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医学课件药物利用评价
概念:药物(品)评价和药物利用评价 ◈ 药物评价是评价药物本身属性,主要指标为安全性、有
效性、经济性、药品质量等。 • 包括上市前评价(研究)和上市后再评价 • ◈ 药物利用评价是评价药物使用过程(模式)的合理性,
主要指标为药物使用数量、使用质量。 • 评价方法有:药物流行病学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
的一种方法
药物利用研究的进展
• 表现在两个方面: • 1.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药物利用进行客观评
价:药物流行病学方法有助于说明一个医院或一 个地区的药物利用状况,也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上阐明药物利用状况的因果关系,对于医 疗卫生决策具有实际意义。 ; • 2.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药物利用的经济性进行 评价
药物利用研究的产 生
• 始于20世纪60年代,闻名于世的沙利度胺事件是促使药 物利用研究兴起的根源。
沙利度胺事件
•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的医 生都在使用这种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很多 人吃了药后的确就不吐了,恶心的症状得到 了明显的改善,于是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 ”。
• 但随即而来的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 畸形,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 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实是孕妇服用“反 应停”所导致的。于是,该药被禁用,然而, 受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
药物利用研究的定义
• 药物利用研究:是对全社 会的药物市场、供给、处 方及其使用的研究,其研 究重点是药物利用所引起 的医药的、社会的和经济 的后果以及各种药物和非 药物的因素对药物利用的 影响。
• 具体地讲药物利用研究就 是对药物处方、调制及其 摄入的研究。
药物利用评价的性质
• 药物利用评价的连续性——再评 价、再改进
药物利用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用法用量的合理性
志 ,2001,19(o4):249. [3】刘 刚 ,张丽霞 ,吴敏 ,等 .脑脊液中检出 1例纹带棒杆菌[J].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01):35. [4]陈东科 ,许宏 涛 ,艾晓曼 ,等 .临床分离棒状杆菌对 常用抗 菌药 物
维持剂量 6—12mg·kg~ q3d,对 于严重 感染 ,宜进 行血 药浓
度监测 ,谷浓度不低于 15~20mg·L L9 J。该 患者 每周 行三
次规律血透 ,采用 以上给药方案 ,我 院 目前 未开展替考拉宁血
药浓度监测 ,应 注意 复查 血培 养 、PCT、血 常 规等 感染 相关 指
药物利用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用法用量的合理性
赖 善城 ,肖一 星 ,林 素珍 ,修 连喜 (福 建省 龙岩 市第 二 医院 龙岩 364000)
摘 要 :目 的 采用约定单次剂量和 日用药频次评价我 院多重耐茵感染患者抗 茵药物 用法用量的合 理性 。方 法 抽 取 2015年 7月 ~9月我院 多重耐药 菌感染住 院患者病历 583例 ,采用约定单次剂量和 日用药频次评价抗 茵药物使 用合理 性 ,并与 限量 日荆量 (DDD值 )和 药物利 用指数 (DUI)方法进 行比较。结 果 583例 多重耐 药茵感 染住 院患者 中,按约 定单次荆量和 日用药频次评价 ,不合 理例次 36例 ,占 6.17% ;按 限量 日 剂量(DDD值 )和 药物利 用指数 (DUI)评价 ,不合理例 次为2O例 ,占3.43% 。结 论 药物利用评价 指标可克服 了 DDDs在某种 程度上 的缺陷, 适合 于医院处方审核筛查 ,对规范 医生处方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多重耐药茵;约定单次剂量 ;日用药频次 ;抗茵药物 中图分类 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2018)-01-04103-0227-03
药物经济学第九章药物经济学应用
其次,进行相应的不确定性分析
最后,基准价格应随市场的具体情况以及 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变化做出相 应的调整
四、药品价格管制形式
由于药品本身及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 殊性,各国除了允许厂商对部分药品有自 由定价权之外,都或多或少的采取了一定 的控制措施,并以此作为限制药品费用及 医疗费用增长的政策之一
三、药物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的特点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对药物 资源的利用程度进行评价 二是研究提供药物资源利用程度,利用效率 的途径与方法,从深层次上提高药物资源的 配置和利用效率 三是研究医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医药 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途径
最新版基础药物目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 建机制的要求,遴选的原则确定为防治必 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 西药并重
2.医保目录概述
医保目录是参保人员临床治疗必须,纳入 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内的药品目录,是医疗 保险用药范围管理的一种方式。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 险药品目录》
另一方面还应让医务人员、药师以及患者 转变只注重治疗方案有效性、安全性的传 统观念,使其广泛了解并正确认识到药物 经济学在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药物经济学与药品目录制定
(一)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概述 1.基本药物目录概述 遴选基本药物的原则:为临床必需、疗效
切确、毒副反应清楚、适合国情。
一、指导供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
二、作为制定药品价格或报销价格的依据
三、指导临床诊断指南和用药规范的制定
四、将药品的药物经济学数据与安全性、 有效性和质量一起,作为药品进入报销目 录的必要条件之一
五、是指导药品研发与制定市场推广战略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它衡量了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药物剂型的选择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副作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生物利用度的定义、评价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定义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和利用的比例。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剂型特点、给药途径、肠道吸收和肝脏代谢等。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旨在评估药物剂型在体内的发挥作用的效果。
二、评价方法1. 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是通过比较药物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物浓度来评估药物的吸收程度。
