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取得良好的财务绩效,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规范企业的运营流程,防范风险,还对提升财务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了一系列的政策、程序和措施,旨在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以及经营活动的合规高效。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财务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

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准确、及时和完整的财务信息是企业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

通过建立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机制以及规范的财务报告流程,企业能够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使得管理层能够基于准确的信息制定战略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方案,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良好的财务绩效奠定基础。

其次,内部控制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监控,内部控制可以发现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的环节。

例如,在采购环节,严格的内部控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采购支出,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环节,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资源配置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再者,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内部控制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等措施,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意味着降低了企业的损失,从而保障了财务绩效的稳定和提升。

此外,内部控制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合规经营。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一旦违反相关规定,将面临巨额罚款、声誉损失等严重后果。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避免因违规行为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合规经营不仅有助于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还为企业创造了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升。

内控体系下的企业绩效评价

内控体系下的企业绩效评价

内控体系下的企业绩效评价内控体系下的企业绩效评价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确保其业务运营的高效性和合规性。

为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逐渐成为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内控体系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企业绩效评价。

本文将探讨在内控体系下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方法与挑战。

一、内控体系下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内控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同样地,对于企业绩效评价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财务指标,而更加关注其他更全面的绩效指标。

在内控体系下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有以下几个意义:1.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企业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在风险控制、内部流程优化、资产利用率等方面的表现,并促进企业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战略,提高绩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企业绩效评价能够通过全面而客观的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估,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潜在问题。

通过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评估,管理层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战略、决策和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正,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优化资源配置企业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资源利用的问题和优化的空间,从而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

通过评价企业的不同业务单元和部门的绩效,可以发现存在的资源浪费和低效行为,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得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内控体系下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1. 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企业绩效评价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模式制定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应当具有可量化和可比性,并覆盖企业的各个关键领域,包括财务绩效、市场表现、资源利用效率等。

在制定指标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的特殊要求,并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 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绩效评价需要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支撑评价结果。

内部控制与研发补贴绩效研究

内部控制与研发补贴绩效研究

内部控制与研发补贴绩效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成为企业与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与研发补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与研发补贴绩效之间的,以期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有关如何提高研发补贴绩效的启示。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研发补贴作为一项政策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采用。

研发补贴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能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研发补贴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对研发补贴绩效的研究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在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制定制度、流程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风险、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在研发补贴领域,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研发补贴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

研发补贴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国家科技补贴、地方政府科技补贴、行业补贴等。

这些补贴的标准和申请条件因地区和行业而异,企业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研发补贴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内部控制与研发补贴绩效之间存在密切的。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研发补贴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研发活动,提高研发效率,从而更好地体现研发补贴的价值。

研发补贴的实施也能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供反馈。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内部控制与研发补贴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研发补贴的有效利用和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研发补贴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对于未来研究,我们建议学者们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内部控制对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

研发投入、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

研发投入、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5), 5533-5541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https:///10.12677/orf.2023.135553研发投入、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何美玲,李本光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收稿日期:2023年9月2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摘要近年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兴技术成为企业保持市场地位和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但研发投入具有周期长和效益无法保证等风险,所以企业需要积极实施诸如内部控制等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

因此,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研发投入、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越高,企业绩效越好,研发投入可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内部控制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且内部控制可以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在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而积极进行研发投入时,可以主动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来保障研发投入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关键词研发投入,内部控制,企业绩效,调节作用R&D Investment, Internal Control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Meiling He, Benguang LiSchool of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Received: Sep. 2nd, 2023; accepted: Oct. 16th, 2023; published: Oct. 25th, 20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rke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ier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maintain market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enterpris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R&D investment, but R&D invest-ment has risks such as long cycle and unguaranteed benefits, so enterprises need to actively im-plement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internal control to reduce risk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in 2012~2021 as the research sample to conduct an何美玲,李本光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investm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R&D investment is, the better firm performance is.R&D invest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It shows that the enterprises can actively imple-ment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ensure the actual economic benefits of R&D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KeywordsR&D Investment, Internal Control, Corporate Performance, Regulatory Role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组规范、制度和程序,以保证公司经营活动得以有效地展开,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为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内部控制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第一,内部控制有利于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内部控制旨在规范公司各项经营活动,防范多种风险,最终提高公司的效益。

通过各项制度的规定,公司能够在经营过程中,自主制定各项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其经营活动能合法、有效地进行。

同时,内部控制还能够规划资金、财务、人员资源,实现对内部资源的科学配置,使得管理成本更加精细,员工产出更精确,进而有效地提升公司绩效。

第二,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强调控制财务风险,确保管理过程正规规范,避免违法操作和资金流失。

同时还能够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促进财务管理流程透明化;管理过程不仅实现了财政工作内容的标准化,同时创造了财政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这样,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使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得力,避免资产的损失,强化市场运营,进而提升公司的绩效。

