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难点突破共24页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重点难点精归纳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一)对中国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一)特点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历史必修三重点复习概括.ppt

历史必修三重点复习概括.ppt

的新概括
和谐社会理

指导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指
使中国人民富 导思想,引
起来
领中国迈向
小康社会
解决的问题 精髓
作用
毛泽东思想 革命道路和 社会主义改 造和建设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 群众路线、 站起来了; 独立自主 建立起社会
主义制度。
解放思想、使中国人 实事求是 民富起来
人为主体用理性的 的
方法来追求“理性 解
王国”(完善了人 文思想)

• 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1 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 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分) 2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封建神学统治西方近千年, 个人意识惨遭压制,人成了上帝的羔羊,人文主义思想几 近湮灭。(2分) 3 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 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 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2分) 4 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 绝对权威,是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2分) 5 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 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 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2分)
40s,60s,(美)奠定基础 90s, 1969年互联网产生
(美)
代”
90年代以后互联
网发展为全球信
息网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 们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 时代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重难点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重难点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重难点复习纲要专题一【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纲要】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基础)。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意义: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使中国后来出现了思想文化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

2、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和思想文化兼容并包与宽容开放的特点。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二、儒学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政治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被统治者作为加强思想统治的工具加以利用。

其政治原因在于: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也要求在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

三、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内涵和当代社会应取的态度自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以后,后代又对儒学加以继承和创新,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儒学的内涵和核心始终如一。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礼”(要求人们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和要求,本质上是建立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等级秩序)。

就其内容来说,儒家思想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主张实行德治,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经世致用,服务于当时社会;主张社会的和谐与统一,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正是由于儒家学说的内容及其自身的发展变化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扶植。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另:三纲五常)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

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官僚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的相互结合,统治着农民大众。

这种社会结构为长期的封建专制提供了基础。

此外,社会等级森严、礼教强调、家族观念重视等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秦汉时期的封建社会和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

在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封建王朝,封建制度逐渐完善。

而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封建制度不断演变和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农民起义与民族大融合等事件不断发生,对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传承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科技发展以及艺术与建筑等方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技发展方面,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重大科技发明对世界科技史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艺术与建筑方面,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和建筑等文化形态日益发展,其艺术精髓一直被后世传承。

综上所述,高二历史必修三主要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

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

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
以下是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
1. 秦朝的统一中国: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
筑连墙等,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点。

2. 秦朝的法家思想:了解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以法治国、强调法律执行的
严格性、推行墨子教义等。

3. 秦朝的兵马俑和地下宫殿:了解秦朝兵马俑和地下宫殿的发现、特点和意义。

4. 汉朝的建立:了解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以及汉朝的建立过程,了解刘邦在政治上
的一些改革措施。

5. 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了解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的实施以及推动经
济发展的一些政策,了解汉朝的文化成就,如《诗经》的整理和传播、汉字的发展等。

6. 西汉的衰亡:了解汉朝中后期的一些内外因素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亡,如宦官干政、外族侵扰等。

7. 东汉的建立和三国时期:了解东汉的建立以及黄巾起义的发生,了解三国时期的政
治格局和主要三国势力的特点。

8. 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了解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等,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才能。

9. 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了解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如赤壁之战、建安
七子之间的政治斗争等。

10. 三国时期的文化和文学: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和文学成就,如《三国演义》的创作、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等。

这些是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考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难点整理归纳(精选3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难点整理归纳(精选3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难点整理归纳(精选3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难点整理归纳篇1一、分封制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分封制的意义1、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渐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分封制使得各诸侯在自己领的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权,这为西周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3、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难点整理归纳篇2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区别影响显著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难点整理归纳篇3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历史总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框架总结

历史总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框架总结

历史总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框架总结作为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修三包含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中国历史,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总复习必不可少。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几个必修三的重点知识点框架总结。

一、中国民主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由列强侵略和清朝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

这一时期,中国的国土、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压迫。

因此,思想启蒙、社会改革和民主革命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辛亥革命,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其标志性事件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

此后,辛亥革命的旗帜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12年2月12日清朝满洲政府正式退位,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统治。

