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标准公差全解
2.2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 3 6 +270 +140 +70 +46 +30 +20 +14 +10 +6 +4 0 偏 +5 +6 +10-1+Δ -4+Δ -4 -8 +Δ 0
孔 6 10 +280 +150 +80 +56 +40 +25 +18 +13 +8 +5 0 差 +5 +8 +12-1+Δ -6+Δ -6 -10+Δ 0
9
2.2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基本尺寸分段 为简化和方便使用,采用尺寸分段的方法。 尺寸不大于 500 mm的为常用尺寸段,分 13个主尺寸段; 500~3150 mm尺寸段,分8个尺寸段; 3150~10 000 mm尺寸段,分 5个尺寸段。
10
2.2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标准公差 (表2-4)
标 准 公 差 数 值 表
11
2.2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2 基本偏差系列
1) 基本偏差(基本偏均指靠近零线的偏差,与公差等级无关)及
其代号 标准对轴和孔各规定了28个公差带位置,分别由28个基本偏 差表示。 基本偏差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小写代表轴,大写代表孔。 在26个字母中去掉5个容易混淆的字母I(i)、L(l)、O(o)、 Q(q)、W(w),增加7个双写字母CD(cd)、EF(ef)、FG(fg)、 JS(js)、ZA(za)、ZB(zb)、ZC(zc),作为基本偏差代号,共 有28个代号。
可根据基本尺寸、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表2-7获得轴 的基本偏差数值
公差的常用表示详解
1.3 公差及公差带
1.3.2 公差带
公差带是由代表两极限偏差或两极 限尺寸的平行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取基 本尺寸为零线(零偏差线),用适当的 比例画出以两极限偏差表示的公差带, 称为公差带图,如图所示。在公差带图 中,零线水平放置,取零线以上为正偏 差,零线以下为负偏差。偏差以微米 (μm)为单位。公差带的大小取决于公 差的大小。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取 决于某一极限偏差。公差和极限偏差的 大小都是根据使用性能和设计决定的。
2.4 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是指零件公差带靠近零线位置的上偏 差或下偏差。当公差带位置在零线以上时,其基本 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置在零线以下时,其基 本偏差为上偏差。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小写字母代表 轴,大写字母代表孔。以轴为例,其排列顺序基本 上从a依次到z,在拉丁字母中,除去与其他代号易 混淆的5个字母i、l、o、p、q、我,增加了7个双字 母代号cd、ef、fg、js、za、zb、zc,共组成28个基 本偏差代号。其排列顺序见图所示。孔的28个基本 偏差代号,与轴完全相同,用大写字母表示。
1.3 公差及公差带
1.3.1 公差
公差的大小表示对零件加工精度高低的要求,并不 能根据公差的大小去判定零件尺寸是否合格。上、 下偏差表示每个零件实际偏差大小变动的界限,是 代数值,是判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的依据,与零件 加工精度的要求无关,但是,上下偏差之差的绝对 值(公差)是与精度有关。公差是误差的允许值, 是由设计确定的,不能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1.4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 间的关系,称为配合。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孔的尺 寸减去轴的尺寸所得之代数差,差值为正时是间隙, 以X表示,为负时是过盈,以Y表示。 根据相互结合的配合孔、轴公差带的不同相对 位置关系,可把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 渡配合三种。
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是指对不锈钢方管的尺寸范围和允许偏差进行规定的标准。
在不锈钢方管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公差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质量稳定性,并且有助于提高产品之间的互换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给出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其次,在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解释说明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的含义、作用以及具体内容;然后,在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概述部分,我们将探讨不锈钢方管在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上的情况,并介绍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对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解释和概述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标准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通过对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的深入了解,读者将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所把握,并为产品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本文也旨在促进国际间对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的比较与分析,推动行业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2. 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解释说明: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是指在生产和加工不锈钢方管过程中,生产者和使用者对于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要求所制定的一套规范。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不锈钢方管的质量符合预期,并与其他产品相互兼容。
2.1 什么是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不锈钢方管公差标准定义了不同尺寸、不同形状和不同表面质量的方管所允许的偏差范围。
通常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直角度和外观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制定这些公差标准,可以确保生产出的每根不锈钢方管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2 公差标准的作用和重要性:公差标准在不锈钢方管行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生产者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并避免因尺寸偏离过大而导致产品无法使用或安装困难。
其次,公差标准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互换性,使得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方管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各类常用未注公差全解
l —- 1—111r -v “ f !1 ■ ■ — 卡 b •丁 — ■ - — » r T ■ ■ ■ 4- " 1^*—■■評 T " ^―• ■ ■ r ■ T ■ s r ” ■ -•> •s ■ T S J — R .• — ■ ■■ ~ BTL ■■ ■ - ▼ ■ •' ■ ■ - rasaas ar应1 蛛件Ahl-的祕锻偏蔦做信mmN 2杯甫i fflLS 门It 用J 限ifi 上 ffi农3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垦数侑衣2要求的铸件机械加工余杲(RMA)mm衣B1毛坏铸件典型的机械加1••余晴等级农Al人批吊主产的忑坯铸件的公羞等级注1衣中所列出的公左等级是指在大批虽生产卜、JEL影响倚件尺寸精度的生产囚索已得到充分改进时倚件通常能够达到的公差等级•2木标那还适用J•本衣未列出的山铸适厂和采购方之间协议商圧的丁艺和材料・衣A2小批横生产或®件生产的E坯铸件的公羞等级--------------------- T able 2 — Straightness tolerance grades 直线度All diiYiensicns in rnillimetresRaw caplin9 nominal dimtnsi on of tho featureCasting geomstrlcal tolerance grade (GCTG)Overup to and including2J 4 6 € 7 a协0,08 0,12 0.18 0.27 0,4 0,6 0,9 W 30 0,12Q r 10 0h 27 0,4 0,60.9 1S 30 100 o.ia 0,27 0.4 0h 6 0.9 1.4 2,0 100 300 0.270.4 0.6 0.9 1,4 2,0 3.0300 1000 0.4 0.60.9 V4 2.0 3,0 10003000 -亠 - 2.0 3,04.61Q0Q0-上-■*NO4寿Tabfe 4 — Tolerance