一般采用体内动力学参数(如消除速率常数、药物半衰期等)和药物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绝对生物利用度。
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药物在体内无肝脏首过消除的情况。
2. 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是通过比较不同剂型在相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来评估药物剂型的差异。
一般采用药物曲线下面积(AUC)或最大药物浓度(Cmax)来评价相对生物利用度。
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药物在体内存在肝脏首过消除的情况。
3. in vitro评价除了临床试验中的体内评价方法外,还可以使用in vitro评价来预测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in vitro评价方法包括肠道模型、Caco-2细胞渗透实验和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等。
三、应用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1. 药物研发药物研发阶段需要评价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以选择最佳的剂型。
通过评价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可以优化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效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2. 临床应用在药物临床应用中,药物剂型的选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评价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选择最适合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以增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四、总结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效评价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效评价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活性成分与辅助药材或基质相结合,通过适当的制备工艺制成的药品形式。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评价对于给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判至关重要。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准确评价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对于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一、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并产生药效的程度和速率。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生物利用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来实现。
药动学研究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过程,通过测定药物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曲线,计算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来揭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效学研究则通过观察和测定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效应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特性、给药途径、制剂性质以及个体差异等。
药物的化学性质、溶解度、脂溶性、稳定性等物理化学特性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渗透,进而影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例如经口给药途径的药物会经过胃肠道吸收,而经皮给药途径的药物经过皮肤渗透。
此外,制剂性质如制剂的pH值、粒径、溶解度等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代谢能力等因素,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二、药物制剂的药效评价药效评价(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是评价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治疗作用和效果。
药物制剂的药效评价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药效评价主要包括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等。
药理学研究通过对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揭示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评价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治疗效果。
毒理学研究则评价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安全性,以确定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适用性和风险。
药物利用评价PPT参考幻灯片
2020/2/27
10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
1.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侧重于药物使用的数量,主要通过处方分析, 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得药物利用的量化数据,得出 药品消耗量、金额、使用频度等信息,判定是否存 在药物滥用和过度使用, 可以对消费结构及其社会、 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反映一定范围的卫生保健总体 水平和变化、发展趋势
2020/2/27
11
定性评价--侧重于药物使用的质量,即安全 性与 有效性,通过先制定标准来判定
2020/2/27
12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 2.回顾性、现时性、前瞻性 • 回顾性评价——目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目的在
于预防滥用和不合理用药再发生 • 现时性评价——监测正在执行的药物治疗消耗大
量人力、物力 • 前瞻性评价——根据药物已知信息评价处方合理
性
2020/2/27
13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 3.药物消耗量的统计分析 • 统计的主要指标有金额、消耗量、约定日剂量数
(DDDs)等 • 主要方法 • DDDs法 • 金额法
2020/2/27
14
DDDs法
• 约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是某一特定药 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 WHO根据临床药物应用情况,人为制定每日用药剂量, 并建议用DDD作为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 地西泮(安定)作为抗焦虑药使用,平均日剂量为10mg, 则地西泮的一个DDD就是10mg。
• 雷尼替丁平均日剂量为0.3g,则它的一个DDD就是0.3g。
2020/2/27
15
DDDs法
• DDD值可参阅药典或权威性药学书中规 定的治疗药物剂量,并与临床医师共同讨 论制定。
