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一)分封制分封制创立于西周时期,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

周王分封土地给诸侯,其中大多数为同姓亲族。

诸侯要承担义务,如纳贡、随周王出征等。

主要封国有:齐国、鲁国——今山东;晋国——今山西。

补充:分封制下,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了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王室逐渐甩尾,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宗法制宗法制创立于西周时期,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至今仍在中国人中有重要影响,如祭祖、扫墓、制作家谱等与家族有关的活动;中国特别重视血缘关系、亲戚关系等也与此有关。

(三)礼乐制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一)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特点:①皇权至上(核心)②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③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2)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由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二)西汉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造成严重的王国问题;2、汉武帝: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在地方上设立十三州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二)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1、内容:【三省】①中书省:起草诏令②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

③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从属尚书省)2、作用:①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

选官制度: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三)宋朝:1、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分割相权)内容:二府:一为枢密院,掌管军政;一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长官为宰相,掌管行政。

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掌管财政。

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已整理

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已整理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6单元知识结构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朝:二、商朝:三、西周(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4、内容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6、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7、影响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3、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5、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第2节、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概念辨析: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自行查漏补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自行查漏补缺)
3、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与意义(1848年共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2、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理解十月革命爆发是俄国历史的必然)
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各阶段,掌握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理解抗战胜利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注,新民主主义革命做题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注意这一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自行斟酌复习)
3、罗马法(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及罗马法的影响。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整体的建立
1、代议制概念(通常设问为什么是代议制)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注意德国皇帝掌实权,专制是实,立宪是虚)
理解英国1832年改革是英国民主制的完善。理解英国代议制的确立是和平行和渐进性)
3、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原则,解决的矛盾)对雅典民主的发展。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知识点(自行查漏补缺)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1、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理清楚;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监察制度的实质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三次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上课强调的点一定要掌握),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与局限;
4、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理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复习 岳麓版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复习 岳麓版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 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职权的大小取决 于皇帝;军机大臣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 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 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4)从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到相权逐步 削弱以至最终被废除;君主的权力越来越大,使中央 集权政治发展到绝对的君主专制。
相权逐渐被削弱、分割,到明朝被废除;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
地方政治机构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汉
⑴汉初
郡国并行制 ,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 七国之乱 ; ⑵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彻底解决王国问题;设立 刺史 对全国13 个州部实行监察,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二、北宋
⑴收精兵:
杯酒释兵权;实行统兵权 和 调兵权 分离;扩充中央禁军,守 内虚外,强干弱枝; ⑵削实权: 规定所有州郡 直属中央 ;派 文臣 做州郡长官;设 通判 对各 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 ⑶制钱谷:设 转运使 ,削弱地方财政权。 ⑷结果:中央集权得以强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但造成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 三、元代:行省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2、中央政治制度 3、地方行政制度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确立---汉代发展---隋唐完善---宋代进一步 加强---明清发展到顶峰
一个核心: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两对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两个发展趋势:
四个重点:
一: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二: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三: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四: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要抓住五个关键人物,即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 明太祖和雍正帝。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材料1反映了债权人有权对偿还不清的债务人进行拘留等处 罚。
(2)材料2反映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3)材料3体现了罗马法重证据,不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4)材料4反映了罗马法对外来民族的开明性。 (5)通过以上材料的有效信息,反映了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
利益,维系共和国和帝国统治的本质及调节矛盾,稳定秩 序的社会功能。
罗马法律在调节罗马社会生活秩序,解决社会冲突,维 护罗马奴隶主统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2)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欧美资 本主义国家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 陪审、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源于罗马法。
(3)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生 活和矛盾冲突的解决都基本上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秩序 运转,因而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繁荣的大帝国。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项目 内容
文明交 流方式
①殖民建立新 的城邦 古希腊 ②吸收并拓展 希腊文明
国家形式 政治体制 特点
分散的城 邦制,小 国寡民, 长期独立 自治
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项目 内容
文明交流方式
国家形式
政治体 制
特点
古罗马
①兼并战争扩大
共和
疆域
统一的集权制;
——《人权宣言》
(1)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重要法律文献的 名称,并概述罗马法的作用。 (2)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 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 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 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 官……”请写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3)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 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论证该观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传子制度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不同程度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自主权.3、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1、分封制封邦建国: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姬: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关系:诸侯在封国内有相对独立权,也要承担义务——服从周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3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D、局限性:诸侯有相对独立性,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国家分裂局面4特点: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分封对象多样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血缘为纽带,家国同构2、宗法制1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2 性质——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3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体系: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影响: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将“国”“家”结合起来,强化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为里,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2、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体现君主专制的本质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各自职责: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和太尉军务;九卿分管皇家和国家的各种事务;作用: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郡县制;与分封制对比见三维设计第5页作用: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4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5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但给人民带来苦难;三、影响:见郡县制作用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西汉1、王国问题出现: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强大,出现七国之乱2、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设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3、影响——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长官节度使,并进一步演化成五代十国局面;陈桥兵变北宋建立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A收精兵:禁军由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B削实权: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3、影响:A积极性: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局限: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三、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第 