第三,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公司管理人员的能力。

内部控制能够强调公司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职业素养,避免管理人员的利益冲突,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

同时,内部控制贯穿于公司的各个层面,提高了公司内部人员对风险事件和管理过程的了解,培养了员工行业知识及管理技能,为公司内部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熟悉公司管理体系,把握企业经营发展趋势,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公司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深远的。

内部控制规范公司各项经营活动,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同时,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自动化和流程协调,最终,能够提高公司的管理人员素质,为公司高效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系统,对企业绩效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设立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机制,以确保公司运营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的一种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各个环节的运作,降低操作风险,提高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财务报告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虚假报告和财务造假行为,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内部控制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追踪和评估业务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

二、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规范性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规范性影响十分显著。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各项决策和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遵守商业道德,提高治理规范性和合规性。

规范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违法违规和道德风险,减少处罚和赔偿的风险,为企业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同时,规范的内部控制也为企业绩效评估提供了明确的基准和标准,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也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竞争。

三、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提升作用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提升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从而提升绩效评估的结果。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纠正内部问题和不足,改进管理流程和制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绩效评估的质量和价值。

此外,内部控制还能够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减少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关系研究

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关系研究

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关系研究作者:宗智敏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5期如果一家公司的所有决策的成与否都是取决于一个人的话,那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后将会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并且还会造成绩效考核的无效以及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而人才的流失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致命的。

本文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对造成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之间存在的问题1. 企业内部文化建设不够完善一企业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建设企业内部文化环境。

内部环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在公司的组织活动、评估风险以及确立目标上都是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力。

如果公司的领导层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意识淡薄,公司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是却不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

很多公司领导层认为自己的公司规模还不大,因此,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够对公司进行全面的掌控和管理,而且全面的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较大,收益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看到效果,这也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会处于不健全的状态。

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是决定了整个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与否。

如果企业的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都不能够重视起来,那企业的员工更是如此,这也会导致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虽然公司出台了许多制度来加强管理,但是如果领导层破坏制度,没有积极的去培育具有本公司内部特点的企业文化,那将会导致管理制度的交叉重叠,执行力较弱,制度也仅仅是存在于纸上或者墙上,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

如果企业内部的员工都无法认同企业的文化,对绩效考核存在抵触心理,并且认为绩效考核仅仅只是总经理用来监督约束自己的工具,严重者甚至认为这是总经理克扣自己薪酬的一种手段,那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1]。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也没有给予绩效考核应用的重视,考核的指标也是非常的单一,仅仅只是以员工的销售业绩来作为考核的标准,这将会使得员工为了自己的销售量做出一些有损公司形象的事情。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随着业务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内部管理和经营活动规范有序,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配套措施和管理方法的运行体系。

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还有助于减少管理风险,增加企业的绩效。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其中包括了企业的制度、流程、制度实施、监督等方面。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控制,从而降低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例如,不正确的资产管理往往会增加企业的资产损失和浪费,而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企业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提高管理效率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决策的精度。

例如,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和监督,可以大幅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并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

能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及时掌握企业的重要信息以及现金流状况等。

3、提高企业竞争力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如果企业销售部门制定了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产品销售情况优异时,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对销售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并及时调整或优化销售模式,从而提高销售成果,促进企业的业绩增长。

二、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建立有效内控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明确管理目标,提高人员责任感,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以下这些方法是建立有效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

1、建立苛求的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规范的流程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避免问题的重要步骤。

针对不同的公司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要求和原则,并协同各部门配合实施。

通常,一个强大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来进行定制化,不断完善。

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管理方式、流程和机制上的创新,以实现组织效率和竞争优势的长期增长。

这种创新形式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应对挑战、适应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强创新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于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企业必须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创新活动,而管理创新则能够打破束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流程,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快速调整战略,并灵活地应对各种市场挑战。

其次,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还在于提高了组织的协同能力。

创新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会限制信息流通和决策的灵活性。

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引入协同工具和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打破组织壁垒,实现跨部门合作和创新共享。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还在于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潜能。

员工是创新的源泉,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对企业创新绩效至关重要。

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会限制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导致创新活动受到阻碍。

而管理创新则能够通过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打破创新的壁垒,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通过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文化的营造,企业可以吸引和留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创新的实施。

此外,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还在于提升了组织的学习能力。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策略,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固化和僵化的状态,难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内部控制质量、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

内部控制质量、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

内部控制质量、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内部控制质量、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引言:近年来,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和研发投入成为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质量、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一、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程度,它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作、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优良的内部控制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操作风险,降低各类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另一方面,差劣的内部控制质量将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表现。

