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语》高频考点汇总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大全《论语》是语文中的名著,是必学内容。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现今,高考已成为考生们人生道路中的重要一步。
为了应对这场考试的挑战,学生们需要全面掌握各科目的知识。
而在语文考试中,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考生必须熟悉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高考必背的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一、克己复礼:《论语·八佾》:“口说不信,邦无道;不诵五经,邦无宪法;不兴礼乐,邦无乐德;不作乐德,邦则破。
”这一章节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要言行一致,做到自己要求他人做到的事情。
二、教育功臣:《论语·为政》:“致一则不易,学一则不费”的观点,告诉我们只要真心投入,就能取得学习的成果。
在备考中,我们要以刻苦学习为前提,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礼貌为先:《论语·公冶长》:“不教而杀谓之虐,教而杀谓之傲。
”这段名言表明了礼貌的重要性。
在高考考试中,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待人有礼,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四、知行合一:《论语·为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还不够,我们要将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取得快乐与满足。
五、尊重他人:《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是看重道义,而不是只追求私利。
在备考中,我们要像君子一样,尊重他人,不为个人利益损害他人。
六、责任感与角色:《论语·述而》:“君子贞而不窕,小人窕而不贞。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君子要有责任感,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备考中,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七、勤奋刻苦:《论语·学如不及》:“死而后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不畏惧困难,直到取得最终的成功。
八、忍让宽容:《论语·颜渊》:“吾日三省吾身。
”这一章节让我们明白要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弱点与不足。
在考试中,我们要宽容他人的错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随时进行自我反省。
高中必读论语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读论语知识点总结1. 孔子的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体系贯穿于《论语》全书。
其中,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人不仁,无法立身”。
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德观念,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体谅,互相关爱。
义是指孔子所强调的正义和公平,他认为人们应该以义来行事,才能取得天命。
礼是指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孔子主张人们要以礼来治国,以礼来修身。
智是指思想的敏锐和明晰,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具备智慧,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
信是指诚信和信用,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信守承诺,建立诚信的人际关系。
2. 孔子弟子的思想除孔子之外,《论语》中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些弟子的言行,他们也对仁、义、礼、智、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比如,子路主张“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修身养性;子贡提出“舍我其谁”的思想,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担当;颜渊则强调修养个人的品德和道德。
这些弟子都在不同的角度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发扬和深化。
3. 政治思想《论语》中也涉及了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主张仁政,以仁治国,他认为君主应该具备仁德,爱民如子,体谅百姓的疾苦,并以民为本,实行民本政治。
同时,孔子也主张用礼来治理国家,礼乐之邦,使人民安居乐业。
此外,孔子也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政治主张,认为国家应该富强,才能保住国家的疆土。
4. 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孔子还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
孔子认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学诗,无以言”等教育观念。
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主张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同时,他也主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强调教育要以立身为本。
5. 家庭伦理《论语》中也包含了孔子对家庭伦理的思考。
孔子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和谐。
他主张孝道,认为孝敬父母是人之本,是立身之本。
同时,孔子也提出了妇女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妇女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应该明辨是非,注重修养品德。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含实战演练题与答案)一.《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二.《〈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三、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的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2、孔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
四、分块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相关练习】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024年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论语是古代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对于高考语文来说,论语是必修的一部分,掌握论语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____年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的总结,供广大考生参考。
1.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孔子提出了“仁”、“礼”、“志”等一系列核心概念。
其中,“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类之间亲和、宽厚、慈善的道德本能。
他认为,只有通过“以礼治国”,使人们知道应该如何言行,才能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和平。
同时,他强调个体的努力和奋斗精神,即“志”,认为只有具备远大的志向和毅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论语中的思想精华论语中的思想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精神: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注重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
(2)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名言警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3) 品德修养:孔子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出了君子不器、君子在事上不重其官位、君子行不怠于道等一系列观点。
(4) 友谊的重要性:论语中多次提到友谊的重要性,强调了朋友之间的真诚、忠诚和无私。
3.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立德为首要任务,通过学习和实践使人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提出了“知己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的口号,强调了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原则,分别是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妻之道,以及忠、孝、礼、智、信五个方面。
4. 论语中的经典章节论语中有很多经典的章节,其中一些章节对于高考来说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章节:(1) 先进篇:包括了《学而时习之》、《庸》、《为政》等章节,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君子治国的理念。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和归纳一些高考必考的论语知识点。
一、仁爱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所强调的一种道德准则,即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尊重他人、互助友爱的价值观相契合。
高考中常考寻找与这一思想相关的论述。
二、教育思想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强调了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高考中经常考察这些论述的含义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思想常常被作为议论文或政治哲学题材的考点。
四、君子品德君子品德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君子不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人格修养和价值追求的要求。
这一部分的考点常常涉及到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有道德高尚的人。
五、孔子弟子的学问与品行孔子的弟子们也是论语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也在道德行为上树立了典范。
他们的名言和行为常常成为一些考题的内容,需要考生对他们的言行有深入的了解。
六、家庭伦理论语中探讨了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的问题,如"君子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观念和亲情伦理。
这些内容常常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类题目的考点。
