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北师历史苏联史专题训练(学生)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第二课苏联的崛起测试题一、选择题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赫鲁晓夫上台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2.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领导着苏联人民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也建立起了斯大林模式,关于这个模式的说法,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A、斯大林时代国家最高的权力掌握在苏维埃B、当时的苏联法律形同虚设C、这个模式曾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D、这种模式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推失调和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3、下图是1928年苏联的一幅海报:“工业化之路”,从这幅海报中可以看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采取了优先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4、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5、经过苏联人民的辛勤劳动,苏联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国经济迅速腾飞,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主要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6、下列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宪法已经确立,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B、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C.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二、历史诊断:9、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王写了一篇有关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小论文,其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展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堂练习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堂练习

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选择题1.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上段材料表明苏联确定的工业化的方针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1928年开始实施C.集中发展农业D.发展交通2.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期描述不正确的是:A.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都是重工业C.苏联成了强盛的工业国D.是列宁领导的3.下列重大措施或政策,不是在列宁的主持下制定实施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第一个一年计划D、宣布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苏联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是()A、轻工业B、军事工业C、重工业D、化学工业5.下列政策在苏俄或苏联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体制D、大清洗政策.6、下列事件中对苏联社会的发展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前“五年计划”的实施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D.1934年开始的大规模肃反运动二、问答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哪一方面?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三、问题探究8.说一说从1917——1936年苏联(苏俄)实行过哪些经济政策?并说一下这些政策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参考答案:1、A2、D 3.C 4.C 5.D6、D二、问答题7、最突出的是重工业。

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并且有力地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但苏联不重视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给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

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三、问题探究8、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第四课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第四课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

九年级下册历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一、选择题1. 流行语反映着时代思潮和热点。

如果置身于1917 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A.“苏联新宪法”B.“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政策”D.“十月革命”2.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A.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实践C.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3.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A. 美苏冷战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拿破仑对外战争D. 第二次世界大战4.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统治的是( )A. 十月革命B. 二月革命C. 保卫苏维埃的斗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5. 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A. 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B. 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C. 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D. 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6.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与“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二月革命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 苏联成立D. 五月流血周7. 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

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

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A. 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 实现和平,发展经济C.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D. 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8.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A. 斯大林模式B. 罗斯福新政C. 俄国十月革故命D. 日本明治维新9.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2苏联的崛起升级演练北师大版20180302134-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2苏联的崛起升级演练北师大版20180302134-

第2课苏联的崛起升级演练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经济建设路线,要将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

A.农业化强国B.工业化强国C.科技化强国D.现代化强国2.由图中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 )。

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领导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成就的是( )。

A.斯大林B.列宁C.马克思D.恩格斯4.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5.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重商主义6.下列政策或运动在苏俄(联)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肃反”运动7.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该模式使苏联( )。

A.民主与法制健全B.注重市场调节C.跻身工业化国家行列D.经济持续发展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苏联召开了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

该宪法是在斯大林参与和指导下制定的,所以又称为“斯大林宪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苏联最高苏维埃。

材料二苏联陆军领导人损失表项目职位人数损失元帅 5 3 集团军司令15 13 军长85 57 师长196 110 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80 75材料三1940年与1931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了14.5倍,轻工业只增长了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了41%。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1.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A.两个五年方案的实施B.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C.1936年新宪法的公布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路线确实立答案:C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知识点。

2. 苏联这一名称始于〔〕A.1921年B.1922年C.1925年D.1927年答案:B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苏联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应选B。

点评:主要考察学生对苏联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3. 标志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A.十月革命B.1936年公布新宪法C.一五方案完成D.苏联成立答案:B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应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4. 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新经济政策的废除B.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方案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D.苏联完成工业化和农业化答案:C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苏联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应选C。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历史同步练习:12苏东的艰难探索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历史同步练习:12苏东的艰难探索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历史同步练习:12苏东的艰难探索◆选择题1.右下图的漫画是《跛足的巨人》,这是对苏联经济进展的形象比喻,这一现象显现的缘由是( )[来源:学§科§网]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2.右下图中的人物曾经是苏联最高领导人,他举起了苏联改革的大旗,因专门热衷于玉米的种植,被人送上了“玉米”的雅号,“他”是( )[来源:1]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3.“赫鲁晓夫先生,您打算进行庞大的改革。

