、审批流程、人事流程,企业能够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浪费。

另外,通过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控制决策权限等方式,可以减少企业的费用和资金流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内部控制对减少企业风险的影响。

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管理风险,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在决策流程中制定必要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信息披露、内部监督、风险管理等方式,可以避免企业运营中对业务风险的误判和处理不当。

第三,内部控制对优化企业流程的影响。

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流程来提高自身运营效率。

通常情况下,流程的完善和升级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实现流程的快速修正和优化,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比如,在实际运作中,企业发现某一环节流程存在瓶颈,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来协助各环节之间协同工作,提高整体效率。

第四,内部控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内部控制思想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规范企业行为和规程,更加塑造了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安排、控制和监督,旨在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而企业绩效则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标准,包括财务绩效、市场绩效、产品绩效等。

本文旨在探究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提高财务绩效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能达到规范财务管理的目的,避免财务造假和内部失控的情况,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提高验证机制、加强费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的有效衔接。

2. 拓展市场绩效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企业不合规风险和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

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和审查,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市场波动及交易风险,提高市场绩效,保证市场份额的增长。

3. 提高产品绩效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还可以提升企业的产品绩效。

对产品质量等问题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能够提高产品满意度,树立企业信誉,增加产品销售量。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1.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是推动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及时发现和纠正所有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实现对财务、管理、运营等关键领域的全面监控和审查,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2. 重视内部信息共享与交流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有助于信息的流通和共享,也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快速反馈信息的平台,以便快速采取相应措施。

3. 强化验证机制验证机制在内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强化验证机制,企业可以减少内部操作不当和各种失误的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如何完善内部控制1. 强化风险意识内部控制系统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业务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论文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论文

面对越来越多的财务造假行为,各大企业也越来越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和管理理论,论述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绩效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能够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各类因素,提出了当今国有企业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时存在的阻碍,并针对如何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企业不仅要重视内部控制体系中每个要素的作用,更要重视内控体系运转的有效性问题,以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关键字: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绩效In the face of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fraud, the major enterprises are also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strengthening internal control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thereby create greater benefits for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 for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can, can affect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re analyzed all kinds of factors, put forward the current existing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the barrier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Enterprise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each element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growth of enterprises.Key words: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rnal control, Enterprise performance目录前言 (5)1本文提及的相关理论概述 (6)1.1内部控制及其相关内容概述 (6)1.1.1内部控制的定义 (6)1.1.2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 (6)1.1.3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6)1.2企业绩效概述 (6)1.2.1企业绩效的定义 (6)1.2.2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6)2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7)3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8)3.1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8)3.2影响企业绩效的指标 (8)3.3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8)3.3.1从资本结构的角度 (8)3.3.2从总资产周转率的角度 (8)3.3.3从销售净利率的角度 (9)4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10)4.1内部环境能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 (10)4.2识别风险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10)4.3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0)4.4 信息的收集传递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11)4.5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11)5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2)5.1直接路径影响 (12)5.1.1控制环境 (12)5.1.2风险评估 (12)5.1.3控制活动 (12)5.1.4信息与沟通 (12)5.1.5监督 (12)5.2间接路径影响 (13)6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14)6.1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政策 (14)6.2将预算管理和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切入点 (14)6.3提高企业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14)6.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14)7避免管理层做出不利决策的应对措施 (16)7.1参考监管和业绩做出有利决策 (16)7.2建立管理人员专业档案的详细索引系统 (16)7.3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16)7.4建立管理行为分析数据文件 (16)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前言在本世纪初,安然、世通、雷曼公司和其他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震惊了资本市场,并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
持良好的运营状态、提高经营效益、防范风险而建立和完善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流程,其目
的是保护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定量或定性的
评判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综述企业内
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理论层面上,有学者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相互关系。

赵卫东(2015)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对于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的
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绩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运
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

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实
现对企业各个层面的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经营绩效、市场绩效等。

实践层面上,许多研究也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张建
华(2017)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