总结起来,高考中论语作为重要的文化知识点,涵盖了道德伦理、教育、政治理念、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中,论语作为重要的文化素材,常常出现在语文考试中。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论语》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常见的高考考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论语》的作者和背景《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在高考中,要求考生对《论语》的作者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万世师表”。
《论语》的背景是春秋时期的中国,这个时期国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思考着如何实现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修养。
《论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论语》的核心思想《论语》以孔子言行为主要内容,围绕着“仁”、“礼”、“廉”、“孝”、“忠”等价值观念展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核心思想:1. 仁:《论语》强调“仁者爱人”,主张人们应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展现出仁爱之心,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摒弃私心和利己主义。
2. 礼:《论语》强调“礼尚往来”,主张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3. 孝:《论语》强调“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主张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4. 忠:《论语》强调“君子爱人以义”,主张人们应该对国家、家族和朋友忠诚,不图私利,为他人着想。
三、《论语》的教育思想《论语》是一部重要的教育经典,融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虚心好学,不以年龄、地位等为耻,积极向他人请教,不断追求知识。
2. “温故而知新。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反复温习已学知识,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能够理解新的知识和事物。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热爱学习,将学习过程变得愉悦和有趣,通过快乐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
四、《论语》的社会价值《论语》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以下是一些方面:1. 关注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中学生,我们在备战高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学习和理解论语。
本文将对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即将迎来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之一,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相互作用。
仅仅学习而不思考的结果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而仅仅思考而不进行学习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因此,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学习各科的知识点,还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中倡导的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即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家对待的事情。
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始终坚守诚信原则,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也要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果。
3.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论语中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强调。
无论备考如何繁忙,我们都不能忽略对父母的陪伴和关怀。
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4. "温故而知新":这是孔子推崇的一种学习方法,即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来发现新的道理和启示。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新的知识点,还要巩固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以确保知识的全面和深入。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论语中的名句之一,强调人际关系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与同学们积极交流和合作,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对待友情的一种态度,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在备考的压力下,我们要与朋友们相互支持和鼓励,一起共同进步和成长。
7.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是论语中对于追求成功和地位的一种认识,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认可和地位。
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
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在高考中,论语常常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高考论语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高考中常常考查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包括他的出生地、教育理念、政治主张等等。
二、论语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它以言简意赅、言犀利、语重心长为特点,内容兼具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想。
三、核心思想及其内涵论语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仁、礼、孝、忠等,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代表着人际关系中的友善、善意和关怀;礼则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与规矩;孝则是对待父母的敬重和孝顺;忠则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四、经典语录及其含义论语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录被广泛引用和传颂,这些语录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识的持续积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告诉我们知识的掌握应当与实践相结合。
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虽然论语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但其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例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论语告诉我们应当注重一个人的品格和内涵,而非只看表面的言辞和外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在他人身上寻找榜样的价值。
结语: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孔子的生平与思想、论语的基本特点与组成、核心思想及其内涵、经典语录的含义以及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论语相关的题目,提升分数。
论语十二章高考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高考知识点众所周知,高考既是一种考试,也是一种选拔方式,其结果往往决定了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而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们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在这些知识点中,论语的十二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纂而成。
它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取向。
论语的十二章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在语文考试中常常出现,而且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论语的十二章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与修身的观点。
比如,其中的一篇《学而篇》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强调了人们应该虚心学习,善于向他人学习。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吸取书本知识,更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和智慧。
此外,在《学而篇》中还有关于立志追求真理的观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论语的十二章中也包含了一些关于政治与治国理政的观点。
比如,《为政篇》中提到的“君子务本”、“政者正也”等观点,强调了一个政治领袖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能力。
这些观点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领袖应该以德治国,政治决策应该以正义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智慧和执行能力。
这些观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领导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论语的十二章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教育与学习方法的观点。
比如,《中庸篇》中提到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观点,强调了学习应该既注重广博的知识面,又注重专注的学术精神。
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此外,《中庸篇》中还提出了“内省不疚,无恶于志”的观点,强调了修身养性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论语的十二章是高考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更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髓。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含解析)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质”“施”“齐”“贼”“举”“治”“明”“攻”“与”“独”等重要实词。
2.背诵《〈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第24、33章和《五石之瓠》《礼运(节选)》,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状语后置的特点。
