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利用评价PPT参考幻灯片

合集下载

疗效评价PPT参考课件

疗效评价PPT参考课件
22
肿瘤疗效评价-靶病灶
•完全缓解(CR ) – 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 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 –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 –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PD) –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 灶。 注:如仅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 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20%,则不应评价为“PD”。
不规则病灶:应测量病灶2个最远点的距离,但这条线不应 穿出病灶外.
融合病灶:测量融合病灶的最长径,作为最长径的总和记 录.
13
RECIST—基线肿瘤评价
•判断可测量病灶和不可测量病灶 •确定靶病灶和非靶病灶 •测量和计算基线肿瘤最长径及最长径 之和
14
最长径之和
治疗后如出现坏死、液化,则需重新划定 经线,尽量避开坏死区15 域。
治疗后病灶的测量
•最小可测量标准:对于可测量病灶经治疗后缩小, 则未规定最小可测量标准,故应尽量测量、直到测不 出(认为是零)。
•基线及用药后应用同一种测量技术和方法
•治疗后特殊病灶的测量:
病灶分裂:分别测量分裂后每个病灶的最长径,然后 相加,按一个病灶报告,并注明是分裂灶。
病灶融合:测量融合病灶的最长径,并作为最长径的 总和记录。
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1
实体瘤疗效评价WHO标准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 小量来评价其抗肿瘤作用。 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 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教学课件ppt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教学课件ppt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教 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学特性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评价 •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抗药性管理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抗菌药物概述
抗菌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抗菌药物的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 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广谱 抗菌药物等。
控制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开展抗菌药物专项 整治等。
抗药性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临床观察等方式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 抗药性。
报告制度
0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 学特性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
抗菌谱
是指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抗菌范围。不同的抗菌药物对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抗菌 活性。医生需要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
是指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能力。高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能够更好地抑制和 杀灭细菌,从而有效地治疗感染。
详细描述
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抗菌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给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耐药性的产 生。
案例四: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与实践
总结词
预防为主,控制感染
详细描述
外科手术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但术后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抗菌药物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 要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 。同时,应注意给药时机、给药剂量和疗程等,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培训ppt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培训ppt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 体系
推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和技能 培训
添加标题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结果的 共享与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关注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的生 活质量,包括副作用、生活质量指数等方面。
添加项标题
卫生经济学评价:从卫生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抗菌药物 的疗效、成本和资源利用情况,评估其经济价值。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及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增加 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临床应用评价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管理政策概述 抗菌药物法规要求 抗菌药物管理政策执行情况 抗菌药物法规执行情况
培训内容设计思路和目标
培训目标: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培训内容:抗菌药物基础知识、临床应用指南、合理用药原则等 培训形式: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 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同时,对于不同 种类的抗菌药物,其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需要仔细了解和掌握。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定义和意义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定义: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细菌培养和 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考试、问卷调查、访谈等 评估指标: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态度改变等 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员意见和建议,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回顾
本次培训总结回顾
培训效果评估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ppt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ppt课件
有适应症(指征:细菌感染诊断/预防指征) 药物选择(“原则”标准) 每次用量(大小、特殊人群) 每次用药次数(PK/PD 说明书) 用药途径 溶媒 用药疗程(治疗用药疗程、预防用药的时间) 联合用药(指征) 围手术期用药(术前、术中、术后) 更换药品(依据)
9
适应症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的 指征---适应症
※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发(2009)38号”文件 (卫生部办公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为题 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的,通进知一)步 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严格控制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 抗菌药物应用预警机制
∵已有严重污染或已有感染 ∴应在手术前即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不列为预防用药,按治疗感染性疾病用药)
18
小结---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的适应 症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I类切口(清洁手术)仅限于有高危情况的人
群预防使用抗菌药 ·II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大多数需预防使
用抗菌药 *部分严重污染的III类手术及IV类手术(
污秽——感染切口)应在收市前即开始治疗 性应用抗菌药物
19
表3-3(1)评价内容
项目评价 合理
不合理
适应症 有了治疗细菌感 无治疗细菌感染的 染的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有预防用药指征 无预防用药指征
20
评价项目 适应症
合理表3-3(2)评不合理价内容
有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无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 诊断
I类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I类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 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
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 药方案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评价[可修改版ppt]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评价[可修改版ppt]
开始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
24
持续巩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注重提高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水平
加强评价确保取得实效
监测网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变化
开始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
各年度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表
20
2011年~2012年度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 用率比较表
21
各年度清洁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
22
手术组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
23
监测网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
可通过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卫生,获得清 洁的水,医疗机构设施感染控制和预防接种疫 苗等来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医疗卫生专业需 要新的诊断,抗生素和其他措施,以防止出现 新的抗生素耐药。
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上述的抗生素耐药的形式是严峻的,但还不至于令人绝望。全球应该能够 解决该问题并将其控制住。
WHO正在领导组织全球努力解决耐药性的问题,其中包括制定措施和标准 以及全球更好的合作来追踪监测耐药性,衡量耐药对健康和经济产生的影 响,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 动督导检查评价
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给药方 案优化
卫医发【2004】285号 医院减少或避免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对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2009年3月25日 卫办医发〔2009〕3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
当抗菌药物无效时,常见的疾病也可能会非常严重。腹泻是一种常见的 疾病,通常具有自限性,但是当它对抗菌药物耐药时,其可以变成非常 严重甚至是致命的疾病。
主要调查结果
全球所有地区都出现了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 炎克雷伯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肺炎、血流感染、新生儿和重症监 护病房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肺炎克雷伯 菌的最后手段,但在一些国家中,超过一半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碳青霉 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药品的临床评价 ppt课件

