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烈火焚烧 02
引导学生懂得:人的成长需 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种种磨练, 要在此中成长
要留清白 04
让学生理解:不论经受什么 艰难困苦,我们要保持一身 正气,为国献身
引导学生音韵节奏朗读
千锤/万击//出深 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音韵节奏
我国古诗词均是由音韵节 奏的,诗词写完之后是唱 出来的特别要注意
让学生读懂于谦
于谦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我们要学习于谦的哪些高尚品格?
交流展示赏析评价
埋藏在深山之中千 锤万击
石头变成了白灰粉 骨碎身
做人做事就应当要 留清白
❆
☁
经过烈火的考验烈 火焚烧
☀
教师过渡质疑:为 什么?
第四章
学习小结
采用开放式朗读方法
开放式朗读,要求读准 字音教师不做具体规定,
借助课后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
➸
询问学生
通过自学,你读懂了 什么?学生回答
➸
展示课件
出示课件:伯牙善 鼓琴,这说明什么?
学生自学
自学为主,要学会用 自己的话读懂意思
➸
点拨总结
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 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
抒发对诗人的无限崇敬
一诵---少年抒怀
想想当时的于谦为什么要写 这首诗呢?假如你就是当年 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 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于谦十二岁时的所见所感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 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 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 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 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 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 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 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 人生的追求。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12课《石灰吟》精品课件
• 正统十四年间,英宗皇帝一意孤行,胡 乱行军,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被 敌人俘虏。面对身陷敌营成为人质的皇 帝,蒙古部队精锐的士兵,城中惊慌失 措的百姓,不堪一击士气低落的明军, 而朝中大臣只顾逃命。当所有人都对现 状绝望的时候,于谦挺身而出,担当重 任,一力承担,苦苦支撑,直至胜利的 到来。
好像 平常的事情
烈火焚烧/若等闲。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 害怕,只要能将清白 留在人间。
全
粉身碎骨/浑不怕,
指石灰洁白的颜色, 这里暗喻高尚品格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一语双关,借 石灰不顾一切洁白的 特点来表明自己的志 向:要不惜一切代价, 不畏艰难险阻,保持 高尚清白的品格和追 求自己所从事的事 业——为国为民的人 生理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朗读时注意 节奏和重音,找出生字词。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会写
chuí záo
锤凿
千锤万凿
我会写
fén
焚
焚烧
返回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朗读时注意 节奏和重音,找出生字词。
中的意境,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 句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 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 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 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 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 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 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 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 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 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 较。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笔记《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衍生注释:1.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2.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3. 浑:全。
4.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二、赏析:这首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出了石灰石开采的艰难,这就像一个人要经历重重磨难才能成长起来。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被烈火焚烧都不害怕,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面对严峻考验从容不迫的态度。
“粉骨碎身浑不怕”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坚定,就算是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最后“要留清白在人间”点明主旨,诗人要像石灰一样,保持自己的清白,留个好名声在世间。
三、作者介绍: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他为官清正廉洁,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挺身而出,保卫京师。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在课堂上遇到一道难题,大家都在苦思冥想。
我突然想起于谦的《石灰吟》,我想我应该像石灰一样,不怕困难。
于是我静下心来,反复思考,虽然这个过程就像石灰石经历千锤万凿一样痛苦,但是我没有放弃,最终解出了答案。
我明白了,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石灰那种“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坚守自己的原则。
《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1.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2. 立根:扎根。
3.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4.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5. 坚劲:坚强有力。
6. 任:任凭。
7. 尔:你。
二、赏析:诗人通过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诗的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把竹子拟人化,一个“咬”字,生动地写出了竹子扎根的坚定。
它扎根在破碎的岩石中,环境是如此恶劣。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石灰吟》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2.教材分析《石灰吟》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作者是明朝大臣、军事家于谦。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在教授《石灰吟》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年龄和认知水平来看,学生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但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生僻字的理解、诗句的赏析等,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这首古诗的精髓。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引导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1)学生集体复习背诵《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马诗》。
(2)师:“诗鬼”李贺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像这样通过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运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古诗《石灰吟》。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3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完美版)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译文: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 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 在人世间。 (课后第二题)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咏物诗赏析——《石灰吟》《竹石》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走进诗人: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 雄,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 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 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 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 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 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 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 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 了这位民族英雄。 《石灰吟》是于谦十二岁 时写下的一首明志诗,这首 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 的真实写照。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风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授课人:陈 静
你知道吗?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 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 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 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 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 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 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 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 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 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你们教室的白 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石灰吟
【明】于谦
清白在人间。
竹 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小组交流讨论:
正确、流利地朗读《竹石》,思考:
1、作者在诗中写了竹子有哪些特点? 2、作者赞颂了竹子怎样的品质?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青 松
陈毅
墨 梅
(元)王冕
最新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通过对《石灰吟》的学习诗人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 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 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 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 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 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13
十二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 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追求和志向。这不 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一一些诗。
烈火焚烧若等闲。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0
研读:
首句“干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 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 ,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 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 “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自的 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较。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福绵区福绵镇船埠小学 邓志英
诗人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 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代名臣, 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 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 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 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 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岳飞、 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4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感谢聆听
—— 小朋友们再见——
下课了!
11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那些品质?
