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成为了各国和各地区关注的核心议题。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看,沿海地区往往比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更具优势。

沿海地区拥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便于国际贸易的开展。

例如,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凭借其优越的沿海位置,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在交通、物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对外贸易的成本较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资源禀赋的差异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而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需要依靠其他途径来推动经济发展,如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

但资源开发并非一劳永逸,如果过度依赖资源,而不注重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一旦资源枯竭,经济就可能陷入困境。

产业结构的不同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体现。

在一些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产业附加值高,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传统的农业、低端制造业仍然是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附加值低,经济增长缓慢。

政策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如设立经济特区、给予税收优惠等,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促进特定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相反,缺乏政策支持的地区,发展机会相对较少。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贫富差距的扩大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高,享受着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则面临着贫困、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这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其次,人才的流动会进一步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高素质的人才往往倾向于流向发展机会更多、待遇更好的发达地区,这使得欠发达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制约了其发展。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如何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如何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如何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凸显出来。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原因分析1.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发展较为迅速。

而内陆地区则受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2.资源禀赋的差异: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也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快速发展相关产业。

而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外部资源的引入来弥补短板。

3.产业结构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业,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他们通过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条件,来吸引资本和人才的流入,加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反,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二、处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策略1.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政府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对于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政府应重点发展与资源相关的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对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政府应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2.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了减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政府应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互联互通能力,降低地区间的物流成本;加强教育和人才交流,提高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

3.引导资本和人才流动:针对欠发达地区,政府应通过引导资本和人才流动来促进经济发展。

探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协调发展

探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协调发展

2 经济 发展 水平 总 体上 呈 现 … 中部 j 、 虫
强 , 鄂 东 、鄂 西 梯度 差距 不断 拉 犬 的趋
构重 组 与 命 井 的 同时 , 进行 区域 重组 与 合 并 , 力促 资源 、资 金 、 产 、 、人 门等 的 相 I l , 对集 r . 重点 加快 和 促进 中心 城市 的 经 济 『 I 增 长 小 城镇 网络 体 系建 设 , 营 造和 培 育 增 长极 ,带 动 区域 经济 的 发 展 , 最 终实 现 共 同 发展 。 2 深 入 研究 ,统 筹规 划 ,制 定全 省 经 、 济持 续协调 发展 的产业政 策和 区域政 策 , 并通过 法形式组织实施。按可持续 发展 的要 求 , 存 发挥 市 场 机 制基 础性 调 节 作用 的前 提 下 ,加 大政 府的 宏 观调 控 ,是 实 现 区域 经 济 协调 发展 的有 效途 径 。政 府 通 过 制定 产 业政 策 , 扶 持 和振 兴 特 定产 业 以解 决经 济 发展 中 的效 率 问题 ; 通 过 制定 区 域 政 策 , 促进 国 民收 入在 地 间 的合 理 分配 以解 决 经 济 发展 中的 公平 问题 , 二者 结 合 起 来 ,达 剑逐 步 缩 小地 区差 距 , 实现 地 区 问 国 民经 济协 调 发展 的 目的 。 3 渊 整 产业 结 构 ,促 进 区域 经济 技 术 、 I 办作与 联 合 ,建 立 区域 经济 协 凋 发展 的 联 动机 带。 以仝 省经 济 发 展水 平 看 ,沿 海 地 l j 特 别是珠三角地 区已经进入 由工业经济 向服务经济转化阶段,面临产业结构升级 , 而广大 山 尚处于 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转 化的初 始 阶段 , 大 区域正 好进 行产 业 衔 两 接 , 为 区 域 经济 协 作 与联 合 提供 丫 良好 的 机遇 , 也 是促 进 全 省区域 经 济 协调 发展 的 有 利时 期 。 空 间上 , 在 以流 域 为主 体较 为 合 适 , 由于 流 域 内特 殊 的 物质 、信 息 等流 动 构 成 个有 机 整 体 , 湖 北 的 长江 流域 都 穿 越 欠 发达 区 和 发达 区 , 上 中下 游 部具 优 势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是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它关注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现象,并寻求达到各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方式和措施。