医院药房管理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与药物经济学的应用
(6)药物经济学分析 ——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不同药疗方案之间 分析、评价、比较 药疗方案与其他方案之间 不同临床服务之间 方法:CMA、CBA、CEA、CUA
(7)药物情报分析 ——揭示药物的分布、使用和发展趋势
39
药物利用研究的实施方法
明确研究目的,选择分析方法
11
合理用药7条标准: ① 药物正确无误 ② 用药指征适宜 ③ 疗效、安全性、使用及价格对病人适宜 ④ 剂量、用法、疗程妥当 ⑤ 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 ⑥ 药品调配及提供给病人的药品信息无误 ⑦ 病人遵医嘱情况良好
12
第二节 药物利用研究
13
主要内容
1
意义和作用
2
影响因素
3
主要内容
53
药物经济学服务对象 医生
病人
医疗保健体系
政府管 理部门
医疗提 供单位
医疗保 险公司
54
药物经济学应用本质:
投入 (资源消耗)
产出 (健康改善)
55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描述和分析药物资源利用及其影响 探讨国家药物政策等重大问题 确定、测量、比较不同方案或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评价临床用药及临床药学服务的经济性 探讨延长生命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系 指导药企选择新药开发,减少风险 指导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
DUI DUI≈1.0 实际日处方剂量≈ DDD DUI<1.0 实际日处方剂量< DDD
36
举例 某院近五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
结果:各麻醉药的DUI均小于1。
37
(4)趋势预测分析 方法:对现有资料进行延伸分析、计算和 推测,对未来需求做出正确估计。
药物利用评价
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DUR由来:药物利用评价(DUR)产生于美国
临 床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个人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
药 1965《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补助方案》的实施;
学
◈
医疗保健管理机构对药物利用和医疗审计进行控制;
目的是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布、处方及应用的情况,特别是由此引起的医疗、经
◈
济决策”。可理解为药物由药厂到病人的全过程!实
际是药物利用的模式
8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2、DUR的性质:
临 床
◈评价对象——药物使用模式(过程)
药
即处方医师针对特定的疾病状态,根据用药指征、药
学
◈
疗种类、药物特点等用药的方法和过程。DUR通过评
临 床
◈评价的连续性——再评价、再改进
药
DUR的实施不仅是对用药模式的评价、分析和阐明,
学
◈
而是将评价结果用于用药模式的改进上,然后进行再
评价、再改进,通过DUR的连续实施,最终达到改善
病人治疗质量的目的。
1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3、目的和意义
临 床
目的:
药 ◈ 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合理处方
临 床
一是利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包括群体
药
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学
◈
二是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包括最小
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
析等方法
7
某院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及治疗药物监测
某院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及治疗药物监测
背景
替加环素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肾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等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
在某医院有较多的患者使用替加环素,因此了解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以及治疗药物监测显得十分必要。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价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部分。
药动学
替加环素的半衰期为10-14小时,经肝脏代谢,其中90%的药物通过肾脏排泄,10%通过胆汁和粪便排除。
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与免疫抑制效果呈正相关。
药效学
替加环素的药效主要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来完成的,因此其治疗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替加环素的维持剂量一般为0.1-0.3mg/kg/d,口服给药,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治疗药物监测
替加环素的治疗药物监测包括:
血药浓度监测
替加环素的治疗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确保其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在治疗初期,建议每周监测一次血药浓度,治疗稳定后可逐渐减少监测频率。
不良反应监测
替加环素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感染等,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相互作用监测
替加环素与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的可能,特别是与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一起使用时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酶的改变,因此需要注意相互作用的监测和处理。
结论
替加环素是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其药动学和药效学都需要进行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确保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全国注册药师的药物使用评价与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复习指南
全国注册药师的药物使用评价与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复习指南药物使用评价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是全国注册药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在临床药学领域中,药物使用评价是指对患者使用药物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则是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本文将从药物使用评价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相关知识点出发,为全国注册药师考试的复习提供指南。
一、药物使用评价的基本原则药物使用评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下是药物使用评价的基本原则:1. 合理性原则:药物使用应符合适应症并且能够发挥预期的治疗效果,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用药。