这专门好!我只想劝说您不要太匆忙。

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潭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丘吉尔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A.阻止赫鲁晓夫的改革B.颂扬赫鲁晓夫大无畏的改革精神C.提醒赫鲁晓夫改革要循序渐进D.威逼赫鲁晓夫不要进行大的改革4.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依旧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完全打破了斯大林模式B.大力推行种植玉米C.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5.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全然缘故是( )A.个人崇拜风气依旧盛行B.美苏“冷战”相持使苏联陷入逆境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没有从全然上打破斯大林模式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之因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有重大关系,因此最初各国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露,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各国显现改革浪潮,其目的是( )A.改变本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探究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摆脱苏联的操纵D.要求脱离社会主义阵营7.把一个“300万乞丐国家”变成“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领导人是()A.铁托B.杜布切克C.卡达尔D.赫鲁晓夫8.(2021·阜新学业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许多弯路。

北师版 九年级下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巩固练习

北师版  九年级下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巩固练习

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基础巩固1.1925年一位法国的居民给一位住在莫斯科的朋友寄信,收信人的国籍应该是A.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2.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上段材料表明苏联确定的工业化的方针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1928年开始实施C.集中发展农业D.发展交通3.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期描述不正确的是:A.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都是重工业C.苏联成了强盛的工业国D.是列宁领导的4.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5.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6.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从右图比较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C.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7.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8.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拓展应用9.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并回答问图一图二图三题:请回答:(1)联系上面图片,请回答:到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突出的成就?(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你认为,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主要有哪些?三、问题探究10.说一说从1917——1936年苏联(苏俄)实行过哪些经济政策?并说一下这些政策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参考答案:1.C2.A3.D4.C5.B6.D7.C8.C9.(1)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1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1

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风情的季节。

1924年的冬天,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这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彼得想通过信件把列宁去世的消息告诉中国的朋友,他在寄信栏中应写的国名是( )A.沙俄B.苏联2.“2021年第十九届福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特别邀请六大典藏名人收藏的领袖座驾。

这些名人座驾中,就有当年斯大林送给毛泽东的吉斯防弹车。

苏联当时能生产汽车是因为( )3.(2021·山西模拟)请你仔细观察1913年和1937年欧美国家工业总产值的变化,从图上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工业开展慢于德国4.假设你1936年踏上苏联的国土,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里有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攻占冬宫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2021·莱芜学业考)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4%。

这说明(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方案取得重大成就③苏联由农业国开展成为工业国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快乐地回到家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冲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7.(2021·衡水模拟)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专制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立经历8.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开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9.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立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方案,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场供给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达标检测(含解析)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达标检测(含解析)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

苏联的崛起一、选择题1.斯大林在谈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2.请仔细观察1913年和1937年欧美国家工业总产值的变化,从图上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3.右图为苏联工业化宣传画。

画中人物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他是( )4.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5.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6.右边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绘( )7.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 )8.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出现的哪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开展( )①党政不分②权力高度集中③个人崇拜④家长制作风盛行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60周年纪念日。

俄罗斯推出了主题是“伟大的俄罗斯人”的纪念册,封面印有斯大林穿军装、佩戴勋章肖像,引起各界争议。

斯大林模式和他本人一样,褒贬不一。

下列特点不属于其弊端的是( )A.党政不分,最终集权于斯大林个人手中D.在这一模式下,苏联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0.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二、非选择题11.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并回答问题:(1)联系上面图片,回答到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突出的成就?(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你认为,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主要有哪些?(4)有人认为: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的发展只能起到阻碍抑制作用。

