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王建勤专业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指人们在学习或使用第二语言时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别是理论层面、过程层面和方法层面。

在理论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涉及到不同的理论模型。

最早的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实现的。

后来发展出了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过程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研究中,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也得到了关注,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参与社会互动来实现的。

在过程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这包括词汇习得、语法习得、语音习得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观察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的表现来了解其习得过程,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和解释。

在方法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第二语言。

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语言环境法强调学习者需要暴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以便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交际法强调学习者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发展语言能力。

而近年来,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电脑辅助语言学习和移动设备上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个多方面的领域,涉及到理
论、过程和方法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实践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

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不仅仅限于语言学范畴,而是广泛借鉴了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学科;语言学一引言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教学法的附庸,为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而存在,1967年Larry Selinker在《语言迁移》这本专著第一次提出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从此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时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三大领域,即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和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二中介语研究所谓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K. K. Selinker 认为,负责中介语建构的认知过程有五种,它们是:语言的迁移;训练的迁移;第二语言学习的策略;第二语言交际的策略;目的语材料的过度泛化。

Selinker 认为,学习者形成的中介语知识系统实际上是一系列心理语法,学习者利用这些语法来解释和产生言语。

这些心理语法是动态的、易于变化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中介语知识系统包含了越来越复杂的心理语法。

Selinker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

它是指某些非目的语的语法、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变的现象。

由于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使得多数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

KK中介语理论后来有所的发展,但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介语的三个特征方面:①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即组成中介语的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简单来说,就是从一般到个别。先从整体描述两种语言,在选 择对比的语言项目,然后对比选出的语言项目,最后预测。
12
13
2.难度等级: 下面是二语习得专家Rob Ellis提出的六个难度等级(degrees)
⑴两种语言里语言成分相同。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都是“S+V+O”。
⑵学习者母语两个语言点对应目的语一个语言点。如英语中的 “borrow”和”lend”在汉语中都是“借”。 ⑶学习者母语中的语言点在目的语里没有对应成分。如英语中的定 冠词the、韩语敬词、泰语表示说话人性别的成分,汉语普通话中 都没有。
11
四、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1.对比分析的步骤: ⑴描写(description): 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 写。这种描写以一定的语法体系为依据。
⑵选择(selection):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
⑶对比(comparison):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 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⑷预测(prediction):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进行预测。
18
THANK YOU
19
17
⑵ 根据对比分析有些预测的错误并未出现,而出现的错误 却无法预测。 ⑶ 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 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 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也 是不全面的。 ⑷ 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 行为主义心理学不能作为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因为语言的产出 是创造性的,不是那种刺激—反应的模式。
对比分析的背景对比分析的背景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共同点
• 习得者都必须具备习得语言的条件和能 力及语言习得环境;都要按一定的语用 和文化规则习得语音、词汇和语法。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差异
• 习得者差异:正常儿童都能习得母语;成功 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者少;认知机制有差异;
• 习得环境与方式的差异:母语习得者多在自 然环境下接受大量语言输入,提高书面语言 能力的课堂学习环境优越;二语习得者在非 目标语国家或地区的人为的、非自然的课堂 里。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competence / performance)
• Competence: (in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a person’s internalized grammar of a language. This means a person’s ability to create and understand sentences, including sentences they have never heard before. It also includes a person’s knowledge of what are and what are not sentences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
语言系统中的用法与具体用法 (usage /use)
• A distinction has been proposed by Widdowson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a linguistic item as an element in a linguistic system (usage) and its function as part of a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use).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差异
• 习得方式的差异:母语习得者先口语后 书面语;二语习得者常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同时起步,增加了学习难度。
• first language, mother tongue, native language共 同特点:1)最早习得,常在家庭环境中习得; 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non-native language 共同特点:1)都是一种双语现象;2)在掌 握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3)熟练程度一 般不如第一语言;4)习得方式一般是在学校、 家庭教育或自学。
performance) • 语言系统中的用法与具体用法(usage /use)
母语、第一语言
Steinberg(1982): 母语通常指本民族的语言, 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发育正常的儿 童、最初习得的语言、通常是抚养人使 用的语言;一般情况下与其民族、国籍 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但与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如:跨国婚姻家庭。 第一语言往往就是母语。
• 文秋芳.2010.二语习得重点问 Nhomakorabea研究.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 母语、第一语言、外语、第二外语 • 习得与学习 •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 •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
得 •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competence /
区别第二语言与外语对引进国外外语教学 理论及我国的外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 第一语言和外语在学习环境方面存在差异;
• 两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第三讲-偏误分析-(2)PPT课件