在企业内部控制完
善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资源浪费和损失,提高经营效率和利润
水平。

高玉水(2018)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声誉,
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绩效提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上市公司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内部控制对于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以及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许多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绩效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对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的因素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1. 通过文献综述方法,归纳总结已有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 运用适宜的研究方法设计研究问卷,调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绩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3. 通过回归分析,分析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测算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贡献率;4.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具体如下:1. 问卷调查:选择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回归分析:将内部控制指标和公司绩效指标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挖掘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影响因素和机制;2. 发现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测算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贡献率;3.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内控经纬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田亦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内部控制的质量能够检验一个企业对于内外部风险的调节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经营规划,扩大发展,可见内部控制之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鉴于此,怎样最大化地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成为企业经营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内部控制能力能够体现企业管理水平,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调控经营风险、实现股权制衡等。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公司绩效1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资本流动加快,经营风险加剧,市场竞争激烈,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企业要想赢得竞争,就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推动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企业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尤其是钢铁行业,出现这些亏损的原因主要还是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不够。

因此,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就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企业全面利用各种资源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实现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经济利润的上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手段。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为了迎合市场竞争。

市场经济下,竞争激烈,不管什么企业,都要具有一定的实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开展内部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市场动向,及时调整,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策略,帮助企业认真审视市场发展局势,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及时做出调整。

此外,企业还要对比调整前和调整后的经营效率,确保调整后的内部控制的质量,激发企业的管理潜力。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信息质量。

在鱼龙混杂的虚假信息面前,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才能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提供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来扩大企业影响力。

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帮助企业经营者制定更加远大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扩大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合规经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而建立的一种管理体系。

它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

内部控制的建立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财务绩效的基本概念财务绩效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主要包括资产利润率、偿债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方面。

企业的财务绩效良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资金充裕,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能够有效地吸引投资者,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1. 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防范各类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从而直接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

通过内部控制的规范,可以有效地防范内部人员的贪污腐败行为,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可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规避各类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增强投资者的信任度。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绩效,使其得到提升。

除了直接影响外,内部控制还通过一些间接途径对财务绩效产生影响。

内部控制的建立能够为企业提供较为规范的经营环境,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有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各类资源的浪费,从而间接提升财务绩效。

通过内部控制的规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经营信息,有利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经营效果,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深两市70家非周期上市公司的数据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深两市70家非周期上市公司的数据
计信息化 。

l 2 6・
经济与管理评论 会 计与统 计 研究
( 2 0 1 1 ) 。 。 以2 0 0 6— 2 0 0 8年 因财 务舞 弊被处 罚 的 7 7 家上 市公 司和对 应 的 7 7家非 舞弊 上市公 司为样 本 , 构建 了内部控 制 质量评 价 指数 并对 内部 控 制有效 性 进 行 评分 , 研 究指 出公 司 内部控 制越 有效 , 其 发生 财 意见 , 最 终实 现 防患 于未 然 , 为 公 司绩效 的总 体提 升 提供 了一 把保 护伞 。 可见 , 内部 控 制 的要 素有 效 性 水 平也 与公 司 的 绩 效 呈 正 向 相 关 的关 系 。因 此 , 提 出假 设 H:一H
响?如 果有 实质 性影 响 , 影 响有 多 大?如 何 去衡量 ?
表性 企业案 例样 本 的归 纳 与分 析 , 总 结 了 中 国企 业 内部 控制 中较 为突 出的 问题 所 在 及 其 领域 , 并指 出 中国企业 内部 控制 评 价制 度 的建 立 , 必 须 以对企 业
内部控制有关信息 实行强制性披露 为前提。李连
华、 唐 国平 ( 2 0 1 2 ) 以内部 控 制效 应 的传 递 路 径 和 效率 形成 过程 为切 人 点 , 分 析 了 内部 控 制 效 率 的概 念 内涵 、 外在特 征 、 形成 路径 、 组成 要素 等 , 在 此基 础 上结 合 内部控 制 的 目标 维 度 、 控 制要 求 设 计 出相 应 的测 度 指标体 系 。Wh i s e n a n t e t a 1 . ( 2 0 0 3 ) 通过 研 究上 市公 司年 报发 现 , 公 司内部控 制缺 陷披 露越 多 , 公 司股 票市价 下 降 的风 险将 会 越 大 。董 望 、 陈汉 文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探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探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探究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与企业制度的变迁,企业家日益注重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快速有效地提高企业业绩,而一个企业的业绩不仅与企业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更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程度紧密联系。