在初步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水平,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发投入是指企业向研发活动提供的资源和资金,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绩效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充足的研发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产品不断升级和创新,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减少研发投入将导致企业的技术能力滞后,产品缺乏竞争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表现。

通过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研发投入的力度,加强科技研究和开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三、内部控制质量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内部控制质量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的优化来提高研发投入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

一方面,较好的内部控制质量可以确保研发投入的有效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投资的盲目性,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

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控制论的视角

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控制论的视角

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控制论的视角2007年第3期(总第136期)理论探讨rrHE0RETICALI卜l,,ESTI(,AT10NNo.3,2007Gener~.No.136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xot-究——一个控制论的视角王道华(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从经济学的发展来看,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其起始条件,生成机理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与西方经济学并非完全一致,在这种前提下企业的运行会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和现象,通过对转轨经济过程中企业要素效率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分析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企业所特有的规律,以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对这些特殊规律的分析,去研究转轨经济过程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特有的经济规律,以进一步丰富转轨经济学的内容.关键词:企业绩效;控制论;模糊控制中图分类号:F27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07)03—0081—03一,影响企业绩效因素的研究现状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wayofthinking),或者更准确地讲,经济学是关于理性选择的科学(scienceofrationalchoic—as)(Myerson,1999).因此,可以说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研究,解决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企业绩效这一问题对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关于投入要素效率研究大多是从经济的增长方式研究开始的,周小亮(1996)认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根本规律是收益递增规律,收益递增得以发挥,经济实现集约增长的动力源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于构建有效率的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1997)就制度与要素效率间的关系作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刘伟,李绍荣(2001)利用1993--2000年的有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他们研究的结果显示所有制结构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影响经济的生产规模,而所有制的改变主要是影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所有制结构对生产要素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它对资本要素的影响是对劳动要素影响的900多倍.因此,在市场条件下,通过所有制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经济增长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之间的差距.当非国有经济部门的就业人员超过53%时,经济会进入规模经济增长的良性增长状态L2J.2001年,WendyCaflin,StevenFries,MarkSchaffer,PaulSeabright等依据25个转型国家,3300个公司的有关数据,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相关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引入竞争机制是企业经营业绩和要素效率提高的最主要的原因l3l.与此相对应,产权结构则处于影响企业业绩和要素效率的次要位置,在未被准入的一些垄断行业,从长期看,其经营业绩将越来越差.2002年,KoningsJozef和AnaXavier以斯洛文尼亚这个经济转轨国家为例,利用1994--1998年间的有关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企业的绩效为一个受企业初始规模,所有制结构,企业创新,市场结构,资本集中度,融资约束,企业成本和利润率,沉淀成本,最小有效规模等许多因素影响的函数L4J.综上,仍须对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企业绩效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二,企业绩效影响因素框图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经济运行发展的细胞——企业是整个经济系统的组织细胞或基本单元,因而企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达到最优,就要研究和分析其运行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作者尝试性地利用经济控制论和模糊控制的一般原理及方法提出下列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运行系统图(详见图1).作为任何一个系统,总是包含着若干个子系统,同时又被若干子系统所包围,因为对于构成整体的系统元素来说,这些元素是该系统的部分;而对于这些元素的滋生结构来说,又是一个系统.因此,经济控制系统的每个元素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子系统,而且又隶属于它的系统[引.经济系统具有显着的动态性,但是这种动态性并不是收稿日期:2007—01—06基金项目:宁波大学校内科研基金作者简介:王道华(1965一),男,河南洛阳人,讲师,应用经济学博士,从事经济发展与企业绩效研究.81飘忽不定,不可捕捉的,在它具有动态性的同时,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的控制思想正是基于这一点才能够展开能控性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研究,因而要首先注重系统的结构分析,正确分析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确定企业绩效系统的稳定性,也只有相对稳定的系统才能通过有效的控制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C.LS.P图1企业投入要素运行系统图注:图1中c表示企业投入要素资本;L表示企业投入要素劳动力;S表示企业产出的产品或服务;P表示企业的绩效;M代表市场结构;T代表技术的发展程度;E代表经济发展状况;a代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子系统;b代表管理技术子系统;c代表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d代表资金流子系统;e代表信息流子系统;f 代表生产物流子系统;g代表技术研发子系统.◎代表企业的中央处理器(即企业的决策机构).企业投入要素运行系统是由两个小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第一个小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即企业投入要素(资本,人力)在企业决策机构的控制下投入方框中的企业,经过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行后,将其产品或服务投放于市场,并取得一定的企业效益,把有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的信息反馈回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将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分析企业运行的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使企业进入下一轮运行,从而构成了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第二个小系统是一个开环小系统,即企业除受上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一些宏观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企业所在地及产品服务的主要目标客户群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技术进步状况,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等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产生影响,又由于这些因素一般情况下难以用精确的计量方法给予表达,而且就单个的企业来说,这种影响具有单方向性,即宏观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某一企业的经营效果,而作为单个的企业是无法对整个国家,整个行业形成影响,或者更准确地说企业的这种反作用力是非常小的(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像微软那样的公司,即使是微软公司对国家或行业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它已受到反垄断法的制约),因此可将这个小系统看做是一个开环的模糊控制系统.三,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解析由图l我们可以看到,方框内的部分为企业的内部运行系统,它由企业的质和量两部分组成,其中质的决定性由企业所在产业及产业结构变动状态两个子系统组成,量的规定性表示企业投入要素的聚集度,即企业的规模.