第三讲-偏误分析-(2)PPT课件
区分二者的意义在于:
It is possible that there will be radical differences in both what is learnt and how it is learnt.
.
21
五、“自然环境的SLA”与“教学环境的SLA”
Naturalistic SLA是指在自然环境进行的语言 习得;
第一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
1
第一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科的发端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四节 教学观念的转变与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学科的确立 第五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的现状
.
2
.
3
参考书目
王建勤(主编) 1997《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 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28
思考题:
1、如何区分下列概念:母语、目的语、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2、如何区分第二语言习得、外语习得与 “教学指导”的习得、“无教学指导”的 习得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3、区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这两个 概念的意义何在?
.
29
思考题:
4、如何看待“习得”与“学习”这两个 过程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对立的过程还 是彼此联系的过程?
Ellis(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 得的概念区分开来。
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 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 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 交际的工具。
如:学习者在英国或美国学习英语。英语在这 种环境下应该称作第二语言。
.
18
Ellis 1994对SLA的定义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成熟的标志: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最初的理论假设发展成为一系列的理论模式。

总之, 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一、母语和目的语母语: 通常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也称作“第一语言”。

目的语: 也称目的语, 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 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 指儿童由您最先接触和习得的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 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的概念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 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三、习得与学习这一对概念用来区分, 两种不同的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方式。

习得: 类似于儿童母语的获得方式。

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 及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四、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依据学习者语言习得环境来区分。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目的语在该国家是工人的交际工具。

外语习得, 在课堂之外不作为交际工具。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获得方式和环境。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例: 你过来了吗?你说对的。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诞生那天起, 就与语言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2.区别: 一方面, 就研究对象而言, 母语者的语言系统;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另一方面, 研究目的不同,第三, 语言学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分析和解释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王建勤)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王建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很显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的是第二语 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 机制,学习者的策略等问题。 这些研究试图回答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获 得第二语言这个基本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语言教师的期望可以作 出某种程度的承诺。因为,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最终要服务于语言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回 答语言教师提出的有关语言获得的问题。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那么,第二语言习得发展到今天已有40年的 历史了,学科本身的理论建设已经有了长足 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否可以对语言教师的期 望作出一些承诺呢?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依然不能作出完全肯定 的承诺。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原因之一,第二语言习得本身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语言系 统交织在一起,涉及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学 习者的习得机制和习得过程、涉及学习者的 态度、动机和策略等内在和外在因素,使得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比母语习得研究复杂的多。 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依然是“黑箱”或“灰 箱”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时日。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上世纪80年代,Lightbown (1985)曾经谈 到语言教师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期望问题。 在当时,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还是一个新 学科,这个学科本身的发展不到20年。 学科本身还有许多自身的理论建设有待进一 步发展,许多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因此,她认为,语言教师对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期望过高。
四、考试


本课程实行开卷考试。 课程结束前,请各位同学从课堂讲授内 容自选题目写一篇论文。 字数在3000字以内。 本课程共2个学分。 缺课30%不给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语言学与
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的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和学习第二语言 习得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属于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研 究领域的一个分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主要包括语言教学研究(如教学理论研究、 课程与大纲设计、教学过程等)、语言习得 研究、语言测试研究等。
语言教学研究越来越关注语言习得的研究, 语言习得研究也越来越关注语言教学研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一方面,语言教学研究期望从语言习得 研究得到关于语言教学问题的答案。
比如,语言教师期望语言习得研究能够 回答诸如,“什么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 习者的语言获得?”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很显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的是第二语 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 机制,学习者的策略等问题。
这些研究试图回答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获 得第二语言这个基本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语言教师的期望可以作 出某种程度的承诺。因为,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最终要服务于语言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回 答语言教师提出的有关语言获得的问题。
学科本身还有许多自身的理论建设有待进一 步发展,许多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因此,她认为,语言教师对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期望过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那么,第二语言习得发展到今天已有40年的 历史了,学科本身的理论建设已经有了长足 的发展。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近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第二语言习 得研究倍加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越来 越认识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第二语言教 学研究,乃至语言测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L2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经历了哪些阶段; (3)L2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如何产生的; (4)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因素有哪些; (5)L2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是怎样构成的; (6)第二语言习得涉及哪些心理过程; (7)L2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采取哪些策略。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三章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模式研究 第四章 克拉申监控理论的五个假设 第五章 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语言学研
究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学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否可以对语言教师的期 望作出一些承诺呢?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依然不能作出完全肯定 的承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原因之一,第二语言习得本身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语言系 统交织在一起,涉及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学 习者的习得机制和习得过程、涉及学习者的 态度、动机和策略等内在和外在因素,使得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比母语习得研究复杂的多。
然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师们 的期望还有相当的距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上世纪80年代,Lightbown (1985)曾经谈 到语言教师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期望问题。
在当时,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还是一个新 学科,这个学科本身的发展不到20年。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二、课程内容
第七章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研究 第八章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研究 第九章 第二语言习得与课堂教学 第十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第十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三、参考文献
(1)Ellis (1985)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依然是“黑箱”或“灰 箱”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时日。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原因之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自身的研究 范围和研究目标。
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是语言教学研究, 所以,它所关注的不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一些 具体问题。
“教师在课堂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否 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规则?”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另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由过去专 注于本领域的理论研究逐渐开始关注语 言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语言习 得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
它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语言学习者是 如何获得第二语言的。
围绕这个基本问题,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 关注以下一些研究领域: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1)L2学习者如何理解第二语言,如何用第 二语言进行表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