2019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练习题六

2019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练习题六

2019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练习题六➢第1题【单选题】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

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B、重点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B、①以工代赈②苏联解体C、①农业集体化②苏联解体D、①1936年新宪法②苏联解体【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

”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B、苏联接待员风趣幽默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苏联工业生产超越美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和地位?【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初三下(北师大版)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初三下(北师大版)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初三下(北师大版)专题复习二十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九年级下册P7-9)1、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革命旳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者:列宁·起义结果:成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人教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旳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旳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旳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旳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旳解放运动·(北师大)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旳革命,它把社会主义旳理论变成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旳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旳发展树立榜样,对20世纪旳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旳影响·3、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旳探索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旳富强之路·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旳联合反扑,苏俄政府为了保证国内战争旳胜利而采取旳高度集中旳经济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间:1918-1921·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结果: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了难关·②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旳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内容:改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归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旳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对新经济政策旳经验教训旳总结: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旳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旳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旳指导意义·4、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旳重大成就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旳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旳农业国变成强盛旳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旳步伐·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旳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旳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苏联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5、斯大林模式经济政治体制存在旳严重弊端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旳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旳经济政治体制旳形成·(人教书本)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旳情况下形成旳·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旳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旳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旳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评价:(北师大书本)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旳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旳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形成了巨大旳误区·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旳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防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旳充分发挥·6、苏联经济建设给我们旳启示一个国家发展自己旳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自身特点旳政策方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旳发展,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旳利益,改革经济旳管理体制等·◆例题对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旳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旳,但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文明,促进人旳全面发展旳理想社会来说,是不成功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述你旳理由·答:同意这种观点·在斯大林领导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旳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生产获得跨越式旳发展,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以崭新旳强国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令世人瞩目·但是30年代形成旳高度集中旳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旳高度集权旳政治体制,严重压制了广大干部、群众旳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旳发展·斯大林将苏联模式神圣化、凝固化,不准提出异议,更不准改革,致使社会主义丧失自我完善旳活力和机会,影响了党心民心旳指向,这是令人深思旳历史教训·如大清洗运动,由于存在着对斯大林旳个人崇拜,法制不健全并随意受到破坏,许多无辜旳人遭到迫害,制造了大量冤家假错案,干扰了经济旳正常发展,更为严重旳是进一步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强化了对斯大林旳个人崇拜,产生了灾难性后果·专题复习二十三美国历史一.美国旳南北战争(见专题二十)二.罗斯福新政(九年级下册P20-21)1.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1933年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旳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旳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旳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旳基本矛盾(生产旳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旳矛盾)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旳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旳相对底下之间旳矛盾·危机旳特点: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2.实行新政旳目旳: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旳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3.新政旳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旳信用,贬低美元,刺激出口;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旳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 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新政旳中心措施是对工业旳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旳核心和基础·该法规定了各企业旳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旳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旳控制与调节·“蓝鹰运动”:为了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旳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旳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旳“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旳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以示守法·《时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蓝鹰·4.新政旳历史作用A维护和保证了资本主义制度旳存在,对生产关系作了局部旳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旳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旳恢复和社会稳定·B.