grades on roundness t parallelism, perpendicularity and symmetry同轴度-------------------------------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Raw casting nominal dimension of the featureCasting gee metrical tolerance grade (GCTG)OverUp to and Including 234 6 & 7 810 0,27 0.40,60.9 1.4 zo3』10 30 0.4 a,B 0.91.42.0 3,0 4,6 30 100 0.6 0L 9 1.4 2.03.04.S 6,3 100 300 0.91,4 2r 0 3.0 4.66.B 10 300 10002.D 3,0 4.6s.a1Q 15 1000 3000 - ■ -10 15 23 300010000---10152335Raw ca&tlng nominal dimension of tha featureCasting geometrical talorance grade (GCTG)OverUp to and tr>cludlng 33467310 0J2 0,18 0,27 0,4 0,6 0,9 1,4 10 30 OJB 0,270/1 036 0,91=4 2,0 30 100 0.27 口40.6 0.92.0 3,0 100 300 0.4 0,5 0,9 I2.03.0 4,6 300 10000,6 0,9I 2,03.04.6 6.8 1000 3000-■ 3.04,6 6.B 10 30001Q00Q ---4.86.81015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ISO2768-2 形状位置的未注公差的相应等级要求---------------------- Tabfe 3 — Flatnssfi tolerance grades 平面度圆度、垂直度、对称度、平行度d ________________■■ "■ aj »■ -Jr B ■ r in ■ k *--■ ■ ■ ■ ■ ■ ■dimension of thefeature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Casting geotnetrieal tolerance grado (GCTG)OverUp to and Including a346781C OJB 0h 270,4 0.6 0,9 1.+ 2,0 10 30 0h 27 0,4 o.e 0.3 1.4 2.0 3,0 30 100 0.4 0,6 0.9 1.4 2,0 3,0 4.6 100 300 0,6 0,9 1,4 2,0 3,0 4.6 6.8 300 1000 0.91,4 2.0 3.0 4.6 6,8 10 1000 3000- -4.66.S 10 15 JDQOJOQOO--101523Table 5 — Tolerances on coaxiality去窘垂瓦度未注公是值mm表3 对称度未注公差值mm农4 関跳功的未注公军倩Tykkelse/ Dicke nabma?锻件尺寸公差要求(Forged )DIN 1684 - 1L?ngdem? l/ L? ngenma? e / length und Dickenma? e/Wanddicken/ Hippen/thickness fur n icht formgebu nden 非线性(非规律性)长度和厚度公差Bearbeitu ngszugabe n BZ 规则形状平面度公差Ein geschrll nkze Bearbeit un gszugaben BZ (slehe Absoh nitt 5)非规则形状平面度公差焊接件公差要求ISO 13920L?ngdem? l/ L? ngenma? e / length 线性长度公差Vi nkelm? 1/ Win kelma?GB/ T 15055 —94 冲压件未注公差表1 未注公差冲裁尺寸的极限偏差mm注:对于0.5及0.5以下的尺寸应标公差表5 未注公差冲裁角度的极限偏差表2 未注公差成形尺寸的极限偏差m m注:对于0.5及0.5以下的尺寸应标公差。
标准公差及基本偏差表
48 60 54 70
50 65
65 -340 -190 -140 80 -360 -200 -150
-
-100 -60
-
-30
-
-10
0
-7 -12
偏差
-
2
0 11 20 32
80 100
100 -380 -220 -170 120 -410 -240 -180
-
-120 -72
-
-36
-
-12
0 =± -9 -15 IT/2
1600 2000 9 13 18 25 35 48 65 92 150 230 370 600 920 1.5 2.3 3.7 6 9.2 15 23
2000 2500 11 15 22 30 41 57 77 110 175 280 440 700 1100 1.75 2.8 4.4 7 11 17.5 28
③ 示例:¢8e7查IT7=0.015可知上偏差为-0.025,下偏差则为-0.025-0.015=-0.04.
0
30 50 88 185 380 560 840
0
34 56 100
210 430 620 940 220 470 680 1050
0
40 66 120
250 520 780 1150 260 580 840 1300
2500 3150 13 18 26 36 50 69 93 135 210 330 540 860 1350 2.1 3.3 5.4 8.6 13.5 21 33 注:基本尺寸小于1MM时,无IT14至18.
表1-2 拉深件公差表
材料厚度 直径 ≤基3本 >3-6 >6 >10 >18 >30 >50 >80 >120 >180 >250 >360
第二章2.2.2 有关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通常将零线画成水平位置的线段,正偏差位于零线上方,负偏差位 于零线下方,零偏差重合于零线。
公差带图中的偏差以mm为单位时,可省略不标;如以m为单位, 则必须注明。
(2)尺寸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或上极限尺寸
对
25
f
6(0.020 0.033
)
轴:
Ts=(24.980−24.967)mm=[−0.02−(−0.033)]mm=0.013mm
由此可见公差值恒大于零。
从作用上看,极限偏差用于控制实际偏差,是判断加工零件尺寸是 否合格的根据;
而公差则用于控制一批零件实际(组成)要素的差异程度。
从工艺上看,对某一具体尺寸,公差大小反映的是加工难易程度, 即加工精度的高低。
2.2.2 有关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偏差
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1)实际偏差。实际(组成)要素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 为实际偏差。
(2)极限偏差。
上极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极限偏差(ES、 es),孔用ES表示,轴用es表示;
② 选择合适比例(一般可选500∶1,偏差值较小时可选1 000∶1), 按选定放大比例画出公差带。
为了区别孔和轴的公差带,孔的公差带应画上剖面线;而轴的公 差带应是黑点,标上公差带代号(后述)。
一般将极限偏差值直接标在公差带的附近,如图2.5所示。
图2.5 中间轴轴径和齿轮衬套内孔的公差带图 从公差带图上可清楚地看出,一个具体的公差带是由两个要素构成:
实际计算时,由于上极限尺寸大于下极限尺寸(上极限偏差大于 下极限偏差),故可省去绝对值符号。
第2章 孔、轴配合的尺寸精度设计
φ20
Xma x Xmi n
Xa v
φ20
+
ES
0
_
+
Xmin=0
0
es _
ei
ei
2)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或过盈量为零的配合。
特点:孔的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之下。(包括Ymin=0)
最大过盈:Ymax = Dmin-dmax = EI-es
es
最小过盈:Ymin = Dmax-dmin = ES-ei
图2-17轴的优先、常用、一般公差带
一般用:119种 常 用:59种 优先用:13种
孔:A、B…Z
去掉:I, L, O, Q, W 增加:CD, EF, FG, JS, ZA, ZB, ZC
轴:a、b…z
去掉:i, l, o, q, w 增加:cd, ef, fg, js, za, zb, zc
孔的基本偏差系列
A~H : 为下偏差EI J~ZC :为上偏差ES
H: EI=0 JS:偏差对称于零线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等级共20个,代号为:
IT01、IT0、IT1、IT2、…、IT18
高
低
目的是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精度的产品要求。
一般应用普遍的是:IT12~IT5; 粗加工可达IT12~IT11; 一般精加工可达IT8~IT7(精车IT6,精磨外圆IT5); 精密加工(研磨、珩磨、等)可达IT5~IT3。
第2章 尺寸精度设计
2.1 基本术语及定义 2.2 标准公差系列——尺寸公差带大小的标 2.3 基本偏差系列——尺寸公差带位置的标准化 2.4 尺寸精度设计——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2
2.1 基本术语及定义
2.1.1有关孔、轴的定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2.2 基本术语-偏差与公差
公差的 术语
极限偏差
实际偏差
公差
公差带
上极限偏差 下极限偏差
4. 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 孔:Th = Dmax- Dmin
绝对值
• 轴:Ts = dmax- dmin
Th = Dmax- Dmin+ D - D =( Dmax – D) - ( Dmin – D) =ES - EI
限定的一个区域。
• 公差带大小:决定于Th 、Ts
Th
• 公差带位置:决定于ES(es)或EI(ei)
Ts
公称尺寸
小结
1. 认识了“极限偏差、实际偏差、公差、公差带的定义、符号和 表示方法”;
2. 了解了“偏差、公差和尺寸的关联”; 3. 体会了“公差带大小和位置两个要素的含义”; 4. 明确了公差带示意图的意义和画法。
2. 尺寸偏差
➢ 实际偏差、极限偏差的关系?
• 孔: Ea ES EI • 轴: ea es ei
方 合格条件:
各项式-D
合格条件:
方
法
•孔:Dmax ≥ Da ≥ Dmin
一
•轴:dmax ≥ da ≥ dmin
•孔: ES ≥ Ea ≥ EI 法
•轴: es ≥ ea ≥ ei
二
3. 公差的术语