企业质的决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又决定着企业正常运行的各个子系统,比如股权结构与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子系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不同的管理团队构成对于管理技术子系统的影响巨大,还有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相应的信息流子系统,生产82物流子系统及技术研发子系统会有较大的差异,而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和资金流子系统则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其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将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例如研发子系统(如图2所示),企业将研发基金,研发人员以及已有的成熟技术作为本企业技术研发系统的投入要素,经技术人员的攻关,设计再造,投放市场等过程,由企业的信息子系统将有关该技术研发的市场情况反馈给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在做出相应的决策前还必须有一个筛选,甄别信息的过程,将属于技术研发本身的信息纳入下一步决策的影响因子,而对于不属于本技术研发问题的信息从技术研发子系统中剔除出去,即有一个滤波器的作用.在这里还要提示一点,对于本企业暂时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也应先将其剔除,集中精力尽快解决能够解决的难题.另外在研发过程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出现,这也要求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和决策层要尽可能地排除这些随机干扰因素,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实际相对优势的技术升级之路.随机干扰I排除因素图2技术研发子系统运行图在图1中,投入要素经过企业Cb-框中的部分)采购,生产,营销与信息反馈后,将其产品或服务的回报再投入到企业进行下一个循环.在此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效率,目标市场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销售,质量等级,技术进步,价值取向等行为, 形成一个闭环反馈,最终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因此,第一个小系统的绩效方程可以用式(1)来具体表示:El=Fl(Xl,X2,X3,X4,X5,X6)(1)其中E.表示第一个小系统对企业投入要素效率的影响,FI表示该小系统的效率决定函数,xl表示企业所在的行业及相应的产业结构状况,x2表示企业的经营规模,表示企业与其所在行业的管理技术水平比较,x4表示企业经营环境的生产技术状况,x5表示以产权结构为主导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状态,表示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匹配度.由于这五个因素与企业的绩效可以构成一个闭循环的控制系统,各因变量与绩效间有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因而可以将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应用相应的计量分析软件,回归分析出各变量与企业绩效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从而可以对企业的运转提出一系列的建议.这五个因素是决定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但与此同时,外围环境因素也会对企业绩效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绩效除了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以生产销售为主的环节外,还与企业所处的宏观外围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经济发展的阶段,地区经济差异,市场结构及其变化,技术进步状况等因素,也就是说,企业质和量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内部因素,宏观环境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外部因素(这里我们假定制度,文化等因素均可以通过以市场结构为主的外部环境变化来传导其相应的影响作用).由于这些因素一般情况下难以直接量化,而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优势确实存在,因而我们利用模糊控制的思想和方法将其逐步转换成可以定量分析的变量.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步骤:建立模糊控制规划表一建立模糊关系矩阵一得出模糊控制器的控制关系. 以市场结构变量为例来说,第一步建立市场结构与其对应条件下的企业绩效之间的控制规划表,见表1;第二步,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见式(2);第三步,企业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的模糊控制关系,见式(3).表1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控制规划表MlM2M3M4市场集中度()大于85%84%~50%49%~3O%小于29%市场结构垄断市场垄断竞争一般竞争充分竞争附值系数12~45~78~10企业绩效Y1Y2Y3Y4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间的模糊关系矩阵为:R=(M1XY1)+(M2XY2)+(M3×Y3)+(M4XY4)(2)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关系式为:Y=RXM(3)将各个不宜直接量化的变量作”模糊”量化后就可以推算出其相应的变动趋势和程度.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最终方程式为:E=Ej+Y(4)即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是由内部闭环控制系统和外部开环模糊系统的合成.另外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关于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在分析中我们将技术进步分为两部分,即企业外循环的生产技术创新和企业内循环的管理技术创新. 在创造和掌握知识(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和非生产领域进一步运营新知识并取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就是技术进步,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状况下,技术的共享与交流合作至关重要,因而是开放合作的系统;管理创新则为在创新和掌握新知识(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组织整体效能,推动生产要素在质和量上发生新的变化和新的组合的过程.现代经济的发展,生产率,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进步和有效管理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经济效益的源泉, 有效管理则是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现实保证.如果只有技术进步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保证,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得以充分发挥,”生产可能边界”可能很远,但现实生产却由于管理效率低下,远离”生产可能边界”而无法达到,生产率,经济效益提高也成为空谈;如果只有有效的管理,而没有先进的技术进步,生产充其量达到现有的”生产可能边界”,再无扩张可能,经济效益最多也仅停滞在某一水平而不能进一步提高.所以,在研究企业的绩效问题时,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必须加以考虑.四,结论与建议依据上述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企业的分析研究后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三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的合理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效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产业结构效应对资金要素效率的影响有加强的趋势,对固定资产效率变动的影响强度大于对流动资产效率变动的影响,对劳动力要素效率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对资金要素效率的影响.企业的资金要素在第二产业内部的流动调整力度要大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流动力度,劳动力要素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流动力度要大于在第二产业内部的流动.第二,企业管理技术水平与其投入要素效率相一致,生产技术创新对要素效率的提升有逐渐加强的趋势.无论从企业规模的角度还是从产权结构的角度来对比分析,企业要素效率高的企业类型,其管理水平也高,反之亦然.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非国有企业在吸收利用专利技术和宏观技术人员投入的作用方面要强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另一侧面证实了非国有企业对企业绩效的追逐热情高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从区域发展差异的角度来看,西部落后地区的管理效率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居中,这种管理的低效率会直接影响企业投入要素回报率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因此,落后地区不能简单地要求追加投资,而应在现有投资的基础上在管理水平上多下工夫.第三,在改革开放初期垄断市场的资金利润率反而低于同时期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资金利润率,后期垄断市场的资金利润率高于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资金利润率.这是因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强势作用,投入资源的效率无法达到最优状态,为了国家整体经济改革的推进步伐,甚至人为地扭曲了要素的应有效率.而同时期处于市场调节力较强的行业,由于受到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竞争机制的优势得以显现,从而使得这类行业的资金要素效率较高.转轨后期,市场的调节力量明显大于计划的调节力,经济运行的形式逐步走向了以市场经济为主的轨道,其相应的经济特征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垄断市场条件下的垄断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劳动力要素效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上与相应的市场结构规律相吻合.参考文献:[1]周小亮.集约型经济增长探源[J].当代财经,1996, (10).[2]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1).[3]WendyCarlin,StevenFries,MarkSchaffer,Paul petitionandEnterprisePerformancein TransitionEconomiesEvidencefromaCross—countrySurvey[J].Schcx)lofManagement,Heriot—WattUniver—sity,Riccarton,Eclinburgy.2001,5.[4]KoningsJozef,AnaXavier.FirmPorformanceandSelec—tioninemergingEconomy:MicroEvidenceformSlovenl—a.[Z]RoyalEconomicSocietyAnnualConfefence,2003,】27.[5]袁嘉祖,张颖,童艳.经济控制论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惠国勤]83。