2. 安全性原则:在使用药物时,应重视患者的安全,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3.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肝肾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二、药物使用评价的流程药物使用评价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既往用药史等信息。
2. 分析和评估:根据患者的信息,结合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制定用药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4. 监测和调整:在患者用药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防范和解决问题:及时发现用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三、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药物治疗效果评价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药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指标:1. 主要疗效指标:体现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如血压、血糖、疼痛程度等。
2. 次要疗效指标:用于辅助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如生活质量评分、生物标志物指标等。
3. 安全性指标:评估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 经济性指标:评价药物治疗的经济效益,包括药物的价格、用量、疗效等因素。
药物评价生物利用度及等效性评价
呈现的药理效应也可能大不相同。
间作图,比较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曲线,估算生物利用度。 注意:采尿期间应饮水量相等,进相同饮食。
◆ 当吸收入血液的药量,按原形药成比例地由尿排除,或 尿药浓度法天热时样品不易保存; 药理效应法需要其效应强度能分等级,并可用仪器直接测量。
如果药物具有药理效应,其效应强度又可分成等级数值,并有仪器可用来直接测量(如直接测量瞳孔大小、测眼内压、血压、体温等)
药物评价生物利用度及等效性评 价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研究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三、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四、生物等效性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一.概述
❖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BA)是反映药物活 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的程度和速度的指标。
❖ 速度:进入血循环的快慢,用达峰浓度和达峰时
可三二以、、考 生 研虑物究用利生吸测药用物理度利收定效的用应研度入其法究的来方意血生测法义生液物物利的利用度药用。 物度主。要由尿排泄时,均可采用尿药浓度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方法
◆ 不易方克法◆服:个服体药方差→异收法对集结尿:果样的(服每影隔响药一。定→时间收)→测集定含尿量→样计算(累每积排隔药量一→求定Fr 时间)→测定含量→计算 累积排药量→求Fr 三、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u tes t
u st
二、研究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两1图)M治注EC疗相严意等重,疾:若病的采药物尿期间,则应两种饮制 水量相等,进相同饮食。
《药物利用评价》课件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包括指南、规范和评估工具。
结论
药物利用评价的重要 性
药物利用评价可以改善药物治 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药物利用评价的局限 性
药物利用评价存在数据收集困 难和影响因素多样性等局限性。
发展趋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个体化评 价、全球合作和综合评价方法 的应用。
药物经济评价
药物经济学的概念
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使用的经济 性和效益,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和 成本效用分析。
药物经济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药物经济评价的应用
药物经济评价可用于决策制定、 卫生政策制定和药物质量管理。
药物质量评价
1
药品质量的概念
药品质量是指药物在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药物副作用的评价究。
药物疗效评价
1
药物疗效的概念
药物疗效是指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
2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和随访研究来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
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疗效率、疗效持续时间和 不良反应率等。
2
药物质量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药物含量分析、药物纯度检测和药物稳定性测试。
3
药物质量评价的标准
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包括药典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
1 药物合理使用的概念
药物合理使用是指根据疾病特点、患者需求和药物特性,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2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临床指南、合理用药培训和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临床评估及合理运用
药物临床评估及合理使用临床药理学(Clinicalpharmacology)是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人为对象,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以及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包括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基础与临床、药学与临床联系的桥梁学科1。
其主要任务为科学讨论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基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其研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病原体。
两者研究对象不同样,决定了临床药理学差别于基础药理学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临床性。
从检查反应情况来看,学生们也宽泛认为应加强临床药理学的临床特色,这样既可为此后续临床医疗实践供应辅助,又能提升其学习兴趣。
所以,应将“亲密联系临床”这个理念贯串于临床药理学的整个授课系统中。
本文就临床药理学的授课工作应怎样亲密联系临床,突出临床药理学的授课特色,提出了一些授课改革举措。
提升教师的临床专业素质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要请教师必定要有特别扎实的药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经常使用的药物,具备丰富的临床药学实践经验。