• 从工艺上看:对某一具体零件,公差反映加工精度的高 低,是制定加工工艺的主要依据;而极限偏差则是调整 切削工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依据。
6.公差带示意图
+
0
零线
-
公称尺寸
6.公差带示意图
➢ 示例:已知孔公称尺寸为Φ50mm,上极限偏差等于
+0.025mm,下极限偏差等于0,请画出该孔公差带示意图。
刀片公差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刀片公差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刀片公差标准是指在刀片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针对刀片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方面所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
刀片公差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刀片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现代制造业中,刀具是至关重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金属切削、箱体等领域。
刀片公差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可以帮助刀具制造商和用户更好地理解刀片的性能和质量,并保证刀片在不同工况下的可替换性和互换性。
刀片公差标准中所规定的偏差范围是通过精密测量技术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确定的,以确保刀片的尺寸和形状满足设计要求并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可控的品质。
刀片公差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经历了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等多个环节。
制定刀片公差标准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工艺水平以及刀片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要求等因素,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刀片公差标准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不仅涉及到一般机械加工领域中的车削、铣削、刨削等工艺,还包括了像模具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精度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刀片的质量和精度对于加工结果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有效地应用刀片公差标准,能够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总而言之,刀片公差标准作为刀具制造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依据,对于确保刀具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合理的刀片公差标准,可以推动刀具行业的发展,提高加工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刀具制造商和用户来说,准确理解和恰当应用刀片公差标准是实现刀具优化利用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内容,包括文章结构和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刀片公差标准,并探讨其定义、重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应用领域。
通过对刀片公差标准的详细讨论,旨在加深人们对该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将分为四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解释刀片公差标准的定义,明确其所指的范围和内容。
2.2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2.2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标准公差 (表2-4)
标 准 公 差 数 值 表
11
2.2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2 基本偏差系列
1) 基本偏差(基本偏均指靠近零线的偏差,与公差等级无关)及其
代号 标准对轴和孔各规定了28个公差带位置,分别由28个基本偏 差表示。 基本偏差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小写代表轴,大写代表孔。 在26个字母中去掉5个容易混淆的字母I(i)、L(l)、O(o)、 Q(q)、W(w),增加7个双写字母CD(cd)、EF(ef)、FG(fg) 、JS(js)、ZA(za)、ZB(zb)、ZC(zc),作为基本偏差代号, 共有28个代号。
下偏差 EI/µm
上偏差 ES/µm
基本偏差
JS
基
A B C CD D E EF F FG G H
J
K
M
N
本 基本尺寸 偏 /mm
公
差
等
级
差 大于 至
所有公差等级
6 7 8 ≤8 >8 ≤8 >8 ≤8 >8
数 值 ( 孔
3 +270 +140 +60 +34 +20 +14 +10 +6 +4 +2 0 上 +2 +4 +6 0 0 -2 -2 -4 -4 3 6 +270 +140 +70 +46 +30 +20 +14 +10 +6 +4 0 偏 +5 +6 +10-1+Δ -4+Δ -4 -8 +Δ 0 6 10 +280 +150 +80 +56 +40 +25 +18 +13 +8 +5 0 差 +5 +8 +12-1+Δ -6+Δ -6 -10+Δ 0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2.2
适用范围: 基本尺寸不大于500mm,标准公差等级高于或等于IT8的K, M,N(孔比轴的公差等级低一级) 基本尺寸不大于500mm,标准公差等级高于或等于IT7的 P~ZC(孔比轴的公差等级低一级)
2.2.4 公差带与配合的标准化
2.2.2 基本偏差系列
1、基本偏差定义 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最靠近零 线的那个偏差。所以,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 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基本偏差是新 国家标准中使公差带位置标准化的唯一指标。 2、基本偏差系列代号及特征 标准设置了28个基本偏差。 规定:大写字母表示孔的基本偏差,小写字母表示轴的基本偏差。 。 基准孔以H为代号,基准轴以h为代号。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 术
第二章 孔轴结合的极限(limit)与配合(fit) 第二部分
2.2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机械产品中,基本尺寸不大于 机械产品中,基本尺寸不大于500mm 的尺寸段在生产 中应用最广,该尺寸段称为常用尺寸段。 中应用最广,该尺寸段称为常用尺寸段。 常用尺寸段
由上一节的内容可知,各种配合是由孔与轴的公差带之间 由上一节的内容可知, 的关系决定的,公差带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 的关系决定的,公差带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公差带的位 标准公差决定 置由基本偏差决定。为了使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标准化, 置由基本偏差决定。为了使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标准化, 基本偏差决定 GB/T1800.2-1998规定了标准公差系列与基本偏差系列。 规定了标准公差系列与基本偏差系列。 规定了标准公差系列与基本偏差系列
4、基本偏差的数值 、
(2)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孔的基本数值是从轴的基本偏差数值换算而来的。 换算原则: ①同名代号的孔、轴基本偏差(如E与e、T与t),即配合的性质相同, 即两种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相同。 ②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孔比轴难加工,故在孔、轴的标准公差等级 较高时,孔通常与高一级的轴相配。而孔、轴的标准公差等级不高时, 则孔与轴采用同级配合。
pcb孔位公差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pcb孔位公差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PCB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孔位公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元器件的安装精度和电路连接的可靠性。
PCB孔位公差指的是孔洞与元器件引脚之间的间隙偏差,通常以公差范围来表示。