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共3篇

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共3篇

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共3篇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1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追求高效盈利和长期稳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资源优化配置和财务风险控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从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和研究成果。

一、企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企业管理、运营和发展进行全面评估,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方向。

目前,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企业绩效评价需要选择和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整体和各项业务的评估。

多数研究者认为,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经济利益、市场需求、业务流程和人才管理情况。

2、绩效评价方法选取:绩效评价方法决定了如何对企业进行评价,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重要影响。

目前,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包括BSC(平衡计分卡)、ABC(活动基础成本法)、6σ(六西格玛)、CVP(成本-收益分析)等,每种方法都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类型和管理目的。

3、绩效评价管理实践推广: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理论成果,但如何将这些成果应用于实践,推动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需加强对绩效评价管理实践的研究,探索更具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的方法和路径。

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规章和流程,控制内外部风险的一个过程。

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内控制度建设: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为实现风险控制、业务优化和经营规范提供切实保障。

内部控制的业绩评估与绩效管理

内部控制的业绩评估与绩效管理

内部控制的业绩评估与绩效管理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管理财务风险,还包括评估业绩并进行绩效管理,以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在业绩评估和绩效管理中的角色,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和优化内部控制。

第一部分:业绩评估在进行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准确的业绩评估,以了解当前的业务状况。

业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内部控制中的弱点,并对其进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业绩评估方法:1. 销售数据分析:通过分析销售数据,企业可以了解销售额、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等关键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己在市场中的表现,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2. 利润分析:利润是企业健康运营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利润率、成本结构和盈利能力等指标,企业可以评估自己的财务状况,并确定内部控制的改进方向。

3. 客户反馈:企业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投诉率统计等方式获取客户反馈。

这些反馈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在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方面的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绩效管理在进行业绩评估的基础上,企业需要进行绩效管理,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员工的激励。

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个人和团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并指导员工的持续改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1. 目标设定:通过与员工讨论、明确目标和制定计划,企业可以确保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和预期结果。

