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次1:二语习得概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二语习得教案考试重点
二语习得教案考试重点第一章:二语习得概述1.1 定义: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习得一种非母语的过程。
1.2 重要性:二语习得对于个人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3 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的区别:探讨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1.4 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交际法和交际语言教学等理论。
第二章: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2.1 个人因素:年龄、性别、认知能力、学习动机等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语言接触等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3 教育因素:教学方法、教材、教师素质等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4 语言因素:语法、词汇、发音等语言要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第三章:二语习得的过程与阶段3.1 刺激阶段:学习者接触二语,对二语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2 习得阶段: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主动习得二语知识。
3.3 应用阶段:学习者将所习得的二语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中。
3.4 巩固阶段:学习者通过复习、实践等手段巩固二语知识。
第四章:二语习得的心理机制4.1 注意力:学习者关注二语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2 记忆力:学习者运用记忆策略,巩固二语知识。
4.3 语言习得装置:探讨大脑中负责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4.4 语言迁移: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第五章:二语习得的有效策略5.1 交际法:通过实际交流,提高二语应用能力。
5.2 浸泡式学习:全身心投入二语环境,加速习得过程。
5.3 任务型教学:以完成实际任务为目标,提高学习者动机。
5.4 自我调控学习: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
第六章:二语习得的心理语言学6.1 心理语言学与二语习得:介绍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6.2 语言理解与产生:探讨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和产生能力。
6.3 语言加工:分析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加工过程。
6.4 语言习得的心理障碍:探讨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
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
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
六、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语言学 联 系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 = 语言学的消费者 第二语言习得 = 语言学的贡献者
消费者?
贡献者?
关于“至于”的思考
A
至于 B(NP) , C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语言学 联 系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 = 语言学的消费者 第二语言习得 = 语言学的贡献者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语言学
联 系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 = 语言学的消费者 第二语言习得 = 语言学的贡献者
母语者的语言系统 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学习者、 习得过程与机制
一、母语 VS 目的语
2、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
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 正在学习的母语、第二语言、第三语言……
•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 Eg.在中国学习汉语
在美国学习汉语
二、第一语言 VS 第二语言
• 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所属种族、社团使用 第一语言:语言习得的顺序 一般母语=第一语言
三、习得 VS 学习
•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可以转化?
• 无接口(Krashen 早期观点)
• 有接口(Bialystock) • 什么样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转化?
四、第二语言习得 VS 外语习得
主要依据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社会环境来区分
1、第二语言习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theory
1.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及借鉴朱丽涓(厦门市行政学院,福建厦门361009)一、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至今30多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二语习得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许多理论研究成果,而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主要有:(一)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在20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是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克拉申(1980)把监控理论归纳为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
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
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二)Swain的输出理论Swain认为仅靠语言输入还不足以使二语学习者获得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成功的二语学习者必须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输出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而且还具有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进行假设验证和自学反思等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在“输入”和“输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是课堂互动。
Wells将“互动”定义为建立发出信息者、接收信息及语言环境三边关系的“合作活动”。
课堂互动要求教师退到后台,给予学习者练习目的语及“商讨”新输入的机会,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对听到的语言与其理解水平相适应。
课堂互动包括教师表述、错误处理、教师提问、学习者参与、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互动及小组活动等。
可见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和内部激励机制极其重要。
1、二语习得概述
08对外汉语专业
3
一、母语与目的语
1、母语,native language
母语——指的是学习者幼年习得的语言。由于母语是家 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 语”。
一般说来,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学会的 语言。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能够明确地意识 到所学的规则。Krashen 把通过这两个方式获得语言的 过程看作彼此独立的学习过程。
08对外汉语专业
7
与“习得”“学习”相关的概念
习得
学习
implicit
内隐学习
learning
informal
onscious 下意识学习
母语与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
在国外出生的汉族儿童 他接触的“第一语言”不是汉语,而是出生地社团所
说的语言,比如,英语;
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是他的“第一语言”;