本文将对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实现协调发展的策略。

我们需要理解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

区域经济差异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是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政策制度、市场规模等因素所致。

区域经济差异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平衡利用,使得一些地区的经济活动更加发达,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弱。

这不仅会导致资源和财富集中,也会影响到人口流动、社会发展等方面。

区域经济差异可能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不平衡的发展会造成一些地区的贫困化,而其他地区则相对富裕,这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和不稳定。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区域发展规划,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布局,实现各地区的优势互补。

政府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政策,鼓励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促进其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相对滞后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除了政府的作用外,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扶贫和扶贫政策,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并将其社会责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公益事业、传播知识和技术等方式,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引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差异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协调措施展开分析,以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1. 差异性产生的原因1.1 自然条件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天然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因为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其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1.2 技术与人力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配置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发达地区通常具备先进的科技实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而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则相对较弱。

1.3 区域政策与规划差异区域间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府在资源投入、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2.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措施2.1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有效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投入,提供补贴和支持,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以改善该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其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2.3 促进创新与科技进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以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2.4 加强人才培养与流动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支持,同时鼓励人才流动,促进优秀人才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

3. 成功案例与启示3.1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其通过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与一体化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与一体化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与一体化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逐渐凸显。

这种区域差异既是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对区域差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一体化发展策略势在必行。

一、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地理、资源、人口、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区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GDP水平的差异。

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不同,不同地区的经济产出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情况下,发达地区的GDP相对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GDP相对较低。

其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历程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差异。

一些地区依靠资源型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专注于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

第三,人口流动的差异。

由于各地区的发展条件和机会不同,人口流动将会导致更严重的区域经济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可能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

二、一体化发展策略的意义在解决区域差异问题上,一体化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化发展策略旨在消除地区间的差距,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区域间的合作与资源的共享,不同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推动整体经济的提升。

其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提高各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第三,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人口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建立更加稳定的人口流动机制和促进人才流动,可以减缓人口流失,促进区域间的人员交流与资源共享,实现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区域发展。

三、实施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建议为了推动一体化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建立健全区域间的合作机制。

政府可以推动相关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定期沟通与合作的机制,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一、引言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配置、市场规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我国,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表现1. 经济总量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总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甚至有的地区的经济总量还不如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个城市。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GDP总量远远超过了内蒙古、西藏等地区。

2. 产业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中部地区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而这些差异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技术水平差异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领先,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因此技术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也较为显著。

4. 人才流动差异由于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向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出现了人才流失的情况,导致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5. 市场规模差异由于地区经济总量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市场规模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市场规模大的地区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市场规模小的地区,则容易出现发展困难的情况。

三、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1. 自然条件差异我国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均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中西部地区则自然条件较差,气候恶劣,资源匮乏,致使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2. 政策导向差异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东部地区在国家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支持和倾斜政策,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了政策导向的差异。

3. 历史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也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日益突显。

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另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这种地区差异问题直接影响到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增长。

因此,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调控、投资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一、政策调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政策调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来调控区域经济发展。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控制通货膨胀等方式来影响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从而调节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

此外,产业政策也可以通过引导优势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等方式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投资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投资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同地区之间可以进行产业转移、资源共享、市场互通等形式的投资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各地经济的协同发展。

例如,沿海地区可以发挥其港口优势,与内陆地区进行合作,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吸引优质企业入驻等方式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需要加强技术转移与技术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各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发展,推动区域之间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政策调控、投资合作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地区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由于各种历史、地理、文化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被称为地区经济差异。

地区经济差异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状况,这种状况既存在于发展中的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

在中国,由于国土面积辽阔,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地区经济差异尤为明显。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薄弱。