在PCB设计和制造中,严格控制孔位公差可以确保元器件的准确安装,避免焊接不良或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最终提高整个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PCB孔位公差的定义和重要性、标准化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PCB 孔位公差标准,提升电子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PCB 孔位公差标准展开讨论,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对文章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导引。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PCB 孔位公差的定义和重要性、标准化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对PCB 孔位公差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PCB 制造提出一些启示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整个文章结构严谨清晰,逻辑性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有深度的知识介绍和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PCB孔位公差标准进行深入探讨,解释其定义和重要性,探讨标准化对于PCB制造的影响,并分析孔位公差受到的影响因素。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PCB孔位公差的重要性,为PCB制造业提供参考并促进其发展。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起业内人士对PCB孔位公差标准化的重视,促进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提高PCB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2.正文2.1 PCB孔位公差的定义和重要性PCB孔位公差是指PCB板上孔的位置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偏差范围。
几何量公差及标准分解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参考文献 王玉荣.公差与测量技术.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谢谢!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高度: 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z ——微观不平度10点高度 Ry ——轮廓最大高度
间距: S ——轮廓的单峰平均间隔 Sm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
形状: tP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被测轮廓偏距绝对值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基本偏差系列
2、形位公差
1、定义 形位公差 :表示零件的形状和其相互间位置的精度要求。
2、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分类 形状公差:A:直线度;B:平面度;C:圆度; D:圆柱度; E:线轮廓度;F:面轮廓度。 位置公差:A:定向公差: a:平行度;b:垂直度;c:倾斜度。 B:定位公差: a:同轴度;b:位置度;c:对称度。 C:跳动 : a:圆跳动;b:全跳动。
配合类型 间隙配合
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
相关标准
1、公差等级:国标规定标准公差分为20个公差等级,即IT01,IT0,IT1,IT2,…,IT18。 2.基本偏差——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当公差 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基本偏差是确 定公差带位置的唯一指标,原则上与公差等级无关。
几何量公差及标准分解
基本内容
几何量误差及标准 1、尺寸公差与配合 2、形位公差:公差带特点及定义 3、表面粗糙度
思考题
1、 几何量误差包括哪几类?
2、 说明
30 H 7的 含0 .义002。1
34、、表形面状粗和糙位度置对公零差f件共6有的 哪功00几能..00项都23?有03 各哪 自些的影标响注?符列号举是三什个么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说明表面粗糙度的标
轴、孔的公差和配合的选择
2.2 基本偏差系列
(3) 基本偏差数值 1)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轴的基本偏差是以基孔制配合为基准而制定的。 ➢ a~h 用于间隙配合,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基本偏差的绝对值等于最小间隙。 ➢ j~n 基本用于过渡配合,所得的过盈或间隙
均不大。 ➢ p~zc 基本用于过盈配合,其基本偏差为下
基本偏差主要分为孔的基本偏差和轴 的基本偏差。
2.2 基本偏差系列
(1)基本偏差的种类及代号
标准对轴和孔各规定了28个公差带位置,分别 由28个基本偏差来确定。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小写代表轴, 大写代表孔。
在26个拉丁字母中去掉5个容易混淆的字母I (i)、L(l)、O(o)、Q(q)、W(w),再增加7个 双写字母CD(cd)、EF(ef)、FG(fg)、JS( js)、 ZA(za)、ZB(zb)、ZC(zc),作为28种基本偏 差代号。
表2标准公差系列
(2).公差等级系数α
公差等级系数α是IT5~IT18各级标准公差所 包含的公差单位数。它采用R5优先数系中的常 用数值。具体见表2.5
高精度的IT01、IT0、IT1的标准公差与基本尺 寸呈线性关系。
公差等级IT2~IT4的标准公差数值在IT1和 IT5的数值之间大致按等比数列递增,其公比
轴、孔的公差和配合的选择
2.1 概述 2.2 标准公差系列 2.3 基本偏差系列 2.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尺寸公差 2.5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小结
1.有关“公差与偏差”的小结:
2.有关配合的小结:
2.1 概述
了解和掌握
介绍我国有关圆柱体公差与配合的标准体系;圆 柱体公差与配合的设计与选用方法。重点掌握 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的公差、偏差 的选用与计算方法;了解不同配合的应用与设 计计算原理。
公差-(精品)概要
H 8 H 8 H 8 HH88H 8 H 8 H 8 H 8 H 8 H 8 H 8 H 8 H 8
H8
e7 f 7 g 7 hh77 js 7 k 7 m 7 n 7 p 7 r 7 s 7 t 7 u 7
H8 H8 H8 H8
d 8 e8 f 8
h8
H9
H9 H9 H9 H9 c9 d 9 e9 f 9
c cd d
e
ef
f
fg
g
h
js j
k
轴
0
b
a
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 差系列
★公差带代号
公差带代号组成
基本偏差代号,如:H、f。 标准公差等级代号如:8、7。
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 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等级决定。
如: H8 f7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轴的标准公差等级代号
孔的标准公差等级代号 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孔的公差带 与轴的公差 带相互交叠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2)配合制
1)基孔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 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基准孔 公差带图:
0 -+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0
2)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 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4
7
11
16
25
39
62
90
160
0.25
0.39
0.62
1
1.6
2.5
常用公差与配合
常用公差及配合一.极限与配合二.形状和位置公差三.零件公差的设置四.尺寸链一. 极限与配合.1.术语与定义1.1偏差1.1.1 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1.1.2 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1.3 极限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a.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b.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1.1.4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图一)1.2 公差1.2.1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之差.公差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1.2.2 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IT”为”国际公差”的符号.1.2.3 标准公差等级---极限与配合制中,同一公差等级对所有基本尺寸的一组公差被认为具有同等精确程度,例: IT 71.2.4 公差带---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由公差大小和其相对零线的位置来确定.1.3 配合1.3.1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a. 最小间隙---在间隙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间隙---在间隙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1.3.2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a. 