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逐渐成为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效屏障和保障企业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后盾。

文章通过零售行业大样本指标的数据分析检验以及QL集团的单案例解读相结合,探究出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关系:在适当考虑其他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下,内控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为使企业可以获得较好的经营环境、规避可能遇到的相关风险、稳定并持续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的提高。

标签:内部控制;有效程度;企业绩效;迪博指标一、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1.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中世纪时代,内部牵制制度随着商业组织出现而进入企业,使每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随着经济发展与企业制度的变迁,内部牵制制度逐步演化为现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有助于保障企业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目前人们主要通过内部控制的审计意见、迪博的内部控制指数等指标来描述企业具体的内部控制有效程度。

2.影响企业绩效的指标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未来:卓有成效的德鲁克》一书中提出考量企业绩效的五项指标:企业的市场地位、创新表现、生产力、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流的稳定状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文章运用数据分析量化企业业绩时,将会参考这五大项指标来采集数据。

3.内控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生一系列由于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从闻名审计界的美国安然事件到国内的中航油事件以及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均与企业的内控制度失效相关,凸显出企业内控有效性在企业绩效中的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针对企业绩效问题展开研究,认为中国的一些企业之所以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绩效的作用,是由于企业的约束控制机制缺乏合理性。

特别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降低成本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但是,企业所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否可以真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则需要对企业的绩效、对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绩效;有效性;相关性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152-02中国已进入新的改革开放发展阶段,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企业为了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就要对企业管理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以采用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一些研究学者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因素,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时候如何继续开展管理活动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针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影响等等。

近年来,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着重于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企业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对以通过提高内部信息质量获得社会信誉度。

公布真实的企业信息在短时间内不会获得时效性,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真实的信息是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的关键。

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同时,要强调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强化空间管理工作,以对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准确评估,据此而制定企业发展策略。

(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经营管理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企业管理中,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可以有效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保证企业资产合理利用,确保企业的各项信息准确。

(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乎到企业财产的安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控制好企业的资产和企业经济活动。

从目前的企业资金流通情况来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资金的支出以及收入情况、资金的结余情况等等,这些都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包括企业物资的采购、物资的检查与验收、物资的库存情况、基于生产需要而领取物资以及销售情况等等。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够保证企业资产不会流失,也不会因此而导致管理漏洞问题出现而造成不良后果,如企业资源浪费、企业的物资遭到损毁以及企业管理层出现贪污的现象。

通常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会以财务审计的方式进行,而内部控制的作用是为审计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信息,而且还使得企业审计工作对经济效益的客观评价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研究中国财政部于2008 年就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 年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企业内容控制工作的展开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国内外专家都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着必然联系,也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

内部控制是否产生实效性,通过企业的绩效就可以体现。

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深入研究,认为企业的职能部门是否具有独立性以及专业化管理水平是否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

[2]从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情况来看,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主要是信息失真问题,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要确保所公布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因此,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就要分析内部控制元素产生的效应的传递方式和传递效率,以在此基础上将测度指标体系建立起来,对内部控制效率展开研究。

(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企业绩效的具体内容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着正相关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确保企业管理人员所获得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准确的。

做好会计信息的控制工作,是管理层要基于此而将企业经营理念建立起来,以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的准确,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高效运转状态,而且还会通过自我约束和控制,并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进行自我调整,而将会计内部控制方法制定出来。