信息时代的今天,临床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要保证临床药理学授课能顺利推行,提升授课质量,真实提升学生的临床用药水平,重点是要提升教师的临床专业素质。
教师除经过医学文件、专业杂志、计算机网络等路子收集和掌握信息、更新自己知识外;还应如期来临床科室与各科临床医师沟通,收集临床病例及临床用药中碰到的问题,并与医师和专家共同商议,参加治疗方案的制定;或邀请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到教研室来,表达临床常有疾病的用药问题,以便即时掌握临床用药的最新动向。
比方,在糖尿病的初次治疗中,传统教科书指出一般应先使用口服降糖药,在胰岛功能不良的情况下才使用胰岛素;而临床中对于年青糖尿病患者,重申的则是胰岛素的早期加强用药,以连忙控制血糖水平。
由此表示,教科书上的用药知识存有必然的滞后性,教师只有经过参加临床实践,才能即时更新自己的药物知识,并针对病情掌握最新的药物用法、用量和用药见解,极大的提升合理用药水平,进而提升授课质量。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安全性评估研究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安全性评估研究在制药工程领域,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估旨在确定人体摄入药物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和有效利用程度,对于设计合理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具有指导意义。
而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则是针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药物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价,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估方法1. 体外评估方法体外评估方法是通过使用体外模型来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评估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渗透性等生物利用度指标。
这些模型包括人体模拟胃肠道液和人体肠道EPITHELIAL模型等。
通过体外实验可以初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为后续的体内实验提供重要参考。
2. 动物实验评估方法动物实验评估方法是通过在动物体内进行药物的给药和采样,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参数。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狗等。
利用动物模型,可以通过变量研究设计,控制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时间等因素,从而获得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数据。
3. 人体实验评估方法人体实验评估方法是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参数。
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研究目的,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临床试验,如单剂量试验、多剂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等。
通过人体实验,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直接依据。
二、药物安全性评估方法1. 急性毒性评估急性毒性评估是评估药物在短时间内对人体或动物的中毒反应。
常用的急性毒性试验包括LD50实验、急性口服毒性试验等。
这些试验通过对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的控制,评估药物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的致死作用,为制药企业提供重要的毒性数据。
2. 长期毒性评估长期毒性评估是评估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或动物的毒性反应。
常用的长期毒性研究模型包括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
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是制药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并产生作用的程度,是评价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指标。
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合理设计、剂型优化以及药物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的基本原理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主要依据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和程度来评估,其主要涉及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程度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原位法、体外法和体外-体内相关法。
原位法是通过在动物体内或人体内直接测定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常用的原位法包括空肠囊泡技术、肠袢技术和静脉注射技术等。
体外法是通过体外试验来评价药物吸收过程,包括体外溶解度试验、体外渗透试验和体外代谢试验等。
体外-体内相关法则是结合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来评估药物生物利用度,常用的方法有体外-体内相关曲线和体外-体内相关模型。
二、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在药物设计的早期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评价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程度,可以优选合适的药物结构和药物剂型。
药物结构的优化可以通过药物相较性的研究来实现,药物剂型的优化可以通过改进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备工艺来实现。
药物相较性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体外溶解度和渗透性评价。
体外溶解度试验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来评价药物溶解过程。
渗透性评价可以通过体外渗透试验来评估药物在生物膜上的渗透能力。
在药物剂型的优化中,制备工艺对药物生物利用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程度。
三、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在剂型优化中的应用药物的剂型是指将药物按照一定比例与辅料混合并加工,制作成给药形式。
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在剂型优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剂型决定了药物的溶解速度、释放速度和吸收速度等,通过合理选择和改进药物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概述--药物利用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药物利用评价方法的产生与进展--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美国的DUE一、概述60年代以来,以反应停事件为契机,世界各国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的有效性愈益重视,为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各国政府对新药上市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