最小过盈---在过盈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过盈---在过盈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1.3.3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a. 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b.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c.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1.4 极限尺寸判断原则1.4.1 最大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大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多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1.4.2 最小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小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少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图二)( 图 三 )( 图 四 )( 图 五 )2.基本规定 2.1 表示2.1.1 公差带的表示---公差带用基本偏差的字母和公差等级的数字表示.例如:H7 ,h8.2.1.2 注公差尺寸的表示:注公差的尺寸用基本尺寸后跟所要求的公差带或(和)对应的偏差值表示. 例如: ψ35 H7 35+0.25ψ35 h8 45-0.152.1.3 配合的表示---配合用相同的基本尺寸后跟孔,轴公差带表示.孔或轴用分数形式表示ψ35 H7/g6. 2.2 注公差尺寸的解释.2.2.1 公差标准按GB/T4249的工件.a. 线性尺寸公差---线性尺寸公差仅控制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两点法测量),不控制要素本身的形状误差(如圆柱要素的圆度和轴线直线度误差或平行平面要素的平面度误差).尺寸公差也不能控制单一要素的几何相关要素.b. 包容要求---结合零件具有配合功能的单一要素,不论是圆柱表面还是两平行表面,图样上应在其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之后加注符号”○E ”,这0 0表明尺寸和形状彼此相关,并且不能超越以工件最大实体尺寸形成的理想包容面.2.2.2 公差际注不按GB/T 4249的工件.a.对孔---与实际孔表面内接的最大理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小于孔的最大实体极限,孔上任何位置的最大直径应不超出孔的最小实体极限;b.对轴---与实际轴表面外接的最小理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大于轴的最大实体极限,轴上任何位置的最小直径应不小于轴的最小实体极限.即如果工件处处位于最大实体极限,则该工件将具有理想的圆和直线,即理想圆柱.除另有规定外,在上述要求的条件下,理想圆柱误差可达到给定的直径公差的全值.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3.1 标准公差值与基本尺寸是按基本尺寸段计算的,为减少公差数目,统一标准公差值进行了尺寸分段.对于每一个尺寸段中不同的基本尺寸,同一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值都相等.3.2 标准公差国标上规定基本尺寸到500mm内规定共20个标准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大于500~3150内规定共18个标准公差等级.3.3 基本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和孔的基本偏差.轴的基本偏差---一般是最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4.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4.1 规定和标准化公差带和配合,可优化力量品种及规格.4.2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系指在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保证的公差,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尺寸后不注出极限偏差.二, 形状及位置公差.2.1 要素2.1.1 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2.1.2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单一要素---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即一个点,一个圆柱面,一个平面,轴线和中心平面等.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中心要素---与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如轴线,中心线,中心平面和中心点等.2.2 形位公差2.2.1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有基准要求的轮廓度除外)形状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形状误差小于形状公差值,则零件的形状合格.2.2.2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位置误差小于位置公差值,则零件的位置合格.2.2.3 零形位公差---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或最小实体要求时,其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2.2.4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2.2.5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2.2.6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3. 公差带定义 3.1 形状公差给定平面直线度 给定方向任意方向平面度圆度圆柱度无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3.1.1 直线度3.1.1.1 给定平面的直线度( 图 六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1)的两行直线之间的区域輪廓度形狀公差( 图七)被测表面的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且距离为公差值为0.1的两平行直线内.3.1.1.2 给定方向的直线度( 图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九)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的两平行平面之内3.1.1.3 任意方向的直线度( 图十)在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十一)Ø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的圆柱面内.3.1.2 平面度( 图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十三)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3.1.3 圆度( 图十四)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图十五)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圆之间.3.1.4圆柱度( 图十六)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十七)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的两同轴的圆柱面之间.3.1.5 轮廓度( 图 十 八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的轮廓上,注:当被测轮廓线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线系指相对于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想轮廓线.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属位置公差.( 图 十 九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4,且圆心在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在线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 3.2 位置公差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一个方面线对线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面 线对面 任意方面面对线 面对面 线对线一个方向輪廓公差平行度定向公差 垂直度线对面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面对线 任意方向 面对面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点的同心度轴线的同轴度 线对线 线对面面对线 面对面给定平面 任意方向 一个方向线的位置度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任意方向 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复合位置度径向跳动 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斜向(给定角度的)圆跳动径向全跳动 端向全跳动3.2.1 平行度3.2.1.1 ○a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一个方向) 