单篇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论语》十二章(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第6章)子曰:“质胜文.①()则野.②(),文胜质则史.③()。
(),然后君子。
”(《雍也》)文质彬彬....④(),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乎?死而后已.②(),不亦远乎?”(《泰伯》)(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第10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①()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②()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
”子曰:(),请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④⑤()斯语矣。
”(《颜渊》)(第11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①②()‘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②(),可(第12章)子曰:“小子..①以观.③(),可以群.④(),可以怨.⑤()。
迩.⑥()之事.⑦()父,远之事君。
《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之《知其不可而为之》高频考点与配套试题》优秀PPT课件
重视礼节 (2)儒家的“义”——
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 (3)儒家实践“大义”的方法——
做官(“仕”),从政济世 (4)子路批评道家的具体内容 ①肯定—— 重视长幼礼节(荷蓧丈人“见其二子”) ②反对—— A.废弃君臣之间的大义(“大伦”); B.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搅乱君臣之义。 (5)儒家的态度——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知其 不可而 为之》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知其 不可而 为之》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结局(14.39)(9.9)
知其不可而为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
积极入世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知其 不可而 为之》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知其 不可而 为之》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知其 不可而 为之》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知其 不可而 为之》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3.“儒”反击“道”(18.7) (1)道家的做法 ①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陈成子篡齐成功,是个危险的先例。诸侯国有实权大夫会 纷纷效仿,取而代之。 (2)齐鲁类比角度——
高考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考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近年来,高考中的经典文化素材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论语》作为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备受青年学子们的关注。
在高考中,《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更是经常考查,因此熟悉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必备技能。
1. "志"与"道"的关系在《论语》第四章《志》中,孔子强调了"志"与"道"的关系。
"志"是指一个人的追求和愿望,而"道"则是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原则。
孔子认为,志向应当和道相一致,只有志向正确、追求正道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这一点在高考中也表现为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志向,努力追求成功,而不是追求简单的成绩和功名。
2. 学习方法在《论语》第九章《学而》中,孔子阐述了学习的方法。
他提出了"三种人不可与共学,四种人不可与处"的观点。
这也告诉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好的学习伙伴和环境,避免与不利于自己学习的人和事接触。
3. 处事原则在《论语》第八章《子罕》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
这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应该注重道义,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
这一点在高考中也得以体现,考生们遇到选择题时,应该坚守道义,遵循正确的原则。
4. 知识的来源在《论语》第十章《卫灵公》中,孔子提出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有其知,我末之用也"的观点。
这告诉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重知识的来源和背后的原理,只有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才能灵活运用。
5. 修养与德行在《论语》第四章《颜渊》中,孔子讲到了修养和德行的重要性。
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这告诉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心灵和培养良好的德行,做一个有原则、有担当的人。
6. 教育的方式在《论语》第二章《为政》中,孔子谈到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填空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子曰:“道之以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________________。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
”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曰:“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通假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
1. 可以。
- 古义:可以凭借。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今义:表示许可。
2. 从而。
- 古义:是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3. 饭疏食饮水。
- 古义:粗劣。
“疏食”指粗粮。
今义:疏通、疏散等。
- 古义:冷水。
今义:泛指一切水。
4. 匹夫。
-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含轻蔑意)。
三、一词多义。
1.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3.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4. 乐。
- 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四、词类活用。
1.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贤哉,回也!(“也”表判断)2. 省略句。
- 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指代温故而知新这种情况)- 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指代自己)六、重点句子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要2.耳提面命:拉着耳朵,面对面地教导。
形容恳切地教诲。
3.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成熟,可以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4.温故知新:温:温习,复习。
故:旧的,指已学过的知识。
也作“温故而知新”。
①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
②指通过回忆过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现在提供参考。
5.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不舍昼夜:日夜不停、持续不断。
7.择善而从:从:跟从。
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
8.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9.逝者如斯: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斯:这,借指流水。
比喻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10.一箪一瓢: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
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11.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12.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13.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4.任重道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
15.死而后已: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16.智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
17.兴观群怨:意思是指诗的社会功能。
1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19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
20.一篑之功: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分努力。
21.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
二、文化常识1.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的主张是:“仁、义、礼、智、信”;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被后人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至圣”,与孟子并称为“孔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论语》高频考点汇总
一、为政以德
1.背诵2.1、2.3、l3.6章和l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发展要求:
1.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
二、克己复礼
1.背诵1
2.1、
3.1、16.2、13.3章。
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发展要求:
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2.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1.背诵l8.5章和l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
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
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