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上市后的药品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于是,产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药物上市后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药物使用中的问题。
70年代药学分析技术和方法的突破性进展,药物体内模型的创立为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治疗药物监测的采用和逐渐普及,对保证病人用药安全起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这些措施总的来说仍然很局限,因为它主要针对个别病人,监测范围小,费用高;其次监测药物的品种较少,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特别是门诊病人的就诊中,药物使用频率很高,药物成本在医疗费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不合理的处方在一般医院中仍占较大比例,有人估计门诊病人的处方中50%不符合公认的标准。
药源性疾病和与用药有关的死亡率时有报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一方面危害病人的健康,另一方面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加强临床药物评价便成为医院药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临床药学人员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药物的临床评价,包括药物利用评价和有效性评价两个方面。
(一)概念1.药物利用评价是按照预定的标准,评价、分析和解释一个给定的医疗卫生制度下药物利用的模式;特别着重于研究药物的市场、分布处方和应用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医疗、社会和经济的决策分析。
2.药物有效性评价,主要通过临床大量使用的资料,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的毒副反应状况。
(二)临床药物评价的意义1.药物利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
安的目标首先在于从客观上保证合理的开写处方和随之而来的治疗质量的提高,其次是使不需要的药物消费支出降到最小,即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下,用不太昂贵的药品,甚至不用药品的治疗来代替原先的治疗方法。
药物使用评价
药物使用评价(肖永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一、药物使用评价(DUE)概述药物使用评价(DUE)的定义是指进行性、系统性并以标准为基础的药物评价项目。
目的是确保恰当的药物使用,当发现治疗不恰当时需要进行干预。
DUE 应当做到:第一,根据评估标准确定恰当的药物使用方案;第二,在开出处方的同时监测评估指标;第三,对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问题给予回应意见;第四,监测处方问题是否依照评估指标更正。
需要进行DUE的原因:第一,药物剂量过多或不足;第二,WHO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第三,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第四,治疗失败的指征;第五,大量非处方集药物使用;第六,放弃使用等效的廉价药物而选择高价药物;第七,治疗方案中选择过多种类的药物。
DUE目的是:第一,确保药物治疗达到现行标准;第二,推动理想药物治疗;第三,避免药源性问题出现;第四,确定开展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问题;第五,确立恰当的药物使用指标;第六,确定保证药物使用质量的标准;第七,加强药物使用的责任制;第八,控制药物费用。
二、开展DUE的步骤开展DUE的步骤是:①确立责任制;②建立指标;③明确阈值;④收集数据并整理结果;⑤分析数据;⑥继续补充行动指南和方案;⑦继续DUE 随访。
1、建立指标:建立评价正确用药的指标包括:对症恰当用药;剂量正确;调剂数量;发药准备;监测用药(如:实验室检查);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式(尤其是注射);患者教育 (书面指导和口头指导);患者预后 (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药房管理指标 (正确支出,、记账)。
2、确立阈值:确立阈值或 or 基准值以定性药物使用是否正确。
依照指标设定预计阈值或目标 (例如:90% 涉及3代头孢菌素的处方是用于重症感染)。
以环丙沙星为例,依据医院确立的阈值,按照适应症使用的患者应该在90%以上,只有10%以下的患者是超适应症使用。
但实际调查结果只有70%是按照适应症使用,而30%的患者是超适应症使用该药物,此时就必须分析调查这些超适应症使用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 床 药 学
◈
3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DUR发展:DUR发展于美国
药物利用评价方法正式产生于1974 年,在美国当 年的社会保障修正案中,将药疗过程评估作为质量保 障项目(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的一个部分,
临 床 药 学
◈
以提高医疗补助方案(Medicaid) 受益者的保健质量
32 32
DDDs=数量*包装数*标志量/DDD 累积DDDs=n1DDDs+……+nnDDDs 抗菌药物强度=累积DDDs/出院人数*平 均住院日
33
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新增)
5 g 100 g 105 g 实际消 耗量 3g 14 g 17 g
金额 (元) 310.5 2400.0 2710.5 金额 (元) 15.0 4032.0 4047.0
DDD 0.6 6.0
DDDs 8.33 16.67 25
DDD 0.3 2.0
DDDs 10 7 17
31
DDD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内容提要:
◈
临 床 药 学
◈
◈ ◈ ◈ ◈ ◈
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与意义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小结
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概念:药物(品)评价和药物利用评价
◈
临 床 药 学
◈
◈ 药物评价是评价药物本身属性,主要指标为安全性、
有效性、经济性、药品质量等。
◈
13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3、目的和意义
目的: ◈ 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合理处方 ◈ 提高药物治疗质量——评价方案的有效性 ◈ 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替代
临 床 药 学
◈
14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3、目的和意义
意义:有助于病人的药物治疗;有助于与此有关的医 疗、社会、经济的管理决策。例如: ◈ 可揭示药物消耗的基本情况
◈
2、DUR的性质:
◈评价对象——药物使用模式(过程) 即处方医师针对特定的疾病状态,根据用药指征、药
临 床 药 学
◈
疗种类、药物特点等用药的方法和过程。DUR通过评
价和分析用药模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达到改善病人 治疗质量的目的
10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2、 DUR的性质:
计算公式
DDDs = 总用药量/DDD
25
DDD