位 置 公 差( 图二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一)Ø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在垂直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b线对线平行度公差(相互垂直两个方向)( 图二十二)公差带是两对相互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2和0.1的在给定的互相垂直方向上,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c任意方向( 图二十四)在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直线(或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二十五)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位置,平行度的标准是不同的.3.2.1.2 线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二十六)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七)孔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3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 图二十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二十九)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4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三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一)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注意:基准○A的标准及位置.3.2.2 垂直度3.2.2.1 线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三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与基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2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a一个方向.( 图三十四)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五)Ød 的轴线必须在给定的投影方向上,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b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图三十六)公差带是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t 1和t 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十七)Ød轴线必须位于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1和0.2的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c任意方向( 图三十八)公差值前加注Ø,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三十九)Ød 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的位置及标准.3.2.2.3 面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四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十一)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4 面对面垂直度公差( 图四十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十三)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3 同轴度3.2.3.1 点的同心度公差( 图四十四)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Øt,且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的区域.( 图四十五)Ød的圆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2,且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3.2.3.2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图四十六)公差带是公差值Ø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基準軸線( 图四十七)Ø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与基线同轴的圆柱面内.3.2.4 对称度( 图四十八)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t,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区域.( 图四十九)图示Ø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相对公共基准中心平面A-B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5 圆跳动公差3.2.5.1 径向圆跳动.( 图五十)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在线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一)Ø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3.2.5.2 端面圆跳动公差( 图五十二)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三)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3.2.6 全跳动3.2.6.1 径向全跳动公差( 图五十四)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五)Ød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计作平行于基准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在Ød整个表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0.2.3.2.6.2 端面全跳动( 图五十六)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五十七)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计作垂直于基准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此时,在整个端面上的跳动量不得大于0.05.4.形位公差的标注4.1 形位公差标注的原则4.1.1 对形位公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中按规定标注,下列情况时图样上可不标注形位公差.a. 由尺寸公差直接控制的项目,如公差值允许在尺寸公差值范围内时可不标注,例如圆度公差;b. 一般设备所能控制的形位误差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在图样上可不标注,由未注形位公差控制;c. 对于标准件,其形位公差已有相应标准时,只需注出相应的标准代号.4.1.2 图样中形位公差一般采用框格代号标准,在下列无法采用框格代号标注的情况时,才允许在图样中用文字说明.a. 由于要求特殊,为现有形位公差所不能概括时;b. 采用框格代号确实复杂,还不如用文字说明时.c. 在用文字叙述的技术文件中,在说明形位公差的要求时,可采用文字说明,但要求内容完整,用词严谨.4.1.3 图样中给定的形位公差,仅表达对要素完工时的要求,应根据零件功能来确定.一般不限制工艺和检测方法.如需指定制造或检测方法,则应另加说明.4.2 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4.2.1 基准符号由基准字母,圆圈,短粗线和联机组成.圆圈内填写大写拉丁字母,,为了避免误解,不得要用E,I,J,M,O,P,L,R,F.字母高度应与图样中字体相同.( 图五十八)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中的方向如何,圆圈内的字母都应水平书写.4.2.2 基准部位必须画出基准符号,并在公差框格中注出基准字母,由两个或以上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基准字母按公差框格不能直接与基准相连.( 图五十九)4.2.3 基准目标的指引线必要时允许曲折一次.( 图六十)4.3 被测要素的标准方法4.3.1 当被测要素为轮廓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共引出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图六十一)注:指引线的箭头不得与尺寸线对齐,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4.3.2 当被测要素为实际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在线,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 图六十二)注:不可漏标圆点.4.3.3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球心或中心平面时,指引一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注: a.当箭头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b.