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个阶段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掀起了一场文化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早期文化革命的翻版,它呼吁自由、民主、教育、科学和民族复兴等议题。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峰,它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它不仅结束了旧文化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传统之一。

第三个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

大革命的失败,表明了主张天然权利的民主精神和民主革命的力量无法两广革命的局限。

此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加入到了合法的由先锋队领导的革命运动的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起始和守护必须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贯彻“得民之所望,解民之所忧”的民主思想,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粉碎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使革命走向胜利。

二、解放区解放区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大革命的一项重要成果。

解放区的创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种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这个制度应该具有极大地民主性,以保证劳动人民的权利和福利。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历史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思潮革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分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

在政治方面,清朝统治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央集权逐渐瓦解,地方势力兴起,社会秩序日益动荡不安。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体制的固化使得中国无法适应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国家财政困难,农民生活困苦。

社会方面,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的不满逐渐升温。

二、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虚弱,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了自我觉醒和探索,探索中国乃至亚洲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出路。

三、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这一过程被称为中国的西化运动,包括洋务运动和“自强求富”运动。

中国的西化运动为民主革命创造了条件,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消灭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腐朽,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

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如洋务派、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不同的阶级和社会群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和诉求。

这些觉醒与斗争的过程,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力量。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由于必修三的历史内容非常多,为了能够系统而有步骤地学习这个模块的历史,我们要经常梳理学过的知识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1、产生治世的原因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三难点突破支招

高中历史必修三难点突破支招

“举重”焉能“若轻”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难点突破支招老师们颇有同感,模块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内容枯燥乏味、理论性强、深奥抽象,难于理解。

现据专家报告和自己的体会,整理如下,欢迎就这一话题积极参与。

根据教材内容,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

内容侧重有别,突破方法也随之而有所差异。

【思想理论类】●知识范畴(1)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理论成果。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方法点拨(1)梳理主线。

将枯燥的内容和抽象的理论系统化,即提炼主题,条理展示。

如在讲毛泽东思想时可提炼为:发端——形成——成熟——深化。

(2)故事激趣。

生动的故事情节往往能够吸引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打开思想的闸门。

如在讲解程朱理学时,适当引用“鹅湖会”的故事。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

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

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

因此,二人辩论争执,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

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

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

通过教师扮演朱陆两者不同声调,合理化的名句引用和诠释,可使学生感悟出粮者实现的不同。

(3)比较鉴别。

俗语曰:“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再抽象深奥的知识,如果能以表格形式按几个可比项呈现,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

在对比中提升思辨能力,把握问题理解的方向。

如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对比等。

【文学艺术类】●知识范畴(1)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2)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方法点拨(1)感受“时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里的反映”。

我们把握辉煌灿烂、星罗棋布的文学艺术,不要流于单纯的知识碎片的记忆和收藏。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点之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必修课程,其学习非常重要,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帮助。

而在高考中,历史必修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下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必修三。

一、坚持做好基础复习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很多,包括历代王朝、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

因此,要想掌握历史必修三这门课程,首先必须做好基础复习。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复习,比如说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政治制度的演变等,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非常重要。

二、多看历史文章,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需要多看一些历史文章,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这些文章可以是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历史学者或者历史爱好者撰写的历史文章。

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应对各种历史题目。

三、注重历史案例的学习历史案例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通过学习历史案例,不仅可以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这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有很多启示。

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案例,比如说抗战时期的一些英雄事迹、明朝中期的中兴历程等等,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四、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历史学科的核心。

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需要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和考试成绩都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思维包括历史事实分辨能力、考证能力、推理和归纳能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多做历史试题、读历史书籍、理解历史人物等方式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备考历史必修三。

五、关注历史文化的学习历史文化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灵魂。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难点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难点知识

历史必修三考点归纳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①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②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孔子的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老子的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儒家思想对今天的重要意义:①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提倡的“孝”“仁义”“诚信”等伦理道德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③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建设,使之正常、健康发展;④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当代文化教育事业以及人才的培养均有积极意义;⑤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有现实意义。