但是,英语并不是他的母语,他的母语或本族语是汉 语。
08对外汉语专业
4
2、学习者的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 一般指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这种语言可能是 他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或第四语言。 对于学习者来说,目的语与其母语或第一语言是一对对 应的概念。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母语之外的任 何一种语言。
08对外汉语专业
5
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尽管有 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 其他语言而言的,Ellis (1994)。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
二语习得ppt课件
25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形式调整的研究
(一)“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外国人话语”——指外国人的话语?(×) ——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Ferguson:“外国人话语”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 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 的一种简化的语体。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26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1.语音方面:语速慢、发音清楚、停顿、重音、夸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5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 另一方面,外在的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仅仅 是关于目的语结构规则的“正面证据”( positive evidence),缺少“反面证据”( negative evidence)。
• 结果: 知道“怎样说”,不知道那些规则“不能 说”。
41
对“儿向语言”的研究
• 有学者发现:儿童的父母或保姆为儿童提供的都是符合规 则的话语,几乎很少纠正儿童的语法错误,为儿童提供不 合规则的反面证据。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8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4053【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学分】2【总学时】34【讲授学时】34【实验学时】【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语言学习与教学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行为主义内在论功能主义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能力与行为理解与产出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普遍语法系统性与变化性语言与思维模仿实践输入语篇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第一章 二语习得研究概述
二、一个独立的交叉学科(跨学科特点)
研究对象的性质
决定
跨学科的性质
1.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
2.语言获得的一系列心理过程
3.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新领域:关于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汉语学习者的策略研究,如学习策略和交际策 略,汉字学习策略 (二)汉语学习者汉语个体差异因素的研究,如态度、 动机,语言能力倾向、学习焦虑因素
汉语认知研究(语音、词汇、汉字) 海外习得研究
第二章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 对比分析
1.定义: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 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偏误来源
1)母语负迁移 2)目的语知识迁移 过度概括/过度泛化 3)文化因素负迁移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学习策略方面:迁移、过度泛化、简化 交际策略方面:回避、语言转换 5)学习环境的影响
5)评估偏误:对偏误分析的标准进行评估 哪类偏误问题更严重 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对偏误的评估不同 评估标准问题
国外大部分学者不刻意区分这两个概念,认为可以互
相替代,因此产生了“第一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
习得”或“自然状态下的语言习得” “教学环境下
的语言习得”。
但国内学者试图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方式
母语习得
二语学习(学得) 有意识 有(课堂讲授) 有计划 有教材 通常无,非自然环境 有序输入 注重形式
学习
明晰的 有意识的 explicit learning formal learning conscious learning knowing about a language
二语习得
在 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他把监控论归结为 5 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 ,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 ,我们发现 ,“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 ,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 ,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 ,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输入假说”是“监察理论”的核心内容。克氏认为 ,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 ,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input)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情感过滤假说”试图解释为什么学习者的学习速度不同 ,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不同。学习者所接触的可理解输入的量以及他们的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同样产生重要影响。情感最终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
1903年,布龙菲尔德进入哈佛学院。
1906年,布龙菲尔德毕业于哈佛学院。在该校获得学士学位。
1906年,布龙菲尔德毕业后,他在威斯康星大学一面进修一面担任德语助教,在那里,他结识了普鲁可希(Edward Prokosch),受其影响决心研究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3.4.1. 第二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法 (1)3.4.2. 母语习得理论 (2)3.4.2.1. 强化论(又称刺激反应论)(Reinforcement T) (2)3.4.2.2. 内在论(Innate T)(又称先天论) (2)3.4.2.3. 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 Theory) (2)3.4.3. 二语习得理论 (3)3.4.2.1. 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by Selinker (3)3.4.2.2. 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 (4)3.4.2.3. 文化适应模式(The Acculturation Model) (6)3.4.2.4. 话语理论(Discourse Theory) (7)3.4.2.5. 变异能力模式(Variable Competence Model) (8)3.4.2.6. 语言普遍现象假说(The Universal Hypothesis) (10)3.4.2.7. 过渡语理论(Interlanguage Theory) (11)3.4.2.8. 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12)3.4.2.9. 竞争模型(Competition Model) (13)3.4.2.10. 浮现主义(emergentism) (14)3.4.2.11. 二语习得互动假设 (15)3.4.2.12. 频次 (15)3.4.2.13. 词块 (15)3.4.1.第二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法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ESL(in US, private); EAL(in India, intro-country); ELWC(in Japan and China, for international use, not intro-country); EFL(with little communicative use) (Elliot, see非本族语英语教学方法论:阅读手册P3-p8) 启示:在中国,英语的使用现状也是阅读为主,听说为辅,在审计大纲和要求的时候要重视阅读,注重ESP,使用notional-functional approach,强调非外教教学,采用大量的语音和音像资料来补充语言接触。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4.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解释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比分析的两种版本:
• 强势版本:用对照分析方式来预测困难等 级的方法。
• 弱势版本:使用对照分析法来解释可以观 察的到困难。Oller和Ziahosseiny提出细微 差异(subtle differences)版的对照分析假说 理论:“不管在单一或多种语言系统间, 即使他们的差异极为渺小,终究还是会产 生困惑。”
• 事实上,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许多困难以及 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汉语和母语之间文化 方面的差异有关。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 到“学习 者语言
•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与纵向;
2.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
•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鉴别困难的原因: •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
(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 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 现象; • 问题之二: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选择。由于不可能对有关的两种语言所有的方面 都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要比较的某些语言形 式做些选择。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二语习得课程名称(英文):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 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 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4604441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语言学授课对象: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三、课程简介二语习得是关于描述和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及学习者因素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英语师范生了解英语学习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主要包括如下主要内容:二语习得的关键问题、中介语、语料收集方法、语料分析方法、个体学习者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输入、互动与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策略、课堂教学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
四、课程目标1)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原则,熟悉主要的术语、概念和理论。
2)掌握语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并能简单分析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学习者差异、心理及认知因素等方面。
3)作为未来教师,能够分析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4)课程将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同时使师范生从学习层面领悟教学,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做准备。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课程概述1. 课时数:2节课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第二语言习得的概念、相关术语及定义;双语、多语现象和现状。
3. 学生学习任务掌握本章节的概念和术语、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堂陈述。
4. 教学方法教学按照下列程序展开:学生陈述---教师讲授---讨论---完成习题。
讨论主要有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课堂陈述,依据准备和表述情况进行评分。
5. 课外学习要求研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准备课堂陈述,完成课后习题(pp6)。
第二章第二语言习得课程基础1. 课时数:2节课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讲授内容包含语言学习本质,语言习得逻辑问题;学习和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框架。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615001 学分: 2学分总学时:36学时说明【课程性质】《第二语言习得概论》是英语专业任意选修课。
【教学目的】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理论,并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或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做准备。
【教学任务】通过对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的讨论,帮助学生将模糊的、无意识的实践性内容变成明确的、有意识的理论方法。
使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批判性地接受现行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受教育对象将其不断完善。
【教学内容】绪论;学习者语言的本质、中介语、中介语的社会层面;中介语的话语层面;中介语的心理语言学层面;中介语的语言学层面;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和二语习得;结论【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指导性和应用性。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讲解。
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结合,学生每次课后书面回答具体问题。
【先修课程要求】“语言学概论”、“英语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一定语言实践经验。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Rod Ellis 《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P. M. Lightbown and N. Spada 《语言学习机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XX年。
Rod Ellis《第二语言习的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
大纲内容第一部分Introduction: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L2 Acquisition【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章是全书的绪论,学习的目的是弄清第二语言习得的概念和目标。
教学要求:明确什么是学习者语言等相关概念,从而在整体上使学生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有个概括性的了解。
【内容提要】Ⅰ.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Ⅱ.The goal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Ⅲ.Two case studiesⅣ.Methodological issuesⅤ.Issu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learner languageⅥ.Issues in the explanation of L2 acquisition【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教学难点:the goal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复习参考题】1. In what respects is Wes a ‘good language learner’ and on what respects is he not one?2. What is your own definition of a ‘good language learner’?第二部分The Nature of Learner Language【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学生了解学习者语言的本质。