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旳政策,加强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旳开端,而且对其他国家经济政策旳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旳里程碑5.影响:过来,(人教书本)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人民旳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强;美国联邦政府旳权力明显义国家对经济旳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义·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取得(指南)“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旳一次自我调节了很好旳效果,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但经济危机旳根源没有消除),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旳垄断程度,资本主义制度得,件了条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这不仅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旳胜利创造·而且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旳先河●例题1材料一:宾夕法尼亚旳乡下人吃野草根⋯⋯城里旳孩子妈在码头⋯⋯一有腐烂旳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农业部接到1933年夏、秋两季将丰收旳可怕消息·为此,⋯⋯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英亩(或四分之一)旳棉,以换取津贴·另外,⋯⋯想一想,这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劳动人民生活困难,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资本家为了自身旳利润不惜故意大量销毁产品·对于人民旳困苦,他们绝不会发善心旳,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旳腐朽和黑暗·●例题2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旳工业生产不降情况;美46.2%;英28.4%;德40.6%;法16.5;日8.4%;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旳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旳严重缺点,我们依靠旳是旧民主秩序旳新旳应用·——罗斯福回答:⑴这场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旳是哪两个国家?美、德⑵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⑶罗斯福所说旳“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旳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⑷美国这一政策旳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政策?①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旳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旳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②“新政”旳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旳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旳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旳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旳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产生危机旳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旳经济危机·⑸罗采取什么“必要旳措施”来扭转“暗淡旳现实”?其目旳如何?措施: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政府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新政旳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旳整顿;1933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新建许多公共工程,减少庞大旳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目旳;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⑹罗采取以上措施实现了美国人民旳愿望吗?通过以上措施,取得了成效,实现了人民旳愿望·⑺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旳“革命计划”旳含义是什么?罗斯福新政是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旳·●例题3回答有关罗斯福新政旳问题·(1)罗斯福新政与以前旳资本主义政策最显著旳不同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之前,资本主义实行自由放任旳统治政策,而罗斯福政府则运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全面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2)如何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旳前提下做出旳政策调整,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旳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旳恢复;遏制了美国旳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政府对经济生活旳大规模干预,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旳垄断程度,为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旳发展提供了成功旳借鉴,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旳一个里程碑·(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有哪些相同点?都是在维护现有制度旳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旳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旳水平,促进了生产力旳恢复;都是成功旳探索,为本国和其他国家旳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4)、罗斯福新政旳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旳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有功能·三.战后美国经济旳发展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旳主要特点A.经济持续发展,且速度异常迅猛,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旳WORD格式宝座,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富强旳国家;B.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占据了广阔旳国际市场,经济渗透遍布世界各地;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旳高科技产业急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进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旳新经济时代·2.战后美国经济旳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旳启示?战后美国经济旳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旳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旳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旳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旳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旳合理布局;在空间分布上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旳力度·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旳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旳经济发展战略·四.美国旳霸权主义问答:图一、图二反应了美苏“冷战”时期旳有关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WORD格式(图一)苏联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图二)20世纪60年代初,不少旳较量上(漫画)美国人患上“恐核症”,他们在院子里修造水泥地下室,里面贮存了很多生活用品(1)导致美苏冷战对峙旳主要原因是什么?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旳矛盾日益加深(2)导致图二美国人患上“恐核症”旳地区冲突事件是什么?答:古巴导弹危机(3)有人说,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那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旳威胁就不复存在了·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说明你旳理由·答:不对,原因:两极格局结束后,新旳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世界旳和平与安全(如科索沃战争)·世界人民面临旳重大任务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4)从漫画土图一可以看出处于攻势旳是哪个国家?答:处于攻势旳是美国(5)美苏争霸旳根本目旳是什么?答:美苏争霸旳根本目旳为了各自旳国家利益,达到称霸世界旳目旳·(6)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什么危害?答:A.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旳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B.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旳幌子,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7)当今世界还存在哪些霸权主义?举例说明·答: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1999年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美国利用人权干涉我国内政·。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练习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练习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练习北师大版【课程标准】1.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基础训练】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第一,世界第二。