3.汉武帝为何在“独尊儒术”的同时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思想?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供“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统治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加强自身统治,其他有利于这个目的的思想都可以吸取;③汉武帝的做法对儒学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推动作用。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

历史必修三重难点doc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重难点专题一课文目录一百家争鸣二儒学的兴起三宋明理学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

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难点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难点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消失的原由及评价1、原由:(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者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训练)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根抵。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训练家和政管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惜,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训练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见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见“性本善”。

荀子也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乐观合理成份,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反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5、“理性的阳光”和“现实的黑暗”分别 是什么含义?
现实的黑暗指迷信、专制和愚昧
理性的阳光指科学、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6、启蒙运动的斗争目标是什么?与文艺复 兴相比有何异同?
目标: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冲击神权的思想束缚; “启蒙运动”不仅反封建教会神权,更反封建君权。
阶段
古代希腊
中世纪
文艺复兴 时期
西方人文主 义思想
起源
压制
人性的 复苏
主要表现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禁欲苦行 神权至上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1、“启蒙”的含义是什么?
开启智慧;打破愚昧和无知
2、什么是“启蒙运动”?
人物 新兴资产阶级
启 时间
17、18世纪
蒙 运
地点
(起源于)英国—(高潮在)法国—(扩展至)世界
人教版《历史》
必修三疑难点突破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武昌文华中学 高娟
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一、考点分布情况
1.必考内容共85分,包括: 古代史(19个) 近代史(23个) 现代史(43个)
2.选考内容共15分,包括: 6次改革 6项战争与和平的内容 6类历史人物共21人。
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异同点
14-17C文艺复兴 17-18C启蒙运动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方式
范围
斗争 矛头 核心
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 打出了鲜明的资产
文化的旗号
阶级旗号
源于意大利,传播到 源于英国,盛于法国,
欧洲各国
影响世界
天主教神学思想
封建专制制度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影响
文艺与科学硕果累累
文 (先驱)
学 彼特拉克
《歌集》
三 杰
(人文主义之父)
最早提出以”人的 学问”代替”神的
学问”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禁欲\宣传平等
巧记:“特级 假日 听神\曲张”扬个性
美 达芬奇

拉斐尔

打破呆板的宗教气息 崇尚自由的人文气息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高潮
哥白尼 意大利
者更直接、更全面、更系统地反封建。 3.后者的思想解放作用更大,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
的思想准备。 4.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成果,而后者
则是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
( 2019上海卷12)
15-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 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 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动 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
实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3、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理性主义
4、什么是理性?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指 什么?
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 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 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2019江苏卷15)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 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 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 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 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 达的深层含义是(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欧洲各国
文学艺术
科学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中世纪之所以黑暗,那时人类意识的 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 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 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 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 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化》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列举法国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代表作品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反君主专制. 《哲学通信》
倡导君主立宪;“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论法的精神》
卢梭
提思出想“;天社赋会人契权约”论和;“认人为民人主类权不”《社会契约论》 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新兴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随 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因素, 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以 及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租地农业家。
基督教
矛盾
追求财富、现世享乐 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
以“神”为中 心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首发地—意大利(约14世纪)
①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
② 文化环境:
资产阶级壮大
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
③ 人才优势:
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但丁
《神曲》 表达对教会的憎恶
中世纪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人生来是有罪的。 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 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 托于来世。
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首发地—意大利(约14世纪)
工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壮大
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是一回 事吗?
3.人民主权和主权在民是不是一回事? 4.卢梭为什么会提出“人类不平等的根
源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的私有”这一观点?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指从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到1500年 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 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 “中世纪”。
冲击着旧制度,推动了 各国革命运动,影响了 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联系
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宣传人文主义精神;都是资产阶 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异: 1.前者是人文主义,主要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 后者是理性主义,把主要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
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2.前者借助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后
二、考核目标
1.获取和解读信息;(图文材料)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理解、分 析、说明和证明)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描述 和解释、认识和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 归纳的方法;使用批判、借鉴、应用的 方式、提出不同的看法)
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问题的整理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关系? 2.新兴资产阶级和早期资产阶级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