药品的临床评价  ppt课件

2.下面哪个不是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D )
A.先进性和长期性 C.公正性和科学性
B.实用性和对比性 D.合理性和局限性
3.以下药品临床评价的分期中错误的是( BD )多选
A.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
B.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中间评价阶段。 C. Ⅲ期临床试验新药得到批准试生产后进行的扩大的临床
Ⅲ期
扩大临床试验 阶段(批准试 生产后进行)
进一步验证治疗作用和 安全性,评价利益风险 关系,最终为新药获批 提供充分依据
目标适应证 患者
——
Ⅳ期
上市后药品临 床再评价阶段
考察药品在广泛使用条 件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普通或特殊 人群
常见病≥2000例
ppt课件
9
上市前药物临床评价的局限性
①病例数目少 Ⅱ期≥300例,发生率<1%的不良反应
于实验设计所规定的内容,因此未列入临床实验的指标在
此期间容易被忽视。
⑤管理有漏洞 试验设计(随机、盲法、对照)不严谨,
药物研制单位或研究人员有主观偏倚,药物有效性和安全
性评价结果失实。
ppt课件
10
二﹑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与意义
特点
先进性和长期性 药品临床评价在多学科的新进展基础之上,
应用前沿的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 评价。
药品的临床评价
ppt课件
1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药品临床评价的阶段与特点
★ 第二节 药物利用研究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第四节 循证医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作用
★第五节 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ppt课件

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ppt课件

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ppt课件
6
如果两种药品不仅包含等量的相 同活性成分(例如是药物等效的)或 相同的治疗成分,同时如果在相同实 验条件下相同剂量施药时它们的吸收 速度程度没有显著的差别,则称这两 种药品生物等效。
7
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2.1 血药浓度法
2.1.1 绝对生物利用度:
其中AUC (为口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 AUC (iv) 为静脉注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 Dose (po)为口服剂量, Dose (iv)为静脉注射。
8
2.1.2 相对生物利用度:
其中AUC (T) 为试验样品曲线下的面积, Dose (T) 为试验样品剂量, AUC (R) 为标准制剂的曲线下的面积曲线下的积, Dose (R) 为标准制剂的剂量。
9
梯形法
上述生物利用度的计算中,均 需求曲线下的面积AUC,求AUC的 方法有多种,一般使用梯形法。将 血药浓度时间图分成几个梯形,计 算每个梯形的面积然后相加而得。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制剂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大小表面积溶解度溶解速度药物晶型等处方中赋型剂的性质与种类制剂工艺药物剂型以及处方中其他相关物质的性质等生理因素病人的生理特点如胃肠道ph胃肠活动性肝功能和胃肠血液灌注速率等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病人的饮食习惯空腹程度肠道菌群状况以及其他药物应用情况等cmax是与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有关的参数也与药物吸收的数量有关
2. 在新药的研究中很少使用尿药浓度数据 法,某些药物体内血药浓度自动调节保持 恒定,无法用血药浓度测定,如钙制剂的 生物利用度研究,就不能用血药浓度法, 可以考虑尿药浓度数据法。
13
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方差分析法 贝叶斯(Bayesian)分析法 韦斯特克(Westlak)分析法 双单侧 t 检验(Two one-side t test) (1-2α)%置信区间法 现多用计算机软件分析