地区经济差异的出现可能会导致不良的社会经济后果,例如失业、贫困、流动人口等。

为此,需要通过协调发展的方式减少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合理的资源调动、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潜力、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等方式,逐步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实行协调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从而实现全局的经济协调发展。

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时,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和产业,发挥各地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地区的综合交通、通讯和电力网络,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此外,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各地经济的互补和共同发展。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较薄弱地区可以采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投入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在较发达地区,可以加大对技术创新、新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当地经济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地区经济差异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表现,需要进行区域协调发展来减少经济差异。

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各地经济协调发展,助力实现国家经济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地区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地区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地区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当今社会,地区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社会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区差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往往较为发达,拥有先进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繁荣的服务业,人均收入较高,城市建设现代化。

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产业以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相对薄弱。

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地区差异的重要体现。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创新能力强,能够吸引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而中西部地区在产业升级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工业仍占据较大比重,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基础设施方面,东部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西部地区在交通网络、水利设施、电力供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也是地区差异的一个突出问题。

东部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众多,科研实力雄厚。

中西部地区在教育投入、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与东部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历史和地理因素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在历史上就有着较为发达的商业和贸易,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与外界交流和开展经济活动。

而中西部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

政策因素也对地区差异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政策,使得东部地区率先获得了发展机遇,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经济迅速崛起。

此外,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资本和人才往往倾向于流向投资环境好、回报率高的地区,这进一步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异过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备受关注。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种差异现象十分明显。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以及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1.地理位置差异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差异直接影响到其经济发展水平。

沿海地区由于接近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具有较强的外部联系和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而内陆地区受制于地理条件,交通不便,市场相对狭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资源禀赋差异各地区拥有的资源禀赋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依靠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增长,而资源贫乏的地区则难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3.政策环境差异各地区的政策环境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方则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4.人力资源差异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素质的人才集中地区,能够更好地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而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地区则难以实现经济增长。

二、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对策1.均衡区域发展布局国家应制定区域发展规划,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布局上要注重发展的均衡性,将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纳入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互补优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些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应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

3.优化政策环境政策环境的优化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要积极出台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区发展优势产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

4.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本地区,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资源禀赋都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而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些区域差异进行深入了解和有效协调。

首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规模、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都息息相关。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接近海洋,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因此在贸易和物流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发展相对滞后。

这就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差异。

其次,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过大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增加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内部的问题,更可能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那么,如何进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呢?首先,政府在区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同时保障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不过快,以减少区域差距。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较为完善,而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导致了发展差距。

通过加大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改善其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状况,提升其发展潜力。

此外,还需要注重产业转移和就业机会的均衡分配,为落后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不同地区之间可以通过产业联盟、跨区域投资合作、城市间姐妹关系等方式加强联系,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合作,可以使得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借助其它地区的资源和技术,实现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与交流等措施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发展差异和协调

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发展差异和协调

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发展差异和协调地区发展差异和协调是一个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体系的不断深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越来越明显。

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都会对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地区间的差异发展如何协调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地区发展差异与协调进行探讨。

一、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地区发展差异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不同。

一些地区天然的优势资源能够带动其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缺乏这些资源,使得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所不同。

一些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另一些地区则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再次,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一直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二、地区发展差异带来的问题地区发展差异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这种差距不仅在经济上表现明显,还在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社会不公平问题的加剧,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地区发展差异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一些地区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形成了地区间的竞争和矛盾。

最后,地区发展差异还带来了人口流动和城乡差距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导致城市人口过多,而农村地区则出现了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等问题。

三、地区发展差异协调的方法为了解决地区发展差异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协调。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新兴产业等方式,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其次,应该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

不同地区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铁等方式加强交流,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流动,实现互利共赢。

湖北省经济发展分析

湖北省经济发展分析

湖北省经济发展分析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内陆省份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总体情况湖北省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其工业部门以汽车制造、钢铁产业和化工产业为主导,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此外,湖北省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根据最新的数据,湖北省的GDP总量在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位居前列。