目标设置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以便于后续的绩效评估。

2. 定期反馈:与员工保持沟通和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会议或一对一会议,可以让员工了解自己的绩效表现,并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目标。

3. 奖励和激励: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个人发展。

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以激励员工的持续努力和创新。

第三部分:内部控制的实施与优化在进行业绩评估和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需要建立并优化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优化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优化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优化“企业绩效”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绩效管理。

很多人认为只要企业的销售业绩不错,就是一家好企业。

但是,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

企业的绩效评价不仅仅是看企业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也不是看企业的市场份额或者品牌知名度,更需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和效果。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保护企业资产、防止损失的管理方式和措施。

内部控制还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的操纵和贿赂,保持企业运转的透明和公正性。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第一,内部控制对减少企业费用的影响。

内部控制不仅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资产和规范企业的运作,还可以通过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来减少企业的费用开支。

比如,通过制定和执行采购流程、审批流程、人事流程,企业能够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浪费。

另外,通过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控制决策权限等方式,可以减少企业的费用和资金流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内部控制对减少企业风险的影响。

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管理风险,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在决策流程中制定必要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信息披露、内部监督、风险管理等方式,可以避免企业运营中对业务风险的误判和处理不当。

第三,内部控制对优化企业流程的影响。

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流程来提高自身运营效率。

通常情况下,流程的完善和升级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实现流程的快速修正和优化,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比如,在实际运作中,企业发现某一环节流程存在瓶颈,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来协助各环节之间协同工作,提高整体效率。

第四,内部控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内部控制思想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规范企业行为和规程,更加塑造了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探究

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探究

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探究近年来,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创新的贡献。

它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企业创新绩效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正确把握这些影响因素,就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竞争空间。

一、企业创新绩效的核心因素1.1人才引进和管理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关键推动者之一,引入高素质人才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必要手段。

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给予符合其价值贡献的薪酬、晋升和发展机会,从而留住和发掘企业内在的创新潜能。

另外,正确的人才管理策略也是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建立激励机制,使员工具备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和贡献企业的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1.2创新文化和环境企业创新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人才,还需要合适的创新文化和环境。

创新文化包括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等,它们为员工提供了思维空间和创新思路,促进员工的创新精神的激发和表现。

创新文化的塑造需要从领导层开始,通过领导层的建设和培养,营造开放、灵活、包容的企业文化,为创新提供空间,并通过鼓励创新现象的发生来强化员工的创新宣传和推动。

1.3科技进步和合作科技是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支持点,科技的发展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合作也是企业加速创新的必要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创新的速度和提升创新的质量。

二、企业创新绩效的成功案例以奇瑞汽车为例,该企业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创新成果逐渐集中在自主品牌的开发当中。

同时,奇瑞也建立了高度的人才管理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业内的高素质人才。

而在企业的创新文化和环境上,奇瑞也倡导集体创新、开放思维、自由沟通和尝试失败都是成功的过程等理念,营造了一种宽松、包容和进取的工作氛围。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安排、控制和监督,旨在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而企业绩效则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标准,包括财务绩效、市场绩效、产品绩效等。

本文旨在探究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提高财务绩效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能达到规范财务管理的目的,避免财务造假和内部失控的情况,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提高验证机制、加强费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的有效衔接。

2. 拓展市场绩效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企业不合规风险和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

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和审查,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市场波动及交易风险,提高市场绩效,保证市场份额的增长。

3. 提高产品绩效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还可以提升企业的产品绩效。

对产品质量等问题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能够提高产品满意度,树立企业信誉,增加产品销售量。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1.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是推动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及时发现和纠正所有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实现对财务、管理、运营等关键领域的全面监控和审查,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2. 重视内部信息共享与交流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有助于信息的流通和共享,也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快速反馈信息的平台,以便快速采取相应措施。

3. 强化验证机制验证机制在内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强化验证机制,企业可以减少内部操作不当和各种失误的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如何完善内部控制1. 强化风险意识内部控制系统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业务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
持良好的运营状态、提高经营效益、防范风险而建立和完善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流程,其目
的是保护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定量或定性的
评判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综述企业内
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理论层面上,有学者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相互关系。

赵卫东(2015)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对于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的
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绩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运
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

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实
现对企业各个层面的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经营绩效、市场绩效等。

实践层面上,许多研究也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张建
华(2017)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

在企业内部控制完
善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资源浪费和损失,提高经营效率和利润
水平。

高玉水(2018)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声誉,
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绩效提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上市公司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内部控制对于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以及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许多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绩效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对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的因素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1. 通过文献综述方法,归纳总结已有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 运用适宜的研究方法设计研究问卷,调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绩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3. 通过回归分析,分析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测算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贡献率;4.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具体如下:1. 问卷调查:选择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回归分析:将内部控制指标和公司绩效指标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挖掘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影响因素和机制;2. 发现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测算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贡献率;3.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按照规定的制度和程序,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方法,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管理和运用,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纠正。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体现在风险管理方面。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例如,内部控制能够防范企业内部欺诈行为,减少经济损失;能够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防止财务上的错误和不当行为。