处方点评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精品PPT课件

处方点评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精品PPT课件
❖ 熟悉、并掌握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 有一定交流沟通技能 ❖ 实践经验:有较丰富审核处方和临床用药经验 ❖ 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以上医院主管
药师以上;其他医疗机构药师以上 医师也参加处方点评小组
医学资料
16
(四)处方点评的实施
处方点评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抽样方法、抽样率依据:本医院实际情况:诊疗 科目、临床科没置、诊疗量
➢ 须有医院领导支持与委任 ➢ 要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相关规定 ➢ 要依靠广大医务人员支持与参与 ➢ 药物使用评价核心是干预和持续改进 ➢ 对发现的问题、不宜过度强调“处罚” ➢ 评价中不宜采用 “药物滥用”提法,宜采用:不
合理用药、用药不适宜等 ❖ 工作方式方法:透明、公平、公正、科学的调查
门急诊抽样量:总处方量的>1‰,点评总处方 数>100张/月
病区抽样量:按出院患者病历数,抽医嘱单>1 %,点评病例数>30份病历
具体抽样方案:药学部门与医疗管理部门决定
医学资料
17
处方点评具体实施办法
❖ 点评小组按已确定的抽样办法抽取处方或病历
❖ 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
❖ 上报药学部门:对本部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应 进行干预、纠正
处方点评与药物临床应用评价
吴永佩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2011年04月25日
医学资料
1
提要
一.“处方点评”依据 二.“处方点评”的实施 三.关于“专项处方点评”
医学资料
2
一.“处方点评”依据
医学资料
3
处方点评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 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
❖ 处方点评主要是调剂药师的职责

《药物利用评价》课件

《药物利用评价》课件
3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的标准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包括指南、规范和评估工具。
结论
药物利用评价的重要 性
药物利用评价可以改善药物治 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药物利用评价的局限 性
药物利用评价存在数据收集困 难和影响因素多样性等局限性。
发展趋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个体化评 价、全球合作和综合评价方法 的应用。
药物经济评价
药物经济学的概念
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使用的经济 性和效益,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和 成本效用分析。
药物经济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药物经济评价的应用
药物经济评价可用于决策制定、 卫生政策制定和药物质量管理。
药物质量评价
1
药品质量的概念
药品质量是指药物在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药物副作用的评价究。
药物疗效评价
1
药物疗效的概念
药物疗效是指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
2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和随访研究来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
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疗效率、疗效持续时间和 不良反应率等。
2
药物质量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药物含量分析、药物纯度检测和药物稳定性测试。
3
药物质量评价的标准
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包括药典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
1 药物合理使用的概念
药物合理使用是指根据疾病特点、患者需求和药物特性,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2 药物合理使用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临床指南、合理用药培训和药物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评价及合理使用[可修改版ppt]

抗菌药物评价及合理使用[可修改版ppt]

Claforan Rocephin Fortum Cefobid Meicelin Ceftizox Bestcall
Ⅲ代头孢菌素(PO)
头孢地尼 Cefdinir Cefzon
头孢布坦 Ceftibuten Ceftem
头孢泊肟酯 头孢他美酯 头孢妥仑酯
Cefpodoxime proxetill Banan Cefetamet pivoxil Globocef Cefditoren pivoxil Meiact
广谱青霉素
半合成制取,具有抑制某些革兰氏阴性 杆菌的作用,对假单胞菌无效,并可被金 葡菌产生的-内酰胺酶分解
1、氨苄西林(Ampiciliin):耐药严重 2、羟氨苄青霉素( Amoxicillin)
抗假单胞菌活性青霉素
由半合成制取,具有抗假单胞菌作用。
1、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 2、呋苄青霉素(Furbucillin) 3、磺苄青霉素(Sulbenicillin) 4、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5、替卡西林(Ticarcillin)
Ⅲ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抗菌谱扩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活性增强 耐-内酰胺酶性能强 头孢三嗪半衰期长,每日仅用一次,使用方便 头孢他啶对重症感染效果好,而且耐药出现慢 头孢哌酮/舒巴坦大部分由肝胆排泄,主要用于 肝胆系统的感染
Ⅳ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Cefepime Maxipime 马斯平 头孢匹罗 Cefpirom cefrom 头孢唑兰 Cefozopran Firstcin 头孢噻利 Cefoselis Wincef
青霉素Ⅴ由发酵液提取。目前有口服 的青霉素V钾片
青霉素的耐药率
目前青霉素的耐药率已达10%,加上 中敏20%,故青霉素的敏感性只有70% 左右,仍然可作为院外感染的第一线用 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27
10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
1.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侧重于药物使用的数量,主要通过处方分析, 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得药物利用的量化数据,得出 药品消耗量、金额、使用频度等信息,判定是否存 在药物滥用和过度使用, 可以对消费结构及其社会、 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反映一定范围的卫生保健总体 水平和变化、发展趋势
2020/2/27
11
定性评价--侧重于药物使用的质量,即安全 性与 有效性,通过先制定标准来判定
2020/2/27
12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 2.回顾性、现时性、前瞻性 • 回顾性评价——目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目的在
于预防滥用和不合理用药再发生 • 现时性评价——监测正在执行的药物治疗消耗大
量人力、物力 • 前瞻性评价——根据药物已知信息评价处方合理