古寺三首《石灰吟》课件语文六年级下册
这首诗是明末民族英雄张煌言所作,他在诗中提到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在这首诗中,张煌言将在国家危难 之际,将本朝的于谦与宋朝的岳飞相提并论,表达了他 对于两位英雄的深切敬仰和感慨。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政治家,他的忠诚和 牺牲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作也流传 甚广,其中《石灰吟》更是广为人知,展现了他坚贞不 屈的精神和高洁的人格。而张煌言作为明末的民族英雄, 他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于谦个人的敬佩,也是对那个时代 所有坚守忠贞、勇于牺牲的人们的致敬。
于谦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得到了后人的 广泛赞誉和纪念。他被后人称为“西湖三 杰”之一,与岳飞、张煌言齐名。同时, 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气节、高洁情 操的重要象征之一。他的故事和精神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 益而奋斗。
拓展延伸
入武林 【明】 张煌言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品读诗句
虚写,表示锤打的 次数很多。
烧毁; 烧掉。
平常。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出深山”描绘了开采石灰石的艰辛。在没有现 代化机械的时代,从山中开采石头需要巨大的劳动强度, 使用锤和凿子手工敲打,非常不易。这一描述强调了石灰 石被开采出来的难度与价值。
“烈火焚烧若等闲”则指的是石灰石在高温燃烧变成生石 灰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石灰石而言就像是平常一样的事 情,暗示着经历了如此严峻考验的石灰石,对于火焰的考 验已经无所畏惧,泰然处之。
于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人格魅力和 崇高精神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字词学习
锤凿
(木锤) (凿子)
学习多音字
磨 mò( 磨坊)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1.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诗的意思就是,石灰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就好像那些经历磨难却依然淡定的人,你能说他们不厉害吗?比如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咱可不能怕,得像石灰一样。
2.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它是说竹子紧紧咬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就像一个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怎么都不会动摇。
想象一下,你在比赛中,别人都放弃了,你就像那竹子一样坚持,多酷啊!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要发狂。
这开心就像中了大奖似的。
要是你考了个好成绩,是不是也会这样高兴得不得了?4. 《己亥杂诗》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人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种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这就好比我们希望老师能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别只看重一种类型的学生。
5.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前我出征的时候,杨柳轻柔随风摇曳。
如今回来的路上,大雪纷纷扬扬。
这场景多有画面感啊,就像电影里的镜头切换,让人心里有点惆怅呢。
6.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往西出了阳关可就没有老朋友了。
这就好像你朋友要去远方,你很舍不得,想让他多感受一下你的情谊。
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的街道上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草色嫩绿,走近一看却又若有若无。
这景色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让人忍不住去探究。
8.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找不到它的踪迹,好寂寞啊。
就像你丢了心爱的玩具,到处找都找不到,那种失落感。
9. 《泊船瓜洲》王安石。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石灰吟》
当堂检测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会惧怕,要将清白高尚的 节操留在人世间。
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背诵课文。
谢谢,再见!
的人生。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句子品析
•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追求?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暗喻诗人 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这两句借 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 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课堂小结
《石灰吟》这首诗用 托物言志 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 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管遭受 到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的思想感 情。
拓展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平__常__。____________ 浑:___全__,__全__然__。______ 清白:_指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____
锤凿焚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我会写
chuí
锤
音序:C 部首: 钅 组词:铁锤 锤子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第四笔横最长。
我会写
záo
凿
音序: Z 部首: 业 组词:千锤万凿 凿子
书写指导: 注意“凵”框儿里 面不要写成“羊”。
我会写
fén
焚
音序: F 部首: 火 组词:焚烧 焚毁
书写指导: 下面的“火”字要写得稍扁稍宽。
再次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学设计
迎泽区回民小学张晓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石灰
1.今天我们这节课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石灰。
见过石灰吗?没见过吧,那我们来见识一下,石灰吧。
(看石灰生产的画面,了解。
)
2.谁来说一说,石灰给你留下的印象。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3.说得好,其实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关于石灰的诗。
板书
老师这里有三种关于吟的解释,你看一下,应该选择哪一种?
◎唱,声调抑扬地念叹息;◎痛苦的声音;◎鸣叫
这里应该认为是哪一种?(板书课题)。
朗读课题。
解题
对石灰唱的赞歌。
4.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
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播放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了解古诗大意,了解石灰生产过程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对照古诗,读读网页,你了解了石灰的哪些生产过程?用诗中的一些词来概括。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理解“若等闲”
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这个词分成两部分。
若:好象,等闲:平常。
过渡;烈火焚烧却用了一个词,若等闲。
——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呐喊吗?
(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评:你也一定很勇敢,等。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浑不怕,如果在这中间加一个关联词,你会想到哪一个?
加入这个关联词“虽然——但是——”你来说一句话,讲一讲这句诗的意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中间,你最关注哪一个词,为什么?
说得好,石灰留下清白了吗?
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
4、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
四、走进石灰,体验于谦的坎坷人生
1.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据。
只有你不敢的,没有老师不能承受的?
3.周围合作,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4.组织交流:
(1)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2)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3)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4)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5)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5.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材料: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
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
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
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
瓦剌军乘胜追击,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防务,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也得以归国。
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
6.石灰如人,人如石灰。
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与际遇的预兆。
7.赞颂石灰,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一诵――少年抒怀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听了你的朗读,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
随机应变。
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
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
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
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
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他一定会诵《石灰吟》
评:好一个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好一个铮铮铁骨,也一定会浩气长存,永世流传。
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他们心中一定会想起?他们的心中一定会涌起?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
让我们带着的无限的崇敬的心情,一齐来读《石灰吟》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
“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
“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e)火”,小火把。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