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能够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对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还表现在资源利用和效率方面。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例如,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采购流程和资金运作,防止资源被浪费或被滥用。

另外,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通过监督和优化流程,减少冗余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取得更好的绩效。

此外,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还体现在决策和战略层面。

内部控制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例如,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提供给管理者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真实数据。

通过这些信息,管理者可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制定合理的战略。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然而,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的。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涉及诸多因素,如内部文化、人员素质、制度设计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

此外,内部控制并非万能的,不能完全避免企业风险的发生,也无法确保绩效的持续提升。

企业还需不断创新、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202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论文

202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论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论文一、引言及理论分析现代企业价值管理理论认为,作为生产经营实体的企业必须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等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也就是企业如何通过“价值管理“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绩效水平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直观指标,绩效最大化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所在。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协调有关各方的利益,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因此,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实现较高的绩效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设计1、假设根据前人研究以及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有很大的影响,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绩效的作用。

因此本文假设: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企业绩效越大。

2、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研究中上通常选择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市场绩效的指标,托宾Q数值标准化,可操作性强,计量误差小,此外TobinQ可直接搜集到,客观性强。

Tobin Q=(股市价值+净债务价值)/期末总资产解释变量:本文以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指出的五个内控要素和《基本规范》规定的内控基本因素为依据,结合研究成果,本文共设置了17个指标。

主要分为1)控制环境:①A1, ___董事比例。

②A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③A3,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还是非国有股。

④A4,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⑤A5,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

⑥A6,高管人员是否持有本公司股份。

⑦A7,是否___员工整体培训。

2)风险评估:①A8,年报中是否有风险提示及对策。

②A9,八项计提的政策执行度。

,3)控制活动:①A10,日常工作中是否有内部控制方面的安排。

②A11,是否有绩效评价制度。

4)信息与沟通:①A12, ___董事参加会议的情况。

②A13,董事会会议次数。

③A14,公司是否有投资者关系信息。

5)监督:①A15,监事会对年度内有关事项的 ___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与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以全国范围内创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回收的639 份有效问卷作为研究样本,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内部控制质量与初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望创业企业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通过此种方法降低创业风险,减少创业失败率。

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控制环境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2)风险评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3)控制活动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4)信息沟通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5)监督控制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出发,拓宽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研究,丰富了创业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标签:内部控制;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绩效1 引言随着创业时代的到来,大量的创业企业不断涌现,这些创业企业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创业企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创业企业的失败率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新创企业的规模常常较小,且无专门的内部控制人员,故新创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应当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

此外,2016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征求《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内部控制是初创企业进行创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内部控制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于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而很少关注创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因此,本文以创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初创企业内部控制与其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以往的研究学者在探究新创企业创业风险中,很少将视角集中于内部控制方向,而是主要关注风险识别、风险决策方面,因此,引入内部控制体系五要素的概念,基于内部控制理论探究新创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希望可以引起创业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认识到内控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改善我国新创企业失败率过高的现状。

2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内部控制系统旨在帮助管理者达到公司目标并实现预期收益。

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无形中可以加强一个公司的监控和汇报过程、并确证公司各项行动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它以这种方式对公司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内部控制一开始发展到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体系的成熟,慢慢的从一开始的财务报表导向转变成风险导向,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的一个过程。

COSO在2004年发布《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进一步拓展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范围,由五要素增添到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督。

该报告将风险管理与内控结合,不仅标志着内控逐步转向风险导向型,也意味着内控从监督转向管理控制。

国内外均有大量研究证明:内部控制质量是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学者王凡林(2012)以IT行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内部控制的完善对财务绩效有正向积极作用。

胡雪萍(2012)在探究内部控制五要素分别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五要素对部分财务指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国外学者Prawitt DF (2008)等在企业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联系的研究中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越高,企业绩效水平更趋于优秀。

同时,J.S.Whisenant和K.Raghunandan (2003)也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增加股票下跌的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体系五要素是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企业的运作与发展,因此,本文分别从五要素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整个经营活动的基调。

张双鹏、胡本源等(2011)指出,内部控制应该与所处环境相适应才有利于企业的成长的与发展。

陈丽蓉、周曙光(2011)指出控制环境决定了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

管理者高层阶梯理论提出“认知-行为-结果”的范式,即管理者认知会影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的成长。

学者常启军、王璐、金虹敏(2015)也证明,高层团队综合异质性将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