2019年,湖北省的GDP总量达到了2.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7.8%。

湖北省的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对中国经济的贡献非常重要。

二、产业结构湖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传统,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

汽车制造是湖北省最为出色的产业之一,特别是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为核心的汽车制造集群。

此外,湖北省的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也发展较为成熟。

然而,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制造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而随着资源环境的压力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湖北省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

三、区域发展差异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以省会武汉市为中心的中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和东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中部地区拥有较多的制造业和高校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流入,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然而,湖北省的东部和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面临着落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湖北省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促进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应加大对产业转型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此外,还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

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

Vo . 6 No 6 12 .
NO . 2 0 V 0 6
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
杨 问芝
( 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北 武汉 407) 华 湖 3 0 9
摘 要 : 文章选取 1 7项指标 , 用因子分析 法对湖北省县 城经济发展水 平进行 综合评 价 , 结合聚类分析划 出 运 并
公 因子 2在 x , ,1 x X6 三个指标 l 有大 于0 7的载荷 , _ 卜 .
(03 20 )《 20 ,0 4 ,湖北农村 统计年鉴 》2 0 ) (0 3 。
2 指标体 系。 . 评价 区域经济 差异必 须建立适 当的
指标体 系。 根据 建立指标 体系 的科 学性 、 系统性 、 比 可 性和可 操作性 原 则 , 章 建立 了由 1 指标 构成 的 文 7项 评价指标体 系 , 具体 是 : 人均 国内生产 总值 ( 、 x)经济 密 度(。、 均财政 收入 ( 、 x)人 x) 职工年 平均 工资 ( 、 x) 人 均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 、 均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额 X)人 (s、 x)人均 邮 电业务 总 量 ( 、 民人 均储 蓄 年末余 x)居 额(s、 镇人 口比重 (。、 三产业 比重 ( 、 x)城 x)第 x。 人均 ) 工业 产值( 1 、 x1 农林 牧渔业 人均劳 动生产 率 ( )农 ) x。、 民年人 均纯 收入 ( )人均教 育费 支 出( )每万人 x 、 x 、

指标体 系和研 究方法
1数 据来源 。 . 本文 的研究 目的是探 析湖北省县域
经济发 展差异 , 不涉 及经 济增 长和 差距 变化 问题 , 而 因此没有 采取动 态 数据 , 是 以 2 0 而 0 2年 的数据 为 时 间范围 。 文章所用 的数 据 主要来 源于《 北统计年鉴 》 湖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如何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整体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1.地理条件差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沿海地区具有便利的交通以及航运条件,有利于发展外贸和相关产业;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市场辐射范围相对有限,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资源禀赋差异: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导致其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也不一样。

一些地区富集了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或者资本资源,有利于特定产业或者领域的发展;而一些地区资源贫乏,只能依靠其他地区的资源供给,从而缺乏竞争力。

3.历史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一些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资金流向,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一些地区历史文化沉淀较少,缺乏吸引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带来的问题1.经济增长不平衡: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整体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受到了挑战。

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而另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力水平,影响了国家整体的发展进程。

2.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一些地区由于资源禀赋优势,过度开发和利用资源,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而相对资源贫乏的地区,又需要依赖其他地区的资源供给,导致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

3.社会不公平问题:经济发展差异也会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平衡,增大富裕与贫困之间的差距,导致一些地区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这不仅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也要关注弱势地区的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潜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作者:李晓波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年第10期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我们似乎又一次看到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我们党又提出了更远、更高的目标——即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并且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当然,中部崛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召开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座谈会,并指出,湖北应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发挥龙头作用,可以说他们对湖北给予了很大的希望,这也是基于湖北实际情况的考虑。

因为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来所,中部其他省份都与湖北有着一定的差距,湖北正处在中部地区的中间地带,湖北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中部各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从这点上来说,湖北承担着促使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重大使命。