《二语言习得》课件
学习动机的激发
培养对目标语言的兴趣,明确学习目 标,以及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兴趣的持续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保持 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语言遗忘与干扰
遗忘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经常使用的语言知识可能会被遗忘。定期复习和巩固是必要的。
语言间的干扰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语言习得困难。对比分析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差异,有助于 减少这种干扰。
任务型教学
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 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意义理解 。
二语言习得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培养独立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来学习语言,培养合作精神 和团队能力。
PART 04
二语言习得的困难与挑战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保持
探讨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 格,如视觉型、听觉型等 ,以及如何根据学习风格 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认知因素
研究认知能力、记忆、注 意力等因素对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这 些认知能力。
二语言习得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适应
研究学习者在跨文化环境中如何 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以及文化
适应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文化认知
在线学习平台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提 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利用VR/AR技术为学习者创造沉浸式语言学习环 境,提高语言学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研究
学习动机
研究个体在学习二语言时 的动机差异,以及如何激 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
《二语言习得》课件
异: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交际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肢体语言等 文化适应:尊重并适应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 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自主学习策略
添加标题
定义与特点:自主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 独立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社会文化理论
定义:社会文化理论是一种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
核心概念:中介、最近发展区、支架等
理论观点: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习得是在社会文 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实现的
实践应用: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交互理论
定义:交互理论 是一种二语言习 得理论,强调学 习者通过与目标 语言的母语者进 行交流互动来提 高语言能力。
添加标题
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强调学习者的 主体性和自主性。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步骤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等, 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添加标题
优势与局限性:自主学习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其局限性在于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细 节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寻找特 定信息
查读:查找特定信息,理解文 章结构
写作技巧与方法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制定写作计划和提纲
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 手法
反复修改和完善文稿
《应用语言学课件:二语习得及教学》
认知理论
强调语言习得是学习者通过 认知过程建立的。
社会交际理论
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社会互 动和合作构建的。
二语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
1 发展方式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是自然而有 系统的,而二语习得受到 外界因素的干扰。
2 学习策略不同
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可以 运用第一语言的知识和学 习策略。
3 心理状态不同
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
重要性
听力是学习者获取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对提高整 体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方法
使用真实材料、提供听力策略和进行听力训练。
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
重要性
口语能力是学习者实际运用语言的关键,对于交际 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方法
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语音纠音。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
3
阅读
理解简单的文章和短语。
4
写作
能够书面表达简单的想法和观点。
词汇习得及其影响因素
词汇习得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词汇量、学习频率、语义联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语法习得及其影响因素
语法习得是学习者掌握语言的能力之一,受到学习规律、输入量和语法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
发音习得及其影响因素
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提高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对 培养学习者语感和写作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方法
引导学习者进行阅读,培养阅读策略和分析能力。
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
重要性
写作能力是学习者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方式,对 提高语言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
方法
进行写作练习、提供写作指导和进行写作评估。
《应用语言学课件:二语 习得及教学》
欢迎来到《应用语言学课件:二语习得及教学》。本课程将全面介绍二语习 得的概念、理论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它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应用。
课次1:二语习得概述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框架
研究领域一:二语学习者语言特征 一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er language ): (1) errors (2) acquisition orders and developmental sequences (3) variability (4) pragmatic features
二语习得专家Ellis的一些基本观点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refers to the subconscious or conscious processes by which a language other than the mother tongue is learnt in a natural or a tutored setting.