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官制或中枢权力体系变化,针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二、西汉:中外朝制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三、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C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D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决策失误4、与西方三权分立的对比:同——分工明确;相互制衡异——唐朝三省受制于皇权,体现君主专制的特点;西方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二、宋朝:分相权:“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长官叫计相“度支、盐铁、户部”—--财政三、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宰相权势过重四、明朝: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2、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3、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二内阁的演变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票拟”、“批红”内阁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五、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2直接原因: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2、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事务3、特点:品级不高,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简、速、密3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完全听命皇帝,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六、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1、城邦含义: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社构成;2、城邦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3、古希腊地理环境:山多,适宜农耕土地少,三面环水,多港湾,多岛屿;影响:政治——小国寡民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制;经济——有利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建立和形成平等的观念民族精神——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注意:城邦政体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地理环境不是决定因素4、城邦政体——划分依据:根据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除此之外还存在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5城邦公民含义: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公民、未成年人没有公民权;6、公民政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体的发源地一、民主制确立过程1、政体演变: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2、民主制确立背景:1贵族制的原则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条件2公元前7世纪末,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3、民主制确立过程1 前594年,执政官梭伦改革内容:见课本25页第一段小字意义: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奠定民主政体的制度与社会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内容:陶片放逐法,实质是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但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工具3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达到繁荣时期二、雅典民主政治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表现: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2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3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重要的原则是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4也体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上三、意义和局限1、积极:1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2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2、消极:1民主范围的狭隘性: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没有民主权利2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3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4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古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君主制——贵族制元老院是决策机构——元首制前27年,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公开君主统治戴克里先二、罗马法1、开端:十二铜表法1、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2、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3、评价:A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B、但是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C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古罗马的基本法;2、发展:前286年阿奎里亚法,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3、完备:查士丁尼法典1 形成:前3世纪后,东罗马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2、组成: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总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3影响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巩固东罗马帝国有效工具4、罗马法的影响:1历史地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法律2在维系罗马帝国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起来重要作用3长期被东罗马帝国和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采用4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是现代许多国家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基础5、罗马法遗产:陪审制度、律师制、不告不理审判原则、一审终审和一事不再理的原则6、罗马法的基本内涵1核心内容是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3自然法思想4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7、罗马法的划分1从形式上看: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演变的原因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2从范围上,分为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与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第8课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现代政治制度的起源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背景:1历史传统: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3政治前提: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不流血,基本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2、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3、确立意义: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时期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2、运行原则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3、两党政治:19世纪中,议会选举成为两大政党权力角逐的战场;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三、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再进一步下移到公民民主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内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更多席位影响:确保了资产计价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2、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3、内阁与议会关系: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4、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5、权力中心:议会,掌握立法权6、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合的产物五、英国政治制度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1、背景:1美国建国初形成松散的邦联,邦联政府软弱无力2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3面临的问题:既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确保共和制4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2、制定:1781年费城制宪会议3、原则:1联邦制原则国家结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内容: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 ,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其余未列明的权利归各州或人民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利和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为州权主义埋下隐患2分权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行使,又相互制约课本40页分权制衡图要背过3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注意:23条作用——防止专制独裁,保障民主共和制度易考选择题: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每州两名;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对选民或宪法负责;总统任命内阁,内阁对总统负责;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相互制约4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是美国权力中心4、1787年宪法的评价:1地位: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2积极:美国成为联邦制总统共和国,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局限:未充分保证人民权力;承认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奴选举权被剥夺;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的原则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1、战争方式:1861—1865年南北内战,林肯政府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2、法律方式:通过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之后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三、两党政治驴象之争1、形成:华盛顿之后,总统选举受到统治控制,国会形成两党对垒局面;2、地位:分权制衡重要组成部分;3、基础:19世纪中期,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利益;南北战争后,各自基础发生了变化;4、本质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各种政体的试验场1、政体演变:一共1792,共和制——第一帝国1804,帝制--二共1848,共和制--二帝1852,帝制--三共1870年,共和制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见三维设计30页2、确立共和-----标志: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1立法权归国民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产生--由国民议会依据多数票选举产生;任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地位—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权力: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受限制:总统命令需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3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总统和内阁共同对国民议会负责,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4权力中心:国民议会5政体:议会制共和制3、巩固共和制:修正宪法,将马赛曲定位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以君主派的复辟之路二、德国1、背景:1864到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策划下,进行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但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德意志帝国:1871年,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1国家结构:联邦制2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世袭;权力: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行政权,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有立法权,统率军队,任命军官有军事权3首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4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不完整的立法权,对政府无任何监督权,仅有预算审查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国会有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选举产生据此看出有一定民主性5权力中心:皇帝 6行政权控制立法权3、德意志帝国特点:1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2帝国国会有民选基础,但对帝国政府无任何监督权3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4、评价:1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专制主义浓厚,专制为实,立宪为虚;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埋下了战争的隐患,成为一战策源地注意:第三单元印过一张纸,拿出来背过;。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轮复习_第四单元ppt课件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轮复习_第四单元ppt课件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开 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侵略:从海盗式掠夺变为瓜分中国
原因: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救护使馆 助剿)
天 津 条 约
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 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十口通商
先认条约后开埠,九龙司割算一股。 华工出国真命苦,各8军费人民付。
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尖沙嘴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到800万两
承认天约仍有效,其它特权另外要。 割地赔款开商埠,华工出国最可恶。
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 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国 英 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 政治 封建主义,日腐败 国家 落后的自然经济 完成了工业革命 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历史的进步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
第一阶段: 《天津条约》 (1856—1858) 广州——天津 第二阶段 (1858—1860) 《北京条约》 天津—北京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大题知识点总结精编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大题知识点总结精编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大题知识点总结精编第一单元1.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作用:(1)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弊端:易形成地方的格局、分裂。