因此,团队良好的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及企业文化等都是企业不可忽视的因素。

良好的内部环境将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绩效。

故本文提出假设:H1:控制环境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风险评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

高层管理者在进行一系列投资、经营决策时,要评估项目带来的风险和预期收益,并当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因此,创业企业在面临机会时,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作出有效的预警作用,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在损失发生前及时遏制,故本文提出假设:H2:风险评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控制活动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要求企业要贯穿全部的经营活动,包括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资金管理制度、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合同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这七项控制活动一项疏忽都将影响整体的经营效果,而相反,当企业严格执行各项控制活动,将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学者白华(2012)研究发现,控制活动是企业绩效的有力保障。

故本文提出假设。

H3:控制活动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信息与沟通这一要素要求企业设立适当的组织层级,从而提高沟通效率,建立保护机制以鼓励员工勇于举报腐败等公司内部违规现象。

杨忠智(2007)认为沟通即有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还是内部与外部的交流,保持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是内控提高企业绩效的一种表现形式。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控制体系中积极且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减少组织内外部人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且有效地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从而减少由于逆向选择带来的高融资成本问题。

同时,信号传递理论指出,与组织外部进行积极的信息沟通可以传递内部控制系统完善的信息,并因此吸引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

黄新建、刘星(2010)基于2006-2008年沪市制造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正向积极关系。

同样,信息披露作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的重要组成,积极的向组织外部传递信息,可以让市场上的投资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并做出积极的投资。

故本文提出假设:H4:信息沟通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管理者会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做出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和决策,如挪用和侵占公司资产、瞒报虚报信息。

加强内部监督过程,即对定期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以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弥补契约漏洞,确保组织有效的运行。

郑小荣(2011)指出,内部监督预示着企业是否能有效防范舞弊和企业有效运行。

研究学者林钟高、王书珍(2006)提出内部监督是企业科学审视自身的过程,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积极作用。

因此,良好的内部监督,可以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故本文提出假设:H5:内部监督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3 实证设计3.1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收集本文以全国新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共收回问卷690份,筛选方式如下:(1)筛出成立时间在8年以内的初创企业;(2)筛除所有题项均为一个选项;(3)筛除数据缺失的问卷。

共回收有效问卷639份。

表中显示了样本的基本特征,其中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于26-40岁,占所有创业者的845%,而创业者均受过高等教育,专科文凭及以上占96.9%,创业者男女比例基本各占一半,男性创业者居多,占58.8%,说明女性天花板现象依旧存在。

创业企业的人数规模在200人以内的企业占总样本97.81%以上,且资产规模主要集中在2000万以下,占89.2%,行业分布了近十几个行业,本文主要列出前五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电子信息行业、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65.26%。

企业年龄在1年以上的企业居多,占93.58%,其中3-4年的企业最多。

3.2 研究变量与测量3.2.1 自变量国内关于内部控制量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采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量化企业内部控制,如杨明德(2009)、赵息(2013);二是以内部控制实现程度或五要素为根据而设计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林钟高(2007)、张双鹏(2011)构建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COSO委员会(1992,2013)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CE)、风险评估(RA)、控制活动(CA)、信息与沟通(IN)、内部监督(SU)。

因此本文选取以上五个方面作为研究的自变量,并根据Annukka Jokipii(2010)、卢彬彬(2012)的内部控制测量量表设计内部控制五要素量表。

3.2.2 因变量学界对绩效(P)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与深入,对绩效的评估分为财务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润等;也分为非财务指标:员工增长率、客户满意度、企业规模等。

另一方面,新创企业通常不愿意向大众披露自己的财务情况,且其绩效不适合用财务指标衡量,因为新创企业前期投入较大,不能简单通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衡量。

Hoque(2000)采用一种自我打分的主观方法来评价新企业绩效,引入与同行业比较的相对绩效概念可以剔除许多不可控的因素,降低评价误差。

因此本文结合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设计新创企业绩效的量表。

3.2.3 控制变量而内部控制并非存在与理论之中,在实践中发现,内部控制体系是根据不同公司的规模、成立时间、战略等因素而设计的(Jokipii,2010)。

国内研究学者张先治、张晓东(2004)发现,金融行业的内控水平相对好于其他行业;企业规模较大的内部控制的效果要优于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效果较差。

因此本文选取创业企业层面的三个变量:成立时间(Time)、所属行业(Industry)和资产规模(Scale)。

3.3 研究方法与模型4 实证检验与分析4.1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本文分别采取Cronbach’s α和CICT值两项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本文选取的标准是删除CICT0.6且具有明显显著性作为标准进行检验,检验通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本文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的提取和检验,累计解释方差的比例均大于50%,并删除因子载荷小于0.4的题项。

4.2 相关分析本文通过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检验,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如表4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控制变量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因此有必要引入该控制变量。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关系,说明可以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下,说明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