但是,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在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严峻的一点体现在湖北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上。

省会城市武汉一枝独秀,发展迅速,而其他二级城市如黄冈、十堰、荆州等城市却发展缓慢,与省会武汉的差距越拉越大,形势严峻,在新时期、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湖北省社会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湖北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与否关系到整个湖北的社会繁荣、稳定和发展,我们需要谨慎对待。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湖北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中部省份而言,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国外的情况看,任何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都比较平均,极少出现那种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现象,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本国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国外学者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将它们固定实施下来。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明显。

一些区域取得了快速增长和繁荣,而另一些地区则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

贫富分化不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还会制约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带来了优质资源的集中效应。

一些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形成了良性循环。

然而,这也导致了资源的过度集中,造成其他地区的资源匮乏和人才流失。

许多中小城市面临着人口外流和经济衰退的威胁,这不仅阻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公平的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在发达地区,人民普遍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而在欠发达地区,人们面临贫困和缺乏基本需求的困境。

这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经常导致社会压力的积累,引发社会不满和冲突。

因此,协调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为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其次,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和产业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地区的经济都是相互依存的,合作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地方的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也至关重要。

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这种差异既体现在经济总量上,也表现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

然而,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就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进行探讨。

一、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区域发展差异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1. 自然条件不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地区的发展。

比如,靠近海洋的地区更有利于海洋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而内陆地区则更适合发展农业和制造业。

2. 市场规模的不同:市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潜力。

一般来说,人口集中的地区有更大的消费市场,从而更有吸引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3. 行政政策的差异:行政政策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一些地区的政策可能不够合理或者缺乏执行力度,导致发展滞后。

二、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需要得到协调。

以下是协调发展的重要性:1. 均衡的发展:协调发展可以促使各个地区实现均衡的发展。

如果某些地区发展过快,就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而当某些地区发展滞后,就会导致贫困问题和社会不稳定。

只有通过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2. 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协调发展,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产业进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通过区域间的合作和互利共赢,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3. 人口流动的平衡:区域发展的差异会导致人口的不均衡流动。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人口过剩和就业压力增加的问题,而一些地区则可能出现人口外流和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通过协调发展,可以实现人口流动的平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促进区域发展的协调发展策略为了促进区域发展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推动地方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一体化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这些差异不仅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带来影响,也对全球经济秩序和经济一体化带来挑战。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增长、收入水平、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由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政府政策等因素引起。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首先,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因素。

沿海地区通常具有发达的海上运输和贸易条件,使其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市场较小等原因,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其次,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会导致差异。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通常会更容易实现经济发展。

例如,石油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依靠资源开采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

另外,政府政策的差异也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出台吸引外商投资和发展产业的政策,从而促使经济发展。

然而,政策的实施并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更受关注和资金支持,而其他地区则被忽视。

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经济一体化旨在促进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强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的自由化。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经济一体化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一体化可能加剧地区发展差异。

当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和竞争力更容易获得支持和加强,从而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差距。

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可能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排除在经济一体化的利益之外。

其次,经济一体化可能导致资源不平衡和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通常会引发产业转移和资金流动,导致一些地区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加剧。

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等挑战。

最后,经济一体化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由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些行业和企业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导致失业和收入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协调发展
[日期:2010-12-19]
来源: 作者:现
代商业
[字体:大中小] 何秀平王丰阁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摘要:本文描述了湖北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现状, 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几个基本原因, 并就如何实现全省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湖北经济;区域差异;协调发展
一、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的现状
1、城乡差异不断扩大, 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各省水平,尤其是湖北省的城镇平原地区与山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 湖北省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 城市与农村这两类不同性质
的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仍然十分突出, 而且呈不断扩大趋势, 比全国平均差异和沿海各省区的差异更加明显。