研究领域四:二语学习者(the language learner ) : (1) general factors (2) learner strate习得的 过程和本质。一是描述,二是解释。 二语习得研究的性质:跨学科性质,或者说 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 会学、认知学、文化学等领域。
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简称“一语”) 第二语言(简称“二语”) 母语 外语 目的语
思考:美国人在韩国学习汉语与在中国学习汉语,主要差别 何在? 学习语言的环境不同 (1)美国人在韩国学习汉语——“外语环境”(foreign language context):目的语(即汉语)在课堂之外不作为交际语言使用。 (2)美国人在中国学习汉语——“二语环境” (second language context) :目的语(即汉语)在课堂之外作为交际语言使用。 简言之,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于目的语在课堂 之外的社区中是否常用。 中国人在中国学习英语与在美国学习英语的环境差别呢? 二语习得可能发生在外语环境,也可能发生在二语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
语言表层上的对比分析受到学者质疑。
二、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对比分析的理论阐述包含三方面:即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及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
1、基本假设是语言迁移。
(1)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分布,甚至文化迁移至 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2)正迁移与负迁移。
(3)差异(difference)&
常指其母语或本族语,是就语言习得的时 间而言的。 第二语言: 指第一语言之后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包 含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第四语言或其他 更多语言,是就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而言 的,与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具体概念及实例辨析
概念辨析: 母语及本族语 第一语言及第二语言 举例分析: 海外华人 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地区的多
第二章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 用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
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偏误分析: “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
第一节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初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测学习者的难
language learning
“习得”与“学习”的关系
克拉申( Krashen):“习得” (acquisition) 为隐性知识, “学习”(learning)为显性知识, 二者是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的显性知 识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其观点为“无接口观点” (non-in-terface position)和“强势观点” (strong version)
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性质由其研究对象 决定:
1. 涉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研究——语言学 2. 涉及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心理学 3. 包括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心理语言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的:
(1)掌握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基本理论 学习方法:听讲、阅读(翻译)、发言、书 评 课代表:?
考试及成绩
考试:闭卷考试
成绩:平时50%+末考50%
教材及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王建勤主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商务印书馆,
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简称“一语”)
第二语言(简称“二语”) 母语
外语
目的语
思考:美国人在韩国学习汉语与在中国学习汉语,主要差别
何在? 学习语言的环境不同 (1)美国人在韩国学习汉语——“外语环境”(foreign language context):目的语(即汉语)在课堂之外不作为交际语言使用。 (2)美国人在中国学习汉语——“二语环境” (second language context) :目的语(即汉语)在课堂之外作为交际语言使用。 简言之,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于目的语在课堂 之外的社区中是否常用。 中国人在中国学习英语与在美国学习英语的环境差别呢? 二语习得可能发生在外语环境,也可能发生在二语环境。
二语习得专家Ellis的一些基本观点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refers to the subconscious or conscious processes by which a language other than the mother tongue is learnt in a natural or a tutored setting.
(2)发展问题( developmental problem ):语言习得
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步骤。 应用语言学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皮特· 科德(Pit Corder)曾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首要目的, 是找到第二语言发展的“自然顺序”(natural route of development)。在此基础上,经过精心设 计,就可以使教学材料的呈现顺序与学习者 语言发展的自然顺序一致,从而大大提高学 习速度和效果。
There is a mismatch between the input (the
utterance that the child is exposed to) and the output (the unconscious grammatical knowledge that the child acquires). This mismatch gives rise to what is known as the problem of the poverty of the stimulus(刺激贫乏) or the logical problem of language acquisition(语言习得逻辑问题). Given such underdetermination, the claim is that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account for the L1 acquirers’ achievement without postulating a built-in system of universal linguistic principles and grammatical properties.(在语言习得方面,人类似乎天生有一种其他 动物没有的潜能)
SLA is the product of many factors
pertaining to the learner on the one hand and learning situation on the other. It is important, therefore, to start by recognizing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that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sets of factors.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既指学习语言
这一现象,也指对语言学习这一现象进行的 研究。 第一语言习得(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研究 儿童学习母语的问题,也称“母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SLA) 包括对母语之外的所有语言的习得研究,研 究对象一般是成人。
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1)逻辑问题(logical problem):语言习得是
如何成为可能的? 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推测是,儿童学会母语, 是因为生活在母语环境中,每天接触母语所 致。但是,阿猫阿狗也接触人类语言,但没 有一只猫、狗能学会人类语言。这至少说明: A.接触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并不 是充分条件;B.在语言习得方面,人类似乎 天生有一种其他动物没有的潜能。
关于环境对语言语言习得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和遗传属性的 展现,环境所起的只是触发作用而已。 (2)不同的社会环境,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的 交往,直接制约着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 你的看法?
据环境来看语言教学,刘颂浩提出如下分类:
一语教学(母语教学) 语言教学 母语环境中的二语教学 二语教学 外语环境中的二语教学
2009 参考书目: (1)刘颂浩著《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王建勤主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6 (3)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译丛 《学习新语言——第二语言习 得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9 (5)Bill VanPatten 《From Input to Output——A Teacher’s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世 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