若中心要素尺寸线于图样中其它处出现过,则指示箭头可与该要素的空白尺寸线对齐.( 图六十三)c.指引线的箭头不能直接指向中心线;( 图六十四)d.当被测要素为圆锥体的轴线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圆锥体的直径尺寸线(大端或小端)对齐;e.如直径尺寸不能明显地区别是圆锥体与圆柱体时,则应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的尺寸线.并将指引线的箭头与该空白的尺寸线对齐;( 图六十五)f.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则指引线的箭头应对着角度尺寸线画出.( 图六十六)4.4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4.4.1 当基准要素为轮廓线或表面时,基准符号应置于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图六十七)( 图六十八)a. 对于轮廓要素,基准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b. 基准符号的短线不能直接与公差框格相连.4.4.2 基准符号可置于用圆点指向实际表面的参考在线.( 图六十九)注:不可漏标圆点.4.4.3 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的要素确定的点时,基准符号的联机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 图七十一)注: a.当基准符号与尺寸线的箭头重迭时,可代替尺寸线的箭头.b.基准符号不能直接标在中心线.4.4.4 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在公差框格的第三格内填写与基准字母相同的两字母,字母之间用短横线隔开.( 图七十二)注: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一独立基准号,都称为公共基准,例如公共轴线,公共平面,公共对称平面等.4.4.5 当基准采用三基准体系中两个或三个基准平面时,应在公差框格中自第三格开始,按基准的优先序从左到右每格内顺序写相应的基准字母.( 图七十三)注: a.第一基准---最大或最主要的表面(定位时应有三点接触)b. 第二基准---次大或次要表面(定位时应有二点接触).4.4.6 当基准要素为中心孔时,基准符号可标注在中心孔引出线的下方.( 图七十四)注:当中心孔用代号标注时,则基准符号与中心孔代号一起标注.当中心孔用局部放大图直接绘出时,则基准符号标注在角度尺寸在线.( 图七十五)4.4.7 当基准要素为圆锥体轴线时,基准符号的联机与圆锥体端(或小端)直径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六)注○1如直径尺寸不能明显地区别圆锥与圆柱体时,则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尺寸线,并将基准符号与该空白尺寸线对齐;( 图七十七)○2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注,则基准符号应对着该角度尺寸线画出;( 图七十八)○3基准符号的联机必须与基准要素垂直.三.零件公差的设置.1.标准零件:弹簧,齿轮,轴承.螺丝等.2.胶件零件( 参考附页一TTA标准)3.橡胶零件( 参考附页二TTA标准)4.五金零件( 参考附页三TTA标准)四.尺寸链.1.尺寸链的基本术语○1尺寸链---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2环---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3封闭环---尺寸链中在加工过程或装配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一环;○4组成环---在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a增环---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由于该环的变动而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b减环---在尺寸链的组成环中,由于该环的变动而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c补偿环---在尺寸链中预先选定的某一组成环,可以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要求,该组成环称为补偿环;○5传递系数---表示各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大小的系数,传递系数值等于组成环在封闭环上引起的变动量对该组成环本身动量之比. 2.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2.1 尺寸,公差和计算参数.2.2 尺寸链的计算公式2.2.1 封闭环基本尺寸L0= Σεi L i( 下角标”o”表示封闭环;”i”表示组成环及其序号 ) 2.2.2 封闭环中间偏差.△0= Σεi (△i +e i )当ei=0时, △0= Σεi △Imi=1m i=1 Ti 2 m i=12.2.3 封闭环极限偏差ES o = △o + 1/2T oEI o= △o + 1/2T o2..2.4 封闭环极限尺寸L omax= L0 + ES0L omix= L0 + EI02.2.5 组成环极限偏差ES i= △I + 1/2T iEI i= △I + 1/2T i2.2.6 组成环极限尺寸L imax= L+ ES iL imin=L i + EIi2.2.7 封闭环公差2.2.7.1 极值公差在给定各组成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封闭环公差T oL,共公差值最大. 2.2.7.2 统计公差当K0=K i=1时,得平方公差.在给定各组成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封闭平方公差T OQ,其公差值最小, 使K0=1,K i=K时,得当量公差.它是统计公差T os的近似值T OC>T OS>T OQ2.2.8 组成环平均公差2.2.8.1 极值公差对于直线尺寸链|εi | =1,则在给定封闭环公差的情况下,按上计算的组成环平均公差T avL,其公差值最小.2.2.8.2 统计公差当K0=K1=1时,得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直线尺寸链|εi | =1,则在给定封闭环公差的情况下,按此计算的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T AVQ,其公差值最大. 使K0=1,K i=K时,得组成环平均当量公差.直线尺寸链|εi | =1则它是统计公差T avs的近似值T avc<T avs<T avQ2.3 尺寸举例(图 七 十 九 )2.3.1 基本尺寸计算L 0=L 3-(L 1+L 2+L 4+L 5)=43-(30+5+3+5)=02.3.2 公差计算(mm 单位)已知: 封闭环(L 0)极限偏差ES 0=0.35, EI 0 =0.10封闭环中间偏差 △0=1/2(0.35+0.10)=0.225封闭环公差 T 0 =0.35-0.10=0.25组成环尺寸L 1=30,L 2=5,L 4=3,L 5=5各组成环传递系数ε1=ε2=ε4=ε5=-1ε3=1( 直线环传递系数为 |±1| 增环+1,减环为-1 )组成环L 4是标准环L4=3 2.3.2.1 完全互换法1/. 各组成环平均极值公差为T avL =T 0/m=0.25/5=0.05注: |εi | =1,直线尺寸链.2/. 按平均公差及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等级.3/. 按各组成环基本尺寸大小与零件工艺性好坏,以平均公差数值为基础,各组成环公差分别为T 1=T 3=0.06 T 2=T 5=0.044/. 求各组成环极限偏差:将组成环L 3作为调整尺寸,其余组成环属于外尺寸时按h,内尺寸时按H,决定其极限偏差分别为L 1=305/. 各组成环相应中间偏差为△1=-0.03 △2=-0.02 △4=-0.025 △5=-0.020 -0.056/. 计算组成环L3的尺寸有中间偏差:组成环尺寸:L0=L3-(L1+L2+L4+L5)注:传递系数增环为+1,减环为-1=43-(30+5+3+5)=0组成环中间偏差△0=△3+(△1+△2+△4+△5)注:传递系数增环为+1,减环为-10.225=△3-(△1+△2+△4+△5)0.225=△3-(-0.03-0.02-0.025-0.02)△3=0.137/. 计算组成环L3的极限偏差ES3=△3+1/2T3=0.13+1/2×0.06=0.16EI3=△3-1/2T3=0.13-1/2×0.06=0.018/. L3组成环为432.4 尺寸链其它解析方法2.4.1 大数互换法,修配法及调整法2.4.2 按照完全互换法算得的结果,各组成环公差最小,但能保证产品100%合格. 按照大数互换法算得的结果,各组成环公差较大,能够保证99.73%的产品合格(统计学).修配法与调整法算得的结果,组成环公差最大,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
标准公差
极限与配合2、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1)标准公差与公差等级标准公差是指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公差等级是指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国家标准将公差等级分为20级:IT01、IT0、IT1——IT18。
"IT"表示标准公差,公差等级的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IT01——IT18,精度等级依次降低。
标准公差是基本尺寸的函数。
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公差等级愈高,标准公差值愈小,尺寸的精确程度愈高。
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相同的孔与轴,它们的标准公差值相等。
国家标准把≤500mm的基本尺寸范围分成13段,按不同的公差等级列出了各段基本尺寸的公差值,为标准公差,详见附表。
2)基本偏差基本偏差是指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根据实际需要,国家标准分别对孔和轴各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如图)。