2.西周宗法制的作用。

(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作用和影响。

(秦代开始)(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和统一,但易产生暴政。

(2)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

(3)※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其中央与地方官职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4.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影响。

(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2)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

5.君权不断强化对中国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消极:皇权极度膨胀,皇帝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

虽然有可能提高行政效率,但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

妨碍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二单元1.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意义:(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高一)
商业不稳定、商人流动性大,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战国商鞅变法——农本商末、限制经营范围、重征商税
西汉——贬低身份、重征商税、严禁商人购地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必背内容(终稿)

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必背内容(终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政治文明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一夏商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①第一个国家政权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2、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3、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封建制度≠封建社会)(2)推行者:周公(3)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4)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先代贵族(5)内容:周王分封给各诸侯土地、人口和物资,但各诸侯国必须承担各种义务。

(6)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注意:周天子不能越级施权,无法垂直管理,各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4、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3)特点:①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一般情况,提到祭祖扫墓家谱族谱等跟血缘有关的,会选宗法制。

)5、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补充: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原则★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夏朝开始,就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建立西周。

西周实施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1)分封制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内容: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周王室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国中既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

作用: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使西周贵族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原因: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宗法制确立了严格地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也强化了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C3)礼乐制,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C4)三者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最局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局度集中(史实:冏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5.公元前770年进入春秋时期。

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

公元前475年左右,进入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竞争激烈,进行变革,有代表性的变革有韩国的申不害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与秦国的商鞅变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二. 学习目标: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从某某国到帝国(1)罗马建城之初,实行君主制。

公元前6世纪末,建立某某国,实行贵族某某制。

公元前27年,军阀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因其采用“元首”称号,这种制度被称为元首制。

(2)公元前6世纪末,建立某某国:机构和官制:罗马某某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执政官是某某国的最高官职,共两名,两人权力相等,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为避免独断专行,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

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全体成员皆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公民大会是平民可参加的会议,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在某某国早期,贵族垄断一切国家权力。

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政治斗争,迫使他们不断让步,最终允许他们选举自己的官员,以监督政府行为,平民保民官由此设立。

某某国时的扩X:为扩大领土,罗马积极对外扩X,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

到某某国末期,某某政体的基本原则已被废弃,罗马从贵族某某制走向帝制。

(3)帝国的建立及发展:实行元首制:元首制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这一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元首制的正式开始之年。

元首制的实质:披着某某外衣的君主专制。

元首制的特点: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受元首控制。

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某某等大权于一身,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帝国进入了近200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历史上称为“罗马和平”。

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自公元3世纪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彻底抛弃某某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总结教案 岳麓版必修1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总结教案 岳麓版必修1

单元总结专题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中央权力机构的演变2.1.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国封建社会,为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神化皇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控制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皇帝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宋朝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加强君主专制,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明代废丞相,设内阁和特务机构;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官吏的控制;隋唐以后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将官吏的选拔权和任命权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

(5)加强监察机制。

比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等。

总之,从秦至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而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的设立直至设立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2.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比较——注意答题的空间布局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考阅卷的操作方式,所谓网上阅卷主要是指评阅非选择题。

每一题由两名不同的评卷人员分别评阅。

若两人评出的分数之差超出评卷专家组设定的评分差值,则要进行三评;若仍超出评分差值,再进行四评。

评卷组组长利用电脑及时监控每一位阅卷人员的评卷质量,及时协助评卷人员正确掌握评分标准,确保评卷质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二. 学习目标: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某某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某某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某某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它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是维系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生命线。

1、爱琴文明(1)含义及组成: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克里特文明:时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00年。

特点:产生君主制国家,其标志是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

(3)迈锡尼文明:时间: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公元前12世纪。

特点:一系列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以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充满好战尚武气息。

(4)“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由于另一支希腊人的入侵,迈锡尼文明被彻底毁灭。

此后的300年,希腊完全处于沉寂状态,被西方人称为“黑暗时代”。

2、古代希腊城邦:(1)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兴起的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发展起来。

古希腊城邦的概念:城邦是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2)古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扩X原因和结果:殖民运动的原因:必要性:希腊半岛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可能性:希腊半岛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向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因此航海业与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

地少人多的古希腊人往往凭借这方面的优势向海外殖民扩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