2020/2/27
13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 3.药物消耗量的统计分析 • 统计的主要指标有金额、消耗量、约定日剂量数
(DDDs)等 • 主要方法 • DDDs法 • 金额法
2020/2/27
14
DDDs法
• 约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是某一特定药 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 WHO根据临床药物应用情况,人为制定每日用药剂量, 并建议用DDD作为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 地西泮(安定)作为抗焦虑药使用,平均日剂量为10mg, 则地西泮的一个DDD就是10mg。
• 雷尼替丁平均日剂量为0.3g,则它的一个DDD就是0.3g。
2020/2/27
15
DDDs法
• DDD值可参阅药典或权威性药学书中规 定的治疗药物剂量,并与临床医师共同讨 论制定。
• 但随即而来的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 畸形,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 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实是孕妇服用 “反应停”所导致的。于是,该药被禁用, 然而,受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
• 人们不应该忘记一句老话:凡药都有三分毒。 切忌对药物、尤其是化学药物的随意滥服。
2020/2/27
2020/2/27
7
药物利用研究的定义
• 药物利用研究:是对全社 会的药物市场、供给、处 方及其使用的研究,其研 究重点是药物利用所引起 的医药的、社会的和经济 的后果以及各种药物和非 药物的因素对药物利用的 影响。
• 具体地讲药物利用研究就 是对药物处方、调制及其 摄入的研究。
2020/2/27
2020/2/27
2
药物利用研究的产 生
• 始于20世纪60年代,闻名于世的沙利度胺事件是促使药 物利用研究兴起的根源。
2020/2/27
3
沙利度胺事件
•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的医 生都在使用这种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很多 人吃了药后的确就不吐了,恶心的症状得到 了明显的改善,于是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 择”。
的一种方法
2020/2/27
6
药物利用研究的进展
• 表现在两个方面: • 1.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药物利用进行客观评
价:药物流行病学方法有助于说明一个医院或一 个地区的药物利用状况,也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上阐明药物利用状况的因果关系,对于医 疗卫生决策具有实际意义。 ; • 2.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药物利用的经济性进行 评价
4
2020/2/27
5
药物利用研究的由来
• 药物利用评价(DUR)产生于美国 •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个人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 • 1965《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补助方案》的
实施; • 医疗保健管理机构对药物利用和医疗审计进行
控制; • 目的是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 药物利用评价已成为衡量医疗用药处置是否得当
了解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状况及实际消费。 了解药物应用的模式(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使用频率、使用成 本、治疗进展)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了解药物消费分布与疾病谱的关系,预测药品的需求量和需求 结构。 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人口素质和健康状况几社会、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 对某些药物的滥用进行监测。 为政府制定、调整卫生保健政策、法规提供研究资料。
DDDs=总用量÷DDD值 用以反映药品的使用量。有两种计算方法 • ⑴ DDDs=年消耗某药品量/ DDD值,即以约定日剂量为单 位的全年某药品用药次数 • ⑵ DDDs=(年消耗某药品量×1000)/( DDD值× 365× 居民数) ,即以约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每1000居民每天某 药品的消耗量
2020/2/27
8
药物利用评价的性质
• 药物利用评价的连续性——再评 价、再改进
• DUR的实施不仅是对用药模式的评 价、分析和阐明,而是将评价结 果用于用药模式的改进上,然后 进行再评价、再改进,通过DUR的 连续实施,最终达到改善病人治 疗质量的目的。
2020/2/27
9
药物利用研究的意义
目的: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
药物利用评价
2
1
药物利用评价
概念:药物(品)评价和药物利用评价
◈ 药物评价是评价药物本身属性,主要指标为安全性、有 效性、经济性、药品质量等。
• 包括上市前评价(研究)和上市后再评价 • ◈ 药物利用评价是评价药物使用过程(模式)的合理性,
主要指标为药物使用数量、使用质量。 • 评价方法有:药物流行病学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
17
2020/2/27
18பைடு நூலகம்
DDDs法
DDD的局限性: ①适用范围专一; 只是在药物利用研究中作为比较的技术指标,用
作衡量药品消耗的手段,并不是推荐临床的实际剂量。 ②存在地区差异;以北欧国家的用药水平为基础制定。 ③药物适应症单一;DDD只考虑具体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如果有多
种适应症(如阿斯匹林)、常用剂量范围很广(如抗生素)就很难确定 DDD值,(一般取中、上值) 。
• 必须指出的是,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 剂量,而是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使用 DDD时,必须符合两点基本假设,一是 病人接受药物治疗,有良好的依从性;二 是指用于主要适应证的日平均剂量。
• DDDs表示每千人使用药物的DDD量
2020/2/27
16
DDDs法
• 用药人日(DDDs) :
即药物总用量除以该药的DDD值所得数量,为用药治疗 一天的人数,计算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