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一般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的一般规律

作为教师考试中的必考知识点,考生是否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准确区分其不同,对考试的得到情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感觉的一般规律这个知识点呢,中公讲师将在此帮您进行释疑解惑。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

感受性是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需要强调的是,感受性是一种能力,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例如当一个人受到蚊虫叮咬时能立刻拍死蚊子,就说明这个人的感受性比较好,对蚊虫叮咬的痛觉感受十分灵敏,这就是一种能力。感受性又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1)绝对感受性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如上文中蚊虫叮咬的例子,就是人能够刚刚有所感觉或刚刚能够感觉到疼痛的能力或灵敏程度。再比如,你刚刚能够感觉到饭菜里有咸味儿的能力,就是你对咸味儿的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是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如在饭菜里继续加盐,你能够刚刚感受到菜的咸度上有变化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感受能力,强调了感觉的灵敏程度;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对感受性是感觉的从无到有,而差别感受性是人对最小刺激的辨别能力。

2、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感觉的刺激范围,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因而需要注意的是,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不同,它不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而是一个量值。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例如,在饭菜里加一勺盐A就能感觉到饭菜里有咸味儿了,那么一勺盐这个量值就是A的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分开来的最小差别量。例如在已经有咸味儿的菜里继续加盐,再加半勺,A就觉得这个菜比刚才更咸了,这个半勺就是A的差别感觉阈限。

因而,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个量值,代表着个体感受性的高低;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对感觉阈限是表示个体刚刚能够有所感觉的那个临界值,而差别感觉阈限是个体刚刚能够区分刺激变化的最小刺激量。

那么,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进一步用一个例子说明。

假设有A和B两个人。在A的菜里放1勺盐,A就刚刚能够感觉到菜里有咸味儿了;在B的菜里放3勺盐,B才能够刚刚感觉到菜里有咸味儿。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A的感受性比较高,而B的感受性比较低,但相应地,1勺就可以表示A的对咸味儿感觉阈限,相对于B来说这个量较小;而3勺表示的B对咸味儿的感觉阈限,相比于A来说,量比较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是呈反比关系。

同样,假设在A的菜里再加勺盐,A就能感觉到菜在咸度上有变化,而在B的菜里再加2勺盐,B才能感觉到菜在咸度上有所不同。那么和2在这里就能够分别代表A和B对咸味儿的差别感觉阈限,A的差别感觉阈限更低,而B的差别感觉阈限更高;而与此相反,A 的差别感受性更高,而B的差别感受性更低。由此可见,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是呈反比关系。

综上所述,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在这个概念里需要注意一个关键词“持续”,只有持续作用的刺激才会引起感觉适应,短暂的刺激不会引起感觉适应,如一闪而过的强光只会让人感到刺眼,并不会引起感觉适应。此外,持续作用的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这里的“变化”指的是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例如习惯吃的很咸的人,对咸味儿的感受性就会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例如习惯吃的很清淡的人,对咸味儿的感受性就会增高。

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适应分为视觉适应、嗅觉适应和皮肤觉的适应等。

视觉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1暗适应:顾名思义就是适应暗的过程,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就叫暗适应。例如睡觉之前要关灯,关灯以后就会感觉到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但是过一段时间,特别是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用开灯,你也能看清房间里的环境,找到卫生间在哪里,这就是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

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视紫红质分解的速度较慢,暗适应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2明适应:顾名思义就是适应明的过程,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的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这就叫明适应。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从家里走到室外就会感到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但是很快就能够看得清周围的景物了,这就是明适应——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此外,由于明适应是一个比较快速的过程,并且是适应强光刺激,因而有可能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因此,在夏天阳光比较刺眼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戴墨镜来保护眼睛;在地震救援中,会给被长时间埋在废墟中被救出来的伤员戴眼罩等等。

暗适应和明适应的概念考试常常会混淆,在记忆的时候要注意区分:暗适应就是适应暗,而明适应就是适应明。

嗅觉的适应:“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嗅觉适应。也就是我们的嗅觉适应某种气味的过程。

皮肤觉的适应: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感到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就是皮肤觉得适应。

此外,还有听觉、味觉等其他感觉的适应,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感觉对比是不同刺激之间进行对比,而且是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不同感觉器官之间不能发生感觉对比,如视觉与听觉之间就不能产生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例如唐伯虎点秋香中,一排女子衬托出了秋香的美貌就是同时对比。

2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例如先吃了中药再吃糖,就会感觉糖特别地甜,这就是继时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的区别之处在于,同时对比强调的是同一时间不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而继时对比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在时间上是先后的。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例如盯着白炽灯看一会儿,再把视线转移到旁边的白墙上,就会看到白墙上有黑色的灯泡的影子,这就是感觉后效。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1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它感觉来弥补。例如盲人的听觉特别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