据统计, 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的绝对差额由1 980 年的188 元增加到2009 年的5300多元, 农民的收支比呈不断下降趋势,
而城镇居民的收支比却不断上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支出增长率, 而农民收入增长率低于支出增长率, 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不断扩大。

2、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中部独强,与鄂东、鄂西梯度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

湖北省地理位置按东西走向可将省内十七个市、自治州划分为鄂东、鄂中、鄂西三个地区,鄂中地区具有较强的城市集聚效应,人口、GDP和城市化水平在三个地区中都居于最高,尤其是GDP对整个湖北省的贡献超过50%,达到54.4%。

鄂东地区土地面积达到鄂中地区的69.23%,其GDP的比重还不及鄂中地区的30%。

鄂西地区面积为中部地区2倍多,人口与鄂中地区相当,但其GD P的比重只有鄂中地区GDP的57.1%。

就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来说,鄂中地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基本相当,说明鄂中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而鄂东和鄂西地区三大产业比重之间差距较大,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因此鄂东和鄂西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由此可见,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中部独强,与鄂东、鄂西梯度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

二.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成因分析
(1)由于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使湖北省城镇平原地区与山区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

如以武汉为核心的“8+1”—武汉城市圈以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和50.4%的人口,于2009年提供了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60.2%、54.4%的地方财政收人、58.3%的固定资产投资、62.1%的消费品零售总额, 是我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 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而鄂西和鄂东南为多山地区,远赶不上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由于大山阻隔, 水陆交通不能深入腹地, 通讯发展缓慢, 贫困人口多居住在生存环境极其困难的深山远山
(2)湖北省中心城市城市集聚效应明显,而对周围地区辐射影响较小。

作为中心城市的武汉市,凭借其突出的区位、资源、市场及科教优势同时又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一直以来都是湖北发展的龙头,武汉兴则湖北兴,武汉衰则湖北衰。

同时,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惟一一个特大城市,由于与周边地区产业互补性不强,再加上对周围州、市、县的辐射能力有限,也是造成周边地区发展缓慢,惟独大武汉独树一帜的原因。

(3)固定资产、基础建设投资分配不均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

从1995年至2009年,湖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 都用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

20 0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为7183 亿元,而武汉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00 1亿元,占全省的41.7%。

过多的固定资产、基础建设投资使武汉成为了湖北省资金、技术、要素、人才的集散地,促使了其区位优势的形成。

基础建设的投资构成了产业规模扩张的基础。

三.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 按照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区域联合、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和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结合湖北实际, 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大改革力度, 促进欠发达区域内经济的相对集中, 营造增长极核,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

湖北山区面积广大, 人口和产业分布相对过于分散, 又缺乏相互间的协作联系, 发展缺乏极核作用和支撑网络。

因此, 应该趁机构改革的大潮,在进行机构重组与合并的同时, 进行区域重组与合并, 力促资源、资金、产业、人口等的相对集中, 重点加快和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与小城镇网络体系建设, 营造和培育增长极, 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2、深入研究, 统筹规划, 制定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并通过立法形式组织实施。

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前提下, 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 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 扶持和振兴特定产业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效率问题; 通过制定区域政策, 促进国民收入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公平问题, 二者结合起来, 达到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实现地区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3、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技术协作与联合, 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

以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看, 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已经进入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化阶段, 面临产业结构升级, 而广大山区尚处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初始阶段,两大区域正好进行产业衔接, 为区域经济协作与联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也是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利时期。

在空间上,以流域为主体较为合适, 由于流域内特殊的物质、信息等流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湖北的长江流域都穿越欠发达区和发达区, 上中下游都具优势互补, 因此, 按企业为主、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政府引导,开展一个中心城市——武汉、两个次级中心城市——襄樊和宜昌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技术协作与联合, 将有效地促进
全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晗,肖晓勇. 论建立湖此区域径济协调发展机制[J].科技创业,2007(5).
[2] 杨迅周, 杨延哲, 刘爱荣. 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