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上课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
小 院 的 牵 牛 花
38
思考与探讨
说到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 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 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 秋草,使作陪衬。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蓝色、白色——冷色 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
清晨静观图
1937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 故都的秋味。后来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解题: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确定描写的内容 因“故都”的修饰而被 赋予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表明描写的地点 暗含一种文化底蕴 含深切的眷恋之意
故都
的
秋
“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心,亦 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的旧都。
“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 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 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 (二者结合,暗含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更有 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包含深切的眷恋之情)
通读全文
思考:
揣摩散文的总体结构和作者 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感 情!
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作者在对这些具体景物的 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清、 静、悲凉”之秋味的?
请同学读3-11段,圈出 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59
(一) 观秋色 你找到了哪些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这些色彩的描
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 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主要是冷色。蓝色,宁静、深远;白色,素雅、 纯静。它们与高阔的蓝天形成了和谐的秋的基调,给 人的感觉是清凉疏朗的。 这些色彩营造了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的氛围, 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一切景语皆情语”,选取 这些色彩有力地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冷清、孤独。
秋雨话凉图
1、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 更像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灰沉沉的天空,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 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秋雨来去匆匆,天气变化很快。) 2、作者借雨后都市闲人的_____ _________、 衣着 、活动背景 对话语调 动作、神态 _____、 ________ ,来表明作者在谈 到寻常百姓生活时心情非常愉快,也很想像
景物赏析
破院赏秋 画面:碧绿的天底下,五颜六色的牵牛花 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地之间,偶 尔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灰色的驯鸽,坐在院 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 撷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声。 提示: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秋的美, 秋的情趣就在这蓝天白花
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 冷色:青,蓝,白灰
初读感知
找出本文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 (1)
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结构特点 总——分——总
划分层次段落
一、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 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 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破院的景象:破屋,破壁腰
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
总结: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是清闲 淡泊的,作者的审美情趣是高雅恬淡的。通过 对本段的赏析,我们也明确了写景散文要通过 文字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把握景与情的内在联 系。
提示:
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
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
从秋雨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凄凉
特点:清、静、悲凉 手法:衬 托
研习: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
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 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 柔软的触觉。 ……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 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落 蕊 映 秋 图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 觉形象;寂静无人,独自徘徊, 只有与自然交融;给人一种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 凄凉感觉,也流露了眷恋故都 之秋的情怀。
落蕊映秋图
关键词: 细腻 清闲 落寞
感情:清、静、悲凉
寒 蝉 残 鸣 图
秋声 反衬无声
寒 蝉 残 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分析:蝉多是哀怨、忧伤的 象征,而蝉声更令人备感冷 清。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 动作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 者的冷落、悲凉。
以声衬静
“蝉躁林愈静,
寒蝉残鸣
鸟鸣山更幽。”
故都的秋景图
清 晨 静 观
落 蕊 映 秋 秋蝉残鸣 秋 雨 话 凉 秋 日 胜 果
清 晨 静 观 图
研 习:(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
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自然而然地 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思考与探讨
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 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 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静、 悲凉,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都市闲人”那样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思考与探讨
为什么在“秋语话凉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 的形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 适的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用这样 的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 用这“落寞和 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 静、悲凉”的北国的秋味。
秋声(静) 悲凉 秋色(清)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总写 故都秋好,宁可减寿也要留住 热爱 眷念
清 、 静 、 悲 凉
本文的“形” “神”是什么?
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 说是五幅秋色图。 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 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 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28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 语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 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 意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郁 达 夫
1919年夏在名古屋 高校毕业留影
(清、静、悲凉)
一声唉叹,一个拖腔, 回荡在高阔寂寥的秋空, 如同回荡在无边的大森 林,回荡越久,空寂越 深!
秋雨话凉图
可不是么?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唉,天可真 凉了——
47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秋雨话凉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 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 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 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 去当翻译,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 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战士”,并在 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影 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 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 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 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 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 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 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 的四季》。
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黄尘?
用北风黄尘反衬秋果奇景,在对故都金秋 的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悲凉感:因为 红枣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长。
(清、静、悲凉)
思考:阅读文章第13段,本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
正像是
黄酒之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
景:“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 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 柔软的触觉”
落蕊映秋图
情:给人寂静的感觉
景: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 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 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 得有点儿落寞“
情: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 静悠闲的感觉;“落寞”, 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 “悲凉”。
三、总括(13-14)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 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 比眷恋之情。
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总起 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 清晨静观图 秋槐落蕊图 记叙 分写 议论 秋蝉残鸣图 秋雨话凉图 秋日胜果图 乡国有异,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别有深味
清 静 悲凉
“小楼一夜听春雨,
春天是妩媚的;
深巷明朝卖杏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天是热情的;
那么,秋天呢?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太平御览》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秋 日 胜 果 图
秋日胜果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 微黄颜色的时......”“淡绿微黄”, 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秋日胜果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 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淡黄的颜色的时候, 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成熟至八九分的七八月 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分析: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 熟未熟的青涩日子。
(平淡与浓烈)
秋 味
(稀薄与厚实) (柔软与刚强)
(范围狭小与广大)
色 彩 回 味 都 比 不 上
(比喻、排比、对比)
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用意
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清 ” 、“静”、“悲 凉” 向往:“想饱尝一尝” 对南国之秋的感受:“慢 ”、“润”、“淡” 向往:“看不饱”、“尝不透”
“赏玩 不到十足 ”
郁 达 夫 与 夫 人 王 映 霞
2018/1/2
18
郁达夫 (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 郁文,浙江富阳人。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 出版了新文学最早 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 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7 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并主编《大众 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 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由于 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 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 苦闷,游山玩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从杭州赶到北平, 1934年8月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丰富多彩的秋
美学家说பைடு நூலகம்“一片自然风景就 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诗人说:“秋天就像一条深 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荡 漾着我心思 。
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 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 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 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 “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 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 生的感受。
21
背景
1933年至1936年,郁达夫受白色恐怖的威胁,由上海 迁居杭州。这一阶段是他思想最为消沉的时期。由于对革 命的深切失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企图在理想的世外桃 源里慰藉自己痛苦的灵魂。这段时间,他过的是一种闲散 安逸的生活。他花了很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 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这 一时期,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 遁世文学”。
(对比衬托)热爱、眷恋北国故都
爱故都却为何又满眼凄清的景物?
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 的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 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 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 山水之间,思想苦闷, 创作枯竭。
郁达夫
思考: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 悲秋?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深情的眷恋,对 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 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 凉的,因此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 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本文通过描写故都秋景,抒发了作者 对故都之秋的无比怀念与眷恋之情,又 寄寓了作者深远的忧思与孤独的落寞之 感。(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