(defined daily doses, DDD)
WHO 在 1969 年制定了解剖 - 治疗 - 化学的药物分类系 统 (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 确 定 了将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 DDD定义为:用于主要适应症、成人每日常用剂量。 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是一种技术性测量单 位,不能反映推荐日剂量或处方日剂量,也不能反映不同 药物治疗上的等效剂量。
对典型不合理用药事例提出调整建议 起草并向有关管理部门呈交评价报告
38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四、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方案的设计——专属性 一个特定的DUR方案只适用于一个特定的保健系统, 因为每个卫生保健系统的DUR方案都是根据这个系统 质量保证(QA)总目标而设计。
临 床 药 学
◈
1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2、 DUR的性质:
◈方案的实施——有计划、有组织 在DUR方案实施前,必须对衡量用药的标准进行周密 的制定、检验和修订,并需得到权威部门的批准和公 众的认可,有组织、有进度的进行。
6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DUR发展:
1996年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监委员会(ASHP)对 全美医院药学服务调查报告,71.7%的医院为住院病 人开展了DUR工作
临 床 药 学
◈
7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近年DUR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包括群体 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二是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包括最小 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 析等方法
5
临 床 药 学
◈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临 床 药 学
◈
药物利用评价(DUR):注重药物使用后数量的 评价,即用药量和用药费用是否合理,具有 一定药物经济学性质。 药物使用评估(DUE):注重对药物使用质量的评 价,即是否合理使用的问题。 基本目的:提高保健质量与提供合理的药疗过程
29
DDD:Defined Daily Dose
采用WHO 颁布的药物每日约定剂量(规定日剂 量DDD)标准,将各种抗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成累积 DDD数量,并进一步计算各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 DDD/100人天,以便统计分析和数据比较。
庆大霉素 24万单位 庆大霉素 1DDD
+ +
阿莫西林 1克 阿莫西林 1DDD
27
27
28
DDD值的换算
青霉素钠注射液80万单位(0.8MU),为0.48 克,DDD值为3.6克; 庆大霉素8万单位等于0.08克,DDD值为0.24克 头孢唑啉DDD为3克 头孢呋辛DDD为3克 头孢噻肟DDD为4克 奥硝唑注射液DDD为1克,口服片剂DDD为1.5克
临 床 ◈ 可揭示药物消耗分布与疾病谱的关系等
15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3、目的和意义
此外,开展药物利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以 下目标 ◈ 提供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正确性所必须的文件
临 床 药 学
◈
◈ 增加学科间交流和对药师知识、技术的认可
◈ 增强医师对所提供治疗的结果的质量和费用的关心 ◈ 促进DUR研究的开展、加强对药物利用的理解
16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三、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
1、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 定性评价——侧重于药物使用的质量,即安全性与 有效性,通过先制定标准来判定 ◈ 定量评价——侧重于药物使用的数量,主要通过处 方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得药物利用的量化数 据,得出药品消耗量、金额、使用频度等信息,判 定是否存在药物滥用和过度使用。
包括上市前评价(研究)和上市后再评价 ◈ 药物利用评价是评价药物使用过程(模式)的合理 性,主要指标为药物使用数量、使用质量。 评价方法有:药物流行病学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
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DUR由来:药物利用评价(DUR)产生于美国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个人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 1965《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补助方案》的实施; 医疗保健管理机构对药物利用和医疗审计进行控制; 目的是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8
临 床 药 学
◈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1、DUR的定义
WHO将药物利用定义为:“药品在社会上的销售、分 布、处方及应用的情况,特别是由此引起的医疗、经
临 床 药 学
◈
济决策”。可理解为药物由药厂到病人的全过程!实
际是药物利用的模式
9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现时性评价——监测正在执行的药物治疗(药学监 护),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
临 床 药 学
◈
20
21
三、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
2、回顾性、现时性、前瞻性评价
◈ 前瞻性评价——根据药物已知信息评价处方合理性 (药师审查和调配处方时),对药师的专业素养要 求高。审核药师
临 床 药 学
◈
2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DDD数)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100 使用强度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释义: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每 100 人天中累计消耗抗菌药物 的DDDs DDD为药物主要适应证的平均每日维持剂量(成人) 累计DDDs(累计抗菌药物消耗量)=所有抗菌药物DDDs 的和 = n1DDDs+n2DDDs+„„+nnDDDs 某抗菌药物的DDDs(n1DDDs)=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 同期出院患者数*平均住院日
临 床 药 学
◈
◈ 以医生为中心——评价某个医生的处方行为
37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四、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
1、成立药物利用评价委员会
评价委员会一般由临床医生、药师与医院及相关管 理机构(医疗保险公司)人员组成。主要职能如下
◈
临 床 药 学
◈
制定评价标准
◈
◈ ◈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善处方行为的干预措施
品消耗金额大小、比例和分布
常用方法
购药金额排序分段比较、购药金额增长率分析、购
药金额前100位药品分析等
36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三、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