轴和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见附表。
从图可知:基本偏差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代表孔,小写字母代表轴。
轴的基本偏差从a-h为上偏差,从j-zc为下偏差,j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 和- 。
孔的基本偏差从A-H为下偏差,从J-ZC为上偏差。
J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 和- 。
轴和孔的另一偏差可根据轴和孔的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按以下代数式计算。
轴的上偏差(或下偏差):es=ei+IT 或ei=es-IT;孔的另一偏差(或下偏差):ES=EI+IT 或EI=ES-IT。
3)孔、轴的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并且要用同一号字母书写。
二、形位公差的符号1、符号国家标准GB/T1182-1996规定形位公差共有14项,具体见下表所示: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标准公差数值(GB/T1800.3-1998)。
公差与测量技术-第2章-孔、轴尺寸极限与配合
es 轴
ei Ymax
ES 孔
EI
Ymin
35
公差与测量技术
过盈配合的不同情况
❖
孔
36
公5差.过与测渡量配技术合(transition
第2章 孔、轴尺寸极限与配合
fit):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
具有过盈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
12
公差与测量技术 D2 D1
(a)
第2章 孔、轴尺寸极限与配合
D3
D4
d1
d2 D5
(b)
(c)
13
公差与测量技术
第2章 孔、轴尺寸极限与配合
2.1.2 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
1.线性尺寸(简称尺寸)size :以特定单位表 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通常指两点之间的距 离,如宽度、高度等。
2.基本尺寸(孔D,轴d) basic size
40
公差与测量技术基准制(配合制)方第2章面孔、轴尺寸极限与配合
❖ 7.基孔制配合(hole-basis system of fits)基本偏差固定不变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 合的一种制度。
❖ 8.基轴制配合(shaft-basis system of fits)基本偏差固定不变的轴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 合的一种制度。
39.5-00.2
H
D
Ra3.2
Ra3.2
0 14 -0.043
0 16 -0.043
Ra6.3
5
Ra6.3
公差与测量技术
0.006
第2章 孔、轴尺寸极限与配合
2.2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二民院
这两对配合的极限偏差可分别标注为
第二节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这两个参数是公差与配 合中最基本的参数,它们分别确定了公差带的大小 和公差带距离零线的位置,两者共同决定某尺寸公 差带的唯一性。 一、标准公差系列
1、公差单位
公差单位是计算标准公差的基本单位,是制订标 准公差系列的基础,它与公称尺寸之间的关系: ● 当公称尺寸≤500mm时
例3:求ф50M5、 ф50M8、 ф50M9的基本偏差。
解:查表2-8可知:
它们的基本偏差是上偏差ES; ф50M5:ES=-9+△=-9+4=-5 μm;
ф50M8: ES=-9+△=-9+14=5 μm;
ф50M9:ES=-9 μ m;
基本偏差都是M,而基本偏差的数值却是不同的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孔轴不同级造成的。
孔的另一个极限偏差,用以下公式计算: EI=ES-IT 或ES=EI+IT 例2:求ф30f5 、ф30f6、ф30f7的基本偏差和另一侧 极限偏差。 解:查表2-7, ф30f的基本偏差为上极限偏差, es=-0.020mm, 查表2-4可知: IT5=0.009mm; IT6=0.013mm;IT7=0.021mm 所以ф30f5 、ф30f6、 ф30f7的另一侧极限偏差分别为 : ei=-0.020-0.009=-0.029mm; ei=-0.020-0.013=-0.033mm; ei=-0.020-0.021=-0.041mm;
例4:查表确定φ25H8/p8,φ25P8/h8孔与轴的极限偏差,并 计算这两个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 解:查表2-4,IT8=33μm 查表2-7确定轴的基本偏差,p的基本偏差为ei=+22μm, h的基本偏差为es=0; 查表2-4确定孔的基本偏差,H的基本偏差为EI=0, P的基本偏差为ES=-22μm; 计算轴的另一个极限偏差: p8的上极限偏差es=ei+IT8=(+22+33)=+55μm, h8的下极限偏差ei=es-IT8=(0-33)=-33μm; 计算孔的另一个极限偏差: H8的上极限偏差ES=EI+IT8=(0+33)=+33μm, P8的下极限偏差EI=ES-IT8=(-22-33)=-55μ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基本偏差:取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并由 其确定公差带的位置。 从图2-13中可见: 图a与图b基本偏差相等,标准公差不等; 图a与图c基本偏差不等,标准公差相等; 图a与图d基本偏差不等,标准公差也不相等。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1.标准公差的定义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对公差带的两 个要素都进行了标准化,从而得到多种大 小不等、位置不同的公差带,可以满足不 同的使用要求,同时又能达到简化统一、 方便生产的目的。 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规定用以确定公 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标准公差用IT表示,国家标准规定的 标准公差数值见表2-1。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高,使用性能好,但加 工难度大,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生产成本高;公差等 级低,零件的精度低,使用性能差,但加工容易,生 产成本低。因此要同时考虑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加工经 济性这两个因素,合理选用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首先是在满足零件使用要 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低的公差等级,目的在于 解决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和制造成本之间的矛盾。 常用配合精度为IT5~IT13,其中IT5~IT7为高级 精度,IT8~IT10为中等精度,IT11~IT13则属于低级 精度。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小结】
基本偏差的概念
标准公差等级及表示方法 公差等级的选用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3.标准公差数值表说明
由于标准公差数值不仅与标准公差等级有关,而且 也与公称尺寸有关。在生产中,使用的公称尺寸是很多 的,而且每一个公称尺寸都应该对应一个公差值,这样 就势必形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公差数值表,给生产带来很 多麻烦和困难。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减少公差数值的数 量,统一公差数值,简化公差表,在国标《极限与配合》 中,对公称尺寸进行了分段,对同一尺寸段内的所有公 称尺寸,在相同公差等级下,规定具有相同的公差数值。 在国标中,公称尺寸小于500 mm的分为13段,即: ≤3、>3~6、>6~10、>10~18、>18~30、> 30~50、>50~80、>80~120、>120~180、> 180~250、>250~315、>315~400、>400~500。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2.标准公差等级
标准公差等级是用以确定尺寸精度等级的。 标准公差共分20级,用阿拉伯数字01、0、1、2、 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表示,其中01级最高,18级最低。 01~11是配合公差等级,12~18为非配合公差等 级,用同一号字体写在标准公差代号IT之后。在 公称尺寸相同时,随着公差等级的降低,相应的 标准公差依次加大。即: 高 ← 公差等级 → 低 IT01、IT0、IT1 IT18 小 ← 标准公差 → 大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2.2 标准公差系列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2.2 标准公差系列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指出:公差带是由其大小和 位置两个要素构成的,其中大小要素是由标准公差来确 定的;而位置要素是由基本偏差来确定的。在孔、轴配 合中,由于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不同,可以形成不同性 质和不同精度的配合。如图2-13所示,是表示公差带大 小和公差带位置的一个示意图。
加工方法 研磨
01
0
1
2
3
4
5
公 差 等 级( IT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各 种 加 工 方 法 的 加 工 精 度
珩磨
圆磨 平磨 金刚石车 金刚石镗 拉削 铰孔 车 镗
铣
刨、插 钻孔 滚压、挤压 冲压 压铸 粉末冶金成形 粉末冶金烧结 砂型铸造、气割 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