2.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在这种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课时达标】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课本上有这样的表述:在短短的时间内有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

以上表述说明苏联工业化最突出的特点是()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农业C.优先发展手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2.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事件是()A.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 B.工业化进程的启动C.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②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③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辨析题(以下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能力提升】一、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动荡与变革的时代第4课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练习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动荡与变革的时代第4课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练习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动荡与变革的时代第4课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将俄国推向了全面崩溃的边缘。

(2)1917年3月8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革命运动席卷整个俄国。

2.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

11月8日凌晨,起义的工人和士兵攻克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3.建立政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诞生。

4.意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生在俄历十月,历史上称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点2 新经济政策5.概况:1921年,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俄政府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6.内容: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7.特点: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8.作用: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9.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知识点3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0.社会主义工业化(1)启动:1925年底,在联共(布)十四大上,斯大林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2)成果:1928—1932年,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开始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专题练习 (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专题练习 (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专题练习 (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①二月革命后,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但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917年3月,二月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A.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下列历史事件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①二月革命②十月革命③1861年俄国改革④日本明治维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首都工人和士兵在推翻旧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建立了新的全国性政权。

5.下列相关内容之间搭配不当的是()A.1991年——苏联解体B.1917年11月一——十月革命C.1922年一—苏联成立D.1922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6.下列叙述,属于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是()A.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C.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7.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B.列宁——颁布1936年苏联新宪法C.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8.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①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④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下列关于评价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正确的是()①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专题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练习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专题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练习北师大版

专题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坐标】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历史教材的部分目录。

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D)A.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针对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曾说:“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

”为此,苏俄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是(B)A.“加速发展战略”B.新经济政策C.“门户开放”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市场和计划相结合,市场起基础作用,已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发展趋势。

”以下人物在经济领域的做法与材料所言相符的有(B)①列宁②斯大林③罗斯福④邓小平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①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伪军②苏联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③匈牙利新经济体制改革④赫鲁晓夫推行“玉米运动”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①③②④5.“自幼胸怀大志,富有反抗精神;大学学习法律,投身民族运动;发动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推翻美国霸权傀儡,实践古巴社会主义。

”材料描述的人物是(C)A.毛泽东B.戈尔巴乔夫C.卡斯特罗D.尼赫鲁6.下列对东欧剧变实质理解正确的是(B)A.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B.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7.《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失去了政权。

”苏联共产党“失去了政权”发生在(D)A.新经济政策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8.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D)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②苏联模式造成社会矛盾尖锐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④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结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9.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史专题训练二1.“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

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 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说明斯大林模式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五十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彻底结束了个人崇拜C.六十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解决了粮食问题D.八十年代后经济低迷源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成效低下3.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

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主导因素是A.政策指导失误B.优先发展工业C.土地所有制变革D.自然灾害严重4.下列图片反映的现象与政府干预经济无关的是A.苏联集体农庄 B.社会保障体系 C.美国救市计划 D.小岗村农民契约5.有学者认为,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据,因为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图中最高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了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政策B.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C.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之以原来的行政命令D.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6.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的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这反映了苏联当时A. 工业生产未取得迅速增长B. 国内阶级矛盾仍十分尖锐C. 依靠对农民掠夺取得发展D. 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衡7.下表是1913—1937年苏俄(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 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C. 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D. 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8.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A. 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B.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C. 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 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9.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材料中的“他”,应是A. 罗斯福B. 赫鲁晓夫C. 斯大林D. 戈尔巴乔夫10.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 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C.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11.“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

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

”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 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B. 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C. 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D. 为后来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2.有人把20世纪5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喻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 )A. 斯大林、赫鲁晓夫B.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C.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D.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 集体农庄违背了生产力水平B. 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C. 全国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D. 农庄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1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B. 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C.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15.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对这一变化反映的内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 配合了国家工业的进行C. 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D. 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16.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酌企业之一。

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A.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 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C.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D. 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17.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

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 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B. 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C. 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D. 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19.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三(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

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四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

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

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

……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苏联真相》(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农业政策。

(2)材料二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办法”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3)据材料三,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改革失败原因何在?20. (22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材料二80年代苏联流传着一个笑话: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乘坐火车出门。

火车开着开着突然停了。

斯大林怒吼道:“枪毙火车司机!”可是车还是没有动。

接着赫鲁晓夫说:“给火车司机恢复名誉!”车仍然没有动。

勃列日涅夫说:“拉上窗帘,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

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二战后苏联领导人为纠正前期工业化弊端所做的努力及结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

2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

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

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