企业的管理层运用真实的会计信息就可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保证企业健康而持续地运营。

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可以通过将考核监督方案制定出来,以使企业员工更具有工作积极性。

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且通过据此而构建的内部环境确保外部监督工作顺利展开,以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核算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企业在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下,随着内部控制不断地发挥作用,其绩效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一)变量的确定以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为例。

中国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针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衡量如果采用价值指标是不够的,且不具有操作性。

所以,针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衡量,往往会采用财务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绩效的重要标准。

以公司绩效作为因变量,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对公司绩效所发挥的作用加以明确,另一方面还选取了控制变量。

具体而言,自变量为内部控制变量;因变量为公司绩效和规模;控制变量为股东结构、董事会结构以及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3](二)研究假设本次研究假设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公司绩效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为正相关性。

所谓的“内部控制”,就是为了使公司实现预期目标而提供的有效保障。

如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使得内部控制运行不够健全,就难以保证公司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随之企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就会相继出现。

当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的时候,就说明内部控制无法发挥效应。

由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公司的绩效存在正相关性,因此而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最终导致公司的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4] (三)公司的内部有效性分析本次研究针对2015年在深圳上市的10家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描述。

公司的规模的最大值为24.01,最小值为18.14,说明10家小板上市公司之间的规模差异不是很大。

从平均值来看,为21.07,表明小板上市公司普遍为小规模。

资产负债率的最大值为86%,最小值为4%,公司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其中的一些公司发展很快,部分公司存在着发展滞后性。

公司绩效的最大值为92%,最小值为18%,说明公司之间股权集中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平均值为55%,说明10家小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是比较高的。

从公司董事结构来看,最大值为65%,最小值为11%,说明独立董事占有的比例差异明显。

通过以上的数据显示,10家小板上市公司绩效水平是比较低的,而且经营效果也不是很好。

根据假设,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性的,那么,公司的内部控制处于高水平状态,在良好的运行环境下就必然处于有效的运营状态,由此而获得很高的绩效。

根据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公司的快速发展,随之公司在运营中可以创造更高的绩效。

但是,当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1%的时候,就会由于负债过多而使得公司的融资成本提升,就会导致公司规模化发展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性。

[5]独立董事实施外部监督,不仅可以确保公司启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确保控制质量,而且对公司的运转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由此而使得公司的绩效有所提升。

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一)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构建起来企业要实施内部控制,就要将内部控制环境构建起来,以取确保各项控制元素能够适应控制环境而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环境中还会存在其他的控制元素,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

加大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到行动中,在保证企业资产完整的同时,还对规避风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将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并做好监督工作,以确保会计人员能够按照制度要求以身作则,完成各项工作。

[6](三)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财务管理尤为重要。

处于市场宏观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就必然会提高风险发生机率。

此时,就要积极地调整内部控制方案,将风险预警机制构建起来,以做到企业运行中能够对风险预知,并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避免企业破产。

(四)运用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控制执行力度的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中,绩效考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会计绩效考核,可以保证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运行情况完善会计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信息是极为重要的,其准确性直接关乎到管理人员所制定的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

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考核激励对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所发挥的作用。

采用激励机制,就是对内部控制中获得显著成效的单位或者个人,都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企业其他的工作人员也会产生激励效应。

[7]对没有严格执行控制制度且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处理措施。

通过严格管理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挥出来,以提高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提高竞争优势,就要加大管理力度。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得到学术研究领域的普遍重视。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属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控制管理措施,其有效性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绩效。

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运行情况对内部控制方案做出调整,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1] 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 年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7):68-78.[2] 丁文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4.[3] 张双鹏,胡本源,陈利军,等.基于权变理论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9):47-53.[4] 钟玮,杨天化.资本结构、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93-96.[5] 章铁生,林钟高,秦娜.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否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10):39-44.[6] 张利,张瀛之.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上海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东纺织经济,2013(3):34-36、42.[7] 李元霞.股权制衡度、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0):57-62.[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